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班垃圾分类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班级人数26名孩子。经过大班一学期的学习生活,孩子们在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以下做简单的分析:
生活方面:
已初步掌捏了属于他们年龄段的生活技能,其中包括自我服务能力、独立进餐能力(自我服务能力中,系鞋带较差,这与平时大人包办有一定的关系)
学习能力:
幼儿正在不断成长,通过了解环境与人们生活的依存关系,对事物变化发展的过程感兴趣,有了一定的求知欲,对于他们感到好奇新鲜的事物和问题有一定的探索欲望,
社会性发展:
幼儿初步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有与他人交往的愿望,
不足之处:
1:对于别人的物品和集体物品不爱惜
2:做错了事不承认,有些事很明显是谁对谁错但总把责任往别人身上推。
3:游戏结束不能主动整理物品、物归原处,不能保持教室整洁随手乱扔垃圾。
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在幼儿园的生活只剩下短短一学期的时间,作为老师我们应充分利用这段时间,为幼儿提供多元的学习环境,注重多元智能的开发教育,积极为入小学打好基础,作为家长需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以便孩子能较顺利地进入小学学习。根据我班幼儿的情况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我们制定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计划,使幼儿能够更加活泼健康地成长
二:学期目标
1: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初步的探索意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继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3:幼小衔接,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
三:课程
(生活)
1: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继续培养幼儿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如:保持桌椅的清洁、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保持毛巾和书本的整洁、学习整理小书包和自己的衣物、注意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不乱扔垃圾,保持环境的整洁
2:在生活、学习上得到别人的帮助,能使用礼貌语言感谢别人。根据我班外来人员子女多的特点,为了使他们能融入周围生活环境,能听懂上海话,乐于学说上海话,因此,在班级里开展学说上海话的游戏活动,
3:进一步理解和遵守日常生活中的规则,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情况,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和不宜行为
措施:
1:在日常生活中老师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发现问题及时的提示纠正
2:师生共同制定值日生制度,值日生发现问题可帮助同伴。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3:游戏活动、自由活动、个别交谈时,老师适当使用上海话,做说上海话的集体游戏。
(学习):
1:继续培养幼儿积极主动地观察周围事物、爱思考、爱提问的好习惯,能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同伴的讲述,主动用语言与人交往。
2:知道四季的转换顺序,了解一些保护环境的方法;,能运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解决问题;学习从多角度分类,发现事物间的细微差别,形成类概念;
3:能正确认读和书写阿拉伯书字1_—_—10,熟练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理解相邻数之间相差为1的等差关系;初步理解数量守恒的概念;学会10以内的组成和加减法,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能正确辨认方向,会比较远近。
4:继续探索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季节、节日开展主题活动。
措施:
1:开展区角小组学习游戏,把集体学习内容延伸至小组个别化,使幼儿能更好的掌握学习内容及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2:鼓励幼儿参与收集资料{报纸、书刊、看新闻}把发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在说新闻的时间里讲给大家听
大班班级的工作计划,
(三):运动
1: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大胆尝试新奇有趣的活动,获得身体活动的经验
2:在具有安全的条件下培养幼儿初步尝试创新运动,动作协调、灵活。
措施:
1:为幼儿提供探索各种玩法的器械,{轮胎、平衡、圈、绳、投掷、垫子}
2:幼儿运动过程中有创新的案例,老师及时地组织大家观摩学习,让幼儿讨论、总结运动中的经验。
3:每月去向阳公园远足活动。
(四):游戏
1:开展各类游戏活动,师生共同探讨创设内容丰富有序的游戏环境。
2:积极发展幼儿思维和观察能力,有模仿、有创造性的开展有戏活动,培养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交往
3:让幼儿自主的选择,互相协商,互相合作,愉快地进行游戏,教会幼儿自我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游戏中让幼儿通过操作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各方面都能得到发展。
措施:
1:表现:为幼儿提供音乐、故事磁带、录音机以及一些相关的头饰、道具等,巩固幼儿所学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够在众人面前大胆表演的习惯。
2:阅读:为幼儿提供不同的材料,书籍,卡片等给幼儿创造想象的空间,能使幼儿尽兴、尽情地“研究”所以他们的世界。
3:美工角:为幼儿提供剪刀、浆糊、纸等,并根据教学活动需要让幼儿利用一些自然材料、生活材料进行一些小制作,培养幼儿对自己动手制作的浓厚兴趣,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4;数学角: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把一些课上未完成的内容在游戏中让幼儿继续完成。
5:科学角:为幼儿提供材料在区域活动中进行探索,加深幼儿的认识。让幼儿有充分的时间和操作材料,满足幼儿了解探索的需要。
四:幼小衔接实施方案:学前思想准备
1:通过参观小学、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上小学,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同时也帮助他们解决“向往上小学、又不知道怎样做的问题”。
2:了解有那些学习用具和用品,并知道它们的用途。
3:学习有条理整理自己的小书包。
五:家长工作
1:开学初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班务工作计划,取得家长对班级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家长会上,向家长发放介绍幼小衔接方面的文章。为更好实施幼小衔接方案打下基础
2:坚持每月及时更换“家长园地”,鼓励家长参与班级主题活动,并能积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
3:要求家长配合教师,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为入小学打好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社会实践;活动;有效性
幼儿园作为幼儿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在教育形式上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挖掘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近年来,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且积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拓宽了幼儿的知识面,让幼儿有机会接触社会,还可以增强幼儿的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教育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提高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幼儿教师必须要充分了解学情,深入挖掘幼儿社会实践活动的独特性,选择贴近幼儿实际能力的活动形式,使幼儿体验到参与的乐趣。我根据实际幼儿园教学经验,从以下四个方面探索了幼儿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策略。
一、结合教学主题,挖掘社会资源
幼儿园的社会实践活动必须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立足当下,着眼未来,从幼儿日常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中挖掘有效的社会资源,从而让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发挥持久的作用,激励幼儿保持正确的情感和态度。同时,幼儿园的社会实践活动还要结合教学主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幼儿进行集体活动,帮助幼儿了解更多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比如,在教大班幼儿《奶牛》的时候,教学目标要求幼儿能够用简单的图形画出不同形态的奶牛,并大胆添画出与奶牛有关的景物,使画面饱满、丰富。由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少,很多幼儿没有见过奶牛,对于奶牛了解的较少,所以无论在启发幼儿语言表达上还是引导幼儿绘画上都存在一些困难。因此,我通与幼儿园和奶牛养殖基地沟通,带领幼儿到奶牛养殖基地进行参观学习,让幼儿可以更直接地认识奶牛,观察奶牛的外貌特征,了解牛奶是怎么生产出来的等等。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幼儿学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我问幼儿:“你们参观了奶牛养殖基地,一定有很多收获,请说出来跟老师和同学分享。”这时很多幼儿都举手发言,课堂不断。有的说奶牛的头上是两个弯弯的牛角,还有的说奶牛的尾巴一摇一摆的。
二、根据幼儿实际,制定活动方案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有一些幼儿教师为了追求表面效果,组织一些脱离幼儿实际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当配角,无法真正感受到社会实践的作用。因此,幼儿教师必须要深度思考,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科学有效地选择社会实践活动,并制定清晰明确的活动方案,从而有条不紊的为幼儿创造学习的氛围,使社会实践活动更具有效性和持续性,为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比如,我组织了一次带幼儿到超市购物的社会实践活动,希望带领幼儿亲自体验购物的过程,让幼儿学习简单的钱币知识,使幼儿在尝试交流、选择购物中懂得做出决定需要考虑诸多方面问题,并在购物过程中体验交流、选择、合作、分享的快乐。在活动之前,我制定了活动的详细方案:去超市购物时间有限,只能选择超市的一个区域。经过幼儿讨论,决定去超市的儿童食品区。而且,幼儿发现去超市有两条路线,一条是从步行街穿过,一条是从菜市场穿过。从安全方面考虑,他们决定走步行街;去超市购物要求幼儿统一穿着园服,并跟爸爸妈妈说明情况,准备5元零钱。在超市里,有的幼儿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拿到手里,但是发现手里的钱不够,在我的启发下,幼儿很聪明的就想到了合买,并且商量好怎么共同分享。
三、鼓励师幼互动,增长知识经验
在幼儿园里,幼儿教师要积极与幼儿进行互动交流,和幼儿成为好朋友,听取幼儿的想法,时刻关注幼儿的一举一动。教师还要把书本上的知识与日常生活有效结合起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幼儿的知识面,增长幼儿的社会经验,促进幼儿热爱生活,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每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都要具有爱心和责任心,对待幼儿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为幼儿服务。比如带领幼儿到社区去参观,开展“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活动,教师不仅要让幼儿更深入的了解居住的社区,知道美好的社区环境需要大家共同来维护,还拉近了幼儿与社会的距离,丰富了幼儿的生活常识。在实践中,我带领幼儿与社区联合,积极捡拾地上的垃圾,幼儿参与的热情非常高涨。我还给幼儿讲述了垃圾的简单分类,其中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包括废报纸、包装纸、纸盒、易拉罐、矿泉水瓶等;不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包括果皮、菜叶、药品、化妆品、煤渣、烟头等。通过这次社区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了教师的关爱,丰富幼儿的课余知识,提升了幼儿的社会责任感,也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观察能力,为幼儿真正融入社会做出铺垫。
四、开展活动反思,客观完整评价
当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幼儿教师要认真进行活动反思,这不仅是对本次活动的总结,也为以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指导。首先,幼儿教师要对自身进行评价,比如是否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是否有效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是否对幼儿的成长有帮助等。只有幼儿教师不断的优化思维,才能够开展更多更好的社会实践活动。记得在一次实践活动中,由于考虑的不全面,导致一名幼儿的园服被刮坏。在活动结束后,我充分认识到了自己在组织活动时还存在一些问题,也积极进行了整改,以后没有出现过类似问题。其次,幼儿教师要对幼儿参与社会活动的表现进行客观的评价,既要照顾到幼儿的自尊心,又要给幼儿一定的激励。我根据幼儿的差异性,从单一的传统的评价方式转变成为多元的开放的评价方式,使幼儿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最终促进幼儿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总之,有效开展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社会实践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师要掌握丰富的教学经验,积极挖掘实践活动资源,采取师幼互动的活动方式,使幼儿保持活跃的思维,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李青青.基于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多元思考[J].好家长,2015(41).
关键词:现状;文明礼仪;道德;养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141-01
一、幼儿文明礼仪发展现状:
1、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在新疆主要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在幼儿园80%以上都是少数民族的幼儿。在幼儿园中以幼儿礼仪教育为突破口,重在养成,促进内化。少数民族热情好客、能歌善舞,在幼儿园中加强礼仪教育,不但能培养少数民族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也能培养少数民族幼儿乐意与他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还进一步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大团结。
2、幼儿园文明礼仪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文明礼仪教育,涉及交往礼仪、生活礼仪和学习礼仪。教育幼儿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做到“日常行为讲规范、人际交往讲礼仪,社会活动讲文明”;通过主题宣传和教育实践活动,使幼儿园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和示范窗口,使幼儿成为文明礼仪行动的“小天使”,形成“人人有礼貌、个个懂礼节、处处讲礼仪”的“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特色,提高幼儿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进行幼儿文明礼仪教育时,需要注重把幼儿园的教育资源与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进行挖掘整合。因为有少数民族幼儿,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使教育生活化;如:传统节日上的礼仪教育,古尔邦节是穆斯林群众的传统佳节,节日里有很多风俗习惯,春节是汉族小朋友的传统佳节,每个民族都要互相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汉族小朋友要尊重维族小朋友们的一些生活上的风俗习惯等。在教育的组织形式上,寓教于一日生活之中,使幼儿的生活教育化。做到理解幼儿和尊重幼儿,对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要循循善诱,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榜样示范,让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二、将文明礼仪教育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
1、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为使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在幼儿园内加大了宣传力度,通过召开教师大会,利用班主任会议、校园广播文明礼仪歌谣和国旗下讲话、黑板报、出专栏、悬挂横幅等形式营造了浓厚的文明礼仪活动氛围,在幼儿园内和教室里制作了许多图文并茂的图片,让孩子们在上下楼、自由活动或者是来园离园的时间里,都能感受到礼仪的熏陶。使师幼充分了解文明礼仪活动的做法和要求,充分认识讲文明、懂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社会文明进步对师生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是进一步培养具有优良日常行为习惯的要求,是打造文明和谐校园的基本体现。经过广泛的宣传发动,使广大师幼进一步认识开展文明礼仪实践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文明礼仪意识深入人心,成为全体师生的自觉行动,形成了人人讲文明、个个讲礼貌的良好氛围。
2、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关键词】 班主任制度 班会经验交流制度 加分扣分制度 全方位奖励制度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1-059-02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可以“管”的方面很多, 小到学生的衣着打扮、坐立言行、班级的日常管理,大到学生的修养素质、成长成才、前途命运、班风班纪的建设。可以讲,做班主任是一份良心活,多数班主任老师都是鞠躬尽瘁、劳心劳力,正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种敬业与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但是,我反对在具体的管理上事必躬亲、早晚跟班、无处不在、无所不管。我认为,这是很没有技术含量的管理,管得过多过死,造成学生对班主任依赖性过强,很容易扼杀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严重点说,这种管理很可能影响到学生将来的发展空间和自立能力,影响学生的性格和前途。这类管理出来的班级有一个鲜明的特征:班主任在的时候是一个样,班主任不在的时候就是另一个样。同时,太过于琐碎的工作也容易使班主任陷于杂务、疲惫不堪,不利其自身的进步与发展。
陶行知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魏书生老师说“管是为了不管”。其思想从根本上说,是要充分挥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做到“管放结合”。 该放的要坚决放手,学生能干的,班主任坚决不要干。
我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我的志向,就是要做一个最“懒”的班主任。我的班级,就是要做到我在或者不在,都一个样,有着自律自信的精神、自尊自爱的品格和昂扬向上的风气。
在具体的作法上,我有几点心得体会。
一、让学生当一天班主任――班主任制度
有很多班主任也推崇学生的“自我管理”,一般的做法是选出班级几个能力强的学生做班干部,让班干部来管理学生。这个办法不错。不过我认为仍然有不足之处:
首先,不见得每个班都找得到能力强、能服众、处事公正并愿意为班级管理尽心尽力的人选(很多时候这样的人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其次,即使有,担任班干部的时间长了,拥有“特权”了,也可能会慢慢脱离群众,遭受其他“被管理”同学的猜忌从而变成除班主任外变成第二个被普通学生防范的对象;
第三,这种所谓的“自我管理”,其实仍然是选出“头羊”来管理羊群,个别“头羊”的能力是锻炼了,班级的整体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却没有得到丝毫的增强。某些处事不当、不够公正的班干部甚至会导致班级离心离德、一盘散沙,反而会加大班主任管理的难度;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我认为在15-18岁这个阶段,每一个孩子都有无穷的潜力等待班主任的挖掘和激发,我始终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优秀的,只要班主任充分肯定,给他舞台,他一定会回报你惊喜。
在班级管理方面,我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管理其他同学,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锻炼,并在锻炼中提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所以,我的“班主任制度”出台了,具体操作时这样的:
每天晚上6点半,由学生自荐或者班级同学推荐或者我指定一位学生班主任。任期24小时(我们学校是全封闭寄宿制高中),需要做的工作包括晚自习管纪律、晚就寝查寝、早上查迟到、检查早读、课堂协助老师维持课堂纪律、检查卫生情况、负责协调处理同学矛盾纠纷、协调建立班级与任课老师的良好关系、处罚违纪同学、纠正同学的不良行为比如说脏话、乱扔垃圾等。向班主任报告当天班级情况、向全班同学早晚两次述职总结。并且要求留下书面总结,要指出班级存在的问题,并且尽量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简言之,班主任的工作就是我当天的全部管理工作。
为了激发学生当班主任的热情,我每周让全体同学公评一次,举手表决选出每周最佳班主任,并给予班级贡献奖励。
给了更多权利的同时,我要求班主任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比如同学睡觉后必须查寝,起床哨响后必须马上起床并叫其他同学起床,到岗时间要跟我等同,要先于其他同学到等等。
愿意当班主任的学生很多,甚至有时候为了谁先谁后可以争吵起来,我几乎没有自己指定过班主任。而且,让我惊讶的是,大多数同学都管得很好,甚至在处理违纪现象的时候,个别同学的表现让我惊讶,他们处世手段的成熟、对管理艺术的灵活运用让我自愧不如,深感惭愧。
这个制度推行后,我轻松多了,至少一半的工作让学生承担了。我们班的科任老师也说,在我们班上晚自习很轻松,有没有老师在没区别,一般都安安静静的。
我们班有个学生叫刘××,原本是让我很头疼的学生。他父母离异,母亲单独在加拿大生活,并且希望让他也办移民去加拿大。为此,开学不久就请了十几天的假专门去了一趟加拿大。可是因为一些原因又没办下来,走不了。他本身就是一个特别有想法、有个性、对权威缺乏足够尊重、自控力不太强、成绩也不好的那种有点叛逆的孩子,回来后因缺课造成听课不懂、移民失败造成心思浮动等因素叠加,变得非常难以管理。顶撞我、课堂乱讲话、迟到、不按时睡觉、做事喊不动。我几乎对他到了束手无策的地步了。
让他放下移民失败的心结,真正融入班集体,正是在他当班主任之后。其实当班主任的那天,就让我很惊讶了,那晚上纪律管得极好,课堂乱讲话的学生自觉站上讲台;第二天早上,他居然第一个到,要知道,他可是迟到的惯犯。惯例的早晚总结,他也指出了我们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对集体活动漠不关心,对班级扣分不在乎等,获得全班一致的掌声。最让我惊讶的是,从来看到我就躲的他,第一次主动找我深谈。当天晚上我正在其他班上晚自习,他把我请出去,谈到当天他发现的一些问题,并谈到他的处理策略,并对我们班存在的问题深感着急,并主动承担下给我拿一份新的班级管理章程的任务。第二天早上,又单独请我出教室聊了一次,对我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一针见血地提了出来。比如有时处理问题时态度过软以致给了学生钻空子的机会、说话霸气不足、性格有些急躁、对待违纪的班干部过于一视同仁、未予留面子而可能伤害铁杆支持派的心等。这一次的谈话给我极大地启发。
鉴于他的优秀表现,我在班会上重点表扬了他,给予了极高评价,并单独给他颁发了班级建言献策贡献奖。这次班主任经历之后,他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凡事和我有商有量,更加注重自己的坐立言行,违纪现象也少多了,学习也变得认真了,经常主动要求再当班主任,班级有活动,他也主动承担,分担了我的很多管理工作,当初的叛逆劲几乎不见踪影。连他父母都不敢相信,孩子怎么在这里短短两个月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我还要求班主任必须早晚两次进行工作总结,并记入班主任工作手册。这两次总结是和我一样站在讲台进行的,时间不能低于三分钟,要求详细、具体分析每一节早晚自习、每一节课的课堂纪律、学生的学习状态、精神面貌,并要指出这一天管理中班级存在的问题。这一点学生都做得很好,当天的纪律、卫生、迟到、就寝情况都会予以真实的通报,并对违纪的同学予以批评。
我认为,这些话,从学生嘴里说出来远比从我嘴里说出来要好。学生自己指出问题,纠正错误,自己批评违纪学生,自己对班级的问题着急上火,对破坏班级良好秩序的行为反感痛恨,等于是学生当议员,我当法官,那我自然成为民意的代表,正义的化身,由此我管理班级、处理违纪现象就变成众望所归、民心所向了。事实证明达到的效果也是相当不错的。
另外,学生班主任制度一个意想不到的奇效是:凡是当过班主任的学生,以后都会变得更自觉了。比如有好几个学生班主任跟我说过,坐在讲台上看到下面学生讲小话、东张西望不读书,心里很烦躁、很着急。觉得我当这个班主任真不容易。作为班级的一员,不能给班主任添堵、给班级抹黑。
所以我一直很重视制度建设。我认为,制度建设不仅适用于企事业单位,也适用于一个班级的建设。一个好的班级制度建设起来了,班主任就轻松了。
总之,管大放小,管主放次,授权负责,分层管理,既有利于班级的建设与发展,又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完善、能力的提高。
二、让学生来谈经验――班会经验交流制度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琐碎的艺术,俗话说“婆婆的嘴、妈妈的心”,班主任当久了的人,多少都会变得有些爱嗦。为什么?因为学生的思想工作天天做,久而久之成习惯了,同样的话十遍百遍的讲。如果效果不明显,就想当然的是认为紧箍咒功夫还不到家,“再多强调几遍也许就好了”――估计班主任都曾经有过这样的懊悔吧。
我却认为,学生能做的事,班主任坚决不要干;同样,学生能说的话,就让学生自己来说吧。最有成效的教育,往往出自学生自己的反思。学生自己能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班主任就用不着代劳了。
每周一次的班会就是好机会,让他们畅所欲言,建言献策,既满足了他们的表现和表达的欲望,又提供了师生共同管理共同成长的平台,何乐而不为?
我们班开班会有个习惯,就是大家一起谈一个话题,像茶话会一样,在轻松、活泼、毫不刻意的氛围里面探讨如何把班级建设得更好。
比如说寝室管理,开始我们班寝室纪律和卫生都是让人极其头疼的,就寝爱讲话、卫生搞不好,开学第一天就因为这个上了大黑板批评(我们学校食堂门口有块寝室评比黑板,分表扬栏和批评栏)。
我的做法是,开一个主题班会:如何把寝室建设得更美好。请上过红榜的寝室全体成员谈经验,请寝室长特别介绍管理经验。请后进的寝室谈不足之处。被请上台的同学都侃侃而谈,信心十足。其中得出的一些经验是我平时都没有意识到的。比如说要充分尊重生活老师、嘴巴要甜;早上出门的时候顺便把寝室垃圾带出去扔掉,而不要等生活老师来收拾;养成东西动了随时归位的习惯,这样寝室能随时保持整洁;寝室纪律最重要的是熄灯后头十分钟,躺在床上什么都不想,几分钟就困了,自然不会讲话了,寝室长只要管理好头十分钟就可以了等。这些经验都是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非常实用,体现了新时代中学生的良好教养。这次主题班会开过以后,我们班果然就经常上红榜表扬,因为学生有干劲、有榜样、有自律的精神了。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2-0032-02
“小班化教育”是一种以促进青少年学生能力全面提升而又有利于其个性发展为目的教学方式,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地对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法、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的实施过程、教学的策略和教学的模式等改革而形成的一种班级教学活动形式。小班化教育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办学模式,在我国,则是在上海率先实行小班化教育的,而我校(此处指湖北省武汉市实验小学,下文同)进行这项教学研究是最近几年的事,我校将小班的班额人数界定为35人左右。
小班化教育的根本宗旨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与提高。笔者所任教的班级绝大多数学生都曾在大班化教育中渡过,在实施小班化教育的过程中,作为班主任,笔者将“关注每一个学生,实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个教育理念贯注到每个教学环节,用以指导自己的班级管理实践。这种小班化教育的教学模式已在我校的教学实践中初见成效,以下是这一教学模式实践过程的记录与结论。
一、营造小班化教学的文化氛围
小班化教学的氛围与学习环境、教学情景和学生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为了营造小班化文化氛围,让学生从走进教室的那一刻始就能深切地感受到:这就是我们班!走进教室就感觉耳目一新。开学初期,笔者就让小班学生每人写一句他们的座右铭或是最欣赏的名言名句,然后从中选出十条比较经典的,让大家以投票的方式选出两条,粘贴在黑板的两侧,让他们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激励语。而在教室的后面两侧,粘贴着学生自己的读书心得及书画作品,等等。同时,在教室里摆放一些绿色植物,并由学生轮流照管,让他们时刻感受到绿色自然的生态。在后墙的黑板上设立英语角、风采栏。为了凸显小班教学的英语特色,书桌上的标签要求学生用中英文书写自己的名字。在教室的后面设立一个书柜,上架的书差不多都是学生从家里带来的,这既方便了学生课后阅读,也能促使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感觉浓郁的文化氛围。
二、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常规教育”是指针对学生在校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语言行为提出的规范要求的教育,而小班的常规教育其根本目的是要引导和挖掘学生的良好个性因素,防止其不良个性的形成,从而使其良好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和发展,使不良的个性得到抑制和克服,让学生的个性能健康和谐地得以发展与提高。学校的初衷是强调做好班级常规教育,特别是对于毕业年级的学生,必要的常规教育是班级管理的基础,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保证。曾有人说小班不需要搞常规教育,认为小班提倡的“个性化”教育与“常规教育”是矛盾的。但事实证明,小班的“个性化”班级管理离不开常规教学方式,小班学生的个性发展也离不开常规教育,小班学生个性发展和小班常规教育不但不矛盾,而且还是相辅相成的。“个性化”的常规教育方案在内容的制定上要精心地选择,同时要体现本班学生的个性特征。比如笔者班级的绝大多数学生基础不牢,行为习惯也不太规范,有些学生的思想惰性严重,所以笔者首先从思想方面进行教育,使其理解学习的目的,从主观上端正学习态度,然后再针对课堂上爱交头结耳的、个人卫生习惯不良的、言行举止不雅的进行个别教育。总之,小班的教学无论是在教育的内容、形式或者方法都应该适合学生个性成长的特点。
三、培养一支强而得力的学生干部队伍
有人形象地说,班干部好比是班主任的左右手,此话很有几分道理。班干部在班级中会起到核心作用,他们是班级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也是班级各项活动的组织者和倡导者。如何组建一只高效的班干部队伍是班主任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陶行知老先生曾说,“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因此,在选拔干部时,笔者采用民主选举的方式,班干部可以通过委任、竞选等渠道把愿意为同学服务的、有一定班干部经历的学生选任为班级干部。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心里的那一杆衡量的秤开始起作用了,知道谁管得好,值得同学们喜欢,谁费了劲还没效果,这事这样管不妥,应该那样管就好了。这时可以对班干部进行改选了。笔者先在班上明确地说明要进行班委的改选,让学生对值得留任的干部投票,投票的结果最好不要先公布,因为一些干部可能会落选,这样可以在公布前先对落选的干部做心理上的安抚。笔者提出两套方案,一是由大家直接根据投票结果选出所有的班干部,二是先选出班上的两个核心人物——班长和副班长,再由他俩进行提名,最后由大家选出其余的干部。学生都选择第二种,它在实施时更方便,而且更有效。比如,原来笔者班级每周的清洁卫生都要扣分,在生活委员的提名中,班长和副班长书就推荐了郭志琴,因为她“盛产垃圾”,在生活委员的竞选中郭志琴以最多票数胜出。自从她当上生活委员后每天带头做清洁,此后清洁卫生方面就再也没扣过分了。学校每周要进行评比,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集体意识,所有的班干部选出来后,我们又由班干部选出七位助手,分别是:出勤,清洁卫生,仪容仪表,课堂纪律,早操,眼操,课间操,他们的任务就是负责班级在各自管辖的项目中得表扬。就这样我们班总共33人,人人都能参加班级管理,大家都有机会参与到班级的管理工作中来,更好地锻炼了学生自理的能力。在小班教学的工作开展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到集体的力量,感觉自己是这个班级的一分子,从而真正地关心、热爱这个班集体。待班委会组成后,笔者首先对他们进行培养和教育。培养是使用的前提,不能光使用不培养,教育是培养的继续,不能光使用不教育,虽然有些是继任的干部,但必须提醒他们,工作干得不好,同样会在下一次改选中落选,这样会激励他们把工作干好。笔者告诫新一届班干部要树立三个意识:第一,是感染意识。就是要在纪律上、学习上、生活上,在各个方面在同学中能起好的表率作用,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同学,而不是老是想着去“管”同学;第二,是服务意识。当干部就是为同学服务的,服务意识是极为重要的,要让同学在有需要帮助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你们;第三,独立意识。要主动地、富有创造性地工作,而不要成为老师意志的实践者。所以在学习、生活上,笔者严格要求他们,使他们真正成为班级建设中的排头兵,以榜样的力量去实行,同时要大胆放手,把一些具体事务明确地分配下去,建立层次分明的管理体系,真正做到管大放小、管主放次、授权明确、分层管理,这种教学方式既有利于班级的建设与发展,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完善、能力的提高。
四、以人为本,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著名的论断:“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作为毕业年级的班主任,笔者倡导学生要把自己当大人看待,要让他们知道自己已经12岁了,已形成了自己独立的见解和要求,要学会独立了。但同时学生也正处于思想、情绪开始动荡不安的时期,在这关键的时期,应顺着学生意识发展的规律,以激发和引导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提升,使他们达到自我意识的高层次——自我教育。而班级目标的制定能激起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开学初,笔者就要求学生讨论班级目标、口号,并确定我们要营造成一个有特色的班级:爱心班级,书香班级,自治班级,团结班级。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呢?六年级的孩子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坚持性都不高,要及时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发扬其优点,改掉缺点,对于学习态度不正确的学生首先要让他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偏差,同学和老师能原谅他,但他应该感到内疚,没有内疚感就不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再多的惩罚、批评教育都会无用。比如,在班会课上,笔者会提示一些不正确行为的教学案例让学生们去反思,并要求他们将所思所想记录在行规日记本上(行规日记也是本校小班化教育的一个特色,而且它有助于加强家校联系)。一开始写的同学不多,笔者就选出一些,利用每天下午的读报时间念给他们听,让大家做出评议。六年级的学生自尊心较强,都希望自己写的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及赞赏,接下来愿意写的人就多了,证明他们愿意去反思、去反省自己,那么小班教学的目的也就能达到了。
五、建立合作学习小组
所谓合作学习小组,即把全班的学生按均衡建组的原则分为若干个小组,在课堂教学中,是以小组为主体,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机制,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在课堂教学时,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小班化教育使笔者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从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去深入了解他们的学习能力、智力水平、兴趣爱好、社会背景等,分组时便能合理地按要求组合学生。接下来就是确定小组长,小组长的确定至关重要,小组长要具有组织能力,没有小组长的指挥,小组成员只会单干,根本谈不上合作,那么小组合作学习只能流于形式而无任何实效。通过推荐讨论产生四个最有威信的小组长,分别管理好自己的团队,他们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管理本团队学习、纪律、卫生、研究性活动等情况。他们要带领组员一起制定组规、小组的努力方向、达到的要求等,还要根据活动情况对每个组员进行加减分,报给班长,由班长进行汇总。根据分数,对得分最高的、竞争最激烈的、最团结的团队进行奖励,并鼓励其他团队都朝这个方向发展。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还要随时给予指导,调节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出现的各类问题,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逐渐掌握合作的要领。
六、召开小组型家长会
家长,作为学校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把他们纳入到班级管理中去,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共同培育学生。家长会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时最直接、最普遍的方式。但传统的家长会阵容庞大,场面热闹,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往往是对学生作总体情况介绍,时间花了不少,但家长很难与教师进行单独的沟通。本学期笔者就采用分学生召开家长会,根据学生的特点将学生家长编成几个不同的组,每个小组以8~10人不等,这样可以将一个班的家长大致分为3~5个小组,再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召开家长会,通过召开这种家长会,笔者亲身感受到其优点:其一,小组型家长会,让班主任的准备工作更具有目的性、针对性。由于不是针对全体学生,不需要泛泛而谈,发言内容更简洁更具体;其二,小组型家长会参加的人数不多,班主任汇报的范围也就受到了限制,这就为家长能单独与教师沟通提供了时间和空间的保证,让家长可以有针对性、及时地向教师了解子女的情况;其三,因为是小组,在进行完必要的程序后,还有大量的时间,这也给家长提供了自由发言的机会,为教师提出宝贵的意见。另外,到会的家长还可以进行自由交流沟通,相互了解彼此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相互学习对方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好经验;其四,小组型家长会的可操作性强,给那些与家长会有时间冲突的家长提供了方便。如果某一位家长因为工作原因不能参加这一次的家长会,那么还可以参加下一次家长会。总之,小组型家长会也有不足之处,但其优点的确是传统家长会不可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