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科技启蒙教育

幼儿科技启蒙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科技启蒙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幼儿科技启蒙教育

幼儿科技启蒙教育范文第1篇

1、科技教育大背景

(1)今天的幼儿,将是21世纪的主人。时代对未来人才的需要,是学前教育不可回避的挑战。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曾说过:“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同时指指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布满矛盾、竞争的世界”、“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和民族素质的竞争。”的确,科学技术发展程度直接决定一个国家国力的强大和否。时代迫切需要我们培养出具有厚实知识基础的,具有探索科学的强烈喜好和愿看的、具有一定操纵实践能力的、具有独特科学想象力的新一代科技人才。而这些科技素质的培养,都必须从小抓起。

(2)《中国青少年指导纲要》中针对我们面对的0——6岁的孩子更是提出了符合孩子年龄特征适应社会、人才发展的相关目标,涉及到科学态度、科学知识技能、科学方法能力、以及科学行为习惯这四方面,从中可以看出现在的幼儿科学教育不单纯是以往的常识活动,而是把对孩子科学素质。科学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到了一个更重要的地位。

(3)幼儿园二期课改所倡导的理念是以“幼儿发展为本”,幼儿怎么学、教师怎么教较前都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也给原有的教育理念带来了冲击。所以真正的教育不是强加于人的,科技教育同样如此。幼儿科技教育既要求在幼儿毫无压力的情况之下进行,又要求学得愉快、学得主动,使他们自愿地、自然地、自为地感知身边的各种科学技术,从而使学科学的喜好得到发展。因此,我们的科技教育应培养幼儿对“身边的科技”广泛、持久的喜好,使幼儿主动的探索过程获得以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核心的科学教育的深层价值,使幼儿对科学产生喜好,形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也就是使幼儿学会学习,愿意并知道如何往获取知识、熟悉事物。

2、科技教育动态概述

(1)全教协会的会刊《幼儿》刊载了美国幼教专家玛丽和特丽萨撰写的文章,题为《幼儿科学、数学和技术的教学方案如作甚好》,反映了美国幼儿科技素质培养的教育动态。她们以为,科技在孩子的环境中无处不在。在幼儿园中,孩子不但可以使用计算机、显微镜和计算器,而且还可以发明一些简单的机器,或拆开一些已有的机器往探究它们是如何工作的。玛丽和特丽萨提出的全面实施幼儿科技教育的教学方案和实践方法,包括四个方面,即:环境、课程、室外课堂和家长参与。

(2)我国幼儿科技教育概念界定:是对幼儿进行的科学启蒙教育。是通过幼儿自身活动,对四周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纵、发现新题目、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是幼儿获取广泛的科学、技术经验,主动建构表象水平上的低级科学概念,初步学习科学方法和技能,培养科学态度的过程;是发展幼儿好奇心,产生学习科学的喜好,以及培养幼儿良好科学行为、习惯的过程。总之,幼儿科学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科学素质早期培养的教育。

二、我园实施科技启蒙教育的实践

1、科技启蒙教育的起步

《九十年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已将“学校要办出特色”作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为此,我园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精神,在市、区、局有关领导把“幼儿园办成具有科学特色的幼儿园”的建议,结合我们这几年对“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的实践探究成果,进行了“园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初论”的课题探究。经过几年的科技教育探究,使幼儿园初步形成了科学特色的教育氛围。

2、科技教育内涵的重新熟悉

在二期课改的今天,为充分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我园教师正开始尝试多元的活动样式的探究,积极寻找实施科技启蒙教育的有效途径,培养幼儿主动探索、自主学习,为了实现“科技启蒙教育”的办园思想,真正意义上促进孩子的全面进步,为今后构建园本课程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参和者、指导者、合作者、评价者的老师必须对幼儿科技教育的内涵有重新的科学的熟悉,所以我们翻阅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活动的书籍,并在自己和孩子的共同活动中,边实践边反思。

3、科技启蒙教育目标

幼儿科技启蒙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幼儿 科学探索 启蒙教育

一、概述

幼儿科学探索启蒙教育,实际上是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幼儿实事求是,认真细致,善于质疑,勇于探索,追求新知,勇于创新等品格。它是引导幼儿从周围生活的事物中,通过幼儿自己的观察,实验,操作以及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科学态度,感受科学探索的喜悦。

教师和家长应该对幼儿科学活动给予恰当的指导,鼓励,支持,针对他们的好奇心应作出积极的反应,帮助幼儿在丰富的科学活动中,获得从自身感觉器官直接接触周围世界所获得的感性经验。它将帮助幼儿认识,理解周围世界,从而提高适应和认识世界的能力。

幼儿科学探索活动,关键要提供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索内容和探索材料。这是幼儿进行探索活动必须的物质基础,直接影响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和质量。因此,我们要为幼儿提供活动的空间,定期为幼儿的活动提供材料,不断的丰富活动内容,并适当控制活动的人数,使幼儿在玩中学,在玩中积累经验,获取知识。

二、幼儿科学探索的心理特点

幼儿由于年幼,知识贫乏,而且天生具有好奇心,对周围世界充满惊奇。作为教师和家长要充分认识幼儿科学探索的特点,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1.幼儿的科学源于“玩”。

玩是幼儿的天性,玩具是幼儿的伙伴,幼儿只有通过自身与玩具的交互作用,才能真正达到玩具的使用价值。所以,对于幼儿来说,唯有玩,在玩中才能进行创造。正如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所说的: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如果剥夺了幼儿玩的权力,那就等于扼杀了一颗创造的童心。所以我们要给幼儿提供玩的材料,鼓励幼儿大胆的玩,创造性的玩。

2.幼儿的科学探索是零碎的,粗浅的。

幼儿自己在探索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是零碎的,粗浅的,对我们成人来说可能是微不足道的,甚至所提出的问题也是幼稚的。我们成人应是幼儿的理解者,支持者,并能根据情况给予恰当的帮助,或参与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使幼儿感受到成人是同意他们进行科学探索活动的,从而产生安全感,就会专心他们的探索活动。

3.幼儿的科学探索敏感于成人的态度。

幼儿对自己周围环境中的种种好奇和发现,总要向成人述说,甚至提出一连串的为什么?而此时成人的态度尤为重要。如果这时成人的态度是厌烦的,不耐心的,那么幼儿即使在进行的科学探索活动也会终止。相反,如果成人对幼儿的科学探索持积极的态度,不仅使幼儿感受到成人在支持,在鼓励,还会让幼儿增添无穷的快乐,激发他们继续探索。

鉴于上述的特点,我设计了几个关于幼儿科学探索教育的主题:

三、幼儿科学探索教育主题活动

1.利用自然物探索

让幼儿尝试插花活动;秋冬季节和幼儿一起采集干草和干果,玩印花;夏季也可以采集一些麦秆进行制作。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通过操作,观察和讨论,激发幼儿对自然物的兴趣,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自己获取知识和经验的成功感。在幼儿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家长要善于创设环境,提供幼儿与各种自然物接触的机会。幼儿在操作中碰到困难,不能替代解决,要让幼儿自己解决困难,这是培养幼儿探索精神的最佳时机。

《有趣的麦秆风车》就是让幼儿利用麦秆的柔韧,轻便的特性,尝试制作小风车,并对自然物的探索产生兴趣。本活动适合于中大班幼儿。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通过操作,观察和讨论,激发幼儿对自然物的兴趣,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自己获取知识和经验的成功感。在幼儿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家长要善于创设环境,提供幼儿与各种自然物接触的机会。幼儿在操作中碰到困难,不能替代解决,要让幼儿自己解决困难,这是培养幼儿探索精神的最佳时机。

2.学用小工具探索

教师和家长可利用小工具让幼儿进行探索活动,发展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并使幼儿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让幼儿使用小工具,进行动手实践探索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以及探索的兴趣。在幼儿操作中,教师切忌替代,要善于引导和鼓励幼儿进行探索。

3.学用材料做玩具

幼儿好奇又好动,任何材料在他们手中都会变成爱不释手的玩具。让幼儿用这些不同的材料,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操作,设计自制自己喜欢的玩具,使幼儿在做做玩玩的过程中学习和积累经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而培养幼儿运用已获得的经验和知识进行迁移和创造。

4.激发好奇多探索

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最初的创造意识必须为幼儿提供可持续探索的环境,提供丰富的,多变的,新奇的活动材料,并加强个别的指导,给予幼儿积极的鼓励,捕捉他们“智慧的火花与灵感”。

《我来做个不倒翁》就是从蛋的小孔中灌沙,再在蛋壳上绘图和装饰,教师要及时提醒幼儿操作时认真,细致,以免蛋壳破碎。教师还要鼓励幼儿进行想象和创造,做与别人不一样的不倒翁

5.发明创造多尝试

幼儿的创造主要表现在遐想,想象,属于幼儿的表达式创造,也是在教师和家长的鼓励下进行的,简单而初步的实践和创造。因此,培养幼儿积极的个性和适宜的环境,是幼儿尝试创造发明的营养剂。

《金点子大王打擂台》通过组织幼儿观看“仿生学与科技发明”多媒体课件和少儿小发明丛书,提供各种玩具和材料,启发和引导幼儿进行尝试发明创造,学会关注周围的发明创造,对发明创造感兴趣。如看录像故事《鲁班造锯》。

四、幼儿科学探索启蒙教育的意义

有研究表明,幼儿期正处于创造力的萌发时期,但是幼儿的创造力又是及易被压抑和挫折的,所以,幼儿科学探索启蒙教育,应该要保护,鼓励和培养幼儿萌芽的创造力,有利于幼儿好奇心的发展,培养科学兴趣和对周围世界的积极态度。

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是幼儿好奇心所驱使的。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索活动,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为幼儿积极参与各种科学探索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和机会,将对幼儿以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有利于幼儿主动性,自信心和创造性等品质的培养。在幼儿期,幼儿对自己能力的良好感觉受成人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幼儿自己内部感受。美国人类学家怀特曾说过:“无人能授予儿童有能力的体验,谁也不能给予别人有能力的感受”。

幼儿科技启蒙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幼儿 科学 启蒙教育

幼儿是好动、好奇、好问的,他们对周围变化万千的世界充满兴趣,同时,幼儿期又是人的一生中智能发展最显著的阶段,也是一生中提问最多的阶段,因此,我们要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提倡从小爱科学、学科学。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必然要以为幼儿奠定良好的科学素质为最终落脚点,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一、激发幼儿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幼儿天生的好奇心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基础。好奇心又是兴趣的先导,从小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就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从而使幼儿主动学习科学,“迷”上科学。为此,教师为幼儿选择的科学教育内容必须是幼儿感兴趣的,符合幼儿认知发展水平的。教师要善于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兴奋点。

为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教师还要鼓励和接受幼儿的新奇想法和做法,并给予幼儿提供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科学实验室是发展幼儿对科学兴趣的很好场所,那里有丰富的材料,幼儿可自由操作、探索、想象、创造。兴趣是幼儿以后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强大动力,对幼儿一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二、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培育相结合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科学是一种工具,犹如一把锋利的刀,须用刀做有益人类的工作。为此,世界各国在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同时,十分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科学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培养科学人文素养的教育,而科学人文精神的教育必须从幼儿抓起。

我园把科技教育的重点放在对幼儿人文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启蒙教育上,从而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亲近感、好奇心、求知欲,引导幼儿通过各种感官亲身经历探究活动的过程,寻找“合乎自然”的答案,获得对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经验过程。引领幼儿热爱科学、关爱生命、善待生灵、主动探索、勤于创造,为幼儿科学人文素养和人格发展奠定基础。

三、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生活化

孩子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往往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认识事物,幼儿的科学活动也是在与周围的事物的互动中完成的。科学教育生活化,生活问题科学化已成为现代科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因此,在幼儿科学活动,我们应奏响“生活化的乐章”,沟通生活与科学活动联系,使幼儿体会科学就在身边,感受科学的趣味与价值,让幼儿对科学产生亲切感,这有益于幼儿发展、理解、探索和应用科学。我们对幼儿的科学教育也应该寻求一种更为自然,更为符合其年龄特点的教育,这就更需要我们倡导的以幼儿生活为内容的教育,让幼儿在生活中通过让其不断地获得丰富的经验来促进他们知识、能力、情感、品行的发展。

科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生活是科学教育的源泉,科学教育根植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在选择科学教育的内容时,就应以幼儿的社会生活为基石,抓住幼儿身边的事和物来组织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有时会产生一些偶发的科学教育活动。我对幼儿的偶发性科学活动给予鼓励和支持,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培养。

四、创设科技走廊

作为科学区的扩展与延伸,我们在走廊上空及走廊的墙面,创造性地设计多层次的三维操作空间,供幼儿自主操作和探究。

如一楼走廊有小班幼儿喜爱的一组组“触摸箱”和用各种材料做成的长短、粗细不一的“传声筒”,以及奇妙的声控、遥控、发条、弹性玩具;二楼走廊操作平台上有师幼一起收集的“生活中的镜子”“有趣的秤”“我们学造纸”“看谁爬坡快”“多样的锁”“沙漏计时器”“有趣的磨”等操作材料,这些操作材料都是多功能的,可以有多种玩法,可以进行系列探究。二楼走廊操作平台的上空悬挂着多种可自由升降、自由探索的“系列发声玩具”和可升降装物的降落伞,这让幼儿感到新鲜、刺激,孩子们操作、探索时可以将它们降下,不操作时可将其升上去,丝毫不影响平台的其他活动。

五、鼓励幼儿进行科学探索

环境是一种氛围,环境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萌发幼儿的创新精神,特别需要营造鼓励和强化幼儿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的氛围。幼儿对他所生活的环境会非常关注,因此,我们在活动室内设置了科学活动区、自然角等有益操作的环境,张贴一些生动、直观的科技挂图,配备一些试管、量杯、颜料、天平,放大镜、温度计、指南针、电线、开关、磁铁以及制作的万花筒、摇筒、响筒等,使幼儿能时时处处处于观察探索的环境中。

在认识磁铁时,我在科学区里提供了大量的铁制品和其他材料制成的物品,先让幼儿用磁铁去吸各种各样的东西,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磁铁的奥秘,再提供材料让幼儿去探索:为什么有的东西磁铁吸不起来,而如果在布片下放一块铁,那么布片就会被吸起来呢?从而让幼儿了解磁铁的传导性。在活动中我常对幼儿说:“让我们试一试”“当然可以”一类的话,在鼓励、表扬、支持、肯定的环境中,幼儿有更多的自主、自由的机会,幼儿的探索活动更积极、更主动。

总之,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当好引路人,为幼儿创设科学教育的环境和条件,提供多种多样的活动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幼儿科技启蒙教育范文第4篇

幼儿是好动、好奇、好问的,他们对周围变化万千的世界充满兴趣,同时,幼儿期又是人的一生中智能发展最显著的阶段,也是一生中提问最多的阶段,因此,我们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提倡“从小爱科学、学科学。”

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必然要以为幼儿奠定良好的科学素质为最终落脚点,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那么幼儿园如何实现幼儿科学教学任务,采用哪些手段和方法,激发幼儿探索精神。让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探索者呢?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培养幼儿科学探索兴趣。

1、正确对待幼儿的发问。

要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首先就要激发幼儿好奇心,当幼儿向我们提出问题时,我们应耐心倾听,因势利导地帮助幼儿解答问题,而且有意表扬爱提问的幼儿,鼓励幼儿大胆质疑,积极去观察,发现,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这样就能激起他们的探索愿望,培养他们对科学探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

以幼儿而言,教师是他们心目中的权威,他们崇拜的对象。教师的兴趣,期望常影响到孩子们从事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我常参与幼儿的活动,与他们一同寻找,一同探索。

二、创设科学环境、提供充分的材料,指导幼儿动手操作。

幼儿园天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只要为他们创设科学教育的良好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提供丰富的材料和有效的指导方法,才能保证探索科学活动顺利的进行。

1、自然角

在班上自然角,为幼儿提供小动物,让幼儿亲自饲养,并在饲养过程中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及生活习性;指导幼儿随季节变化,动手栽种多种植物,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季节特征与植物生长的关系,进一步了解不同植物的不同特征,知道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离不开水、空气、土壤、阳光等。

2、科学壁画

为幼儿提供图片,与幼儿一起布置壁画,如表现神奇大海的《海底世界》,反映大自然四季变化的《美丽的春天》,《夏天的公园》等,让幼儿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科学的熏陶。

3、科学小实验

为幼儿设计多种多样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如在认识溶解的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水、盐、糖,让幼儿通过操作,知道糖和盐放进水里会溶解,能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精神。

三、在一日生活中渗透科学教育

1、在日常生活中

生活周围有许多事物,现象都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如在操场上玩滑滑梯,可以了解速度和惯性的关系;吹气球、玩风车,可以了解空气无处不在。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随机地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

2、在学习活动中

常识活动是最有利于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活动。是其它教育无法代替的。如黑暗中脱毛衣时,会看见“小闪光”,告诉幼儿这就是“摩擦生电”现象等。

3、在游戏活动中

让幼儿在玩游戏中学科学,在玩中用科学。如:通过动手玩天平,认识“平衡”现象,又如在开展角色游戏中,让幼儿动脑、动手发明创造各种游戏材料:用塑料管制成听诊器,用可乐罐制成锅、茶壶等。

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善于吸收,发现科技新信息、新动向,随时捕捉各种现象,抓住、利用每一个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科学的启迪。

四、请家长配合,还幼儿接触,观察大自然。

在节假日,家长应多带孩子到大自然郊游,观察四季的更替,知道各季节的特征。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既发现了自然中事物的奥秘,又有满足幼儿的求智欲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了知识经验。

幼儿科技启蒙教育范文第5篇

在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陈鹤琴、张雪门等曾提出的“幼儿园活动要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

“生活即教育,教育是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展开”等观点的引领下,我们以科学启蒙教育为主线,利用大自然、大社会中的事物与现象,根据幼儿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以趣味性、整合性、开放性为原则多形式、多途径地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激发幼儿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探学科学知识的欲望。

我们努力挖掘幼儿身边的科学资源―在生活中发现科学、在游戏中探究科学、在广阔的自然中感受科学,不断丰富幼儿的科学经验与知识。同时,积极吸纳家长参与,家园共同协作培养幼儿浓厚的科学兴趣和科学精神,挖掘与利用周围蕴涵科学教育价值的资源,创设丰富、适宜的幼儿科学教育环境,使幼儿科学教育的原则及策略更具有实践意义。

一、研究方法

(一)立足本园调查分析找问题

1.问题的发现

孩子的问题:虽然孩子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但随着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农村孩子的游戏已逐渐从泥土地向水泥地过渡:从满目遍野的野花小草向钢筋水泥的高层建筑发展;从捉谜藏、堆草人向电视、电脑进化,失去了直接与田野接触的机会。现在的孩子不认识禾苗,普遍分不清麦苗和小草,体验不到挖番薯、捉泥鳅的快乐。但孩子却非常向往农村那绿色的田野、广阔的操场、可爱的小鸡小鸭……大自然蕴含着无穷的科学教育素材,它具有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作为老师我们更应该让孩子们投身到泥土的芳香中、融入到大自然的野趣中,充分发挥农村自然环境的特殊作用。

家长的问题:我们是一所城乡结合幼儿园,虽然我们的城市化建设的速度很快,已基本城市化,但许多家长的意识还跟不上城市的节奏,存在着只重视知识技能,一味强调艺术教育和智力开发的误区。60%―70%的家长认为,孩子送到幼儿园教育就是幼儿园的事,与家长无关:70%以上的家长认为,教育就应该在学校进行,教育内容就书本上,认为科学教育是高不可攀的深奥知识,因而忽视科学教育、忽视儿童的好奇心和创造力的保护,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对大自然丰富生动的教育资源熟视无睹,对孩子的需要、渴求视而不见。

老师的问题:幼儿科学教育的最重要的方法是让儿童亲自去探索、去体验、去挖掘答案。但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实践中,幼儿的需要、兴趣以及发展和学习的特点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教师们往往追求自己制定的、未必适宜的目标而不顾孩子的需要和兴趣。当幼儿的直接经验不足,还不能对某种现象进行概括时,老师不是去扩展孩子的经验,而是凭空变换各种提问方式“引导”孩子总结或死记硬背―这说明教师只是把目标刻在心里而没有把孩子装在心里,不知道孩子喜欢探索什么、不了解孩子能探索什么、不会指导孩子如何探索。科学教育过分偏重知识性内容、偏重认知目标,忽略幼儿科学探究方法的培养。

2.认识的统一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组织全园教师进行学习,深刻领会“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纲要》指出,科学素养应当包含科学态度、科学知识和技能、科学方法和能力以及科学行为和习惯等诸多方面,而不应仅仅局限于科学知识。其中,科学态度是科学素养的核心内容。对幼儿来讲,就是要富有好奇心,勇于探究,勤于思考,敢于质疑,愿意听取不同的意见,热爱科学与大自然等。

因此,我们的科学教育应培养幼儿对“身边的科学”广泛、持久的兴趣,使幼儿主动的探索过程获得以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核心的科学教育的深层价值,使幼儿对科学产生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也就是使幼儿学会学习,愿意并知道如何去获取知识、认识事物。

3.观念的更新

我园属于乡镇中心幼儿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逐渐形成,我们的老师常常忽视身边可贵的自然资源而热哀于追求城市现代化教育;还有的老师常感叹没有合适的科学课程,没有丰富的教具学具,没有专业的仪器仪表,没有高科技的设备,觉得难以开展科学教育活动。针对以上现象,我们觉得首先要通过各种形式让老师们更新教育观念,建立“人尽其能、物尽其用”的朴素资源观和价值观。只有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了,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挖掘身边的乡土资源,才会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活动。在实践中,教师们也逐渐感悟到利用乡土资源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可行性―我们的生源大多数来自农村,他们对农村的自然环境、生活环境比较熟悉。对于幼儿来说,最有效的学习就是最感兴趣的学习,而且利用幼儿熟悉的身边事物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还有益于幼儿真正地理解科学、热爱科学,孩子们会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我们幼儿园为此开辟各种渠道让教师通过参观、学习和研讨等途径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思想重视了,行动落实就有了保障。

(二)环境切入潜移默化显特色

幼儿的认知具有直观性特点,环境则为他们的认知提供直观的物质基础和依托。科学教育活动良好环境氛围的营造,则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幼儿关心环境、观察环境、主动与环境互动的情趣和良好习惯,引发幼儿主动产生探索环境科学现象的行为。

1.用农味环境凸显特色

幼儿科学教育是以观察感知为基本手段。丰富多彩而又新异多变的环境会引导幼儿注意环境、关心环境,对环境中的种种科学现象产生兴趣,从而萌生爱科学的情感。因此,我们精心设计,整体布局,高质量的优化幼儿园环境。

首先是让盎然绿意围绕整个幼儿园:我们的空场地绿草如茵、我们的进园长廊绿树成荫、我们的教室阳台前绿篱成行、我们的小池塘绿意泛舟、我们的种植园地更是郁郁葱葱―让走进幼儿园的每一个小朋友都沉浸在大自然的一抹翠绿中。

其次是以走廊环境点缀幼儿园:门廊里陈列着农家的各种物品、用具、谷仓以及各种农具;教学楼的墙壁上有生动活泼的墙饰―一楼墙壁上是田里爬的虫子、河里游的小鱼、地上走的家畜,二楼墙壁上是田里长的粮食蔬菜、果园里的水果,三楼墙壁上是庄稼的害虫和益虫、动物朋友;主题墙和区域的创设都是利用农村特有的自然资源,如:用成熟的果实、农作物的种子、蔬菜、萝卜、稻草、麦秸等材料制作的“世博园”、“农家小院”、“海豚之家”、“博物馆”、“好朋友”、“美丽的幼儿园”等等;展示栏里,孩子们和家长用红豆、蚕豆、白瓜子、贝壳、菜籽、花生粘贴了了“快乐小屋”、“雪人之舞”、“中国馆”等。这样,走廊则成为孩子们新发现的场所,当孩子和爸爸、妈妈手牵手走上楼梯,首先会被楼道墙壁上最显眼的主题网络图所吸引,一个个分支网络图,记载了我们这个

课题的实施过程,一个个教学活动的落实开展,充实和丰富了孩子们的视野。在每个班级的教室外走廊,贴满了我们孩子们探索主题、发现奥秘的照片,这些照片是我园组织幼儿开展一系列科学活动的缩影,照片记录下的是孩子们亲历科学时各种丰富的表情,或惊讶、或高兴、或疑惑……每一层的走廊上的多元风景吧,这些都是教师和孩子们用聪颖与巧手,创造性地利用各种材料布置的墙面,在亲自参与环境布置的过程中,孩子们感受到了创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提升了审美情趣,为我园逐渐摸索出的一个开放的园本课程建构搭建了展示的舞台。

2.让主题环境融于活动

在经过实地考察和探讨,我园积累出一批有质量的主题活动方案和个案建构。

与主题实施相关的环境创设在园所大厅、各班教室中悄悄呈现。例如,一捆捆的稻草在区域活动中由幼儿分组搭建好玩的稻草人:一根根带苞的玉米秸搭成的房子成了孩子们捉迷藏、游戏的好场所;农村特有的剌剌的苍耳则成了孩子们的作画用具,小朋友为苍耳穿上了鲜艳的衣服,一幅幅活泼生动的苍耳拼扎画,就成了我们幼儿橱窗里的亮丽风景。

主题活动“我们的农田”被划分为“辛勤耕作的农民”、“田间的动物朋友”、“播撤汗水的农作物”和“丰富美味的蔬果”四大块内容。主题教学活动“农家乐”也分成了“快乐劳动”、“阳光牧场”、“农家踏青”和“快乐农场”四周安排。随着主题教学活动的开展,每个班级的教师和小朋友都动起来了―中二班布置了一幅栩栩如生的主题墙“田间的动物朋友”―用蓝色塑料袋做成飘动的水草,用卷筒纸心和稻草配合起来给牛做围栏,用报纸和挂历纸做成了立体的鹅卵石。这点点滴滴都凝聚了师幼的智慧和心血,收到了非常好的视觉效果;中四班把“丰富美味的蔬果”又细致地划分为“农夫果园”、“五彩瓜地”、“阳光菜园”―用报纸制作了果树的树干和树枝,用五彩的画笔绘出了神奇的西瓜和苹果,用橡皮泥罐里面的模子拼贴成了美丽的花朵,用丝带弯弯绕绕做成了瓜地的围栏,多么好的创意、多么巧的构思:中三班的孩子们则利用旧报纸、广告纸、泡沫等材料,制作了“番茄”、“苹果”等,布置成了一片立体又美观的“美味蔬果区”:中一班的孩子们用黑色和白色的碎布做了一头很大的“奶牛”,又用废旧的果奶瓶做成了牛奶瓶,布置成了“阳光牧场”区域。孩子们对于自己布置的环境非常喜欢,在参观时充满了创作的喜悦和成功感。这些创设与主题脉络紧紧相连,同时也是装饰幼儿园环境的上乘之作。在环境与教学的互动中,两者互为一体又互相促进,环境不再是一种摆设,它体现了丰厚的教育价值,成为幼儿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3.让乡土材料巧妙变身

乡土材料所包含的内容是丰富的、广泛的。材料虽然是无声的,但是通过教师有意识搜集、筛选、思考,投放的材料所呈现的巧妙、多元能吸引幼儿的目光,引发幼儿的探索,使材料成为会说话的“活材料”。比如:稻草、麦秸、竹子、石头等这类材料的搜集便利,随取随用,在幼儿与熟悉、亲切的材料交互作用的过程中,易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和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生活中,很多乡土材料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对这类材料的使用要符合节气、时机,在恰当的时候添加到相应的主题活动大框架中,比如,在秋天丰收的季节,我们带着孩子们到农田中搜集各种果实和种子,于是我们的“种子总动员”环境展示中,有关于各种种子的生长、收获、保存的知识,利用种子、果实制作的作品七彩纷呈。各种具有季节特点的材料的充实,使主题开展得实在而有内涵,使幼儿的生活经验得到提升。随着四季的交替,自然界会无私的向孩子们奉献特有的礼物,我们要运用自己的智慧,有效的利用这些资源,给幼儿以“活”的知识教育,让“农”味常驻我园。

4.在区角实践中累积素养

我园在园舍的空地上开辟了一块种植园地。在种植区里竖上各班级的标志牌,大家在各自的园地里种上了蔬菜或其他农作物。如:中班的孩子种的是萝卜,大家在老师的带领下种萝卜―给萝卜浇水―给萝卜除草―拔萝卜,大家边观察边记录着萝卜的生长变化,掌握了种植萝卜的方法,积累了种植经验;大班的孩子种的是番薯,大家从种番薯―给番薯施肥―给番薯除草―挖番薯,全程跟踪观察记录,孩子们还将自己的观察结果自编成了“番薯成长记”绘本,放在班级阅读区里,与同伴自由交流。这些活动不仅让幼儿了解了不同植物的种植、生长过程,也体验了播种的艰辛,收获的快乐。

我们在每个班设置了“自然角”,孩子们可以进行多种种植探究活动。如:大班孩子为了了解在土、沙、石子和水的四种材料中哪种使大蒜长得快?创设了“它们在哪儿长得快?”的种植探究活动,孩子们每天给大蒜浇水,观察其变化。最后发现:在泥土地里大蒜长得又高又大、多给这些植物晒太阳它们才会长的壮实。教师们通过一个个问题使孩子们的探究活动不断深入,引领孩子们一步步获得有意义的知识经验,这些富有创意的自然角便成了孩子们探索的乐园、交流的平台。

我们在每个班级都创建了科学发现区,投放可供孩子探究的玩具和材料,让孩子们玩“会变的颜色”、“奇怪的光”等游戏,并提供适合幼儿亲自操作、亲自感知的“电路连接”、“光的折射”、“量的守恒”、“齿轮的奥秘”、“磁铁小火车”、“磁铁的穿透性”“力的传导”、“小天平”等科学小实验装置和用具,让幼儿在预备好的环境中,进行各种有趣的、粗浅的科学小实验,拓宽了幼儿吸取科学知识的范围,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培养了幼儿热爱科学的态度。

(三)利用资源挖掘科学教育新载体

陶行知先生对农村教育提出:

“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农村有许多得天独厚的自然和社会资源,如何挖掘和有效利用这些农村幼儿身边熟悉的乡土资源,使它们成为幼儿科学教育所需要的物质条件,成为我们实施科学启蒙教育的源头?这是我课题组教师共同思考、探讨和研究的根本。

1.利用自然资源

大自然本身就是最好的老师。走进自然,与动植物自然现象交朋友,用亲身的体验感受科学的无处不在,这远比图片、甚至电脑课件生动得多。例如:我们在理解故事“变色龙”时,发动幼儿在生活中观察各种动物的外形及生活习惯。夏季,我们让家长带幼儿去河边、池塘观察青蛙、壁虎等小动物,看青蛙是怎样“跳到草丛中用保护色保护自己”,看壁虎怎么甩着尾巴在墙壁间飞檐走壁,我们带幼儿到草丛捉蚂蚱、抓蝴蝶,以体验它们如何用“保护色”躲避敌人:农村家庭中很容易收集到各类种子,如白扁豆、南瓜籽、黄豆、芝麻等,这些形状各异、色彩繁多的种子,引起了幼儿的强烈兴趣,我们把这些种子放在活动区里供幼儿观察、认识,在老师的引导下,小朋友们饶有兴趣地把自己观察到的画在记录纸上,他们惊奇地发现,各种种子的形状、颜色、纹理都是不一样的,他们还知道了一些种子的许多

用途,如美味的豆浆是用黄豆做的、芝麻可以做成各类好吃的食品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把“认识叶子”、

“花与果实”这样动态的活动贯穿于一年四季当中;在“认识叶子”系列活动中,我们让幼儿观察认识不同树种的叶子,在不同季节采摘、收集同一棵树的叶子。在春夏“采摘”、秋季“拾叶”、冬季“寻叶”的观察收集过程中,体验四季的不同。

农村的自然地理、生态环境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从实际出发,充分开发土生土长的教育资源,利用当地特产和自然物品做玩教具,组织幼儿进行科学活动,达到科学启蒙的教育目标。

2.利用环境资源

我们幼儿园周围随处可见的泥土、沙子、石头都成为幼儿学习探究的材料、成为向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素材。孩子们会用小树枝、小木棍搭桥,用小石头垒灶,就连捡几根干草、几片菜叶也会玩上老半天,教师只要适当引导,幼儿就能进一步感知身边这些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征,并产生探究的兴趣。例如,有一次教师带幼儿在园门口散步时,忽然有幼儿发现路边的一堆乱石的石缝里长出了一棵草――为什么石头里会长草?教师有意进行引导,让幼儿再找一找哪些地方不会长草,通过探究,孩子们明白了沙子、石头、砖头上长不出草,而只有阳光照得到的泥地上才能够长出草来;然后教师再让孩子找为什么这个石头丛中会长出一棵草,孩子们东翻西找终于发现石头间有一个细小的缝隙,小草就从这缝隙中穿透而出;接下来教师和孩子一起寻根究底:小草的根在哪里?它为什么能穿透石块?一系列的探索研究后孩子们知道了“小草大力士”的故事。

我们还把许多农作物、农产品、自然材料充实到区角活动中,创设低耗高效的乡土化活动区,如幼儿利用麦杆、稻草编扎“稻草人”,搓草绳;用番薯藤制作“项链”、“手镯”;用黄豆、蚕豆、土豆、芋艿等农产品拼插成各种动物形象;用南瓜雕刻……这些农村自然环境中丰富的、开放的乡土资源,都成为我们科学启蒙教育中的明星。

3.利用社区资源

我们的幼儿园就建在小区中,社区里的公共设施如各种店铺、银行、菜场、书报亭、超市等也是值得开发与利用的物质资源。社区里的分类垃圾桶的使用调查让孩子们懂得了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哪些垃圾不可以回收,让幼儿感受到我们的身边处处有科学,处处可以体验到科学进步带来的便利。

4.利用家长资源

我们努力激发家长的教育需求,发动家长配合幼儿园教育。比如:我们在进行大班科学主题活动“汽车”时就充分调动起家长的积极性,让家长在送幼儿来园的路上与幼儿一起观察、讨论汽车,从而引发关于汽车和汽车尾气等的一系列科学问题探究。这样的随机教育让幼儿切身接触科学和社会问题,从一定程度上也让幼儿在家庭的配合中受到良好的科学启蒙教育。

(四)尝试教学探索科学教育新模式

在以往的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我们一般都采用教师提问、讲解,幼儿逐一回答,然后得出这一事物的结论。在课题实施当中我们逐渐摸索出了一条适合我们孩子的新模式。

1.在体验中激发科学兴趣

好奇好问是幼儿的个性特点之一,因此,带领幼儿观察农村自然现象时要不断启发他们多问为什么。如春天,带领幼儿涉足美丽的春野,可以引导幼儿观察一发现一思考:“为什么有的花是红的,有的花是白的?”、“为什么蜜蜂只停在花上,而不停在茎叶上……。在不断的“质疑―存疑―释疑”过程中激发他们探求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在种植园地里种植时,让孩子们一起帮忙翻土、捡石块、锄草、浇水等,收获时让孩子们一起拔萝卜、摘青菜、摘豆子……,幼儿在种植与护理这些植物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和探究感受到植物有不同的根和叶,不同的茎,不同的花和果实等,这样,孩子们可以亲眼看看种子是怎样发芽、长大的,培养了他们关爱与呵护植物的情感和能力。

2.在发现中培养科学精神

“发现学习”是幼儿用自己的智慧思考问题,通过观察、探索和反复操作推陈出新的。创设发现学习的环境―丰富的物质环境是幼儿发现学习的基础,而良好精神环境则是幼儿发挥智慧的前提。为此教师应创设民主、宽松、愉悦的氛围,使幼儿全身心投入到活动当中去,在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教师让幼儿自由观察蚯蚓,在观察的过程中幼儿就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蚯蚓的头是一端?蚯蚓的身体软软的怎么会钻到泥土下面呢?蚯蚓的身体切断了为什么还能活着?”对此,我们老师应与幼儿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让孩子们在发现探索中知道所以然,从而不断地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培养其探索科学的精神。

3.在探索中学习科学方法

科学教育活动所蕴涵的价值不只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更注重幼儿情感、态度和探索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只有积极引导幼儿动手动脑,教给他们正确的探索方法,幼儿的探究的水平才会得到提高、创新的行为才能更全面更深入。如:幼儿在玩“沉与浮”的游戏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材料,能力较弱的孩子拿着多种性质的材料在水中漫无目的地玩,自己自由地实验、寻找答案;而对于能力较强的孩子,教师除了提供沉浮材料,还提供纸和笔,引导他们边做实验边做实验记录;能力更强的孩子不但做沉浮实验、系列记录,而且要尝试让沉的材料浮起来,浮的材料沉下去,并且由沉浮实验联想到生活中运用到沉浮的科学方法,并能将了解到的内容讲给同伴或就一个观察到的问题在同伴之间进行讨论。可以说,幼儿在不同的科学活动中增强了自信心和科学的意识,在探索的过程中也学会了正确的科学探索方法。

4.在尝试中形成科学态度

尝试教学理论的实质是让教学对象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在过去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一般都采用教师提问、讲解,幼儿逐一回答,然后得出这一事物的结论。尽管有的时候也让幼儿实验或动手操作,但这种实验或操作也是在教师的严格操作下,按照老师的要求一步一步进行,幼儿只是老师的执行者,而不是活动的主体,“体验一发现一探索一尝试”因地制宜地开展科学启蒙教育活动,这是实施新课程的新抓手,为孩子的探索、发现和自主发展提供有利的空间。

(五)轻松学习启迪科学学习的兴趣

在农村,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区资源,积极开展科学教育活动,让我们的孩子快乐“玩”科学。

1.走进自然,童心探科学

在春暖花开的春天、在落叶飞舞的秋天中我们经常带孩子出去走走,到大自然中去观察,用大自然这个活教材探索科学的奥秘,积累科学经验,萌发初步的科学意识。如春天到了,我们带领孩子去寻找春天的颜色―绿油油的麦苗、黄澄澄的油菜花、粉红色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尽在我们的身边;秋天树叶飘零,带着孩子们去踏叶拾秋,制作“秋天的童话”,来到田野观察金灿灿的稻谷,体验农民伯伯丰收的喜悦,帮农民伯伯拾稻穗,感受劳动的快乐。幼儿的知识来源于直接经验,带幼儿走向大自然,不仅让幼儿面对真实、向真实发问、

与真实接触,而且通过自己的感官去体验、去思考、去获得知识与初步的科学经验。

2.挖掘资源,童趣玩科学

幼儿生活在五彩斑斓的世界里,身边蕴藏着丰富的科学教育源,只要注重引导、善于发现,我们就能捕捉教育契机,对幼儿开展科学教育。如,中秋节到了,孩子们吃月饼时,由圆的月饼联系圆的月亮,我们组织了“中秋月圆”主题活动,让孩子观察月亮由圆变缺、由缺变圆的天象变化规律;户外活动时,我们带幼儿观察天气和自然现象的一些变化,如蜻蜒低飞、蚂蚁搬家、鱼儿翻动等,引导幼儿去观察,让幼儿去发现问题,而教师就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点进行科普知识的点拨、引导,收到了良好效果;在玩沙的游戏中,为了增强游戏的趣味性,我们为幼儿准备了大量的玩沙工具。有:铲、漏斗、小桶、勺子、印章、水,让幼儿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建筑和造型,还事先把一些有趣的玩具埋在沙丘里,如:蟹、虾、小鱼、贝壳、小海螺等,鼓励幼儿去挖掘、寻找,看谁找得又多又快,这样幼儿通过在千变万化的玩沙游戏中掌握了沙的特性;在玩滚球的游戏中,让幼儿把球在地面上滚、在滑梯上滚、在小土坡上滚,看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去掌握速度与阻力的关系。

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孩子们既玩得高兴学得轻松,又启迪智慧,锻炼能力。在这样的一些活动中,幼儿获得的不仅仅是对大自然声、形、色的感知和想象,从游戏中还发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懂得关怀生命与环境,还有助于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3.融于生活,童真知科学

对幼儿施行科学教育,必须重视从幼儿一日活动中挖掘出有利的因素,让幼儿进行主动地进行科学探索。如,幼儿问老师:

“雨水可以喝吗?”那么,就雨水究竟是不是干净的这个问题不予以直接回答,可以组织幼儿做个实验――在雨天里,让幼儿用干净的碗盛一碗雨水,然后,将水倒入盖有清洁纱布的搪瓷碗内,这时就可以发现沙布上有许多杂质―利用科学实验说明“雨水并不干净”。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用科学方法认识事物的习惯;又如,幼儿争论“影子是怎么形成的”,教师就以“踩影子”、

“手影”游戏等一系列活动,让幼儿懂得物体在阳光下会产生影子的现象等等。这些经验不是成人仅用语言告知或坐在教室里幼儿就能获得的,而是需要他们在生活中亲身体验、分析、思考,才能将其内化成个人经验,也才会对身边的科学现象产生兴趣。

二、研究成效

我园通过开展科学启蒙教育活动,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对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教改的提高有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特别对农村幼儿园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借鉴推广价值。

(一)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孩子们充分运用自己的感官,通过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去感知自然、亲近自然。在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的积极性提高了。如:孩子们入园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班级的自然角、种植园地、养殖角给区内的植物浇水、晒太阳,给动物们喂食,还能主动地、认真地做好观察记录―自然角成了孩子们讨论的中心,也成了孩子们科学启蒙的发源地。

科学教育活动向幼儿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获得了活泼、大方、乐意交往,善于合作等终身受益的个性品质;他们获得了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勇于创新等终身有益的学习品质:他们获得了对生活、对学习、对社会的积极的情感态度,构建完美人格的基石。当然,在活动中,幼儿也会经受一定的困难和挫折,但经过教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一旦战胜了困难、获得了成功,便会孕育出一种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并成为下一次探索的动力。

科学教育活动有利于消除幼儿的消极情绪,如幼儿对某些自然现象、对某些动物有恐惧行心理,这是由于缺乏对这些现象和动物的认识接触,科学教育活动使幼儿对自然界、对动物有了粗浅的认识,这样可以减少其恐惧感,增强自信心。

科学活动也为幼儿提供了与教师、与同伴相互交往的机会。幼儿与教师、同伴一起观察、操作、思考,幼儿之间相互交流、互相协作、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这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无疑有重要的作用。

(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本课题研究加快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在课题研究的二年中,我们通过派课题组教师参加市级区级培训、组织外出观摩学习活动、吸纳姐妹园的先进教育理念,使教师的科学教育意识和科学教育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过设计科学活动方案、设计优质课等活动,使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过教师撰写论文、报告、案例,使教师的总结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参与研究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育实践不断创新,理论素养、科研水平、反思能力、教育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三)形成了园本化课程的雏形

通过科学教育活动的课题研究,我园积累了一批优秀案例、科学环境的创设和区域材料设计的方案等,初步形成了科学启蒙教育园本课程的实施方案。

(四)手石宽了家园合作的渠道

课题刚开始的时候,家长们向老师抱怨:今天要我们带秧苗,明天要我们带种子,后天又要带稻草、做科学小制作,幼儿园到底在教孩子们些什么?―针对家长们的困惑,我们及时的调整计划,向家长们介绍我们的课题及课题研究的内容,并把家长请进我们的课堂介绍与课题相关的活动,带家长参观我们的种植园地、养殖角,让家长参与我们的科学活动等,让家长们进一步地关注我们的教育目标的设计、教育策略的实施以及在研究的过程中是如何贯彻《幼儿园教育纲要》精神的。这样,让家长积极地参与到我们的特色活动中来,形成家园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局面。

三、反思中展望

1.鉴于我们的教师对科学本质的了解、对科学现象的解读能力还比较欠缺,而科学启蒙教育的内在规律对幼教师资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将生活中科学现象转化为浅显易懂的、幼儿可接受的科学教育活动、如何让科学启蒙教育在一日活动中的有机渗透等等,所有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挑战,也是我们探索科学启蒙教育之路的动力。

2.在探索主题背景的科学区域材料的过程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与主题有关的材料而忽略了许多有价值的非主题材料,那么,如何体现科学发现室其独特的价值与功能、科学发现室的环境如何创设、环境创设的多元开放应所涉及的范围等,这也是该研究需要延伸的、内容。

3.利用历史人文景观,丰富本土科学活动,拓宽科学教育的途径。庄市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我们在充分挖掘自然社会资源外,如何把历史人文景观有效导入,让本土性科学教育资源的优势得到了集中发挥与体现,再次拓宽科学启蒙教育的途径,这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4.要充分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尝试更多元化活动中的研究,如在跨学科领域的艺术教育活动、语言活动、数学活动、社会综合活动中积极寻找渗透各领域的幼儿本土化科学启蒙教育的实践途径,以达到科学教育活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占兰.幼儿科学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徐子煜.幼儿科技教育概论[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