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园环境的特点

幼儿园环境的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园环境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幼儿园环境的特点

幼儿园环境的特点范文第1篇

一、幼儿园发展适宜性环境的内涵与特点

(一)幼儿园发展适宜性环境的内涵

“幼儿园发展适宜性环境”指的是为幼儿提供的环境应该是适宜幼儿的年龄阶段、认知发展水平和心理特点的,也应该是适宜每一个幼儿发展。它的内涵应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年龄发展适宜性;二是个体发展适宜性;三是文化适宜性。“年龄发展适应性”指幼儿园教育环境要与儿童的年龄特点相适应。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为他们提供的环境就有所不同。这种环境要尽量符合年龄阶段特征和发展的需要。哪种环境适宜幼儿的发展,就为幼儿提供哪种环境。“个体发展适宜性性”指幼儿园教育环境要与每个儿童的特点相适应。在为幼儿提供环境时,要做到尽量符合幼儿年龄阶段特征和发展需要。不同年龄的幼儿,有不同的需要。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不同个体也有不同的发展要求。“文化适宜性”指幼儿园教育环境要与每个儿童所处的文化背景相适应。幼儿园环境要根据儿童的成长信息及他们的个性和文化背景来判断哪种环境是对幼儿有益的,是最适宜幼儿发展的。

(二)幼儿园发展适宜性环境的特点

为幼儿提供的环境应该是适宜幼儿的年龄阶段、认知发展水平和心理特点,也应该是适宜每一个幼儿发展。幼儿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所得到的发展是符合他们的自身特点的。幼儿园适宜的环境应该具备如下特点:

1.多元性。幼儿来自于不同的环境,我们要理解尊重并高度评价这些不同的差异。幼儿所接受的环境也是各种各样的、多元的。幼儿所处的环境不是静止的,而是不停在变化。同时幼儿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样的,我们为幼儿提供的活动材料,用来表达其对外界认知的手段与工具都应该是多样的。

2.整体性。每个幼儿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倡导幼儿用多种语言实现与环境的对话,进而进行认知、表达和沟通,获得完整的感觉经验。要想培养出完整的幼儿,我们必须树立完整的儿童观,必须为幼儿提供完整的环境。

3.潜在性。怎样创设环境,怎样支持幼儿的探索学习都是教师根据幼儿园课程目的、内容要求精心设计的,但这些内容、目的和要求仅仅存在于教师的意识和行动中,幼儿并不能清楚地认识到。幼儿感受到的更多是环境色彩、材料、活动和教师的行为,而不是教育者的教育目的和期望。也就是说,幼儿园环境作为一种课程形态,并不直接为幼儿所清楚和认识,只能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起感染熏陶作用。

二、幼儿园发展适宜性环境的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幼儿教育界倡导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环境的潜移默化的功能,以及环境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对幼儿发展所发挥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树立幼儿园环境发展适宜性的新理念

教师应转变传统的片面的环境创设观念,全面理解创设幼儿园环境及环境创设的含义。应为幼儿创设生成的、自主的、流动的、整合的、宏观的环境。幼儿应该为自己生活的环境付出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

1. 生态的理念。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创设环境,让材料与环境成为幼儿活动的有力支撑,创设“低成本、高质量”的教育环境;各班级建立了“废旧物品收集站”,发动家长、幼儿共同收集纸板、布、塑料薄膜、积木、等随手可得的材料,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而且经济实用。

2.开放的理念。创设与之相适应的班级育人环境,体现园本化、体现开放性与动态性;环境创设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合作的过程,环境创设的过程成为幼儿学习和发展的过程。旨在引导幼儿在温馨、多元、合作、探究的环境中与环境有效互动,收获快乐与成功。

3.审美的理念。教师不是以自己的审美观或标准去衡量幼儿的作品,也不是采取选“优”方式展示少数幼儿作品或让少数几个能力较强的幼儿参与布置,而是与幼儿一起根据作品不同的特点对其进行加工修饰,引导幼儿的审美观。有的教师采用图画方式,大量运用儿童的表征,梳理学习经验进行展示。幼儿乐于在此指指说说,与同伴交流。主题活动的话题一直延续在主题墙中,真正发挥了主题墙的互动作用。

(二)构建幼儿园环境发展适宜性的“公共区域”

“公共区域”的有效利用可充分挖掘幼儿园的空间资源和人力资源,给幼儿提供重要的互动、合作和不同年龄群体之间的人际交往方面的重要经验。

1.打造“公共区域”的空间环境。“公共区域”的创设不仅对现有资源充分利用,更重要的是给幼儿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学习和社会交往经验。在公共区域创设方面力求突破原有的空间局限,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以达到多方面的互动。幼儿园的走廊一般比较悠长,结合每层楼幼儿年龄特点,设计不同的内容。如各类橱窗、作品的画廊等,在楼梯口、教室、活动室、大厅里的空间,根据季节或节日及主题活动的不同来制作挂件,将幼儿园特色的民间工艺作品,如布艺、剪纸悬挂于两侧,让幼儿在时时处处中感受到民间工艺带来的艺术熏陶。

2.共创“公共区域”的暗示环境。空间环境创设是一种隐形语言,它能通过色彩、形象、布局随时随地影响幼儿的思想行为,良好的空间环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由于幼儿年龄小,鉴别和控制能力较差,导致在行动上带有较多的盲目性和非理性的因素。针对这种情况,发挥环境的“隐性教师”作用,让环境暗示、提醒和指引幼儿遵守规则,引领幼儿在环境中学习和成长。活动室内外,凡是幼儿能接触到、够得着的每一寸空间都是幼儿自由创设的场地,幼儿才有机会真正参与布置、参与操作、参与管理,引发和实现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主动获取有益的经验。

(三)开发幼儿园环境发展适宜性的文化资源

环境创设既应注重视觉欣赏,也应注重教育功能,更应体现园本特色,将办园理念和园本特色物化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之中。在区角创设的与利用方面特色明显:一是紧扣关键经验,创设适宜区角。各班级以活动区关键经验为载体进行区角的创设。各年龄段特点突出,层次分明;二是融合创造教育,材料丰富多样。玩具材料类型多样,关注了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鼓励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大胆创造,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三是注重幼儿参与,呈现学习过程。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环境的设计、材料收集和制作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处处留下了来自儿童心灵的幸福表现。

幼儿园环境的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 幼儿教育 儿童发展

正文:

一、幼儿园环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一)幼儿园环境的概念

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陈鹤琴先生曾提出“幼儿园环境是儿童所接触的,能给他以刺激的一切物质。” 有研究者认为,幼儿园的环境是指幼儿园为幼儿的生长、发展所提供的场所,条件以及对幼儿产生的各种心理影响,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不包括幼儿园外部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

(二)儿童发展的概念

幼儿指 3―6 岁范围内的儿童;身指身体;心指心灵,精神。幼儿身心发展指 3―6 岁的儿童通过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亲身的参与、体验,进而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起新的经验的愉悦过程

(三)幼儿园环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充分体现着幼儿园的办园理念、风格和特色,是办园灵魂与形式的具体体现,不仅对幼儿日常教育活动起着重要作用而且深刻影响着幼儿的发展。幼儿每天生活的班级的环境对幼儿发展产生很大影响。班级环境体现一个教师的专业水平,通过班级环境创设可以折射教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的把握程度,教师对环境与幼儿的关系的理解能力等。虽然目前没有一个明确的评价标准去评估、测量有效的班级环境到底对幼儿产生怎样的影响,但有效性的班级环境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却是重大的。

1、有效性环境创设能扩大幼儿的认知

环境创设要有明确的目标,把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活动中,以目标为依据,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环境。创设有效班级环境,教师和幼儿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扩大了他们的认知。

2、有效性环境创设可培养幼儿动手参与的意识与能力想让环境创设发挥有效性,必须充分意识到环境创设互动性的特点。环境创设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情,而是教师引导幼儿来创设的一个过程,通过教师的引导、支持,给幼儿动手动脑的机会与权力,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之中,所以有效的环境创设必然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参与的意识。通过自己动手参与,幼儿更愿意与环境进行互动交流,让幼儿在环境创设中体验成功感,培养自信心。

3、有效性环境创设可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有效性环境创设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地位,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收集、整理归纳以及动手装饰制作等过程,必然会对创设出的环境更加珍惜与爱护。同时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幼儿意识到很多废旧材料都可作为班级环境创设的一种资源,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4、有效性环境创设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

教师与幼儿共同创设出的班级环境,是幼儿每天生活的场所。班级内的每个角落,每处环境幼儿都可以进行欣赏并与同伴交流。在环境的创设过程中,制作过程就是对幼儿进行艺术熏陶与感染的过程,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审美喜好在老师的指导下创设环境,这实质上是给幼儿提供了一个审美表现的机会,幼儿对环境创设的观察、欣赏与评价会潜移默化地提升幼儿的审美感受力与审美鉴赏力。

二、幼儿园环境创设策略

(一)要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儿童的思想和双手布置的环境”说明环境的创设、布置一定要让幼儿参与进来,有幼儿的思想和主张。只有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才可使环境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能更好的对环境中的事物进行认识和认知。“做”是儿童的天性,“做”可以使儿童获得更为直接的经验,通过学习探索世界,与周围环境材料的互动,形成动手的兴趣,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二)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其身心发展规律是不同的。 面对 3―6岁的幼儿,要创设最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环境,让环境与幼儿进行积极互动与交流,先要弄清幼儿的年龄特点。 三岁幼儿有强烈的依恋情感并表现出强烈的模仿性。所以刚入园时,幼儿会出现入园焦虑。而四岁幼儿,爱说、爱问,能够自己玩或与小朋友玩,不必家人陪在身边也会玩得很开心,还能遵循一定的游戏规则。五岁的幼儿喜欢观察,动手操作,还喜欢尝试探索。因此,在进行班级环境区域创设时,也应考虑这一特点,在小班的区域中可以投放幼儿自己家中带来的心爱玩具,让他们有一种依恋,安全感。而中大班幼儿的区域中,对一些游戏性的规则就应明确清楚,让幼儿按规则进行游戏。孩子的身心是随着年龄的递增而迅速发展的。处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其心理特点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熟知幼儿心理发展规律与特点,以便创设更适合幼儿的班级环境。

(三)有效利用室内资源

区域活动的划分应当顺应幼儿的兴趣合理安排、区分,让每一个角落都说话。从幼儿的眼光出发,你会发现,还有很多资源被我们所忽略。在我的教室里就有一个十分特别的区域就是平日被我们所忽略的。孩子和我们一样,也有自己的小秘密不希望被别人发现。我们在语言区里为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角落,铺上软垫,摆上小沙发,避开所有人的目光,安安静静的悄然置于一角。这个看来“普通”的角落很受幼儿欢迎。

小结:总之,幼儿园环境创设是一门艺术,艺无止境。这就意味着广大幼教工作者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大局意识,要充分利用环境这种教育资源,着重考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和需要,结合本园的实情,勇于改革创新,不断探索优化,使环境真正发挥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的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王英.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J].小学科学:教师,2011,(5).

[2]孙娟.幼儿园环境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J].考试周刊,2013,(96).

幼儿园环境的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户外 环境创设 幼儿教育

幼儿园是3―6岁的幼儿学习、生活、娱乐及保教的场所,是促使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同步健康发展的教育机构。室外环境是构成幼儿园课程发展体系必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个扩大了的活动中心,是一种教育的、发展的、身心放松的环境。将良好的室外环境引入到幼儿的教育活动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可以增加幼儿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更能促进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有效互动。为此,我们本着因地制宜、创设良好户外环境的宗旨,通过几年的实践工作,在创设幼儿园户外环境方面做了一定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创设符合幼儿发展特点的整体环境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朗芬布伦纳和克劳特说:“环境是包括有机体以外的,影响人的发展或受人的发展影响的任何事件或条件。”根据他们所讲的,环境是指人周围的区域,并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外部世界。幼儿园环境指的是幼儿本身以外的、影响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的周边环境和事件。如果不重视幼儿园的环境建设,就会影响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因为儿童每时每刻都在与周围的环境互动着,随着经验的增长而快乐地成长着。因此,为了孩子能有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和发展空间,从2005年7月起,我园在上级领导和幼儿家长的支持下,对幼儿园环境重新进行整体规划。我园根据原有的房屋结构、布局、场地等特点,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合理布局,将原来的内走廊废除,在房屋前面重新建起5米宽的三层阳台,扩大了幼儿的户外活动场地。然后,老师通过精心设计和装饰,将各层阳台创设成了具有儿童化、艺术化、个性化、生活化的人文教育环境。通过阳台、走廊中的造型、图案、色彩、布局等启发幼儿的联想,影响幼儿的思想和行为,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另外,幼儿园的环境设计要符合儿童的审美情趣,其造型要有童趣特征,童趣是幼儿园的核心灵魂。在环境设计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心理、生理和审美特点,尊重、理解幼儿的欣赏需求,主动寻求并设计出更加适合幼儿视觉感受的形象造型、色彩和环境氛围。如大门是幼儿园的门面,幼儿来园第一眼看见的是幼儿园的大门。原来的门面由于是几年前做的,一是有些破旧,二是不符合幼儿园特点。我们就请专业人士进行设计,重新装修。装修后的门面和通道色彩鲜艳明亮,造型奇特,具有童趣,给人以美的享受。墙饰的内容贴近孩子的生活,生动有趣,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他们非常喜欢,每天都会在门厅逗留一段时间。

二、创设亲近自然、发展身体机能的体育活动环境

户外,是孩子们最向往的地方,2006年我们给户外活动场铺上了塑胶,并在围墙边种上爬墙虎。利用操场边角、花园种植一些具有季节特征的花草、树木,加大了绿化面积,让有限空间得以充分利用。另外,我们为每个班都开辟了一块种植园,由孩子们亲手种植各种农作物,如麦子、玉米、大豆水稻等。孩子们通过种植,体验了劳动的辛苦和快乐;通过观察,了解了各种农作物的生长过程,还体验了收获的喜悦,熟悉了季节变化,认识到了植物与环境和人类的关系,感受了自然、了解了自然。

虽然幼儿的生长发育主要受自然规则、家庭、社会等的影响,但幼儿园的体育活动环境的创设也是一个很关键的要素。幼儿可以在体育活动环境中充分参与其生理发展所需的许多活动。在活动中,幼儿的肌肉得到锻炼,身体形态得以正常发育。

为了使幼儿身体各种能力得到较好的锻炼和发展,我们更新了许多小型的体育器械,有教师自制的,有购买的。活动器械的更新为幼儿的户外体育活动增强了趣味性和功能性。除了大型组合的运动设施以外,场地上到处是一些可以任由孩子们搬动的小型器械和老师用废旧材料制作的体育器械,这些材料刺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和多样化的经验,在他们创造的过程中,变换着的各种花样满足了大、小肌肉运动,认知建构、交往合作等发展的需要。特别令人感叹的是,大自然仿佛离孩子越来越近了:草地、树林、操场,在阳光和空气的关怀下,活跃着孩子们游戏的身影。

三、创设环保安全的环境

幼儿园的环境要有利于幼儿的人生安全和身心健康,使幼儿在温馨如家的环境中快乐健康地成长,并得到启发,受到教育。幼儿园的活动器械、护栏、水电都安排专人检查,1.5米以下无棱角、无电源插孔。在每个楼梯口都有“上下楼梯靠右行”的标志,在户外的各种物品上都贴有安全提示标记,操场上的大小器械每天都有专人进行消毒。另外,幼儿园通过各种环境设计使幼儿在获得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了解怎样合理利用资源和珍惜资源,了解怎样利用废弃物再创美好环境,如利用旧报纸做纸球,用坏掉的篮球做装饰品等,使幼儿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四、家园互动,创设环境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仅靠教师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争取家长在物质材料上的支持、知识经验的帮助。在幼儿园户外体育器械创设评比活动中,通过家园联系,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制作出各种精美的体育器械,如用易拉罐做的高跷,用纸箱制作的小汽车,用硬纸板和毛线制作的飞盘,用奶粉罐和竹竿制作的小推车,等等,孩子们对这些玩具爱不释手。在中班亲子制作书签展中,家长们利用各种废旧物品、不同质地的布料、材料,奇思妙想、别出心裁,和幼儿们一起制作了各具特色的书签作品,这些作品经过评比展示在幼儿园的橱窗里,烘托了具有丰富的本土文化内涵的教育环境,为幼儿传承和发展本土文化美打好了基础。家长是幼儿园发展的一支有力军,这正贯彻了《纲要》中提出的:“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参与。”

幼儿园的环境,是幼儿获得发展的摇篮。创设和利用良好的环境,是促使全体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的有效措施。新环境的创设不仅为我园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而且提高了办园层次。市领导来园参观后,对我园的优美环境、自信大方的幼儿、良好的师资队伍等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我园为此也陆续接待同行的参观学习,成为同行学习的榜样。

幼儿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幼儿在环境中参与的活动越多,获得的知识和经验也就越丰富,一个良好的幼儿园环境有助于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幼儿主动自发地参加到环境创设中,培养主人翁意识,能满足幼儿的探索、创造欲望,充分挖掘幼儿自身的潜在能力,激发他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环境的向往,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德能.幼儿园环境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

[2]唐亮.幼儿园小班生活环境的创设例说.幼儿教育,2008.6.

幼儿园环境的特点范文第4篇

一、环境心理学的作用

环境心理学作为应用心理学领域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的关系,这里所说的环境不仅指社会环境,更多的是指空间、建筑设计、空气质量等物理环境。环境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激发人积极的情绪,提高人的工作、学习效率,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避免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的影响,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应用环境心理学可以整合学校资源,引导学生在温馨、舒适的环境下有效互动,团结合作,使幼儿园环境发挥最大的功效,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环境心理学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应用

1.生活环境的创设。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可以突出培养幼儿的各种基本生活技能,对自理能力较差,年龄较小,对家人较为依赖的幼儿尤为重要。为增强学生对幼儿园的归属感,减少新入园的幼儿的不适应性,幼儿园在空间设计上应该多使用纱幔、棉布等柔软的材料,营造出一种温暖的家庭氛围。在幼儿园的整体风格设计上,可以以梦幻的童话为主题,广泛使用夸张、灵动的动物形象,拉近幼儿园与学生的距离,让幼儿主动亲近学校,减少对学校的抗拒心理。其次,为增强幼儿园的生活气息,使幼儿对学校更为依赖,幼儿园可以创设独属于幼儿的生活区域,例如在墙上张贴每一个孩子的照片,允许学生带自己最喜欢的玩具进校,并放置在指定的地方等。最后,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生活能力,幼儿园必须将各个生活区域分割开来,例如午休房、食堂、玩具区等,引导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做合适的事,培养幼儿生活自理、作息规律的生活方式。

2.游戏环境的创设。游戏是幼儿参与社会生活,获取人生智慧,调整心理健康的宝贵经历,幼儿在熟悉幼儿园环境后,活动范围大大扩大,与人交往的需求也迅速发展,幼儿园必须重视幼儿这一发展特点,在环境创设方面突出童心童趣,拓展幼儿的游戏空间,丰富幼儿的游戏内容。为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空间和资源,教师可以将生活区与游戏区相结合,例如,在玩具区设置美工区、益智区、音乐区等多种不同类型的游戏区域,增强各个区域的互动,让学生在有限的区域内体会到更多的游戏乐趣。剪纸、画画等美术类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手指灵活度;积木、迷宫等益智类游戏条件要求低,学生自由度大,可以锻炼幼儿的思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幼儿园将不同类别的游戏结合使用,可以有效地分配物理空间和人力资源,创设灵活自由的游戏环境。

3.学习环境的创设。为培养幼儿良好的求知探索态度,鼓励幼儿好学好问,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幼儿园应该创设合适的学习环境。在材料的选择方面,可以使用竹子、藤条等古色古香的材料,也可以使用钢丝、齿轮等现代的工业材料。同时,为了增强学生之间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幼儿园可以以主题的形式布置学习场所,例如在“海底世界”这个主题下,教师可以广泛使用蓝色,再穿插各种色彩缤纷的小鱼图片,让幼儿感受到海底世界的美好和绚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4.运动环境的创设。幼儿大多活泼好动,室内的游戏例如堆积木、拼图等无法满足幼儿的运动需求,因此幼儿园要拥有一定的户外空间,充分考虑幼儿园的绿化条件,结合周边特点,创设适合幼儿发展的运动环境。除了一般情况下必备的跷跷板、滑滑梯等幼儿运动设备,幼儿园还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设计一些野趣环境,让学生亲近大自然,体验运动的乐趣。除此之外,幼儿园还可以在大厅的横梁上悬挂多功能秋千,充分利用空间,或者设置一面简单安全的攀岩墙,锻炼幼儿的力量和肢体协调能力,满足幼儿多种运动需求。然而由于幼儿年纪小,身体脆弱,易受伤害,幼儿园在设计运动设备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安全问题,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例如在地面铺软垫,部分运动(如荡秋千)由教师带领开展,降低意外发生的可能性。

5.文化环境的创设。良好的文化环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要鼓励学生热爱阅读,自主阅读。幼儿园应该设置相应的文化环境,建立阅读角和幼儿图书馆,根据幼儿的年龄提供相应的读物,鼓励家长与幼儿共同阅读,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幼儿带自己喜欢的书籍与其它同学共享,鼓励幼儿之间的交流学习。为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幼儿园在阅读区要设置柔和的灯光,使用良好的隔音材料,还可以摆放舒适的小沙发、小坐垫,让幼儿可以舒适地阅读。

幼儿园环境的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潜在课程;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3)07/08-0003-03

【作者简介】李瑶(1989-),女,山东泰安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系研究生。

幼儿园潜在课程是幼儿园课程的组成部分,它在促进儿童道德、情感、意志的发展,促进儿童良好价值观念的形成,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幼儿获得幸福童年的重要保证。幼儿园潜在课程与幼儿园正规课程同等重要,为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促进儿童完整人格的形成发挥着合力。因此,在充分利用幼儿园正规课程的同时,也应充分开发幼儿园潜在课程,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幼儿园潜在课程的内涵

(一)幼儿园潜在课程的概念

20世纪初,杜威指出:“除了正规学习以外,还有与正规学习同时产生的经验即同时学习。”它是有关情意方面的学习,比正规学习更重要。杜威的追随者克伯屈在提倡设计教学法时提出了“附学习”一词。“同时学习”“附学习”这两个概念与潜在课程都非常相似。“潜在课程”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学者杰克逊于1968年在《教室生活》一书中提出,随后出现了大量关于潜在课程的研究。

国内外学者对潜在课程的概念存在着争议与分歧,尚无统一的认识。就目前来说,国内比较权威的和比较有影响力的是靳玉乐所提出的潜在课程概念,即“潜在课程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包括物质、文化和社会关系结构)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教育经验(包括学术的与非学术的)”。[1]由此,我们将幼儿园潜在课程定义为,幼儿园通过教育环境(包括物质、文化和社会关系结构)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幼儿的非公开性教育经验(包括学术的与非学术的)。

(二)幼儿园潜在课程的内容

依据潜在课程存在的广域性,我们将幼儿园潜在课程分为物质空间类、组织制度类和文化心理类三种。

1. 物质空间类:主要指幼儿园的建筑、教室的设计与布局、走廊的布置、整体规划等物质空间环境。教育社会学家科尔曾指出:“物体在空间里的摆设并不是随心所欲的,房间以其物质形式表示着该场所与机构的精神与灵魂。”由此可见,幼儿园建筑的设计与规划、班级区域活动的划分、班级环境的设计、物质材料的安放等,这些物质空间环境不是无关紧要的、随意的,而是有其自身特点,且能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幼儿成长的。

2. 组织制度类:主要指幼儿园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制度、卫生保健制度、安全防护制度、岗位责任制、考核与奖惩制度)、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师幼行为准则等。科尔伯格曾指出:“潜在课程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比显性课程来得更为有力。”所以,这类潜在课程对于规范幼儿的行为、培养幼儿遵守各项准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维护良好的班级秩序比显性课程更能发挥作用。

3. 文化心理类:主要指幼儿园的正规课程、师幼关系、行为心理、大众文化、办园理念、园风和班风等。在它们的影响下,幼儿园逐渐形成一个巨大的文化场、心理场,通过感染、暗示、模仿、认同等心理方式作用于幼儿,对每个幼儿产生难以抗拒的效应和“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三)幼儿园潜在课程的特点

1. 潜隐性

幼儿园潜在课程与正规课程不同,它不是直接而公开地向幼儿施教,而是以隐蔽的方式,借助显在课程的形式在暗默中把有关道德、审美、性别角色、政治、知识的经验渗透到具体的人、事、物以及活动过程之中,传授给幼儿,寓教于无声无息之中。论道而不说教,乃所谓“斯于此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2]

2. 持久性

幼儿园潜在课程的持久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作为潜在课程载体的幼儿园物质环境、学校传统、正规课程隐含的某些背景因素(比如特定社会或时代政治、价值、文化传统等意识形态层面的内容)等,在一定时期内是稳定的、持久的;另一方面,幼儿长期在潜在课程的“熏陶”下,往往会形成某些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能够持久地伴随其一生。幼儿在学习正规课程时,学过的内容也许很快就忘了,但潜在课程主要靠日积月累、滴水穿石、潜移默化的力量,让幼儿形成自己的态度、价值观、人生观和行为方式等,是不会一下子就消失的。从这种意义上说,“教育,是人们遗忘了所有学校灌输的知识后,仍能留存的东西”。[3]

3. 整体性

美国学前教育专家伯纳德・斯波代克认为,学前课程是“教师为在园儿童提供的有组织的经验形式,包括提供正规的教育经验、各种作业和向儿童提供各种非正规的教育机会,这些非正规的机会包括儿童的游戏活动和照料自己的日常活动所必需的各种活动”。[4]英国基础教育阶段(3岁~5岁)课程标准将幼儿园课程定义为:幼儿在机构中所做、所见、所听或所感觉到的任何事情,包括经过计划的和未经过计划的内容。[5]虽然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不同,但人们还是比较认同幼儿园课程中包含着潜在课程,而且认可其是生活化、经验化的。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是统一的,幼儿园生活与家庭生活是统一的,幼儿园生活的领域和形式是统一的。由于生活是统一的整体,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经验也是统一的整体,那么无论是直接经验、间接经验,还是道德经验、审美经验,都是彼此相连的。鉴于潜在课程的整体性特点,我们无法确认孩子是否在某次活动中仅获得了认知发展的经验,而没有获得情感发展的经验。

二、幼儿园潜在课程开发的价值

价值一般是指客体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现实效应。幼儿园潜在课程开发的价值在于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促使幼儿自由探索与探究,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

(一)潜在课程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3岁~6岁的幼儿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幼儿的身高、体重、营养、神经系统、大脑、粗大动作技能和精细动作技能等方面都会有长足进步;词汇量迅速增长,已经能掌握各类词语,逐渐明确词义并有一定的概括性,基本上掌握了各种语法结构,并可自由地与他人交谈;喜欢与同伴一起玩,玩伴的数量随着年龄而增加,玩伴之间的关系不稳定;幼儿个性开始形成。幼儿园潜在课程以潜移默化的方式,通过暗示、感染、模仿、熏陶等心理方式作用于幼儿,对幼儿的影响更持久、更深刻;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决定幼儿园课程的特殊性,决定幼儿园潜在课程开发的必要性,也是幼儿园潜在课程开发的价值所在。

(二)潜在课程有利于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幼儿园潜在课程可以促进幼儿认知方面的发展,比如在进行关于动物的主题时,班级内张贴的各种动物的图片,有助于幼儿更好地认识动物、了解动物的特性。幼儿园潜在课程可以促进幼儿情感方面的发展。情感是人心理活动的重要部分,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当事物满足人的需要时,就产生喜爱、愉快、满足的情感,反之则产生不满足、厌恶的情感。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园风与班风等可以使幼儿产生情感的共鸣,引起幼儿积极向上的情感,促进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幼儿园潜在课程有利于促进幼儿社会性方面的发展。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制度、管理制度、师幼的行为规范等对幼儿具有约束力和规范力,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使幼儿在自我控制、自我反思、自我教育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

三、开发幼儿园潜在课程的途径

(一)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环境

一般而言,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内为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幼儿园环境作为幼儿园潜在课程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环境创设的生活性有利于幼儿在温馨安全的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游戏;环境创设的趣味性有利于幼儿自主探索、主动地学习和生活;环境创设的互动性为幼儿提供敢说会说、自主动手的氛围;环境创设的教育性有利于幼儿进行观察、创造、探索和竞争;环境创设的共育性能有效促进教师与家长的和谐交往。[6]幼儿园环境的这些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并重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教师应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积极创设幼儿园班级环境,包括班级内的区角、班级外的走廊和墙面等,通过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开发幼儿园潜在课程,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建立和完善幼儿园各项组织制度

幼儿园的各项组织制度包括幼儿园的管理制度、卫生保健制度、奖惩制度、评价制度、师幼行为准则、领导制度、组织机构的设置等。在各项组织制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新情况,应当及时加以补充、更新和完善,改进幼儿园现有组织制度的不合理之处,定期评估幼儿园现有组织制度,充分发挥幼儿园各项组织制度的规范管理作用,规范幼儿的行为意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三)构建积极健康的幼儿园文化

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幼儿园文化是在社会大背景取向下,全体教职员工在长期教育实践中所形成的共同认可、共同追求的精神风貌及教育风格、文化传承方向所构成的导向文化,它是本幼儿园所特有的,且为幼儿园多数成员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7]幼儿园文化包括幼儿园的信念、道德、习俗、价值标准等,它们虽然是无形的,但却直接影响幼儿的情感、交往行为和个性发展。构建积极健康的幼儿园文化,主要是指构建幼儿园良好的办园理念,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从而使幼儿受到科学的、有价值的文化熏陶,使幼儿耳濡目染地接受幼儿园文化的影响,促进幼儿的发展。园长是幼儿园的核心和灵魂,其个人素质、思想观念、文化修养等对幼儿园发展的方方面面无不产生深刻的影响,因而园长是幼儿园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8]幼儿教师是幼儿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幼儿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幼儿园文化建设的水平和实施状况。因此,在构建幼儿园文化的过程中,需要明晰园长的领导责任,提高幼儿教师的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2][3] 靳玉乐.潜在课程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4][5] 虞永平.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6] 张虹.幼儿园环境创设对幼儿身心健康影响浅谈[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