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气污染源监测方案

大气污染源监测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气污染源监测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气污染源监测方案

大气污染源监测方案范文第1篇

1.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对环境监测科技的新要求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对环境监测的业务要求主要体现在内容和运行方式2个方面。从内容上主要体现为“全面设点、自动预警”,要求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全覆盖;通过加强污染排放监控和环境质量预报预警等全面提升风险防控和应急预警能力。从运行方式上主要体现为“全国联网、依法追责”,建设大数据平台,实现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共享和信息统一;通过考核问责和同步执法促进政策落地,并确保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可靠。

在环境监测科技方面,要求健全生态环境监测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体系。研究制定环境监测条例、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管理办法、生态环境监测信息管理规定等法规、规章。M统一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海洋、生态、污染源、噪声、振动、辐射等监测布点、监测和评价技术标准规范,并根据工作需要及时修订完善。增强各部门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可比性,确保排污单位、各类监测机构的监测活动执行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M。

2.环境监测垂直管理对环境监测科技的影响

环境监测省级以下机构垂直管理,将有效逼制地方保护、干预执法、数据不实等情况的发生。但对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特别是环境监测标准、规范、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环境监测的运行管理也将因此发生较大变化,整体方式大体可以分为2类:一类是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社会化运营,另一类是环境监测部门自行运维。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社会化运营,将改变以往按照年度监测任务的开展方式,以合同管理方式为主,监测方法、质量控制、数据评估都将通过合同约定的方式进行。省级以下环境监测垂直管理,将改变以往按照各级行政区开展监测的运行方式,由省级环保部门统一规划实施。这2个变化都要求通过执行统一的技术标准,建立统一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

3.科研管理体制的新变化

“十三五”的科研体制也有较大变化,强调对科技资源进行统筹,强化顶层设计,打破条块分割,在考虑部门功能性分工的基础上,建立公开统—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

从管理机制上看,建立部际联席会议作为部门协调的主要工作平台,成立专业机构、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委员会为基础的统一的评估和监管机制,并建立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部际联席会议由科技部牵头,财政部、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参加,制定议事规则,负责审议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等工作。专业机构受理项目申请,组织项目评审、立项、过程管理和结题验收等。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委员会对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科技计划布局、重点专项设置和任务分解等提出咨询意见。科技部、财政部对科技计划的实施绩效、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委员会和专业机构的履职尽责情况等进行评估评价和监督检查。

从具体内容上看,中央各部门管理的科技计划将整合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5项,并且全部纳入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管理,加强项目,避免重复申报和重复资助63。

为适应这一变化,环境监测科技工作导向要从“监测科研可以帮助监测工作解决什么问题”转变为“国家需要监测科研做什么”主动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积极拓展系统内外合作,逐步开创国家需求大背景下的科研工作。

4.环境监测科技的现状和挑战

4.1 环境监测标准方法现状和挑战

环境监测标准方法目前面临3个主要挑战:—是根据新的排放标准和质量标准,部分新的污染物尚缺少国家和行业标准方法;二是部分标准方法因可操作性问题、方法之间可比性问题,尚待修订或制定新的方法;三是各部门、各地区的监测方法、评价标准尚不统一61。

4.2 水环境监测科研现状和挑战

“十二五”期间,水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水专项”)设立了“国家水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项目。该项目围绕流域水环境监测业务化平台、监测装备、水环境监测分析方法、质量管理、体制机制5个模块开展技术研发、技术集成攻关研究,开发了水环境监测信息集成、共享与决策支持平台,在示范区初步实现了流域水环境监测的分析方法标准化、质量管理规范化、数据平台信息化、仪器设备国产化、技术天地一体化和网络示范业务化。

从总体上看,水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研究内容超前,启动时间早,科研成果领先于环境监测业务发展,但是地下水的研究相对滞后。

4.3 大气环境监测科研现状和挑战

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试点专项2016年度第一批项目已经于2015年11月,按照“统筹监测预警、厘清污染源头、关注健康影响、研发治理技术、促进成果应用”的思路,确定了六大类25项主要任务。其中第一类为监测预报预警技术,包括大气有机物集成化在线测量技术、大气污染多平台一体化监测技术、重点行业多组分大气污染源排放高精度在线监测技术、精细网格大气动态污染源清单技术、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共享技术及应用5个部分。

其他与环境监测相关的任务还包括大气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空气质量改善管理支持技术、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示范等。

从总体上看,“十三五”期间空气质量监测和预报预警业务工作和科研工作将同步推进,主要挑战应当是及时将科研成果应用到业务工作中。

4.4 土壤环境监测科研现状和挑战

土壤污染防治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已经列入国家科技部际联席会议的议事日程。环保部已经于2015年启动了公益专项“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构建和业务化运行保障研究与示范”项目。土壤环境例行监测也已经正式列入国家环境监测任务。

从总体上看,目前土壤环境监测科研工作尚不足以指导土壤环境监测业务工作,有关研究相对滞后。

5.“十三五”环境监测科技发展方向与展望

5.1 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建设

根据《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相关内容,结合环境监测工作现状和发展趋势,编制《国家环境监测网环境监测技术体系》。该体系以环境监测标准、方法为主,包括相应技术文件,将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分为基础技术、监测技术、评价技术、信息技术、质控技术及其他技术6个部分,分要素梳理现有技术、已立项标准和需要建设的内容,重点解决部分标准方法实用性差的问题,努力推进各部门的监测标准方法统一工作,并为地方环境监测网络的工作开展提供技术指导与依据。

5.2 水环境监测科技工作与展望

水环境监测科技工作应促进试点业务平台的实际应用和相关标准方法的实用化,将试点业务平台范围逐步扩大为水环境监测预警业务体系。按流域水环境功能和污染源时空特点,在现行监测点位、监测项目的基础上,进行系统优化设计,按流域系统重新整合水环境监测技术。制定统一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开展严格的全过程质量控制,针对水环境监测的采样、预处理、分析测试各环节,制定全国统一的技术标准,确保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可比性。

5.3 大气环境监测科技工作与展望

大气环境监测科技工作应紧密围绕气专项,以空气质量监测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和预报预警建设为重点开展工作。一是深化大气污染监测(观测)技术研究,努力解决重点行业多组分大气污染源排放高精度在线监测技术。二是努力开展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共享技术及应用,为研究大气环境变化和制定污染防治政策提供标准化共享数据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大气污染预报预警技术研究,稳步推进重点地区空气污染源解析方法研究和大气污染与人群健康关系研究08。

5.4 土壤环境监测科技工作与展望

土壤环境监测科技规划应积极跟进“土十条”对环境监测的需求,提前参与土壤污染防治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需求编制工作,及时总结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将其纳入土壤污染防治重点专项实施方案中。努力做好“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构建和业务化运行保障研究与示范”项目与“十三五”土壤污染防治重点专项的衔接工作。

5.5 其他环境监测科技工作

从国家层面上“十三五”环境监测科技工作还可积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从地方层面上,可以结合国家需求和本地重点工作申报地方的科技专项和科技计划,形成以国家专项为重点,自然科学基金和地方科技计划为补充的环境监测科技体系,全面推进环境监测业务工作。

6.结语

大气污染源监测方案范文第2篇

一、大气污染防治现状及开展清洁空气行动的必要性

近年来,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开展生态县建设,先后实施两轮“811”环境保护行动,认真落实节能减排各项政策措施,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通过严格环境准入制度、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强化环境监督管理等措施,取得明显成效。在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总量剧增的情况下,全县二氧化硫减排已基本完成国家、省、市下达的“十一五”减排目标,大气环境常规因子质量状况稳定,SO2、NO2、PM10年均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县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阶段,“十二五”期间SO2、NOx、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大气污染物排放增量和能耗增长较快。此外,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机动车尾气污染日益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城乡餐饮油烟、建筑施工扬尘也都不断地向大气排放各类污染物。

上述这些问题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及时开展清洁空气行动,全面整治大气环境污染,让人民群众呼吸到清洁的空气,是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保障群众健康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适应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加快推进全县环境质量改善的必然选择。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清洁空气行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明确要求,强化责任,落实措施,力争尽早取得成效,努力改善空气环境质量。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一三四八”战略,以进一步改善区域空气质量为目的,以全面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为抓手,以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责任为保障,以健全大气复合污染监测与预警体系为支撑,全面加强联防联控,全力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向多因子、全方位、区域协同控制转变,为建设生态文明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方针

——统筹协调,联防联控。着力增强区域大气环境保护合力,加快建立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统一监管、统一评估、统一协调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统筹考虑城区和农村大气污染防治,协同治理固定源和移动源、高架源和低架源,联合控制常规污染因子和特种污染因子;充分调动公共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积极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根据实际情况,分清主次矛盾,紧紧抓住重点,先主要后次要,先重点后一般,分阶段推进竹木加工、玩具制造、造纸、医药制造、食品加工等行业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统分结合,梯度推进。坚持属地管理与区域联运相结合,先行试点与整体推进相结合。按照全县统一要求和统一部署,发挥各乡镇(管理区)各有关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全力推进大气污染整治各项工作。考虑到各行业的大气污染现状、行业企业规模大小的异同,对各类大气污染源采取各自相应的治理对策,准确把握梯度推进的方式和节奏。

三、主要目标和实施阶段

(一)主要目标

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力争到2015年,区域大气环境管理机制基本形成,全县大气污染防治能力明显增强,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所下降,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全面完成国家及省、市下达的“十二五”大气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

——竹木加工、玩具制造、造纸、医药制造、食品加工等重点行业企业污染物排放实现排气口与厂界双达标。

——建成覆盖全县的机动车尾气监测监管体系,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油气排放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城区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50%以上。

——城区餐饮业油烟规范达标排放,并建立监督管理制度;城区所有施工工地现场(包括建筑工地、房屋拆迁工地、土地整理工地等)达到扬尘控制要求。

——基本杜绝沿路沿河沿库区秸秆野外焚烧现象;确保全县新增“烟尘控制区”面积划定科学合理,与城市化扩建同步进行;确保80%以上矿山创建绿色矿山。

——全县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7%以上,林木蓄积量达到760万立方米以上,力争林木绿化率达到79%以上。

——全县大气复合污染监测和预警体系建成投运,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体系逐步完善。

——全县空气质量年均值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县酸雨率和酸度均有所下降,保持现有良好大气状况。

(二)实施阶段

清洁空气行动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去年为启动阶段。初步建立区域大气环境管理与协调机制;开展大气污染源排放调查研究,确定重点整治目标,编制清洁空气行动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

第二阶段:明年为推进阶段。全面开展工业、交通物流、城市、农村等领域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完成年度主要大气污染物减排任务;启动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监测体系建设,逐步完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到今年,全县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进一步健全,大气环境污染防治能力进一步增强,环境空气质量继续保持现有优良水平。

第三阶段:明年—2015年为深化阶段。巩固和深化工业、交通物流、城市、农村等领域的污染治理成果,确保到2015年全面完成国家及省、市下达的“十二五”大气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全县重点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区域保持在现有良好水平,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提高,充分保障群众环境权益,维护群众身体健康。

四、主要任务

(一)实施工业大气污染防治工程

1.充分结合“飞地”丽景民族工业园建设规划,合理优化城区工业布局。加强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结合“飞地”建设发展,通过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合理布局,提升县域大气环境质量。对城区大气污染严重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高污染企业加大整治和淘汰力度。同时,严格限制在城区及其近郊建设各类废气高排放企业。

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排放标准,在城区及其近郊工业炉窑及其他工业烟尘污染源宣传推广采用布袋除尘等高效除尘技术,提高除尘效率。

2.加强阀门、不锈钢等行业大气污染整治。今年底前钢铁(含冷轧、锻造、铸造)企业全面完成大气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并投运。鼓励企业采用清洁能源,到2015年,使企业生产设备排放的粉尘及无组织排放的粉尘达到相应国家标准。

3.推进有机废气污染控制。有机废气排放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有机溶剂使用量,加快竹木加工等行业水性树脂、水性漆的推广应用;加强对有机废气的收集,增强废气净化效果,做到排气筒排放浓度和厂界浓度双达标。

4.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按照国家及省、市各级要求按期淘汰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落后设备。关闭石灰窑土窑和不符合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采石生产企业,严格限制工艺落后的生产稀释剂、涂料、黏合剂等的小化工企业和污染严重的铸造冲天炉、单段煤气发生炉的生产工艺及设备准入。

(二)实施绿色交通物流工程

1.实施统一的机动车环保分类标志管理。各地要继续按照环境保护部《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管理规定》,实施统一的机动车环保分类标志管理,并逐步对“黄标车”实行区域限行,加速“黄标车”和低速载货车淘汰进程。

2.加快建设机动车排气检测体系。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的通知》规定的检测方法及时间要求,建设完善机动车排气检测制度。各检测机构应依法取得委托证书和计量认证资质,并按照规定的技术规范与检测方法进行检测,我县环保部门依法对检测机构实行日常监督管理。

3.加快油气回收工作进程。遵循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工作的有关要求,对县域内现有的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开展油气综合治理,新建加油站、储油库必须按国家有关排放标准建设。全县所有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油气排放从今年1月1日起,执行《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汽油运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4.构建快速便捷的交通系统。在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加快建设以城区为核心的快速便捷的交通系统,完善区域交通网络。推进交通管理现代化建设,合理分配交通流,保障道路安全畅通,减少因道路拥堵造成的机动车排气污染。鼓励推广使用节能环保型汽车。

5.发展“绿色”物流。加强对物流货物装卸、物料堆场、化工原料储罐的管理,大力整治相关的粉尘或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强化对低速货车和非道路机械的环境管理,督促物流企业建立符合绿色环保标准要求的货物运输车队,规范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制度,努力减少因交通运输及事故造成的环境污染。

(三)实施城市“蓝天工程”

1.推行清洁能源。全面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在城区大力推行以清洁能源替代燃煤锅炉,逐步淘汰效率低下的燃煤小锅炉和炉灶。到2015年,城区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50%以上。

2.防治工程施工工地扬尘污染。根据当地情况,制定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控制规定。确保城区所有施工工地现场(包括建筑工地、房屋拆迁工地、土地整理工地等)达到扬尘控制要求。

3.加强餐饮业油烟污染防治。城区餐饮业油烟规范达标排放,并建立监督管理制度,确保餐饮业油烟排放浓度符合《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

4.整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废气。采取适当方式对工业企业污水治理设施和城镇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所产生的恶臭废气进行收集和净化。鼓励回收利用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沼气,禁止直接排空。逐步开展垃圾填埋场废气治理,采取气体导排、处理、利用和除臭等措施,实现达标排放。加强垃圾焚烧设施的废气治理设施建设,确保废气治理设施与生产设施同步运行,并实现稳定达标排放。

5.大力控制地面和道路扬尘。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提高绿化水平,减少城区和城乡结合部地面。加大道路和地面改造的投入,逐步改造低质材料路面,减少城市道路扬尘。对绿化带高于路面的道路,采取措施防止雨水冲刷泥土流入路面,造成路面扬尘。积极推行城乡一体的道路路面保洁制度,有效控制道路扬尘。

(四)实施农村大气污染防治工程

1.鼓励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商品化,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力争到2015年,基本形成秸秆还田和多元利用的格局,基本杜绝沿路沿河沿库区秸秆野外焚烧现象。

2.加强烟尘控制。继续开展“烟尘控制区”建设,城郊结合部,高速公路以及国道、省道两侧至第一山脊处范围内的区域全面创建“烟尘控制区”。各类炉窑灶排放的烟尘、粉尘和林格曼黑度均应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到2015年,确保新增“烟尘控制区”规划与城乡建设规划同步进行,合理部署。

3.防治矿山开采污染。推进绿色矿山创建工程,努力减轻矿山开发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严格控制矿山开采、加工作业、废弃物堆放、矿石装运过程中的粉尘排放。粉尘无组织排放浓度应符合国家《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相关要求。到2015年,全县符合创建条件的生产矿山80%以上要建成绿色矿山。

4.大力实施森林碳汇工程。加快绿化造林,大力开展中幼林抚育,实施阔叶化改造和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加快村庄绿化步伐,着力提高森林质量,不断增强森林碳汇功能。到2015年,全县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7%以上,林木蓄积量达到760万立方米以上,城市林木绿化率达到79%以上。

(五)建设大气复合污染监测与评价体系

1.建设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网络。按照合理布局、科学配置、统一规范、资源共享的原则,在现有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和气象监测系统的基础上,优化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位,选择性增加大气臭氧、细颗粒物、一氧化碳、有机污染物、大气能见度和灰霾等监测设备。到2015年,按要求完成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监测体系建设,监测信息实现互通和共享。

2.提高特殊污染因子的监测水平。加强对大气特殊污染因子的监测能力建设,全面掌握大气污染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等特殊污染因子,为污染治理、事故处置及制定恢复措施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3.完善空气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网络,深入研究区域大气复合污染及其传输特征和危害。完善空气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把臭氧、细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有毒有害废气等因子逐步纳入城市空气质量评价范围,使空气质量评价结果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大气环境质量状况。

4.逐步开展低能见度和灰霾等天气预报预警和应急响应工作。建立区域大气能见度、灰霾天气监测、预报、预警体系,依托大气环境质量、气象信息等系统有关信息,服务广大公众。逐步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动态调控不利气象条件生成区域的社会生产和区域交通等活动,尽可能降低低能见度和灰霾天气的危害性。防范突发性大气污染事件,对突发性大气污染事件实行统一指导、分级响应,协调处理突发大气环境应急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创新机制

成立由县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的自治县清洁空气行动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协调实施全县清洁空气行动,与周边县市共同推进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建设。环保、发改、经贸、科技、公安、财政、国土资源、建设、交通、农业、林业、卫生、工商、质监、气象等部门和有关单位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同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二)落实责任,强化考核

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明确任务,完善措施,抓好落实。进一步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进一步健全环保部门统一监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

(三)深入实施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

强化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根据国家及省、市要求,“十二五”适时增加总量控制指标,拓展总量控制范围。根据国家和省、市的总量控制要求,结合我县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和大气环境保护目标,制定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并通过排污许可证将总量控制指标分解下达到辖区内排污单位。排污单位必须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的污染物种类、数量、浓度和其他排放条件排放污染物。有大气污染物总量削减任务的排污单位,必须按期完成减排任务。

(四)严格环境准入制度,加强大气污染源头控制

从空间环境准入、总量环境准入、项目环境准入入手,完善环境准入的决策评价机制,健全信息公开制度,严格建设项目的环境准入管理,加强建设项目的执法监督,从源头预防大气污染。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建设。加强高耗能、重污染项目的审批管理。

(五)严格执行相关法规标准,强化环境执法监管

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相关大气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进一步强化重点污染源的日常监管,加强大气重点污染源的监督性监测,提高大气污染重点企业在飞行监测中的比重和频次。继续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严格落实环境保护行政执法责任制,并将处罚信息纳入信用评价体系,作为企业资信评价的重要依据。鼓励社会各界依法有序参与和监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六)加快推广污染防治先进技术

通过设立科研专项,加强部门合作,开展大气复合污染防治科技攻关,加快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积极推广环保先进适用技术。以竹木加工、阀门、不锈钢等重点行业工艺废气减排为重点,通过建设示范工程,推广一批能够解决目前重点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的先进适用污染防治技术。

大气污染源监测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环境空气;质量分析;佳木斯市

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0-0144-02

佳木斯市地处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汇流的三江平原腹地。现辖4区、4县、2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 3.2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34万,分别占全省7.2%和6.2%,是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枢纽,具有投资发展的巨大优势。国境(界江)线总长449公里,东隔乌苏里江、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的哈巴罗夫斯克(伯力)边区相望,由于这一特殊地理位置,故称“东方第一城”。

因为佳木斯所处地理位置的突出性,所以佳木斯市环境质量为周边城市以及邻国相应部门所重视,因此佳木斯市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极其重要。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项目为: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降尘、硫酸盐化速率。各监测项目的监测点位分布(见下表)。

一、监测结果分析

1.二氧化硫(SO2)。市区年均值浓度为0.020 mg/m3,日均值浓度范围在0.003mg/m3~0.098 mg/m3之间,全年日均值无超标。市区最大月均值出现在11月份,浓度值为0.040 mg/m3,最小月均值出现在7月份为0.011 mg/m3。市区两个采样点月均值均无超标,环保局采样点的年均值为0.026 mg/m3,发电厂采样点年均值为0.014 mg/m3。

2.二氧化氮(NO2)。市区年均值浓度为0.029 mg/m3,日均值浓度范围在0.002mg/m3~0.112 mg/m3之间,全年日均值无超标。市区最大月均值出现在12月份,浓度值为0.059 mg/m3,最小月均值出现在1月份为0.016 mg/m3。市区两个采样点月均值均无超标,环保局采样点的年均值为0.032 mg/m3,发电厂采样点的年均值为0.026 mg/m3。

3.可吸入颗粒物(PM10)。市区年均值为0.073 mg/m3,日均值浓度范围在0.004mg/m3~0.330 mg/m3之间,全年日均值超标率为7.4%。市区月均值除4、5、7、8、9、10六个月无超标日外,其余六个月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日均值超标情况,超标率最高的月份为11月,超标率为26.8%。月均值最大月份出现在12月,浓度值为0.115 mg/m3,最小月均值出现在9月,浓度值为0.042 mg/m3。市区发电厂采样点的年均值是0.076 mg/m3,年日均值超标率为7.9%;环保局采样点的年均值是0.069 mg/m3,年日均值超标率为6.9%。

4.降尘。市区六个降尘采样点年均值为15.25t/(km2・30d),超出标准0.2倍。最大月均值出现在4月份为21.96 t/(km2・30d),最小月均值出现在9月份为8.18 t/(km2・30d)。对照点年均值为5.67 t/(km2・30d),最大月均值出现在5月份为9.09 t/(km2・30d),最小月均值出现在9月为2.40 t/(km2・30d))。各采样点年均值只有中药厂和发电厂点位不超标,最大年均值出现在铁路采样点,浓度值为20.76 t/(km2・30d),超标倍数为0.64倍。最小年均值出现在中药厂采样点为8.48 t/(km2・30d)。

5.硫酸盐化速率。市区六个硫酸盐化速率采样点年均值为0.375 MgSO3 /(100cm2碱片・d),超出标准0.5倍。六个采样点年均值均超标,超标率为100%,最大年均值出现在中药厂采样点,浓度值为0.439 MgSO3 /(100cm2碱片・d),最小年均值出现在发电厂采样点,浓度值为0.263 MgSO3 /(100cm2碱片・d)。市区全年除7、12月份的月均值不超标,其余月份均超标。最大浓度值出现在1月份为0.622 MgSO3 /(100cm2碱片・d),最小月均值出现在12月为0.167 MgSO3 /(100cm2碱片・d)。对照点年均值为0.227 MgSO3 /(100cm2碱片・d),不超标。

二、空气质量评价结论

在四项污染因子污染负荷比中,二氧化硫与二氧化氮数值接近,分别为 12.7%和13.8%;可吸入颗粒物约是前两者之和为27.9%,而降尘的污染负荷比已将近过半为45.8%。可吸入颗粒物与降尘两项污染因子的污染负荷比之和为73.7%,这说明尘是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因子。与2006年相比,2007年只有降尘浓度有所上升,其余三项指标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并且综合污染指数也有所降低,所以2007年的环境空气质量略好于上年。

三、环境空气污染原因分析

通过对全市环境空气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评价,可以看出降尘及可吸入颗粒物是影响佳木斯环境空气的主要污染指标,原因如下:(1)佳木斯市工业生产、社会服务业、餐饮业等燃煤散烧现象一直存在,居民取暖及棚户区生活用燃煤量也较大,由此产生的污染物质不断地排向近地层大气,而在冬季常常出现的逆温天气,又使得烟气不易穿透逆温的屏障向上扩散,而只能在逆温层下部有限空间内积聚,形成高浓度污染,导致市区空气质量变差。(2)佳木斯市市区的绿化率低,植被面积少,的土地在春、秋两季季风的肆虐下引起扬尘,造成大气中降尘和可吸入颗粒物的大量增加,使其成为市区环境空气的主要污染因子。(3)各种机动车辆的大量增加,也成为市区环境污染的流动污染源。加上道路状况不佳,道路两侧绿地少,车辆的行驶也成为引起扬尘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尾气排放也是造成二氧化氮增加的原因。

四、防治对策和建议

污染源的防治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对新建项目严格把关,认真执行新项目审批的环评制度和“三同时”制度,项目竣工后要及时验收,没有执行“三同时”的项目坚决不允许投入使用。第二,加快老污染源的治理,做好规划,拓宽资金渠道,筛选先进的治理技术,通过限期治理、环境监察、排污收费等行政手段完成老污染源的治理,针对我市的污染源现状应采取如下具体防治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企业法人和个体业户的环保意识,增加他们治理的紧迫感。让他们充分了解和认识到污染治理的重要性及涉及到他们利益的有关问题,增强他们治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施加强大的思想和经济压力,让他们尽快完成治理项目。

2.环保部门要加强大气污染治理的领导,把“蓝天工程”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制定现实、可行、有效的政策和治理方案,并保证其连续性,严格标准,明确责任,充分调动相关部门和环保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形成合力,一治到底,既要打攻坚战,更要打好持久战。

3.对新、改、扩建设项目严格把关,控制新污染源的总量,充分利用现场监察机制发现新污染源,对这类漏批的项目要依照《环保法》严格处罚,停产治理,落实环评和“三同时”制度,从源头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4.要积极探讨大气污染治理的新技术、新设备。我们要积极寻求和研究防治大气污染的新技术,据了解目前已有小吨位机烧锅炉的产生和应用,我们应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充分论证和引进小吨位的机烧锅炉,以给污染源单位在治理上更多的选择。

通过对佳木斯市大气污染现状、影响因素、治理对策的研究,可以看出,只要市政府加强对城市大气环境治理的领导,行政管理部门加大治理力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佳木斯市“蓝天工程”将会顺利开展,大气环境质量将会进一步得到改善。

五、结论

佳木斯市大气污染物扩散过程是一个宏观动态过程,其中各种影响因素在同时起作用,而各种影响因素因季节和局地气象条件不同而分别起主要和次要作用,即主要影响因素和次要影响因素可以在不同时段相互转化,进而使佳木斯市大气污染物主要影响区域也有所差别。

理解了各种影响因素对大气污染物扩散的作用原理,掌握了大气污染物扩散规律,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大气污染物对城市的影响程度和确切范围。

参考文献:

[1]崔九思,王钦源,王汉平.大气污染监测方法:第2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32-68.

大气污染源监测方案范文第4篇

    加强技能培养是对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的贯彻,若学生在技术学习中不能融会贯通,就很容易对所学内容失去兴趣,学生的技能培养也就不会理想。德国的职业教育一直是世界各国学习效仿的楷模。在德国的职业教育中,虽然是以学生学习某一专业的技能为核心,但它同时也是一种建立在综合性训练之上的教学结构,学生必须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本课程在课程内容安排上是以工作任务为主线,打破了原有的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课程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完成从“知识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的转变。基于真实环境监测操作岗位、工作过程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参照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内容和要求进行教学设计。主要选取水体监测、大气监测、噪声监测等几个模块,对每个模块的知识都基于环境监测的工作流程———“受领任务、明确目的、现场调查、方案设计、采集样品、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进行整合与增减,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例如,水体监测模块,“概述”:学习“水体与水体污染”知识,让学生了解水体污染现象,了解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类型,“水环境标准”涉及如何运用标准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水体监测方案的制定”中“基础资料的收集”也就是现场调查的内容,让学生明白如何进行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怎样确定监测对象、设计监测网点,合理安排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乃至整个方案的设计。“水样的采集和保存”———采样容器的选择与准备,采样器的选用;采样及流量的测定;样品的分装;运输及保存。“样品的预处理”“样品的分析测定”。“大气污染监测模块”中补充与大气布点、采样有关的“大气污染与大气扩散”知识。通过学习环境监测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有监测方案设计、样品采集、监测项目实验室分析测试、数据处理与评价、监测报告编写等相关的知识和能力,以及污染源调查、某个环境要素监测的综合能力。在各个模块内容的讲解上,通过对整个知识的介绍让学生理解这部分知识是跟工作中哪个环节相关联,如何去开展工作,进而充分体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采用现场教学、理论实践一体化等教学方法,整合理论实践教学,突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空气监测、噪声监测等章节的内容是以教学楼、办公室、师生宿舍、校园周边环境等为现场,教学中把仪器带到现场,监测现场就是课堂,教师将理论教学融入到学生的实践操作中,并将课程内容融入几个学习情境中,每个学习情境下设立3~5个任务,每个工作任务完成后,根据学生各个过程操作熟练程度和理论应用情况,针对过程中的疑点和难点,教师结合理论现场进行分析,指出问题出现的原因,使学生掌握解决工作中常见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并且对相关知识点的运用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水体监测等章节的内容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将有关专业设备和教学设备同置一室,将专业理论课与生产实践性教学环节重新分解、整合,安排在专业教室中进行教学。师生双方共同在专业教室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教学任务。这种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为一体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理论和实践相分离的做法,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将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大气污染源监测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雾霾;减排;高污染;生态环境;排放限值

中图分类号:P44 文献标识码:A

空气是人类生存生活的基本条件,空气质量与人们群众的幸福指数息息相关。通过努力,大大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新机制,我国部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但是大气环境形式依然严峻,煤烟型污染尚未得到控制,以细颗粒物(PM25)为特征污染物的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又日益突出,2013年年初,我国部分地区长时间、大范围、反复出现雾霾天气,由于雾霾主要以PM25为主,组成成分非常复杂,且含有有毒物质,包括数百种大气颗粒。其中有害人体的主要是

1 治理PM25需大幅度削减源头污染物

由于PM25 的来源既包括污染源直接排放的一次颗粒物,又包括由SO2、NOX、VOC9、NH3等在大气中转化形成的二次颗粒物,因此,必须对一次性颗粒物和二次颗粒物的气态前体物进行持续减排。这就涉及到火电、工业锅炉、水泥、钢铁等工业源,机动车等移动源,还有扬尘等面源污染治理。数据显示由SO2、NOX、VOC9、NH3等气态污染物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的二次颗粒物在我国PM25中的比例较高,部分区域甚至超过60%,通过长期的观测发现,在重污染时段中PM25二次颗粒物的比重比平时更高,这说明二次颗粒物是造成重污染的主要原因。火电、钢铁、水泥、有色行业是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重点行业,对区域性大气污染贡献大。石化、化工行业是排放的重点行业,而排放的活性强、危害大,是引发城市灰霾,光化学烟雾的重要因素,烟煤工业锅炉属于低矮面源,对城市环境空气治理影响大,因此要通过实施特别排放限制,可以进一步控制污染新增量,优化产业和能源消费布局,为进一步发展挤出空间。对于身处其中的企业而言,迫切需要进一步改进工艺技术,提高环保水平,满足特别排放限值要求,肯定也有一部分企业要选择退出,寻求新的发展道路。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作用,可以引导和规范行业发展,可以淘汰落后,为技术先进,污染排放少的企业发展提供空间。

2 采用科学的检测方法管住高污染车

霾污染下,减排机动车污染更加紧迫,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占全国氮氧化物总量的1/4以上。尾气排放已经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造成灰霾、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由于机动车大多行驶在人口密集区域,尾气排放直接威胁群众健康。因此科学的检测方法是关键,只有掌握能检测出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技术,才能达到控制和削减污染物总量的目的。2013年初《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正式印发,其中明确规定,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加快安装自动检测设备,地级以上城市全面使用简易工况法进行检测,到2015年底,机动车环保检验率达到80%。针对部分机动车不上线进行尾气检测的实际,各地环保部门应协调交警部门,在机动车安全检查线设置了环保检测前置程序,即所有机动车在进行安全检测时,必须进行尾气检测;尾气检测不合格的机动车不予安全检测,不发放环保合格标志,并责令限期整改。对烟尘排放全时监控。实现在线监控色重点烟尘排放污染源出现超标时,在线监控平台自动将超标信息传送至全时的巡查的监察人员,确保监察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检查并落实整改措施;对费在线监控的烟尘排放污染源,利用两部高空高清视频监控设备全时监控,环保局自动监控平台安排人员全天侯值班,一旦发现烟尘排放异常,立即通知监察人员赶赴现场检查。实行错时执法监管。除12369环保热线全天接访外,信息中心还安排专人对监控平台24h值守;监察支队每天还要安排值班人员与车辆,实行错时监管。还要科学调控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大力淘汰黄标车,加快车用燃油低硫化步伐,深化机动车污染治理。

3 进一步强化大气污染环境应急预警

应建立雾霾天气环境应急工作方案、预案根据实际情况,项目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库的建立、空气质量预警预报系统和环境管理系统的开放、环境信息的等。抓紧完善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污染防治和减排措施。进一步强化大气重点污染源控制。加强城市污染防治,进一步控制城市施工和道路交通扬尘污染、餐饮油烟污染;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在雾霾天气期间,对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根据具体情况要采取停产、限产措施,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加强水电、新能源开放,降低火电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加快脱硫脱硝设施建设,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加大开展区域规划环评和城市环境规划;同时,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启动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登记证的核发及风险评估工作。组织开展生产化学品企业环境状况调查。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经营单位规范化管理抽查合格率分别达到85%以上,继续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重点加强对生态破坏行动,对重金属、危险废物及复合污染等产生企业和超标、违规排污企业的专项集中查处。

4 大气污染可治可控

如美国通过实施清洁空气法,一系列减排计划、调整产业结构和农源结构、加强排放标准等措施,还要找准突破口,才取对症下药的强有力措施。大气污染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密切相关。我国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工业模式尚未根本改变,产业结构重型化特征明显,单位产品的污染物排放强度高,污染物排放量大。解决大气污染问题,要在转变经济方式上下工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增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化解过剩产能;加快调整能源结构,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发展清洁能源,推进煤炭清洁利用。

5 注重改革创新,完善环境保护制度

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让保护环境者得到收益,获得补偿,污染环境者多负担,付出代价,这是维护环境公平主义,调动全社会保护环境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保障,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对能效、排污强度达到领跑者标准的先进企业给予鼓励、表扬,严格限制环境违法企业向银行贷款和上市融资,引导银行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项目的信贷支持。完善价格税收体系,适时提高排污收费标准,实施阶梯性电价,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建立更好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抓紧修订法律法规,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着力解决责任不落实、公众环境权利保护力度不够、环境违法行为惩处不利等问题。强化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公布环境空气质量状况,主动公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对涉及群众利益的建设项目,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要明确责任,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公众参与的合力。

6 组织开展以PM25为重点的大气污染防治宣传教育

普及大气污染防治知识,引导公众合理适度消费和绿色低碳消费,鼓励购买能效标识产品和环保标志产品,倡导绿色出行,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通过各种方式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尽力量。

7 环保部门要抓重点、破难点、关注热点,严格环境管理,加强执法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