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慧医疗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012年10月24日上午8:30,由成都市卫生局、成都市外专局主办,成都市急救指挥中心与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承办的“2012国际灾难紧急医疗救援学术交流会暨创伤高级生命支持培训班”在成都市金河宾馆隆重开幕。本次大会开幕式由承办单位——成都市急救指挥中心朱国英主任主持,大会荣幸地邀请到美国心连心国际组织国际项目主任CarlaSueOrner女士、四川省卫生厅王正荣副厅长、成都市外专局徐平福局长、成都市卫生局党组成员、市爱卫办傅小鲁主任及相关领导、专家出会开幕式。
经济全球化正在加快推动城市国际化。目前,成都确立了加快建设开放型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的目标,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是成都参与经济全球化、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重要战略选择。我市是西南地区政治、金融、文化、科教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人口稠密,近年来也是我国灾害频发的地区之一。为适应我市“建设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目标定位,我市卫生国际化势在必行。
本次学术培训会是2002年以来,我市卫生急救开展“引智”对外交流项目整整十年来,我市卫生国际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盛会。十年来,在省卫生厅、市外专局的帮助支持下,我市相继与美国、英国和法国等国家的急诊急救专家进行急救项目技术合作。十年来,通过“引智”对外交流项目实施,我市急救事业得到了快速地发展。十年间,仅市急救指挥中心就邀请了美国心连心国际组织各国专家51人次到成都进行学术交流和急救培训,共举办急救学术交流、论坛、培训班23次,现场演练2次,直接培训专业学员、教员2680人次,间接培训专业人员5740人次。十年来,通过学术交流和急救培训,我市急诊急救医务人员在危重症抢救、创伤抢救、心肺复苏等急救理论和操作上有了崭新的认识体会,基本普及了脊柱板搬运技术,我市急救学术水平、现场抢救和转运能力得到持续提高和加强。
据悉,上海浦东智慧城市研究院通过进一步整合大学、企业等多方高端研究力量,在去年率先的《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基础上,从智慧城市的实践出发,进一步遴选和优化指标体系,形成了更具有实践意义和操作性的《指标体系2.0》。《指标体系2.0》主要可分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经济发展、智慧城市人文科学素养、智慧城市市民主观感知、智慧城市软环境建设等6个维度,包括18个二级要素、37个三级指标。为了便于广大读者学习、了解《指标体系2.0》,本刊全文刊发这一重要文件。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
智慧城市是指综合利用各类信息技术和产品,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协同化、融合化”为主要特征,通过对城市内人与物及其行为的全面感知和互联互通,大幅优化并提升城市运行的效率和效益,实现生活更加便捷、环境更加友好、资源更加节约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实现以“智慧”引领城市发展模式变革,将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和聚合发展,推动形成更为先进的区域发展理念和城市管理模式。因此,为进一步科学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评估,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特制定《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一、相关说明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主要是在《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基础上,基于城市“智慧化”发展理念,统筹考虑城市信息化水平、综合竞争力、绿色低碳、人文科技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而成,目的主要是为了较为准确的衡量和反映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进度和发展水平,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参考。相关指标的确定主要本着以下原则:一是指标具有可采集性,历史和当前数据采集是可靠方便和科学的;二是指标具有代表性,可较全面反映某个方面的总体发展水平;三是具有可比性,不同城市间、城市不同历史阶段可根据指标进行科学比较;四是指标具有可扩展性,可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对指标体系内容进行增减和修改。
二、指标体系
根据以上的原则以及现阶段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指标体系”主要可分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经济发展、智慧城市人文科学素养、智慧城市市民主观感知、智慧城市软环境建设等6个维度,包括18个要素、37个指标。
1、智慧城市基础设施
指保障智慧城市各项功能通畅、安全、协同运作的相关基础设施。主要包括1个要素,3个指标。
1.1宽带网络建设水平。指各类有线和无线形式的宽带网络在城市中的建设应用水平。包括3个指标。
1.1.1家庭光纤可接入率。光纤接入是指局端与用户之间完全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体。光纤接入覆盖率是反映了城市基础网络设施发展水平核心指标之一。
1.1.2主要公共场所无线网络覆盖率。指交通枢纽、商业集中区、公共活动中心等主要公共场所无线网络覆盖率。
1.1.3户均网络接入水平。指城市内每户家庭实际使用网络的平均带宽(包括各种家庭网络接入方式)。
2、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
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最核心领域,主要包括智慧化的政府行政、道路交通、医疗卫生、教育、环境监测、安全防控、能源管理、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管理和服务,是城市居民生活智慧程度和幸福感的直接影响因素。主要包括8个要素,16个指标。
2.1智慧化的政府服务。指当地政府部门整合各类行政信息系统和资源、提供开放协同、高效互动的行政服务方面的发展水平。包括2个指标。
2.1.1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办理水平。指可实现全程或部分环节网上办理的区域内行政审批事项占总数的比例。
2.1.2政府非公文网上流转率。指政府非公文通过网络进行流转和办理的比例。
2.2智慧化的交通管理。指通过信息化技术,改善车辆通行效率,提高交通流畅度,优化市民出行体验,使城市交通管理更为精细化和智能化。主要包括2个指标。
2.2.1智能公交站牌建设水平率。指智能化的电子公交站牌(指至少能提供车辆位置信息,包括轨道交通)在城市所有公交站牌中的比例。
2.2.2市民交通诱导信息使用率。本指标针对驾车出行的市民。指在驾车出行的市民中,经常使用交通诱导信息提示的比例。
2.3智慧化的医疗体系。指市民可切实享受到的具有便捷性、准确性的医疗卫生服务。主要包括2个指标。
2.3.1市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指拥有电子健康档案的市民所占的比例。
2.3.2病历电子化率。指城市内实现病历电子化的医院占医院总数的比例。
2.4智慧化的环境保护。通过各种传感终端和感知网络,对环境进行实施监控的水平。主要包括2个指标。
2.4.1环境质量自动化监测比例。指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大气和水实现自动化实时监测的比例。
2.4.2重点污染源监控水平。对城市内重点污染源的信息化监控比例。
2.5智慧化的能源管理。指城市能源管理的智能化水平,这是体现城市绿色低碳的重要指标。包括3个指标。
2.5.1家庭智能表具安装率。指居民家庭中安装智能型电、水、气表具的比例。
2.5.2新能源汽车比例。指新能源汽车在城市所有机动车辆中所占比重。
2.5.3建筑物数字化节能比例。指城市乙级以上办公楼中采用信息化技术实现节能降耗的比例。
2.6智慧化的城市安全。包括城市应急联动、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消防管理、防控犯罪等领域。主要包括2个指标。
2.6.1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系统建设率。指城市管理各个领域中对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化应急系统的建设水平。
2.6.2危化品运输监控率。指对各类危化品运输车辆的实时监控比例。
2.7智慧化的教育体系。指市民获得各类教育资源和信息的便捷、精准程度,以及教育设施的信息化程度。主要包括2个指标。
2.7.1城市教育支出水平。指用于教育方面的硬件和软件的财政性教育支出占地区GDP的比例。
2.7.2网络教学比例。指通过信息化手段接受网络教育的人群比例。
2.8智慧化的社区管理。指依托信息化手段,对社区(以居委为单位)管理中的居民管理、信息推送、养老服务等提供便捷。主要包括1个指标。
2.8.1社区综合信息服务能力。拥有各类综合性信息服务系统的社区在所有社区中所占的比例。
3、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经济发展
主要指由于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而催生衍化或支撑智慧城市建设运行的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情况。主要包括2个要素,5个指标。
3.1产业发展水平。指城市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总体实力。主要包括2个指标。
3.1.1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主要用于衡量信息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
3.1.2信息服务业从业人员占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智慧城市信息服务业从业人员占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
3.2企业信息化运营水平。指通过信息化系统支撑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水平。主要包括3个指标。
3.2.1企业网站建站率。指拥有网站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比例。
3.2.2企业电子商务行为率。主要指企业在采购和销售等过程中是否具有电子商务行为。
3.2.3企业信息化系统使用率。指企业在研发、生产和管理过程中使用各类信息化系统的比例。
4、智慧城市人文科学素养
主要衡量市民对智慧城市发展理念的认知、对基本科学技术(包括信息化技术)的掌握,以及市民网络化程度等。主要包括3个要素,4个指标。
4.1市民收入水平。主要衡量城市居民富裕程度。包括1个指标。
4.1.1人均可支配收入。智慧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4.2市民文化科学素养。主要衡量市民总体文化水平,以及基本科学文化知识在市民中的普及度。包括1个指标。
4.2.1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总人口比重。主要用于衡量城市居民文化水平,是反映居民文化素质的重要指标。。
4.3市民生活网络化水平。指通过应用各种智慧化的应用系统、技术和产品,实现智慧化的生活。包括2个指标。
4.3.1市民上网率。指经常上网的市民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
4.3.2家庭网购比例。指经常进行网络购物的家庭的比例。
5、智慧城市市民主观感知
主要以市民主观感知性的指标为主,采取抽样调研的形式,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重要方面进行评价和衡量(采用主观打分的方式,非常满意为10分,非常不满意为0分)。主要包括2个要素,6个指标。
5.1生活的便捷感。指市民在出行、就医、办事等各方面的便捷程度。包含3个指标。
5.1.1交通信息获取便捷度。主要指市民日常出行过程中获取各类交通信息的便捷程度。
5.1.2城市医疗信息获取便捷程度。主要指市民在就医过程中,获取各类医疗服务信息方面的满意程度。
5.1.3政府服务信息获取便捷程度。指市民通过信息手段获取政府管理服务相关信息的便捷程度。
5.2生活的安全感。主要指市民在城市生活中,对食品药品安全、环境安全、交通安全等方面智慧化程度的满意度。包括3个指标。
5.2.1食品药品安全电子监控满意度。指市民对食品药品的安全的电子监管和追溯的满意程度。
5.2.2环境安全信息监控满意度。指市民对城市环境污染治理和监控、突发事件等方面的信息化监控满意程度。
5.2.3交通安全信息系统满意度。指市民对城市交通安全信息系统建设(包括道路交通安全、轨道航空交通安全等)的满意程度。
6、智慧城市软环境建设
主要包括在智慧城市发展方面的规划设计、环境营造等。主要包括2个要素,3个指标。
6.1智慧城市规划设计。指当地政府部门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考虑和框架设计。包括2个指标。
6.1.1智慧城市发展规划。主要指当地政府是否已提出或实施智慧城市(或类似)的城市发展规划。
6.1.2智慧城市组织领导机制。主要指当地政府是否已经成立具有统筹协调功能的组织架构。
6.2智慧城市氛围营造。主要指是否积极召开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论坛、会议和开展市民培训等。主要包括1个指标。
6.2.1智慧城市论坛会议及培训水平。主要指通过召开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论坛、会议及培训营造智慧城市氛围情况。
三、备注
1、本“指标体系”所涉及的各项指标均所对应的时间期限为“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指标体系”将根据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实际需求进行动态调整。
2、本“指标体系”所说的“城市”特指城市化区域,一般行政区划中乡镇不包含在内。
3、本“指标体系”所说的城市市民一般指城市常住人口。
上海浦东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
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关键词:精准扶贫;医疗扶贫;防病;措施
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保障。精准扶贫,是在农村扶贫开发中实施精确识别、联动帮扶、分类管理、动态考核以及相关配套措施的扶贫、治贫方式[1]。当前,医疗卫生单位如何在国家精准扶贫大战略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是医疗卫生服务行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在精准扶贫视角下,将扶贫开发引入“医疗扶贫”服务领域,必将会为扶贫工作发挥极其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而“防病”工作就是医疗扶贫工作的源头,是医疗扶贫的重中之重。
1 开展“防病”主要措施
1.1 提高民众防病意识
通过有序开展健康宣教工作,提升民众的卫生保健意识,改变民众固有的被动防病模式,让他们主动参与到防病中来。目前,随着社会竞争加剧,环境变化、生活节奏、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导致的健康问题明显增多。高血压、糖尿病、精神卫生疾病等慢性疾病成为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主要健康问题,健康知识普及有待进一步加强。据某市调查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成年居民中自报高血压的发病率为22%,人群总体吸烟率为23.90%,饮酒率为22.73%。55.10%的吸烟者明确表示不想戒烟,仅有24.84%的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因此,应注重培养和强化居民的健康信念和行为转化,加强对中老年人基本卫生防病知识的普及和加大对中青年人重点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的教育、宣传[2]。有研究表明社区居民参加社区教育活动的首要目标为“丰富业余生活”,“保健养生教育”为兴趣之首[3]。同时充分利用宣传橱窗、广播电视以及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宣传防病常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讲解,将防病理念渗入到居民日常生活中,增强群众健康保健的预防意识,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4]。
1.2 建立健康管理中心全覆盖
转变体检中心职能,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服务,将城镇居民健康档案标准化的基础上,完善健康体检中心的健康监测、风险评估与分析、危险因素干预和健康促进等功能服务,从而真正体现健康体检在控制疾病危险因素中的功能作用。有研究表明,血脂异常、脂肪肝、乙型肝炎、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均与生活习性密切相关,同时高危人群趋于年轻化,应因地制宜,发展精细化、个性化健康体检后续延伸服务业务, 创建健康服务管理一体化服务模式。
1.3 保障基层防病工作资源配置
政府部门应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政府补助政策,健全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大对防病工作的财政资金投入。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渠道的稳定增长的投入保障机制,保障政府指定的卫生防治等公共服务经费,出台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对防病工作投入的积极性。科学合理的调配资金保障该项工作的健康发展,不断强化和完善基层卫生机构职能作用,全面促进防病工作的落实。
1.4 全面推行智慧健康医疗
利用“互联网+”技术,全面推行智慧健康医疗,建设区域内人口健康信息化服务管理新体系。数字化医院信息集成需要融合多种智能设备医疗信息,提供面向区域医疗及用户的专业化医疗服务。智慧医疗的核心目标是使得每一个用户享受到协同的、协调的、智能化的医疗服务,围绕这一目标将形成一个以患者为中心、价值为基础的医疗产业链。围绕这一目标构建统一的人口健康专网、健康医疗云和市民诊疗一卡通平台,搭建统一规范的卫生信息交换共享体系和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成全员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和电子病历数据库,解决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孤岛和条块分割问题,实现医疗卫生系统条块结合、区域间互联互通,实现跨地区、跨专业的融合。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实现优化流程、互联共享、方便就医;以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实现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便民惠民。通过智慧医院一体化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移动技术等手段,提高疾病防控能力,开展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管理,建立覆盖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网络,完善信息共享与互联互通等协作机制,提供现代高科技诊疗技术和便民服务与关怀,实现惠民、惠医、惠政、惠业的智慧健康医疗总目标。
2 做好人才队伍补给工作
“人才难引进,人才留不住。”一直以来都是制约“防病”工作的重要问题。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整体业务素质偏低,农民看病难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2.1通过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改善基层医疗机构的工作环境,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生活质量,缩小医疗领域待遇两级分化问题,保障基层医务人员合理收入,将医务人员工资水平与当地事业单位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采取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等多种手段留住人才。
2.2 加强医疗机构自身培训力度。在新进上岗人员培训、在岗人员定期培训、业务骨干定期进修、在职学习深造等方面制定一系列措施,把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作为教育培训的重点,不断加大对乡村两级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力度,使他们获得充足的教育机会。逐步实现卫生人才队伍专业化水平和学历层次大幅提高的目标。
“无病早防,有病早治”既能极大限度的降低疾病的发生频率,又能从很大程度上节约国家有限的医疗资源,树立正确的“防病”意识,改善民众的生活质量,铺就医疗扶贫的新思路,我们责无旁贷。我们坚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在构筑起诊疗疾病的钢铁长城、完善医保救助服务的桥梁体系之时,落实好“防病”工作将给“医疗扶贫”铺就一条崭新“丝路”!
参考文献
[1]李{.论精准扶贫的理论意涵、实践经验与路径优化――基于对广东省和湖北恩施的调查比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8):810-811.
[2] 李贝,张屹立,洪伊敏,等.广州市居民卫生防病知识知晓与健康行为养成现况调查[J].实用医学杂志,2015(12):2027-2031.
[3]淑萍,马龙,吕琴.乌鲁木齐市居民社区教育需求调查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36): 57-60.
[4]杨华.分析如何把"治未病"理念融入到健康教育[J].中国卫生产业,2015(08): 174-175.
[5]吴春英,周良荣.湘西贫困地区乡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3): 144-147
关键词:大数据;健康产业;智慧健康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1
健康产业包括医药、保健品、医疗器械为代表的产品产业,也包括康复疗养、健身休闲、旅游度假、咨询培训为代表的服务产业。相应的餐饮酒店、房地产、商务、办公、文化创意、商贸、物流等为代表的支撑产业也包括在内。对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健身、咨询培训和游度假等相关服务业分别满足人对生命实施全程、全面、全要素呵护,既追求个体不同的健康服务消费的需求,也追求心理、精神以及社会、环境、家庭的需要。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智能制造技术等不断渗入医疗健康行业,我国健康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
一、大数据时代健康产业发展的机遇
1.通过数据平台,形成智慧健康产品产业化
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医疗健康服务相结合的趋势下,移动医疗日渐兴起并将重构医疗健康产业链和服务模式。移动医疗借助于可穿戴设备和大数据,实现治疗保健未必上医院的模式。未来智能可穿戴设备逐步进入普通人的生活,移动医疗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数据平台与移动通信技术的结合,提供医疗服务,包括远程医疗、预约平台、医院信息移动化解决方案等
2.通过大数据分析,可提供个性化的智慧健康服务
互联网大数据在医疗健康领域中的独特作用在于通过数据分析,建立起数据间的联系,最终形成有用的信息。如通过其智能穿戴系统上积累的数据,显示其有高血压发作的预兆,即可进行高血压预防干预 。每个人的健康数据都是一个全样本库,通过对样本针对性的分析,可以得到对该特定人进行健康服务的智慧化服务方案,使得疾病从治疗为主转为预防为主,真正实现健康中国的理念。
3.通过大数据挖掘,资源在健康支撑行业的配置更加合理
大数据非常重要的功能在于其预测作用,通过针对性的数据挖掘,再结合相应的算法,榫霾咛峁┎慰肌H缡欠裥枰在某个社区建设一个新的健身馆,可以通过对该社区区民的运动情况及运动偏好数据分析来决定是否建设以及建设哪些设施。健身休闲、商贸物流以及健康文化创意等都可以通过对大数据的挖掘决定资源的分配情况。
二、大数据时代健康产业遇到的挑战
1.缺乏系统性的大数据
智慧型的健康产业需要有一个互联共享的基础数据库的支持。但在目前的数据的采集与整合机制下,在某一地区甚至全国的医疗健康产业内建设系统性的数据库依然难度较大。一方面,各个传统企业所获取到的信息往往分散在服务各自的数据库中,由于涉及到个人的隐私信息,如果共享此类信息有侵权的可能。而且各企业之间服务器的技术标准不同,所以企业数据库之间难以打通,集合化程度低,很难汇聚成大数据,林外,健康数据应用的研究,在结构上差异很大,并没有统一的数据格式和标准,通过大数据中心对多维度数据进行收集和融合也较为困难。因为系统技术问题所造成的技术孤岛,是大数据时代健康产业的发展遇到的挑战之一。
2.大数据隐私与安全有待加强
健康数据的共享方便了患者就医,但由于医疗产业范围内健康消费品及服务行业的特殊性,企业获取信息与大众隐私间的矛盾成为大健康产业适用人群普通大众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一方面,大众参与才能最终生成大数据,而隐私与安全是大众参与并进行数据共资料来源的最基本的要求。只有完善数据共享机制,实现了共享数据的隐私与安全保护,避免出现隐私泄漏等问题,公众的隐私与安全保护有风险的前提下,大众缺乏足够热情参与,数据的采集来源堪忧情形下,智慧健康失去了发展的基石。安全隐私保护薄弱影响数据的共享范围,所以对健康企业的的能力和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传统数据库通过基于数据跨地区跨国界计算、操作还比较欠缺有效的安全保护措施。
3.政府对数据监管有待加强
健康医疗数据更具其控制者不同,可以分为政府控制的数据与医疗卫生等健康机构控制的数据。如政府机构掌握着公共卫生检测等相关数据。但在数据保存的过程中,各种存储技术以及大数据的融合应用、共享协作等体制机制不健全,缺乏统一的标准从而难以兼容,导致大量数据的面对来自不同机构、采取不同格式、造成丢失,或者数据在新旧系统之间的迁移造成泄露。而健康机构存在着多学科、跨业务流程的数据,此时作为数据控制者的健康机构和组织负有对数据的管理。而政府部门对健康机构对数据的管理情况进行监管,但目前政府对数据控制着的监管机制并不完善。
三、大数据时代下发展健康产业的对策
1.医疗健康企业间建立互联共享的数据平台
健康数据进行市场化应用的前提是建立互联共享的数据平台。重点在跨行业大数据应用方面出台推动政策,促进互联网、电信、金融等企业与健康行业开展大数据融合,带动全社会健康大数据应用不断深化。在技术创新上,一是要加强健康数据技术研发方向的前瞻性和系统性,在大数据平台和软件上实现突破。二是推动政府和公用事业领域数据资源开发开放工作,对可能涉及国家安全和公民隐私的风险点进行严格控制。三是政府积极规划和引导健康数据交易活动,为数据资源的流通创造有利条件。使健康数据在建设健康中国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过程中承担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经济社
2.完善个人隐私保护机制
完善对个人健康数据中的隐私保护,第一是完善立法,改变目前的法规条文零散抽象,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现状。二是利用技术手段,
依托信息社会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飞速发展,加强个人信息的安全和保护的技术保障作用。通过加大技术研发资金投入,不断提升数据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加强整个信息产业链的行业自律机制,有效的行业自律机制对于保护隐私是最好的途径。
ELS向民生靠拢
在中国,主机的用户群体正在不断扩张并发生显著变化。特别是在IBM ELS(企业级Linux服务器) 以来,大型主机凭借着独一无二的优势,帮助医疗、社保等民生客户在有限的资源下实现了快速发展、支持跨平台的大规模工作负载。IBM新兴市场系统与科技部主机产品部副总裁 Wolfgang Wendt表示:“在城市管理、税收管理、社会保障等方面,政府部门越来越需要在一个安全的IT环境中,构建灵活的基础架构。而IBM ELS不但继承了System Z在I/O、大数据方面的优越性能,同时在管理的灵活性、提高系统效率方面也有不俗的表现,很好地满足了政府部门、电信等不同领域的IT需求。”
“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民生优先”原则,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更加突出,在公共服务、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目标和要求更加明确具体。“养老金异地转移接续”、“地区医保联网”、“社会保障一卡通”,这些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应用与民生信息化建设紧密相关。
IBM系统与科技部大中华区主机产品部总经理施东峰透露:“近两年来,IBM主机在产品、技术与解决方案等方面数箭齐发,在民生领域,使多个用户实现了基于不同环境进行大规模异构平台整合、大数据集中和云计算应用。”
行业拓展的脚步不断加快,更具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也随之增加。截止到2011年11月,20多家合作伙伴先后把应用迁移到主机平台上,成为zISV俱乐部的正式成员,其业务范围覆盖医疗、教育、社保等20多个子行业。
IBM系统科技部主机产品部中国新兴市场总经理唐多表示:“2012年,IBM会持续加强与众多ISV和合作伙伴的合作,为合作伙伴提供培训课程、软硬件技术支持、市场合作等全方位服务,积极发挥ISV应用开发实力,从而帮助客户更好地将主机价值应用于民生领域,推动更多基于ELS的民生相关应用开发和实践。”
智慧南京
借力大型主机
南京是华东地区第二大城市,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也是华东地区重要的政治、科教、文化、工业和金融商业中心,国家综合交通枢纽。近年来,在“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和创新发展”的战略统领下,南京市提出以“智慧南京”为导向,谋划和推进产业发展和城市转型。
早在2006年,南京市就在紧密跟踪世界智能城市发展理念和实践进程的基础上,积极研究探索新形势下特色智慧城市的发展道路,及时把握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领域的发展动态,为“智慧南京”工程的整体实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多年的飞速发展使南京市数据中心积累了更多的设备和资源。
虽然计算能力和业务处理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海量的硬件设备却给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相互独立的数据库、服务器和存储,以及不同的访问权限,加之缺乏统一的管理界面,让数据中心的效率大打折扣,同时也极大地浪费了宝贵的人力和其他各种资源。与此同时,南京市数据中心的挑战已经到来――南京市正在筹备“智慧的交通”系统建设。庞大的城市交通网络需要1000路高清视频接入与存储。其中200路高清视频的转发,检索时间需要达到秒级;设备必须具备9Mbps视频峰值码流,以及4GB每秒I/O吞吐能力,从而保证视频流的实时无损传输和存储,仅视频存储一项就相当于南京过去十年的数据总量。南京市信息中心副主任童隆俊透露,为了应对上述这些挑战,“智慧南京”工程引入了IBM大型主机。
据了解,“智慧南京”项目以IBM zEnterprise主机为基础架构,采用“云计算”框架虚拟化设计,实现了智能交通和政务网站的整合。南京市数据中心构建了一套先进的智能交通系统,用来监察和管理全市交通状况,该系统能为未来城市交通信息分析构建一个平台。各种应用也按需分配,能够实现通过网络方便地访问数据中心系统中的可配置计算资源共享池。同时数据中心以最少的管理开销,迅速提供和释放资源,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