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垃圾分类建设方案

垃圾分类建设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垃圾分类建设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垃圾分类建设方案

垃圾分类建设方案范文第1篇

一、项目基本概况

2016年度我市纳入2016年十大民生工程及20件民生大事的50个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民生工程项目责任区县。

二、资金补助情况

按文件要求,我市完成50个村庄农村垃圾治理民生工程项目目标任务,每个村庄安排经费8万元,共获省级补助项目资金400万元。拨付资金主要用于垃圾房、清洁房、生态垃圾池、垃圾坑、运输工具等农垃设施设备和“五有标准”及“户分类、村收集、镇(乡)运输、县处理”机制建设上。

三、项目进展情况

(一)制定方案,推进项目实施。

各区县制定本区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将50个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民生工程项目列入实施方案内容。对民生项目分别制定《关于下达农村生活垃圾民生工程实施项目的通知》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民生工程项目实施方案》。

(二)分解任务,开展摸底调查。

各区县治理办分别按照各自的实施方案,对区域内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基本情况开展调查摸底,分解任务,明确目标和进度。其中,重点对省专项资金落实的8个乡镇进行实地调查,摸清底数,掌握了实际情况。

(三)注重成效,推进项目实施。

召开方山村生活垃圾治理项目实施工作会,成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完善项目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积极推进设施建设,拟投入资金1万元左右,新增竹编新型垃圾箱8-10个;拟投入资金1.23万元,修建垃圾池6个。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乡)运输、县(市)处理”原则,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处理,即由村组环卫人员每周定期将垃圾收集池和清洁房的垃圾集中转运至垃圾生态处理池,按标准分类,并进行生态化处理,对无法进行生态化处理的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在每周收集转运至镇上的垃圾中转站,由镇环卫人员负责将中转站中的垃圾统一运往垃圾处理场进行集中处理。

(四)广泛宣传,惠及广大群众。

各区县积极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宣传,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宣传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意义,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进家庭;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垃圾治理知识传单,进一步提高村民的知晓率和参与率,从而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四、存在问题

(一)区(县)财政压力大。

由于上级补助经费较少,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资金项目中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主要还是由区(县)、镇乡政府财政承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项目建设责任单位的积极性。

(二)项目建设进度不均衡。

由于各级政府财力的实际情况不同,导致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项目的建设进度不均衡,部分工作进展缓慢。

五、建议

垃圾分类建设方案范文第2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区规划调配、属地具体负责的原则,通过完善垃圾收运体系建设和管理,规范垃圾收运及消纳处置,进一步提升我区环卫管理水平。

二、工作目标

加强生活垃圾机械化收集后续管理,科学建设收集桶清洗消杀点,实现收集桶清洗消杀服务覆盖率达100%;在居住区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充分整合资源,改造大件垃圾集中收集转运点及特种建筑垃圾处置场所,解决垃圾收运处置难题;逐步实行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规范辖区垃圾收集、运输、处置及管理工作。

三、具体内容

(一)生活垃圾收运管理

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机械化收集后续管理,做到一天两收集,确保收集容器及周边环境整洁。各镇(开发区、街道)要科学合理布局,充分利用现有废旧房屋、中转站、洗车场等地,建设收集桶清洗消杀点,配足人员、清洗设备、专用工具,并制作统一的标识标牌,以最佳方案实现属地收集桶清洗消杀的全覆盖。

推行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模式,各镇(开发区、街道)要选择一个居住区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设置市统一规定的分类(有毒有害、可回收、厨余及其他垃圾)收集箱体及容器,并配备家用厨余垃圾桶及垃圾袋,做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相关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社区刊物、板报等社区资源,引导居民从源头分类存放,切实提高垃圾回收利用率。

(二)大件垃圾收运管理

区环卫主管部门结合规划方案,充分整合资源,将部分已关闭的小型中转站改造成大件垃圾中转点,按照“分类处理、资源利用”的原则,科学处置大件垃圾,最大限度地提高大件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水平。各镇(开发区、街道)要在小区内设立集中堆放点,由环卫作业单位负责收集辖区范围居民家庭中产生的沙发、桌椅、床柜等家具类大件垃圾,就近送至中转点集中处置。

(三)特种垃圾收运管理

区统一规划建设特种垃圾处置场所,收纳处置各单位和居民在工程建设或拆迁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规范处置场所运行,防止二次污染。各镇(开发区、街道)在小区内设立装潢垃圾集中堆放点,由环卫作业单位统一收集。各建设工地产生的渣土类垃圾,建设单位必须在报送行政许可后,按规定路线、规定时间运送至指定堆场。

(四)餐厨垃圾收运管理

加强餐厨垃圾管理,配合市级相关部门做好餐厨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按规定上报餐厨废弃物产生情况,做好登记统计与监管。

四、方法步骤

(一)踏勘准备阶段(2月-3月):对拟建收集桶清洗点、分类收集示范点、大件垃圾中转点、特种垃圾处置场所及开展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单位,进行前期调查摸底,规划论证设计方案;对社区内居民、餐饮企业等相关单位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二)示范推进阶段(4月上旬):在全区推进收集桶集中清洗点、垃圾分类收集示范点、大件垃圾中转点及特种垃圾处置场所等示范点工程,召开现场推进会,统一建设标准,总结交流建设经验。

(三)全面实施阶段(4月下旬-9月):按照设计要求组织施工,严格建设标准,各镇(开发区、街道)每月25日上报项目实施进度,确保按时完成任务。

(四)收尾验收阶段(10月):验收采取听汇报、阅台帐、看现场等方式,检查各责任单位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五)落实管理阶段(11月起):落实长效管理,确保收集桶清洗点、分类收集示范点、大件垃圾中转点、特种垃圾处置场所及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规范运行。

五、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规范垃圾收运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对垃圾收运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也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各相关单位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通力合作,将规范垃圾收运管理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切实抓好,确保落到实处。

2、加大投入,保障资金。垃圾收运体系建设管理是一项需要持续投入的工作,各镇(开发区、街道)要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建设和改进环卫专业设施,足额配备环卫作业人员,确保各项工作正常运转。

垃圾分类建设方案范文第3篇

一、目标任务

按照“清洁卫生、简便实用、群众欢迎”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镇村联动、因地制宜、分类减量、无害处理”的基本原则,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操作标准,按照“445”处理模式(即四个主体、四项机制、五个去向),试行农村清洁工程帮扶奖补机制,全面提升---年所有新农村建设点和集镇的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完成年五个新农村建设点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努力实现一年试点、两年铺开、三年全覆盖的工作目标,确保我乡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处理模式

实行乡村联动、由集镇带动和辐射周边村庄,离集镇较远的新农村建设点要自成体系,按要求进行保洁和垃圾无害化处理,集镇建立标准化、园林式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带动周边村庄对垃圾先分类减量,再进行集中焚烧处理。村庄垃圾在分类减量的前提下,实行就地建设简易垃圾焚烧池,对垃圾进行就地焚烧,做到垃圾不出村。

三、设施建设标准

垃圾处理设施是做好农村垃圾处理工作的重要保证。一是设施建设要齐全。集镇做到“四有”,村庄必须做到“五有”,即有设施(回收袋、垃圾桶、垃圾池、焚烧池、清扫工具、大板车、服装)、有人员队伍(保洁员、监督员)、有经费来源、有长效管理制度(理事会清洁工程职责、农户“门前三包”制度、村庄保洁员职责)、有责任领导。从大桥河到东山叉路口公路两旁要建一定数量的垃圾池和果壳箱。二是设施建设要规范。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要遵循方便、节约、有用的原则,进行合理布局。垃圾处理设施要远离河流、水源、人居地和路旁,符合环保要求。不得再建简易垃圾填埋场。

四、工作重点

全乡农村清洁工程要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健全完善“445”处理模式,加强“四个主体”和“四项机制”建设,最终实现垃圾处理“五个去向”根本目标。

1、加强四个主体建设。四个主体就是农户、保洁员、理事会和环卫所。一是必须努力提高农民垃圾处理的主体意识。要加强宣传教育,制定村规民约,引导农民群总建立卫生保洁等相关制度,开展文明卫生户创评活动,确保农户室内整洁卫生,房前屋后无垃圾、无污水溢流、无乱堆乱放、无乱搭乱建,让农民群众形成对垃圾进行分类分拣并定点存放的良好习惯,着力强化农民群众的自我保洁意识,使垃圾分类减量、无害化处理成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二是必须切实加强保洁员队伍建设。年以来的所有新农村建设点必须配备一名保洁员,集镇建好一支保洁队伍,村庄保洁员要做到每天到农户家中收集一次垃圾,公共场所每周打扫两次,垃圾池垃圾每周清运一次,同时对垃圾进行二次分类,然后送往焚烧池进行统一焚烧。三是进一步强化理事会村庄保洁的监督管理职能。理事会成员不仅要带头进行垃圾分类和落实农户“门前三包”制度,而且要督促保洁员,搞好日常垃圾处理,按时收集农合保洁费,牵头组织文明卫生户创评活动等垃圾处理日常事务。同时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激励措施。四是大力加强集镇环卫所建设,乡成立环卫所,做到三个确保,即确保有一支环卫队伍、有专项工作经费、有一套完善的工作机制。把新农村建设点清洁工程的指导管理纳入乡环卫所职责范围,把村庄保洁员纳入集镇环卫所统一管理,建立保洁员名册和工资台账,健全保洁员队伍的职责规定,考核激励管理制度,统一配置服装,落实保洁员报酬,加强保洁员的培训,强化保洁员的垃圾收集、分拣分类意识,确保保洁员对垃圾进行分类存放。明确环卫所职责,延伸环卫所职能,促进建设点和集镇环境整治垃圾处理常态化长效化。

2、加强四项机制建设。四项机制即宣传培训、资金投入、制度保障和督促检查机制。一是宣传培训机制。浓厚的社会氛围,广泛的社会参与和规范的操作标准是确保农村清洁工程有效推进的关键。要建立长效的农村清洁工程宣传机制,通过召开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动员会或现场会,印发宣传手册,组织干部进村入户进行教育培训,利用宣传光碟、宣传标语等进行宣传发动,是干部群众思想的到统一,认识进一步提高;要层层开展培训,乡清洁办和环卫所工作人员、保洁员、司炉工、回收员、理事会成员、农民群众进行垃圾分类及无害化处理的教育培训,使他们成为垃圾规范收集分类、无害化处理的指导者、操作手、明白人。二是资金投入机制。按照“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及“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一是要积极拓宽筹资渠道,探索市场化、社会化筹资的路子,扩大资金来源,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个人捐资,建立和完善垃圾处理设施;二是采取群众自筹三分之一、政府奖补三分之二,安排保洁员报酬。三是集镇、村庄清洁工程及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的设施完善和运行经费由乡政府负责。四是制度保障机制。清洁工程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好各自职责、分工负责、合理推进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集镇和建设点药落实好居民(农户)“门前三包”责任制,建立“卫生检查评比”激励机制,试行村庄农村清洁工程帮扶奖补办法,健全保洁员工资筹资制度。五是督促检查机制。清洁办要结合各村实际制定督察方案,明确督查的内容和标准,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督查,科学推进工作。

3、实现垃圾分类五个去向。以实现农村垃圾沤肥(或喂养禽畜)、回收利用、铺路填坑、封存、焚烧五个去向为目标,切实做好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一是厨余垃圾。包括剩余饭菜、易腐食物、青嫩秸秆等用作喂养禽畜、沤肥处理。二是回收垃圾。包括金属类、纸类、塑料类、橡胶类以及玻璃类由农户进行分类存放,然后由废品收购部门(回收员进行回收处理)。三是建筑垃圾。包括碎砖碎瓦、乱石块、混凝土、破损玻璃陶瓷块等用于填坑铺路。四是有害垃圾。包括废旧电池、农药瓶、过期药品、医疗垃圾、废日用化学品等集中统一进行封存。五是焚烧垃圾。包括枯枝落叶、废木料、废旧衣物、干果壳等垃圾进行焚烧处理。

五、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乡农村清洁工程领导小组。乡村干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部署、亲自督查、亲自解决重大问题,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抓进度,抓实效。要强化工作队伍,落实工作人员、工作经费和责任制,确保有人做事、有人管事、有钱办事。做到镇村联动、部门参与、齐心协力推动工作,多措并举抓好落实。

2、明确部门职责

教育、卫生等单位要成立机构,落实承办责任人,主要领导要亲自部署、亲自过问、分管领导要具体抓落实,切实把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3、开展卫生创评

坚持每季开展一次文明卫生户、文明卫生村庄、文明卫生集镇创评活动。对被评为文明卫生户的农户,由村委会、理事会授牌、贴牌。

垃圾分类建设方案范文第4篇

一目标任务

1全面开展农村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全镇20户以上的村庄内所有农户知道将生产生活垃圾按沤肥垃圾可回收利用垃圾封存垃圾建筑垃圾焚烧(填埋)垃圾五种类型进行分类分拣且能按要求进行分类投放。60%以上的村庄农户家配置垃圾分类桶(一个沤肥垃圾桶一个焚烧垃圾桶)和回收袋,且能正常使用。

2有序开展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圩镇及所有新农村建设点全部实现垃圾分类和无害化处理,达到六个基本没有。即:农民房前屋后基本没有零星垃圾,农户庭院没有随地流淌的污水,村间集镇没有散放的垃圾,塘(库)水面基本没有漂浮的垃圾,村间道路基本没有的人畜粪便,公路沿线基本没有散落的塑料垃圾。

3基本建立卫生保洁长效机制。镇城管队要切实履行职责,并根据圩镇范围逐步扩大清扫区域,增加环卫工人,所有新农村建设点配备保洁员,组建村庄(社区)公益事业理事会,建立健全村规民约门前三包生活区卫生分块分段包干等卫生长效监督管理机制。

二工作重点

1明确重点区域范围。一是公路沿线的村庄必须严格按垃圾无害化处理要求进行垃圾收集和清运工作。二是圩镇范围确保整洁卫生,做到垃圾定点定时投放,日产日清,不留卫生死角和过夜垃圾。三是两个重点沿线。即:立新路口昌厦公路沿线和赖坊段昌厦公路沿线,要落实专人定期集中清运垃圾。

2落实三项重点工作

(1)抓好农户源头分类分拣工作。对国道省道县乡镇主干道沿线20户以上村庄和年省扶新农村建设点的农户,每户配置“两桶一袋”,即一个沤肥垃圾桶一个焚烧垃圾桶一个废品回收袋,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2)抓好村庄保洁员队伍建设。对昌厦公路,宁石公路沿线所有20户以上的村庄和年省扶新农村建设点,按照每50户左右的标准配备一名保洁员,保洁员基本做到“三统三定”,即统一配置标志服统一配置清运工具统一管理,做到定职责定区域定工资。对非主干道沿线村庄可以通过乡村组筹资模式配备保洁员,也可以采取村民轮流值日的方式进行卫生保洁。

(3)抓好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一是在赖坊昌厦段建立2个垃圾池,集中处理垃圾。二是新配置一辆环卫车,加大垃圾清运力度。三是大力推进沼气建设。引导农户做到对菜叶菜根瓜皮果壳,动物内脏等垃圾投入沤肥垃圾桶,倒沼气池分户处理。

三工作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要发放好《致全县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公开信》,每个村庄写好1-3条永久性宣传标语,每个季度出好一期板报,每季集中开展好1次以上“三清”活动,每季度开展好“文明卫生户”“文明卫生庭院”等评选活动,使农户对垃圾处理由被动接受逐步转变为自觉行动。

2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镇农村清洁工程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自然村要成立公益事业理事会,由理事会负责农村卫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垃圾分类建设方案范文第5篇

垃圾围城,迫在眉睫

根据环境保护部的统计信息显示,2015年全国有246个大、中城市公布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这些城市的生活垃圾产生量总计约为1.86亿吨。而这个数字也只是“冰山一角”,据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2010年统计,我国每年生活垃圾产生量约达4亿吨,且城镇生活垃圾还在以每年5%至8%的速度递增。

在公布相关信息的城市中,北京、上海、广州的生活垃圾产生量“毫无悬念”地位于前列;此外,一些沿海发达地区的城市同样产生着大量的生活垃圾。

随着“垃圾围城”问题的日益严重,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对公众身体健康的危害已经显现。我国在垃圾清运、处理能力等方面仍存在着较大缺口,部分城市对于生活垃圾甚至仅仅是在市郊露天堆放,对大气、土壤、水体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居民健康。

值得关注的是,“垃圾围城”不仅是城市病,而且正在向农村地区蔓延。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日益增多,相关研究表明,农村平均每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0.8千克,按照2015年底全国6亿农村常住人口测算,我国每年产生农村生活垃圾1.75亿吨。同时,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全国58.8万个行政村中,实行生活垃圾处理的仅21.8万个,且大量的农村生活垃圾只是简单地一埋了之或一烧了之。

垃圾分类,举步维艰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宝贵的自然资源得到重复利用。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

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早在2000年,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桂林、广州、深圳、厦门就被确定为全国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然而十多年过去了,效果似乎并不明显,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的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效果。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公众的公共意识有待提高,垃圾分类作为一种新习惯、新素养,公众需要在生活中不断适应、反复习得,才能内化为一种素质,外化为一种习惯;另一方面,在推广垃圾分类的过程中,政府也需进一步有所作为,引导、帮助公众养成垃圾分类意识。现阶段,尽管很多地方都推出了相关的法规或规范性文件,但依然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主体缺位、执法程序不规范等问题,导致执法力度不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谈到垃圾分类的话题,很多人可能会想到日本,日本用了40多年的时间将垃圾分类的方法逐步细化,目前可以说是已经把垃圾分类进行到了“极致”。日本的垃圾分可燃、不可燃、资源垃圾等类别,其中资源垃圾又细分为纸张、塑料、玻璃、金属等,家中的各类生活垃圾会在每周的不同日子里进行回收。日本各地对垃圾分类的具体规定稍有差异,但基本上都细分到10种以上。

从幼儿园开始,日本的学校就会教孩子识别商品包装上的各种符号,了解这些包装分属哪类垃圾以及如何丢弃,并请家长督促孩子们实践垃圾分类,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习惯。除了宣传教育之外,法律规范也是重要的一环―日本的《废弃物处理法》规定,胡乱丢弃废弃物者最高可被处以5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10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60万元)。在日本很多地方的街头还贴着宣传画,警告不法丢弃垃圾者可能遭到何种处罚,并要求公民如发现乱丢废弃物者,立即向有关部门举报。

看似烦琐的垃圾分类,给日本带来了丰厚回报。通过垃圾分类,日本年处理垃圾量大幅减少,有效地解决了“垃圾围城”的问题。垃圾分类后,可再生资源被分类回收,不可再生的垃圾则被埋藏或焚烧发电,例如电子产品会被解体以回收其中的贵金属等可用资源,废弃食用油被加工制成生物燃料。

国家发力,推进治理

近日,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部署推动生活垃圾分类。目标是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按官方计划,全国将有46个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同时,将制定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指南,引导居民自觉、科学地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并加强生活垃圾分类配套体系建设。

此外,《方案》中要求,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要于2017年底前制定出台办法,细化垃圾分类类别、品种、投放、收运、处置等方面要求。《方案》提到了三个分类: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可回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