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园环境概括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环境是相对于某个主体而言的多维时空中存在的外部客体。墙面环境布置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章节,它的外显形式为一种视觉指向,它的内涵可表现为行为指向、认知指向、社会性指向以及文化指向等。它既有装饰功能,又富含教育意义。主要目标指向是“能体现办园理念、办园特色,整体风格和谐、统一,富有艺术性,突出幼儿参与性”。这样一个硬件环境中的“软性”呈现效能一直是幼教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了“创造艺术之环境”。也曾说:“天天是成长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幼儿园的墙面环境无疑为幼教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创想的空间和舞台。
《幼儿园指导纲要》在总则中关于环境这样表述: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然而,扫描幼儿园当前环境创设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或多或少地存在以下倾向化的问题,罗列一下,有以下几种类型:
装饰化
通过环境创设用来美化、装饰幼儿园的环境,这一点无可非议,但是环境创设仅仅达到一个美化、装饰的效果是远远不够的。环境创设不能定留在“有”和“没有”这种浅层次、低水平的层面上,不然,这种“装饰”给予孩子的刺激和信息就过于狭隘。
2. 标语化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标语化倾向一度曾有些狂热,也许是因为校园文化氛围评价标准的需要,也许是为了表明办园理念的思考,在幼儿园,看见墙面上大段大段的名人名言、教育格言、办园思想的相关思考等等是不足为奇的。希望:这只是一股风,刮过去就没有了,我觉得,在幼儿园不需要过早、过多的汉字刺激!
固定化
固定化的环境创设出自于一劳永逸的想法。在费用方面,这可以将若干年的经费一次性用到位,一是避免了每学年的乱折腾;二是一次性投入相对于经常投入来说可以让墙面布置尽量地高档;三是聘请装潢设计人员对自己的创设理念进行再创造后可以使墙面装饰更富有内涵。当然,硬件方面的投入是应该相对固定的,我这里指的是墙面装设的固定化。
4. 政治化
走进幼儿园的门厅、走廊,一个个战功显赫的铜牌,一排排领导来访的大幅照片引入眼帘也是常有的事,环境的说话功能在这里得到了“真切的演绎”。
我们可以静心反思,以上一些倾向化的现象哪些是孩子需要的?哪些是孩子漠视的?还有哪些是根据成人的需求设置的呢?
孩子需要的环境应该具一定的冲击力,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必须注重吸纳富有现代气息的元素,构筑符合教育规律和孩子发展趋向的某种心理暗示。环境中孩子们能够找着自己和同伴成长的足迹和影子,环境应该是温馨的家园,并富含教育功能和品位,富含教育者的心理期望。笼统地说:环境可以融“科艺布局、文字渲染、特色课程作品、色彩结构格局”于一体。具体的体现“时效性、主题性、主体性、教育性、操作性、科艺性”。在这样一个有意义的、无痕的“场所”中,一方面让孩子对环境产生一种愉悦感,从而产生积极的暗示作用;另一方面让孩子建立一种对周围事物的信任感,从而构建一种“家”的归属和自豪;同时让孩子在环境中酝酿一种竞争机制,从而点燃一种向上蒸腾的激情,培养孩子乐学的精神,真正地让孩子获得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我园作为一所对“科艺融合文化”有着特殊向往的幼儿园,在多年的环境创设实践中,大胆地打破原先的思维框架,摸索并形成了一些创设对策,主要做法为:
一是善于把握关键点。关键点犹如操作按钮,只要链接无误,再复杂的程序也能通过操作按钮达成启动并运转。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关键点可以概括成四个字,即“形、色、影、声”,旨在追求环境给予人们的渗透力和舞台感。
所谓“形”,就是通过几何形体的组合、叠加,追求温润、和谐、跳跃的视觉风格。
所谓“色”,就是依据色彩的冲击与暗示功能,营造一种时尚而不失张扬、简约而不失奢华的心理体验。
所谓“影”,从字面上理解是影子,延伸意义上可理解为剪影、影像。模糊状态的影子,能留给人们无边的想象空间;凝固的瞬间能带给大家无尽的回味。这是一种温柔的魅力迷惑。
所谓“声”,为声音,在这里以求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让“每一堵墙壁会说话”通过环境的演绎体现出独特价值。
二是着重体现原则性。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主要包括“一致性原则、适宜性原则、参与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等,原则为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这“四项原则”就是一种环境创设的标尺。环境创设要考虑与教育目标的一致程度,不能“拿来主义”;要从孩子们的需要出发,创设适合于孩子的环境,可谓“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同时积极地引导孩子及其家长参与环境的创设,让不同的群体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参与环境的构建;再次必须考虑资金的投入额度,杜绝铺张浪费现象。
三是讲究呈现状态。呈现状态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东西,需要考虑“主题内容、材料运用、色彩彰显、空间布局”等因素。主要做法概括为:
让主题借力。主题需要结合课程内容及季节特征通过简单的文字和简约的图像加以渲染,并通过适宜的表达向人们传递一种信息或理念。
让材料发力。材料无处不在,环境创设的材料立足于废旧物的再利用,丰富的、日常生活中许多视而不见材料以它不同的材质特性,通过富含灵感的创意,借助动感的、富有生机的造型给予孩子们一种肆意彰显的创想魅力。一些平时生活中的旧画报、购物袋、硬纸板在这里显现了别样的风景,这些“旧物”通过老师们的DIY,转化成了灵气十足的标记牌、照片框、标题字……表现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凸显的是一种生存方式,传导的是一种环保理念。渺小中展现伟大,简单中体现不平凡。
让空间给力。幼儿园需要环境创设的空间包括活动室、廊厅、过道、墙面、旮旯等。空间的布局需要有创意的规划:需要考虑“年龄区域、风格定位、图文设计、主题设想、内容呈现”等。立体的吊挂、垒筑使空间富含层次感,营造“身临其境”的感动;蕴含情节的、生动有趣的设计作为课程的补充,引导孩子们乐此不疲地进行延伸阅读;可脱卸的版面打破了原有的禁锢和呆板,看似不经意的螺丝钉固定、细绳串联、玻璃胶粘连……成就了一个可以随时更换、常换常新的星光舞台。变单薄为丰富,变死板为活动。
让色彩加力。这世界没有不好的色彩,只有不好的组合。让色彩在环境创设中加力是我们一直的期待。可脱卸的版面让环境创设对四季、主题的色彩演绎更加自如。或温馨浪漫,或热烈自信,或清新雅致……基本色辅以点缀色,通过色彩的撞击、渐变,在矛盾中就得统一,在对立中寻求平衡。
关键词:游戏环境;幼儿园;玩教具;创设配备
幼儿园游戏环境是幼儿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戏环境一是开放性的,即游戏的空间、时间及玩具材料对幼儿来说是开放的和共享的物理环境。二是心理的,即角色游戏中的人际关系是开放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互动的、和谐的环境。幼儿园游戏环境的创设,必须引起相关工作人员的特别关注。
一、幼儿园游戏环境的创设
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充分体现游戏活动的主导性,将各种教学任务与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结合起来,在高质量的游戏环境的作用下推动幼儿的创造性发展。那么,如何在幼儿园教学阶段创设有效的游戏环境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物质环境的创设,提供游戏材料足够充分
幼儿园需要准备各种类型的游戏材料。游戏材料作为游戏活动最基础的保障,是幼儿进行游戏活动的工具与载体。大量的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幼儿园所提供的游戏材料过于单一或是对游戏材料设置有诸多的限制条件,幼儿对游戏活动的信心与积极性就会大受打击,进而严重影响游戏活动教育目的的实现。提供游戏材料足够充分。材料是游戏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游戏的工具,幼儿是通过使用玩具材料在游戏中学习的。幼儿园要不断补充与更新游戏材料。只有从游戏材料上加大更新与补充的力度,幼儿园所开展的游戏活动才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与完善,进而持续提高幼儿对于课堂游戏活动的关注度与参与度。
(二)心理环境的创设,提供满意的精神环境
需要认识到一点,有效的游戏活动心理环境的创设能够使幼儿在游戏活动过程中始终处于一个安全、和谐、平等以及自由的氛围当中,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与生俱来的创造性与探索性。首先,幼儿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保持参与地位上的平衡,让幼儿感受到教师与他们一样都是这个活动的参与者,不会存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带给他们的压抑感;其次,幼儿同样需要以一个和谐、团结的关系参与到游戏活动当中。幼儿阶段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表现还不明显,大部分幼儿的智力、思维、兴趣、能力都是一致的。因此,教师可以加大幼儿合作式游戏活动在整个幼儿园阶段教学中的比重,从而使其能够在活动中加强交流,并在交流中强化合作,在合作中提升能力。为幼儿提供一个能使他们感到安全、温暖、平等、自由满意的精神环境,幼儿才能活泼愉快、积极主动、充满自信地生活和学习,获得最佳的发展。
二、幼儿园玩教具的科学配备应注意的要点
玩教具的科学配备需要以幼儿园生活实际为出发点,并与幼儿社会生活与行为认知的方方面面相联系,从而使幼儿能够在使用过程中得到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与智力的开发。那么,怎样的玩教具配备才能够称得上是科学的玩教具配备呢?这一问题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理配备玩教具,材料数量提供要适宜
教师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本次游戏活动的目标与教学任务合理选择玩教具,充分考虑所选取的玩教具的配备的合理性。当前一些幼儿教师在游戏教学中准备了大量的玩教具,种类繁杂,形式多样,幼儿有限的接受水平与玩偶、卡片、头饰等多样化的玩教具配备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却始终未见教学成效。这也就意味着科学的玩教具配备不宜过多也不宜过简,教师只有从课堂教学任务出发,找准玩教具的使用时机,才能全面发挥玩教具的教学功能。
游戏材料数量的提供是否适宜直接影响到幼儿游戏的发展水平,如有充分的材料,设置“美食一条街”,有海带串、烤鱼片、羊肉串、水饺、蛋糕等各种小吃和点心,真是琳琅满目。这样在游戏过程中,都玩自己爱好的,没有剩余精力与别的游戏角进行交往,可见,游戏材料提供得过多限制了幼儿的交往,影响了幼儿游戏的真正水平。
(二)科学配备玩教具,游戏材料的提供要注意层次性
一般来说,中小班阶段教学中的玩教具配备应以故事图片与卡通人偶为主,而大班阶段教学中的玩教具配备则需要以应用卡片的操作与头饰的佩戴为主要方式。这种具有差异性的玩教具的选择是由各教学阶段幼儿不同的能力、思维及兴趣取向所决定的。只有以幼儿园各教学阶层学生的能力水平为出发点,选取与幼儿能力、兴趣、发展水平相当或是略高于其发展水平的玩教具,才能使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得以不断提升与完善,进而达成幼儿园教育的阶段性的教学目标。
游戏材料的提供要注意层次性,例如,在中班游戏小吃店中,在提供海绵做的羊肉串时考虑到不同能力的幼儿,为幼儿提供了两种不同难易程度的羊肉串:一种是直接提供海绵长条和一次性筷子,这种是给动手能力较强的幼儿操作的,他们可以用海绵条绕着筷子打结;另一种是让幼儿自己用筷子从海绵条中间的孔穿过,这种适合动手能力弱一点的幼儿操作。在整个过程中,对于能力强的幼儿,第一种方法富有挑战性,比较专注,对于能力弱的幼儿,第二种方法能够很快的穿好,也得到了锻炼,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有了多余的时间和其他幼儿进行交往。
三、结语
幼儿园作为学前教学机构的一大表现形式,其主要目的在于对幼儿进行集中的保育与教育工作。在这一过程中,要从游戏环境的创设和玩教具的科学配备这两个方面来完善幼儿园的教学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一、幼儿园特色建设,应树立独特的办园思想
办园思想的独特性,就是要树立非同一般,带有鲜明个性的教育思想,这种个性化的东西是要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的,是不断总结、提炼、概括出来的,是有一定的基础的。在特色建设中,我们始终把握好三个关键点:一是独特性,人无我有或人有我优。二是延续性,一经设定,便要长久坚持,内涵可以不断充实。三是兼容性,与办学理念、校园文化相融合。
我们幼儿园的办园特色是“以家园共育为中心,以家园共乐和家园共读为互动平台”的家园同步教育。创这样的特色,源自我园办园历史,自1987年建园开始,我们就重视幼儿园的家长工作,发挥家长资源在幼儿园的作用,注重做好常规家长工作。其后提出了“以常规家长工作为支撑点,以家园同乐活动为突破口”的家园同步教育,在做好常规家长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各类亲子同乐活动。至十二五期间,我们进一步确立了“以家园共育为中心,以家园共乐和家园共读为互动平台”的家园同步教育特色思路,并开展了家园亲子课程建设,最终形成了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主动交往,信息反馈、优势互补的互动教育。回顾我园办园特色的历程,就是在时间中积淀,在推进中提升,逐步凸显个性特色。
二、幼儿园特色建设,应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
幼儿园校园文化指的是幼儿园师生在整个幼儿园生活中所形成的精神、理念、行为规范等,由此可以看出校园文化建设同样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有一个规划、累积的过程。当特色与文化相融合,特色才会更具内涵,文化才会张扬个性,富有价值。
我园文化建设的理念是“合作、书香、睿智”的“家园”文化,是在“家园同步教育”办园特色推进中逐步形成的,我们将“家园合作”作为幼儿园文化建设的立足点,从“环境、精神、行为”三个方面推进“合作、书香、睿智”的“家园”文化建设。
在环境文化建设上,我们注重孩子、家长的参与。一到三楼墙面上的作品都是孩子或亲子作品,有家长参与的图书漂流墙、亲子故事绘、亲子创意小制作。在有限空间里,我们设置了景观小庭院,有四季花木,也有假山、小桥,给人一种家的温馨感。三条走廊设置的是孩子们喜欢的角色游戏区,一楼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以“快乐成长园”为主线,创设游戏场景,分别以小芽、花朵、果实形象作为游戏标记,寓意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二楼以红峰社区为主线设置大班游戏区,墙面上的线描画、纸飞机均是孩子们的作品,一只只纸飞机装载着孩子们的希望与梦想。三楼以绘本故事为主题创设中班游戏区,孩子们一边快乐游戏,一边感受故事中的真善美。每个班级我们都开辟阅读区,创设书香氛围,引导孩子感受阅读的快乐。我们在楼梯二侧展示我园“牵手伴成长、快乐伴童年”理念下的亲子游戏和幼儿活动照片。整个校园处处呈现出一种外显的“合作、书香、睿智”的“家园”物质文化。
在行为文化建设中,我们有教师、幼儿、家长三个层面,核心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幼儿层面的要求是“会做人、会做事、会学习、会相处”,围绕这“四个会”,我们有两个特色活动“红幼之星”和“小黄莺广播”,通过“红幼之星”的评选引导幼儿勤学、守纪、健康、快乐;通过“小黄莺广播”中家长讲好习惯故事、儿歌、绘本推荐等引导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在习惯培养中,榜样示范很重要,我们对家长教师提出“会做人、会做事、会学习、会相处”的行为要求,我们会通过多种形式和家长沟通,在沟通中达成共识: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是成人树立榜样,身教胜于言教。
精神文明建设是隐性的,是物质、行为文化所累积的结果,是幼儿园的历史传统和被大多数人认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信念,是园舍建设所形成的精神环境。在“家园合作”的文化建设思路中,我园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呈现出这样的精神风貌,如确立了“为孩子创设一个成长的空间,让孩子开心。为家长开辟一个满意的天地,使家长放心。为社会开启一扇文明的窗口,与社会同心。”的办园宗旨,提出了“牵手伴成长,快乐伴童年”办学理念,形成了“我以幼儿园为荣,幼儿园以我为荣”的团队精神。构建了“幼儿园不仅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乐园,还是教师、家长牵手合作,共同成长场所”的家园一体化办学思路,幼儿园呈现出了和谐文明的良好氛围。
三、幼儿园特色建设,应确立具体的活动内容
家长工作是常规工作,怎样才能做到人有我优呢?通过归纳与提炼,我们提出了“以家园共育为中心,以家园共读和家园共乐为平台”的“家园同步教育“具体内容。
首先,以常规家长工作为支撑点,家园沟通多元而丰富。如增加家长进园机会,进课堂,为孩子上课,进讲堂,交流育儿经验;开展家园日记活动,家长、教师共同分享孩子成长中的趣事、进步事;组织每月话题,通过班级QQ群展开育儿话题讨论,在讨论中达成教育的共识;整合家长资源,建立小班“妈妈故事团”、中班“爸爸讲学团”、大班“乐智创意团”等家长社团;吸纳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共同策划家园特色活动,共同解决幼儿园遇到的疑难问题,等等。家园沟通方式的改变,拉近了家园对话的距离。
其次,以家园共乐、共读为活动点,拓展家园互动新平台。家园共乐活动分为亲子巧手篇和亲子同乐篇,亲子巧手篇,利用废旧材料开展各类亲子小制作活动;亲子同乐篇,组织开展亲子游园会、亲子运动会、亲子表演会等亲子同乐活动,家园共乐让家园互动充满欢声。家园共读活动创造亲子共读氛围、举办家园共读月、组织亲子童话剧表演,无论是在园还是在家,均让家长、老师、孩子感受阅读的乐趣,家园共读让家园互动浸润书香。
关键词:五常法 幼儿园教学管理 行政管理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240-01
五常法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日本。迄今为止,大多数的日本企业仍然在用五常法来进行日常的管理。我国的很多企业也开始学习五常法的先进经验来在日常管理中采用五常法,最具代表的是我国企业海尔。他可以概括为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这五个词。到了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中期,香港学者何广明将五常法进行中国化,发展成为一套便于中国人理解的和实施的日常管理办法。即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
五常法是现代先进的日常管理模式,他的实施可以帮助企业建立一套完善的环境管理机制。能够确保企业活动的安全、高效和工作秩序的有条不紊。同样如果我们将五常法运用到幼儿园的日常管理中去的话,也可以为幼儿的学习和生活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文化环境和生活环境。
让五常法合理地运用到幼儿园的日常管理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常组织
常组织就是要对物品的使用价值进行判断,将有用和无用的物品进行分类,减少有用的物品的数量,清除无用的物品,从而腾出幼儿园的空间让幼儿园和班级能够获得更好的环境。
具体做法可以是对幼儿园和班级进行全面的日常工作的检查,判断幼儿园和班级物品的使用价值有无判别标准,对无用的物品给予清除,最后将有用的物品按照幼儿园和班级对物品的需求和使用程度进行分类摆放和管理。
2 常整顿
常整顿就是要对已经判断有用物品进行合理的安排,对每个物品贴上标签进行摆放。在摆放时候要注意物品摆放的方式,要注意美观,整齐以及有秩序,最好让教师和学生能够在三十秒内能够找到,这样不用浪费教学和管理的时间。要做到这些幼儿园和班级要根据自身条件,自己去设计空间规划,进行统筹安排。然后对需要的物品进行标注,同时摆放整齐。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幼儿园和班级的空间。
3 常清洁
常要对幼儿园和班级的各个区域进行清洁,使幼儿园和班级中出现的脏乱情况得以改善,保证幼儿园和班级环境的整洁,物品和设备出于更新的状态随时能够使用。要做到这一点幼儿园和班级要注重对整个工作区域的全面的大扫除,包括幼儿园的面、墙壁、房顶、桌面、台面、物架等个个方面,最好做到面面聚到。同时要让孩子们明确自身在清洁任务的职责,要对孩子进行宣传:清洁不只是让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变得干净,同时也会让我们得到锻炼,所以要鼓励孩子们用心去完成。清洁的时候要注意对一些幼儿园和班级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卫生死角进行清洁,将容易对幼儿造成健康和身体安全物品放置到高处和固定存放,要将无用和破损的物品进行清理和修补。
4 常规范
常规范就是要对前面的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进行规范化和长期化的坚持和管理,将前面的三个常真正意义上变成幼儿园和班级的日常习惯。做到这一点需要幼儿园全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将前面的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以幼儿园和班级的规范和制度的形式进行明确,明确每一个教师和幼儿在制度和规范中所需要完成的职责,进行透明化的管理。
5 常自律
常自律要求幼儿园和班级的老师和学生都能够认真负责地完成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同时认真遵守日常规范。教师在执行的过程中要认真严格地执行,同时不断对五常法的内涵进行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素养,将五常法变成自己的习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6 对幼儿进行五常法管理
我们前面一直在说教师在五常法中的作用和职责,同样在管理中我们还要将孩子一起纳入到五常法的管理中去,让孩子也能在学习生活的同时,通过五常法培养自己的意识和能力。首先,可以在常组织中安排学生如何去培养有序的意识,告诉孩子们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去做。例如:在鞋子的摆放上就给孩子示范,教师可以通过建立一个正确的事例和标记,来建立幼儿自己的有序意识。其次,可以通过五常法的管理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幼儿园的孩子天真好动,如果老师要求他们按照要求摆放物品,可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如果能够对物品进行准确的标记,例如不同的颜色、图片或者是孩子自己设计的图形等标记,这些就可以帮助孩子准确的理解哪些东西应该放在什么地方。这样孩子就在简单的颜色和图形中学会如何按照秩序去摆放物品,就在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的规则意识。最后,要让孩子主动参与到五常法的管理和运用中去,孩子是天真好动的,也是不断成长的,他们有的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自我意识,如果是单纯机械式的规则管理,只会阻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所以在制定五常法管理规则的时候,要让孩子主动参与到规则的制定中去,教师只做一个合格的引导者和协助者,让孩子自己发动脑筋去想,去讨论,最后去做。这样出来的规则就是孩子们自己的规则,他们才会主动去适应五常法的管理,最后实现孩子从他律变成自律的目的。
综上所述,五常法这个先进的管理理念完全可以在中国的幼儿园中得到实行和发展,只要老师和孩子共同努力,让五常法真正的落到幼儿园管理的实处,就一定能够创建一个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斯欣宇.全面质量管理从“五常法”做起[N].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出入境检验疫报),2000年.
[2]王小波.平安・健康・发展――幼儿园安全管理之我见[J].上海教育科研,2010年09期.
[3]罗淑群.介绍幼儿园的一堂常识课[J];四川教育,1981年09期.
关键词:创造力 幼儿园 幼儿 美术教学
幼儿园美术教学的目的就是在传授幼儿基本绘画技能的基础之上,通过这种动手能力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园美术教师的任务就是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充分尊重幼儿在学画过程的主观能动性。
一、幼儿园美术教学的现状
目前,幼儿园美术教学总体上质量不断提高,新的理念也不断用到美术实践教学过程中,对于幼儿的基本动手能力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很多幼儿园教师并没有意识到美术教学的双重目的,只是认为绘画就是绘画,只是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是在丰富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因此,他们忽略了在这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基于这种认识的偏差,导致教师在幼儿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以成人的眼光和方法去教导孩子,而绘画的内容也比较机械死板。如果某些幼儿用自己的想象去绘图,教师就会批评他们为胡画乱画,这不仅会挫伤幼儿的积极性,也会磨灭幼儿创造力的萌芽,使他们在死板机械的学习中只能完成教学任务,而对美术绘画究竟是什么没有什么深刻的领会。这种教学现状相对普遍,也是现阶段必须重视的问题。
二、幼儿绘画的特点与创造力培养之间的关系
幼儿由于其处的年龄阶段比较特殊,因而在绘画上海谈不上技能,而只能是简单线条的勾画,而正是这种简单的勾画,就会促进幼儿的创造力培养。
(一)幼儿绘画的特点。幼儿在这个年龄阶段对事物还处于一种观察期,是一种接受式的获得。他们对物体的大小、比例以及色调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因此在绘画的多是一种想象,或者是对看到的事物一种模仿和改造。他们可能会把房子和车子的现状画成一样,也有可能把动物和人的摸样画成一致。
(二)幼儿绘画的特点与创造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幼儿绘画这种“涂鸦式”的绘画特点并不是一种对事物的否定,而正是反映了儿童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通过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就形成了他们自身的创造力。如果一味的让幼儿模仿固定的模型,那么就会走入机械死板的死胡同。对幼儿创造力培养毫无好处。国外的社会学家结果实践研究认为,儿童的“涂鸦式”绘画并不是一种错觉,而真正体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就是这种内心世界的写照开发了他们的智力。因此,幼儿园教师要在绘画教学中尽量给幼儿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让他们在“涂鸦式”的绘画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幼儿园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途径
幼儿园美术教学在简单的线条勾画和颜色涂抹中,其实蕴含着诸多幼儿创造力培养的因素。因此,幼儿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简单的绘画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一)以“命题创作”的形式培养幼儿的抽象和概括能力。“命题创作”这种教学形式比较普遍,也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但是效果如何就要看教师怎么在教学过程中施展了。在幼儿园绘画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个绘画主题,然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完成对这一主题的绘画,这是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力和概括能力的途径。
(二)以“一题多画“的形式使幼儿养成分散思维的习惯。采用“一题多画”的形式就是要在给定命题的基础之上,把幼儿看成独立的个体,让他们在给定的命题基础上扩展,使原本简单的线条进行丰富,使之成为多元化的图画,这是培养幼儿分散思维的关键。
(三)通过手工制作的形式打破幼儿的固定思维。手工制作从根本上来说,是对绘画技能培养的补充。手工制作就是在幼儿学习绘画的过程中,让他们根据自身绘画内容制作小的物品,看图画和手工制作有什么差别,而这种差别就会促使幼儿认识图画并不是真实的反应现实,而手工制作的模型就是打破幼儿的固定思维,使他们思维开阔。
(四)鼓励幼儿对美术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和欣赏。一个作品的好坏肯定是要经过评价的,而这种评价其实就是对作品的一种肯定和否定。而在幼儿园美术教学过程中,评价过程也非常重要。教师不但要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而且还要鼓励幼儿之间进行相互的评价、或者进行自评,这不仅是一种欣赏,也是对自我的一种肯定,这对他们的创造力培养会是一种鼓励。
幼儿园美术教学模式多样,关键的还是要通过这些模式来促进幼儿的创造力培养。因此,幼儿园教师要克服这个过程中那些死板而机械的模式,要让儿童的天真幻想的绘画学习中体验生活的美好,为他们的创造力培养增添乐趣。
参考文献:
[1]宋婷婷.美术教学中幼儿园环境布置课程教学之我见[J]
[2]曹静.谈幼儿园美术教学的方法[J]
[3]邬克梅.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初探[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