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主要是指单位为了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或管理目标,编制出合理的财务预算计划并予以执行,然后根据预算执行结果作为各部门的绩效考核标准或对之实施奖惩的依据。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整体工作目标的实现
财务预算计划由各分支部门的财务预算计划组成,从财务预算的编制、执行到考核环节都离不开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与协作配合。因而,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预算管理有利于各部门制定相辅相成的工作目标,从而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整体工作目标的实现。
(二)有利于规范干部职工的日常工作行为
对各部门或部门人员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是财务预算管理的最后环节。通过考核预算的执行情况,单位对严格执行预算的部门或个人给予其应得的奖励,而对于无视预算计划的责任人员给予相应的惩罚。这种奖惩机制有利于规范干部职工的日常工作行为,督促干部职工自觉参与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
(三)有利于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预算管理要求单位内部的各项财政支出必须事先纳入预算计划,并严格按照预算的额度进行支出,这种管理体制有利于防范个人贪污浪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行为,有利于保护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预算管理意识淡薄
首先,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财务预算管理的必要性,对财务预算管理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就导致了不少单位的预算部门并未有效履行其职能,预算管理部门流于形式。其次,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的无偿拨款,许多单位只是简单地按收入类别和支出类别编制财务预算,财务预算的编制太过随意、简单。再次,大部分职员认为财务预算只关乎财务部门的职责,不能积极地参与制定本部门的财务预算计划,仅仅局限于被动地接受单位分配的预算指标。
(二)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普遍较低
第一,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往往忽视对《会计法》和《预算法》的学习,或者对相关法律法规理解不透彻,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将资金管理与监督方法有效地运用到资金使用过程中。第二,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又不注重后天的继续教育和学习培训,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得不到业务所需的及时更新,很多财务人员不能全面掌握“零基预算”等科学先进的预算方法,对于国家新颁布的相关法规也缺乏深入的了解。
(三)财务预算的编制质量较低
财务预算的编制是财务预算管理的首要环节,是预算执行和预算控制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仅仅被看成是财务部门的职责,不能在各部门之间集思广益,编制的时间也比较紧张,导致编制出来的预算往往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充分考虑到全年的各种收支可能。此外,预算编制的方法也比较落后,仍然有不少行政事业单位的本年预算是在上年预算的基础上加减本年的因素得来的,“零基预算”编制方法得不到实行,这就使得编制出来的预算不能真正反映各部门的预算需要。
(四)预算执行缺乏有力的监督考核机制
众所周知,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能在于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在实际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往往只注重社会职能的履行,单位的经营效益往往得不到足够重视。这主要表现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执行的考核不力,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不少单位根本未建立完善的预算执行考核体系,预算执行的结果未与责任人的业绩挂钩,这就减弱了各部门严格执行预算的动力与积极性,预算执行的低效率无疑会阻碍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
(五)财务预算往往忽略资金的使用效益
当前,由于编制时间紧张、预算编制仓促等各种原因的综合作用,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往往只看重预算支出总额的控制,而对支出的具体分配及其合理性却不加以考虑。具体表现在,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往往不顾及资金需求的轻重缓急,将资金随意安排。这就导致资金的使用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同时,在后期的预算执行中难度加大,经费挤占等现象时有发生。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全体干部职工的财务预算管理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的全体干部职工是单位的主体,其财务预算管理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因而,要大力强化全体干部职工的财务预算管理意识。其一,要在单位内部宣传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从根本上强化干部职工的财务预算管理意识,为日后各职能部门积极参与配合财务部门共同编制财务预算奠定思想基础。其二,要着重做好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层的思想工作,利用他们自身的权力和影响力确保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实行。同时,领导层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组织成立财务预算管理委员会,并授权该委员会全权负责财务预算的编制,并在必要情况下对预算计划作出相应调整。此外,还要建立健全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确保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二)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要从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两个层面切实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从职业道德素质层面来看,要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保证财务人员具有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在遵守国家相关财经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财务工作。从业务素质层面来看,相关财政部门要经常组织各单位的在职财务管理人员系统学习《会计法》、《预算法》以及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等,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及时更新法律知识和全面理解相关法律提供条件。此外,财务管理人员要自觉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学习与业务相关的新知识新方法,不断规范自己的业务操作,全面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水平。
(三)编制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
编制出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不仅能够保障财务预算得以顺利的执行,而且有利于财务控制工作的实施。财务预算是一项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系统性工作,需要各职能部门的共同参与及协调配合,同时,高质量的财务预算需要在充分考虑历年情况的基础上,结合现实,并需要对未来做出科学的预测,因而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合理安排财务预算的编制。另外,要摒弃在上年预算的基础上进行简单调整的“基数预算”编制方法,全面采用“零基预算”编制方法,确保编制出的预算与实际情况相符。最后,行政事业单位要积极推行复式预算管理方法,将预算收支分类后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中记录本年度可能发生的收支金额,并保证特定的预算支出有特定的预算收入与之相对应,切实提高预算的可执行性。
(四)建立健全预算执行的考核体系
财务预算的执行是财务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行政事业单位要避免财务预算编制与执行的分离或脱节。首先,财务预算管理部门在编制出整个单位的总体预算后应将各预算指标在不同职能部门间进行逐级分解,并将预算的执行责任具体落实到个人。其次,要建立健全公正合理的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体系,将预算执行结果与个人绩效结合起来,对于严格执行预算和资金使用效率较高的部门和个人要给予嘉奖,对于预算执行不力者实施相应的惩罚措施,比如可以在下一年编制预算时中断其资金配置或减少其资金配置数额。另外,要充分发挥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合力监督效果,不断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确保单位自主执行预算计划,并在执行过程中积极进行自我检查与调整,保证预算计划的顺利执行。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基于行使职能的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行政事业单位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不断加强,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管理模式。但是在现阶段由于主客观原因,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还存在着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改进。
1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①财务管理体制不够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在业务上受财政部门领导,在行政上受本单位领导,产生不少弊端。会计人员在行政权力的压力和一些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往往会做出一些增加不必要费用支出等违反财经纪律的事。财政部门对会计人员不能进行有效的考核和监督,致使有些会计人员没有压力,没有责任心。
②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随着财政体制的改革,职能分工的细化,财务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直接影响到管理目标的实现,财政资金使用效果的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基于编制有限、人手紧张等原因,许多单位都有不合理、不合法的兼岗现象,有些单位的会计、出纳不相容职务没有严格分离;有的岗位互串,不相容职务未能合法合理分离;有些经济事项的流程控制过于简单,仅仅局限在事后审批上,而且部门预算的范围有限,尚未涵盖单位全部财务收支事项。
③固定资金管理混乱。首先,账外资产问题较为严重。财政体制改革后,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和政府采购财政资金购买的固定资产入账规范了,然而对于捐赠、无偿调入、盘盈盘亏等的固定资产就很少有单位登账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账实分分离离严重,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其次,采购的固定资产不适用,造成功能低下或不适用。实行政府采购后,行政事业单位对采购的专用设备有着特殊要求,而政府采购办工作人员由于缺乏专业知识以及按自己确定的采购渠道进行采购,但采购回来的专业设备往往不能适用,造成功能低下或闲置,影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再次,固定资产不能随意报废或不及时清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一些行政单位对报废报批意识比较差,随意性很大。
④经费管理不规范。统计表明,新财政体制推行后,财政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控加强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公用经费预算使用定额标准,下属单位、专项经费支出成了新的“挖掘点”。目前专项经费和项目经费收支核算不够清晰,没有做到专款专用。尤其是项目经费支出没有明细账,与正常经费混在一起,无法判断项目经费管理使用的真实情况。
⑤财务分析缺乏。行政事业单位普遍缺乏适合本单位的财务分析制度,财务人员往往用会计报表和年终决算编报说明来代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报告。有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参与单位管理的机会少、意识不强,对单位的业务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缺乏了解,财务人员在做财务分析时,只能根据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从单纯的会计核算角度进行分析,不能从全局角度看待财务收支的合理性,因而做出的财务分析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片面性,找不准问题的要害,导致了财政部门和单位决策者不能全面了解单位财务运行状况。
⑥财务管理基础工作不扎实。财务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财务会计资料搜集、整理工作,其工作效果直接影响财务管理决策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在实际工作中,一是填制的记账凭证不准确。有的单位填制的会计记账凭证不能准确反映经济业务的内容,会计科目名称不规范,处理业务不及时。二是收受的原始凭证不规范。有些财务人员对原始凭证审核不认真,原始凭证规定的内容填写不全。
2解决目前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①推广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理顺财务体制。会计集中核算作为会计委派制的方式,会计人员的行政关系在财政,行使核算行政单位财务的职能,解决了财政体制不顺的问题。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不仅在人事、工资关系上脱离了被委派行政单位,而且工作上也不再受被委派的行政单位领导,会计人员相对于单位的独立性有利于发挥监督作用。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往往敢于拒绝办理不合法、不合规定的原始凭证和财务开支,从而使“小金库”失去了存在的土壤,不合理的开支明显减少,加强了单位的财务管理,提高了财政资金的效益。
②加强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实行核算、稽核与资金会计工作相分离,提高会计专业化核算水平,保证会计核算业务正常安全平稳地运行。完善财务制度,建立考证制度,实行科学规范管理,对薄弱环节和重要岗位要加强控制,细化责任,做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人。不相容职务必须分开,所有资产都要定期核对,切实做到账账、账实相符。
③改进固定资产的管理。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调拨时,应该认真办理调入、调出手续,设置“固定资产调拨单”,随同财产一起到调入单位,调入单位验收入账,这样做到手续完备。要责任明确,财产调入调出有据可查,记帐有根有据,及时清理账务。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上下级之间无偿调拨固定资产,业务发生后及时办理手续极为重要,确保账实相符。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采购实行政府采购,政府采购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等方式,使单位固定资产的采购基本合理合法。
但对于专用设备的采购,如采用政府采购方式容易导致闲置,可采用单位自购,政府采购办人员参与的方式,更好的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再次,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定期组织固定资产的清查,发现有报废、报损的固定资产,及时查明原因,应填写“固定资产报废、报损处理表”,经有关人员签字确认,作为固定资产减少账务的处理依据。如果金额超过2000元,应上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后再作处理。使固定资产的报废、报损有据可查,规范固定资产的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④规范经费支出的管理。规范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建立专项资金项目库,使专项资金预算能够反映资金的最终用途及结构,改变原有对专项资金预算实行“切块预算”的不良方法,提高预算编制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另外,主要通过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遵守支出的合法性和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控来规杜绝“专款不专用”现象的发生。
⑤完善行政单位的财务分析。财务分析必须按照《会计法》及《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的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客观、真实的财务分析报告,不但能够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防止日常工作中的漏洞、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起到积极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的内容涉及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及相关活动的各个方面,主要侧重于财政资金的使用分析上,采用的财务分析指标,可以使用预算完成率、预算拨款增长率、公用支出增长率、人员支出比率、专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经费结余率等财务指标,来评价行政单位的财务开支及预算执行情况。
⑥加强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财务管理基础工作的薄弱严重制约了部门预算的实施效果,因此,要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必须重视改进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强化会计监督作用。强化会计基础工作,需要财政机关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基础会计工作规范的培训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的全面检查制度,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
参考文献:
[1]陈志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j].地方财政研究,2007,(6).
【关键词】
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事业单位,一般指以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方面需要,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为直接目的的社会组织。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其工作成果与价值不直接表现或主要不表现为可以估量的物质形态或货币形态。事业单位是相对于企业单位而言的,事业单位包括一些有公务员工作的单位,是国家机构的分支。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职能
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能是财务决策、财务分析和财务控制。
1、财务决策为了减少资金浪费和各种风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必定制定了多个预选方案,这些预选方案的选择需要通过财务指标来完成。
2、财务分析是指财务人员根据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及有关资料、采用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一定时期内组织内部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收支情况,效益情况等进行研究、分析和评价。做好事业单位财务活动分析,可以全面评价事业单位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查明事业单位预算未完成的主客观原因,并通过对这些问题或原因的分析研究,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关键问题,从而保证预算的实施幢引。
3、财务控制事业单位财务控制的对象是事业单位及其内部机构的财务行为。应该说,事业单位外部财务控制的目标与内部财务控制的目标具有一致性,即促使其单位内部建立和完善符合管理要求的财务管理结构;依法、科学地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行为;督促事业单位建立行之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系统,强化风险管理,确保履行职能过程中各项业务活动的健康运行;通过财务控制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欺诈、舞弊行为,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国家有关财务、财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执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单位领导对财务管理的重视不够没有发挥财务管理工作应有的辅助决策和监督控制功能,对财务管理工作者缺乏一定的职业规划及工作开展的建设性意见和要求。
2、重视预算收支,忽视预算编制和评价,使现有资金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认为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就是从财政“要钱,花钱”的过程,对编制预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而采取应付的态度,形成了实际工作中遇事才跑财政的局面,导致预算推行难度大。正是因为忽视预算编制,因而形成了财务决策的随意性,产生了管理上的“松、散、乱”,致使专项资金预算执行大打折扣。部分单位虽然编制了预算,但对预算资金使用效益不进行跟踪审计,即使跟踪调查,也是分析肤浅,总结简单,效益考核基本走了过场,成本考核几乎是空白,从而使好多项目资金难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益。
3、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职责不清,使用效率低下,流失比较严重。单位内部部门之间对国有资产管理相互脱节,部分单位财务部门未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每年只管经费收支,不管家底多少。后勤部门只管发放而不清楚资产价值和实物分布情况。
事业单位是“由国家政府机关领导的部门或单位,其日常所需资金、费用由国家支出并且其费用、资金不实行核算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管理水平会直接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职能的履行。随着行政事业单位的不断改革,财务管理工作和以往相比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行政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受体制及单位性质的制约,在财务管理中仍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效率的提升和职能的发挥。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必要性的认识不足
事业单位缺乏对财务管理必要性的认识,就会导致财务工作无法正常的得到开展。由于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来自于政府部门的拨款,因此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漠不关心也就成为了普遍情况。首先就表现为单位的财务制度不完善,对财务行为的执行与规划缺乏制度标准,在工作中非常随便,毫无规范。其次就是财务人员素质低,缺乏业务能力与知识,不能正确的完成财务工作。最后是事业单位对财务风险与资金安全的规避没有认识,也就不采取保护资金安全的行动,造成损失。
(二)缺乏有效的约束力
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控制资金的使用,防止单位内部出现过大的资金压力。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审批资金使用的门槛较低,没有严格规范审批程序的制度,难以杜绝下级出现违规行为。有部分单位未能实现资金专款专用,不能明确的区分项目资金与基本资金。还有个别单位只注重款项的划拨,忽视了资金的控制与使用效果,导致专项资金的使用不能为单位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近些年来,奢侈性消费等行为泛滥,使政府树立的良好的公众形象损坏。
(三)预算的执行上存在问题
由于财务预算在编制上的准确性不能得到保障,就导致财务预算在执行上效率不高。具体体现为以下两方面:第一,财务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与预算差距较大,致使财务的决策较为盲目,财务管理的效率也相应的较为低下;第二,对财务支出的管理和控制缺乏制度管理,执行不够严格,管理松懈,导致在财务预算的执行时,财务支出的审批程序不够严格,经常出现将支出范围肆意扩大,并且想方设法发放奖金等等状况。这些行为并没有根据具体的用途进行资金的使用,直接导致专项工作的资金运转情况受到一定的限制,资金的使用效率大大降低。
(四)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和执行人员只按照以往原有的经验做账,缺少新的法律、法规的学习。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第一,少数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薄弱,没能对财务管理工作提起应有的重视。第二,一些财务管理工作者缺少新的法律、法规的学习,缺少基本的财务知识,在工作中只是凭经验做账,缺少新知识的引进,使得财务工作的职能没能充分的发挥出来。第三,一些财务工作人员的能力有待提升,由于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的欠缺,使得财务工作不能真正融入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中去,使财务管理工作与行政工作不能有效的结合。第四,相关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缺乏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由于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导致其执行能力差,业务工作水平急需提高。
(五)缺少监督部门
在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只有财务部门,对财务部门的监督工作却没有建立起来,致使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没人监督,出现了很多漏洞,出了问题也只是草草了事,非常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只有建立起相关的财务监督部门,才能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有效使用率,使财务部门的职能真正发挥出来。
(六)财务账目管理不清晰、不透明
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欠缺,由于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在进行预算时不按照预算实际用途列支,导致预算与实际支出产生巨大的差额,使得财务预算账目不清晰、不透明,严重情况会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出现财务亏空现象。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
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是人,也就是说财务人员是决定事业单位能否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假如由于制度和其他客观原因难以做到招募新的优秀财务工作人才来加入,那么就要重视对既有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升、培训与充分运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一方面事业单位要利用培训、教育等手段,强化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与素质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完善激励机制,让员工的努力与创新能得到奖励,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在此过程之中,既要求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与意义加强认识,同时事业单位的所有工作人员也要注意对良好工作环境与单位文化的营造。
(二)加强对财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约束力
服务科学化、管理严格化才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正确的发展方向。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必须要注重预算管理,这样能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为了保障财务资金的安全性,就要完善会计信息,提高对审计、财务的监督。财务部门要对各类资金的开支严格把关,根据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使用资金。增强财务部门收支性业务的积极性,完善规划好所有业务,按照出台的相关管理措施使用资金。在实践中吸取经验教训,建立完善的财务资金开支控制制度,防止再次出现资金管理漏洞,财务部门能够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管理。
(三)财务预算执行要合理
针对财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执行上存在的问题,特提出以下优化策略:第一,在财务的预算执行上,要以具体的预算批复为基准,有计划、有组织的安排合理的收入和支出。第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严肃杜绝财务支出管理控制不严格以及管理机制松懈等现象,对随意调整和增加预算的行为要绝对禁止,保障预算在执行的环节上有理有据。
(四)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素质
财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单位管理者的管理素质直接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职能的有效发挥和使用。首先,单位领导应提高自身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不断增强财务管理和控制的力度。其次,单位内部的管理者应对财务工作进行督促和指导,以提高财务管理的资金利用率,将财务管理的职能和作用最大化。最后,财务管理人员应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不断的学习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和手段,不仅要对金融、财会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还要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业务水平以及法律修养。
(五)实现国有资产系统内部高效合理的监察机制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对各类资产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各类固定资产的运行情况要定期加以检查,确定资产价值。在进行固定资产的购置或报废处理时,需要进行相关部门的审批,不可以被随意加以处置。最后,对于固定资产的责任分配落到实处,出现问题能够找到责任方,及时登记,定时管理。
(六)施行奖惩制度
加强统筹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实施对员工的适当奖惩制度,由于员工所管辖的部分有时候可能分工不算明确,造成有些员工的思想积极性不高,甚至是玩忽职之首,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应该采用一些适当的奖惩制度,这样不仅能杜绝玩忽职守这样的事情发生,而且还能有效的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对于财务管理部门的统筹兼备也能打下良好的基础,能让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三、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的的意义
(一)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意识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能力的提高,一方面加强了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素质与业务能力,使他们能够更有效的对财务问题进行应对,帮助构建完善的事业单位财务体系与监督体系;另一方面加强了事业单位的财务意识,使事业单位的资金得到更好的利用。最后,财务管理的报表制作关系到事业单位的政务公开化,只有正确的财务报表才能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对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情况的监督。
(二)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进行革新符合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的规律
随着我国的不断进步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情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旧的情况已经有不少不合时宜,如果继续依照旧方法管理,财务管理就不能收到成效,也就无法对事业单位的运行起到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对我国社会与国家的意义已经无需多言,而改进财务管理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水平的重要部分,也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进步中不可忽视的情况。
摘要:近年来,实施环保工作,注重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的首要任务。本文分析了环境保护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与问题,通过探讨相应对策,为环保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环保;财务管理;事业单位;对策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强环保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为环保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资金保障。结合现阶段环保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落实财务管理工作,通过设置独立的财务管理机构,引进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加强会计监督,严抓内控建设;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注重资产管理工作;规范财务制度,重视后续教育,有效提高环保工作所带来的经济或社会效益。
一、环保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与问题
1.注重预算编制,忽略预算执行控制与检查
制定财务预算是为了在一定期限内,对环保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预计,以实现决策目标的具体化、定量化、系统化。在预算编制中,各项任务的实施都需要较强的约束力与强制性进行管理,但是由于目前环保行政事业单位只注重预算编制,而忽略预算执行控制与检查,导致单位内预算超支、预算盲目等问题频发,对于单位的日常经济活动不能做到有效控制,严重影响单位的社会形象。同时,因为资金预算的随机性,各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出现障碍,某些专业资金得不到及时供给,大大减弱了预算编制的严谨性,为今后环保工作的开展增加了难度。
2.管理人员不到位,管理机构不完善
环保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属于国有资产,应当由专业人员进行科学管理,以实现财务支配的有效性。但是,目前环保事业单位中仍然存在财务管理人员不到位,管理机构不完善的问题,财务兼职人员的增加,管理人才的缺失,造成工作中的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同时因为财务人员较为频繁的流动,使得很多的工作得不到真正落实,运行不规范,权责不到位,增加了财务风险的发生机率。
3.资产使用效率较低,管理手段滞后
环保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国家财政保障拨款与政策性补贴,由于国家财政计划有限,事业单位的资金储备并不雄厚。但是,目前很多的事业单位中仍然存在资金使用效率较低,管理手段落后的问题。环保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主要采用行政手段,由于其无法与市场调节机制进行有机结合,在费用开支上,未建立或未实行“一支笔”的审批制度,同时,在资产管理上,部分单位没有施行定期盘点手段,造成资产实物与登记簿不符,许多资产的利用有失偏颇。
4.单位内部机制建设不完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体制改革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但是,现阶段很多的环保行政事业单位还没有更改陈旧的内部机制,大部分单位财务机构的设置存在中间层次多、效率低下的问题,甚至部分单位只是将财务管理作为某一部门的基本职能,未形成专门机构进行统一管理,缺乏科学的财务机构设置,导致财务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事业单位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单位内部机制建设,保证财务管理的高效性。充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价值,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能力。
二、环保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对策探讨
1.设置独立的财务管理机构,引进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
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其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设置独立的财务管理机构,引进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是环保行政事业单位完善财务管理工作的必要选择。环保事业单位应当有效保证财务管理的独立性,在高素质人才的管理下,真正实现有效性的财务监督,确保资金投入的安全性,保证单位创值的最大化。
2.加强会计监督,严抓内控建设
环保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从内控建设抓起,加强会计监督,使财务管理在谨遵会计控制要求的基础上,保护资产安全。从实际情况出发,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利用约束监督机制以及内部牵制机制,有效防止财务漏洞的产生,为单位今后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首先,事业单位应从信息活动、监督控制、风险预测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评估,建设有利环境,开展有序性活动。其次,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下,单位应将自身的基本架构以及纪律管理进行合理规定,以实现环保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最后,单位应塑造自身特色的文化氛围,建立考核评估机制,促进员工工作效率的提高。
3.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注重资产管理工作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注重资产管理工作是加强环保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的有效方法。一方面加强流动资金管理,采用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方法,在始终坚持资金有偿集中的统一原则下,收集多方面的市场信息,加强库存资金管理,降低资金的浪费比例,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平稳开展。另一方面,对于固定资产,环保行政事业单位应从多角度对资产进行强化管理,建立完善的国有资产登记制度,通过及时记录资产变化,真正做到防范财务风险。
4.规范财务制度,重视后续教育
财务制度是环保行政事业单位组织财务活动和处理财务关系的行为规范,通过规范资金管理制度、成本管理制度、利润管理制度,保障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环保行政单位应在贯彻执行国家财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制定财务计划,加强核算管理,监督执行情况,合理使用资金,提高单位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扩大单位盈利。环保单位除了规范财务制度,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后续教育也应给予重视。只有不断的学习,充实、更新自身的财务知识,才能更快适应时代的变化,做好危机处理工作,为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定期组织财务管理部门进行后续培训,使财务人员深入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明确自身的责任义务,掌握世界前沿的财务管理技术,实现自身业务水平的增长,为今后完成管理任务提供理论基础。
总之,解决现阶段财务管理问题是环保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任务,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将为环保单位带来不可预计的损失。单位从自身发展实际出发,及时了解单位财务运营的真实情况,优化财务结构,更新管理理念,从而规避风险,改善不良经营状况,确保环保单位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 刘志刚. 浅谈如何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会计师,2009(104).
[2]谢勇.环保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析.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09,3(5):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