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活垃圾分类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善校园环境和校容校貌为目标,以建立学校垃圾处理长效机制为核心,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环保教育,大力开展校园环境卫生治理整顿,努力抓好学校生活垃圾源头控制、过程管理和资源化利用,进一步改善校园学习、生活和生态环境,保障师生身体健康,达到有效遏制并最终解决学校垃圾对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为全面建设绿色校园提供安全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统筹规划,经济适用原则。要着眼当前,兼顾长远,科学系统地规划建设学校垃圾处理设施,充分利用县、乡镇垃圾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共建共享。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要求,合理选择适合学校实际的收集处理方式和技术。
2、坚持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的原则。各校要结合本乡镇的实际,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做好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
3、坚持科学治理,资源利用的原则。既要注重对校园垃圾采取清扫、清运、处理等治理措施,保持学校的良好环境卫生;也要注重垃圾成份分类,按照资源化利用的原则,对可回收、堆肥利用、能源转换的垃圾尽可能地加以回收利用。
三、目标任务
我县学校垃圾处理工作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三年的大力实施,大见成效,到2012年底,全县各校师生的环保意识得到全面提高,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学校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力争全县学校生活垃圾收集率达到90%以上,垃圾处理率达到80%以上,达到“三个基本没有”:即校园周边基本没有零星垃圾,基本没有随地流淌的污水,基本没有散放的垃圾。在巩固垃圾处理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使之制度化、经常化、长效化。
具体任务是:(1)教室、寝室垃圾处理做到有垃圾存放桶(袋),做到日产日清。(2)食堂垃圾处理要做到“三个有”:有专门处理清运垃圾的保洁员,有食堂卫生打扫、垃圾处理的运行管理制度,有专门的排废水通道,确保食堂卫生干净整洁。(3)校园内垃圾处理要做到“五个有”:有一定数量的垃圾桶,有供垃圾集中堆放的垃圾池,有托运垃圾的专用车(板车、三轮车等),有焚烧池等处理垃圾的专用设施场地(垃圾池),有定期打扫环境卫生、处理垃圾的运行管理制度。(4)学校厕所、猪舍垃圾处理要做到定期清扫、无害化处理。
四、垃圾处理工作重点
(一)推行学校垃圾处理有效模式
学校垃圾处理的基本模式是:一回收、二分散、三集中。
一回收:师生把废料制品、破衣烂鞋、各类软包装瓶、废纸屑等能回收的无机垃圾归类投放,由保洁员回收并出售给废品收购站。
二分散:学校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剩菜、剩饭、烂菜、瓜果皮以及人类粪便、禽畜粪便、生活污水等有机垃圾由学校倒入沤肥窖或沼气池转化为有机肥入田。学校建房产生的废砖、废陶瓷、废瓦、余土等建筑垃圾,一律由业主或责任人负责清运,就近分散回填到由当地政府指定废塘、洼地或机耕路面。
三集中:即不可回收无机垃圾采取三种方式集中处理:一是依托县城设施集中处理。对位于县城垃圾填埋场、压缩站10公里范围内的敦厚、永和、横江、凤凰、梅塘等中小学校采取“垃圾分类、学校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方式进行无害化集中处理,实现垃圾处理设施资源共享。二是依托乡镇设施集中处理。离乡镇垃圾中转站或垃圾填埋场5公里范围的中小学校依托乡镇垃圾填埋场,采取“垃圾分类、学校收集、乡镇运输处理”方式进行生活垃圾集中处置。三是依托中心村设施集中处理。离中心村2公里范围内的小学的垃圾采取“学校分类、村收集处理”方式进行集中焚烧、填埋;其它边远小学的垃圾就地集中处理。
(二)加快学校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
1、各校要按照实际需要配置一定数量的垃圾桶及垃圾池,有学生寄宿的学校都要建立有机垃圾沤肥窖。要完善校园内废水排放设施。
2、各校要配置必要的垃圾清扫工具,做到每个教室和寝室有一定数量的垃圾清扫工具,做到日产、日清、日运,防止产生二次污染。
(三)建立健全学校垃圾长效管理机制
1、建立爱卫小组。学校成立政工主任、少先队辅导员为组长,各班班干部为成员的爱卫小组,通过利用爱卫小组开展卫生评比检查,利用爱卫小组进行有效地卫生督查。
2、建立卫生包干区制。学校要将卫生区域包干到班,班级再包干到人,通过层层包干,有效地规范学校垃圾处理工作。
3、建立卫生评比制。各校要建立卫生周检查制、月评比制,并评出“卫生清洁班”和“不卫生清洁班”。通过开展评比检查,有效促进学校卫生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
五、2009年下半年实施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8月1日—9月30日)。各校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加强宣传,发动和引导师生积极主动参与学校垃圾集中处理工作。要加强对学生环保教育,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环保知识。各校结合当地政府垃圾处理实施意见和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学校垃圾处理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方案于2009年9月30日前交县教育局教育股、校建办。
(二)集中治理阶段(10月1日—10月30日)。各中小学校配合当地政府集中开展一次垃圾清理爱家卫生活动;以班为单位,积极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给学生上一堂农村垃圾处理常识课;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开展一次垃圾清拣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以垃圾处理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既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保洁习惯,又通过学生影响家长参与到农村垃圾处理行动中。各中小学要积极筹措资金建设好垃圾池和沤肥窖。
(三)建章立制阶段(11月1日—11月30日)。各中小学校结合实际,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制定垃圾处理公约,建立健全卫生清扫责任制、垃圾收集制度、垃圾集中处理制度等环卫保洁一系列制度,用制度进一步规范垃圾处理行为;积极开展卫生文明班级、个人评选活动,激发学生讲卫生的热情和荣誉感;对所开展的垃圾处理工作进行自查、整改,促使学校垃圾收集处理工作步入制度化、长效化、规范化运行轨道,确保全县学校垃圾处理工作能长期有效开展。
(四)检查验收阶段(12月1日—12月30日)。县农村清洁工程领导小组组织有关成员单位工作人员,分组对乡镇中小学校垃圾处理工作进行集中考核验收。
六、工作要求与措施
为认真贯彻落实XX市、XX区有关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工作部署要求,XX街道在市、区与相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各级联动、加强配合、全面参与的工作原则,在2020年垃圾分类工作的基础上,持续深入推进,全力落实垃圾分类各项工作,特制定2020年度垃圾分类工作计划:
一、总体要求
围绕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目标,巩固2020年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提高源头分类质量,优先资源回收利用,开展有害垃圾回收,稳妥推进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收集处理,充分发挥居民作用,加强精细化管理,健全完善督导制度,着力提高垃圾分类工作实效,逐步扩大各社区垃圾分类范围,清除垃圾分类死角,多管齐下推进符合我街道实际的垃圾分类工作体系。
二、主要工作目标
到2020年底,
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分类准确率都更上一个层级,人均垃圾产量基本实现“零增长”,生活垃圾治理“三化”成效不断提高,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能力都有所提升。
三、工作具体实施和计划
(一)
强化源头分类力度
1.强化入户宣传。让居民明白垃圾是污染源,我们是生产者,同时也是分类投放的责任者,从内心深处愿意做好此项工作;要求社区因势利导,利用此次派发室内分类垃圾桶的良好契机,开展扫楼入户指导宣传检查,修好居民“内功”,做好宣导工作。
2.宣传注重直观有效。进一步要求入户人员用通俗易懂、形象直观的方式宣传垃圾不分类的危害性以及垃圾分类减量的好处,让居民看懂想通,主动参与。
3.做好垃圾分类便民措施。针对多数居民怕麻烦的思想,垃圾投放点位的设置和整合要再三斟酌、充分考虑小区居民日常生活习惯,并进一步设置暖心池、呵护池等配套设施,确保环境整洁卫生和居民身心健康。
4.健全完善奖罚制度。要求各社区进一步集思广益,用正向激励手段评选优秀垃圾分类楼栋、垃圾分类优秀家庭、垃圾分类小达人等荣誉,引导居民树立积极参与的荣誉感。对于违反者,注重说服感化,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5.持续发动社区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利用社区书院、活动中心等平台进行宣传;继续加强辖内中小学生教育;要求辖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带头示范。
(二)重视督导队伍建设
我街道2020年进一步完善了垃圾分类工作考评考核细则,强化督导员考评考核相关要求和规定。2020年,
会进一步把好督导员入门关、培训关和考核关,及时撤换考核不称职的督导员;细化日、周、月工作安排,注重督导、宣传、履职,杜绝二次分拣,并要求认真记录台账,全面掌握居民参与率与分类投放准确率;评选优秀“周之星”督导员及优秀督导员团队,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激励,带动履职积极性和能动性;同时,结合各社区实际,因地制宜,充分调动社区资源,选聘有责任心、热心垃圾分类工作的党员志愿者、退休人员等群体组建督导管理小组;加强巡查、监督等方式提高分类投放准确率。
(三)
强化分类硬件设施建设及高层撤桶
2020年街道会进一步加大宣传栏、宣传板、投放标示牌等垃圾分类硬件设施投入及维护;继续对分类桶投放点进行有效整合,规范投放;并全面硬化垃圾投放点地面,尽快完善设施补短板,确保设施到位,强化督导效果;对大件垃圾,完善存放的公共大件垃圾堆放点,有害垃圾桶延续专人专管;同时,抓好高层撤桶及分类。2020年,我街道XX栋高楼,已撤桶XX栋,撤桶率80.36%,已实施高层撤桶的,继续巩固成效,总结可复制的经验做法作为同类小区借鉴;不定时对高层未撤桶的小区进行检查,并积极协调解决高层撤桶,增加撤桶后的硬件设置投入,做好后续保障工作。
(四)
发挥物业管理企业主体作用
街道与社区加强与物业管理企业的互动,将日常暗访结果及时反馈给物业企业,及时表扬优秀鞭策落后,协助推动物业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并督促物业企业认真解决“混装混运”问题,各社区督促物业服务企业、保洁单位加强对保洁员、环卫工人等的培训、教育、引导,促使其正确收集垃圾;发动小区居民积极监督举报,杜绝混装混运现象发生。对屡教不改的物业,要求社区进行督促,必要时,上报城管执法部门开单整改;积极发挥物业管理企业主体作用,做到生活小区内垃圾不遗漏,不留死角,杜绝垃圾落地并强化源头分类等。
(五)扫除分类盲区,健全考评体系
针对民营企业、非星级酒店、沿街店面、无物业小区等盲点区域的不同特点采取了针对性措施,落实属地管理责任,逐步扫除盲点;持续推进厨余垃圾全面直运和在试点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其它垃圾直运面;按照“抓两头、促中间”的思路,巩固先进小区,提升落后小区,促进中间小区,全面提高生活垃圾分类的参与率和准确率。同时,健全考评体系,街道延续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作为各社区的重要任务,纳入城市管理年度考核。街道将结合日常城市管理工作,督促检查各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并给予通报,对履职不力的社区及个人进行处理。
(五)
发挥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教育系统作用
充分利用机关企事业单位集体组织优势,特别发挥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的力量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形成榜样示范带动作用;并继续协调辖内学校加强中小学生教育,举办“家校社”联动等活动,通过垃圾分类进学校进课堂,让孩子们做家里的宣传员、督导员,带动家庭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四、积极打造各社区亮点特色
各社区要在示范小区经验上,重点打造垃圾分类品牌社区。根据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结合2020年度亮点特色,各尽所长,用特色和亮点引领居民,打造社区品牌效应。
①建立XX社区“房东管理”制度。自建房以栋为单位,制定定点定时沿线统一垃圾收集转运,房东监管、督导员督导宣传方案。整体与社区网格划片分工相结合,建立“条块联动、齐抓共管、协调有序、责任明确”的工作机制层层抓落实,有效推进社区垃圾分类工作。
②打造XX社区“多元融合”垃圾分类特色试点项目。以“多元队伍、多元教育、多元品牌”为切入点,积极聚合辖区资源和力量,分别针对不同的垃圾种类进行收集处理,提升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倾力打造垃圾分类各类型示范小区等,以点带面,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垃圾分类工作经验,全面提升街道垃圾分类工作。
③推进XX社区继续携手辖内企业,在XX小区共建立体菜园,采用最有效的绿色环保回收利用方式,变废为宝,逐步开启小区垃圾桶内无厨余垃圾的新环境保护模式。
③XX社区继续打造“垃圾分类志愿者”等垃圾分类特色品牌社区,多方位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通过社区垃圾分类课堂及时充电;并通过厨余垃圾换购、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等,引导居民从源头分类,实现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④XX社区深入整合辖内资源,多方合力创建“三特色”打造社区品牌。一是持续开展“垃圾分类示范家庭评选活动”;二是结合辖内学校及幼儿园开展“垃圾分类进校园”、“小手拉大手”等活动;三是打造小区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利用,打造绿色景观,开展垃圾分类楼户评比活动,建立“绿厢房”等,呈现垃圾精细分类、绿色花园、居民休闲等一体功能,营造社区环保一角。
⑤XX社区探索建立“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多元参与协商共治”的“生态云+”垃圾分类新社区。采用了“大党委+社工”的社区治理路径,深度融入垃圾分类,打造属于社区的垃圾分类“生态”特色。
⑥XX社区延续发动小区物业、业委会、在职党员等辖内资源,多次探讨、实地考察、通过投票等民主方式进行投放点整合,成效显著;本着服务居民,提倡垃圾分类的理念,让原本被丢弃的垃圾再次生产再利用。引进绿色小屋,可回收物兑换积分,兑换油盐酱醋等家用产品;接受闲置衣物捐赠,并通过爱心渠道,把衣物捐赠到需要的地方;联合社区开展垃圾分类推广活动。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各社区要坚持把生活垃圾分类作为重要工作任务。社区主要领导要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亲自部署工作,细化分解管理、层层落实,确保责任到人。
(二)协同合作,凝聚合力。各社区及物业等相关部门应按照职责,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自我督查,并落实例会制度,要定期召开推进协调会,做好垃圾分类相关工作。充分发挥协同作用,凝聚合力,共同推进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三)保障经费,有效激励。街道相关垃圾分类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做到专款专用,保障垃圾分类工作有序推进。并加大经费督查力度。
在环境保护中使用PGCA管理模式,可以从其基本原理出发,对整个环境保护管理进行分析、制订计划书、实地数据采集和方案设计、方案实施和完善修改及信息反馈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P(Plan)———制定计划
(1)实地调查农村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①土壤污染,②生活垃圾污染,③牲畜粪尿和废水污染,④农业废气污染,⑤乡镇企业工业污染。
(2)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和治理方案。①加强环境保护和监管体制的建设,②加大拓宽农村环境保护资金投入渠道,③加快农村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④加强环保教育。
1.2D(Do)—执行在PDCA管理中,D—执行环节是最关键部分。在环境保护过程中这一阶段是一个关键。
(1)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环保牵头、部门协同、联合推进”的工作机制,实行年度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即执行责任人的管理职能,将管理目标进行细化,最终将每个细化后的目标落实到每个责任人身上。从而使得相关的工作人员在管理过程中更加负责任,更能及时的解决出现的问题。
(2)市县级政府应列支一定比例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和管理,也可采取政府的投入和企业的参与相结合。
(3)加快农村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①重视农村土壤污染防治。做好土壤污染修复试点工作,严格控制主要粮食产地和蔬菜基地的污水灌溉。②生活垃圾分类并无害化处置。对生活垃圾实行定点存放、统一收集、定时清运,开展资源化利用或集中处理。③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将生活污水并入附近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开展行政村污水处理设施试点及示范建设。④推广清洁能源。大力推广太阳能热利用技术、风能、地热能、微水能等新能源。⑤做好乡镇污染控制规划工作。加强对工业企业的污染控制,防止乡镇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⑥加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对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进行集中治理,对分散式畜禽养殖采取分散治理措施。⑦加大农村自然生态保护。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功能为重点,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农村生态环境。坚持生态保护与治理并重。加强对矿产、水利、旅游等资源开发活动的监管,遏制人为生态破坏。重视自然恢复,保护天然植被。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严控土地退化和沙化。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外来有害物种、转基因生物和病原微生物的环境安全管理,严格控制外来物种在农村的引进与推广,保护农村地区生物多样性。
(4)加强环保教育。保护环境最根本的做法还在于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从幼儿园开始就把环保作为一项重要教学内容。老师定期带学生去森林、草地,熟悉自然环境,将环保教育蕴含其中。每个小学生写环保日记本,用于记录自己的环保活动。除此之外,环保理念还体现在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室里五颜六色的分类垃圾桶、废电池回收箱等等。总之,只有有了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深入人心的环保理念、政府和企业对环保技术研发的持续投入、市场机制对企业环保行为的调节等因素,才能走上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共存的道路。
1.3C(Check)———检查在环境保护中,检查这一阶段主要是定期对环保计划书和治理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采样化验、分析计算和设计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技术标准、依法环评、信息公开、政府承诺、群众参与力度、社会风险评估等进行检查落实。其中包括自检、互检和部门检查。
1.4A(Action)———处理在环境保护中,执行这一阶段主要是实地放样施工和修改。派出施工代表在实地施工中,对图纸方案中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校核检查,以保证能够及时发现环境保护和管理的异常和不符,并迅速处理和修改,将信息反馈到主管部门,对计划做出调整,对原方案做出修改。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分析和剖析,形成质量信息反馈,并将这些信息数据建立一个综合信息平台,将平时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储存到综合信息平台,以便在以后的环境保护和管理中作为信息参考。在这一阶段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1)对环境保护和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将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责任落实到人。
(2)根据环境保护和管理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和修改计划方案,并制定新的措施以确保环保工程的正常施工。
(3)对修改进行质量信息跟踪,以确保境保护和管理的改进和优化。
(4)境保护和管理实行一条龙服务,奉行一切为业主着想,一切为业主服务的宗旨。
(5)境保护和管理中的质量信息反馈实行动态管理。
(6)在境保护和管理中实行PDCA动态循环。总之,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动态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它的全部过程,就是环保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施及信息反馈的过程,体现在源头控制、综合治理、预防为主3个方面,达到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目的。
2结语
镇位于市东南部,东西长5公里,南北长16.8公里,依山面湖,是区区委、区政府所在地。省道铁贺线穿过全镇11个行政村,全镇总面积84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5.6平方公里),下辖2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有25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4460人(其中城镇人口22000人、农村人口32460人,外出流动人口1.5万多人)。
自市、区城市(镇)管理工作推进会召开以来,镇按照市、区的有关部署要求,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以突出整治“五乱”为手段,以构建长效机制为根本,采取措施,落实责任,强力推进了城镇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抓机制,促进制度落实
一是建立领导机构。市、区城市(镇)管理工作推进会议后,镇党委、政府及时召开镇城镇管理工作推进会,成立了由镇主要领导挂帅的城镇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镇城镇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整治内容和分阶段组织实施的方法步骤。
二是实行“三定包干制”。即定人、定路、定时包干,我们对集镇所有路段进行责任和任务分工,每条路段由一名镇党委委员任组长,镇村干部、城管队员为成员,实行“全方位、全天候、错时无缝隙”管理。
三是建立结对共建制。我镇对沿大道、区府路、福成路一些区、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实行共建共管机制,签订城镇管理责任书,督促这些单位实行“门前四包,庭院达标”责任制。
四是落实集中行动制。从10月16日开始,我镇举全镇之力,开展“百日行动”,大战100天,切实解决“乱倒垃圾、乱堆建筑材料、乱搭乱建、乱设广告、乱停乱靠”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五是实行评比通报制。对于各路段、各单位的集中整治工作,镇城镇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周进行一次检查打分,对管理工作好的路段、好的单位进行表扬,对有问题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同时,在城管、环卫队员中建立考核机制,严格考核奖惩,充分调动城管、环卫队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二、抓宣传,营造工作声势
一是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标语、发放告全体镇民一封信、出动宣传车进行宣传。先后出动宣传车200余台次,在全镇各路段进行巡回宣传,发放告全体镇民一封信1500份,制作大型宣传广告、标语50幅。
二是组织镇直机关干部上街开展大行动,以身体力行的形式进行宣传。
三是动员镇内中小学生开展“小手牵大手,文明创建一起走”的主题活动,通过中小学生向家长宣传文明创建的有关知识。各中小学校定期组织学生上街进行捡垃圾、清除杂草等活动。
三、抓投入,确保提速推进
我镇今年已投入36万元添置了洒水车一台、垃圾桶40个、垃圾箱15个,建筑挡牌40块、温馨提示牌10块,并在区府路设置公益广告栏4块。
四、抓整顿,突出重点促规范
按照“规划先行、规劝开路、严管重抓”的工作思路,坚持“七”字方针。
一是“清”,环卫工人每天2次全面清扫和托运城区生活垃圾,下水道、排污沟垃圾渣土,建筑垃圾渣土。
二是“疏”,所有车辆(含摩托车、麻木车、大型货车)被疏导到指定停车场。目前,共喷绘交通秩序标线260平方米、新建交通标志牌16块。
三是“拆”,坚决拆除违章建筑、不规范广告牌,保持镇容镇貌整洁有序。截至目前,拆除小广告、店面门匾300块、乱搭大棚8个、街道临时摊点36处、异型广告80余平方米。
四是“补”,补植大道、区府路、福成路绿化树木。
五是“修”,对集镇范围内的大街小巷破损街面进行整修。
六是“改”,改造好与居民息息相关的福成路、青峰路下水道。
七是“劝”,坚持每周一上午8点至10点全体机关干部分成7个小组,到各自责任区域进行规劝。通过机关干部温馨提示、清捡垃圾、纠正乱停乱靠、乱摆摊点等行动来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营造了良好的城镇管理工作氛围。
五、抓疏堵,提高管理水平
目前,我镇占道经营体现出三大特点:一是遗留问题多。据统计,大道有各类乱摆乱卖摊点80多个,破旧大棚12个,都是多次城管没有解决好的历史遗留问题。二是摆摊者中以年老低收入家庭者居多。三是“回潮”现象多。通过城镇管理,狠抓一阵子,占道经营就少一些,但稍一放松,过不多久就会“回潮”。
为此我们采用疏堵结合方法:一是提供经营场地。按照“堵疏结合”的原则,就近引导零散、无序的流动摊点进入统一规划设置的经营场所。
二是改变“一刀切”的管理模式。对乱搭乱建的摊点我们一律无条件。但对于家庭比较困难的摊主,在符合城镇规划的范围内,要求他们按照“统一定位,统一设计、统一装潢”的标准建设固定经营店面。
三是坚持分类管理制度。对超市门前的饮食摊点,统一经营时间(早点摊在8:00前收市,不准延时撤市,不准搭棚;夜排档摊点上市时间为夏季18:00、秋冬季17:30之后),统一经营设施,统一摊点设置,统一垃圾存放清理。
从2009年夏季开始,我就开始关注北京街头的盲道问题。多次观察后,我发现,北京平安里地区的盲道很不平安,存在许多隐患,对盲人朋友顺利出行构成了威胁。基于上述情况,我决心从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调查入手,尽早为盲人朋友扫清路障,找回“丢失”的盲道,为建设和谐、文明的北京贡献一个小学生的力量。
研究目的
平安里地区范围包括,以平安里十字路口为中心,北到新街口,西到赵登禹路,东到皇城根北大街,南到西四。我调查的重点地区是西皇城根大街经平安里到新街口,特别是平安里到新街口之间的地方。我开展“北京平安里地区盲道隐患问题调查研究”活动目的如下:
对平安里地区盲道状况进行调查,摸清盲道上存在的各种问题;
对邻居、家人、同学、老师,尤其是盲人进行访谈,了解大家对如何保护盲道的看法;
分析盲道上的各种隐患,提出解决方案。
方法与流程
研究方法
观察法。在日常上学和放学时,我注意观察街头盲道上的各种问题。爸爸妈妈带我到北京其他地区活动时,我也注意观察盲道的问题。2010年8月、10月我去新加坡、日本进行书法比赛和书法表演时,也特别注意观察盲道在这些国家的建设情况。
调查法。我对平安里附近的盲道进行了几次实地观察和调查记录。2010年7月31日晚上6点和8月9日上午10点,我分别对新街口到护国寺、平安里大街两侧盲道上的各种问题,进行了登记、统计和分析。我发现,北京街头盲道上的问题非常值得重视。
访谈法。为了分析盲道隐患的影响,我对家人、同学、老师、邻居、警察、盲人、陌生人等进行了访谈。访谈结果证明,大家对盲道被侵占均表示不同意,认为盲道问题值得认真研究。
绘图法。我比较喜欢绘画,为了使盲道上的隐患问题更加形象,我就把各种隐患绘成图(见图1)。通过画图我发现,这些隐患还真的很严重。
研究流程
研究流程见图2。
研究时间表
见研究时间表。
项目具体工作内容
现场采访。对交通警察、盲人、邻居、家人、同学、老师及陌生人进行访谈。访谈提纲如下:
①你对北京街头盲道是否满意?
②北京盲道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③井盖等障碍对你有哪些影响?
④盲道上隐患多的原因是什么?
⑤你有哪些改进建议?
现场调查,对盲道上的隐患进行统计和分类
对盲道隐患进行绘图
设计盲道井盖专用粘贴(见图3)
调查表明,北京街头的盲道上存在不少隐患。
调查发现,平安里附近的正常盲道仅占被调查的10%左右。盲道上存在的问题是:约60%的盲道为有障碍盲道,其中约40%的盲道障碍物为不可移动物。在30%的无障碍盲道中,另有50%的盲道存在不少问题。如,平安里路口西北50米处,一个盲道建在中铁施工队办公楼的停车场内,十分拥挤,盲人很难通过。
在不可移动物中,井盖数量最多,位居第一。从新街口前公用胡同到平安里的马路两侧的盲道上,400米距离内,共有井盖37个。其余是,建筑物围墙2处、变压器设施3个、交通围栏1处、电线杆1个、灯柱1个。
在可移动物中,汽车和自行车居多,各种小汽车26辆,数量最多。还有大纸盒、生活垃圾、建筑材料等路障。2010年7月31日晚上6点左右,我发现,平安里路口西北400米盲道上,一辆大轿车横卧在盲道上。我在新街口南大街,也曾经发现过类似问题2次。
在实地考察中,我还发现比井盖更严重的问题:交通围栏、灯柱、电线杆、建筑物围墙、变压器设施等“封杀”盲道。有些障碍物甚至对盲人的生命安全构成了威胁。如护国寺宾馆门前,盲道被3个高压电气设施切断。但周围却没有采取任何针对盲人的保护措施,盲道直通变压器,很是危险。
调查结论与具体建议
调查证明,平安里地区盲道上很不平安,甚至成为盲人朋友出行的“陷阱”。资料显示,现在我国大约有500万盲人。北京平安里地区盲道上的隐患问题,也许在其他地区没有这么严重,但也应引起警惕。因为平安里处在北京城中心地区,影响很大。为此,我提出如下建议:
将盲道建设与人文北京问题联系在一起。
建议学校教师带领学生开展模仿盲人通过盲道活动,体验盲人的痛苦和需要,从小知道爱护盲道,关爱盲人。
大力宣传和认真执行《北京市无障碍公共交通设施管理办法》。
对盲道上的各种隐患进行危险性等级区分,把问题分为5个等级,并提出分别解决建议。
1级问题:生活垃圾,危险性较低。提示环卫工人及时给予清扫即可。
2级问题:井盖阻断了盲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危险性不太高。改进办法是,对盲道上的各种井盖进行重新设计或改造,使其与盲道成为好朋友,共同为盲人朋友服务。
3级问题:自行车、汽车、路障等,危险性中等。建议在盲道附近设立“禁止侵占盲道”等提醒标志,对违章者进行一次警告和二次处罚,严重者可拖走车辆。
4级问题:围墙、电线杆、灯柱、建筑物外墙壁等,危险性较高。建议移除这些障碍物,或者将盲道改变线路,以避免盲人朋友被这些设施碰伤。
5级问题:变电器等设施,危险性极高。建议这些设施要远离盲道,周围加装护栏,并在设施附近树立“高度危险”等标志和声控提示设备。
该项目获得第26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新成果竞赛项目小学组行为与社会科学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