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口腔健康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区口腔健康教育是一个告知、动员与帮助人们采纳和保持口腔保健实践与生活方式的过程,其目的是使人们认识并能终生保持口腔健康。它是以教育的手段促使社区居民主动采取有利于口腔健康的行为,并倡导所需的环境改变以使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
社区口腔健康教育的原则
社区口腔健康教育与一般的社区健康教育有相同的地方,但是,也有其自身的特点与原则,其原则具体体现在以下3方面。
口腔健康教育应纳入社区整体健康教育之中口腔是全身的一个组成部分,口腔健康教育同样也应纳入社区整体健康教育之中。社区或地方综合性的保健规划中,都应明确规定口腔保健项目。例如,对社区内学校的保健项目和健康教育应有口腔保健内容,要有考核要求。应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因为他们正处在长身体的时期,学校也担负着建立学生健康行为的重任。学校是预防口腔疾病、增进口腔健康的最基本场所。并能真正体现口腔健康教育的群众性。
每一项口腔医疗和保健服务都应包括口腔健康教育,例如,可以在社区所在学校中开展集体刷牙,应该配合有关刷牙的教育。如刷牙的目的,含氟牙膏与保健牙刷的使用,有效的清除牙菌斑的方法等;为了使学生们理解,通过菌斑染色后的自我检查,可以加深认识提高教育效果。如果没有相应的口腔健康教育项目,则口腔保健项目较难持久与深化。其他如窝沟封闭、含氟漱口液、服用氟片等口腔保健项目都应有相应的口腔健康教育内容。
口腔健康教育还应是社区临床医疗服务的组成部分。由于病人渴望得到与自身有关的保健知识,加上对医务人员的高度信任,口腔健康教育一般都能收到满意的效果。所以,社区医生在进行检查、诊断、治疗与康复过程中,都应尽可能地针对病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
对口腔健康教育材料的要求 社区口腔健康教育材料内容应有准确性、知识性,应体现最新科学成果,对人群与疾病应有较强的针对性,特别是在社区组织大型口腔健康教育活动中,更应重视教育材料的科学性、准确性与知识性,防止与整个活动主题相违背的内容。
对口腔健康教育材料的设计,还应有趣味性、思想性与艺术性,要适合各年龄组人群的社会心理与需求。另外,口腔健康教育材料也应按公众要求从美、健康、长寿的角度出发,表现出文(通俗易懂)、情(感情)、理(道理)三者结合的艺术,传达易于被公众接受的科学知识。
口腔教育应因地制宜社区口腔健康教育指导应符合本社区文化、教育、经济发展状况与患病情况,只有如此才能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到应优先解决的健康问题上来,也能使口腔健康教育做到实用可行。
社区口腔健康教育的常用方法
社区口腔健康教育不仅要传播信息,还要考虑影响健康行为的心理、社会和文化因素,传统的观念与习惯,个人或社区居民对口腔健康的要求、兴趣等,以确定首先进行的口腔保健内容与相应的教育方式。一般采取4种教育方法。
个别交谈就口腔健康问题与预防保健问题与患者、领导、家长、居委会成员、保健人员进行交谈、讨论。由于此方式是双向的信息交流,交谈的针对性强,讲座讨论比较深入,效果好。例如,患者就医时的随诊教育,不只是医生单向传授知识,而是有问有答交流。
组织小型讨论会如座谈会、专家讨论会、专题讨论会等。参加者除卫生专业人员、决策者之外,应广泛吸收不同阶层的社区居民。各种小型讨论会既是很好的教育方式,也是调查研究的方式。
借助大众传播渠道如报刊、杂志、电视、电影、广播、街头挂图与橱窗等传播新的口腔保健信息,反复强化公众已有的口腔卫生知识,干预不健康的行为。大众传播渠道其优点是覆盖面大,能较快地吸引公众注意力,使之集中到有待解决的口腔健康问题上来。
组织活动如街道居民区、乡村和社会团体与单位(工厂、学校、机关)的活动,主要使人们提高对口腔健康的认识,引起兴趣,产生强烈的口腔健康愿望,以便寻找口腔健康教育的资源。通常是帮助进行口腔健康调查,了解对口腔健康的需求,为制定计划打下基础,在制定计划过程中有意识地对不同层次的人进行教育,以增强目标人群对实施教育计划的责任感。
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且不能互相取代。在不同的情况下选择不同的方法,也可以综合运用多种健康教育方法,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口腔健康教育的计划与评估
口腔健康教育应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并监测与评价执行情况,这样可以避免进行社区口腔卫生宣传时单纯把口腔卫生信息灌输给公众,即避免社区口腔健康教育的随意性与盲目性。
口腔健康目标口腔健康目标是社区口腔健康计划管理和决策的基础,同时也是我们对有限的社区资源进行合理分配的依据与最终评价成效的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口腔健康目标包括口腔健康教育目标,在制定目标时,应准确地包括4个基本内容,即特定人群、具体指向、可被衡量的尺度和目标预期实现的时间。
口腔健康教育计划的设计 口腔健康教育是口腔保健计划的组成部分,它对口腔保健计划的实施起到推动作用与加强作用。计划实施是为了保证目标的实现,因此设计要全面、严谨。设计时要考虑以下6个步骤。
确定有待解决的问题 社区目标人群存在口腔健康问题、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经济水平以及他们的口腔健康知识、信念、态度与行为的情况,所能提供的口腔保健服务的状况与群体本身对口腔健康的要求与迫切程度。
确定目标 例如,把提高目标人群预防口腔疾病的知识作为目标,比如可制定到2年后95%的社区成年人懂得口腔疾病的一级预防方法。
评估本目标实施的条件如社区可以利用的资金、设备、卫生人员,同时还应考虑社区居民原有的口腔卫生知识水平、要求程度、领导者及现行政策对本项目的支持程度。
确定内容与选择方法 围绕目标人群口腔健康问题的严重程度、客观可能提供的条件、人群主观的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自我口腔保健应是项目内容的主要部分。
充分估计执行中的困难。
评估效果 对计划做必要的调整与修改。
以上几个步骤不一定按顺序进行,综合考虑,但要防止遗漏。
口腔健康教育的评价对口腔健康教育的评价有3个方面,即对口腔健康知识、信念、行为的评价,从以下5个方面考虑。①社区居民口腔健康意识的变化;②社区居民口腔健康知识的变化;③社区居民对口腔健康问题所持态度的变化;④社区居民口腔健康行为的变化;⑤社区口腔相关社会环境变化。
在社区口腔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社区口腔保健与疾病预防工作需要重点预防一些社区常见的口腔疾病,而龋病和牙周病是社区的常见疾病。
这讲和下一讲将介绍龋病和牙周病的社区预防并在下一讲中介绍一些实例。
・第二节 龋病的社区预防・
龋病是社区口腔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它是在多因素作用下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是由口腔常在菌引起的内源性感染性疾病。龋病的社区预防应重点是对社区龋病的易感人群与易感因素进行干预。
龋病的易感人群与易感因素
易感人群顾名思义是指容易发生感染或疾病的人群。龋病的易感人群包括人群龋发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并存在共同的易感因素,也就是可能导致龋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易感人群也称“高危人群”。
龋病的易感因素 ①致龋菌在口腔内的数量及在牙体聚集滞留的时间;②牙齿抗龋能力低,如唾液、牙齿等抗龋机制下降;③人群口腔卫生状态不佳;④不合理的膳食结构等。从以上的易感因素提示我们,控制菌斑,增加牙齿抗龋能力,建立合理的膳食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口腔习惯,及时采取有效防龋措施是减少人群龋病发生率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从上述易感因素看,龋病易感人群的检测应在人群防龋项目中有计划地定期进行,包括常规的及辅助的检测,以便针对高危人群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龋病的预防措施和方法
龋病的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 促进口腔健康。普及口腔健康教育,制定营养摄取计划,定期口腔检查。实行特殊防护措施,合理使用各种氟化物防龋措施,及时进行窝沟封闭。
二级预防 早期诊断。包括定期检查,X线片等辅助诊断,在检查诊断基础上做早期充填等治疗。
三级预防 防止龋的并发症。对龋病引起的牙髓及根尖周病的病牙进行牙体、牙髓治疗以保存自然牙列,阻止炎症向牙槽骨、颌骨深部扩展,对于严重破坏的残冠、残根应拔除,防止牙槽脓肿及颌面化脓感染及全身感染。高危及易感人群的特殊防护,有条件的社区可以建立对高危人群的长期专项管理制度,并由专人负责管理。对高危人群进行调查、筛选,包括口腔常规检查及辅助检查、龋活性试验等登记建卡,具体分析致龋的危险因素,提供具体预防对策。采取有效的防龋措施,特别是对致龋的主要危险因素,要制定一套完善的防治措施。
龋病预防方法龋病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其防治方法为阻断多种因素的致病作用。由于多学科的发展,使防龋方法的研究不断深入,不断丰富。下面从控制菌斑,提高宿主抗龋能力等方面介绍一些防龋方法。
牙菌斑的控制 细菌是致龋的主要因素,而防龋的关键环节是控制菌斑。控制菌斑包括控制菌斑数量、滞留时间、致龋菌的毒性作用。具体方法如下。
机械法清除菌斑:是指用牙刷、牙膏等保健用品,清除口腔内牙菌斑。
生物学方法:主要是用抗菌剂、抗附着剂、酶类等进行漱口。
化学方法:使用洗必泰等进行漱口、刷牙等。
糖代用品:使用山梨醇、甘露醇等替代蔗糖。
氟化物防龋:主要通过局部使用氟化物如含氟牙膏等,预防龋病。
窝沟封闭:主要用于儿童,通过清洁牙面、酸蚀、冲洗和干燥、涂布封闭剂、固化、检查等步骤在点隙裂沟涂布一层黏结性树脂以保护牙釉质,预防龋病发生。
以上龋病的社区预防可以总结如下。
康芝药业有奖知识问答
上期答案
1.正确答案:A,B,C,D
2.正确答案:D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健康教育
在健康教育项目中,儿童属于一个重要的群体。让他们从小养成爱护牙齿的习惯,对其今后的健康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学龄前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他们对口腔健康知识的认知很少,同时,自觉性较低,难以独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口腔健康习惯。而家长自身具备的口腔保健知识及行为,也会直接影响到儿童。当然,学校教师的积极参与,也能对儿童起到较好的教育作用。因此,还应对家长、幼师、社区保健人员等加强相关培训教育,从而形成“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局面,进一步帮助学龄前儿童形成正确的口腔卫生知识,改掉原有的坏毛病,教育并督促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口腔保健习惯。
1树立口腔健康意识,重视乳牙疾病
很多儿童的家长对乳牙疾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他们觉得反正乳牙都会掉的,以后会有恒牙。因此,对于学龄前儿童乳牙疾病,未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即使孩子得了龋齿或其它的牙病,都不去治疗。这是极为错误的认识和做法。若乳牙不是正常脱落,而是因龋齿或外伤等因素而不得不被拔除。这样,拔掉后出现的间隙会对儿童牙齿的咀嚼能力造成影响,还可能增加患龋齿的几率。当乳牙患病后,不及时进行治疗,儿童不仅受到牙痛的困扰,还会影响到恒牙牙胚形成,导致恒牙无法正常萌出[1]。进而影响到孩子的颌面部发育和今后的容貌,更严重的还会给儿童的消化系统造成一定影响,阻碍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影响到身体发育,给孩子的生长发育带来无法挽回的影响[2]。因此,应积极加强对学龄前儿童的父母、幼师、社区保健人员等的口腔保健知识培训与教育。让他们形成正确的口腔健康意识,掌握相关的口腔保健常识,让他们明白保护乳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孩子乳牙患病,必须及时医治。
2学会正确刷牙,培养好的口腔习惯
学龄前儿童常患的口腔疾病有龋齿和牙周病等。这些口腔疾病会严重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牙菌斑是引起这两种口腔疾病的关键因素。而刷牙与漱口属于最基础的口腔保健行为。刷牙能起到机械去除牙菌斑的作用,漱口则能及时清除口腔中的食物细渣及软垢。养成刷牙与饭后漱口的习惯,有助于预防并降低龋齿与牙周病的发生率。因此,要帮助孩子学会如何正确有效地刷牙。首先,针对父母、幼师、社区保健人员,开展关于刷牙的示范教育及指导。通过多媒体或模型演示等方式培养他们正确有效的刷牙方法。国内专家提倡采用科学、有效的“三、三、三”刷牙法,也就是每日坚持刷牙3遍,每次刷牙时间为3分钟,每次都选在饭后3分钟[1]。Bass刷牙法主要强调刷牙应该竖着刷,而不是横着刷,它能有效去除菌斑。同时,还防止对牙体及牙龈组织造成机械性伤害,并能按摩牙龈。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推荐。刷牙中要保证面面俱到,兼顾到牙齿的前后、左右、上下以及颊舌侧。对于那些难以刷到的部位,应尽量清洁到位。此外,学龄前儿童的相关监护人员还应加强对孩子刷牙兴趣的培养,并督促他们正确地刷牙,确保刷牙的次数和刷牙时间足够。同时,养成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3纠正孩子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预防出现错颌畸形
学龄前儿童可能有很多不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常见的有唇习惯、舌习惯、咬物习惯、吮指习惯、偏侧咀嚼习惯等[1]。如果不及时纠正这些不良习惯,最终会引起错颌畸形,严重影响到孩子容貌及今后的发育。唇习惯一般为咬下唇,而长时间咬下唇,极易让上前牙发生唇向倾斜,咬上唇,则极易引起前牙反颌。当儿童处于替牙期,他们会因为生理上产生的不适,不自觉地会用舌头舔弄松动的乳牙或刚刚萌出的恒牙,从而养成各种不良舌习惯,包括舔牙、吐舌、伸舌等习惯。伸舌习惯可引起孩子前牙开颌或下颌前突等问题;吐舌习惯则会对恒牙萌出有所阻碍;长时间舔弄前牙舌侧,极易引起牙向唇侧倾斜,甚至造成牙弓前突;咬物习惯,常见带有咬指甲、咬铅笔等,会引起局部小开颌。吮指习惯,会引起前牙小开颌;同时,使口腔内肌肉动力不均衡,两颊出现收缩而引起牙弓狭窄、上前牙突出、开唇露齿。对于长时间单侧咀嚼的,对侧会由于缺少生理性刺激而引起肌肉萎缩,从而让面部不对称。家长、幼师和社区保健人员应努力纠正儿童的不良习惯,加强对其的监督。当说服不起作用时,要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例如,针对吮指习惯,可为其戴指套或在手指上涂抹苦味药物。针对咬唇、吐舌、吮指等行为采用不良习惯破除器,积极监督孩子改掉不良习惯,避免出现畸形。
4对孩子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医院、学校、社区应互相配合,共同抓好学龄前儿童的龋齿防治工作。口腔医生可定期作关于幼龄儿童的口腔健康普查,建立相应的口腔健康档案。若发现龋齿,为他们及时填充,真正抓好学龄前儿童龋病的普查普治工作。孩子的父母也应定期带孩子去作口腔检查。当孩子乳牙已经萌出后,至少每半年作一次检查,3岁后可每年检查一次[3]。此外,当孩子处于乳牙期或替牙期时,可能会由于缺少牙齿,而出现吐字不清的问题。有的孩子会因此出现自卑、羞于开口的问题。医生要告知家长如何帮助他们努力克服这些心理障碍,从而让他们愉快成长。
参考文献
[1]马小青,张学军.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初探 学术探讨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山西医科大学附属汾阳医院,山西 汾阳032200:79-80.
由于受旧的生活习惯影响,中小学生卫生意识还很淡薄,良好的卫生行为尚未形成,是导致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高发病率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于199十1996年期间,在农村卫生示范点学校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示范点学校选择条件从我国南北地区选择5个具有代表性、经济不发达的区县作为试点,每个县选择1所小学和1所中学作为健康教育示范点,同时选择未进行健康教育干预措施而其他条件类似的1所小学和1所中学作为对照点。
1.2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首先进行健康教育师资短期技术培训,按课题实施方案和计划要求,参考健康教育讲义内容,采用简单易懂的音像、图片、影视等多种形式授课,强化卫生知识教育。
1.3改善学校卫生设施在示范点学校实施改水改厕措施,修建卫生校厕,增设洗手池和自来水龙头,方便学生饭前便后洗手向学生供应开水无条件的小学要求学生自带卫生饮水杜绝喝生水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制定学生卫生清扫保洁责任制和卫生检查监督评比制度,小学低年级实施手卫生晨检制度。
1.4卫生知识问卷调查以统一试题答卷方式分别进行干预前后2次调查,采用记分法(60分以上为及格)判定知晓率。
1.5卫生行为形成率调查参考全国卫生城市检查评比标准中健康行为形成率调查表,进行干预前后2次调查,判定卫生行为形成率。
1.6口腔卫生(牙菌斑)检查按《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技术规范》中软垢指数的检查标准及记分评定方法进行,判定口腔卫生合格率。
1.7手卫生检查以检查手掌、手指甲、指沟处有无污物等指标,判定手卫生是否合格。
2.结果分析
2.1干预前后中小学生卫生知识知晓率比较采用问卷答题方式共调查5819名中小学生,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前,示范点中小学生卫生知识知晓率分别为44.23%和51.8观,平均卫生知晓率为49.45%。对照点中小学生卫生知识知晓率分别为36.02%和29.43%,平均知晓率为31.59%。示范点学生知晓率略高于对照点,其原因是干预前示范点学校部分班级开始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后卫生知识知晓率提高很快,分别为91.20%和80.83%,平均为84.70%对照点提高较慢,分别为42.70%和41.67%,平均为41.95%,两组比较,差别极显着(p<0.001)说明在中小学中强化个人卫生为主的健康教育能很快提高学生卫生知识和卫生意识,促使学生改变“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错误认识,并促进以讲卫生为荣,不讲卫生可耻的良好卫生行为的形成
2.2卫生行为形成率比较干预前示范点和对照点学生卫生行为形成率平均分别为62.45%和38.12%,干预后示范点学生卫生行为形成率提高到86.26%,对照点学生形成率平均为44.45%,两组比较形成率增加了32.3%(p<0.001)结果充分显示在提高学生卫生知识水平后,促进了卫生行为的形成,提高了学生卫生素质。
2.3中小学生口腔卫生(牙菌斑)合格率比较干预前口腔卫生合格率示范点和对照点学生平均分别为22.15%和21.15%,处在同一水平上,而小学生则更低,仅分别为14.5视和15.31%干预后示范点中小学生分别提高到68.05%和53.63%,平均为58.40,而对照点中小学生平均分别为42.73%和18.85%,平均为27.73%,两组对比合格率提高了1倍以上,同组相比,中学生口腔卫生合格率高于小学生,因小学生尚未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结果显示出强化个人卫生教育的重要性,虽然干预时间短,但也能收到较好的卫生保健效果。
2.4中小学生手卫生合格率调查本次共检查了5564名学生手卫生情况,干预前示范点和对照点学生手卫生合格率平均分别为54.69%和51.02%,差别无显着性(p>0.05)干预后示范点手卫生合格率提高到76.62%,对照点为62.84%,示范点合格率比对照点提高了6.57个百分点(p<0.001)结果说明增设洗手设施和健康教育措施能促进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保持手的卫生,是防止病从口入的重要措施。
3.讨论
中小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阶段,特别是少年儿童卫生意识和行为能力较差,同时也易接受新思想,新观念,从小抓好健康教育,易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果不注意培养,也易形成不良的坏习惯。因此,强化中小学生的健康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自身卫生素质,也有利于提高全民卫生素质。按国家教委健康教育大纲要求,在不增加学生负担和学时(每周05学时)的前提下,开展以个人卫生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教育,短期(1年)内也能提高学生卫生知i识^态度-行为的转变,本次调查结果也充分显示了这一点。学生卫生知识的提高,增强了自我保健能力,促进了卫生行为的形成,可以有效地控制和预防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同时学生卫生素质的提高,对搞好家庭和社区卫生也可以起到推动作用。
健康教育是一项提高全民卫生素质的跨世纪系统工程。对于经济不发达,卫生条件较差,常见病多发病高发的农村地区,在学校、社区范围内开展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健康教育师资是实施全民健康教育规划的基础力量。当前学校健教师资不足,而对任课教师进行短期技术培训是解决师资缺乏的有效途径。建议所有的
(2)大力开展健康素养监测、干预、评估活动,进一步普及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拓宽宣传渠道,进一步推广“居民健康素养评估学习系统”,组织城乡居民自测健康素养水平。采取多种形式,传播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营造支持性的环境,改变居民不良的卫生习惯,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3)开展“爱国卫生月”、“健康教育宣传月”、“全国高血压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卫生主题宣传日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和发动社区、辖区单位,利用闻媒体、宣传版面、宣传栏、上街咨询、专题讲座、市民健康教育培训班等形式,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营造健康教育宣传的良好氛围,提高群众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各社区出宣传栏不少于6次,各种文娱宣传活动不少于4次。
(4)督促辖区内中小学校的健康教育工作,继续贯彻国家教委、卫生部联合颁布的《学习卫生工作条例》和《学校健康教育评估方案》的要求,督促学校确保每月开展一次健康教育活动,城乡九年义务制学校应100%开设健康教育课。高中、职校、中等专科学校和普通高校都应开设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每学期不少于2次。加强师生的健康行为养成教育,重点做好心理健康、控制吸烟、口腔保健、环境保护、远离、预防艾滋病和意外伤害等健康教育工作,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常规工作计划、教学计划,重点抓好健康教育课“五有”(课本、课时、教案、教师、考核)的落实。
(5)积极组织落实爱国卫生月各项活动,参加4月7日世界卫生日举办的图版展览、健康知识宣传、义诊咨询一条街宣传活动。
(6)建立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开展送医咨询活动,组织辖区医疗卫生单位对社区开展常见病义诊和预防疾病常识宣传活动。
关键词 牙周病 2型糖尿病 干预性研究 模式 社区
中图分类号:R587.1/R78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04-0055-03
Exploration of intervention mode of periodontitis
for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type II diabetes in the community
ZHENG Xiaodong
(Zhenr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Putuo District, Shanghai 20033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mmunity intervention mode of periodontitis for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thods: Two hundred and forty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who had outpatient files were surveyed with questionnaires, classified into groups and intervened comprehensively. Results: The oral health awareness of each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Sulcus bleeding index, periodontal probing depth, attachment loss, plaque index and periodontal status were improved. Conclus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health records, the education of oral health knowledge, regular oral examination, cleaning and monitoring not only improve the rates of awareness, satisfaction and consultation and visiting ways, but also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periodontal health, periodontitis in high-risk groups, and glycemic control.
KEY WORDS periodontitis; type 2 diabetes; intervention study; mode; community
糖尿病是牙周病重要的危险因子;牙周病对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严重程度也有一定影响,已公认为是糖尿病的第六大并发症[1]。长期牙周慢性炎症可使患者血糖升高,加重代谢紊乱。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牙周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本研究探讨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牙周病社区防治模式。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本中心糖尿病门诊建卡的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标准[2]:①年龄≥60岁;②2型糖尿病确诊1年以上,无急性并发症;近期使用降糖药剂量恒定;③全口至少有16颗可以进行牙周评价的牙齿,其中至少有4颗磨牙;④至少有1个位点探诊深度≥4 mm,附着丧失≥2 mm;⑤半年内未接受过牙周系统治疗。排除标准:①侵袭性牙周病;②严重消耗性疾病;③有严重心、脑、肾功能障碍;④长期服用抗生素或激素类药物。牙周病分度标准:轻度为牙龈有炎症和探诊出血,牙周袋≤4 mm,附着丧失1~2 mm;中度为牙周袋≤6 mm,附着丧失3~5 mm,牙龈有炎症和探诊出血,也可有脓;重度为牙周袋>6 mm,附着丧失>5 mm,牙多有松动,炎症较明显或可发生牙周脓肿。
1.2 问卷调查
对入组的240例患者进行糖尿病患者口腔卫生保健知晓问卷调查。
1.3 指标检测
由同一医师检查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菌斑指数(PLI)。日本爱科来株式会社生产的HA-8160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
1.4 病例分组
糖化血红蛋白7%的患者,为血糖控制不良组,按纳入标准及牙周病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轻、中、重度牙周病组各40例(表1)。
1.5 口腔健康教育与干预
同时对6组患者进行口腔健康教育,针对每一患者的牙周健康情况和卫生习惯,拟定个性化的口腔卫生保健方案,教会正确的刷牙方法,及使用牙线、牙签及邻间刷等。给予超声龈上洁治术去除龈上结石,于一周后进行超声龈下洁治术去除龈下结石;3~6月后,根据患者牙结石的情况,重复上述操作。一年后,分别检测患者牙周状况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
2 结果
干预后各组的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均有提高(表2)。
干预后各组的HbA1c水平均得到改善(表3)。
干预后血糖控制组和控制不良组中轻度牙周病组的牙周探诊深度(PD)和附着丧失(AL)改变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各项指标均有改善(表4)。
3 讨论
通过健康宣教,普及口腔保健知识,个性化的口腔卫生保健,各组患者的口腔保健知晓率和保健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患者的PLI、SBI的好转,与干预后刷牙方法,牙线、牙签的正确使用有关。定期的口腔龈上、龈下洁治,两组患者的HbA1C水平均有下降。中、重度牙周病患者的PD和AL改善明显。慢性炎症可能是胰岛素抵抗的关键始发因素,炎症反应可使细胞因子从脂肪细胞中释放,通过降低酪氨酸磷酸化使胰岛素信号传导受阻,引发胰岛素抵抗。这些细胞因子本身又可导致炎症细胞浸润、细胞坏死、新生血管形成,并可促进内皮素的产生引起血管损伤,从而对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起促进作用[3-5],这揭示出了牙周病与糖尿病发病机制相互促进的关系[6]。
牙周病的患病率和严重性随年龄增高而增加,但目前社区的牙周病防治,特别是中老年人的社区防治体系、牙周病防治适宜模式的相关研究,鲜有文献报导[7]。糖尿病老年患者接受牙周病规范宣教的较少,保健知识普遍缺乏,存在不少误区。社区疾病防治,医务人员便于提供优质的全科团队服务,得到有效和经济的治疗[8],探讨社区糖尿病老年患者牙周病防治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本研究通过口腔健康教育、定期牙周健康维护,以及定期HbA1C水平监测这一综合干预手段,不仅改善了2型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状况,而且改善了患者的糖代谢。治疗糖尿病不能光靠药物,牙周病的防治不能局限于口腔,医务人员应该转变观念,互相合作、更新知识、联合治疗。社区患者众多,有必要建立健康档案[9]。本研究中,社区糖尿病患者均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卡联系,各项信息完整,患者的依从性较高,干预工作推进顺利。
建立健康档案、口腔健康知识宣教、定期口腔检查洁治,以及监测各项指标,这一干预模式提升了患者的口腔健康知晓率、满意率、就诊率,也改善了患者的就医方式,对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病和血糖有双向控制的作用,符合社区工作实际,也降低了医疗费用,可以为糖尿病三级预防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Iacopino AM. Diabetic periodontitis: possible lipid-induced defect in tissue repair through alteration of macrophage phenotype and function[J]. Oral Dis, 1995, 1(4):214-229.
[2] 曹采方, 孟焕新, 阎福华. 牙周疾病新分类简介(1999年国际研讨会)[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1, 36(5): 391-393.
[3] Zhong Y, Slade GD, Beck JD, et al. 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 interleukin-1beta, prostaglandin E2 and periodontal status in a community population. [J]. J Clin Periodontol, 2007, 34(4):285-293.
[4] Liu RK, Cao CF, Meng HX, et al. 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s and their mediators in gingival tissues from generalized aggressive periodontitis[J]. J Periodontol, 2001, 72(11): 1545-1553.
[5] Eick S, Reissmann A, Rodel J, et al. Porphyromonas gingivilis survives within KB cells and modulates inflammatory response[J]. Oral Microbiol Immunol, 2006, 21(4): 231-237.
[6] 那娜, 刘佳, 蒋延玲, 等. 牙周病与糖尿病相关性研究进展[J]. 武警医学院学报, 2009, 18(11): 990-992.
[7] 程岚, 束蓉, 顾晶晶, 等. 上海市在职成年人口腔保健与牙周健康状况的调查[J]. 口腔医学研究, 2008, 24(1): 91-94.
[8] 郝京梅, 孟焕新, 纪立农, 等. 2型糖尿病家系成员牙周状况调查[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7, 42(7): 408-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