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幼儿园环境

关于幼儿园环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幼儿园环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于幼儿园环境

关于幼儿园环境范文第1篇

一、科学、卫生,具有童趣的进餐场所的创设,可以调动幼儿进餐的积极性

幼儿园集体用餐,进餐场所的采光、通风、餐具的简便使用却是应该注意的方面,空气新鲜、光线柔和、窗明几净的进餐场所可促进幼儿的食欲,并有利于良好的饮食习惯的培养。进餐场所可布置一些可爱、有趣的蔬菜水果娃娃,这样让幼儿感到亲切,更有童趣。另外。餐桌椅的高低要适合幼儿的身材。在物质环境的创设上面要促进幼儿的发展,又体现满足幼儿需要的人文关怀。进餐的活动室有以下一些因素影响幼儿的食欲。如噪音,幼儿园临街,高音喇叭和各种噪音不断干扰,容易使幼儿烦燥,影响进食;餐室内有多余人员走动或讲话,会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影响幼儿的进餐。

二、良好的进餐氛围的创设可以激发幼儿进餐的主动性

文明进餐时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幼儿进餐时要讲究秩序和纪律,不要拥挤,应从小学习饮食礼仪,不影响别的小朋友进餐,养成专心用餐,礼貌进餐的好习惯。

为了保证幼儿顺利进餐,餐前应有一系列准备工作,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用餐。老师们通过讲故事、区域活动游戏、图片展示、进餐时播放柔美的音乐,以悦耳的铃声或音乐作为用餐的信号,让幼儿停止活动,然后讲述有关用餐的一些小故事以及15分钟的餐前的食谱介绍,听了介绍会对要吃食品感兴趣也容易接受。使幼儿在生理和心里上做好进餐的准备,形成条件反射,促进食欲。尊重、宽容幼儿,让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就餐。如餐前、餐中不大声训斥幼儿,不应让幼儿感到压抑和受到伤害,以免影响幼儿的消化吸收。对于某些进餐速度太慢的幼儿,可以进餐前给他们自由选择座位,当他们坐在自己选择的座位上、自己所喜爱的伙伴身边,进餐时就会充满了满足感和愉悦感。安排他们先吃饭,不要催促他们用餐,可带先用完餐的幼儿出去散步,不要影响他们,对户外活动的向往,会促使他们早点吃完,这样有利于激发幼儿对就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久而久之,也会使他们就餐速度有所改变。

三、加强保教者的主观意识,引导幼儿正确进餐。

教师的言语对幼儿进餐也会产生影响,如教师评价当天的饭菜难吃,自己不喜欢吃,殊不知自己不经意的一句话,就又能让幼儿降低食欲,进餐不顺利。还比如,在进餐过程中,教师常常喜欢用“谁是第一名”的方法来促使吃饭速度慢的孩子快一些,其实。那些“第一名”的孩子都常常是吃得太快的,容易引起消化道疾病的孩子或者是一些胃口香的肥胖儿童,对于他们来说,保育的重点恰恰是学会咀嚼。这样导致快的更快,慢的更慢。对于进食慢的幼儿避免强迫他们进食,要了解幼儿不同的特点,重视、尊重他们的情感需求,包括用平静的语气对幼儿讲话,鼓励幼儿自行进食,让孩子体验到老师的关注,从而产生为自己吃饭的心理和兴趣,消除逆反心理和对抗行为。在幼儿进餐时,教师讲话不要过多,以免分散他们的注意力,虽有正确行为的幼儿给予肯定,鼓励其他人以他为榜样,以克服进食过程中的不良行为。

由此可见,教师应是幼儿愉快进餐的引导者,保育员应是愉快进餐的照顾者。

四、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家长与幼儿园的配合十分重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单独完成的,也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完成的。幼儿园保教人员应该经常主动地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的进餐情况,与家长共同配合,找到幼儿偏食、食欲差的原因并及时纠正。作为家长也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在家中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不喂饭、少吃零食,同时注意自身的行为,因为好多孩子的不良饮食行为可能来自于家长自身的挑食、偏食。比如,有的家长会来跟老师反映,自己的孩子从来不吃赤豆,一吃就吐,要老师不让孩子吃,还有的家长说自己的孩子不能吃肉、猪肝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的保教者是服从家长的要求,还是另想办法呢?

关于幼儿园环境范文第2篇

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园教育至关重要,这既能提高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也能促进教师与幼儿的互动交流。目前,幼儿园教育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注重环境创设的单向作用;二是轻视师生之间的互动。

1.1忽视环境营造的双向作用

一些幼儿园认为,只要把幼儿园装饰得整洁、有序、美观,就算是创设了良好的幼儿园教育环境,没有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环境创设,只一味的追求外在形式,完成布局任务,没有从根本重视环境对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在环境创设的内容上比较零散、片面,整个布局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给人一种不平衡的感觉。很多幼儿园只注重丰富的物质条件,没有结合幼儿对整个教育接受过程中环境创设的需求,这种单向作用的环境布局,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

1.2忽视环境创设中师生关系互动

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创设,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很多幼儿园认为环境创设主要为物质环境的创设,忽略了精神环境创设的重要性。幼儿园的设施设备等物质环境具有视觉直观性和形象性,教师认为幼儿很容易接受和掌握,往往忽视了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缺乏师生之间、幼儿之间的交流互动,没有真正建立起师生之间那种亲切、和谐、互助、友爱的关系,教师没有树立真诚相待、友好合作的榜样。

2、营造良好幼儿园教育环境的措施

幼儿园要充分认识环境作为教育资源的重要性,不断创设和利用幼儿园教育环境,努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环境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隐形课程,随着幼儿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人们逐渐重视环境这一隐形课程的重要作用,不再只重视幼儿园的常规课程。因此,幼儿园必须按照要求,不断创设符合幼儿实际的环境,充分发挥环境对幼儿的教育引导作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2.1创设优美的室外环境

幼儿要与环境进行互动才能学习和发展。良好的环境能激发幼儿的思维发展,幼儿通过与环境互动活动中不断提高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幼儿园的布景大多体现在墙面上。因此,墙面的布置要符合幼儿的审美观念,才能激发幼儿的情趣。包括墙面上的礼貌用语、图画都要让幼儿有兴趣读一读、看一看,充分利用这些环境教育资源对幼儿进行有效教育。幼儿园是幼儿学习的第一站,他们对幼儿园充满幻想、新鲜感,只要提高幼儿园,他们在大脑中立即呈现出一幅充满乐趣的画面,有很多的小朋友在幼儿园中一起耍玩具,墙面上有很多的蜻蜓、蝴蝶等小动物,这种富有儿童乐趣的地方才会吸引小朋友的到来。

2.2创设良好的室内环境

教室作为幼儿日常学习、活动的主要场地,其良好的环境对幼儿有直接的作用。各个班级可以根据教室的实际情况构建班级科学区,这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让幼儿自由组合,在科学区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想象。当然,不同班级尽量创设各具特色的科学区,努力实现班级之间的资源共享。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建立科学活动室,这为培养幼儿的科学实践能力提供了重要平台。这种集中的科学教育资源既可以让幼儿全面体验探索科学的氛围,也可以为教师提供专门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场地。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结合教学目标,营造的教育环境要有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2.3创设精彩的课堂环境

幼儿的学习关键在于培养他们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幼儿园的课堂应该要生动形象,通过设置精致教具等多样形式,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充分让幼儿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扮演,比如让幼儿扮演一个小动物,并模仿小动物的特色动作和语言,充分调动幼儿动手、动口的积极性,逐渐培养幼儿自主参与意识,让幼儿在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

2.4创设温馨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幼儿温馨的港湾。作为家长有义务和责任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这个环境要求干净、整洁,符合幼儿的实际需要,富有童趣的自由学习、玩耍空间。家长要注意幼儿玩耍活动的时间长短,不要让幼儿玩某一种玩具太久,要引导幼儿玩不同的玩具,要安排合理的运动时间,强健幼儿的体魄,这也为更好的学习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家长抽出时间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去呼吸新鲜空气,增长见识,拓展视野。同时,家庭要协调配合制定幼儿的教育目标,共同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家长之间也可以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在教育幼儿一些好的方式方法,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进步。

2.5营造丰富的互动环境

家长要积极配合幼儿园参与幼儿学前教育工作,借助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平台开展亲子教育活动,让家长和幼儿共同完成某一项有意义的游戏,增进幼儿与家长之间的信任、默契和感情。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变幼儿对教师的一种依赖心态,要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鼓励幼儿进行探究和操作活动,密切关注幼儿的兴趣爱好,引导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总结

关于幼儿园环境范文第3篇

关键字:本土资源;幼儿园环境创设;现状评述

在当今学前教育中,环境正作为一种“隐形课程”越来越多地引起学前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1倡导为幼儿创设充分发挥其潜力、促进素质全面提高的环境,是全体幼教工作者的努力方向。但目前许多幼儿园对环境的概念理解有所偏差,一是设计思路上没有鲜明的理念和主题,环境创设总体规划、系统发展;二是设计主体上以教师创设为主、忽视幼儿参与;三是设计模式上以固定画面为主,缺少动态环境;四是缺乏对本地区文化、物产、文化等核心内容的挖掘。创设形式内容单一、材料贫乏、千园一面。

近几年我国关于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研究越来越多,而利用本土资源打造特色幼儿园环境方面的相关研究则相对较少。这些研究大致集中在资源文化的教育价值、本土可利用的资源内容分析以及利用本土资源打造特色幼儿园环境的实践成果和现状分析等方面。

1.价值研究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从理论角度深入、系统地探讨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第一人,在《陈鹤琴全集》中记录了他对“创设怎样的环境”、“怎样创设环境”、“采用什么材料”(创设环境)都有着系统论述。另外,陈鹤琴先生也曾明确提出幼儿园中要坚持“中国化”的原则,指出“幼儿园环境创设要考虑当地的风土民情、文化底蕴、气候条件”。张宗麟先生对于幼儿园环境创设有着独到见解,《张宗麟幼儿教育论集》中提出通过环境创设把我们的孩子带进民族传统文化的高远意境,无疑是培养幼儿爱国思想的一个途径。吴志芳《幼儿园开展乡土文化教育的原则与策略》幼儿园乡土文化教育对幼儿成长和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弘扬具有重要的意义。张娜《在环境创设中渗透民族文化教育》中认为,“教师应为幼儿创设各民族不同文化的教育环境,让幼儿在这种环境中不知不觉学习到经验,让优秀的民族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和熏陶幼儿”。

2.内容研究

刘雪芹在《利用幼儿园环境装饰提高幼儿母体文化认知》(2006)中有针对性地从幼儿园环境装饰民间特色本土化、幼儿园环境装饰民间特色多元化、幼儿园环境装饰民间特色生态化、幼儿园环境装饰民间特色长期性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胡显强在《渝东南民族混居地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利用乡土美术资源进行美育的探索》(2012)中论述了利用乡土美术中便捷的物质材料资源、本地优美的自然景观资源、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创作的作品装饰美化幼儿园,激发幼儿的审美兴趣。王美溢在《新疆少数民族艺术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应用》中提出将少数民族色彩、图案、地方民族节日、民族乐器和玩具应用与幼儿园环境创设。付洪岭在《幼儿园乡土特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将具有地域特色的朝鲜族和满族的传统饮食、节日、礼仪、游戏等多样化的内容纳入课程资源的开发范围。陈凤在《利用本土资源创设幼儿园民族艺术教育环境》(2010)中,立足于新疆的民族文化,对幼儿园民族艺术教育环境的创设目标、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张卫民、曾虹、詹霞在《基于民俗文化传承的幼儿园环境创设》(2011)中提出:创设以本地民俗戏曲文化、民俗节日文化、民俗工艺文化和民俗饮食文化等为内容的环境,增进幼儿对民俗文化的了解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而针对美术资源的利用方面,贺为民在《美在其中——美术特色幼儿园环境创设浅谈》(2009)中谈到,让幼儿在真实和自然、和谐与精致、丰富和灵活的美术特色幼儿园环境熏陶下,欣赏美、体验美、理解美、创造美。高鹰在《民间美术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运用与实践》(2011)中认为应把我国丰富的民间美术资源与幼儿园环境创设结合起来。

3.实践研究

吴志芳《幼儿园开展乡土文化教育的原则与策略》中提出运用环境浸染的方式,创设富含乡土文化的幼儿园小环境。如秦莉在四川西北部城市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公立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中的教师和幼儿家长为调査对象,了解川西北民间游戏资源在幼儿生活中的应用现状。并注重在环境的创设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黄观菊在《唱响乡土资源的主旋律——谈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中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指出幼儿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把自然界赋予的资源有效地加以开发、整合、创新、利用,充分挖掘教育素材,合理利用乡土资源创设幼儿园墙面环境、丰富幼儿园游戏环境、美化幼儿园室外环境,营造一个优美而富有特色的幼儿园环境。全小燕在《探索利用本土资源创设环保、特色的幼儿园环境》中运用大量实例阐述了如何利用本土资源创设开放性的室内环境、特色的户外环境和富有环保性的生态环境。宣兆霞在《乡镇中心幼儿园民间游戏物理环境创设的个案研究——以湖州市A幼儿园为例》中运用个案研究法针对A幼儿园民间游戏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环境创设的修改建议。

综合来看,现在对于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研究较多,但是对于利用本土特色打造特色幼儿园环境的相关研究较少,而且主要集中在课程的开发与利用上,仅有的对于利用本土特色打造特色幼儿园环境的研究也仅限于初步的经验总结或只停留在相对宏观的层面,或是一些策略的提出,这些只是从某地区或某个角度出发进行的论述,对幼儿教师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系统的关于利用本土特色打造特色幼儿园环境的学术研究有待的继续深入。

关于幼儿园环境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2-0157-02

英国哲学家艾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曾说过:“在促进幼儿早期教育方面,最有效的做法是创造良好的环境。”由此可见“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教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幼儿每天的全部生活和学习行为,都是在环境中实施的,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不知不觉的成长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创设是幼儿园组成与进行中非常关键的部分,环境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因而创设多样的、绚丽的、有助于幼儿身体健康成长的环境是幼儿园工作的极其重要的一环。幼儿园环境的优劣对幼儿身体茁壮成长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而环境创设作为幼儿园环境的关键组成部分,它对幼儿的成长发挥着无法取代的影响。

伴着幼儿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幼儿园环境与之过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大量的与之相关的理论研究也接踵而来,但多数是着重于城市幼儿园,而相关于农村幼儿园环境的研究触及甚少。农村幼儿园的建设经费与之城市幼儿园相比较为欠缺,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更是较为薄弱。但是,农村幼儿园在创设环境上,只要将乡土资源和自然资源融入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充分体现本土特色,一样可以创造出一个健康、快乐的优美环境。

幼儿园的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幼儿的发展历程中发挥着至举足轻重的影响。但由于各种缘由,农村幼儿园在环境布置和装饰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在某些方面减少了环境的教育重要性和作用。笔者选取了齐齐哈尔市周边不同发展层次的农村幼儿园,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根据问卷提供的调查数据和呈现问题,分析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现状及主要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可行性的反馈建议和对策。

一、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现状分析

幼儿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渗透的,潜移默化的,孩子在优良环境中茁壮成长,环境因有了幼儿而呈现出朝气蓬勃和旺盛生命力。在这种环境观念的启发下,众多幼儿园都在环境设计上都煞费苦心,费尽心思让幼儿园环境创设上特征鲜明、标新立异、抓人眼球。但现实却令人堪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对环境创设的主旨思想、发挥作用领悟不足

1.环境创设的目标不确定。大多数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之中,为了将幼儿园环境简单装饰而敷衍了事,只关注了表面的样式,看重浅层次的形式,而忽略幼儿园环境的适用性和教育性。

2.环境的意义不能够完全呈现。某些幼儿园为了降低隐患和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设置装饰的区域日常是禁止幼儿碰触、使用,只有在特殊时候才可以让孩子使用,使本应成为日常与幼儿相伴环境变成了不可触及的一种摆设。剥夺了幼儿的发展权利,各种设备形同虚设。

(二)环境创设没能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幼儿园环境创设坚持要使环境和幼儿相互依存、共同成长。孩子是环境创设的主体,他们既是环境的缔造人,也是环境的得益者。然而事实上,环境创设没能突显幼儿的主体性,具体体现在:

1.在环境创设中承载了更多成人的意愿和想法,没有真正的从幼儿的视角出发。更多呈现的是教师自己的主观意愿,反而无法满足幼儿的想法和需求,缺乏思考如何启蒙、指导幼儿参与创设。幼儿与环境相辅相成,应充分突显幼儿在环境创设中的主体性。

2.环境创设一成不变,缺乏创新。大多数幼儿园的园舍大环境一年甚至几年才更换一次布置,班级内部的环境从入园到毕业三年不变也是经常。环境随着幼儿的年龄增长、身心成长不相符,满足不了幼儿的要求,失去了环境创设应有的教育意义和影响力。

(三)环境创设样式单调、主题特色不足

在环境创设的进行中,一些创设者一味以为幼儿园环境创设不就是把幼儿园环境简单布置得五颜六色,能够引起幼儿注意就可以了。因此某些幼儿园让美术老师画一些卡通形象、用一些装饰品布置一下,再放上一些玩具和教师的几件手工作品就将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了?更有甚者,有的幼儿园甚至效仿、照搬其他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样式,或者用现成的幼儿园模式“生搬硬套”来装饰布置,创设方法、呈现样式以及主题单一,环境创设模仿抄袭,缺乏幼儿园自身的特质。

(四)环境创设的一成不变、缺乏创新

根据笔者调研发现,很多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屡见不鲜;墙上的照片鲜艳不在,卡通形象模糊不清颜色也剥落了。幼儿园环境多久更换一次布置,调查显示:“旧了、坏了再换下来”或者“一学期更换一次”,甚至更久。如此的环境创设其作用未得到有效彰显,没有发挥其潜在的自身价值。

深究其因,幼儿园只知其环境有装饰和美化的作用,不知其还有“隐性课程”作用,能与幼儿实施显性或隐性的互动、存在无限的教育可能性,也没有意识到环境是幼儿的环境。

二、从简单装饰转向意义创设为出发点

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有着一个共性的弊端:仅关注外在形式、简单的装饰,反而忽略环境创设的教育的重要功能。

幼儿园环境创设是一项极为繁复、体系完整的工作。根据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自身诉求,找到环境创设症结的立足点。

(一)提升对环境创设重要性的领悟,理解环境创设的目的,使环境切实为教育服务

幼儿园优良环境的创设,能够使幼儿身心康健发展、知识结构、智力开发、能力培养起到非常大功效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目的。幼儿园要依据幼儿身心成长的需求对环境实施有策略、有方针的创设,致使便于幼儿取得更直接的知识和体会,可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认知能力,体现环境创设的目的,突显环境的教育作用,使环境切实为教学服务。

1.幼儿园的结构组织应有效计划、科学设计、巧妙构思,避免因设计误差偏差所造成繁冗设置、资源浪费等情况出现。

2.环境创设的形式要切合幼儿园实质,尽可能采用与教学统一的内容,彰显环境创设的可用性、设计感和造就性的一致。

3.充分体现环境的教育功效,是幼儿可以完全融入环境、体验环境,切实将作用体现淋漓尽致,完全发挥出环境创设的作用之所在。

(二)教师要构建“环境也是课程”的认识

“隐性课程”是学校环境中以潜在的、隐藏的形式展示的课程,体现出不可预见性、隐藏性、丰富性、不显现性,是比较于显性而产生的对幼儿所呈现教育作用的全部要素的集合体。

幼儿园环境属于隐性课程,因为它是以无声的形式作用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环境亦可用于显性作用的补充和拓展。教师也可联合教学计划不断展开环境创设进程,完全开发其隐藏性教育作用。环境创设可以显示出集合性和可挑选性,也可以关注乡土文化的适应性,让环境成为“呈现”本土特色的载体。

(三)选择环境创设的内容精心,呈现出多种的创设样式,突显幼儿园的教学特色

幼儿园环境创设既可以体现农村的乡土风情、文化底蕴、气候条件,又要体现幼儿园的条件实力、师资建设,尤其是教学特色。每个幼儿园都充分体现自己园特征,而且在环境创设时要按照于本园的教学特色,取长补短、事实而定地有针对性的环境设计。

(四)环境创设要考量幼儿身心特征

农村幼儿园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往往教师自我主导,没有考虑幼儿的需求,以自己的主观意愿进行环境创设。幼儿应该是主动去接受外界环境刺激,而不是被动去接受外界环境的作用,所以在环境创设时要充分考量到幼儿本身的诉求,从幼儿的实情考虑。环境创设主题的明确,材料的选择,内容的设定各个方面都要考量到幼儿的想法和要求、自身特点、身体发展水平、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等。

(五)缔造环境创设共同体,突显幼儿的主体性

要缔造幼儿园环境创设共同体。幼儿可以参与、讨论环境创设问题、完成环境设置。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并提供可能的帮助。家长不仅可以是环境创设的参与者,也可以提供教师关于幼儿想法和要求的信息,促进幼儿与环境的良性发展,从而获取有价值的经验和认知。

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突显幼儿的主体性。环境创设的主题和样式应主要按照幼儿的认知与成长所需设置。主题可以是幼儿参加过或马上要参加的活动情景;样式可以是有主题的,也可以是幼儿常规的所闻所见。

(六)运用农村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地创设物质环境

蒙台梭利指出,儿童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必须设法让儿童有机会接触自然的环境,借此让儿童来认识与欣赏自然的秩序、和谐与美。农村大自然环境优美,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充分挖掘这些乡土元素,对其进行创造,使之变成珍贵的环境创设资源,创设出具有显著特性及乡村特色的幼儿园环境。农村自然资源丰富,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就能扭转农村幼儿园的劣势,组织和展开多种多样的幼儿活动,为幼儿园创设优良的环境,给农村幼儿带来无穷欢快与童真!

三、结束语

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充分考虑其实际条件和具体情况,不竭的探究和归纳有特质的实际直接经验,能够体现农村自然条件的优势,最大程度地体现环境的教育作用,创设一个健康快乐而又充满童趣的优美环境,为幼儿的和谐、身心康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袁爱玲.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1.

[3]叶蔚青.挖掘乡土资源,创设农村幼儿园特色区域活动[J].学前教育研究,2008(11).

[4]孙雪梅.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吉林教育,2013,(23):7.

作者简介:

关于幼儿园环境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潜在课程;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3)07/08-0003-03

【作者简介】李瑶(1989-),女,山东泰安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系研究生。

幼儿园潜在课程是幼儿园课程的组成部分,它在促进儿童道德、情感、意志的发展,促进儿童良好价值观念的形成,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幼儿获得幸福童年的重要保证。幼儿园潜在课程与幼儿园正规课程同等重要,为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促进儿童完整人格的形成发挥着合力。因此,在充分利用幼儿园正规课程的同时,也应充分开发幼儿园潜在课程,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幼儿园潜在课程的内涵

(一)幼儿园潜在课程的概念

20世纪初,杜威指出:“除了正规学习以外,还有与正规学习同时产生的经验即同时学习。”它是有关情意方面的学习,比正规学习更重要。杜威的追随者克伯屈在提倡设计教学法时提出了“附学习”一词。“同时学习”“附学习”这两个概念与潜在课程都非常相似。“潜在课程”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学者杰克逊于1968年在《教室生活》一书中提出,随后出现了大量关于潜在课程的研究。

国内外学者对潜在课程的概念存在着争议与分歧,尚无统一的认识。就目前来说,国内比较权威的和比较有影响力的是靳玉乐所提出的潜在课程概念,即“潜在课程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包括物质、文化和社会关系结构)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教育经验(包括学术的与非学术的)”。[1]由此,我们将幼儿园潜在课程定义为,幼儿园通过教育环境(包括物质、文化和社会关系结构)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幼儿的非公开性教育经验(包括学术的与非学术的)。

(二)幼儿园潜在课程的内容

依据潜在课程存在的广域性,我们将幼儿园潜在课程分为物质空间类、组织制度类和文化心理类三种。

1. 物质空间类:主要指幼儿园的建筑、教室的设计与布局、走廊的布置、整体规划等物质空间环境。教育社会学家科尔曾指出:“物体在空间里的摆设并不是随心所欲的,房间以其物质形式表示着该场所与机构的精神与灵魂。”由此可见,幼儿园建筑的设计与规划、班级区域活动的划分、班级环境的设计、物质材料的安放等,这些物质空间环境不是无关紧要的、随意的,而是有其自身特点,且能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幼儿成长的。

2. 组织制度类:主要指幼儿园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制度、卫生保健制度、安全防护制度、岗位责任制、考核与奖惩制度)、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师幼行为准则等。科尔伯格曾指出:“潜在课程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比显性课程来得更为有力。”所以,这类潜在课程对于规范幼儿的行为、培养幼儿遵守各项准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维护良好的班级秩序比显性课程更能发挥作用。

3. 文化心理类:主要指幼儿园的正规课程、师幼关系、行为心理、大众文化、办园理念、园风和班风等。在它们的影响下,幼儿园逐渐形成一个巨大的文化场、心理场,通过感染、暗示、模仿、认同等心理方式作用于幼儿,对每个幼儿产生难以抗拒的效应和“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三)幼儿园潜在课程的特点

1. 潜隐性

幼儿园潜在课程与正规课程不同,它不是直接而公开地向幼儿施教,而是以隐蔽的方式,借助显在课程的形式在暗默中把有关道德、审美、性别角色、政治、知识的经验渗透到具体的人、事、物以及活动过程之中,传授给幼儿,寓教于无声无息之中。论道而不说教,乃所谓“斯于此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2]

2. 持久性

幼儿园潜在课程的持久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作为潜在课程载体的幼儿园物质环境、学校传统、正规课程隐含的某些背景因素(比如特定社会或时代政治、价值、文化传统等意识形态层面的内容)等,在一定时期内是稳定的、持久的;另一方面,幼儿长期在潜在课程的“熏陶”下,往往会形成某些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能够持久地伴随其一生。幼儿在学习正规课程时,学过的内容也许很快就忘了,但潜在课程主要靠日积月累、滴水穿石、潜移默化的力量,让幼儿形成自己的态度、价值观、人生观和行为方式等,是不会一下子就消失的。从这种意义上说,“教育,是人们遗忘了所有学校灌输的知识后,仍能留存的东西”。[3]

3. 整体性

美国学前教育专家伯纳德・斯波代克认为,学前课程是“教师为在园儿童提供的有组织的经验形式,包括提供正规的教育经验、各种作业和向儿童提供各种非正规的教育机会,这些非正规的机会包括儿童的游戏活动和照料自己的日常活动所必需的各种活动”。[4]英国基础教育阶段(3岁~5岁)课程标准将幼儿园课程定义为:幼儿在机构中所做、所见、所听或所感觉到的任何事情,包括经过计划的和未经过计划的内容。[5]虽然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不同,但人们还是比较认同幼儿园课程中包含着潜在课程,而且认可其是生活化、经验化的。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是统一的,幼儿园生活与家庭生活是统一的,幼儿园生活的领域和形式是统一的。由于生活是统一的整体,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经验也是统一的整体,那么无论是直接经验、间接经验,还是道德经验、审美经验,都是彼此相连的。鉴于潜在课程的整体性特点,我们无法确认孩子是否在某次活动中仅获得了认知发展的经验,而没有获得情感发展的经验。

二、幼儿园潜在课程开发的价值

价值一般是指客体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现实效应。幼儿园潜在课程开发的价值在于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促使幼儿自由探索与探究,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

(一)潜在课程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3岁~6岁的幼儿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幼儿的身高、体重、营养、神经系统、大脑、粗大动作技能和精细动作技能等方面都会有长足进步;词汇量迅速增长,已经能掌握各类词语,逐渐明确词义并有一定的概括性,基本上掌握了各种语法结构,并可自由地与他人交谈;喜欢与同伴一起玩,玩伴的数量随着年龄而增加,玩伴之间的关系不稳定;幼儿个性开始形成。幼儿园潜在课程以潜移默化的方式,通过暗示、感染、模仿、熏陶等心理方式作用于幼儿,对幼儿的影响更持久、更深刻;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决定幼儿园课程的特殊性,决定幼儿园潜在课程开发的必要性,也是幼儿园潜在课程开发的价值所在。

(二)潜在课程有利于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幼儿园潜在课程可以促进幼儿认知方面的发展,比如在进行关于动物的主题时,班级内张贴的各种动物的图片,有助于幼儿更好地认识动物、了解动物的特性。幼儿园潜在课程可以促进幼儿情感方面的发展。情感是人心理活动的重要部分,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当事物满足人的需要时,就产生喜爱、愉快、满足的情感,反之则产生不满足、厌恶的情感。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园风与班风等可以使幼儿产生情感的共鸣,引起幼儿积极向上的情感,促进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幼儿园潜在课程有利于促进幼儿社会性方面的发展。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制度、管理制度、师幼的行为规范等对幼儿具有约束力和规范力,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使幼儿在自我控制、自我反思、自我教育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

三、开发幼儿园潜在课程的途径

(一)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环境

一般而言,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内为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幼儿园环境作为幼儿园潜在课程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环境创设的生活性有利于幼儿在温馨安全的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游戏;环境创设的趣味性有利于幼儿自主探索、主动地学习和生活;环境创设的互动性为幼儿提供敢说会说、自主动手的氛围;环境创设的教育性有利于幼儿进行观察、创造、探索和竞争;环境创设的共育性能有效促进教师与家长的和谐交往。[6]幼儿园环境的这些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并重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教师应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积极创设幼儿园班级环境,包括班级内的区角、班级外的走廊和墙面等,通过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开发幼儿园潜在课程,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建立和完善幼儿园各项组织制度

幼儿园的各项组织制度包括幼儿园的管理制度、卫生保健制度、奖惩制度、评价制度、师幼行为准则、领导制度、组织机构的设置等。在各项组织制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新情况,应当及时加以补充、更新和完善,改进幼儿园现有组织制度的不合理之处,定期评估幼儿园现有组织制度,充分发挥幼儿园各项组织制度的规范管理作用,规范幼儿的行为意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三)构建积极健康的幼儿园文化

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幼儿园文化是在社会大背景取向下,全体教职员工在长期教育实践中所形成的共同认可、共同追求的精神风貌及教育风格、文化传承方向所构成的导向文化,它是本幼儿园所特有的,且为幼儿园多数成员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7]幼儿园文化包括幼儿园的信念、道德、习俗、价值标准等,它们虽然是无形的,但却直接影响幼儿的情感、交往行为和个性发展。构建积极健康的幼儿园文化,主要是指构建幼儿园良好的办园理念,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从而使幼儿受到科学的、有价值的文化熏陶,使幼儿耳濡目染地接受幼儿园文化的影响,促进幼儿的发展。园长是幼儿园的核心和灵魂,其个人素质、思想观念、文化修养等对幼儿园发展的方方面面无不产生深刻的影响,因而园长是幼儿园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8]幼儿教师是幼儿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幼儿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幼儿园文化建设的水平和实施状况。因此,在构建幼儿园文化的过程中,需要明晰园长的领导责任,提高幼儿教师的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2][3] 靳玉乐.潜在课程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4][5] 虞永平.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6] 张虹.幼儿园环境创设对幼儿身心健康影响浅谈[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