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园环境的概念

幼儿园环境的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园环境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幼儿园环境的概念

幼儿园环境的概念范文第1篇

幼儿园课程等同于教师教材或者幼儿教材吗?将幼儿园课程看作教材的看法在幼儿园中并不少见,有的幼儿园在介绍自己的课程的时候就说明的是自己采用的什么教材。但是,教材本身是静止的,其效用的发挥要依赖于教师、儿童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不一样的教师和儿童即使采用相同的教材,其过程和效果往往也有很大的差异。单纯的教材只是影响儿童发展的所有因素里的一个环节,无法反映出幼儿园对幼儿的影响过程。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不能够只通过教材来反映。

幼儿园课程是指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吗?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推进,有的幼儿园开始将课程改革的范围延伸到户外活动、生活活动和游戏活动。有的人反对这种做法,因为在他们看来幼儿园课程就是指五大领域的集体教学活动,超出集体教学活动的就不是幼儿园课程。这种理解放在中小学可能是适合的,但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时间非常有限,五大领域的教育目的主要是通过幼儿在园内的生活环节、游戏活动及运动来达成。因此,将幼儿园课程等同于教学活动的认识是偏颇的,不符合幼儿园教育的特性。

那么,幼儿园课程究竟是什么呢?

幼儿园课程这个词,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曾被我国幼教界使用,我国幼教先驱者曾对这个概念做过相应的解释。比如,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张雪门在《幼稚园的研究》一书中指出,“课程是经验,是人类的经验。用最经济的手段,按有组织的调制,用各种的方法,以引起孩子的反映和活动”,他明确指出了幼稚园的课程就是“给三足岁到六足岁的孩子所能够做而且欢喜做的经验的预备”。从张雪门对幼儿园课程的定义来看,他非常关注幼儿通过自己的行为(包括扫地、抹桌、熬糖、养鸡、种各种小花等)与环境接触,让幼儿通过直接经验进行学习。建国以后,我国学者没有停止对幼儿园课程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探索。关于幼儿园课程是什么,北京师范大W教授冯晓霞的定义是“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虞永平认为“幼儿园课程是一件正在发生着的事。对于幼儿来说,学习就是行动,就是有事可做。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挑战的事、做需要思维和情感参与其中的事”。

从以上三组对幼儿园课程是什么的界定来看,虽然学者们的语言表述方式有一定的差异,但幼儿园课程的核心本质基本是一致的,他们都把课程看作是幼儿的行动,这种行动往往表现为幼儿外显的身体运动,是儿童与外部环境,包括物和人的互动的过程。幼儿的行动不仅存在于集体教学活动中,也发生在就餐、午睡、区域游戏活动等环节中,因此,这些环节也隶属于幼儿园课程的范畴。当然,作为专业的教育机构,幼儿园需要关注幼儿行动的意义,即幼儿的行动必须是对自身发展和周围环境是有价值的。

幼儿园环境的概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育环境 幼儿 语言

1 引言

如何提高幼儿的教育质量,是今后幼儿教育关于发展、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是以过程性质量为基础,从这个视角把教育环境质量当成指标,评价幼儿园教育质量进行。希望熟悉一些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基本特征,以及对幼儿发展水平影响关系。内容具体为分析幼儿语言发展水平与教育环境质量的特征,两者相关关系,教育环境质量是如何影响幼儿语言发展水平的等内容。

2 幼儿语言发展及与环境的关系

2.1什么是教育环境质量

幼儿园教育环境包含的范畴和其他学校的基本相同,主要是心理层面的儿童与教师、儿童与儿童间的人际关系等;物质层面的设备材料和空间设施等,但它又并不属于传统教育环境中的概念。第一,幼儿园教育环境无园所、班级层面的区别,它是以班级为核心的整个幼儿园教育环境;第二,该教育环境不是指个体幼儿对园所、班级的知觉,它是儿童的整体经验,需要通过观测才能研究;第三,该教育环境不是某学科的教学环境,它贯穿在幼儿在幼儿园每一天的生活学习经验。

国外学者Harm把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分成两个层面:一个是教学的环境层面,另一个是幼儿园提供的机会层面。然后他又把幼儿园的教育环境详细划分为7个维度:设施与空间、家长与教师、语言推理、幼儿生活照顾、互动、活动、作息结构。国内的刘众教授把幼儿园教育环境定义为幼儿在幼儿园每一天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社会的、物理的以及心理因素的总和,包括生活活动、物质环境创设、课程、人际互动、每天活动安排等五个维度。本文研究就是以刘众教授的定义为基础进行研究的。

2.2两者之间的关系

幼儿语言发展水平受到幼儿园、家庭、社会等多个因素的共同影响。对于在幼儿园生活学习的儿童来说,其教育环境对幼儿语言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很多研究表明儿童在正式上学之前,通过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己获取了丰富的语言经验,这些经验对其后面的学习影响很大。这种幼儿园的语言学习更多的是属于生活经验的积累,属于经验性学习活动。幼儿园的儿童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当他们在自发地参加各种各样活动过程中,就开始构建了一定的语言概念并锻炼了一些语言技能了。而这些活动可以是听老师讲故事、和其他儿童玩游戏抑或是户外活动等等。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幼儿与其他幼儿、教师会产生互动,幼儿就会使用和感受语言,进而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兴趣和促进他们潜能的发展,为他们以后的语言学习奠定基础。

研究表明,幼儿园教育环境中的丰富材料、充足空间及区角规划等可为幼儿提供进行活动的场地和机会,能有效促进这些幼儿语言水平的提高。当然幼儿教师在促进幼儿语言提高的过程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假如教师的教学用语能够甜美童趣、简明扼要,再配上表情、动作,便能吸引幼儿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倾听兴趣。

3 幼儿语言发展水平与教育环境质量研究结果分析

3.1两者之间的基本特征

微观层面的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包括设备设施、空间设置、材料等在物质环境方面的维度,也包括午睡、进餐、如厕等生活活动维度,情感氛围及教学活动维度、人际互动维度等。研究表明我国幼儿在“符号感知”和“阅读技能”领域的语言发展水平较高,“谈话”和“看图讲述”领域的语言发展水平较低。

3.2两者之间的类别特征

(1)城乡幼儿园及幼儿语言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从幼儿语言发展水平和教育环境质量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城乡幼儿园教的差异。研究发现:1.城乡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有显著差异,不仅表现在物质环境创设方面,还表现在课程、生活活动、人际互动、每日活动安排等方面,城市明显好于农村;2.城乡幼儿语言发展水平也有显著差异,城市幼儿在符号感知、阅读技能、听动转换、看图讲述等语言整体都要显著高于农村幼儿。

(2)办园性质对幼儿语言发展水平影响的比较。研究发现:1. 办园性质不同幼儿园的教育环境质量也明显不同,在每日活动安排和生活活动这两个方面表现较为明显,此外公办幼儿园在整体上要高于民办幼儿园,体现在物质环境创设、人际互动、课程等方面;2. 办园性质对幼儿语言发展水平也有重要影响。公办幼儿园中的幼儿在语言在整体上要高于民办幼儿园幼儿,在“阅读技能”“听动转换”两个方面体现明显。

3.3幼儿语言发展水平与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两者关系

研究显示无论是微观层面还是宏观层面,幼儿语言发展水平和幼儿园的教育环境质量间都存在明显的正向相关关系,两者的相关系数都在0.5之上,这说明两者之间存在十分密切关系,教育环境质量越高,对幼儿语言发展水平的影响就越大,水平就越高。Burchinal等的研究发现,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不仅与幼儿语言呈正相关关系,还与其社会性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研究者认为,学龄前儿童大量时间都是在幼儿园中度过,其教育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他们的学习和活动,所以幼儿语言发展水平和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必定存在密切关系。对研究结果进行回归分析还发现对于幼儿语言整体和其他领域发展水平影响较大的环境质量指标主要有三个:“课程”“人际互动”和“物质环境创设”,而其中的“人际互动”是主要的预测指标。

幼儿园环境的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课程政策文本;终身教育;比较分析;启示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6)03-0020-05

从国际幼儿园课程改革发展的过程看,对幼儿园课程的内涵界定和价值取向一直呈现“结果”与“过程”、“知识”与“经验”两个不同阵营此消彼长的态势。本文选取英国的《基础阶段课程指南》(Curriculum Guidance for the Foundation Stage)、新西兰的《早期儿童课程》(Early Childhood Curriculum,Te Whàriki)、日本的《幼儿园教育要领》(Course of Study for Kindergarten)、新加坡的《幼儿园课程框架》(Nurturing Early Learners:A Curriculum Framework for Kindergartens in Singapore)、美国加州的《学前儿童学习基础》(The California Preschool Learning Foundations)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幼儿园教保活动课程暂行大纲》,共6个具有一定区域和文化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的幼儿园课程指南(有的称框架、标准、基础、大纲等,以下简称为“课程政策文本”),从课程定义、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更深入地了解国际范围内的幼儿园课程内涵界定,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发展。

一、幼儿园课程定义比较

综观6份幼儿园课程政策文本,有关幼儿园课程的定义均体现了过程性、生成性和情境性特点,也即幼儿园课程不单纯追求学习结果,不要求整齐划一,但重视情境创设。

1.过程性

过程性特点说明相关国家和地区现阶段的幼儿园课程在理念上都趋向于强调幼儿的学习经验,但对幼儿学习经验的理解则比较泛化。6份幼儿园课程政策文本均将幼儿在环境中直接或间接感受到的一切都称之为课程,凸显了幼儿园课程的过程性特点。例如,英国的课程政策文本指出,课程是指“幼儿在所处环境中所做、所见、所听、所感受的一切”;新西兰的课程政策文本提到,课程是“在为促进幼儿学习和发展所创设的环境中发生的各种直接或间接的经验、活动以及事件的总合”。

2.生成性

6份课程政策文本反映了同一种理念,即有没有计划对幼儿园课程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这进一步扩展了课程的外延,也即幼儿园课程不仅包含教师为幼儿准备的活动,还包含教师预设以外的各种活动。这里反映的是幼儿园课程的生成性。新加坡和英国的课程政策文本对课程的定义都强调课程既包括计划内的(planned)活动,也包括未经计划的(unplanned)的经验、事件等。例如,新加坡的课程政策文本将课程定义为“在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所创设的环境中发生的所有计划内和计划外的互动、经验、转变和常规”。

3.情境性

与幼儿在托幼机构之外获得的各种经验不同,“环境”确定了幼儿园课程的边界。幼儿园的环境是有所预设的,是为促进幼儿发展而有目的地设计和呈现的。这体现的是幼儿园课程的情境性。在新加坡和新西兰的课程政策文本中,对幼儿园课程的定义都使用了“创设的环境”(environment designed to)这一个词,“创设环境”的目的是为了有利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幼儿园课程之所以强调环境的作用,是因为幼儿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知识与能力的。例如,英国的课程政策文本描述了多种“情境”(context),包括幼儿能探索、学习、讨论诸如数字、测量、形状、空间等知识的情境,能试验、计划、质疑、解决问题的情境,能学习和使用文字的情境等。又如,我国台湾地区的幼儿园课程基本理念是幼儿“需要亲身参与,和周遭的人、事、物互动,在其中观察、感受、欣赏与领会”。新西兰的课程政策文本更是自始至终强调环境的作用――环境有助于幼儿达成相关的发展目标。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比较

课程目标体现了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幼儿园课程目标是学前教育特定价值观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体现。

1.核心目标:为幼儿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虽然6份课程政策文本对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略有不同,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都认为学前阶段的学习是为幼儿后续的学校生活做准备,是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例如,日本的课程政策文本指出,“幼儿园为义务教育及其后的教育奠定基础”;我国台湾地区的课程政策文本提到,“幼儿教育是各教育阶段的基础”。新西兰的课程政策文本还具体阐述了幼儿园课程各领域的目标与下一阶段教育课程目标之间的联系。美国加州和英国的课程政策文本名称中就包含“基础”一词,美国加州的课程政策文本还对此作了专门解释:之所以用“基础”而非“标准”一词,是想表明“各领域的学习会影响幼儿为升学所做的准备”。

6个国家和地区课程政策文本对幼儿园课程核心目标的一致界定,体现了当前视学前教育为终身教育起点的观点已成为国际学前教育界的主流价值观,学前教育质量与幼儿后续教育成就之间的联系日益受到关注,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学前教育对终身教育的基础性价值被明文写入课程政策文本中,正是学前教育价值受到充分重视的体现。

2.具体目标:对核心目标作进一步细化

围绕核心目标,部分国家和地区的课程政策文本进一步阐述了相对具体的课程目标,使核心目标更加细化。例如,日本的《学校教育法》(该法案2007年重新修订,是日本《幼儿园教育要领》的上位法案)在幼儿园部分共提出五条目标,即日常习惯与身体机能、集体生活的精神和规范、理解周围世界的态度和思考力、理解和使用语言、感性及富于表达;我国台湾地区的课程政策文本将幼儿园课程目标细化为九条具体目标,分别是“维护幼儿身心健康,养成幼儿良好习惯,丰富幼儿生活经验,增强幼儿伦理观念,培养幼儿合群性,拓展幼儿美感经验,发展幼儿创意思维,建构幼儿文化认同,启发幼儿关怀环境”;新西兰的课程政策文本将幼儿园课程目标细化为“成长为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交流者,身心健康,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获得社会所需要的有价值的知识”。

三、幼儿园课程内容比较

综观6份课程政策文本,都以学习与发展领域的形式规定了幼儿园课程内容,体现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幼儿所需具备能力的基本一致的价值判断。

1.领域设置

由于社会文化不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课程政策文本对幼儿学习与发展领域的分类及界定并不完全一致,不过除了新西兰的课程政策文本差异较大外,其他5份课程政策文本对幼儿学习与发展领域的设置较一致,大致可概括为“认知”“情感与社会性”“语言和读写”“身体发展与健康”“艺术表现”等,具体表述则存在一些差异。从这些领域名称可以看出,在“幼儿到底该学什么”这个由来已久的问题上,大部分的幼儿园课程政策文本目前仍主要依据发展心理学理论设置领域(发展心理学一般把幼儿发展划分为认知、语言、社会性情感、身体动作等维度),具体分析如下。

在发展心理学理论中,认知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领域。认知是指通过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等心理活动来获取知识的过程。在6份课程政策文本中,除我国台湾地区的课程政策文本使用“认知”这一名称外,其他文本使用了各种不同的名称。例如,美国加州以“数学”“历史文化”和“科学”三个领域详化“认知”领域,而英国以“数学”和“认识理解周围世界”详化“认知”领域,新加坡以“对世界的认识”和“计算能力”详化“认知”领域。我们从中可以看到,美国、英国、新加坡都将数学单列出来;我们更可以看到,传统的“认知”领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世界”“环境”等概念包含人、事、物、文化等丰富的内容,幼儿的思维品质、问题解决能力更加受到重视。“认知”领域发生的变化是对“以昨天的知识,教给今天的学生,让他们去面对明天的挑战”这一传统观念的超越。传统的“知识观”认为,知识是前人提炼总结的已有成果,但“世界”“环境”则是幼儿置身其中的动态情境。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已有知识常常面临不适用的尴尬,甚至可能成为应对现实挑战的桎梏。基于此,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幼儿园课程政策文本努力尝试将幼儿应学的知识放置于变化的现实背景下,以引导幼儿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情感与社会性”领域主要关注的是幼儿的自我认知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关注幼儿自我肯定、自我控制、与父母和同伴等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能力。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多元文化的相关内容也出现在幼儿园课程政策文本中,体现出尊重文化多样性的理念。

在“语言和读写”领域,笔者发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美国加州、英国和新加坡的课程政策文本中,“语言和读写”领域的主要内容为听、说、读、写,而在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课程政策文本中,这一领域更主要地被表述为要努力提高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和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欣赏能力。

“身体发展与健康”领域被视为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基础。6份课程政策文本均强调要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提高幼儿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艺术表现”领域强调审美和创造性表现两方面内容。6份幼儿园课程政策文本均认为,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形式只是活动载体,对美的知觉与回应、富有想象力的创造与表达才是幼儿在该领域学习与发展的重点。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课程政策文本的领域设置不同,新西兰的课程政策文本设置了五个领域的课程内容,分别是:①福利:保障与促进幼儿的福利与健康。②归属感:让幼儿感受到与家庭间的联系是紧密的。③贡献:为幼儿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并肯定幼儿的贡献是有价值的。④沟通:促进与保护幼儿的文化脉络。⑤探索:让幼儿通过积极探索来学习。从中我们可以强烈感受到“赋权”意味,即课程必须赋予幼儿学习和成长的权利,这是新西兰幼儿园课程的首要原则。

2.领域内容

综观6份课程政策文本,对幼儿在每个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具体内容都有明确表述,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其中,英国和美国加州的课程政策文本对领域内容的表述比较严密。例如,在美国加州的课程政策文本中,“历史文化”这一领域下设“个体与社会”“成为社区的学龄前公民”“时间(历史)概念”“位置(地理)概念”“市场(经济)概念”等子领域,每个子领域下列举了更具体的知识点。有些国家和地区的课程政策文本还列出了不同年龄段的不同学习与发展要求。美国加州、英国、新西兰和新加坡的课程政策文本还有配套的案例说明,英国、新西兰和日本的课程政策文本还提供了对教师的建议。这些明确的领域内容表述,为教师制订活动计划提供了依据,案例说明则为教师开展活动和实施评价提供了参考,对教师的建议提示了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例如,新加坡的课程政策文本对“认识四种基本形状”这一内容提供了具体的案例说明:引导幼儿认识活动室和周边环境中不同物品的基本形状并命名。这一案例说明提示教师可以在幼儿的日常活动环境中投放包含四种基本形状的物品,方便幼儿探索。又如,英国的课程政策文本中,就“尝试不同形式的书写,如表格、故事、说明”这一内容,为教师提供了多种建议,包括教师在平时书写时可有意识地告诉幼儿自己是怎么做的,如“我在写……”“我打算用……字(词)”等。这些对领域内容的具体表述、案例说明及对教师的建议,为教师提供了充分的依据,提高了课程政策文本的实践指导价值。

四、启示

怎样的幼儿园课程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世界?怎样从发展的角度帮助幼儿为未来做好充分准备?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局主席的Clementina Acedo在一次儿童教育与心理专家论坛上指出,早期教育课程正面临以上两大挑战。〔1〕从上述对6份幼儿园课程政策文本的比较分析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一点,并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1.我国的幼儿园课程内涵基本符合国际共识

虽说我国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对儿童经验的关注存在“钟摆现象”: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推崇,到四五十年代的忽视,再到八十年代的回归,〔2〕但“经验”仍为我国当代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关键词之一。〔3〕应该说,我国的幼儿园课程不论是理念还是实践,都越来越多地将关注点放在儿童身上:尊重儿童活动的权益,满足儿童的需要,关注儿童活动的过程,强调每一个儿童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运用适合儿童的方式将社会认定的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儿童。〔4〕

目前,我国的幼儿园课程主导性的定义是“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它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5〕这一定义与上述6份课程政策文本中关于幼儿园课程的界定内涵是一致的。以上海市的幼儿园课程政策文本为例。上海市教育行政部门在二期课改中编制的《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体现的是“幼儿园一日生活都是课程”的思路,凸显的是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理念,强调的是环境与幼儿的互动以及教师与幼儿的互动。〔6〕教师用书和幼儿用书的编写整体上淡化结果,注重过程,强调教学内容要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贴近,内容选择和活动提示都突出幼儿的直接体验。〔7〕

2.幼儿园课程应进一步注重面向未来的顶层设计

幼儿园课程应当面向未来,这是由幼儿园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的。面向未来的幼儿园课程设计应当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要基于终身发展的理念。从学前到大学乃至更高阶段的教育,目标应当是互为基础、不断递进的。这应是一个目标体系,幼儿园的课程目标是最基础的,同时也是影响幼儿终身的。新加坡的幼儿园课程政策文本专门用一张图呈现了学前教育阶段儿童的发展目标与小学、中学、大学教育目标的衔接关系,以此阐明不同教育阶段间的相互关联关系。我国的幼儿园课程建设已意识到应进一步强化幼小衔接,也即关注幼小教育的阶段性和连续性问题,〔8〕但还需从终身教育角度来考虑幼小衔接问题。这不仅需要幼儿园课程设计者进行深入思考,更需要得到不同教育阶段课程设计者的共同支持。

二是幼儿园课程的内容选择要关注知识和经验的时效性。上述6个课程政策文本中,大部分国家或地区的领域设置都有一个“数学”领域,这可能与数学知识受社会发展影响较小有关。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应该看到,上述国家或地区大多强调要将知识置于幼儿体验的情境中。在认知领域,大多数国家或地区都非常强调培养幼儿的探索发现能力和思维品质。这与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学会求知、学会做事”的教育价值导向是一致的。在我国的幼儿园课程设计中,已有学者在积极探索走向生活世界的课程设计。〔9〕当然,这方面的思考还有待深入。

当前,我国的幼儿园课程建设趋向整合,这对幼儿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合课程虽然给了教师极大的专业发挥空间,但也有教师会因为选择太多而无所适从。〔10〕在整合课程发展的大背景下,有学者借用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理论,提出幼儿园教师须掌握各个领域的核心知识(关于内容的知识),才有可能从不同领域出发,寻找各个领域知识和经验之间的联系,从而将知识和经验组织成一个整体,引导幼儿去感知、体验和建构。〔11〕笔者认为,若能在幼儿园课程设计阶段,将PCK理论所提出的学科知识、关于学习者的知识和关于教学的知识与幼儿的发展相融合,也许能让幼儿园课程本身成为提升教师PCK水平的学习资源,也能成为教师促进幼儿个体发展的有效凭借。

参考文献:

〔1〕张韫.“顶层设计”与“着眼未来”:早期教育课程发展的两大挑战〔EB/OL〕.〔2015-08-06〕.http://.

〔2〕林兰.从历史视角论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回归儿童经验的必要性〔J〕.早期教育,2013,(12).

〔3〕刘小红.中国现当代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流变与反思〔D〕.重庆:西南大学,2013.

〔4〕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王萍.幼儿园课程实施现状与特征的个案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6〕何幼华.上海学前教育二期课改五年回眸〔J〕.幼儿教育,2005,293.

〔7〕〔8〕周洪飞.上海市二期课改幼儿园教材的编制与管理〔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0,493(11):30-34.

〔9〕于冬青.走向生活世界的幼儿园课程设计研究〔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10〕华爱华.学前教育改革启示录〔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

〔11〕黄瑾.学科教学知识与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1,532(12):26-28.

A Comparative Study of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Policy

Texts and Its Enlightenment

Pan Qiong

(Shanghai Academy of Educational Science, Shanghai, 200032)

幼儿园环境的概念范文第4篇

1、硬件投资与办园理念的融合

硬件本身就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目前我园设施设备基本齐全,环境优美,有富有儿童特色的综合教学大楼,园内绿化面积达到4000多平方米,全方位的监控设施构建了安全的校园网络,宽敞明亮的教室里,电脑、电视、多媒体、钢琴、录放机、消毒柜、开放式玩具柜等应有尽有,多功能活动室、科学发现室、美术室、儿童餐厅设施配套,2011年,幼儿园进行了全面装修,活动室全部铺设了PVC地板,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安全、整洁、现代化的乐园。

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必须时时思考:在硬件的投入上如何有效地将办园理念、教育品牌发扬光大?基于这点,我园在开展幼儿早期阅读的过程中准备投入大量的幼儿绘本,为幼儿创设了舒适温馨的阅览室,让幼儿从小就倘洋在书的海洋中,同时结合我园占地面积大的优势,以打造农业生态园为特色,更好地提升幼儿园文化建设的品位。

2、幼儿园管理人文因素的融合

拥有一支敬业、勤业的教师队伍是幼儿园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人的因素。我们深知教师饱满的热情、良好的心态、渊博的知识、极强的创造力、独特的见解和思维方法、扎实的工作作风以及与众不同的个人品格等等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物质文化逐步发达的今天,教师们更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我们给老师每月推荐一本好书:《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给孩子当下的幸福》、《捕捉孩子的敏感期》、《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接纳孩子》……一本本书打开了老师陈旧的心扉,爱的种子在老师的心中萌芽,孩子犯错时,大声的呵斥变成了温柔的讲解,满脸的怒气变成了宽容的微笑,幼儿时时处于被尊重、被关爱、受鼓励的环境中。在幼儿园特色创建中,全体教师要群策群力,不断反思,参与创意,彰显教育灵性,逐步地为幼儿创设出一个充满想象与安静的教育空间。

3、环境创设与教育思想的融合

教育环境是“潜移默化的教育与教育品位的体现”,在幼儿园环境设计中,标语、奖牌、名人名言只能说起点睛作用,更重要的是以正确的办学思路与优美的视觉印象去感染家长,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班级教师与家长对儿童教育再思考的效应。我园的环境都是全体教职员工利用节假日自己动手布置的,我们用孩子的视角来创设环境,在孩子看来,小草是活的生命,它的叶子掉了会疼的,喜欢的布娃娃能听懂他的话,在孩子的眼中一切都是有生命的。因此我园着力创建童话般的园所环境,以浪漫粉红为主色调装扮整个校园,墙壁上的每一幅画、走廊里的每一个小饰品,都浸透着老师的心血。让幼儿时时处在“爱与自由”的环境氛围中,一直是我们的追求。

幼儿园环境的概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创设

环境是学前教育中的重要资源。幼儿园环境的重要性,更多地体现在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发展的推动作用上。幼儿最初的认识是凭借自身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对周围事物的认知的,学龄前儿童对环境具有极强的依赖性。可以说,幼儿园环境对幼儿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同化环境能够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指导幼儿的学习,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当前,环境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被人们广泛认识及接受,环境创设的理念也逐渐深入人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近年来,不少教师在h境创设上都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对此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围绕生成课程内容进行环境创设

我们可根据幼儿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幼儿当前的兴趣与需要,幼儿共同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幼儿身边的人或事,社会热点话题,动植物和自然规律,意外或突发事件等生成课程的内容来源进行选材,创设环境。

二、结合幼儿的视角特点,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

目前幼儿园有些教师在环境创设上仍在唱独角戏,或者说是环境布置的主角。有的材料是为一次或一种活动而准备的,活动结束了,材料也收走了,留给幼儿的只是一种过眼云烟般的记忆。即使在区域活动中提供多种操作材料,但因缺少幼儿的参与,也很难引起幼儿的探究兴趣。有的花很多时间将活动室布置得精致而富有艺术性,将成人的意念带进了幼儿世界。然而,对幼儿来说,这不是他们自己世界,不仅不一定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而且还会使他们感到一定程度的不安(他们会担心不小心把教师做的东西弄坏)。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当幼儿有畏惧感时,他们的学习欲望就会降低.幼儿本应发展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会被抑制。因此,我们应从幼儿实际出发,让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因为幼儿对自己参与布置的环境有一种特殊的感受。幼儿只有在真正属于他们的环境中,才能充满自信地参与活动,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积极愉快地介入主题活动的生成之中。

三、变静态环境为动态环境

环境的创设也应随着课程的开展不断地进行变化,变静态的环境为动态的环境。也就是说,有些环境信息要随着幼儿的兴趣和能力、课程内容、季节、节日及主题活动的发展变化,不断提供适宜的材料,让环境随时得到补充和调整,使环境永远对幼儿保持新鲜感,保持极大的吸引力,使幼儿与环境产生积极互动,经常能从环境中获得新知识、新经验、新发展。

四、创设的环境要朝纵深方向发展

第一,由于幼儿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他们总是按照自己的兴趣、需要、知识经验、能力和意愿对客观环境做出选择性反映,并主动地与这些环境进行交互作用。教师创设的环境应适宜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水平、兴趣、能力、幼儿的知识经验和认识水平,充满童心童趣。

第二,教师创设的环境应具有丰富性。环境里蕴含的信息量越多,对幼儿的刺激越强烈,越能调动幼儿主动去获取大量信息的积极性。因此,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要尽可能地体现出多元文化信息、能力经验、智力与非智力因素。

第三,教师创设的环境应体现启发性。环境中所提供的信息刺激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不仅要能引起幼儿观察,还要能诱发幼儿利用这些信息进行积极思考和探索。

五、主题活动环境创设的地点可以灵活多变

活动室是幼儿主要的活动场所之一,它的开发与利用,对幼儿来说价值甚高。创设室内的环境,既要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要注意时时更新,以及平面与立体相结合、动静得当、整齐有序、因地制宜。盥洗室,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利用布置活动室剩下的小块儿吹塑纸,并结合幼儿爱玩水的特点,在盥洗室中开展“水贴画”的环境创设,幼儿可根据想象,拼贴成各种图形,每一次贴画,对幼儿来说都是一次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刚开始幼儿只是无目的地把各种图形进行简单的拼贴、排列,后来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及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幼儿便开始有目的、有主题地根据图形的特点拼贴、排序、分类、分合、比较大小。幼儿在兴致勃勃地“玩玩做做”中增长了知识,发展了想象力、创造力、思维力及观察力。厕所,有报道称:人最放松的时候就是在洗手间(厕所)。幼儿在厕所中相对来说也是比较放松的。因此,在厕所里创设一定的环境,可以利用幼儿的“无意注意”,让幼儿在自然、轻松的环境创设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楼梯、阳台与走廊,虽然并不开阔,但它是幼儿经常经过或者玩耍的地方,所以,充分利用这一地点的环境创设,也是很有必要的。幼儿可在饭后及活动休息的时间到这里去感受环境带来的影响。

六、结语

相对于一般的环境而言,幼儿园环境则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包括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幼儿园环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它既包括幼儿园内部小环境,也包括与幼儿园教育有关的家庭、社会、自然、文化等大环境;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在幼儿园对幼儿身也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物质与精神要素的总和,它涵盖幼儿园的全体工作人员、幼儿、幼儿园房舍、设备设施、空间布局及各种信息要素,并通过一定的教育制度与观念以及文化传统所组织、综合的一种动态的、有形与无形相结合的教育空间范围。本文所说的环境创设则倾向于狭义的幼儿园环境的概念。

参考文献:

[1]蔡秀萍.幼儿园探究式环境创设[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