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简述口腔健康教育的方法

简述口腔健康教育的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简述口腔健康教育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简述口腔健康教育的方法

简述口腔健康教育的方法范文第1篇

一、音乐疗法在心理健康领域的应用简述

在有关音乐疗法的含义的解读方面,我国音乐疗法奠基人,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张鸿懿教授指出:“音乐疗法是构建在心理诊疗理论上的教法,利用音乐所形成的生理、心理反应,在音乐理疗师的干预下,通过既定的音乐互动,凭借音乐感悟所形成的影响,来让患者重获健康心理的治疗方法。”这种阐释说明了音乐疗法是基于心理诊疗理论的。

当前,全球有一定号召力的音乐疗法流派通常包含心理动力音乐疗法、认知音乐疗法、行为音乐疗法、引导想象音乐疗法等。除开上述疗法,还包含超个人音乐疗法、人格取向音乐疗法等。繁复的音乐疗法流派以及诸多的音乐治疗模式,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模型或范本。

二、音乐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状况

中国音乐学院1998年设立了我国首个音乐疗法科目,通过20多年的摸索与实践,虽然中国当前已有16所高校创办了音乐治疗科目,并且大约有20所高等学府设立了音乐疗法教程,然而将音乐疗法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先例还属凤毛菱角。音乐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还并未普及,其应用状况是:

(一)缺少理性认知,学识推广不够均衡

笔者2014年9月和课题组成员对几所高校制定了调查问卷,在250位被调查的高校学生中,当被询问在心理出现问题时是不是需要音乐疗法,仅有32%的高校学生情愿尝试这种治疗模式。该项数据表明:因为宣讲不到位,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疗法一知半解,大部分学生将音乐教育与音乐疗法等同,表示乐曲欣赏就是音乐治疗,对音乐疗法的疗效不甚明了,甚至以为聆听乐曲舒缓压力就是音乐疗法。

而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对音乐疗法的认知程度不够的情况屡见不鲜,即便在音乐疗法最为盛行的美国,大部分民众对其还感到极为陌生。在中国尤其如此,不但高校学生知道的少,社会上了解的人群也属少数。所以,只有让高校学生理解并接纳音乐疗法,才能让音乐疗法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联系。

(二)缺少资质认证,疗法普及遇到阻碍

当前,中国以音乐疗法为主的培训公司还太少,但是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等三个公司都能够出具音乐治疗师培训机构所下发的音乐治疗师证书,这都是音乐诊疗领域规范化、标准化的标志。

然而,因为我国还缺少法制认同的音乐治疗师资格认证,大多数有着音乐诊疗能力的人员在社会上找不到自身的定位,也让音乐疗法的普及遇到阻碍。

而在高等学府使用音乐疗法的教师,因为缺少专业的音乐治疗师资质证书,在音乐诊疗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定的阻碍。而为了化解这一困局,有两个层面的措施:

1、教师应踊跃地向高校心理教育管理者推介音乐疗法,阐述音乐疗法的效果,获得其认同以及帮助。

2、使用音乐疗法的教师应夯实音乐理论基础,加强临床运用研发,向社会展示音乐疗法的研讨成果,为其在高等学府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做好铺垫。

(三)专业能力单一,诊疗质量缺少科学评价

有关心理取向音乐诊疗的应用技术的类别的划分,美国音乐治疗学家惠勒依照伍博格发明的心理诊疗分类纲要,将音乐诊疗分成支持性音乐疗法、再教育性音乐疗法以及重建构性音乐疗法等三类诊疗方法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用到的音乐疗法大部分均为支持性音乐疗法。因为高等学府中,针对高校学生的音乐诊疗活动通常持续时间不长、模式单一,其诊疗效果大多数为陪伴与感情交流,并未牵涉到认知、人格方面的诊疗与引导,而且诊疗效果也缺少恰当的评价办法。

所以,这样的音乐疗法于学生的心理障碍的疏导帮助不大。这就表明使用音乐疗法的教师不能光看表明,而忽略实际诊疗质量,应学习音乐疗法的核心干预技巧,以疏导学生心理的实践情况为切入点开展音乐诊疗互动。

三、音乐疗法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疗法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通常应以支持音乐疗法与再教育音乐疗法以及重建构音乐疗法为主,通过相异的音乐诊疗干预对策,运用音乐来加强与患者的联系,凭借音乐互动所诱发的情绪、心理以及认知方面的感悟,来对高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支持方面的音乐疗法的运用

支持性音乐疗法所倡导的是心绪、行为的转变以及技巧的提高。这种音乐疗法通常针对的是高校学生中的亚健康群体以及有着情绪障碍的群体。其治疗分成两步:

1、针对高校学生预防心理疾病的需要,通过诱导大学生使用音乐保健模式保持身心健康,协助其形成阳光、开朗的情绪;

2、利用音乐的互动形成心理层面的感悟,帮助产生焦躁、紧张、压抑、畏惧等心理障碍的高校学生来发泄负面情绪,协助其重获健康的心理状态。比如:通过让患者唱出自身偏爱的曲子、挑选所喜爱的乐器进行演奏、伴随音乐起舞等形式,来释放情感、发泄负面情绪;通过让患者参与有着结构性的集体演唱、器乐演奏、集体舞蹈演出、戏剧演绎等模式,来提升患者的语言表述技巧、情绪表述技能、平衡感、行为适应技能以及社会交际技能。

(二)再教育方面的音乐疗法的运用

再教育音乐疗法,倾向于探寻与探讨患者的潜意识的感受,通过音乐来干预并协助患者提升认知领悟能力。除开音乐自身外,音乐治疗师的参与亦是再教育方面音乐疗法的关键干预方式,音乐治疗师通过与患者间的音乐互动,在讨论人际关系的阶段,让患者明白交际受阻的原因以及自身应担负的职责。教育类音乐疗法通常会牵涉到认知音乐疗法、人本音乐疗法等流派的诊疗模式。

比如:通过乐器演奏、音乐同步倾听、音乐倾听回忆等模式,让音乐与患者在心理情绪方面达成一致,音乐与患者形成共鸣后,应逐渐将音乐格调向快乐、充满正能量的方向过渡,进而让音乐的情绪、心理来变更患者的情绪、心理;通过音乐心理剧、曲子探讨、词曲创编等模式来进行诊疗效果也较为理想,音乐治疗师与患者在探讨音乐活动的感悟时,应诱导患者复原正常的认知以及行为能力。

(三)重建构方面的音乐疗法的运用

重建构方面的音乐疗法是一类较为繁复的心理诊疗干预技术,此种音乐疗法参考了音乐想象中的图像以及感受,诱导患者意识到自身的扭曲的认知以及举止,这种音乐疗法不但需要音乐治疗师对患者实施长时间的诊疗干预,并且对音乐治疗师的从业资质的要求也极为严苛,音乐治疗师需要进行过精神动力学以及精神病理学方面的培训方可对学生进行诊疗。

重建构音乐疗法中,应用最为普遍的疗法是音乐动力学疗法、音乐引导现象疗法等,通过乐器即兴演奏、即兴跳舞、即兴唱歌、音乐现象、音乐绘图、音乐阅览等诊疗模式,通过解析音乐映射的潜意识问题,用音乐、话语等来阐释或明确患者紊乱的认知或举止,进而诱导患者逐渐战胜心魔,疏导心理问题,从而重建患者的人格系统,并且健全患者的心智,让其意识到自身的行为是荒谬的、乖张的,从而通过重新定位找到失去的健康心理。重建构音乐疗法在实践中的运用证明,错乱的精神行为是能够被纠正的,而且,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其是密不可分的,需要教师以及相关教育工作者在此方面付诸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