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健康医疗研究报告

健康医疗研究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健康医疗研究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健康医疗研究报告

健康医疗研究报告范文第1篇

大会在北京大学刘国恩教授主持的开幕式进行之后,迅速进入重要的主题发言部分。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教授在致辞发言中指出:把现在医疗行业的诸多问题归因于“市场化改革”是不正确的。他认为政府应分清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哪些该管哪些不该管。他说:“政府有责任办医院,有责任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但没有权利限制他人提供医疗服务”。

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陈文玲司长指出:调整政府配置资源和市场配置资源之间的关系才是目前医疗改革的主要问题。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王锦霞尖锐指出,“你很难搞清楚招标的到底是价格还是药品品种。”王锦霞直言不讳的指出,中介机构是最大的获利者,受损失的是制药企业和广大老百姓。

健康医疗研究报告范文第2篇

针对重大医疗技术滥用,个别医院不具备相应诊断资质,没有相应技术人员、医生“走穴”开展重大医疗技术等情况,卫生部将对重大医疗技术设立准入门槛,公布重大医疗技术目录和相应的准入标准,并启动对申请开展上述技术医疗机构的第三方评价工作。

国家发改委下发医改5年时间表承认医疗体制滞后

9月4日,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医药行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给突破医疗体制改革困境下达了时间表。该《意见》在回顾“十五”期间存在的问题时并不避讳地指出“目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滞后”

《意见》指出未来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积极稳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并提出要“加大政府卫生投入,解决医疗机构的收入补偿问题”,借此来根本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

西部卫生人才培养项目启动

西部卫生人才培养项目已于近日启动,中央财政为该项目安排了专项预算。卫生部日前已经确定按每人每年1.6万元的标准补助接收培养单位,并要求各项目省认真做好学员选拔、培养、管理考核、使用和经费管理等工作,确保学员学有所成后能充分发挥业务技术骨干作用。

广东报告登革热病例 276 例

截至 2006年9月6日下午5时 ,广东省共报告登革热病例276例。目前,广东省疫情多点散发和局部暴发并存,局部地方呈上升态势,登革热防控形势相当严峻。为此,广东省卫生厅、教育厅和省爱卫会近期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登革热防治督查工作。

2006乙肝防治宣传教育活动 9月启动

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和卫生部共同主办的2006乙肝防治宣传教育活动于9月在全国正式启动。资料显示,目前全国约有1亿人长期携带乙肝病毒,现有慢性乙肝患者约2000万人,每年约有28万人死于与乙肝病毒感染相关的肝硬化或肝癌。在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乙肝病例数多年来一直位居前列。

活动期间,全国主要的电视台、电台、报纸及户外媒体将播发乙肝防治公益广告,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还将开展一系列肝炎防治宣传教育活动。著名影星刘德华将担任乙肝防治活动的宣传大使。

中国人用禽流感疫苗研究受到国际医学界高度关注

中国的人用禽流感疫苗I期临床研究结果论文7 日在英国《柳叶刀》杂志发表,这表明中国在相关领域的成果受到国际医学界高度关注。

中国人用禽流感疫苗由中国科兴生物制品公司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研制,不久前,这一疫苗完成了I期临床研究,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初步验证。其中效果最好的10微克剂量的疫苗,可以使78%的接种者产生的抗体达到有效对抗 禽流感病毒的水平,超过了欧盟规定的70% 的标准。

北京:21名福寿螺患者发公开信欲发起维权活动

近日,21名住在宣武中医医院的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发出《食用北京蜀国演义酒楼福寿螺的受害者致全体市民的一封公开信》,称蜀国演义如不能切实承担应尽之责,他们于9月28日起在蜀国演义黄寺店发起百日维权活动。

肥胖问题日趋严重,百万儿童将比父母早逝

第10届世界肥胖大会9月3日在澳大利亚悉尼开幕,与会医学专家认为,儿童肥胖或超重问题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变得如此严重,将来可能会有数百万计的儿童因为肥胖而比他们的父母先去世。一些专家在会上表示,为治疗与肥胖有关的疾病,全球范围内的支出不可估量,估计仅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等国家每年就要花费数十亿美元。

儿童肥胖是这次会议的主题,儿童肥胖率的急剧上升最令人担忧。专家认为,肥胖儿童长大后更容易得慢性疾病,这可能会使他们寿命减短。悉尼儿童健康专家凯特・斯坦贝克说,这一代的儿童也许将因为体重引起的健康问题成为历史上第一代比父母更早死亡的人。

英科学家发现蚕丝纤维可帮助修复受损神经

英国科学家近日宣布,他们发现一种特殊的蚕丝纤维,可以在受损神经的断端搭桥,促使受损神经细胞重新生长,从而起到修复神经细胞的作用。目前研究人员正试图将这种技术用于受损脊髓的康复治疗。

研究表明成年人酗酒或与母亲怀孕饮酒有关

据路透社报道,众所周知,妇女怀孕期间饮酒不利于腹中胎儿的健康,胎儿出生后可能因此会染上诸多疾病。而据《普通精神病学文献集》最新一份研究报告称,出生前暴露于酒精的年轻人染上酗酒恶习 (alcohol disorder) 的概率均比常人高。研究表明,母亲若在怀孕期间偶尔喝上三杯或更多,胎儿成年后染上酗酒恶习的概率普遍比常人高。怀孕早期暴露于酒精的胎儿,13岁至17岁染上这种恶习的概率更是常人的三倍。

广东科学家发现证实人体存在SARS病毒受体

广东科学家首次证实人体存在 SARS病毒功能性受体,并提出“前炎症因子”过度表达与SARS急性肺损伤及全身多器官的损害密切相关的新观点。这一 SARS 发病机制研究的重大发现,有利于 SARS 的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

生气一小时的精神消耗等于加班六小时

据香港商报报道,科学实验证实,当人的情绪有所波动、产生消极悲伤情感超过正常的生理限度时,就会造成生理机能失调,导致疾病的发生。具体地说, 1小时盛怒造成的体力与精神的消耗,相当于加班6 小时以上的消耗。

科学实验同时证明:抑郁会使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受到抑制,因此,长期忧郁会导致胃肠系统的疾病。医学专家根据大量的病例分析证明,消极恶劣的情绪会引起心理矛盾,造成心理及体力的过度消耗,导致免疫力下降,从而使各种疾病甚至癌症。相反,当人乐观愉快时,人体通过生化过程使血液中增加有利于健康的化学物质,如激素等,使人体处于良好的机能状态。

肺功能较差的人容易患糖尿病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肺功能受损与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有密切的关系,该研究的发现与以前发表在《糖尿病护理》杂志上的研究报告结论一致。

研究人员认为,与肺病有关的机体炎症可能促进了糖尿病的发展,肺功能异常或肺病可能是导致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不过,这个过程也许是可逆的,如果是糖尿病的发展而损害了肺功能,那么就应该把上述改变看作是糖尿病发生的危险标志,而不是危险因素。

首届健康与生产力管理研讨会在京召开

日前,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首届健康与生产力管理研讨会”在京召开,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出席会议并致开场辞。本次会议着重介绍了工作场所的健康和生产力管理这一概念,旨在推动中国医疗和人力资源界共同探讨回顾并交流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

健康医疗研究报告范文第3篇

文/张新

前段时间,美国《预防》杂志邀请洛杉矶知名瑜伽教练介绍了一组适合糖尿病患者的瑜伽动作——肩倒立。

1.面对墙壁,躺在地板上,臀部距离墙壁大约50厘米;2.抬起双腿,双脚踩在墙壁上,双膝弯曲到90度;3.如果你感到肩背部舒服,开始伸直双腿和放松骨盆、臀部;4.肘部贴地,双手支持腰背部,指尖朝向双脚;5.双脚顶住墙,继续伸直双腿,使背部缓慢离开地面,只要感觉舒服你可以尽可能地保持这个姿势;6.提高你的骨盆,然后放下靠在地板上,配合呼吸反复进行,坚持2-5分钟。

如果保持这样的姿势使你感到呼吸困难,可以将臀部轻轻地落回地板上。

房间太黑更易失眠

文/臧恒佳

关灯、拉上厚窗帘,创造黑暗的环境有助睡眠。而近日加拿大瑞尔森大学研究报告称,有些人失眠是因为对黑暗恐惧。

研究团队选取了93人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分为睡眠良好者和睡眠较差者。研究为确认,黑暗给人们带来的恐惧效应,分别在有光线和无光线的条件下,令所有人都接触相等功率的噪声或振动。随后观察受试者眨眼速度和其他衡量恐惧感的指标。结果显示,在睡眠较差的人里,有近一半的人恐惧黑暗;睡眠较好的人,也有1/4恐惧黑暗。

研究者认为,对于一些失眠者来说,黑暗会让他们产生恐惧感,从而加剧失眠状况。虽然通常睡觉时应保证周围黑暗,但对于怕黑的失眠者,最好放置一个昏暗、不直射眼睛的光源。

别把“老了”挂嘴边

文/滕小兰

老人别把“老”字常挂在嘴边。别人夸一句,也不妨心安理得地受着,暗示自己,我还很年轻,还可以做很多事。人老心不老,自然眼界就开阔了许多,生活质量也会得到提升。

“老了”是一句客气话,但若总是这样念叨,说不准就成了自我暗示,潜移默化的时间长了,心态也就变老了,生活自然会跟着受到影响。

最近,英国某健康小组的国际健康医疗研究报告公布了一组数据,中国45-54岁人群中,约有54%的人已把自己看成是老人;28%的人想到自己变老会心情沮丧。而在法国,同样的调查对象中32%的被调查者认为超过80岁才是老年。这样巨大的差别,与我们生活中的这些小细节不无关系。

夫妻同床睡,心脏好

文/金也

由于打鼾、出汗或拽被子等问题,有大约1/4夫妻选择分床而卧。然而,据英国《每日邮报》最新报道,美国匹兹堡大学一项新研究发现,夫妻睡一张床有益心脏健康。

健康医疗研究报告范文第4篇

课题组胡兴 胡鹏鹏

[课题简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时代的要求。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在我国广大农村,进城打工已成为农民获取经济来源的主要方式,尤其近几年,进城打工的农民数量越来越多,这种“背井离乡寻富路,离田离土求发展”的状况,致使社会上形成了一群不能完全享受父母关爱、家庭温暖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据统计,我国1.2亿农民常年外出务工经商,或到外地打工挣钱。由此产生近2000万少年儿童留守家中,其中14周岁以下的占86.5%,按全国3.6亿儿童来计算,每18个孩子就有一人不能与父母共同生活,而且这个数字逐年在增长。这部分“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家庭教育相对缺失,他们的心理和人格的表现都明显有别于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这些孩子有的逃学、旷课、不交作业、说谎,沾染打架等不良习气;还有的孩子因第二监护人管理不当而离家出走,甚至被拐卖。“留守儿童”现象成了一个新的社会话题,特别是能否保证留守儿童的健康心理已成为讨论的热点。

2.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是社会发展必然的趋势。

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由于远离父母,缺少家庭温暖,面对复杂的社会,身心健康成长尤其令人担忧。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有心事无处诉说,只能用自己稚嫩的双肩扛下所有问题,很容易形成精神或人格障碍。“留守儿童”就像乡村的小草一样,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自生自长着。如何教育好这些“留守儿童”,使他们健康成长,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3.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是摆在学校面前的严峻课题。

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教育已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健康和谐的优良环境,势必影响他们的每一步成长,只有创造优良的环境,才会让他们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朋友看管,给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青少年健康成长都带来了很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迫在眉捷。为教育这些“留守儿童”寻求策略措施,我们选出了《盘州市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及对应策略》课题。

二、课题立项情况

本课题在2017年3月底选题后,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经过设计论证,先后报层层主管部门审批,于2017年8月中旬得到六盘水市基础教育教学课题评审委员会批准立项。

三、课题组成员详细情况一览表

姓 名

工作单位

职称/职务

承担任务

手机

胡鹏鹏

盘州市英武镇英武中学

中学二级

协助负责人完成开题报告、结题报告、负责留守儿童虚荣心理研究报告

18785845480

向克

盘州市英武镇英武小学

小学高级

负责收集各种研究资料、负责留守儿童孤独心理研究报告

13708588996

胡玮

盘州市英武镇英武中学

中学高级

负责审查、编辑各种研究资料、负责留守儿童学习心理研究报告

13985928316

何梅

盘州市英武镇英武小学

小学高级

负责编辑、装订各种研究资料、负责留守儿童羞怯心理研究报告

15329184370

支成贤

盘州市英武镇中心校

中学一级

负责制定调查问卷、负责留守儿童偏执心理研究报告

13984605706

四、课题研究时间表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阶  段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1

 准备阶段

(2017年3月—7月)

1、申报表的填写;2、制定出具体研究计划,实施方案;3、开题报告

书面材料和电子材料

2

实施阶段(一)(2017年9月--12月)

1、准备阶段工作总结;2、各子课题调查分析报告;3、各调查报告论证

领导和专家评估

3

实施阶段(二)(2018年2月--12月)

1、课题专题研究报告;2、总课题研究推广报告;3、实施阶段工作总结

周边乡镇学校推广结论

4

 结题阶段(2019年1月---4月)

1、课题研究成果实践运用总结;2、讨论结题报告的形成;3、结题阶段工作总结

结题报告

【内容摘要】

“留守儿童”就是父母长期外出孩子留守在家由祖辈或亲友监护的儿童。留守儿童常出现情感缺失、心理偏差、行为失当、学业失控等现象。留守儿童的学习和人格的表现都明显有别于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不少人误入歧途,这些孩子逃学、旷课、不交作业。 同时,留守儿童在“家”骗第二监护人,在学校骗老师,沾染打架、赌博、酗酒等不良习气;致使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容易走极端。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体贴照顾,出现害羞、内向、孤独的心理倾向。不愿意与别人交往,害怕与人合作交流等。 本课题正是基于此提出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培养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和健全的人格,以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逐步完善自己的心理健康和能力。教育留守儿童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为此,课题组成员从盘州市一些中小学选取留守学生近400余名,通过调查、访谈等多种方法,专门研究留守学生的学习、交往、偏执、逆反、虚荣、羞怯等心理问题及生活状况。通过探索研究后,我们建议从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四个方面来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从而使他们的身体和身心健康都得到快乐成长。课题组经过近两年的研究,先后编写了盘州市校本系列教材《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读本》,编印成书作教育系统内部资料赠送盘州市境内学校使用。也写出了各种心理特点的研究报告如:《对留守儿童羞怯心理的研究报告》、《对留守儿童孤独感的研究报告》、《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心理的研究报告》、《对留守儿童的交际心理的研究报告》、《对留守儿童的逆反心理的研究报告》、《对留守儿童的虚荣心理的研究报告》均被我校心理咨询室收存和心理健康教育课培训使用,同时也被一些相关学校引用。

【关键词】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心里现状分析;应对策略

一、 课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走入城市,农村留守儿童会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问题会越来越大。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对于这类问题的研究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还缺乏系统性的内容和可操作性较强的做法,本课题正是基于此,从农村留守儿童的实际出发,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一线教师的亲身经历,全面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挖掘造成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制定培养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值得推广的行之有效的策略,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试图寻找一个突破口。使留守儿童父母安心务工,还可以积累一些留守儿童的教育经验。同时,通过关心爱护,使其留守儿童能在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好转,表现为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持续好转,心里素质明显增强,学业成绩稳步上升;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力、自理能力都不段增强,身心健康不断发展,综合成绩呈上升趋势。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综述

目前,社会各界人士已对留守儿童作了大量的研究。近年来有关留守儿童研究报告不断出现, 打开电脑搜索“留守儿童”就能搜索很多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和各地出台的有关关心留守儿童的政策。

1.国内研究现状:自20世纪90年代,留守儿童进入大众的视野,其概念随着社会进步而嬗变。留守儿童作为农民工的衍生群体,其关注度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焦点。研究者从不同视角对留守儿童的心理、体质、学业、社会性等方面展开了大量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成果,但结论大相径庭。留守儿童将长期存在,教育关爱工作任重道远,须避免留守儿童个体标签化,做好顶层设计,整合多方资源,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弥补家庭教育缺失,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2.国外研究现状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世界范围内受父母移民影响的留守儿童数量巨大。国外留守儿童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留守儿童的规模,以及移民对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教育、医疗和健康、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影响。研究者不仅描述了留守儿童各方面的发展状况,而且对移民影响留守儿童发展的机制和过程也比较感兴趣,提出了一系列中介和调节因素。从研究内容上看,国外对留守儿童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留守儿童的规模以及移民对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教育、医疗和健康、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影响。

党和政府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比较关注,各地纷纷开展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农村留守儿童一般问题的研究已经启动,中央教科所、江苏、河南,以及重庆市的个别专家学者,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一般问题进行了研究。王宗飞《任性冷漠内向孤独 “留守孩子”令人担忧》探究了留守儿童在生理上与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产生消极情绪。黄应圣、刘桂平在2004年的研究中,也认为留守儿童在道德品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迟希新在2006年的研究中也道出了留守儿童在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人格以及道德行为等方面的偏差……这些研究,重点探讨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和他们面临的严重困难和问题,在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方面产生了较大影响。但这些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其解决的专项研究还远远不够,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他人的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目前存在的较为普遍的心理问题有:情绪消极,孤僻任性、自私冷漠、暴躁、极端的性格。等特征,产生了叛逆、厌世情绪。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调查研究,深入了解盘州市“留守儿童”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

2、在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方面找到一些有效的措施,纠正、排除、防止学校“留守儿童”出现心理、行为的偏差。

3、对盘州市“留守儿童”的各种个性心理品质进行培养,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及健康人格的形成。

4、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素质,初步培养教师具有从事心理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研究内容

1、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的主要心里现象分析

a、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学习心理现象

b、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逆反心理现象

c、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交际心理现象

d、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虚荣心理现象

e、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偏执心理现象

f、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羞怯心理现象

g、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孤独心理现象

h、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常见异常行为

2、对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及建议

    (三)研究方法

1、 抽样调查法:采用问卷形式,调查盘州市部分中小学学生主要心里现象。

2、行动研究法:结合盘州市部分中小学教学和发展的需要,根据研究的过程,分阶段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及时调整和完善研究步骤、具体研究策略。

3、 个别谈话法: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访谈,分析存在问题、问题成因和解决方法。

4、 教育文献法:查阅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的文献,明确研究的目标,分析研究中涉及的有关变量。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研究的准备阶段(2017年9月——2018年1月)

     完成区域内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象的调查,提取数据,对中小学学生中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象进行分类。做好课题的研究准备工作开展开题论证,设计研究方案以及设计调查问卷等。

(二)研究的实施阶段(2018年3月—2018年12月)

1、 主要按计划、步骤进行课题研究。

2、 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盘州市部分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象。

3、 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分析盘州市部分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象。

4、 根据留守儿童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个别访谈和社会调查,分析心理问题的成因,研究转变策略。

5、 对存在各种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进行个别辅导,设计合理的教育方案。

(三)研究的总结阶段(2019年2月——2019年4月)

       整理材料,总结经验,推广研究成果,写好课题结题报告。

五、课题研究成果

(一)调查结果统计

课题组通过对盘州市八个中小学约400余人留守儿童的各种心理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详见各种心理问卷调查统计报告),主要数据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有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占89%,没有的占11%,其中:

(1)认为交际心理有困难的占20%,一般的占65%,没有困难的占15%;

(2)认为学习心理有困难的占30%,一般的占70%,没有困难的占10%;

 (3)有逆反心理的占40%,一般的占50%,没有的占10%;

(4)有偏执心理的占30%,一般的占60%,没有的占10%;

(5)有羞怯心理的占45%,一般的占40%,没有的占15%;

(7)有虚荣心理的占50%,一般的占30%,没有的占20%;

(8)有常见异常心理行为的占40%,一般的占25%,没有的占35%;

  (二)调查数据分析

从第一个问题可看出:这些留守孩子在交际心理方面有问题的不是很多,一般地占多数,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从第二个问题可看出:这些留守孩子学习心理困难的也不太多,有80%的孩子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还行的。

从第三个问题可看出:由于他们的父母不在家,更不可能时时刻刻在自己身边,很需要帮助和指导他们,以减少出现的逆反心理。

   从第四个问题可看出:留守儿童偏执心理还是较多,很需要我们采取合理措施去调适;

   从第五个问题可看出:这些留守儿童羞怯心理人数不算少,很需要我们采取引导措施;

   从第六个问题可看出:留守儿童虚荣心理还是挺严重的,需要我们下大力气的。

    从第七个问题可看出:有常见异常心理行为的也很多,很需要采取合理措施去调适,

(三)课题研究成果

1、课题组长胡兴担任主编,带领课题组成员经过近六个月的时间,编写了盘县校本系列教材《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读本》,在课题实施学校推广试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赞誉,为我们课题研究成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课题组长胡兴设计制作的课件和撰写的论文《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爱心架起友谊桥-----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分别获得《中国教育学刊》举办的“全国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评选大赛”一等奖、二等奖及“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论坛”征文评比大奖赛二等奖。为课题研究成果得到了推广。

3、自课题实施以来,课题组长胡兴为盘州市英武镇中小学教师和学生培训了五期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英武乡中学青春期性健康教育二级培训》、《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男女生交往》。

     4、课题组成员何梅所做的课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社会化分析》、教研论文《浅谈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问题》在盘州市红果片区小学得到了推广。

    5、课题组成员对各种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写出了各类心理问题的研究报告。其中:

(1)课题组组长胡兴做出了中小学留守儿童“偏执心理”、“交际心理”和“常见异常行为”的研究报告。

(2)课题组成员胡玮做出了中小学留守儿童“学习心理”的研究报告。

(3)课题组成员胡鹏鹏做出了中小学留守儿童“虚荣心理”的研究报告。

(4)课题组成员支成贤做出了中小学留守儿童“逆反心理”的研究报告。

(5)课题组成员何梅做出了中小学留守儿童“羞怯心理”的研究报告。

(6)课题组成员向克做出了中小学留守儿童“孤独感”的研究报告。

【实践成效分析】

1.通过农村小学阶段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了解当前我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现状。

2.通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根据所获数据资料,分析造成当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异常的各种因素。

3.通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指出学校、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合理的教育方式。

4.通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探究合适的解决策略。

5.通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进行科学的对比实验和总结。

【研究体会】

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学习及心理健康问题则需要政府、家长、学校及社会人士的共同努力。以下是我们课题组研究实践后的几点总结与建议:

 1、政府方面

就社会政府而言,应该给予留守儿童更高的重视。留守儿童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教育体制不完善,家长收入并不高难以承受高昂的择校费。所以,政府在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上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更多的农民工子弟学校,降低入学门槛,方便家长携带孩子去打工。农民工将子女留守而不选择举家迁移,与农民工子女进城就学难有直接联系。由于户籍所造成的二元体制,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公办学校入学要缴纳高昂的“借读费”,这成为农民工子女不能随迁的一大障碍。农民工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应当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流入地政府要努力改善农民工子女的就学条件,进一步落实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同时,在公办学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特别要把农民工子弟学校办好,加大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扶持力度,降低农民工子女上学、受教育的成本,使留守的孩子能够生活在父母身边,共享城市文明。

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鼓励外出务工的农民在家乡创业,在相对落后乡镇、农村发展更多的产业,为农民在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此外,还应加大对弱势群体的财力扶持、制度倾斜、生活保障,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尽量确保“后天平等”。

2、学校方面

学校是“留守儿童”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对“留守儿童”教育的主要部门。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的关怀。”学校对他们要倍加关注和关心,每一位教师要有一颗爱生如子的爱心,有计划的做好家校联系工作,有针对性的进行家访,让学生从老师那里得到父爱和母爱,得到大家庭的温暖,做到对每一位“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化、学习情况等方面了如指掌,积极组织他们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有效弥补“留守儿童”的缺失。作为学校和教育部门,关心和教育好“留守儿童”责无旁贷,责任重大。通过课题组的研究实践,现将一些不成熟的经验与大家交流。

一要调查摸底,分类管理。组织全体老师,对留守学生进行全面的家访,作好记录,建立档案,并制定分类辅导关爱的方案,使学校的教育管理有的放矢。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留定儿童的家庭主要在以下四种情况:①家庭困难,父母迫于生活双双外出打工;②父母一方不在本地,为团聚而外出务工:③家庭宽裕,父母为生活自由而外出务工;④父母感情不和,一方外出务工。针对这四种种情况,我们对家庭经济困难的留守儿童,通过各种渠道在经济上给予帮助,化解他们因家庭困难而引起的自卑和苦闷。对家庭宽裕的家庭的,重点促使其父母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和关爱。对于父母感情不好,性格古怪、脾气暴躁,逆反心强、问题较多的孩子,进行重点跟踪,特别呵护和关爱。

二要制定实施方案,完善工作制度。学校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和学校“留守儿童”实际情况,制定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实施方案,统筹安排各项工作,积极开展有关活动;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定期检查制度、结对帮扶制度、热线交流制度、心理咨询制度等,把关爱工作落到实处,使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经常化、社会化、制度化,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加大“关爱工程”实施检查力度,定期、不定期的对学校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促进、推动关爱工程长效、持久深入地开展。

三要搭建交流平台,增强心灵沟通。根据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我校课题组成员则组织本校部分留守儿童与浙江大学“1+1爱心工程”结对子的活动,目的也是为了改善留守儿童“有苦无人诉”的状况。爱心工程以大学生牵手留守儿童为中心,让孩子们找到一名“知心姐姐”或“知心哥哥”。组织留守儿童与大学生志愿者之间以书信进行交流,因为对于老师,孩子们有警戒,有些不大愿意说出心里的真心话,但对于知心哥哥或者姐姐,他们的内心就没有什么顾虑,更加愿意倾诉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这种让社会人士参与到改善留守儿童现状的机制或模式还是很有意义的。如果此类活动得到推广,留守儿童存在的种种问题就可以得到一定程度地解决。

四要加大硬件投入,搞好寄宿制建设。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建好寄宿制学校,优先安排“留守儿童”住宿,加强内部管理,认真安排好“留守儿童”的安全、学习、生活等问题,使其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解决“留守儿童”家庭的后顾之忧。留守儿童在学校寄宿有很多好处,可以促进留守儿童的学习、可以避免留守儿童受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可以促进留守儿童与教师及同龄儿童之间的关系和谐、亲密沟通。

五要关注特殊群体,进行个别辅导。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肩上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对于个别特殊的留守儿童,在他们身上我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六要经常沟通家长,家校互动。学校可以开辟一个亲情专线或互动专线,虽然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话,但是,家长因为工作问题常常会忘记给家里打电话。所以,学校可以开辟一个亲情专线或互动专线,让留守儿童每周打1~2次电话给家长,同时让老师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汇报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情况。通过交流,努力与他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取得共识,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共同关心和帮助孩子成长。

七要提高教育人员的素质。除了在教学方面提高要求外,教育工作者在对儿童心理等方面的知识也要尽量充实。这样更有利于教师在与留守儿童的沟通中及早发现存在的问题,有效预防留守儿童形成的极端思想或做出的极端行为。

八要学校和班级要经常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各种文艺活动和公益活动的开展,让留守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在活动中忘记的是烦恼,得到的是快乐。通过活动增强与同学相处的感情,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体会助人为乐的幸福,同时在活动中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3、家庭方面

就家长而言,在做出外出打工而留下孩子的选择时,应该充分认识其中的利弊。虽然,父母在外地打工距离孩子很远,但是,现在通讯技术越来越发达。家长应该充分利用这些通讯工具及时与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代养人、留守儿童的老师保持联系,更多地与留守儿童深入谈心,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困惑,解决他们心中的困扰,减少隔阂,更好地理解和关心留守儿童。家长绝对不可以因为留守儿童成绩落后而一味指责其不用功学习,而应该尽量帮助他们利用假期及时地弥补空缺、跟上进度。

我们想强调的是,父母不只是孩子衣食住行上的支持者,更是孩子精神上的寄托者。每个孩子都希望在碰到困难的时候可以有母亲温馨的话语来安慰,可以有父亲宽厚的肩膀作为依靠,从而帮自己正确面对并战胜挫折。所以,我们需要为留守儿童的父母敲醒警钟!你们可以少加几个班,可以少赚一点钱,可以不用给孩子买什么高档的礼物,但是,一定要记得经常打电话跟孩子聊聊天,一定要记得在孩子生日的时候,煮一碗面或买一块蛋糕,道一句生日快乐。

4、社会方面

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不只是农村或者农民工的问题了,随着留守儿童数量的扩大,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是整个国家和社会的问题。所以,在这里我们呼吁更多的社会人士伸出热情的双手,形成爱的暖流,温暖每一位需要帮助的留守儿童。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留守儿童更需要我们呵护的花朵。从以上这些爱心人士的言语中,我们能感受到社会从来不缺少爱心,我们相信,在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下,会有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绽放笑容。

【研究收获】

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课题组成员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理论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并积累了较丰富的实践材料,也比较摸清了盘州市留守儿童的主要心里现象,我们也根据实际情况探索研究了一系列教育措施。对于个别留守儿童的教育,通过我们课题组的努力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农村留守儿童队伍庞大,加上学校各种条件有限,以至于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当然,我们会努力渐渐扩大我们的队伍,更不会因为课题的结束而停止研究。我们将继续关注留守学生的学习、教育问题,真正将对留守学生的教育落到实处。为他们做点什么,给他们关爱,解决他们成长中遇到的困难,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给他们以学习等各方面的指导,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廖继昌、韦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对策及建议》,广西教育,2008年25期 .

[2]李彩娟:《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菏泽学院学报,2008年4期 .

健康医疗研究报告范文第5篇

经过26个月的研究,2007年1月11日,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公布了我国首部《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报告显示:过去30年,由于推行计划生育,中国少出生4亿多人,使世界60亿人口日推迟4年;未来30年,中国预计净增约2亿人。2033年前后,我国人口将达到峰值——15亿。

中国人口数量持续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加剧。近年来,人们高度重视资源过度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之余,纷纷将矛头指向人口膨胀。有人担忧,中国的人口压力已经接近社会、环境、资源所能承受的极限。

亦有专家预测,中国人口永远不会超过15亿。目前中国人口数目上涨的态势,在几十年后将停止。届时,中国人口会日渐减少,摘掉“人口第一大国”的高帽。据此理论,中国的人口压力只是居安思危者的过度忧虑。人口高峰过后,中国面临的不是人炸,而是人口资源短缺。

有人形象地把中国比喻成一列火车,而乘客便是数以亿计的中国人。经过每一年度的站点,众多新乘客蜂拥而上。中国这一人口列车,能否畅通无阻?

千年称号:“人口第一大国”

数千年来,中国一直带着“人口第一大国”的高帽。

古代社会战争绵绵、血雨腥风,中国人口却有增无减。大约在公元前2100年,全国人口为1355万。至1760年发展到2亿,1900年为4亿。由4万万同胞组成的中国,已经号称泱泱大国。

但是,直到清朝时期,精于治国的康熙才发现了中国人太多这一问题。乾隆时期,被称作“中国的马尔萨斯”的洪亮吉提出了对人口过多的忧虑和思考。这位才识过人的学者,从理论层次对中国人口压力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然而,令帝王与学者挂念的,不是人口多带来的资源与环境压力,而是担心土地不够用,担心粮食价格上涨,怕农民揭竿而起威胁帝王代代相传的龙椅。担心虽然产生了,却没有采取实际行动,可谓于事无补。

建国后,中国进入又一人口膨胀的时期。到1954年,中国人口增长至6亿,1969年为8亿,1981年达到10亿。2005年末,中国人口则达到13亿。

据国家统计局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推算,2005年的人口数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相比,中国人口总数增加了4045万人,增长3.2%。人口年平均增加809万人,年平均增长0.63%。

换言之,中国人口在逐年增加。由于基数过大,哪怕只有微乎其微的增长率,中国人口每年也会增加上百万。

2007年1月11日,我国首部《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指出,未来30年,中国预计净增约2亿人。2033年前后,我国人口将达到峰值——15亿。

控制人口的政策不断出台,成绩显著,可数据还是居高不下。就算摘下了“第一人口大国”的高帽,人口压力依然会困扰中国。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中国人口大国状况的出现,并非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中国古代以来,“男尊女卑,多子多福”观念深入人心。孩子越多,老来便越有福气。1990年,黄宏和宋丹丹表演的小品《超生游击队》给亿万观众带来欢乐。欢乐之余,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天南海北东躲西藏生孩子的画面,超生者“痛并快乐着”。

时下,超生现象已经司空见惯。特别是在农村,只有一个孩子总让有些农民不甘心。聚集在城市边缘的外地打工者,背井离乡,生活流离,为的只是膝下多子多孙的人,不计其数。

计划生育计划,对外地打工者虽有诸多管理限制,可总有鞭长莫及的苦衷。出去几年的人,流动性很大。只要孩子降生了,除了罚款也没有别的办法。对盼子心切的打工者来说,打工既可以赚钱,又能偷偷地生一个孩子,可谓两不耽误。

多子多福的观念仍深深植根于中国人心中。在一定意义上,“生子”成了中国家庭的终极目标。

和平年代到来,中国有了另一个人口膨胀的温床。结束了旧社会的炮轰雷鸣,生活安定、生产发展、生存条件改善、医疗水平提高,这一切造就了稳定的环境。人口的迅速增加已经具备了更好的环境和物质条件。

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自力更生”、“人多力量大”成为众人皆呼喊的口号。面对国家人口少、经济也比较落后的状况,国家鼓励多生孩子。那个年代,“光荣母亲”的称号给了生孩子多的妇女。这些口号,不仅唤起了中国人建设家园的热情,也带来了中国人口数量的又一高峰。

有种族之存在,无种族之空间?

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增加一个人,就意味着人均占有减少一份。在十几亿的大分母下,中国成了缺水大国、贫林大国、贫草大国,耕地、石油、矿产同样形势严峻。水、电、石油的短缺,已经让寻常百姓有切身之感。资源危机,缓缓威逼中国。

人口多,就业压力空前巨大。据由国务院批转劳动保障部、发展改革委制定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到2010年,我国劳动力总量将达到8.3亿人,城镇新增劳动力供给5000万人,而从需求情况看,劳动力就业岗位预计只能新增4000万个,劳动力供求缺口1000万左右。

另据《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在劳动年龄人口方面,我国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2000年为8.6亿人,2016年将达到高峰10.1人,比发达国家劳动年龄人口的总和还要多。

如果就业岗位不能满足劳动力增加的需求,失业问题就会长期困扰中国。没有饭碗,意味着衣食无源、生活无计。

来自《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43亿,占总人口11%。到202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34亿,比重从2000年的9.9%增到16.0%;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1.64亿,比重从2000年的6.7%增长到11.2%。预计本世纪40年代后期形成老龄人口高峰。届时每3-4人中就有1名老年人。2020年、2050年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将分别达2200万、8300万。

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巨大压力。养老负担将成为未来家庭的重要支出。从小家庭来说,两个年轻人养4个老年人,从宏观上说,2-3个劳动力就得养一个老人。“未富先老”的危机,威胁中国。

人口素质低,更是举世瞩目。近代百余年的战争与动乱,中国教育在曲折中徘徊前进。比之世界发达国家,中国人受教育的程度远远落后。《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15岁以上人口受教育年限只有7.85年,每百万人口中从事研发的人数为545人。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高达47.6%。

专家们疾呼:提高人口素质,包括健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将是中国增强国家竞争力和走工业化道路的主要因素。

转贴于

控制人口数量

人口多,便要适当地控制。上世纪50年代,提出了控制人口数量的主张,成为中国的一声霹雳,对中国传统思想观念提出了挑战。70年代,中国人口多得让中国不堪负担,计划生育政策诞生了。

在地球所能提供的空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环境所能容纳的任何生物的数量、规模都有一定的限度。就是说,我们生存的空间对人口数量、规模的限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中国创造了计划生育政策,更从中获益匪浅。计划生育,解决了中国人口无限制膨胀的问题。

满则溢,亏则损。生育水平需要有一个“度”的把握,生得太多或者太少,都不行。只有保持与空间、资源的平衡,才能保证人口的可持续发展。30多年的人口政策,成绩显著,人口数量已经掌握在政府控制之下。

根据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目标,2010年中国人口总量将控制在13.6亿,2020年将控制在14.5亿。到本世纪中叶,中国人口有望控制在15亿。

人口变化的周期性相对较长,政策稍一调整,人口实际数量可能会大起大落。政府的干预,初衷是好的,可怎么运行才能保证万无一失呢?

计生政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稚嫩到成熟的历程,在科学和法制的基础之上,已经建立了行政管理、技术服务、群众工作“三位一体”的管理服务体系。据此,中国何患摘不掉“人口第一大国”的高帽,何患人口膨胀至毁掉种族?

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一方面是“人”,一方面是“口”。“口”的问题已经通过政府干预得到有效的控制,那么,“人”的问题是否无足轻重?

“人”,是关于人口更深层次的问题,其关键就是提高素质。优先开发人力资源,是国家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持久动力和源泉。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的能力建设是第一建设。

人口素质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新的竞争条件对于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人口素质低的问题日益凸显。

人口素质,包括身体状况。比之孱弱多病的人,健康的人自然更能参与生产。“东亚病夫”的形象,中国曾背负多年。曾几何时,这顶帽子被悄然摘掉。

时下,婴儿出生状况、老年人健康状况、残疾人医疗状况、国人平均寿命,都不同往日。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更是受到足够的重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保障制度,日渐完善。

教育的普及与提高,是提高人口素质的核心。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明显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方针确立,中国立志走向科教兴国的轨道。“扫盲运动”、“普及义务教育”,基本完成了历史使命。

目前,免费义务教育逐步试点;高等教育日益普及;农村教育投入比例升高。中国的人口战略,已经彰显出其无尽的动力。

有人说“教育是会下金蛋的母鸡”,投入才有回报,中国政府的公共投资已经把教育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当中。提高人口素质,已经上升到中国的战略高度。当努力得到回报的时候,中国将英才遍地。

不论身体健康素质,还是科学文化素质,虽已大有气色,但距目前人口数量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相距甚远。上升到战略高度的人口建设,需要更强壮、更富智慧的中国人。中国只能不断探索,才能避免前功尽弃。

中国改变命运,靠脚踏实地致力于提高人口素质。人力资源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巨大的人口压力可以转换为举世无双的人力资本。

数以亿计的中国人,在数量得到有效控制、质量得到提高的情况下,人口大国就将转变为人口强国。中国将不再为“有种族之存在,无种族之空间”而忧心忡忡。“多而不愚”的中国人,能繁荣种族,更能发展种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