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气实训报告

电气实训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气实训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气实训报告

电气实训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电气控制;实训

电气、工业机器人和机电等工科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就业岗位都与电气设备有关,因此,电气控制实训课程的开设就显得尤为重要。高职教育中电气控制实训课的教学,经过多年实践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了解分析教学现状并深入研究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中电气控制实训课教学现状

(一)实训基地少,设备维修困难

近几年,不少高职院校在电气、机器人和机电等专业的招生人数不断增加,但电气实训室仍是前几年甚至好多年以前建设的,实训基地数量和在校生人数比例失调,实训基地数量明显偏少,且受经费、审批等因素的制约,实训设备的购买和更新也较为滞后。同时,电气实训室中的设备都是专业设备,须有380V电压,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所以电气设备过了保修期后,其维修就会比较困难,且设备的生产厂家很多为外地企业,造成使电气设备的维修滞后,从而对实训教学产生不利影响。

(二)师资力量较薄弱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中,电气控制实训教师的数量明显不足,一个实训室基本只配备1名实训教师,且需负责其他实训课程的教学,甚至还兼任实训室管理员。同时,大多数实训教师的职业资格证书基本是到学校参加工作后考取的,并没有行业的企业实践工作经验,讲授的知识多以理论为主,这就使教师队伍在数量和技能上存在一定问题。

(三)实训内容与社会脱节,学生实操能力不足

多数高职院校电气控制实训室的设备基本是在几年以前购买的,有些新购的实训设备也是教学设备,其主要器件和训练项目仍然是几年以前沿用下来的,与现在社会上企业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已有很大落差。如某高校电气控制与PLC实训室用的PLC仍是西门子S7-200系列的,但该系列PLC已经停产,学生毕业以后基本不会使用该类型的PLC,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内容与社会脱节[1]。同时,高职院校采用的实训考核方法一般是根据学生提交的实训报告来评分,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只注重文字性报告的撰写,忽视实际操作,甚至平时不操作,最后把实训报告上交即可,学生的实训掌握情况令人担忧。

二、电气实训课程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强化校企融合,培训专业维修教师

高职院校要通过横向联系,与相关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并签订合作协议,保证电气、机电等专业学生的校内实训和毕业顶岗实习顺利开展。企业提供实训场地,且企业中有经验的人员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实训指导。同时,高职院校将涉及电气控制课程的各相关专业实训课和理论课进行统筹安排,将实训基地开放化,将理论课在实训室中讲授,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另外,企业派相关专家来校通过开设讲座、交流研讨会等多样化的形式对电气相关专业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使教师对实训设备的工作原理、内部结构和常见问题有较深入的了解。以后在电气实训设备出现一般性问题时,相应教师即可进行维修,如此既保证了教学的正常开展,又节约了厂家的维修成本。

(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实现教师双元化发展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建立高职教师到企业挂职实践机制,派遣电气控制实训教师到企业的生产一线进行锻炼,并对培训过程和结果进行技能考核,从而不断提高实训教师的动手能力,以弥补其工作经验不足的缺陷,真正成为“双师型”教师。同时,高职院校通过建立兼职教师机制,聘请企业的专业工程师和管理人员担任电气控制实训课的教师,这就将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和先进技术带入课堂,能培养出具有实践动手能力,满足社会实际需求的毕业生。

(三)以就业为导向安排实训课程,完善课程考核标准

根据市场使用电气设备的实际情况,对电气控制实训设备的核心部件进行必要的更换。并根据企业的意见,以就业为导向安排实训课程;同时从细节上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包括工具的清点、实训室的卫生、桌椅的摆放等,让学生在学校就培养出企业需要的技能和工作素养[2]。综合评定学生实训课的成绩,将电气控制实训课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专业成绩两部分,根据操作动手能力、完成项目的程度和实训报告的撰写的比例来评定专业成绩,根据平时的实训态度、上课时的纪律和职业素养等评定平时成绩,最后根据平时成绩和专业成绩评定学生最后的实训成绩。

电气实训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评价方法 任务驱动和项目结合法

由于社会发展以及经济、产业、企业、学生等的变化,传统以教师为中心和主体的教学模式很难适应以上变化,必须探索出以彰显“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并适合现代中职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一、电气控制与运行专业在教学模式选择上应根据教学模式要适合教学对象的原则

依据这一原则结合电气控制与运行专业的专业特色以及中职校学生的特点,可以选择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和项目结合教学模式、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模块化教学模式等。这些先进的教学模式都比较适合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特色和教学对象特点。比如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本专业的发展和壮大,也更能实现三个转变,即把传统的实训室向生产车间转变、教师向师傅转变、学生向学徒转变。这三个转变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能实现企业与学校的“零距离接轨”、例如在任务驱动和项目结合教学模式下开展教学活动能够使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采用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活动,能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合理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等。同时电气控制与运行专业在教学模式的目标上要有利于就业的导向、有利于企业的需求、有利于学生素质养成和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教师的授课。根据本人近几年在电气专业理论和实训教学过程中发现,在先进的教学模式下展开教学活动能有利于上述目标的达成。

二、电气与运行专业教学模式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应选择基础性、应用性、先进性并科学地选用教学内容并有机组合,不但能在教学过程中起到良好的效果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课程当中应增加变频器(VVVF)、软启动器、触摸屏(GOT)等新知识、新技术等。

2.电气控制与运行专业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要不断改革,应重视现代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将自主探究式教学、四步教学法、多媒体教学等不同教学形式灵活运用,比如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信息化手段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搭建了交互平台,同时也为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提供了媒体手段,为评价改革铺设了新的路径,突出了重点、化解了难点促进了项目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效率。能够让教学充满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力。例如在《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课程中对机床故障排除训练项目中,可通过计算机出题,通过计算机上已经安装好的考核软件来进行排除故障,计算机自动记录你的故障排除情况,对你的误判、误排计算机会自动计算你的得分。

总之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教学可以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搭建了交互平台,为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提供了媒体手段,同时为教学模式的创新铺设了新的路劲。突出了重点,化解了难点,促进了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教学课改,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还具有操作简便、生动形象,人机互动、达成评价的优点。

三、电气控制与运行专业在实训中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电气与运行控制专业实训课中要以动态教学模式为职业教育的基本为出发点,老师与学生以项目、任务活动在实习教学场所以各种形式和方法等展开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例如,在电工电子综合实训中不再讲实训步骤,以任务书的形式下达要求包括电气图纸的绘制、电气安装的规范、导线连接工艺要求等,让学生根据任务书自主完成,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模仿式的训练局面,让学生边做边思考,自主排除遇到的故障。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实习中理解理论,又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

总之,职业学校实训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改革的关键是“手”、“脑”并用,体现出一个“动”字,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体现出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知识、训练技能”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者。这样才能适合我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发展要求。

四、电气控制与运行专业要制定科学全面的评价标准

以前本专业学生实训评价主要依据实训最后结果和实训报告,这种评价方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实习成绩,为使学生了解项目任务完成过程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掌握电路安装调试基本方法将评价融入到整个实训过程。例如在本专业电子项目综合实训中成绩应由六部分组成:即用软件仿真(Multisim、DXP、Proteus+Keil51等软件)设计部分(20%)、电路(万能实验板)调试部分(20%)、设计PCB板部分(10%)、焊接部分(10%)、组装联调部分(25%)、实习报告部分(15%)。分项考核,逐项打分,使实训项目的评分不仅全面可操作,而且也促进学生重视实习的各个环节,有利于提高实习质量。

五、电气运行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效果

电气控制与运行专业通过改进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达到了如下效果。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实训期间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非常高,对自己实习成果感到非常自豪,提高了学生实习后的成就感。

电气实训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模块化;改革;教学方法;实践能力;职业素质

[DOI]10.13939/ki.zgsc.2016.40.166

电气设备为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性非常强。根据学生就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构建以变电站一次系统为载体,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分电气基础知识、电气设备、电气设计、电气运行与维护四个模块,十九个独立项目。以真实工作任务、过程和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根据不同模块特点采取学训交替、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学习过程与评价过程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显著提高了学生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从事电力生产运行、电力装备制造、电气设备安装调试与检修维护、电气工程初步设计等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1 重构课程结构和内容

构建了基于培养学生“知识理解、综合知识应用、岗位能力与职业素质提高”为目标的课程教学体系。设计了基于现场变电运行、检修维护、工程设计等实际工作需要的理论教学内容,强调实用性、工程性和系统性。针对毕业生主要去发电厂、供电公司及其他相关企业工作这一现状,设计教学内容和过程。与企业深入合作,依据国家相关规程规范和电力生产过程中变电运行、设备检修与维护、电力装备制造、电力工程设计等岗位群的技能标准和职业素质要求,确定了电气设备课程教学内容及深度。

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内容和深度,充分利用专业认识实习、实训、顶岗生产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增强核心竞争力。

2 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

2.1 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手段

2.1.1 总体教学方法

电气设备课程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组织教学,以技能训练带动知识点学习,实行“三位一体”的行动导向目标管理教学法。项目按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整体再到系统的原则组织安排,每个项目按照真实工作过程进行学习任务划分。每个学习任务均为独立教学单元,教学实施采用“目标、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骤进行,每一步骤均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和考核要求。

2.1.2 具体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如项目十八中讲授断路器运行维护及事故处理时,现场结合断路器出现的常见故障案例,分析原因,解读现场试验报告。通过这种现场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电气设备运行维护和故障处理的方法,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培养学生现场实践能力的目的。

(2)模拟仿真教学。电力行业生产安全具有特殊性,学生在实习阶段难以真正操作电力系统内的各种开关设备,因此采用模拟仿真已成为必要的教学培训手段。如项目十九中讲解变电站倒闸操作时,以某一类操作过程为例,在电气运行仿真实训室全面进行倒闸操作演示教学和学生实操训练,解读运行规程。通过模拟仿真教学,提高了学生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和操作能力。

(3)现场教学。如项目十二中学习配电装置内容时,通过专业认识实习环节由供电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和实习指导教师在变电站现场讲解,学生可直观地掌握变电站一、二次设备布置情况,提高了学生真实感觉,强化学生现场辨识能力和工程意识。

(4)讨论教学。对于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常采用讨论教学法。比如在学习电气倒闸操作顺序时,学生采用课堂分组讨论,得出分析结果,每组派代表进行讲解,其他同学提出异议或补充,最后在电气运行仿真实训室进行模拟操作,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查阅相关文献,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5)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际操作教学法主要用于对课程中的电气设备操作、检修等进行实际演练。比如学习断路器操动机构的工作原理和运行维护内容时,教师在电气设备实训室针对不同型号断路器操动机构进行讲解、学生现场学习和实践训练。这种方法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6)采用内外(课堂内外、实验室内外、校内外)交叉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到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扩展视野,了解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现状,做到有的放矢地学习,提高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运行与维护、设计等实践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

2.2 采用适合的教学手段和模式

2.2.1 广泛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学校为加强教学手段的改善,大规模配置了多媒体教室,为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创造了良好条件。电气设备课程运用了现代化教学,如录像片、PPT制作课件、CAI多媒体技术等,利用网络技术、电气设备三维动画、FLASH动画、实际设备教学、现场背景、实训环境等手段,组织课程教学。教学过程中先进教学手段与传统板书教学相配合,加大了教学信息量,提高了直观性,对学生理解课程内容、提高学习兴趣起到了积极作用。

2.2.2 工学结合,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着眼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专业实习实训处于中心地位,教学内容指向于职业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所需知识、能力和素质。在教学设计上打破传统学科体系,建构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育模式。

2.2.3 校企结合,建设稳定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

与企业积极合作,建设了功能齐全、与现场结合紧密的校内实训基地,营造了强烈的现场氛围,学生实训的真实感得到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全面提高。与国网沧州供电公司合作,投资4000多万元建立校内电力培训中心。校内建有变电站电气运行仿真、220kV智能变电站、110kV模拟变电站、电气设备等实训室。

在充分加强校内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的同时,紧密依托行业企业,与国网沧州供电公司、保定吉达电力集团、河北中兴电力装备有限公司等省内多家发供电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成为稳定、技术应用广泛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真实环境,实现企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强化了人才培养的职业特征。

2.2.4 建立网络课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平台

电气设备课程教学网站提供了工程实物图片、视频、三维动画、自评系统、网络教学、学习园地等多种资源,具有网上学习、答疑、辅导功能,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立体化教学资源,为学生课下自主学习提供平台。

3 根据不同模块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考评方式与标准

本课程采取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重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考核。将职业技能要求的应知应会内容融入考核内容中,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构建以培养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为目标的评价体系。

(1)考核方式多元化。课程的考核分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理论考试主要从期末考试、作业、答疑、课堂提问、提交专题报告或分析说明书等五个方面进行;实践考核主要包括现场问答、动手实践和报告等部分。理论考核减少期末考试所占比例,实践考核注重创新和实践能力,实现考核贯穿学习全过程。

(2)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将职业技能要求的应知应会内容融入教学和考核全过程。使课程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无缝对接,实现考核标准与职业能力要求一致,实现特种电工作业、高级电工等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与学历证书教育考评一体化

(3)严格试卷设计,要求试题中的基本知识占40%左右、综合能力与素质应用占60%左右。既考核学生对课程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运用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

4 课程特色

(1)基于电力行业及相关产业不同岗位工作过程的技能标准、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选取课程教学内容。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从行业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构建了科学合理的课程内容体系。

(2)课程教学情景真实化、现场化。课程教学以系统真实运行变电站为情景,充分利用学校实践教学设施和电力培训中心、校外实训基地等资源,针对不同的课堂教学内容,选择不同教学环境和场所,绝大部分课堂教学内容实现现场化。

(3)“变电站电气主接线”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打破原有课程结构,重构课程体系,将课程内容按岗位群的技能要求和职业标准分为四个模块。教学以真实变电站为情景,以变电站电气主接线为主线,深入展开各模块内容教学。

(4)以学生为本位,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教、学、做”一体化。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完成各项学习内容和岗位技能训练,学生由被动“教”变为主动“学”和“做”,老师由传统课堂“教”变为工作现场“教”,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

(5)全过程考核。根据项目特点和具体任务要求,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训练全过程考核。每个教学模块完成后通过网络资源在该试题库内随机抽取试题进行测试,课程教学内容全部结束后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进行综合测试。

5 改革成效

通过对2012―2014级3届供用电技术、电力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电气设备课程进行改革和实践,采用模块化教学后,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效率、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素质都有了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路文梅.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与运行维护[M].北京: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2014.

电气实训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 汽车电气系统检修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C-0141-02

汽车电气系统检修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常见车型的车载电气设备为主要学习对象,以行动导向组织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汽车各种电气设备的组成、结构、原理,利用检测设备和维修工具对汽车电气设备及其零部件进行检测与修复,提高学生诊断汽车电气系统故障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相关的社会能力。

一、课程设计理念和设计思路

我校通过对柳州市的汽车制造、维修企业的考察、调研,召开由行业专家、专任教师共同参与的工作分析会,结合柳州市汽车维修市场的发展状况,针对职业能力要求和职业发展的需要,以企业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教学。

二、教学内容设计(见表1)

三、实践教学条件设计

(一)一体化教室。配置多媒体设备,实物台架,汽车转向、行驶、制动系统各个部件实物,操作台,常用工量具,检测设备,各代表车型汽车维修手册,数据库维修资料光盘,学习软件等。

(上接第141页)

(二)虚拟实训室。配置50台可以上网查资料的电脑,虚拟实训软件,各代表车型汽车维修手册,数据库维修资料光盘,学习软件等。

(三)电气实训室。配置电气总成、空调实验台架、全车线路实训台,手持式电子检漏仪、空气压力表、综合诊断仪等检测设备,SRS安全气囊示教板、灯光与仪表系统示教板。

(四)校外实训基地。配置操作台,常用工量具,检测设备,汽车整车,汽车维修手册,举升机等。

四、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程采用“工学结合、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依序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的工作顺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设计学习情境,并以完成学习情境的工作任务为目标来组织教学,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形式开展教学。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学习工作单的引导下完成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工作任务完成后,最后由各小组提交一份成果报告。

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四阶段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引导文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

五、考核方案设计

第一,本课程的教学考核评价应遵循鉴定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应从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评价。

第二,鉴定性评价主要用于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和理论的掌握和推理分析的情况,可以通过笔试、口试等方式进行考核,为终结性考核。

第三,过程性评价主要用于在具体的工作任务或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从学生参与项目教学的态度、在项目教学中所获得的工作方法与技能等方面来进行考查评价。考核项目分为日常考核和实训操作考核,日常考核着重考查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填写工作表单的能力,实训操作考核着重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第四,期评成绩=日常考核(40%)+实训操作考核(30%)+终结性考核(30%)

本课程教学设计已经过五年的教学实践。对往届毕业生的调研发现,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他们均能够对汽车电气设备及系统的故障进行诊断,利用检测设备和维修工具对汽车电气设备及其零部件检测与修复。用人单位对他们的能力相当认可。

【参考文献】

[1]冯美英.高职PLC教学方法的设计及应用[J].广西教育,2012(1C)

[2]冯美英.高职院校PLC课程教学设计及实践[J].柳州师专学报,2011(10)

[3]孔凡菊.高职院校加强人文教育的措施[J].当代教育科学,2009(7)

[4]郭奇斌等.构建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课程结构[J].中国高等教育,2006(11)

[5]何玉龙.高职院校职业技能课程设置优化的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2007(2)

[6]徐国庆.课程涵义与课程思维[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7)

电气实训报告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模拟电站是我院电力系校内实训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系的实践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用率极高。在推行以”教学做合一”为核心的课程改革时,要从模拟电站制度建设、教学资源建设、设施改造、管理改革等方面来进一步充分发挥其作用。

模拟电站是我院电力系校内实训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水利学院同类实训室中亦属领先水平。模拟电站是以我院实训基地浏阳株树桥水电站为模型,结合我省典型小水电站的特点建立而成,全部设计工作均由我系教师自行完成。该电站除无水机部分,电气一次设备采用380V低压设备模拟外,二次部分与现场电站完全一致,并根据教学的需要,采用了两套保护一常规保护和微机保护,这两套保护可以完全独立运行。

模拟电站自建成以来,使用率极高,在我系的实践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深化高职内涵的进程中,将全面推行以”教学做合一”为核心的课程改革,课程实施必将对模拟电站的使用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我系将加强模拟电站的制度建设、教学资源建设、设施改造、管理改革,以进一步发挥模拟电站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一、模拟电站的制度建设

进一步加强模拟电站的制度建设,将实际生产电站的相关制度引用到模拟电站,如:电站各岗位人员职责、设备巡检制度、事故处理制度、设备缺陷报告制度、工作监护制度、工作许可制度等,并将各项制度悬挂在实训室内,让学生每天耳濡目染受到潜在的熏陶,同时在课程实施中予以严格执行,既规范了模拟电站的管理,又能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职业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为今后零距离上岗创造条件。

二、模拟电站的教学资源建设

(一)电气图册。电气原理图、电气安装图是我系强电类专业教学的主线索。可以这样说,学生毕业时,如果能够将整个模拟电站的电气原理图、电气安装图读懂的话,那么他一定是一个很优秀的毕业生,一定能够胜任专业工作。因此,要将模拟电站的电气原理图、电气安装图全部整理、汇编成册,以教材的形式投入到相关课程教学实施中。学生学习起来,感觉到电站电气系统的完整性,同时,也能方便地将各门专业课程有机地联系起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学项目。要充分发挥模拟电站的作用,还要将模拟电站的运行管理、维护和设计项目作为载休引入到各门改革的课程当中去。教师和实验员应精心、合理地设计教学项口,将课程教学内容恰当的融入相关项目中,达到做中学的日的。例如:将模拟电站的继电保护运行管理、继电保护检验、继电保护的设计项目引入到《水电站继电保护应用与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当中去,当该课程在模拟电站进行实施时,就增加了教学的针对性,能真正地实现”教学做合一”。

(三)运行维护用表。可以参照实际生产电站,设计模拟电站运行管理与维护用表,如:模拟电站运行值班记录表、模拟电站设备缺陷记录表、模拟电站继电保护检验表、模拟电站第一(或:二)种工作票、模拟电站操作票等,作为课程实施的工作单,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工作流程和规范。

(四)实习实训任务书与指导书。应听从现场专家的建议和意见,组织力量编写模拟电站所有实习实训项目的任务书和指导书,任务书中所明确的任务必须与生产实际相对接,要求掌握的技能应与生产岗位技能要求对应;指导书要详细,具可操作性,要能够达到”学生凭指导书就可以独立地完成实习实训任务”的功效。

(五)录像。要逐步将模拟电站所开展的实习实训项目的主要任务进行录像,如倒闸操作、开停机操作、现场事故处理等,通过录像来明晰地展现一些主要实习实训任务实施的全过程,给学生以感性认识,加深学生的印象,也为网络教学奠定重要基础。

(六)网站建设。要在系主页上建立”模拟电站”专栏,将模拟电站相关教学资源上网,感兴趣的学生在课前或平时可通过网络这个平台熟悉模拟电站基本情况,加深对模拟电站的了解,以及对图纸的学习,了解各项规章制度、预习相关教学项目和实习实训内容,增强学生在教学中的领悟力,缩短在模拟电站现场教学时间。

三、模拟电站设施改造

要实施课程的”教学做合一”,首先要有”一体化”的实训室相配套。为此,要对模拟电站设施进行必要的改造与补充。

改造的内容包括设立教学区、对部分设备进行适当更新。在教学区要增加部分工作台、可查阅的手册和专业书籍、可供学生上网的电脑等设施;部分设备主要包括继电保护调试加量位置、直流系统和备用电源自动投入系统等。

补充的内容主要是要建立水轮发电机组仿真系统。模拟电站只能对实际电站的电气系统进行模拟,缺失了水轮机及辅助系统的模拟。为此,急需建设水轮发电机组仿真系统实训室,与模拟电站相结合,方便所有专业课程改革的实施。

四、模拟电站管理改革

学院办学规模的扩大,课程改革的深化,模拟电站的使用率不断提高,在日前管理模式下难以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因此,需要对模拟电站的管理进行改革。

模拟电站管理改革主要是实施开放管理。开放管理主要是指时间和内容上的开放。模拟电站不再是只在正常上课和实训时间进行开放,根据实际教学和学习需要,可以灵活安排时间开放实验室,教师和学生可以在网上预约进实验室的学习时间。同时,也可以实现内容上的开放,对于部分好学的学生,可以组建专业兴趣爱好小组,自己设计实习实训项目,在获得实验员的审批后到模拟电站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开放管理的实施,既能提高模拟电站设备的使用效益,还能在某种程度上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