首页 > 文章中心 > 街道财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街道财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街道财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街道财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街道财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对策

前言

去年以来,面对富春街道特殊而复杂的反腐倡廉工作形势,我们紧紧围绕“争创一流业绩、争当全能冠军”的总要求,认真贯彻区委、区纪委对街道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精神,坚持反腐倡廉方针,创新“莲蓬计划”载体,全力打造党风廉政建设升级版,取得了初步成效,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街道大局稳定和建设发展任务完成。为了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必须不断建立健全制度、教育、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科学发展。

一、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制度建设不完善

目前,有的地方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工程中不切实际,导致制度相对的操作性不强。这样就缺乏根据农村基层实际情况制定的具有现实针对性和约束力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村级三务公开不规范。有的村在公开栏公布的内容不及时、不具体等问题,这导致了村级在宅基地审批、财务管理等事务上的透明度不高。(2)责任不明确。村党支部是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所在,有的村党支部尽管签署了责任状,但对其的理解不够明确。所以在工作机制得不到好的体现,因而这种责任只是写在纸上,说在嘴上,往往是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

(二) 监督机制不健全

近几年来,随着农民群众法治观念及监督意识的加强,其要求村级工作信息公开透明化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与此同时对防范和惩治、、损害群众利益的村级干部,呼声也越来越高。在有的农村基层干部中,群众意识和民主意识不强,决策不民主。作为村级干部的直接领导者,街道对村级干部的管理却显得软弱无力。街道管理监督的不到位重点不在于街道党委的不作为,很大程度上在于无法对其有所作为。

(三) 思想认识不到位

在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中,作风问题和廉政问题,究其根源,主要是个人的思想认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街道党委没有充分认识到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而是把工作重心都放在农村经济建设的问题上,认为抓好农村经济建设,搞好社会稳定才是首要任务。也有的认为农村基层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抓得太紧会束缚手脚,担心影响经济工作和事业发展,担心会影响农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还有的认为党风廉政建设在高层不在基层,在纪委不在党委,在领导不在群众,重党内不重党外,重查处不重教育,重保密不重宣传。(2)在农村基层中,党员的流动性较大,加上部分村支部工作上的软弱涣散,长期不开展组织活动和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这样导致了基层干部的宗旨观念淡薄,工作热情衰退。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策略

(一)坚持文化引领,着力抓好清廉教育

富春街道纪工委坚持内容不变形式变、形式不变主题变、主题不变对象变、对象不变机制变、机制不变时空变的法则,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持之以恒地开展清廉信念教育。为了使清廉教育更具针对性,去年街道主要领导带队,纪工委书记、联村领导参加,针对基层村级在党风廉政上存在的个性问题,我们分两次进村开展点对点的清廉提醒教育,以起到对症下药的效果。为了使特色清廉文化更好地发挥其、清廉教育功用,我们以“莲蓬计划”载体,全力打造党风廉政建设升级版,设计了“莲蓬计划”的形象标志和应用模板,供各村在清廉文化宣教、监督阵地建设中参考。现在,西邮村、杨清庙村等一批富有特色的形象展示点已经建成。平时,我们以会代训、提醒教育,逢会必讲作风纪律,短信提醒注意事项,还组织街道中层以上干部、村级四套班子主要干部集中聆听廉政党课、旁听接受警示教育。

(二)坚持制度防治,着力抓好监督检查

我们坚持在创新完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面上抓紧监督检查、点上抓好示范带动,两手抓、不放松。为了使示范点不仅能示范,更能起到带动作用,我们反弹琵琶,先从街道43个村(社)中选取问题最严重的秋丰、矛盾最复杂的春华、硬件最薄弱的杨清庙3个村进行试点做样。在试点先行的基础上,着力完善制度规范、强化刚性约束,通过制定下发上改下、散改拢、残改全、乱改齐、泥改石、绿改彩、暗改亮、脏改净等监督阵地八改方法文件,指导村整修固化以村监委办公室、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栏、廉洁文化宣传墙等四大场所为主的监督阵地。通过制定下发村级运转规范化文件,指导村落实以村民办事先到便民中心、村支两委召开工作例会、三务信息定期规范公开、干部群众直接对话交流为主要内容的权力阳光运行四步曲,真正使干部服务群众的作风要求、五议两公开民主决策机制、党务村务财务公开要求、村务开放日活动能够接牢地气、长效管用。村资金进出情况由银行即时短信通知到村社主要干部;事后监督“月月清”,村监委每月定期对票据进行逐笔审核;业务监督“集中管”,由街道村级财务服务监督中心进行技术服务、监督把关;群众监督“大家看”,村财务信息连同党务村务信息,定期在公开栏张贴并上挂华数电视。

(三)坚持以惩促防,着力抓好执纪问责

我们始终高悬反腐利剑,领导和支持街道纪工委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据统计,全年办理效能投诉20件,其中上级转办13件,本级受理投诉7件,并按规定对4名在国土管理、三资管理中负有领导责任的村社主要干部进行了问责诫勉。办理上级转办49件,其中中央巡视组接待信6件;办理街道本级接访件17件。办理违纪党员案件20件,其中9名,街道自办案件3件,着力查办违反八项规定精神和工程财务管理、涉农涉地审批案件。梳理涉刑案件党员36人,转交处理失联等问题党员5人,排摸涉刑案件未处理党员4人,并及时进行处理。

(四)坚持齐抓共管,着力抓好责任落实

我们坚持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一起抓、街道和村(社)两个层面一起抓,着力形成齐抓共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体制机制。探索制定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的责任分工文件并落实履职情况报告制度,认真落实“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和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述廉等相关规定。探索完善监管体制机制,成立权力运行监管中心、财务集中监管中心和工程统一监管中心,从体制机制上保障工作责任落到实处。

街道财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2篇

关键词:社区(村)财务管理;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一、社区(村)财务管理现状

1.全面实施会计委托和电算化。从2005年社区组建成立以来,实施了村级财务镇(街道)委托记账制,且于2013年起社区(村)财务全面实行会计电算化管理,有力地规范了农村财务。一是成立了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从事记账工作,统一由财政财务科(会计服务站)负责村级财务记帐、管理和审计。二是完善制度,规范程序。结合实际,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明确工作责任,同时实施村级财务监督审计制度,以强化监督为重点,成立审计小组,全面开展社区(村)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其他专项审计工作。三是全面实施电算化。社区(村)账务于2013年全面实施电算化,由手工记帐转为电脑记帐,严格按照流程规范进行财务事项处理。

2.规范财务公开,增加财务透明度。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对财务公开的内容、公开的程序、公开的时间和公开的形式作了明确的规定。在每一季度末由会计服务站提供财务公开内容,由社区(村)公开上墙,农经站和财政财务科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3.全面实行财务跟踪监督管理。一是民主监督。成立了社区(村)民主理财小组,实行民主理财制度。二是实行财务监督。会计服务站按照政策、制度的规定,对每笔收支在入帐前进行审核监督,对不符合要求的票据予以退回补办手续,不合理和违规的单据予以退回,同时对社区(村)的现金、银行存款等进行不定期地盘点检查,严把库存关。

二、社区(村)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会人员素质较低,认识不足。现阶段大多数社区(村)财会人员文化程度较低,年龄偏大,财会专业知识培训途径少,甚至无证上岗。同时,部分社区(村)干部对自身承担的经济责任不够清晰,对财务问题认识不足,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找各种客观理由,存有推、托、应付消极思想,不能严格执行各项财务规章制度。

2.财务管理混乱,监督执行不到位。一是会计基础薄弱,部分社区(村)各类经济合同、重大经济问题的会议纪要等基础资料不完备,原始凭证存在附件缺失、白条入账、经手人、审核人签字不齐备,发票填写不规范不完整,大额现金不通过银行转账等现象。二是财务制度不完善,部分社区(村)包括招待费、考察费、差旅费等支出没有具体标准,不经过两委讨论,一律按实报销,随意性较大。三是部分社区(村)在重大项目建设上未实行公开招投标,操作不规范,无项目工程预决算书,在工程结束后也并未竣工审价。四是记账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对票据的合理性、合法性过问不深,没有切实起到监督作用。五是镇(街道)农经站、财政财务科在每年的社区(村)财务审计中,都会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审计意见,但部分社区(村)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对审计意见及审计决定执行不到位,无法起到完善整改的效果。

3.家底不清,社区和经济合作社账务核算混淆。由于农村集体资产的特殊性及历史原因,部分集体资产没有相应的资产登记簿,有账无物、有物无账,集体资产长期得不到清理,家底不清。现阶段社区和经济合作社办公地点和干部部分重叠,有些社区(村)应在社区支出的项目资金转嫁为村经济合作社支出,导致社区和经济合作社账目支出混乱,费用多头发生,造成账务核算混淆。

4.记账机构自身存在缺陷。财政财务科(会计服务站)既从事社区(村)财务记账工作,又负责对其的审计监督工作,集裁判员与运动员于一身,职责重叠冲突。

三、加强社区(村)财务管理的对策和思考

1.加大对社区(村)财会人员的培训力度,补充新鲜血液。针对社区(村)财会人员学历不高,专业技能欠缺等现状,应多渠道的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和经济形势培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提升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保证新时期财务工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部分社区(村)财会人员年龄略大,且身兼多职,可考虑通过补充新鲜血液等方式,由具备基础财务知识、年轻的社区干部、大学生村官来专职担任财会岗位。

2.出台社区(村)财务管理制度,建立考核机制和奖惩制。结合社区(村)招投标、经济合作社三资管理等制度,制定一套完整的社区(村)财务管理和财务建设的制度。加大对社区(村)的财务审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及时对每个社区(村)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反馈。同时,镇(街道)要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将社区(村)对财务制度和审计决定的执行情况纳入单位年度考核和干部年度考核体系,通过考核和奖惩措施来促进财务制度的落实,以规范社区(村)的财务管理情况。

3.继续完善社区(村)财务公开制度,强化社区(村)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

(1)财务公开要及时。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和普遍关注的筹资筹劳、大额资金管理使用等,根据需要随时公开,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

(2)财务公开内容要具体。凡是要求公开的财务项目,都要按照内容全面、详略得当、层次清晰、通俗易懂的要求,及时向村民公开。

街道财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3篇

一、有严格的经费使用审批手续和定期的经济审查工作。

二、经费使用有预算有计划,经费主要用在为职工办实事上。

三、同时严格法律法规,积极做好行政拨缴经费的管理,并按时足额向上级工会上缴工会经费。当前,随着我市各区、县工会及开发区工会的经费收入实现了持续稳定增长,如何管好、用好工会经费则显得尤为重要。现就我县工会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以下自查报告。

一、工会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我市工会所辖13个区县和3个开发区工会。近年来,各区、县工会在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区、县财政划拨工会经费尚未全部到位;部分区、县工会财务预算管理粗放、预算约束不强、配套制度还不完善;乡镇、街道、社区及新建企业工会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等。这些问题与市场经济形势下工会工作的发展不相适应,其弊端日渐凸显,亟待改善和加强。

(一)财政划拨工会经费不到位

目前在我市十三个区、县工会中,城三区及雁塔区工会财政划拨工会经费相对解决得较好,其他区、县或只解决区、县工会机关人员的工会经费或定额划拨经费,与足额划拨相差甚远,临潼区及3个开发区至今尚未解决。

(二)税务代收的覆盖面不够广

税务代收工会经费后,各区、县及开发区工会的建会率及工会经费收缴率与以往相比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仍然存在经费收缴空白点。据调查显示,碑林区工会所属基层单位已成立工会的有4000多家,而缴经费的只有1600多家,不到40%;雁塔区工会所属基层单位已成立工会的有多家,而缴经费的单位只有600多家,也只达到30%。

(三)财务管理制度尚不完善,经费支出随意性较大

有的区、县多年来没有制订相关的财务制度,有的区、县财务制度制订的不全面、财务报销及审批制度不明确,尤其缺少预决算管理制度,直接导致了经费支出随意性大。决算情况表明,有的区、县工会行政费、工会业务费超支达200%,有的经费支出不足预算的5%。有的开发区工会会计、出纳一人担任,不符合会计核算规定,财务管理基础薄弱。

(四)财务审批报销制度不够规范

有的区、县审批报销程序中没有会计人员审核,经办人直接让领导签字报销,待会计人员作账时发现问题,为时已晚。还有一些财务人员审核把关不严,存在白条报账及无效票据报账的现象。有的未严格执行现金管理规定,支出时超限额使用现金,发放物品未附发放明细单。

(五)乡镇、街道工会财务工作薄弱

我市区、县工会有181个乡镇、街道工会,单独建立工会账户的单位很少,总体上不足10%,工会独立管理经费的要求落实得不好。地税代收后,工会组织迅猛发展,但也存在集中建会、突击建会的情况。有的区、县工会审批工会组织不规范,2-3人就成立单独的工会委员会,有的将49个单位组成一个联合会,这些单位既不在一个地域,也无共同的行业特点,工会组织难以单独建立银行账户,也难以对工会财务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六)人员素质不高,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有些区、县工会财务人员不具备相应专业知识,业务水平低,人员变动频繁,同时又身兼多职。加之有的财务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存在会计核算不及时、科目使用不准确、凭证装订不规范等现象。有的单位未制订票据的管理、使用制度。收经费时每人一本收据,开出的收据无人监督和管理,有的长达数年票据和钱无法收回,同时还存在提前开收据和票据丢失的现象。县级文化宫的财务人员很少参加业务培训,无法适应财务管理工作发展的需要。

二、原因及分析

(一)财政划拨工会经费的问题

地税代收后,各单位的经费收入主要分为三大块,即地税代收经费、财政划拨经费及自收经费。在财政划拨工会经费问题上,各区、县工会都不同程度地做了一些工作,但由于区、县财政比较困难,加之我们的协调沟通工作也不到位,导致财政划拨的工会经费不能全部到位。

(二)工会经费收缴率不高的问题

区、县及开发区工会认为地税代收后经费已经比原来多了,够花就行,认为税务局代收多少就收多少,收不上来也没有办法,催缴经费工作不到位。有些单位趁着税务局抓的不严,工会经费想交多少就交多少,有些单位甚至不向税务部门申报缴纳工会经费。地税代收工会经费的信息化、网络化工作未步入正轨,财务人员每次对代收信息进行手工分类及汇总,这样就很难及时掌握应缴未缴及未足额缴纳单位的信息,工作效率不高。

(三)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的问题

一是多年来对如何管好、用好工会经费重视不够,没有制定相应的制度来确保工会经费的合理、有效使用;二是县级工会财务人员大多缺乏专业知识,加之培训工作未能跟上,因此,县、区工会财务工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四)乡镇街道一级工会财务管理问题

我市乡镇、街道工会工作范围广,肩负的任务重,人员编制少,非公企业多问题多。如工会经费开支由行政领导审批,工会经费无法正常保证,只能依靠区县工会的补助等,管理起来困难很大。

三、对策及建议

(一)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代收经费收缴率及财政划拨工会经费到位率

各区、县及开发区工会要克服地税一代收就万事大吉的思想,充分发挥收缴经费的主动作用,及时掌握基层单位的职工人数、工资总额情况。针对代收经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与税务局联合下发催拨通知或与稽查局联合检查的方式,督促基层单位足额缴纳工会经费,逐步减少收缴经费的盲区。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财政划拨工会经费工作力度,在调查研究,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向同级党委和政府汇报,与同级财政部门进行协调,切实将财政统发工资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力争全面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计拨工会经费由财政统一划拨。

(二)加强领导,为财务人员履行职责创造条件

各单位领导要切实加强对财务工作的领导,认真研究解决经费收缴、财务管理、资金使用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要对存在的问题,逐一检查,寻找差距,分析原因,制定措施,限期整改;要充分调动财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财务人员依法按章履行职责创造条件。

(三)强化财务管理,建立健全工会各项财务制度

制度重在管理,管理重在规范。市总工会财务部已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一系列强化区、县工会财务管理的工作制度。要求各单位逐步联系实际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符合当前工会财务工作实际的相关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财。

街道财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4篇

关键词:政府;绩效审计;问题;案例分析。

1 引言。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基于我国特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政府管理水平而开展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是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萌芽时,在国有企业每况愈下的客观压力下,审计机关积极开展了绩效审计理论与试点的工作,提出了“从财务审计入手,加以分析,落实到经济效益”,这也决定了当时对效益审计一股侧重于对企业的效益审计。2005年以来我国审计机关倡导开展的绩效审计,主要是围绕公共资金管理和使用的有效性进行的,是广义的、综合目标的绩效审计。这里的被审计单位已经从单纯的国有企业,扩大到所有管理和使用公共资金的政府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本文主要对我们政府绩效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并对实际工作中的一个绩效审计案例进行了研究分析。

2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对绩效审计认识不足。

在我国审计界,对绩效审计的认知还局限于一个比较小的范围,有相当一部分审计人员只是对这个名词有一些初步印象,至于它的实际内容是什么、具体该如何操作,还知之甚少。从目前仅有的一些文献资料来看,大多数还停留在对国外有关情况的介绍上。甚至有一种观点认为,绩效审计是西方国家的产物,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在现有的审计任务非常繁重的情况下再去搞这种花俏的东西,似乎意义不大。诚然,现在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在这个基础上开展绩效审计的难度确实较大。

2·2 较难获取准确充分的审计证据。

绩效审计所执行的评价,就是对有关证据做出系统客观的分析。审计人员必须对审计证据的理论以及获得、分析证据的技术有透彻的了解。审计证据是证实被审计单位经济效益状况的载体,绩效审计具体分析工作的安排是建立在评价所收集资料的基础之上。审计资料包括关于收入、支出、资源、资产方面的财务资料;组织结构、经营活动的背景资料;经营目标等目标资料;被审计单位完成目标的各种方法、利用各种方法完成目标的程度的活动资料;被审计单位为了有效地完成目标而采取的程序和控制措施,如计划、财务控制、管理信息系统等资源资料。

2·3 绩效指标评价体系不完善。

绩效审计必须有一个用以比较和评价当期成果的标准。在财务审计中,评价财务报表的表述内容的标准是公认会计准则。但在绩效审计中,评价经济活动的标准是由管理当局负责设计和应用的,审计人员通常根据管理当局所制定的标准进行评价。但是,目前能评价绩效指标的体系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即只有财务指标,没有非财务指标;只有历史指标,没有未来价值指标;综合性指标多,单项指标少,缺乏“预警”指标。在标准缺乏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就不能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必须从其它来源“借用”标准或是自己设计某种标准,然后用以衡量工作成果。

这往往是一项困难的工作,解决办法就是自行开发和创建有效的指标体系,但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2·4 不能全面实施绩效审计。

目前的政府绩效审计中,更多的是针对基本建设投资、金融业务进行的,而对于主要的公共部门,即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开支、专项资金,现在还很少开展绩效审计,与此同时国有企业是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最早的领域,但最近一些年来,随着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现代企业制度以及有效激励与约束机制的逐步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方式得以逐步改革和完善,注重企业绩效己经越来越成为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自觉行为,这些企业的绩效似乎己不再是政府审计所关注的重点问题,有向内部审计倾斜的趋势。然而,目前在国有企业中存在的一个显著问题就是对外投资的绩效问题,许多不良资产是由于投资决策失误、管理不善、或化公为私导致的。另外,随着政府采购工作的兴起,对政府采购活动的审计已经开展了好几年,目前主要关注的仍是真实和合规,对于整个采购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则考虑不多。

3 下关区审计局绩效审计案例分析。

3·1 项目基本概况。

2010年南京市下关区审计局对该区2008年度和2009年度的残疾人联合会(以下简称下关区残联)残疾人保障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在分析了该项目的具体情况以后,提出了完善政策的措施,不仅完成了对真实性合法性的目标审计,又反映了绩效性目标。

下关区残联是全区残疾人代表组织和主管残疾人工作的事业团体,承担政府委托的部分职能,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地方组织。2008、2009年省、市残联和区财政实拨残疾人保障资金为2488000元和3493530元;2008、2009年度投入使用残疾人社会保障资金为2747166·59元和2941198·30元,连续两年保持一定的增幅。区残联财务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截止2009年12月31日,单位账面资产、负债、净资产情况:资产1940901·65元,其中,银行存款1139234·55元、暂付款447757·10元、固定资产353910元;负债(暂存款)64478·87元;净资产1198439·44元,其中,固定基金353910元,结余844529·44元;拨入专款677983·34元。另有财政专户余额218341·61元。

下关区残联残疾人保障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康复工作经费、教育就业工作经费、社会保障经费及事业工作经费等。残疾人保障专项资金涉及面广,既涉及区财政局、残联,又涉及各街道、各社区的服务社,但使用具体落实到了街道,有些项目则通过街道落实到了社区,因此审计组将街道和社区对资金的使用情况作为了审计的重点。审查了开办费的使用是否合理、有无挤占挪用;人员工资的发放是否及时,发放标准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存在克扣工资现象;是否存在虚报冒领,截留专项资金的情况;审查了每个项目每个街道是否都制定了专门的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执行是否有效;是否建立相应的人员管理档案,人员录用手续是否合规完整,录用的人员是否符合规定,程序是否规范,是否公平;残疾人员对项目是否满意,项目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

3·2 审计结果分析。

审计小组针对审计中发现的残疾人保障专项资金会计核算不规范、配套资金不到位、违规发放补贴等问题,提出了建立统一的残疾人保障专项资金专户,将全部资金纳入专户管理,按具体用途进行分账核算等加强财务管理的建议。建议区残联制定聘用人员岗位工作考核标准与奖惩办法,激发了残疾人就业管理所人员的工作热情。在财务管理、采购和公务招待方面加强财务管理,完善审批程序。同时,建议各街道组建一个残疾人保障项目综合管理机构,改变原来的项目主管部门牵头管理的模式,统一对残疾人保障项目和人员进行专项管理,启动具有区域特点的残疾人保障项目,让更多的残疾人得到更多的照顾和就业机会。

从项目实施情况看,该次审计重点以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和发展为目标,评价了专项资金在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作用的发挥情况和程度,评价了各部门使用资金的效果,评价了各项管理控制制度的健全有效,揭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建议。但由于审计的环境条件,使本项目在着眼于政策执行评价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项目方案中虽然包括了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审计内容,但由于审计判断和绩效评价的标准缺乏参照系和统一性,造成对全区政策绩效情况的综合分析还不够深入宏观。

4 结语。

在上述案例中,将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相结合,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相统一开展的,审计内容既包括反映财务收支方面,也包括效益、效果方面,但由于没有有效利用绩效审计方法,绩效评价的标准和指标不明确,当然还有审计人员主观上对绩效审计不重视,对绩效审计的开展存在畏难情绪,所以导致审计实施只突出了合法性内容,对政策分析关注不够,政策效果审计调查点到为止,绩效审计的目标未能完全实现。

街道财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5篇

【关键词】渔村;三资管理;对策

近年来,舟山市始终把渔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作为加强渔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保护群众利益不受侵害的重要举措,按照“五化”要求,不断完善渔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提升了“三资”管理规范化水平,较好地维护了广大渔农民的合法权益。

1全市渔农村集体“三资”总体情况

截至2019年底,全市渔农村集体“三资”总量为:村级集体总资产达66.20亿元,村均231.15万元,其中村级集体货币资金达到23.76亿元,村均836.62万元,村级集体农用地总面积99.38万亩。目前,已实现省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县全覆盖,岱山县和定海区分别于2014年和2016年获评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

2渔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有效做法

2.1健全管理体系,强化法人治理。2.1.1完善组织机构。全市各县(区)都建立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三资”管理工作,全市36个乡镇(街道)均已设立“三资”管理服务中心,承担监管服务职能,配备工作人员87人。2.1.2健全法人治理。认真贯彻执行《浙江省村经济合作社组织条例》,依法确立村经社为农村集体“三资”的法人主体,全市已构建起由社员大会、社管会和社监会组成的法人治理机构,共建立社管会326个、社监会326个。2.1.3形成制度体系。市级层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渔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若干意见》、《渔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资产及财务管理若干制度》、《渔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权力清单和行为规范管理办法(试行)》、《村级财务支出管理办法》等政策性和规范性文件,明确了货币资金管理、经费开支审批、财务公开等方面的要求。县(区)和乡镇(街道)层面,结合各地实际制订了工程招投标、招待费、差旅费、干部工资、支出报销入账等方面制度。2.2加强日常监督,提升监督实效。2.2.1强化民主监督。充分发挥监事会的作用,原则上每月开展一次清账理财,并出具相关理财结果。加强财务公开,坚持村(社)财务按季(月)公开制度,对集体财务往来较多的村(社)财务收支要求按月公开,公开内容要做到逐笔逐项流水账式,方便群众看懂。2.2.2强化会计监督。规范“村账乡管”,充分发挥乡镇会计委托机构的“管账”功能,开展村集体资金支付网上审批和使用村务卡试点工作,理顺资金审核审批环节,将会计监管功能前置,实现资金先审核后支付。2.2.3强化审计监督。实施村级财务“三年一轮审”,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较多的村(社)由县(区)级部门进行直接审计,对一般村(社)采取乡镇交叉审计、乡镇自审、第三方审计等方式,2019年,全市共审计村(社)182个,审计金额7.78亿元。2.2.4强化网络监督。建立健全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四级“三资”网络监管平台,实现四级农村财务数据的实时传递、查询与监控,使各渔农村集体“三资”从事后监督转变为实时、直接、全程监管。2.3坚持财务公开,促进阳光透明2.3.1完善公开网络建立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四级“三资”网络监管平台,以数字化传播路径把村集体“三资”情况适时向村社员公开,接受群众监督。2.3.2规范公开标准。将财务账目数据、原始凭证照片、资产资源实物取证、民主决策过程等全方位、多层次公开,为群众进行相关查询提供方便,保障群众的知情权。2.3.3提升公开效益。借助渔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将集体资产资源承包、租赁、出让和转让纳入规范化管理,防范暗箱操作和权钱交易,确保集体资产资源收益最大化。2.4实现保值增值,发展集体经济。2.4.1规范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运行。按照“归属清晰、权能完整、管理科学、流转顺畅、运营高效”的要求,完善政策制度,规范运行机制。以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为核心,建立健全股份经济合作社管理机制,引导有条件的股份经济合作社探索股权激励机制,激发经营者的积极性。建立完善股权证信息化管理体系,规范股权收益分配及管理,确保渔农民权益落到实处。2.4.2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引导实施“一村一策”,探索集体经济发展多元路径,通过盘活乡村资源、发展物业经济、开展土地整理、发展有偿服务等方式,着力推进渔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2019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6.48亿元,村(社)均25.13万元,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社)245个,占总村(社)数的85.07%。2.4.3积极推进渔农村产权交易。坚持将集体资产的租赁、转让等纳入渔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实现“统一管理,分级交易”。完善渔农村产权交易相关管理制度,规范业务受理、信息、交易签约、档案管理等日常运行行为,切实做到交易过程公开公正,交易服务便捷高效,确保交易活动规范有序运作。截止到2019年底,全市通过产权交易平台累计交易501笔,交易金额1.25亿元。

3当前渔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3.1制度执行不严格。一些村对于村集体“三资”制度和规定,仅仅是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停留在文件上,实际工作中没有很好的贯彻执行;有些现象受社会风气和习惯的影响,一些制度不足以全面细微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基层管理环境。3.2监管功能不到位虽然实行了“村账乡管”,但有的乡镇对村(社)只是实行了帐目的代管,“三资”服务中心会计人员只注重村级财务收支核算和审批程序管理,财务事项的事前、事中的监督管理弱化[1]。有的村干部对财务政策和规定不了解,存在不合规开支,但成了既成事实,乡(镇)会计也只能被动记帐。3.3村务公开不到位。目前村务公开情况不容乐观,一些村村务公开走过场,村务公开仍然存在着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个别村只单纯强调财务公开,而不注重资产资源处置上的公开,对集体发包事项、农村建设项目、强农惠农政策等方面的公开还不全面。3.4“三资”管理力量薄弱。多数经管人员身兼数项工作,不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渔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上。在会计方面,主要是人手不足,流动性大,一些乡镇(街道)因工作部署安排等原因,时有轮岗转岗。在村(社)报账员方面,主要是业务能力偏差,难以胜任工作。大部分村报账员身兼出纳、文书、内勤、统计等多项工作,但待遇不高,对其工作积极性影响很大。

4渔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4.1进一步理顺农村“三资”管理职责。要进一步明确乡镇农经人员岗位和职责,调动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在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的主力军作用。定期开展村级财务审计,重点审计村集体财务收支的合理性,重点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及集体资产、资源出售、承包、转让的合法性。4.2进一步健全“三资”管理制度体系。指导县(区)、乡镇根据有关规定,继续制定完善渔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收入管理、现金管理、支出管理、资产资源管理、票证管理、会计报表、财务档案管理、债权债务管理、承包合同管理、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等项制度,资产、资源经营与处置招投标、财务预决算管理、定期清查和责任追究等各项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4.3进一步完善“三资”信息监管平台。积极推广应用省级农村集体经济数字管理系统,实现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全方位、立体化、全过程的信息化运行和实时监管[2],最大程度实现资产信息公开,让村民通过网络、电子触摸屏、移动设备等形式,了解工程项目招投标、资产资源交易等环节;最大限度压缩权力寻租空间,从源头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4.4进一步稳定“三资”管理队伍建设。督促各地配齐配强农经干部,落实专职专人。提高会计人员的收入,脱离村级制约,将会计人员的报酬待遇纳入县、乡镇财政保障,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对会计人员的激励制度,将会计人员的收入与工作业绩相挂钩,形成考核机制,提高他们的工作责任性。4.5进一步加强“三资”管理业务培训。一方面加强对村干部的意识教育,宣传中央、省市的“禁行令止”、廉洁奉公等规定,提高他们的守纪意识;另一方面加强对财务管理队伍的业务培训,组织对乡镇经管人员、会计、出纳员、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等开展培训,使他们充分掌握有关财经政策法规、制度和相关要求,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3]。

参考文献:

[1]李志明,雷震,洪曙光.关于对农村集体“三资”委托制度的一些思考[J].营销界,2020(52):96-97.

[2]沈波.探析农村“三资”管理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商讯,2021(03):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