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境调查制度

环境调查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境调查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环境调查制度

环境调查制度范文第1篇

在认真总结分析20*年环境统计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总局对“*”环境统计报表制度进行了系统梳理,进一步完善了统计制度的相关内容。现印发给你们,请抓紧布置开展20*年环境统计工作。

与“*”环境统计报表制度相比,“*”环境统计制度在调查范围、调查频次和环境统计指标体系,以及对环境统计数据的上报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和完善。

一、调整了环境统计调查范围

(一)为加强对火电行业二氧化硫排放情况的监管,将火电行业从工业行业中单列出来进行调查,并增加了对企业自备电厂的统计调查;增加了对医院污染物排放的统计调查;删除了对城市垃圾处理场运行情况的统计调查。

(二)调增了环保宣传教育和环保产业等方面的调查范围。

二、调增了环境统计调查频次

为满足做好国家经济形势分析工作的需要,“*”环境统计报表制度增加了对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的季报,增加了环境工作、建设项目管理、突发环境事件等方面的季报。

三、完善了统计指标体系

根据“*”环境保护规划目标和环境管理的要求,“*”环境统计指标体系在“*”环境统计体系的基础上,本着继承和发展的原则,删除了一些过时失效的指标,新增了一些适应现实环境管理需求的统计指标,并对部分指标解释进行了完善。

(一)环境统计综合年报增加了火电行业分机组的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增加了对医院废水、医疗废物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统计表。

(二)环境统计专业年报增加了环保产业、环境宣教等专业报表,删除了绿色工程规划第二期、年度计划完成情况、污染治理投资情况、生态示范区建设主要情况、生态功能保护区名录等专业报表。

四、理顺了环境统计数据的上报方式

根据《环境统计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7号)和《关于加强和改进环境统计工作的意见》(环发〔20*〕100号)的有关规定,“*”环境统计专业报表采取由总局统一布置,各省级环保部门相关业务处(室)负责实施的方式进行;各专业报表数据由地方各级环保部门相关业务部门负责收集、汇总、审核后,报送上一级环保部门的相关业务部门,同时抄送同级环境统计部门,提高专业报表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环境统计综合报表由各级环境统计部门负责收集、汇总、审核、上报。

五、调整了专业报表的报告期

环境调查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矿产资源 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 环境恢复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a)-0084-01

查清矿产资源生态环境状况,加强矿产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积极推进矿产土地复垦,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协调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在不断加强,而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力度却没有跟上,甚至远远落后于环境破坏的速度[1]。必须根据矿产资源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结果以及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

1 深入开展矿产资源生态环境调查评价

1.1 实行矿产资源生态环境调查评价制度

建立健全并实行政府主导、矿产企业配合、社会参与的生态环境调查评价制度,对矿产资源开发区域开展定期、不定期的地质环境背景、开发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工矿废弃地状况、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情况等调查评价工作,查清矿产资源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及其变化趋势,合理评价和划分矿产资源生态环境影响区域,提出改善环境的对策建议,为因地制宜地开展矿产资源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矿产企业要依法加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土地复垦与综合治理方案。

1.2 建立和完善矿产资源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和管理信息系统

加强矿产资源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特别是基层矿产资源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建设,建立重点区域和重点矿产资源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立重点矿区矿产资源生态环境灾害预警预报体系,及时预报信息,开发应用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形成矿产资源生态环境及其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报告制度。

2 加强矿产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把矿产资源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开发矿产资源的必要条件之一。新建、改建、扩建矿产企业必须执行矿产资源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提交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中应包括水土保持方案、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土地复垦实施方案,制订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目标、措施和资金预算,经有关部门参与的规划论证后作为申办矿产企业许可证的依据。制定和完善矿产建设项目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标准,切实加强矿产建设项目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禁止新建对地质环境产生不可恢复的、破坏性影响的矿产资源开采项目。

加强矿产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制定完善矿产资源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引导并强制矿产企业边开发,边治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实行矿产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年度检查制度和不定期抽查制度,生产企业应向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送反映矿产资源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的年度报告,并接受监督检查。对不符合法律和政策要求,造成矿产资源生态环境破坏的,要依法查处,责令限期整改、达标,并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补偿,逾期不能达标的,实行限产或者关闭。

2.1 新建矿产企业

必须符合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准入条件,即必须具备经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矿山环境影响报告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报告,并依法缴存矿山环境治理与恢复保证金。经审查,若矿产资源开采对环境影响和破坏较大或遭破坏后难以恢复治理,则实行环境一票否决制。严格实施“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落实矿产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责任制。在建设过程中,应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不允许在禁止开采区内勘查和开采矿产资源。

2.2 改扩建矿产企业

坚持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落实矿产企业环境保护和恢复责任制,按有关规定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恢复保证金。在改扩建过程中,应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三废”排放总量应有效控制并达标排放。

2.3 生产企业

矿产企业应编制矿产资源生态环境环境保护专项规划,落实保护和恢复责任制。矿产固体废弃物、废水及废气应按相关标准和规定处理达标后排放,对引发的地质灾害应积极治理。生产中必须做到边生产、边恢复(治理),对治理不力、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应依法责令其停产整顿,直至吊销采矿许可证。

3 矿产资源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

3.1 因地制宜地进行环境恢复治理

按照“谁破坏,谁恢复;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必须依法明确责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按期完成矿产资源生态环境环境恢复治理工作。造成地质环境破坏或引发地质灾害的,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处理。针对矿产资源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依据其诱发原因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采用恢复治理措施和方法。

3.2 多渠道投资进行环境治理恢复

按照不同类型矿产资源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责任区别对待,充分调动多元经济成分投入环境恢复治理之中,加快环境恢复治理的进程。对于新建和生产企业,全面实施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对已关闭企业,要采取有力措施,通过竞争出让复垦土地和整治工程使用权等方式,鼓励多元化投资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3.3 积极推进矿产资源土地复垦

要建立土地复垦监管和监测制度。新建企业没有土地复垦方案不予受理开采矿产资源申请。加强生产企业对损毁土地的复垦,实行并完善损毁土地复垦的鼓励政策,引导和鼓励各方力量从事土地复垦,扩大投资主体范围,加快废弃地的复垦。明晰复垦土地的产权,在优先安排农业利用的前提下,鼓励多用途使用。

3.4 学习开采资源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经验[1]

2010年全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现场会在太原召开,会议旨在探索强化煤炭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的制度与政策,学习和推广山西在煤炭矿山资源开发中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先进经验,推进建立矿产资源尤其是煤炭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责任机制,进一步完善保证金制度,全面加强我国煤炭矿山和其他类型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生态保护与恢复工作。如平朔公司在资源开发的同时,不断加大绿化复垦和环境保护力度,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建设高标准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采用多学科交叉融合、多专家联手攻关的方式,不断拓展和深化生态建设内容、层次,促进了绿色生态产业的发展。先后与多所院所院校共同承担生态重建与土地资源综合利用的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致力研制与应用新技术、新方法,通过采取综合开发利用复垦土地、促进失地农民就业等措施,增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环境调查制度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本文从对军校学员对于军校环境的满意度调查人手,全面分析新时期军校在培养高科技军事人才过程中环境建设上的优势与劣势,特别是军校基层学员队在管理方式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军校学员的培养需要良好的军校环境。学员队是军校的最基层单位,是学员学习生活的基本场所,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学员的成长进步,而学员队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由学员队的管理方式所决定。管理方式是解决如何进行管理的技术理论,包括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和管理程序三个方面,常见的管理方式有欲望管理、人性化管理、科学管理以及家长式管理等等。学员队干部对管理方式的选择对学员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军校学员对军校生活满意的调查研究,分析在学员队管理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为学员队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一、满意度的概念与影响因素

    自满意度这个概念提出以来,就一直是管理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i众玉认为满意度是一种愉悦的感情状态,它来自于当一个人为实现自己的价值,对自己所处环境的评价。而robin从整体层面提出满意度的概念,认为满意度就是州门对其所处环境的尸般态度。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很多,国内外专家学者有多种看法。hoppoclc认为,影响满意度的因素应该包括内容、条件、领导方式等方面。lodke指出分析满意度应该从内容、报酬、提升、条件、福利、自我、管理者、同事和组织外成员等十个因素构成。国内学者李晓轩、李超平等从激励、团队建设、以人为本、民主参与、管理水平、园区建设和福利等七个维度对满意度进行了探讨研究。本文的满意度定义为学员对现实中的生活学习环境与所期望的环境之间的比较:当现实与期望发生负差距时,便产生满意;反之产生不满意。

   二、学员对军校生活满意调查过程和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采用开放式的问卷调查方法,即只给出“对军校生活的满意情况”这一主题。被调查的学员根据自己的印象,经历和认识列举出他们自己认为满意和不满意的方面,调查采用不记名方式的抽样调查法。采用这种方法,既使调查的结果具有普遍的代表性,又避开了学员队干部因素的干扰,保证被调查的学生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情况。

    (一)调查对象的选择

    考虑调查结果的代表性,任意抽取某军校两个四年级学员队作为调查对象。四年级的学员在军校学习生活了将近四年时间,对军校环境的了解非常的深刻,而且与低年级的学员相比,四年级的学员能够更真实地表达意见,这也保证了调查结果的普遍真实性和代表性。

    (二)调查资料的整理

    本文主要通过这次开放式的调查问卷来进行资料的收集。因为问卷的开放性,学员可以充分表达对军校环境的满意情况,所以收集的资料可以说是反映军校环境的各个方面。调查主要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归纳相似的意见,将问卷的结果划分为学员对军校生活的满意点和不满意点两个部分;然后再进行科学合理的统计,剔除统计结果中比例较少的方面;最后得出学员满意点和不满意点。统计的结果显示,这两个学员队所反映的情况大体类似,这更显示了调查结果的普遍代表性。考虑到文章主要分析学员队管理方式的不足,本文将主要就学员对军校学习生活的不满意情况进行深人的分析。

    (三)调查结果的分析

    总共94名学员参与此次调查,收回有效问卷88份。根据调查统计分析,初步得出了学员对军校生活的满意和不满意情况。

    学员对军校学习生活的满意情况观点比较统一,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其一,学员对学校的“硬件”设施满意度较高。学员的成长成才需要良好的“硬件”环境,在学校方面则集中地表现在师资力量、教学环境以及其他生活物质的保障等等。绝大多数学员对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环境表示满意,对学校的后勤保障表示满意;其二,学员对自己在学校的状况比较满意。学员普遍认为自己在军校的学习生活中能力素质得到提高并且取得一定的成绩,满意自己军人的身份;其三,学员对学校的“软”环境满意度相对较高。军校作为军队的一部分,具有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和保密性,军校对外交流的稀少显而易见,而大多数学员对学校的学术交流表示满意,由此可见学员对学校的“软”环境是相对满意的。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学员对军校的大环境满意度较高,军校学员对于军校的学习生活还是比较满意的。学员对军校生活的不满意点如表1所示。从表i的统计结果来看,六个主要的不满意点都与学员队相关,且问题的症结主要集中在学员队管理层面上。学员对军校学习生活的六个不满意点突显学员队管理以下三方面的不足:

    第一,学员队的管理缺乏民主。六成被调查学员对队干部的家长作风表示不满意,这应该存在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当代学员都是在改革开放浪潮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学员深受民主思想的熏陶,对民主决策的渴望可想而知,享受一定的民主权利能增进学员的主人翁心态,加强对学员队的感情;另一方面,学员队干部的管理缺乏民主。军校学员队处理的事情大多关系学员生活学习环境,队干部若过于独断,学员将会感觉很压抑。

    第二,学员队的管理理念没能与时俱进。其一,七成学员对于队干部的形式主义比较反感。队干部的形式主义的作风,容易使学员迷失方向,做事情缺乏动力;其二,一半以上学员对学员队管理制度的不合理意见较多。军校毕竟不同于作战部队,学员的成长需要一些自己的时间、空间,这对于技术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而不合理的管理制度,容易造成学员疲于应付规章制度,事事墨守成规,缺少创新意识。

    第三,学员队的管理缺乏公正合理的激励考评机制。学员在军校的这段时间是一个逐步成长的时期,在学员成长的每一阶段,都需要有适当的激励手段,来加强学员对自我发展的追求。调查结果显示,近一半学员认为管理忽视创造性和个性,近三成学员认为军校的生活是枯燥乏味的。产生这些问题,是因为学员缺少适当的引导鼓励,缺少目标,不知道应该追求什么,对将来充满迷茫,根本原因在于学员队缺少公平合理的激励考评机制。一个好的激励考评机制,不仅能够为学员的成长进步指明方向,而且为学员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军校学员队管理方式的探讨

    环境塑造人才。一个良好的军校环境,应该能给学员以追求自我的动力,为学员提供展示的平台,满足学员各个方面的需求。构建培养高科技军事人才的校园环境,就必须着眼于学员队管理方式的改变。

    (一)军校学员队的管理必须是法制化的民主管理

    法制化管理是指管理者依照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对下属进行管理。作为特殊的战斗组织,军事对抗的激烈性要求军队必须有严格的纪律和高效的执行,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是军队战斗力的最根本条件,军队的这些性质决定了管理者的管理必须符合正当性,唯有正当性的管理才能使下级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务,因此,法制化管理在军队是一种最基本的管理方式。军校学员队虽然有别于一般的作战部队,但其最根本的性质是一样的,即都是由军人组成的军事组织,法制化管理是最基本的管理方式,但毕竟学员队不是作战部队,其最根本的任务是为学员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因为学员队的很多决策关系到学员的具体生活,例如节假日活动的安排,学习地点的选择等等,队干部应该在依据相关规章制度的前提下,适当采取民主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决策;同时,在那些直接关系学员切身利益的重大事情的决策上,比如评功评奖、人党等问题上,更应该以相关条令条例为指导,充分发扬民主,做到公平公正,让学员心服口服。军校学员队的管理应该是法制化的民主管理。

    学员在军校四年逐步成长,依法管理的基础地位不能改变,但队干部的管理方式应该逐步转变。刚人学时,学员都是从地方来的高中生,事事都需要干部手把手教,在这种时候,队干部的管理就应该是绝对的法制化管理,务必提高学员的工作学习效率,使学员能很快的融人环境;随着学员逐渐的成长,能力素质不断提高,对军校的了解也越来越透彻,相应地,队干部在法制化管理的前提下,让学员充分享受民主权利,逐步参与学员队决策,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增进学员与学员队的感情;进人高年级以后,学员队干部应该在条令条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调动学员的管理积极性,尽量让学员参与学员队的管理与决策,充分发扬民主。

    (二)军校学员队的管理必须是突出人性化的科学管理

    学员队的管理,首先应该是科学的管理。科学的管理突出地表现在管理制度的制定落实上。管理制度的制定必须做到有法可依、细致全面,落实必须持之以恒。在学员队中,队干部对学员的管理是全方位的,其管理的方式直接影响到学员的学习生活。学员队的管理制度不能是队干部一言堂,而必须依照学校的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制定,管理制度有理有据,学员才会心服口服。正是因为学员队的管理是对学员全方位的管理,所以管理制度必须做到细致全面,既事事处理都有“法”可依。完善的制度加上严格的落实才能彰显制度的效力,管理制度的落实要做到持之以恒,坚决避免出现朝令夕改的情况。

    科学的管理可以让组织像机器一样运转,然而组织并不是机器,其成员是有思想的人,所以,科学管理必须以人性化为前提。学员队面对的是思想活跃的新时期军人大学生,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更应该突出人性化管理。科学管理强调持之以恒,但并不意味着就是一成不变,应该跟上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学员思想的变化。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军校对学员的管理就是为学员的全面发展服务,学员是管理的中心点,也是围绕点,管理必须以满足学员的正当合理的需求为目标。当发现制度与学员的正当需求冲突时,队干部应该耐心倾听学员的心声,逐步地改进制度,去除那些僵化的、不人性的陈规戒律,最终实现充分突出人性化的科学管理。

    (三)军校学员队的管理必须是制度化的激励管理

    军校四年正是学员成长的关键阶段,学员自我实现的意愿很强烈,军校学员的成长要适当的引导,因此,学员队的制度化的激励管理不可或缺。实现制度化的激励管理,关键做到以下两点:其一,建立公正的考评机制,端正学员的思想行为。处在成长阶段的学员,学习的能力很强,同时也很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比如在一个学员队中,队干部处理事情走形式主义,喜欢弄虚作假,学员的人生观,价值观普遍会扭曲,功利主义严重。军校学员考评的要点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人品、学习工作能力以外,也应该包括追求自我发展的素质,做到在引导学员的目标需求的同时注意鼓励学员追求高层次的需求;其二,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引导学员走向正确的人生方向。激励制度是环境的风向标。激励就意味着推崇、表扬,做事情兢兢业业,循规蹈矩的人当然必须加以表扬奖励;而那些追求自我,展现自己所长的学员更应该奖励。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才能创造一个活跃的,人才辈出的集体。建立公正合理的激励考评机制,能够鼓励学员追求自我的发展,能够满足学员正当的高层次需求,能够使学员队的管理走向正规化、秩序化。

环境调查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环境成本;管理对策

近年来,环境保护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要求企业减少环境污染,建立并实施环境成本管理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目前中小企业在进一步发展中普遍存在过分强调利润最大化目标,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观念淡薄,生产、管理和经营运作普遍呈粗放状态,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整体水平还处于很低层次状态等问题,这些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突出问题之一,也成为衢州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和谐社会的严重约束之一。

一、环境成本管理问题的提出

(一)环境成本概念

关于环境成本的定义目前已形成共识,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第15次会议文件《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提出:“环境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的成本。”这一定义,以明确企业的环保责任为中心,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负荷费用和预防措施开支列入核算对象,提出环境成本的目标是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及执行环境目标所达到的要求。

(二)环境成本管理问题的提出

1、环境法规的要求。有关环境保护的国际宣言、ISO14000系列的环境管理国际标准及世界各国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要求企业实施环境成本管理。我国也已颁布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在内的一系列环保法规,违反了这些法规要受到查处,这就迫使企业按照其要求采取必要的手段,力争使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符合法规的要求。

2、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目前,消费者对绿色产品日益青睐,国际贸易出现了“绿色贸易壁垒”,有些国家已禁止无环境(绿色)标志的商品进入市场,我国也于1992年正式开始了产品环境标志认证工作,这使对环境有害的产品终将被排斥在市场之外。同时我国的筹资机制也开始注重环境形象,中国人民银行已规定各级银行发放贷款时必须配合环境保护部门把好关,对环境部门未批准的项目一律不予贷款。因此,企业要打破这些“绿色壁垒”势必要实施环境成本的控制管理。

3、着眼于环境风险的控制。环境问题使企业成本增加,从而增大企业的环境风险。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预防性法律法规大量增加,导致企业成本增加。(2)对一些严重污染环境的原材料实施限制使用和禁止使用,直接对企业生产成本产生影响。(3)国家对企业环保责任的范围将作出扩大性规定,对企业的环保责任追究已不再停留在企业生产经营环节的废弃物排放,而是扩大到产品使用过程的环境污染(如汽车尾气的排放)和使用后回收利用等方面。因此实施企业环境成本管理也是企业可持续经营的要求。可以看出,企业要提高利润,增强市场竞争力,势必设法降低环境成本,这就促使企业要实施并加强环境成本的管理。

二、中小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以衢州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和对衢州三县两区一市部分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经济开发区实地考察,对企业环境意识、环境管理和环境观念、经常性环境支出、环境收入、环境信息披露等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中小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一)调查设计及调查结果

我们设计了一份有关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分4个部分,涵盖12个方面的内容:

1、企业的基本情况与环境意识(问题1-3):包括企业所属行业、性质、经营规模、成立时间及是否获得ISO14001资格认证,会计师事务所的客户情况、对ISO14001认证体系的认识和企业是否设有专门的环保部门等。

2、环境管理和环境观念(问题1-3):包括有关可持续发展含义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对政府环保措施的看法等。

3、环境支出与环境收入项目情况(问题4-5):包括环境支出项目及环境收入项目及环境问题对企业的影响等方面的问题。

4、环境信息需求及披露问题(问题6-12):包括环境信息的使用者、环境信息披露的方式、披露内容、披露原因、披露频率、环境报告审计等问题。

本次问卷调查采取信函方式,发出问卷200份,其中企业120份,被调查人为企业的财务经理;银行25份,被调查人为银行的信贷部经理;证券公司以及投资基金25份,被调查人为投资部经理;会计师事务所30份,被调查人为注册会计师。截至2009年2月底,共回收问卷41份,其中,企业28份,银行5份,证券公司以及投资基金5份,会计师事务所3份。

(二)调查问卷的结果及分析情况

1、企业的基本情况。在答卷的28家企业中,按行业划分,化工企业5家,制造业5家,制药3家,造纸企业3家,电器电子5家,其他行业企业7家;按企业性质划分,民营企业25家,外商独资企业1家,合资企业2家。从企业答卷的情况看,企业的回函率为20%,通常认为有效回函率应在20%以上。因此,这些答卷有助于了解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现状。

2、环境管理和环境观念。从答卷的综合情况来看,已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占43%,在还没有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中,表示计划在未来3年内将提出申请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占到68%。从会计师事务所答卷的情况看,其客户已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占25%。有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本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25%的人士认为可持续发展指尽可能扩大生产能力,20%的人士认为可持续发展指控制环境污染,11%的人士认为可持续发展指控制人口增长,50%的人士认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是环境保护,9%的人士认为可持续发展指其他内容。有关ISO14001认证的问题,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35%的人士表示知道一些,50%的人士表示听说过,但具体内容不清楚,15%的人士表示不知道。上述结果表明: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局限于环境保护,对于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还不够了解。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在衢州市中小企业环境管理中的运用仍处于初级阶段。

3、环境支出、环境收入。从企业“环境支出”和“环境收入”项目及其会计处理情况的调查结果来看,支出方面:排污费(89%)、按现行法规要求的对原有设备改造和重置的环保支出(93%)、新投资项目的环保设施支出(89%)和临时性或突发性环保支出(75%)这4个项目是企业最常发生的“环境支出”项目。大部分企业对排污费单独立账,但企业对于其他环境支出项目单独立账的比例都没有超过50%。从“环境成本”发生的原因看,企业“环境支出”项目受环境法规因素的影响较大,资本性环境支出大于收益性环境支出。问题1、3调查的综合结果显示:大部分企业对环境问题敏感。大部分企业在过去的3年里主要在遵循环境法规和资本支出方面发生环境支出;对于预期未来3年内的环境支出主要是在遵循环境法规方面。这说明,我国企业的环境支出受环境法规的影响较大。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环境立法的不断加强和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的不断完善,企业遵循环境法规的成本将日益增加。环境支出的财务影响具有长期性。收入方面:企业利用“三废”生产产品收入(74%)、企业利用“三废”生产产品获得的减免税收入(59%)、国家对环境保护成绩显著的企业发放的奖金(51%)和国家拨给企业的环境治理专项资金等项目(57%)是企业较常发生的“环境收入”项目,但企业对这些“环境收入”项目单独立账的比例偏低,都不超过35%。从“环境收入”的来源看,资源的再利用和国家对企业的环保奖励及投入是“环境收入”的主要来源。“环境收入”项目受国家政策因素的影响较大。

4、环境信息披露问题。(1)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原因。调查综合结果:由于以下原因及占调查人数的百分比情况,政府管理机构的强制要求(74%)、迫于市场的压力(40%)、迫于公众或环境保护组织的压力(25%)、迫于投资者的压力(21%)、树立良好的环保公众形象(49%)。以上显示:企业编制环境报告的原因主要是政府管理机构的强制要求和树立良好的环保公众形象。这说明,衢州市目前中小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存在强制型和自愿型并存的局面,且以强制型居多。我国政府的有关法规规定,企业应定期向地方各级环保部门提供“三废”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污染物监测与治理等方面的环境统计报告。随着我国环境立法的加强和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有些环境敏感型企业为了树立良好的环保公众形象而自愿在财务报告中提供环境信息。(2)环境信息的使用者。统计显示:企业环境信息的使用者,政府管理机关是我国企业环境报告最主要的使用者(55%),其次是投资者(32%)、顾客、金融机构、新闻媒体、雇员、财务分析师、社会公众等。这说明,衢州市目前中小企业环境报告主要服务于国家宏观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环境报告忽视其他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其提供的环境信息也是不完整的。(3)信息披露与投资决策。问题4调查的综合结果显示:大部分被调查人士认为,环境规划将对公司未来5年的财务状况产生有利影响;同时也有些被调查人士认为环境规划将对公司未来5年的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可见,人们对于环境规划的作用和重要性的认识还不一致。

5、环境负债。问题6、7和9调查的综合结果显示:被调查人士大多数人士认为,企业一般会低估可能发生的环境负债,并认为,新的环境法规可能使企业产生潜在的环境负债。这表明:随着环境法规的完善,企业潜在的环境问题将可能导致环境负债的增加,环境负债的增加将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如果企业没有充分披露可能发生的环境负债,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将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有可能导致错误的决策。

6、衢州市中小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调查结论。综合本次调查的结果和分析,笔者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衢州市中小企业环境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是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环境法规与国家环境政策对企业的财务影响显著且呈长期性;二是地方保护主义依然存在,环境成本分配不合理;三是环境成本核算方面的规定不健全,也缺乏可操作性;四是环境成本管理观念陈旧,管理范围和手段不能适应需要,环境支出和环境收入,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要求,单独立账的比例偏低,而且,企业存在低估环境负债的现象;五是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可比性、相关性和清晰性不够,信息披露存在强制型和自愿型并存的局面。可以推断,衢州市目前面临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问题并存的局面,大部分企业环境成本的核算与控制还很薄弱,环境成本管理尚处于萌芽阶段。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针对企业制定的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标准也将日益增多,企业在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方面的支出,即环境支出将会呈现增长的趋势。因此,加强中小企业环境成本管理已势在必行。

三、改善中小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对策措施

加强中小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府与企业必须坚持双赢的原则,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效益,也不能为了保护环境而抛弃企业经济的发展。因此,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加强环境成本的核算与控制,创造环境成本控制的新思路、新方法,构建其系统模式,将有助于循环型社会的建立和可持续战略的实施。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应该从政府和企业本身两方面着手降低环境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构建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思路和方法。

(一)政府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1、完善相应的环境成本核算和管理规范体系。第一,政府相关部门应将企业环境成本的核算和管理要求以法规、制度、准则的形式确定下来,使企业成本核算和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与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相关的法规包括环境、财务、证券等方面的一些法规。第二,要建立和完善环境成本控制的经济制度,包括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排污收费制度、许可证交易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环境税收制度、绿色GDP核算制度等。第三,要加大对环境成本核算和管理理论的研究力度。第四,加大对环境成本控制考核的力度。

2、成立环境资金使用的监督机构,审查和监控环境资金的使用情况。近几年来,省、市级财政加大了对重点环境整治与保护项目的支持,不少中小企业也设立了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环保。因此要求政府环境资金管理机构、企业财务部门对环境资金严格管理,专款专用,提高环境资金的使用效益。政府部门应成立专门监督机构,加强对环境资金的使用、环保设备的运行的监督管理。

3、加强环保节能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加强环保和节能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引导企业走集约型发展道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废弃原材料的回收再利用,推行清洁生产、环保型生产和循环型生产。

4、借鉴国际上绿色核算的理论、方法与实践,加强宏观环境成本核算、加强环境成本审计工作。要改变长期以来统计GDP时不把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遭致的损失计入成本的作法,将任何经济活动都脱离不了的自然环境的支付,当作生产要素进行价值量化,计入成本,得到应有补偿,从而起到“倒逼”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在企业中加强环境成本审计工作,保证企业环境成本报告信息的可信度,使环境利益关系人从中获得可靠的信息进行决策。国家应完善环境成本审计的依据,即完善环境法律法规和环境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排放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等);应对环境成本审计的目标、范围、审计证据、审计风险、审计责任、审计程序等做出明确的规定,有关部门应加快制定环境成本审计准则。

5、以点带面,推广应用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制度。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作为一项新的制度,在衢州市企业中的应用还面临很多难题,但在经济全球化和环境问题全球性的背景下,政府将更为重视环境事项。随着各种环境与会计法规政策的不断完善,我国企业承担环境保护责任的外部压力将与日俱增,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制度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应用。因此,要加快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的试点工作,在5年之内,选择一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对国民经济影响比较大的国家重点建设行业或制造企业如矿业、化工、石油、造纸、钢铁等企业作为试点;未来5-10年,再制定出较为完善的环保法律法规,并充分发挥执法效力,利用市场经济手段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使资源产品形成合理的价格体系,反映出消耗的自然资源价值,使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制度的应用具有强有力的保证。

(二)企业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1、高度重视环境成本的应用价值。环境成本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去分析企业的成本和收益,使企业按照新的模式来进行经营决策。完善的环境成本管理系统可以使企业管理者识别、量化环境成本,提供制定产品结构、产品定价策略的信息,还可以应用于企业成本分摊、投资项目评估、作业流程设计等方面。

2、建立环境成本核算体系。企业建立环境成本核算体系的作用在于规范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工作,为环境成本报告、环境成本审计、环境成本控制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工作提供基础数据资料。这一体系至少应包括如下内容:环境成本的分类、环境成本的确认、环境成本科目设置、环境成本的计量与记录、环境成本的会计处理等。与财务成本不同的是,环境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更加复杂,尤其是环境成本的计量、环境会计处理和账户设置更为困难。因此,需要加强对环境成本核算体系的研究,逐步建立科学、规范、完善的环境成本核算体系。

3、实施产品生产销售全过程的环境成本管理。在企业发展战略中,制定企业中长期环境成本控制的目标,从生产规模、技术和工艺的选择上严格按环境成本控制的目标进行,从产品的选材、生产以及销售上尽量回避、减少扩大环境负荷而追加的成本。对各种污染处理系统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尽量控制污染处理系统的建造、营运成本。运用事前规划法对环境成本实施全过程控制。

4、建立专门的环境成本控制系统和统一的环境成本责任中心。企业应按照自身特点,在原有的成本控制系统的基础上构建针对环境因素的专门化环境成本控制系统,将产品生产和企业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环境成本,作为产品成本和部门运行成本(管理费用等)的组成部分,运用先进的成本控制方法进行成本控制,并在企业成本的预测决策、预算计划和会计核算中充分考虑环境支出。

5、建立并实施环境成本超前控制模式。环境成本超前控制模式是主动型的环境成本控制模式,它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依托于产品寿命周期环境评价,关注企业流程再造、产品重新设计等方面的机会,致力于不断改进产品寿命周期设计、绿色ERP系统以及绿色供应链管理,以最大限度地、有效地降低环境损害成本,在对环境负责的同时,追求盈利能力。超前控制模式具体包括产品寿命周期设计模式、绿色ERP系统设计模式、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建立并实施环境成本超前控制模式:(1)开展产品寿命周期设计,开发绿色ERP管理系统,探索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将绿色观念贯穿于产品设计、材料选择、产品制造、产品销售及回收的全过程和整个行业,追求企业和环境整体效益的最优化。(2)付诸实施,必须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选择适当模式、制定实施计划和方案等。

参考文献:

1、陈毓奎.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第一份国际指南[J].会计研究,1998(4).

2、沈芳.环境规制的工具选择:成本与收益的不确定性及诱发性技术革新的影响[J].当代财经,2004(6).

3、王跃堂.环境成本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会计研究,2002(3).

环境调查制度范文第5篇

煤矿资源的不合理开发,煤矿生产活动的不合理规划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污染、资源破坏以及矿山地质灾害三大类。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为煤矿生产活动引起煤层、煤矸石等地质体中有害物质的迁移扩散,造成煤矿周围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污染、辐射污染、振动污染等问题。资源的破坏主要表现为采动岩移和矿井抽排水可改变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储存和循环状态,造成煤矿区水位下降以及地表水的严重缺失,煤层自然以及岩层移动等使得大量的煤炭资源损,土体资源的流失等问题。矿山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地表地质灾害与井下地质灾害。地表地质灾害主要为采矿岩移诱发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井下地质灾害主要为采动压力可诱发冒顶、矿井突水、煤与瓦斯突出等。

煤矿生产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严重影响着居民、职工的生活工作环境,制约着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我国煤炭地质环境的污染现状

由于地下采空、地面及边坡开挖影响了山体斜坡稳定,导致地面开裂、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破坏了自然地貌景观,影响整个地区环境的完整性。据2002年统计,中国因采矿引起的塌陷180多处,塌陷坑1600多个,塌陷面积1150。中国发生采矿塌陷灾害的城市近40个,造成严重破坏的有25个,每年因采矿地面塌陷造成的损失达4亿元以上。

我国矿山企业每年产生固体废物约l4万,治理率不到7%。因露天采矿和废渣堆置等原因,直接破坏与侵占的土地近208,并以每年200的速度增加。全国国有煤矿现有矸石山l500多座,历年堆积量达3240t,占地达5000km以上。采矿产生的废水排放量占中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l0%以上,处理率仅为4%。绝大部分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排入江河湖海。

矿山开采中废气、粉尘、废渣排放,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煤炭采矿行业废气排放量占全国工业废气排放量的57%,其中有害物排放量约76万,主要是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使矿区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因二氧化硫污染导致的酸雨区面积占国土面积30%以上。

全国矿山植被、土地和水生态破坏问题突出。我国因采矿累计侵占的土地达59072,破坏森林11024,破坏草地2735。破坏土地16328,并且每年以416的速度递增,导致了一些地区地下水位下降。此外,由于很多地方的掠夺性开采,造成了我国矿产资源的极大浪费。目前,我国矿产资源回收率仅为30%左右,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0个百分点。

3.煤炭地质污染的防护措施

3.1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

采取防治结合的方针,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工作,通过科学管理和工程技术手段开展积极有效的治理。目前,我国的矿山环境管理处于被动局面,环境调查、治理手段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因此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增加科学投入力度,加强地质环境保护的相关技术规范、标准的制定,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勘查技术标准,矿山环境评价、恢复治理标准以及地面沉降检测技术标准,使地质环境保护工作逐步实现法制化、规范化。

3.2积极开展煤矿环境地质调查工作

掌握煤炭开采过程中的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分布规律和危害特征,煤矿的环境地质调查工作主要做好以下方面。

对矿区内各种地质灾害,尤其是采动影响、煤矸石堆放引起的地面塌陷、滑坡、崩塌、泥石流等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其形成条件、成因、分布规律、影响范围、危害程度等,并针对性的实施连续监测,对煤矿建设和开采过程中可能诱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进行预测、评估和预报。

进行矿区瓦斯地质调查,调查煤层瓦斯赋存、来源及分布规律,评价矿井瓦斯的涌出量、涌出特征,掌握影响瓦斯抽放的各类地质条件及改良方法。进行矿区的水文地质调查,查清矿井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流动通道,确定污染水体的扩散途径。进行矿区的水质分析和岩土分析,查明土壤污染、水体污染与煤炭生产中有害化学成分迁移的规律,为控制水土资源流失提高地质依据。

3.3建立一支技术高,设备精良,素质好的地质灾害监测队伍

建立地方群众性监测网。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必须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首要特色是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加大各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积极推行资源有偿使用;全面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水资源费,建立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备用金制度;严格实行排污收费制度。同时着眼于构建长效机制,积极探索生态补偿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应该在已有相关的法律条款的基础上,紧密结合矿区环境的特点,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矿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该体系应覆盖矿区发展的全过程。国家有关部门应通过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专家和公众意见,尽快研究、制订矿山环境破坏补偿的新办法目。

3.4健全地质环境治理和保护的法律法规

在审批办矿时,应切实把矿山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审查。在矿山环境管理的法律制度上,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应该纳入法制轨道,建立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治理保证金和财务担保制度、矿地生态恢复和土地复垦制度、环境许可证制度、环境监督和检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