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园环境建设总结

校园环境建设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园环境建设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校园环境建设总结

校园环境建设总结范文第1篇

一、学校特色的培育与凝练

教育界关于学校特色的定义,远未达成一致的看法。由于其表述者立场的不同,对学校特色的理解也各有差异。陈建华曾从经验层次和抽象层次上就其内涵进行过论述,主张学校不应该窄化自己的特色范围[2]。基于对学校特色的基本理解,一般认为,学校特色可以包括学校教育的诸多方面,如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课程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校园文化、课外活动、素质教育等。但无论是哪一个方面,学校特色的形成绝非短期行为,而是学校根据自己特有的客观条件和人才优势,长期培育的结果。如果要为学校特色提出一个基本的要求,时间和成绩是两个不应该缺少的要素[3]。在时间上,学校特色是全校师生长期努力积累的成果,若不经历时间的磨砺,学校特色很可能是“昙花一现”。尤其是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学校决策者受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没有认真研究学校的历史和校情,仅从现有可利用的资源,或一时的社会热点出发,以“攻关”的思路和方法发动师生去打造“特色”,短时间内或许可能取得一定的成绩,成为所谓“特色”。然而,这种短期“特色”是不成熟的,难以持久,结果往往是学校负责人一旦更替,“特色”也就消失了。在业绩上,学校特色应该具备较为显著的办学成绩,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知名度,或得到同行和专家的认可等条件。事实上,很难确定学校特色应该具备什么程度的业绩,也不应该有统一的标准,学校所处地区的发展情况不同,学校的办学基础不同,办学时间长短不同,其办学成绩也就必然存在差异。一般而论,一所学校具有某些办学成绩,形成了一定的办学特色,应该为所处社区或地区知晓,应有相当的社会美誉度。更多的情况是学校正处在培育特色、朝着特色办学方向努力的过程之中。为了消除时间和领导变动这两种不稳定因素对学校特色的影响,将学校特色与学校办学理念保持一致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校长可以换,学校的办学理念则是相对稳定的,而且,在学校办学理念指导下形成的学校特色,必将是经过学校认真研究,具有长远考量,稳步推进,精心培育的结果。

同时,学校特色的形成不仅需要培育,也需要清晰地加以总结和表述,即学校特色的凝练。我国对学校进行各级各类教育评估中,经常会提出学校特色的相关内容要求,这对于长期缺乏办学自主空间的中国学校,凝练出学校特色成为其厘清办学思路、提出办学思想的重要方法。实际上,即使是已找准特色的学校,经过长期努力工作后,也需要对学校特色进行总结,以便形成学校对外宣传内容。可以预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变“千校一面”状况,学校特色将成为学校提高教育质量、提升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措施。在学校苦于寻找特色的现实情况下,校园环境教育资源开发,为中小学校特色培育和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基于校园环境教育资源开发的学校特色建设策略

1.校园环境教育资源

将校园环境作为教育资源开发,一直是教育研究领域关注的课题[4][5],在我国,由于国家新课程改革和《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的颁布,“环境”成为许多学校综合实践课程和学校特色的主题。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学校环境教育以学科渗透教育为主,过于重视课程教学中环境知识的讲授,与国外、境外发达国家和地区为学生提供丰富而质优的环境教育基地相比,我们未能充分重视户外教育在学生环境素质培养中的作用。根据英国环境教育委员会(NAEE)的研究发现,在影响学生环境关怀和环境责任的因素中,户外活动的经验远高于课程教育,前者为91%,后者为59%;而学校传授的环境知识仅有10%能够转化为学生的环境意识,仅有1%的环境意识能转化为学生的环境行为[6]。在20世纪70年代,英国学者卢卡斯就提出了至今仍被广泛认可的环境教育模式。他认为,环境教育即是“关于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的教育和为了环境的教育”。[7]这一模式中的三要素为一个整体,其中“在环境中的教育”强调了育人环境的重要性。以此反观我国的环境教育,学校似乎更多地强调了“关于(about)”和“为了(for)”的目标,而忽视了“在(in)”这一因素。“在(in)”不仅包括课堂教学,更重视学生在户外的探索,其场地不仅包括各种自然保护区、环境学习中心等,也包括校园[8]。在我国社会环境教育基地建设难以满足学校环境教育实践的现实下,系统地开发校园环境教育资源可以弥补学生环境实践场所的不足,使校园环境“活”起来,形成有特色的校园环境文化,提高学校环境教育成效,最终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2.四项策略

策略一:以学校办学理念为指导,明确学校特色方向

案例分析:广州市协和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2001年,由广州市师范学校转制成立。2004年,学校延续“协力和衷,作育英才”的教育思想,明确提出了“构建协和教育生态文化,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的办学理念。在这一办学理念的指导下,以大生态校园建设为目标,通过全体师生的努力,取得丰富而有影响的成果,成为广东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示范学校和全国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社会行动项目示范学校(2008年),从而明确了学校办学特色方向。

校园环境建设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校园管理 育人环境 以人为本

校园是每一个人成长的摇篮,校园文明的建设关系到育人环境的优化。校园作为社会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其存在与发展同样离不开管理。作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的建设至关重要,这不仅包括校园的物质环境同时还包括其精神环境,并且其内容的发展会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而变化,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手段的更新使得学校不得不转变建设方向,此外社会单位对于人才需求的变化而学校在建设过程中产生很大的变化。总而言之,校园内容的丰富和完善也必须适应时展的大要求。[1]

一、校园管理的内涵和作用

1.校园管理的内涵

校园管理的核心就是学校建设的目标是什么和人才造就的目的是什么。这不仅是自然环境的塑造,更是人文环境的塑造。校园管理首先要抓好硬件措施的同时还要做好校园软实力的建设,是办学目标、领导风采,师资建立,人际关系确定,生活方式的实现,文化设施的落实等方方面面。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对于校园管理也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可以影响学生的心灵。因此,为了获得更好的文化氛围,学校需要不断的维护健康的、文明的、积极向上的一种文化并且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流,发挥其积极作用。

2.校园管理的作用

2.1学习的导向作用

校园管理确定了一个学校的校风是什么,教学方针是什么,办学的目标是什么。这样能够让领导和教师形成合力,为同一个目标而奋进,培养出素质高、能力强的全方面的人才。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无微不至的关系到学生在生活上的问题,让学生没有后顾之忧的进行学习,最终形成乐观而和谐的师生关系。而学校还要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感受到学校的美好和学习的珍贵与美好,进而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让学生能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的同时还能够不断地增强对于学习的欲望。同学之间友爱互助,建立坦诚和友善的同学关系,形成更加轻松愉悦的人际关系网,净化学生的心灵,向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进。[2]

2.2纪律上的规范作用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学校作为教学的主要场所,同样需要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来进行更加正规的规范,进而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学校就像是一个小社会,有各种各样的关系网存在,因此就像国家治理一样,学校也是需要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不一样的管理方式,对待学校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公正和公平的对待,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形成以及举止上的规范与文明。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习做人的标准,这些都是受益终生的,也会保证学校教学和行政的正常进行。

2.3学生心灵的净化作用

一个学校的规章制度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更多的是一个更长的积累的过程,这些都会在所教学生的思想观念的显示、心理素质的承担能力、价值观的取向与判断、思维方式的显现、审美情趣的高低以及文化修养的好与坏等方方面面。只有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的运行方式和群体的生活方式,对学生不积极的影响学校正常价值观宣传的思想具有监督以及净化的作用。同时教师需要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严格要求来无形之中的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而保持校园的纯洁,净化学生的心灵。

二、如何增强校园管理,优化育人环境

1.努力抓好德育方面的工作,发挥校园的灵魂作用

作为教学育人的重要场所,学校成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传播和发展基地,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首先需要做好德育工作的落实,在组织上建立学校中关于德育工作开展的工作小组,定期召开德育工作落实大会和德育工作经验分享会等活动,通过不断的总结经验和思想动态分析,在工作人员上分工明确的做好本职工作的落实,采取多种方式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同时在校园德育工作中落实规章制度,通过严格的工作考核来进行到位和科学的管理,保证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在德育工作上还要注重学生学习环境规则、研究内容规则、课堂内容的渗透以及课外活动等方方面面的都要做好严格的监督工作。

2.在教学管理上不断强化,保证教学质量

学校运行的生命就是教学,只有教学的正常运行才是一个学校运行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教学的管理过程中要注重教学质量的严格规范和监督,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质量的高效教学目标的实现,落实教学中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地深化在教学改革上的内容,把教学中的工作贯彻下来。因此,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要稳抓关键,在教学结果之前更要注重对于教学过程的管理。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的执行教学计划,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各项规章制度,对教学行为做严格的规范,坚持教学纪律上规章严明,教学行为上更加严谨负责,教学程序上明确施行。课堂教学是严肃的,这并不是过家家的游戏,需要善始善终,完善工作过程,避免虎头蛇尾。

3.加强校园管理,实现育人环境的优化

校园环境是一个学校教学方针和办学思想的最直接体现。而优美的校园环境不仅需要教学场地的优良还要对学生情操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首先在秩序上要“有法可依”,进而做到和谐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通过不间断的管理来实践学校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保证教学工作和日常行政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要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中的每一个小细节都能够给予学生心灵的启迪以及情操的逃逸,让学生在美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之中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最后,还要抓好校园生态环境的营造,在注重教学内容的整合的同时还要加大学校的绿化的面积,让学生在青天白云绿树之间快乐的学习,并且能够时刻提醒学生时刻注意环保,绿色低碳生活。

三、结语

“众人拾柴火焰高”学校的管理并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这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来营造更加和谐的教学环境。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管理至关重要,我们必须时刻坚持自己的责任,形成参与校园管理的自觉,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营造出更加和谐的校园管理环境,实现育人环境的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校园环境建设总结范文第3篇

校园环境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也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长。在小学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校园环境的充实,使其内在的物质文化主题更加鲜明。前苏联教育实践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就认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应当注重校园环境的配合。通过校园环境建设,促使其校园环境的每个角落都能对学生起到教育的作用。在长时间的潜移默化影响下,促进学生良好的行为意识养成。对此,学校的建设者们需要打破常规建设的一成不变思想,将校园格局建设模式,从静止转变为动态,通过相应的建设方法,加强其内容的丰富程度,使其更具生命力。对此,我校开展了美化校园环境,加强人文自然环境建设工作;在建设过程中,我校依照具体的校园文化情况,制定了建设计划方案。以科学、习惯养成、国学知识、艺术这四个方面教育工作为为主题,在我校校园走廊上开展了行为教育,科技教育,学生自我风采展示的活动;同时加强另外我校的门厅形象墙和运动文化墙内容形式建设。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走廊是学生休息活动的必要场所,我校通过对其内在建设格局的利用,分别的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教育宣传工作,在丰富积极的内容和鲜明向上的主题影响下,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知识学习能力的提升。比如;我校将教学楼的一楼走廊用作行为教育;以挂画的形式表现行为规范内容;二楼走廊则用作科技教育,展示科技得奖及各种科技常识。三楼走廊用作艺术知识教育,摆设各种艺术作品或知识书籍来增强学生的求知意识,实现校园文化精致化学校管理。

二、加强德育教育,实现精致化学校管理

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坚持立足促进未来的发展理念,在不断发展中,通过总结分析得到我校的建校理念标志,以及校歌,校风,校训。其中,校标既能表现我校的建校校名,又能展现我校的教育精神。而校歌则体现了我校的厚德善学,团结奋进的教育核心。不管是校歌、校风、校标都从不同方面体现了我校的校园文化特色。开展丰富的教师师德活动,以此来推动学校教师的成长。活动中使教师得到积极的个性心态教育,从而加强其正确的职业思想道德和业务工作态度建设。我校在对教师师德的建设工作中,采取学校和家长双向监督的模式,通过公开教师工作情况,使学生家长了解教师工作开展情况;同时,定期开展教育培训活动,以及教师讲坛活动来加强教师之间工作的交流,使其、在不断的交流过程中,创造出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在工作中对表现优秀的教师或教师队伍进行表彰宣传,产生榜样带动作用;对表现差的教师或教师队伍予以批评,产生警醒促进工作改进作用;在这两种作用的影响下,推动小学教学工作不断向上发展,实现其精致化学校管理。

三、建设科学校园制度,实现精致化学校管理

在校园管理中,需要配备合理、系统的校园文化机制,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发展中,传统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方法,维持着学校教育教学的正常发展秩序,同时其也是学校管理的保障。在社会经济文化不断发展过程中,人们的思想也在不断的发生改变。针对当前越来越多的个性型的教师和学生,其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喜好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对此传统的教学管理制度已无法满足其发展需求;这时就需要我们针对学校的管理进行重新定义,注重制度和情感双重管理,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这两点来制定当下的校园管理制度文化,实现学校精致化学校管理。首先,以制度管理为基础,加强文明规范学校的创建;对此我校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通过制定各种教学工作方法原则,来加强我校的制度文化系统;使教师的日常工作和业绩考核挂钩,促使其在公正的考核机制下,推动自身工作不断创新发展;同时限制其不良行为的产生发展,促进教师职业能力和学校教学水平的提升。其次,在注重制度管理的同时,加强情感管理工作实施。校园制度需从教师自身出发,以解决教师工作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为准建立,使其制度更加人性和民主。尊重和承认教师的工作,拉动教师支持学校各项工作开展,使其成为积极的实践者和拥护者。促建学校工作建设的共同参与目标,在团结稳定的发展趋势中,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四、结语

校园环境建设总结范文第4篇

xx镇中心小学的前身是白玉庵小学,创建于清朝后期,是一所有着百年办学历史和良好的社会声誉的农村寄宿制完全小学。学校地处xx镇细峪川腹地,占地25亩,教学设施一应俱全。校园随坡就势,布局合理,三区分离,环境宜人,地理条件优越,交通条件便利。学校秉承百年办学传统,确立了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让每一个学生在“ 绿”的校园中健康、愉快地成长”为办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素质,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学校现有8个教学班级,共有学生300余人,教职工20余人。校园总占地面积16800平方米,生均50余平方米;绿化面积9800平方米,生均绿化占有面积约为32.7余平方米,占校园总面积的58.3%。整个校园布局合理、优美整洁、花木繁茂,绿草如茵。深厚的文化底蕴赋予了其特有的文化气息,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配置协调,科学精神与育人氛围相得益彰,是莘莘学子求学、生活的好场所。

长期以来,学校坚持“以德为先,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办学思路,以“勤学习、做真人、善实践、求创新”为校训,坚持“以德立校,科研兴校,依法治校,特色强校”的治校方略,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形成了“勤奋、求实”的校风,“灵活创新,善思实干”的教风和“奋发进取”的学风,形成了教与学良性互动、师生教学相长的喜人局面。特别是近几年来,学校以创示范学校为目标,以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为推动力,加快了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的步伐,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学校先后获得“示范学校”“教育技术现代化实验学校”“文明单位”“平安学校”“郧县示范家长学校”“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后勤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学校认真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的理念,加大育人环境建设力度,积极开展环境教育,卓有成效地开始了创建“绿色学校”的工作。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重管理,绿色理念深入人心。

育人需要优美的环境,校园环境建设不容停滞;实施素质教育光靠学科及活动性课程不行,环境教育课程不容忽视;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加剧,加强环保教育刻不容缓……于是,全校上下统一认识:“关注明日发展,熏陶绿色心灵”应成为安小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学校十分重视绿色校园建设及管理。首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其他职能部门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创建领导小组,一手抓绿色环境建设,一手抓环境教育活动。学校聘请专家规划学校绿化,把环境建设及环境教育活动纳入教育教学计划,使之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制订了创建计划,管理工作做到有检查、有督促、有整改、有总结。全校师生积极参与,环境建设成效显著,环境教育有声有色。学校领导和教师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类环境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探索环境教育理论及研究。学校环境教育的氛围十分浓厚,学校设有环境教育宣传栏,定期对师生进行环保教育宣传,图书室添置各种数量的环保教育书刊。学校环境教育各类档案管理有条不紊,专人负责。学校环境教育影像资料专门列出目录。以上这些管理做法,有效地保证了环境建设及环境教育的有效实施,更重要的是让“绿色理念”深入到每位师生心中。

二、重建设,绿色环境浸润心灵。

校园物质环境是开展环境教育,建设绿色学校的物质基础,环境建设本身也是环境教育。学校科学规划,加大投入,终于形成了今天的绿化格局。目前,校园总占地面积16800平方米,生均50余平方米;绿化面积9800平方米,生均绿化占有面积约为32.7余平方米,占校园总面积的58.3%。近几年共投约几十万元进行绿化和美化的改建工作。

经过科学规划和不断改造推进,我校校园浓浓绿意簇拥着宏伟校舍,姹紫嫣红点缀绿色校园,学校以高标准、高起点的理念,对校园绿色工程进行规划和设计。校园环境中文化长廊,花坛、石凳融为一体,生机勃勃,俨然一座“花园式”校园,纵观全校环境建设,的确处处体现其人文性,处处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环境激发了全校师生对学校,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掀起了我们积极工作,努力学习的热潮,全校上下一片欣欣向荣。校园内色彩明丽,呈现一派生机盎然;鸟语花香,总让人心旷神怡。孩子们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处处受到美的感染,时时接受美的熏陶。

“校园文化”与“绿化”共同承载着“育人”的环境建设的最终目标。我们多年来一直致力提高校园环境建设的文化性、个性、教育性。近年来,尤其重视校园文化品位的提升。首先我们注重“文化”与“绿化”紧密结合。我们根据校园绿化布局建成四大教育区,分别为:重要经典诗文教育区、祖国文化教育区、励志名言教育区、自创劝诫教育区等。它们时时发挥着教育功效,教导孩子们:强化规则意识,坚持规范行为;赏读经典诗文,陶冶高尚情操;铭记格言,借力世界经典;品读伟人名言,塑造美好心灵;锻炼促进健康,体育给人力量等。——校园文化劝诫牌与青草绿树相映成趣,以它特有的文化气息教育着孩子。接着,我们做到“文化”与“建筑”相辅相成。这主要体现在我们在适宜的地方都是挂了教育劝诫牌,不再举例。我们真正做到了让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都生发育人的力量。还有我们注重让“文化”与“细节”同在。仅举两例:楼旁花坛径时有学生踩踏,我们树立起“已有阳光大道,何必另辟蹊径”和“穿越不在此,在此不穿越”的标牌。——学生在具有安小特色的绿化和文化氛围中生活学习,时刻接受着美的教育,无形的影响,最终必将打下深深的安小“烙印”。  1  

创建绿色学校工作经验总结相关:

                

到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一句话,校园文化品位在我们的重视和推进中不断提高,这不但丰富了校园环境的文化底蕴,更让“环境育人”得到了强有力的落实。

三、重实践,绿色教育成效显著。

绿色学校的关键及重点应是环境教育的实践。而这实践应由学科渗透和主题活动两大方面组成。这样,绿色环境就成了教材,成为了教育现场;这样,环境教育才会形成序列化、课程化、活动化,在学科教学中有渗透,在专项教育中有落实,在活动中有安排。近年来,我们在此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摸索出了“多管齐下,开展环境教育”的新路。下面作简要汇报。

1、环境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中。

首先,我们认为学科教学依旧是环境教育的主渠道,但在实施的过程中绝不可以“穿靴带帽”,只能“渗透”。为提高学科教学中环境教育的实效,我们还定期开设观摩课,教案评选等,学科教学中的环境教育,真正做到有教材、有作业、有考核,当然也就很有实效。在我校,“绿化工作”还与学生劳动实践教育有机融合,环境管理工作不但绿化、美化了环境,还生发出德育、劳技教育、环境教育的实效。再次,依托校园环境进行环境教育在我校随处可见,这也是我校的特色做法,因为我们具备了这个条件。环境教育与学科教学完美结合,教学活动与物质环境有机结合。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如何丈量土地”的数学教学,“如何写好一处景物”的作文教学,等活动就很好地融入学校环境。户外美术写生课总是在校园某个景点开始,集体舞总在校园运动场开跳,运动场上的体育活动更是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孩子们张张笑脸与绿树红花相映成趣……广阔的天地、优美的环境不但让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环境教育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

2、环境教育落实在主题活动中。

首先我们有计划开展好各种主题教育活动。每年度,我们都要结合“植树节”“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爱鸟周”等多种节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于是“环保知识竞赛” “采集标本”“控制白色污染”主题队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在少先队蓬勃开展。

“染绿校园”是我们绿色环境建设成果,“陶冶心灵”是我们创建绿色学校,开展环境教育的理想。创建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环境教育建成校本等工作还有许多填补和提升的空间。我们将再接再厉,让绿色浸润每位安小师生,让绿色永驻百年安小

【2】

创建绿色学校工作经验总结相关:

校园环境建设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环境设计;大学校园;老书院;环境精神;构建

The enlightenment of old academy to modern environmental design of campus

Zhaoping Fan

(Guizhou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Guiyang ,Guizhou,550025,China)

Abstract: The planning, site selection, spatial arrangement and environmental spirit of the old academy has an important inspiration to modern design of the campus. Through the analysis the natural beauty of the academy, the building itself, the meaning of the construction can present corresponding design for the modern university campus environment, architecture, spatial semantics,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other aspects. The focus should be put on how to create more valuable spirit space.

Key words: environment design; university campus; old academy; environmental spirit; construct

老书院作为昔时的遗物,却延续着特定的历史生命。其文化理想、审美情调、精神语义充满了建筑的每个空间,渗透到一砖一瓦、一门一窗、一草一木。老书院蕴涵着深厚的建筑文化和高超的建筑艺术。它为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有人认为,它留下的只是过往不复的历史气质和一些看得见的传统,它的建筑形式、营造方法、设计理念、功能区划对于现代大学校园环境来说相去甚远。因为现代大学校园环境承载的功能更加多样,建筑与环境空间层次更加丰富,人的行为和方式更加复杂,教育的目标、方式和对象也更加多元,现代人的审美和生活方式也与过去大相径庭。而实际上,老书院具有中国人精神文化上传承的价值。其方位观、伦理观、道德观、艺术观以及规划选址、空间语序、环境结构、景观艺术、文化意象等对现代校园环境设计都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书院胜境与现代大学校园的环境构架

书院既以传授知识为目的,也以陶冶情操、培养品德为归依。环境的美,不仅可以启迪文思,对生徒的人格塑造也具有重要的潜移默化的功用[1]。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因此,书院在选址上特别考究与细致。依山傍水,优美、宁静的自然环境是书院环境选择的重要取向。不少书院借山形之胜,水色之秀来给学子以道德上的启迪。书院的选址与朝向注重山水之胜有品德操行、隐士文化、功能需求、审美观念等原因。

以环境教育的观点看来,环境塑造人,整体环境及环境中的要素以及多要素形成的空间合力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老书院的环境观同样适用于现代大学校园的环境选择与规划。康奈尔大学《1985年校园规划指导准则》中有这样一段话:“十分重要的一点是:期望进屋入康奈尔大学的学生承认,在他们选择康奈尔大学的诸多理由中,校园环境是仅次于学术上杰出声誉的第二位理由” [2]。中外的著名大学几乎都有着优美的校园环境。如老书院一样,大学校园应尽可能选择远离城市生产、商贸繁荣区域。选址于城郊及山地,不但利于形成优美而幽静的校园环境,减少投入,也利于管理,并为城市建设节约国土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借助良好的自然环境实现安慰身心、增进健康、塑造人格、启迪才智、培育人才等目的。参照许多书院建筑与环境的融合手法,除了体育场地、广场及大型建筑建设的需要外,大学校园应尽可能依山就势,少作大的地形地貌改造。深圳大学的规划、建设就遵循了这一点。应能动地利用基地内的河流湖泊、绿化、山石、古迹等作为校园格局的构架。四川美院虎溪新校区算是这方面的一个经典案例,连庄稼、农舍、残墙都保留了下来。当然,现代校园也常常用人工的方式弥补自然的不足,或者直接强调人工美。另外,还应通过巧妙的手法,处理好校园内外环境“借”与“避”的关系。在设计中借鉴书院园林 “巧、宜、因、借”等手法,才有可能获得大学校园环境的生态平衡、自然气息和个性特色。

二、书院语境与现代大学校园的空间语义

书院语境是指书院的表意结构,也就是书院建筑的符号构成。中国书院建筑由功能性空间和非功能性空间(元素)两大部分构成。功能性空间主要包括讲堂、斋舍、食堂和藏书楼等,非功能性空间一般包括泮池、碑、文庙(或先贤殿)、纪念性祠堂等。这两类基本语汇构成了书院完备的富有象征意义的话语系统[3]。

虽然现代大学校园的建筑群体和空间环境较之老书院的建筑、庭院复杂得多,但其实在很多方面都能找到二者的对应和联系。现代校园环境也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有教学楼、食堂和图书馆等建筑,还有水景、雕塑、纪念园等非完全实用的环境要素。书院的平面形式有规则式和自由式两种。而现代大学校园的平面布局也可有规则式、自由式、综合式等类别。

书院中的泮池、泮林、泮桥、碑廊、石坊等非常具有象征意义,成为学宫和书院重要的符号。书院的整体布局具有仪式性、象征性、纪念性特征。而较之老书院,许多大学校园暴露的是工业社会的肤浅和现代设计的苍白。许多大学校园中的环境要素和小品少象征意义,多实用和装饰功能,因此在具体设计中,应尽可能赋予空间特殊语义,从氛围上感染、精神上感召师生。同时,这类环境语汇应如老书院一样,按照一定的伦理、精神法则及美学、空间规则来排列和组织。鹅湖书院的整个建筑按照准备、入门、受教、崇礼四个意义单元来组织。通过这些形式手法可以总结出精神轴线、仪式轴线、历史轴线等概念。这种虚拟轴线运用于校园环境空间的组织中,比那种简单的视觉轴线来得深邃、含蓄、耐读。

虽然讲堂是书院的中心,但祭祀性建筑却是书院乐章的最强音,这说明中国书院建筑的文化特色是务虚高于务实,但这类建筑实际是有着极其重要的实在功用[4]。现代大学校园同样不应缺少纪念性空间等各种精神空间,以免环境空间缺失宣扬师道、实现感化、昭示历史、彰显底蕴、完善人格、仿效前人、劝诫规砺等功能。对于这种精神空间的设计,应借鉴书院的多重句法结构,综合运用纪念性建筑、古迹、雕塑、树林、石刻、图像、文字等元素,并以现代的方式表达出来。环境精神融入校园环境需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利用校园内独特的自然景观或建立独有的整体风格。如北大的未名湖、重大的民主湖已经成为学子心中崇仰的知识殿堂的象征符号。统一的建筑风格和环境特征形成纯粹的、震撼的视觉效果和整体鲜明的印象,在师生中建立起学校历史和文化学术的自信。二是强化纪念性环境的设置。以杰出人物、教育家雕像、纪念园、展示廊等环境设施,可以展示办学成就,促进学子领悟校园精神,获得学习动力。三是学校办学宗旨、理念在环境空间中的直接或含蓄表达。

书院以礼为经,以乐为纬作为语法规则来控制和创造精神空间的手法,转化到现代社会也是要规范学子的行为活动、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与和顺的人际关系,因此对大学校园环境设计有着更高层次的教示。

三、书院艺境与现代大学校园的环境特质

书院是人类智性的纪念碑,是人类文化精神的象征,也是展示地方文化形象的窗口,它是同其它古典建筑及园林具有等量价值的艺术作品,典型地代表了一个地方特定历史时期的建筑艺术的水平[5]。

从艺术的角度对书院进行横向考察和纵向探索,除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些艺术特征外,它还有以下一些特点:书院建筑、园林总体表现出浑朴、简淡、端庄典雅的艺术气质。部分地方的书院建筑地域风格鲜明。书院注重历史风格和文脉的延续,突出文化意象。把建筑的细部和艺术化处理放到首要位置,许多环境、建筑装饰部件多有隐喻和象征,是民间吉祥文化与儒家伦理文化的交融。建筑空间和环境空间巧妙融合,功能空间与自然景观展开亲密对话,平等而谨慎地对待自然环境。空间序列明朗、严谨、有序,空间形态张弛有度,收放适中,轻重有别。追求环境景观的意境之美。

到了现代社会,受众要求大学校园环境有着更高的品质和内涵,环境功能进一步完善和细分,场所精神与现代教育理念完美对应,环境、人、教育谐和发展。但一旦冠以“现代”二字,许多大学校园的设计、建设便热衷于场地规模的扩大,专注于物质功能的满足,着力于交通流线的组织,倾心于建筑样式的高、新、简,而忽视了校园环境的内质要求和核心价值。

反思一部分新建校园的环境设计模式,批判地继承书院建筑、环境设计的理念,并通过整合、提升、拓展,可以就现代大学校园环境设计提出一些基本的体会和主张。

1、环境格调和设计向度

大学校园的环境格调和工厂、商业区、医院、风景区不同。应该形成大学的根本气质和精神面貌的表情。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人文内涵和精神特质。但总体格调应该亲切可人,尺度适宜,文秀端庄,宁静幽雅,生意盎然。但有的大学也会选择朴实、内蓄、严谨、凝重、宏伟、大气、外扬的格调。书院的空间氛围显得过于冷面,而现代大学校园环境必须通过空间与环境要素的处理,营造整体、丰富、生动、开放、严谨、有序的空间氛围。既要营造优美环境,又不能过度铺张和浪费。不能把校园打造成完全的景园,景观性压倒了文化性,必然影响教育、教学功能。同时,建筑体量不宜过于高大,否则破坏环境与建筑之间的友好对话与关照,脱离校园人群的正常感受。因此,必须把握好环境中各种设计的向度。

2、空间序列和空间组织

在建筑空间的组织上,也可能使用轴线,也可能没有轴线。从校园外的公共环境进入到校园内部,通过不同的环境空间逐步达到教学楼和宿舍,具有从公共到私用,从相对闹区到静区的变化过程。在空间序列设计中,或利用一系列的庭院空间,或利用空间的“收”“放”处理,都能使空间序列变得丰富。更耐人寻味的是建立一种自由而具有内在秩序的空间格局。不管是否使用轴线,按照开端、发展、、倒、结局等节奏模式来组织、引导空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核心式、发散式、模数化、网格式等空间布局方式。现代大学校园环境应采用富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序列式空间构成与组织方式,强调空间的有序流动与转换,形成一系列具有领域性与场所感的教育、休闲与交往空间。使各种空间自然对比,又运动地变化。既要符合信息社会对空间流通和开放的要求,又要保留传统空间亲切宜人的尺度[6]。

3、环境功能和人文因子

现代大学校园较之书院的的环境功能更显多样和复合,但就是南湖书院这样的乡村书院也考虑了观赏和娱乐的因素。现代校园环境的多功能性要求其空间必须具有多样性。应具有供师生交流、聚会、健身等公共空间,也应有供个人和小群体学习、思考、休憩等半私密或半公共空间。

现代校园环境须有浓厚的人文气息以发挥文化和精神的力量实现教育功能。可以通过文化、艺术等因子建立精神空间。云南大理学院的规划以“风、花、雪、月”为主题构思,结合了地域文化。要形成校园的人文气息和文化意象,还可以采用立体的、多方位、多种因素的综合。如通过建筑与环境的神圣感,环境小品(雕塑、绘画、碑刻等)的艺术感染,指示、展示、宣传设施的信息,运动的声音、读书声、音乐、广播,各种行为活动与人们的表情,植物绿化的象征等各种感官体验和精神感念的立体交叉,营造出强烈的人文气息。

4、空间节点和人性诉求

老书院十分重视入口区域的设计,认为那是世俗世界和高尚世界的分野,具有跨越蒙昧鸿沟,走向智慧大门的象征意义。同样,几乎每一所名校都注重大门的设计。无论是气势恢宏还是尺度宜人,无论现代还是古典,入口的设计都应当显得端庄、沉着。它需完成校园内外的过渡和示意,表露园区性质,彰显办学成就和教育理念,营造知识圣殿的神秘。由于发展的需要,许多大学入口需要新建或扩建,但很多学校都想方设法留存了旧有的大门,体现了新旧融合,文脉的延续以及对办学历史的景慕和尊重。

人际交往与教学同等重要,而广场是这种活动展开的最重要的载体。它还有集会、防灾、演出等功能。需要注意的是校园中不同类别广场中的人流、活动、氛围和要素组成都应有区别。一般还有作为学校象征的主广场。广场周边的建筑一般都比较重要。广场中或广场周边都会有各种艺术小品来共同形成这类空间的“场力”和场所精神。

校园的其它空间节点如读书区、休息区、纪念园、生态林、展示廊等不管功能有何不同,同样要和校园环境形成整体的设计,风格和形式应统一和有所照应。还应合理选择设置地点,处理好各个空间节点之间的分隔和联系。同时,需注重文化内涵和审美表达。良好的细部设计往往更能影响学子心性的修养。

另外,应注重师生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必须研究大学人群的文化取向、审美品味和生活要求。特别需要通过环境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注意环境与安全问题。注意以行为设置空间,以空间引导行为[7]。不能将设计师或某些领导的个人偏好强加到校园环境的规划设计中来。让师生参与设计甚至局部的施工是一种进步。人性化设计不能变成口号,它往往体现在细节关怀。

四、结语

老书院的建筑、环境设计方式,体现了充满智性光芒的美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无论是从书院的胜景、语景还是艺景来看,其对现代大学校园环境设计理念的借鉴作用最为核心地表现为环境精神、校园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营造。这一点是现代校园环境中最重要的设计因子,也是最难确立的一个方面。书院文化理想和审美情调以及文脉传承在环境中的融合和渗透也值得研究。书其建筑和环境细部装饰设计如何实现辅助教育、激励学子、伦理制约等方面还大有学问。以发展的眼光,结合当代教育的需求,运用现代环境、景观设计的前沿理念,继续走进老书院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精神空间,必然会获得更多感悟。

参考文献:

[1][3][4][5]万书元.古风――老书院[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