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污染源监测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
一、系统功能
环境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可以远程监控所有在GPRS网覆盖范围内的特定移动目标。各类监控、报警数据通过GPRS网络及电信有线网络传回监控服务中心,还可通过专线网络或电话线与环保中心或其它相关机构相联,将移动目标的GPS定位信息、污染源处理信息进行分类确认后,实时传送到相应的职能部门进行备案处理。该系统方案适用于工矿企业及各级地方环保局应用,具有标准化、高科技和规模易扩展等特点,对环境保护,智能控制具有实际意义。本平台与数据监测站通过交互查看监测站机器的运行状态,设置数据传输的参数。该系统将环境监测数据和污染源数据在地图上表示出来,通过地图可以直接访问监测数据,实现了监测点空间信息与监测结果的结合,可以输出各种专题地图和空间分析结果图,大大丰富了表达效果。
二、系统模块设计
本项目在C#、Visual Studio、数据库等编程与设计的基础上,利用GPRS的相关知识,对环境污染源监测系统进行深入研究,最终建立了环境污染源处理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主要具有以下六个模块,各个模块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数据采集模块:这是系统的核心模块。数据采集模块的功能是采集设施进口或出口的污染源数据,这个模块的实现分三个步骤:数据采集、数据转换、数据存储。1. 数据采集:通过在设施进口或出口的感应器采集污染源(废气)、温度、湿度等实时指标数据。采集用到了M2040模块(命令为#020)、亚当模块(命令为7B 7B 44 66 7B TD).2.数据转换:利用量程转换理论对数据进行量程转换,数据达到标准化。3.数据存储:数据以报表的形式进行存储,存储机制为连续触发机制。
(二)数据查询及可视化模块:这个模块提供了实时信息的查询和可视化显示功能。其中包括报表(时报表、日报表、月报表、季报表、年报表)数据显示及导出、数据趋势图显示及导出、数据总量统计显示及导出、运行记录显示及导出等。
(三)参数设置模块:参数的设置都在这个模块完成,包括三个子模块:网络参数设置、企业参数设置、污染源参数设置。1.网络参数设置:设置省局、市局等部门的IP地址及端口号。2.企业参数设置:设置企业设备的进口或出口参数信息。3.污染源参数设置:预先设置各污染源的量程范围。
(四)网络连接及上传模块:这个模块主要是应用于向上级部门传输监控数据。
(五)串口通信模块:这是一个独立的模块,其中包括串口控制模块、串口和M2040的通信、两台PC机的串口通信等。
(六)系统控制模块:这个模块提供了系统的控制功能,包括启动仪器、关闭仪器、重新启动、关闭端口的功能。
三、系统解决的关键问题或技术
(一)根据智能决策支持理论开发决策推荐模块,在警报发生的情况下根据知识库为用户推荐解决方案。
(二)串口通信。实现现场机与M2040模块和亚当模块建立连接并实现数据通信;实现两台计算机之间通过串口的通信。
(三)网络上传:将实时数据和整点数据按照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系统数据传输标准标准封装成数据包,并上传至企业及国家、省、市、区等各级环保部门。
(四)数据保存: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并分别根据自然时间存储到对应的报表中,包括实时报表、时报表、日报表、月报表、季报表、年报表,便于数据查询和在线监测。
四、系统创新点及特色
(一)知识库中存有大量的在以往各种警报情况下的解决方案,当仪器发出警报时系统会自动分析并搜索知识库中相应的解决方案;若知识库中不存在与该次警报匹配的解决方案,则由技术人员进行手动设置,而该新设置会自动保存到知识库中,作为已有的解决方案以备今后出现该状况时,按照此方案执行。
(二)保存运行记录表。运行记录表可用于查询系统历史运行状态,为污染源处理设备的维护提供可靠依据。
(三)该监测软件实时采集和显示污染源数据,并且根据预先设定的量程实时显示污染源数据比例,当污染源排放量过大时根据显示比例有利于及时发现并做出决策。
(四)该系统有较强的可扩展性。
参考文献:
[1] 石田耕三.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环境监测.2005,21(1):57-58
[2] 刘云浩,梁思源.昆明市环境监控系统建设研究.环境工程.2009,27(11):444-445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主要污染物,是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实施排放总量控制的两项污染物,即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
第三条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以下简称总量减排)监测是对污染源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总量进行核定,并为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提供数据的监测活动。监测工作采用污染源自动监测和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包括手工监测和自动监测)相结合的方式,主要是掌握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和数量。
第四条市环保局负责组织开展全市总量减排监测工作,各区县(自治县)环保部门负责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总量减排监测工作,市环境监测中心和各区县(自治县)环境监测站负责具体承担监测任务。
市环保局成立总量减排监测技术专家组,组长由市环境监测中心主任承担,成员由市环境监测中心专家和各区县(自治县)环境监测站站长组成,负责协调解决监测工作中的技术问题。
第五条总量减排监测包括全市范围内国家及市重点监控企业、核查期内投运试生产的建设项目以及其他纳入减排计划的企业的所有排污口(对治理设施应包括进出口)。监测企业名单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实际情况每年更新1次。
第六条总量减排监测工作按照分级管理和属地化原则进行。
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国控污水处理企业除外)、国家和市环保部门审批的新建项目试运行期间的污染源监督监测以及具有在线监测设施的企业的比对监测由市环境监测中心承担,万州、黔江、涪陵、江津、合川、永川等6个区域性中心城市环境监测站协助。
国控污水处理企业、市重点监控企业、纳入减排计划的其他企业、各区县(自治县)审批的新建项目试运行期间污染源的监督监测以及具有在线监测设施的企业的比对监测由污染源所在区县(自治县)环保部门组织落实,具体监测工作由区县(自治县)环境监测站承担。
第七条总量减排监测对各企业每季度监测1次,每次监测1天,其中废水监测为每天监测4次,以日均值计,废气监测为每天监测3次,以小时均值计。建设项目从试运行的第2个月开始监测,并根据试运行时间按季度实施监测。
总量减排监测项目中的废水监测应包括流量、化学需氧量及其他特征污染物浓度的监测,废气监测应包括流量、二氧化硫及其他特征污染物浓度的监测。
第八条市及区县(自治县)环保部门要以监测数据为基础,统一采集、核定、统计污染源排污量数据,根据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流量计算污染物排放量。
对安装了自动监测设备并与市环保局联网的企业,以自动监测数据为依据核定污染物排放量。
对未安装自动监测设备或自动监测设备未与市环保局联网的企业,以监督性监测数据为依据核定污染物排放量。
第九条国家及市重点监控企业必须在**年底前完成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的安装和验收。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的建设由企业和各级财政负责,验收由市及区县(自治县)环保部门负责,数据监测由企业负责,日常运行由有资质的运营单位负责。自动监测设备必须与市环保局联网并确保正常运行。
第十条市环保局负责全市的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的质量管理工作。
市及区县(自治县)环保部门按照分级管理原则负责对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的监测设备进行实验室比对监测与自动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审核。实验室比对监测与自动监测设备同步现场采样,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每季度1次,其他企业每年1次。
实验室比对监测结果表明同步的自动监测的数据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时,则从本次实验室比对监测时间上推至上次实验室比对监测之间的时段按自动监测系统数据缺失处理。
市环保局定期组织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的质量控制进行统一考核,并组织不定期抽查工作。
第十一条市及各区县(自治县)环保部门在核查期内要将监测企业的监测系数作为区域排放总量核定和项目削减量核定的依据。区域监测系数的基数为1%,监测达标率为90%以上的,每降低10个百分点取值下降0.1%;监测达标率低于50%的,区域监测系数为0。其中区域监测达标率=监测达标企业数/监测企业数。
第十二条市及区县(自治县)环保部门要建立完整的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基础信息档案,建立污染源主要污染物监督性监测数据库。
各区县(自治县)环保部门在每季末10日前将本季度的监测数据及报告上报市环保局。
第十三条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保障总量减排监测工作的相关工作条件,在人员配置和培训、设备购买和更新、工作和实验用房供给、工作经费保障等方面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并予以落实,要保证监督性监测费用,补助国家及市重点监控企业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和运行费用,将其纳入财政预算。环保部门采用的监测方法必须是国家标准方法或环保行业标准方法,并按照国家和地方技术规范要求实行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第十四条本办法所称各区县(自治县)包括北部新区管委会。
【关键词】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平台;管理;防治方法
一、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平台的应用
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可以采集具有时效性、可靠性的环境信息,提高信息的利用率,最大化的为环境监测与管理提供及时、准确科学的依据。其是应用自动控制技术、数据通讯、数据库等技术,建立起完善的数字化环境监控体系。(1)数据传输方式。数据的传输一般是采用通讯公司的GPRS方式来实现的,该传输方式保证了数据的稳定性、运营费的低廉性的前提下,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2)数据传输特点。数据传输具有实时性强;可对监控点仪器进行远程控制、建设成本低;监控范围广、良好的扩展性;系统传输容量大;数据效率高等特点。(3)污染源监控平台的功能。监测项目类别的界面,实现废水监测、废气监测项目的归类管理;监测类别是对监测项目的一个具体诠释,对污染物和污染物产生的数据进行分类,达到监测数据的要求;权限管理设置是完成对用户访问数据的授权
二.加强污染源在线监控设施的管理
1、视频监控系统.目的是对重点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状态,检测仪器工作状态等情况的图像监视,对图像数据进行存储,同时将视频信息传输到地市监控中心及省监控中心。系统由摄像机、DVR(视频服务器)等设备,主要完成图像采集、编码和传输等工作。视频监控设备的功能要求。远程视频监控设备需长时间运行,处理数据量大,因此要求设备稳定性好,运行速度快,达到实时监控效果,需要考虑设备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为方便远程视频监控,前端的各种设备如:视频参数、支持的解码器协议要求、录像控制、报警功能等应实施统一管理。
2、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环境保护部颁布了《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办法》,旨在落实污染减排指标,强化监测和考核体系能力建设工作,加强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的监督管理。根据国家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要求,全国所有重点污染源和重点治污设施,均要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设备,并要与当地环保部门联网,加强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的监督管理。
3、移动车载应急视频监控。(1)移动环境检测车。在环保部门制定的车辆上进行改装,配置移动视频监控系统远端站、350M警用无线集群系统、处理系统等辅助设备,是应急指挥系统的远端移动信息采集平台。(2)5.8G扩频数字微波系统。无需频率申请,系统可靠性高,传输能力强,安装使用灵活方便。(3)监控中心站显示系统。(4)广播系统。在应急通信车上完成现场的宣传广播和喊话。
4、工况在线监控系统。此系统的建立可以对企业污染治理实行全天候监控,对无组织排放污染源进行有效地定量控制,同时弥补视频监控由于夜晚光线不好的难以取证的不足,确保污染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行。该系统由传感器系统、采集系统、信号分配系统、存储系统、传输系统、中心数据系统平台组成。用户根据需要对现场设备进行配置,对检测频次、通讯延迟、报警参数、通讯参数等各种参数进行设定,并在中心系统平台上显示及控制。
5、其他措施.对于一些不具备条件实施在线监测管理的污染源,比如,小型企业,农业,固废等,我们通过污染源调查、污染源评价和污染源控制来完善污染源管理。其中污染源调查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做好这项工作,有助于掌握污染源的变化趋势和污染物消长规律,结合环境质量监测可以监测量变化趋势,同时采取相应对策,减少和控制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通过污染源调查,可以找出一个区域或一个工厂的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资源、能源及水资源的利用现状。为企业技术改造、污染治理、综合利用、加强管理指出方向;为区域污染综合防治指出防治什么污染物,在哪防治;为区域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环境科研提供依据。污染源调查是污染综合防治的基础工作。
6、监控方面的日常工作.监控日常工作主要包括:企业前端情况的掌握、自动监测数据的处理、自动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环保相关业务的支持等等。(1)企业前端情况主要包括:装机容量,机组情况、机组运行负荷、发电量、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治污工艺、排放口基本情况、设备检修等等。(2)自动监测数据的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掉线处理,数据异常处理、数据超标处理。(3)自动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包括:联网情况统计、数据传输情况统计、超标分析,总量分析、异常情况分析等。(4)环保相关业务支持包括:环境监察部门、污染控制部门、环境检测部门等提供相关的业务支持数据。
三、环境污染源的防治方法
环境污染源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1)大气污染源.(2)水污染源状况.(3)固体废物污染源.(4)种植业污染源对环境的影响.(5)畜牧养殖业污染源对环境的影响等等。以下就主要防治方法进行分析:
1、针对水体污染的防治。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尽快实现从末端治理向源头和过程控制的战略转移,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综合治理点源、面源和内源污染,高度重视污水再生利用。同步规划和建设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实现由单一的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向污水综合利用转变。
2、大气防治方法.(1)加强大气监测,大众媒体监督;(2)促使企业进行工业改造,加大环保投资;(3)控制交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4)选好树种,搞好卫生防护林的营造与管护。
3、固体废物的防治方法。(1)强化宣传教育,增强全名环境保护意识;(2)逐步推进固体废弃物排放收费制度;(3)实行工业企业固体废弃物排放许可证制度;(4)积极推行ISO14000生命周期思想。
4、土壤种植业的治理方法。(1)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2)积极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3)普及推广生物防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减少农药用量;(4)积极回收农膜,大力推广新型可降解农膜;(5)依靠科学技术,开展生态农业建设
5、畜牧业污染治理方法。(1)合理加工日粮,在饲料中减少使用含硫矿物质如硫酸铜和硫酸铁,可降低含硫臭气;(2)添加酶制剂,消除相应的抗营养因子,补充动物的内源酶,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排泄物;(3)粪便能源化和肥料化,畜禽粪便可以作为沼气池填充原料,经发酵后的残渣返田增加肥力,改良土壤,防止土地板结,减少化肥的用量。
结束语
当前污染源污染日益加剧,通过环境保护部门颁布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污染源污染,但是仍然需要相关人员继续探讨污染源的监控及其防治方法。通过合理利用在线监控系统管理模式和自动监控管理模式,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脚步。
参考文献:
[1]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办法》的通知[Z].2008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第13号令)规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作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主要技术依据,其范围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范围是相同的,是对整个项目而言,是有资质验收监测机构依据环评报告书、审批意见及其项目设计文件采用监测、调查和检查等多种方法,监测验证建设项目是否达到了各项环境保护的要求,同时验证环评报告的结论是否准确的一个过程。作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以下简称验收监测)工作的项目负责人应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熟悉国家法律法规、环境保护各类标准、规范,且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做到与时俱进,以保证顺利完成验收监测工作。
1对项目进行初步了解
根据各省市管理办法不同,监测站接到的验收监测任务来源大体分为为环保厅(局)委托与企业直接委托两种。项目委托方应提供报批版的环评报告书(表)、环保主管部门对项目的批复等基础资料。通过仔细阅读项目环评报告与环评批复等基础资料,对项目有初步了解。项目负责人应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地方环境保护局提出的执行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文件或函确定污染物排放标准。(2)了解项目建设内容、工艺流程、污染物排放及污染防治措施初步确认项目污染物排放种类及源强。(3)了解项目是否涉及“以新带老”(指通过新、改、扩建等项目,完善健全建设单位已完成项目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环保措施与设施)内容。
2现场踏查
现场踏查是验收监测工作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对验收监测方案、报告的编写与验收监测现场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项目负责人应注意以下几点:(1)确认项目实际建设内容是否有变更情况,如有变更应根据《关于印发环评管理中部分行业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的通知》(环办[2015]52号)及附件清单的要求属于重大变动的应当重新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不属于重大变动的纳入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2)确认验收监测工作的范围,对项目相关技术资料作全面的收集与核对。主要包含工程《初步设计》(环保篇)、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变更及相应的报批手续和批文、环保部门对建设项目检查或督察的报告、通知、整改要求等、试生产许可(如果试生产超期,应向管理部门申请延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备案表等。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要求开展环境监理的建设项目,还应提交施工期环境监理报告。(3)检查环保设施建设建成及运行情况,如有“以新带老”内容应将其环保设施一并确认废气排气筒数量、高度、监测孔;废水确认主要污染物及来源、排放量、采样点。根据实际工艺流程由原料制备到成品贮存从头到尾逐一检查,确认生产周期,防止遗漏。(4)重点检查固废(危废)的种类、数量、贮存方式、转移方式、处置方式。如涉及委托处置、综合利用的情况厂家应提供相关单位的资质证明及合同等。(5)了解其他环境管理检查内容如环境保护审批手续及环境保护档案资料是否齐全;环境保护组织机构及规章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环境保护设施建成及运行纪录(如环保设施运行台帐、试剂采购及使用记录等);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及实施效果“;以新带老”环境保护要求的落实;排污口规范化、污染源在线监测仪的安装、测试情况检查;生态恢复、绿化及植被恢复、搬迁或移民工程落实情况;废水循环利用情况;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提出的环境监测计划落实情况等。其中卫生防护距离问题应重点关注。要认真核实卫生防护距离内有无搬迁未完成现象、有无新建敏感点。(6)收集各类图件,如水量平衡图、生产工艺流程图、废水流向图等。(7)如验收监测涉及土壤、地下水、灰场等厂外监测点位时,应在现场踏查时一并查勘,避免现场监测期间临时寻找点位或方案选定点位无法采用的情况出现。(8)现场踏查工作应认真仔细,不留死角、盲点。对项目环保工作不妥之处给予指正,督促其积极整改,避免影响验收监测工作的进行。
3编制验收监测方案
验收监测方案应中应包含前言、验收监测依据、建设项目工程概况、污染源及治理措施、环评结论及环评批复要求、验收监测评价标准、验收监测内容、验收监测方法及质量保证、环境管理检查、公众意见调查实施方案等章节。根据建设项目情况不同,如有必要验收监测内容应包含环境敏感区域环境质量监测。项目负责人根据环评报告书等资料及现场踏查的结果编制验收监测方案时要注意方案的可实施性,要保证方案中的所有采样点位都能够便于实际操作采集样品,避免现场监测期间无法采样带来的问题。
4现场监测
项目负责人在现场监测入场前与被监测单位应充分沟通保证监测的顺利进行。在组织监测人员时要强调严格按照规范与方案进行工作,如有突况应与项目负责人及时沟通,保证在现场能解决的问题决不带走。(1)现场监测期间,企业生产工况是否达到规范要求是数据有效性的基础。一般工业企业要求生产工况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75%以上,水泥行业80%以上。如无法调整工况达到设计生产能力要求以上的项目,验收监测应在征得环保主管部门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并保证主体工程稳定、环保设施运行正常,同时注明实际监测时的工况。(2)现场监测期间,应注意对废气、废水、噪声、土壤及固体废弃物等采样的质量控制。(3)公众意见调查应注意的有:调查内容的针对性;调查对象的代表性及全面性。
5结束语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基本内容;监测问题;预防措施
1.环境监测的含义
环境监测指就是以环境作为监测对象,通过综合运用生物办法、物理办法及其他办法,对环境存在的需要对检测各类物质及物质结构进行定量、定性的科学分析,实现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
利用其和环境有关规律进行分析确定环境污染和质量程度的变化趋势,提供跟多数据来支持环境保护工作,为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更多服务。
环境监测主要是对环境生物进行取样,对生物样品中含有危害环境的物质含量进行实验鉴定,并对在特定的时间内或在特定的空间内的环境结构或环境质量等进行研究操作。环境监测的内容主要是以对自然环境监测和人为造成废弃物的环境监测为主的。
2.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
环境监测工作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环节,贯穿环境影响评价的整个过程。环境评价单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首先必须委托环境监测部门对项目拟建地进行环境本底监测,在环境本底值未超标的情况下再对具体项目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并制定监测计划;项目建成后并投入正常试运行3个月后,再对项目进行验收监测,以确保环境影响评价中规定的环境保护设施落实到位;在项目运行一段时间后,进行回顾性评价。总之,在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初期、建设期、运行期及后评价期都需要环境监测数据作为基础支持。环境监测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2.1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环节。在项目进行建设之前,环境影响评价具有一定支持作用,先进行调查建设项目拟建地点的环境状况,并进行环境监测,取得反应环境真实状况的数据,才能确保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准确性,进一步决定该地点是否合适项目的建设。
2.2 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条件
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已存在的污染进行分析,包括污染源的特点,分布,影响因素、环境条件等基本状况,寻找污染源,预测污染变化趋势,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根据环境监测数据,同步观测并对气象、水文等资料和污染源资料,验证或调试评价预测模型,为拟建项目地区常规监测点的优化布局和项目环境监测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2.3环境监测对环境监测计划的制定有一定的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的建设项目环境监测计划是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部门执法的依据之一。环境监测计划的执行能预防和及时发现企业引发的环境污染事故,也可及时发现环境保护措施的不足,是确保区域环境质量的有效措施。
2.4通过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可验证建设项目周边地区环境质量是否满足环境管理的目标要求,同时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质量进行检验,这也是对环境评价单位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质量进行定量考核、监督与管理的重要措施。
3.环境监测工作的基本内容
环境监测工作主要分为调查与验收两个阶段,为此,环境监测工作的基本内容分为以下两个基本部分:
3.1 调查阶段的环境监测工作
环境监测在调查阶段,其最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建设项目的评价级别、条件等因素进行分析,来选择适当的检测对象和环境影响因素,并以此为依据来选择合理的监测方法,制定科学的环境监测方案。监测方案制定必须遵循原则来制定,而不是按照意愿来制定,其原则包括:(一)环境监测方案要求具有一定的经济性,并能够结合环境的实际情况相适用。(二)优先监测具有威胁性严重的污染物。
3.2 竣工验收阶段的环境监测工作
竣工验收阶段完成的所有任务是对环境保护进行检验、对环保设备的效果进行测试、对污染物进行监测、调查敏感环境地点等。因此,在项目完成时进行竣工验收时确保工程项目的稳定性运行,也是设计生产能力不低于百分之二十五,只有状态稳定,才能准确确认污染物是否在环境影响下确定的物质,在环境监测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质量问题,保证监测的准确性。
4.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预防措施
4.1 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环境系统本身是复杂的,存着很多因素对环境监测工作产生干扰,造成监测结果存在一定误差,降低监测频率等,甚至对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代表性都产生不利影响,这些数据结果也不能真实的反映出环境状况。自然因素除外,环境监测还存在着经费和时间上的问题,没有足够的经费供应,环境监测部门会在监测过程中对经费的使用进行压缩,为了满足时间的要求,还会简化监测步骤,缩短监测时间,监测操作也不一定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因此,由于技术、方法等方面的限制还会降低项目的使用价值,通过环境监测并不能够判断该项目是否值得建设等,这些都是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不仅影响项目的建设,同时还会对环境影响评价造成严重影响。
4.2对环境监测工作的预防措施
加强环境评价单位和监测单位对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监测工作的认识,让每个环境监测人员从思想观念上认识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加强对环境本底值的监测,为拟建项目的环保审批提供数据参考,确保对拟建项目在环保审批上的严格把关,减少项目建设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其次,为了更好的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制制度。按照统一的规范进行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来进行准确讲述环境信息,同时,在环境评价报告书和环境评价大纲审查时,要求环境监测技术专家及技术人员参于评审监测内容。
另外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积极应用ES、RS、GIS等新技术,准确测定监测点位,精确采集监测数据,绘制生态片图,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数据资料。
最后,建立并落实环境评价时间、难度和经费的制约机制。项目环境评价等级应与其评价时间、工作量及经费相关,评价时间进度应作为一个评审条件,杜绝速战速决、急功近利的不良行为。根据环境监测方案计划时间和预算相应的经费,确保环境监测工作顺利进行,充分发挥其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