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素质教育的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国家大力推行教育改革的今天,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在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上都做出了积极大胆的尝试和探索,进行了深层次的变革,实现了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初步转变。然而,由于硬件条件不足,教学体系不完善,职业教育的素质教育发展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引进现代教育技术,壮大师资力量,建构合理完整的职业院校素质教育体系,为国家输送大量优质的全面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教育技术推动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发展的同时,也能享受到职业学校素质教育发展的成果,从而促进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和素质教育之间有着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
一、现代教育技术为职业素质教育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改变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尤其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为主。”而现代教育技术学就是本着这一目的和要求应运而生的。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职业素质教育的理论支撑来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二是现代教育技术促成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根据传统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论,职业教育不是通才教育,也不是大众教育,而是以中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能力、职业发展方向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某些方面的特殊技能和认知能力,使他们成为社会生产第一线的专业技能型人才。然而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院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还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复合人才。职业院校的教学往往是以就业为导向,因而人才培养观念的变化必然引起教学理念的转变。传统教育的重点就是向学生灌输知识,把学业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唯一指标,而忽视了学生应用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现代教育已经不应仅仅局限于传授知识这一单一的职能,职业院校的教师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和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而正是在我国教育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现代教育手段,促成了现代教学观念的转变。
二、现代教育技术为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
以多媒体技术为标志的信息革命,不仅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带来变化,也给教育界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变革。信息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的一种基本生存能力,是否能够迅速地获取、检索、分析、处理相关的有效信息已成为衡量人才的一个基本标准,因此信息能力也应成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现代教育技术在改变受教育者认知方式的同时,也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式。
在现代的职业教育课堂中,教师不再只是以黑板和讲台为媒介,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过图片、声音、视频等形式让学生更直观的接触到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扩大学生的直接经验范围。学生的学习过程并非止于课堂,课后的探究与摸索也非常重要。有了计算机平台的辅助,学生们之间可以更好地进行信息交流,教师也可以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指导,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机制。现如今凡事都讲究合作,学习也是如此,个体与个体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知识与知识之间也不是。通过开展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可以形成和谐平等的生生关系、师生关系。而合作学习还依赖于现代教育技术构造的各种教学环境,如多媒体综合教室、电子阅览室、校园网等。
三、素质教育成果是现代教育技术的真实显现
学校教育的目标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包括影视技术、多媒体技术在内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广泛的表现能力,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形象具体地表达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性认知能力。由于这些优势,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职业院校进行课堂教育、专业教育的辅助手段,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广大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是学生在现阶段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现代教育技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和道德观念。学生对书本上的刻板理论和教师的枯燥讲解往往难以接受,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播放的视频图像中的故事,却能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2)利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能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职业学校学生大多行为习惯较差,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他们急于改变,却又力不从心。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手段,播放一些影音片段,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明辨是非善恶,模仿视频中或生活中一些好的行为,有效的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3)利用各种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有利于学生道德情感和意志的培养。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是难以割舍的,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是他们的共同本质,也是他们的最终目标。要使素质教育得以稳步地发展,就要与时俱进,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由于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对教师的培训也刻不容缓,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思维,使之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全面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郭朝明.素质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 J ].甘肃高师学报,2002(7).
[2]陈建华.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J ].科技广场,2004(10).
[3]狄传年.现代教育技术与实施素质教育[ J ].管理之窗, 2003(3).
一、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每个人潜能的教育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巨大潜能若能全部发挥出来,人类就可能进入政治、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为此,众多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发挥人的潜能的教育。素质教育就是基于这种思想提出来的。它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包括性格、兴趣以及对学习的不懈追求和进取精神,把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作为发展教育、进行教育活动的目标。这个思想对我们形成素质教育理论和搞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如果每个教育工作者、学生及家长都确立了这个思想观念,就能有效地消除当前应试教育的弊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素质教育是落实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教育
如果“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是教育方针中所指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那么素质教育就是落实“全面发展”这一教育方针的一种教育模式或教育体系。素质教育是提高全体国民德、智、体、美、劳基本质量的教育,也是在此基础上提高一部分人某些方面特殊能力的教育。过去我国的全面发展教育虽然也重视提高公民素质,但更强调培养专业人才,注重教育的选拔功能。而今天我们则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提出的要求和提供的条件,通过设置素质教育目标,构建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完善素质教育方法,建立素质教育评估制度等来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由此可见,素质教育是落实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教育模式。
三、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
现代社会,特别是未来社会,一是竞争越来越激烈,给人们带来多次成功或失败的可能。因此,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培养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心理品质。二是相互依存的程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人们更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会理解、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交往的能力。三是变化速度越来越快。这就要求人们更要提高自我认识的能力,更要善于学习,善于自我激励。总之,现代社会要求人们不仅要有良好的智力因素,而且要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素质教育应是面向现代社会的教育,即现代教育。
四、素质教育是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
同志反复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民族创新精神的复兴,关键在于教育。素质教育担负着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特殊使命。因此,素质教育一方面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培养每个人的创造性;另一方面要为培养能够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每个学校,每个教师,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五、素质教育是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强调教育要尊重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在素质教育看来,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人;学生不仅仅是认知主体,更重要、更本质的还是在认知方面和非认知方面的完整的生命主体。素质教育要指导学生怎样做人,要指导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根据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要求,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应该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而不应以学科为中心。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因而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教师要明确教学目的,也就是明确为什么而教。教师不仅要为学科的系统性负责,而且要为学生的发展和幸福负责,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负责。因此,必须逐步改变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的倾向,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就学生的学而言,不仅要坚持继承性学习,而且要开展研究性学习。素质教育,不仅重视人的发展需要,而且重视社会的发展需要,其将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统一起来了。
六、素质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素质特殊要求的体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要求通过市场竞争重新配置物质资源,而且要求重新配置人才资源,要求在教育体制、教育内容、人才规格等多方面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不同要求。当今科学技术呈现出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客观上要求教育要培养既文理相通又学有专长,既有创造和开拓意识又具有应变能力、合作意识及服务意识的综合型人才。同时,市场经济也是一种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更是一种个性经济。在市场产品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没有一定的表现个性特质的产品是难以打开市场的。人也是如此,必须具有个性特质。这就是说,市场经济对人才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它呼唤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
七、素质教育是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关键词: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转型 教与学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当今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如今,素质教育更是教育界的焦点,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那么,素质教育到底要不要考试?对教师和学生有些什么特殊要求呢?本文就这一问题提出一些浮浅的见解,希望能与同行商榷。
一、当前推行素质教育中的误区
自从推行素质教育以来,一些学校相继加强了音乐、美术、体育等教育,许多家长也不顾孩子的爱好和个体差异,盲目地给孩子请音乐或美术家庭教师,致使许多孩子美好的童年几乎都在“抽象”的琴声和“单调”的画布前度过,因此产生的悲剧也屡见不鲜。那么促使这些家长这样做的原因到底何在呢?笔者经过多次的走访之后发现,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许多家长对素质教育不甚了解,他们认为提高孩子的素质就是强化音、美教育,培养学生的音乐和美术特长。实际上,音乐和美术教育只是培养人艺术素质的主要途径,而艺术素质只是素质教育中的一小部分。在信息化的社会里,工业时代的标准化思维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多样化的思维方式。这个高度多元化的社会需要的是“全面+特长”的复合型人才。
二、素质教育下的考试
素质教育与考试的关系从一开始提出素质教育就一直困惑着许多教育者。长期以来,不少人对这一问题在认识上都存在一些误区,总括起来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把素质教育与考试完全对立起来,认为搞素质教育就要否定考
试,考试就是应试教育;二是口头上大喊素质教育而行动上依然进行着应试教育。其实素质教育和考试并不矛盾,素质教育主要是针对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而言的,而考试只是一种对教与学结果的评价方式。显而易见素质教育依然需要考试,只是素质教育下的考试在其内容和方式上与应试教育下的考试大有不同。下面是素质教育下的几道考试题:
《语文试题》:
1.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_______,意在借此干涉别国内政。(用《醉翁亭记》的原句回答)
2.李登辉接受“美国之音”记者采访,抛出“两国论”之后,遭到了全国各族人民及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民族和人民的强烈反对,甚至内部一些主张统一的人士也对他大加斥责,这正验证了中国一句古语:_______。
3.前不久,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不顾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参拜靖国神社,这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中国有句古语叫_______,我们希望日本政府能尊重历史,不要重蹈军国主义的覆辙。
《物理试题》:
物理之美,无处不在。下面一首诗是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一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通过这首诗可以联系到我们学过的一些物理概念、现象或规律,请你写出其中的一个。诗句:______________,
跟这句诗相联系的物理知识:______________。
通过这几道试题,我们不难看出,未来素质教育依然需要考试,只不过考试的内容和方式更加灵活,考试的重心逐渐地转移到对学生能力的考查上,应试教育下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了,教学任务并非只有教师板着脸站在讲台上才能完成。相反有许多教学内容完全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探索完成。这一重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特长,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过程本身就是推行素质教育、培养信息社会合格人才的有效途径。当然,教师的思维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地改变我们的考试方式,以考试来引导教师不断地更新观念,让他们意识到用以往的教育方式教出来的学生确实不能适应素质教育下的考试和人才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完善地推行素质教育。
三、素质教育下的教
素质教育不是为应试教育擦脂抹粉,而是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一场深刻的教育改革,这表现在不但教育形式有所变化,而且要求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教育中的地位和教育方式。新的教育体制赋予教师更加神圣的职责和艰巨的任务。上课进教室,下课批作业,灯下勤备课的工作思维和方式再也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了,教师必须具备集辅导者、促进者和管理者于一体的能力。
素质教育要取得较好的成效,教师必须首先充实自己。一直以来,各个学科和教研室都是分离的,基本上很少有跨学科和教研室进行教学研讨。事实上各个学科本身并无必然的界限,传统教育体制下的教师可以以“隔行如隔山”来为自己狭隘的知识面开脱,但在处于信息环境下的素质教育中,隔山早已不再是交通障碍,它要求每个教师不但要精通所教学科,而且要具备各学科相互整合的能力,因而信息时代对教师这一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必须熟悉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现代教育思想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导,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行动指南。置身于素质教育的教师必须了解现代教育思想,尤其要深刻理解现代教育思想中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学校观、人才观和现代素质观,这六种观念明确地规定了素质教育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不同。譬如:现代人才观强调,新时期需要的是创造型人才,是“全面+个性”、“人脑+电脑”和“智商+情商”融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现代素质观要求教育要促进学生全体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明确提出要全体发展“人人成才”,这与贯彻在应试教育中的“适者生存”、“着重培养”的观点也截然不同。因此,掌握现代教育思想对教师正确执教至关重要。
此外,素质教育下的教师还必须了解基本的教育理论,包括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只有熟悉教育教学的基本原理和学生的学习活动规律,才能做到按需分配,做到适应学生个体发展,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征,培养学有所长的人才,进而达到“人人成才”的目的。
2. 必须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精通教学设计。
由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组织的教育技术专家组在1997年提出的报告中,就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做了强调:重视师资培训,使教师们懂得如何有效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并建议将教育技术投资中的30%用于教师培训。对于教育技术学的了解,普通教师没有必要达到专业研究的地步,但必须了解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和规律,精通多媒体教学设计,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不了解现代教育媒体的优缺点和教学设计,就不能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优势,合理选择教育媒体,到达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目的。
素质教育下的教师已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递者,而是信息的加工者和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必须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的合作者和助手。教师的权威不再单一地体现在对知识的拥有量上,更多的是要通过获得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体现出来。一个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但要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轻松地传播给学生,而且要把获得知识的方法和组织信息的思维方式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呈现知识,组织活动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想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就必须不断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把握学生的初始能力,充分发挥教学设计的优势,灵活应对学生的各种反应。
3. 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信息技术的发展必然产生教育的信息化,信息素养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结果,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作为站在教育最前线的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日常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和创造思维的培养。另外信息素养对身处技术飞速发展、信息资源日益丰富的社会的教师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素质。
四、素质教育下的学
素质教育下的学生既不是学习的机器,也不是装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活灵活现的个体。在素质教育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帮助者或引导者。尤其是处于处于信息环境中的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比较广泛,方式比较灵活,因此,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确保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不能再以“课堂的主宰”自居,必须虚心地听取学生在学习中的各种见解,耐心地引导,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高级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信息化时代的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也有所提高,比如要求学生由以往的被动变为主动,这需要从小培养。有些学生多年来习惯了老师不给自己不要的学习方式,面对突如其来的信息化浪潮可能会表现得不知所措。对这些不会学习的学生教师需要长期地进行个别培养,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学习方式,以确保素质教育的顺利推行。
参考文献:
[1]吴少荣,黄伟民,邝丽湛.中国教育报[N].2003-01-16.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素质教育
目前,我们正在推行素质教育,原先的应试教育正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关系到二十一世纪人才的素质,而且将涉及高等教育、人事制度、选拔培养制度的深刻变化,在这样的改革中,物理这门课,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不仅要实施素质教育,更要深入持久地进行,本文拟对在物理课中进行素质教育的几点意见提出初步设想。
1.素质教育含义
一般来讲,素质并不是知识,但不能离开知识,素质不等于能力,但也不能脱离能力,素质是知识和能力的基础,“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遵守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提高人的独立性、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等主体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教育,那种完全从社会需要出发的教育必然会忽视个体的整体发展,所以我国教育长期重视的是受教育者的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而文化知识教育又主要侧重于科学技术方面,强调为社会提供合格劳动力,但现代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劳动力,而是全面发展的人格健全的人,这就要求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即提高和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综合一体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比应试教育更高的境界
应试教育重知识的教学而轻视能力培养,应当说应试教育对物理知识的传授比较系统,比较扎实,但相对来说却轻视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实际能力的培养。首先在教育观念上要达到新的高度,我们培养的学生是要全面发展的,不仅在物理课,而且在其它自然科学以及人文科学上都要均衡地发展,要给学生打好基础,这是在新的意义上的打基础,即具有适应新时期的知识结构,较强的能力,良好的心理品质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可持续发展的素质,在教学中就不应仅着眼于考试,不应拘泥于物理试题中的小技小巧的东西,而应该着眼于那些最基本的对学生终身受益的知识,科学的方法以及追求真理的精神。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要改变过去的一套做法,课堂教学中不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中心,不是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把他们作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主动地学习,更多地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更多地让学生讨论,让学生提出问题。
3.实施素质教育
物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有素质教育的境界,要以积极的姿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做法。
(1)教学内容问题:
面向21世纪人才的要求,物理教学内容要进行改革,首先是教学内容的选择,目前物理教学的五大块内容中,力学部分的牛顿定律要求比较高,教师在教学中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练习过繁,由此而涉及到动量和能量的计算都比较难,电学部分、热学部分可以考虑降低难度,力学和电学的计算有利于升学考试,有利于升入高校的继续学习,而现代的那些科学知识的教学由于中学教学知识教不深,与其不深不透,还不如到大学里面去学习,所以它的安排也有它的道理,素质教育要面向大多数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要对现行物理教学内容进行削枝强干,加强那些对学生终身受益的知识和能力,精简那些教学要求较高的细枝末节,以腾出精力扩大知识面。
其次是教学内容要联系实际,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物理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是相当严重的,要改变这种局面,要我们在讲课时符合客观实际,不仅如此,还要从实际出发进行选题,引导学生去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方法问题:
如果说教学内容的改革还受制于大纲和教材的话,教学方法的改革则完全取决于教师自己,我们要研究尽可能多地采用讨论或自学的方式,它能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积极探索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动手实验的良好素质,我们的教师要从传统教学方法向现代教学方法转变,传统教学方法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体现的是教学内容的完整性,突出的是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要学生适应教师现代的教学方法则是把学生当作具有责任感的公民,把他们放在教学的中心地位,由他们主动吸取知识,教师则根据不同的情况来指导学生,要教师适应学生。
(3)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将来在21世纪能否适应祖国建设事业,着眼于他们在那个时候需要什么样的素质,所以素质教育比较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更重视学生的现代化科学的知识面,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手段上更重视采用新的现代化设施。
4、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归宿
1.教给学生灵活多变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初中物理解题方法有多种:整体法、隔离法、图像法、等效法、极端思维法、类比法、估算法、移植法、微元法、逆向法等。掌握了这些方法,可以使认识活动变得有序,可以把知识有效地组织起来,按照一定的规律去实现预期的目标,从而发展创新能力。
2.培养全思维的学习习惯
一、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面临新世纪的挑战,部分地区和个人也还存在一些问题。诸如:
1.部分人的思想认识有待提高。有些地方,有些人把素质教育跟现代教育对立起来。认为素质教育是抽象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创造一种与传统教育、现代教育截然不同的教育模式。它可以取消考核评估,盲目开展兴趣活动,增加课外活动时间,以歌咏、书画竞赛、体育擂台来削弱文化课的力度,降低文化课的教学要求。似乎文化课等同应试教育,说什么应试教育要转轨就是要取消考试,不讲升学,以此造成了背弃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
2.思维方式存在不明确性。近年来,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不断加强实施素质教育的宣传力度,有关文章、论述在报刊上随处可见,相关会议、经验报道耳有所闻,而少数人还未明白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考核评估仍以部分代替整体,离不开传统的评估方法,致使个别疲劳战术持续蔓延,思想意识为知所然。
3.工作注重表面不具实在性。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虽已引起广泛重视,得到了全体国民的认可。但一些地方管理体制尚不健全,教学业务与主管部门分工较细。部分人对素质教育的内涵认识不够,不顾未来发展趋势,教学停留在“六认真”上,未能在学生创造力方面狠下功夫。对所开课程仍有偏激思想,导致了学生缺泛长远日标,不能很好地处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首先是克服片面认识,加强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素质教育的性质是一种普通教育,它的基本特征带有主动性、全面性、基础性、发展性。它的宗旨是:发展特长学科,培养特别兴趣,获得特殊成果。其教学模式是按照活动——目标——成功格局进行。素质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现代教育的扬弃。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本质区别表现在:教学目的、对象、内容、过程、效果诸方面。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培养对象上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内容上以“三全”为核心。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以部颁课程计划为依据,注重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效果方面形成学生独立的人格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发展学生的现代意识、科技意识和良好的公民意识,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四位一体,重视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施教、因时施教、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使全体学生的素质得以均衡发展。
其次是搞好素质教育的教学实践。
根据《德育大纲》、《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可以遵循鲁迅的“拿来主义”,创造开放式的教育环境,利用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让其在活动中发展智力,活动内容体现学生的自治、自理、自会能力;活动形式不具一格。使其轻松自如、以愉快式的学习环境,调整学科内容、开齐开足课时,减轻课业负担,减少考试次数,淡化名次评比,音、体、图教师专职化。把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作为根本目标;教会学生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注重安全作为根本要求;把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身体身心素质作为根本任务;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作为核心内容;把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遵循教学规律作为奠基工程。把学科作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主力军,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取代陈旧的填鸭式教学。让文化知识传授与实践操作能力结合起来,真正体现学得轻松,教得自如,搞得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