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媒体运营的职业技能

新媒体运营的职业技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媒体运营的职业技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媒体运营的职业技能

新媒体运营的职业技能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新闻专业;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6)04-0076-04

当今社会,传统的媒体形式已经开始向新媒体形式转变。媒体传播的形式也从传统的“点对多”向“多对多”转变,自媒体的时代已经来临。媒体发展需要新闻人才,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办了高职新闻专业。由于该专业开办时间不长,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办学规模不够、人才培养定位不准、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不足、实验设备不完善、实践实训平台不健全等。这些问题的客观存在阻碍了高职新闻专业的发展,需要我们针对问题进行改革。

一、根据社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职业院校需为社会输送具备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和人文修养的技能型实用人才,高职新闻教育需要针对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和人文修养这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高职新闻教育应定位于适度的理论、广泛的人文知识,全方位的职业技能教育。我们需要针对社会需要、岗位需求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对新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人才短缺现象开始显现。如传统的广播电视行业和网络等新媒体行业,都需要可以熟练掌握英语、有较强的文字功底的新闻采编人才。因此,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必须考虑岗位需求。

高职新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面向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适应经济社会、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适应新闻宣传单位、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需要的新闻专业人才。

人才培养目标应和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相对接,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针对高职新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高职新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是中小城市的媒体单位,企事业单位内宣、影视广告公司、会展策划公司等,这些岗位需要的并不是新闻专业的“专才”,而是样样都拿得起的新闻“全才”。所以,高职新闻教育应该更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高职新闻教育是“全才”教育也是“通才”教育。

二、根据人才定位重构课程体系

根据高职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需要改革原有的课程体系,在保留原有高职新闻专业的相关课程体系的前提下,增加人文艺术、社会科学等通识课程,增加新闻实操方面的职业技能课程,以职业素养、职业技能、职业综合技能这三个部分构成整个高职新闻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一)职业素养课程模块

职业素养课程(通识课)是对学生职业行为能力的培养,从而突出文化、传媒的人文艺术素质和职业道德要求。

很多高职院校的新闻专业都大量开设通识课(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如大学外语、形势与政策、计算机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这些通识课占用过多课时,而专业实践类课程比例显得不足。

对于高职新闻教育来说,通识课的教育应该是针对学生人文艺术修养方面的教育。在高职新闻专业的职业素养课程模块中,我们需要增加如中外文学、实用文体写作、新闻法律等方面的课程。学生通过职业素养课程的学习,可以增加其文化艺术修养,在进行专业课程学习的时候会变得更加轻松。

(二)职业技能实操课程模块

职业技能方面的课程是由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所组成,此类课程主要解决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增加就业机会。

职业技能实操课程需要相关实践实训平台支持,高职新闻专业的实践实训平台主要有专业实验室、校内实训平台、校外实训平台三级实践平台。对于专业实验室而言,传统的做法是按照媒体的不同设置不同的独立的新闻实验室,如报纸编辑实验室、平面设计实验室、摄影实验室、录音实验室、新闻演播室等。而目前的媒体行业已不再是相对独立地运营了,而应该是多种媒体融合,对于高职新闻专业实验室建设来说,也应该实现多种媒体通过一体化的管理流程实现融合。相关专业课程的实操环节不再单独在课程内完成,而是按照媒体分类进行实际项目的一体化实操训练。实操课程体系按媒体类型的不同可分为:以纸媒实验课为主的初级课程、以网络和新媒体为主的中级课程、以广播电视实验课为主的高级课程。这样的实践教学课程划分明确,学生可以分步进入三个级别的实践课程学习并获取相应学分。这种建立在一体化管理流程下的实验室,我们称为“大实验室”也叫“实验室群”。在这个实验室群里,教师给出选题,学生扮演记者和编辑的角色,进行选题策划和完成作品,实现媒体生产的仿真模拟。

(三)职业综合技能课程模块

职业综合技能方面的课程(毕业作品)则是仿真业界新闻生产环境,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让学生提前适应媒体工作。

通过采、写、编、播全套实操训练,实现各项技能作品化呈现、毕业作品集成化整合、技能水平可视化表达,从而全面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强化教学实践平台建设

经调研,浙江省高职院校多将新闻专业的实习环节安排在第六学期,这种安排方式存在问题。对于三年制的高职教育来说,第六学期是最后一个学期,学生面临就业。毕业实习安排在这个环节,会导致实习变成找工作,实习环节形同虚设。我们可以考虑把实习环节放在第五个学期,或者把一次大实习变成多次的小实习分别安排在第三、第四、第五学期。学生通过实习提前接触社会,接触实际工作,这样可以在教学中解决他们在实习中所遇到的问题。

校外实习属于三级实践实操环节的最高一级,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各种问题。根据对浙江省高职新闻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的情况,专业对口的实习岗位并不好找。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解决:

(一)加强校内实践平台建设

校内实践平台是高职新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建立校园媒体,安排学生参与管理运营;专业实验室和校园媒体实现互动,让学生实际参与媒体运营,提高校园媒体的节目质量和影响力,同时也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

高职新闻专业学生利用校园媒体进行实践时,需要有专业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指导,从而更好的发挥校内实践平台的作用。学生在校内实践平台中所做的工作成果,可进行量化考核,并计入相关专业课程期末成绩,从而调动学生参与校内实践平台的热情。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高职新闻专业为解决学生专业实践问题,自2005年开设“新文人工作室”,就是模拟一个真正的“媒体集团”。该工作室真实模拟一个媒体集团,可以让学生进入各类媒体的仿真实践环境进行实践。按媒体类型分平面媒体部、网络媒体部和电视媒体部,按媒介载体分有报纸杂志、网站微博微信、电视编辑实验室、虚拟演播室等,按工种分有记者编辑和相关管理角色,如电视媒体部主任、网络媒体部主任、平面媒体部主编等角色。分线安排校园记者,定期召开编前会,安排新闻采访报道的工作部署等工作,这种以进行新闻作品生产的仿真实践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真实融入仿真媒体环境,积极参与其中,实现职业能力的提高。

(二)校外实践平台的建设

校内仿真实践平台毕竟不是真实的工作环境,要让我们的教学更加贴合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建立长期的校外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必不可缺。目前,各高职新闻专业都在和当地的媒体单位合作共建教学实践基地,但大多数实践基地有名无实,很难开展下去,合作项目也仅限于开办讲座、带学生参观等。归根到底,就是因为没有找到两者的共赢点。

高职新闻专业和相关实践单位合作主要有三个方面:

1.科研课题

双方可以针对新闻领域的相关课题进行合作研究。对于高校来说,教师的科研得到了应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相关市场调查,参与撰写调查报告;对于实践单位而言,科研课题可以解决其实际问题,为其发展提供帮助。

2.人才交流

高校和实践单位可以互派人员挂职锻炼。高校的专业教师到实践单位可以发挥特长为其发展服务;实践单位选派业务骨干来学校进行相关实践课程的讲座,指导学生实践。

3.建立实训基地

高校和业界单位共建教学实践基地,学生可以进实践单位进行实习实训,实际参与媒体生产。实践单位安排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实习,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向学校反馈。学校可以根据收到的反馈情况调整相关教学;对于实践单位来说,也需要调整思路,今天的实习生就是明天的员工。

转变思路开阔视野,人才的培养不应该只是高校的任务和责任。用人单位和高校合作,共同参与实践教学改革,才能培养出用人单位需要的专业人才。

(三)改革毕业论文形式,强化学生职业能力

高职新闻专业其实践性强,不需要用传统的论文形式进行对毕业生的考核,完全可以采用实际的新闻作品来代替毕业论文。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职新闻专业的相关考核还限于传统的理论知识方面,需要调整考核方式,针对高职新闻专业毕业环节的最终检验内容,我们可以改毕业论文为毕业作品。宁波广播电视大学高职新闻专业自2012年开始深化毕业作品改革,从原来要求每个学生制作完成一个新闻作品(动画制作、报纸排版、小视频)到以四到六人的小组进行一个完整的视频专题片的制作。在整个毕业作品制作过程中,小组同学要体验导演、文案、摄影、配音、采访、后期编辑、节目包装等一系列的专题片制作流程,实际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四、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新媒体不断产生,媒体行业开始出现多类型融合的趋势。高职新闻专业需要根据业界的发展变化而不断的调整自身的教学改革,对于该专业的教师来说,需要不断的适应业界的发展变化,更新知识结构,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构建一个合理的专业师资队伍,改革相关制度,才能更有效地确保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一)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职新闻教育的成功离不开结构合理、理论和实践技能兼备的教师队伍。专业教师如果缺乏理论知识,其教学效果不会理想;如果缺乏新闻实践技能,那其对于学生的实践教学也将无从谈起。

经过对国内两百多家高职新闻专业的调查,其教师队伍基本上由两类人构成:一类是新闻专业出身的专职教师,大多为硕士学历,中级职称,理论知识扎实;另一类是来自业界的教师,有丰富的媒体经历,实践经验丰富。

对于高职新闻专业来说,需要的是既有理论功底也有实践经验的复合型教师,我们把这种全能型教师称为“双师型”教师。目前,各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还很低,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教师去媒体单位挂职锻炼、聘请业界人士组织专家讲座、客座讲学等方式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二)加强外聘教师管理

很多高职院校的新闻专业因为师资力量不足,需通过外聘教师这种方式来弥补。通常会聘请媒体单位的资深记者或其他高校的专业教师来担任兼职教师。但因为兼职教师的工作重心在原单位,对教学并不会全身心投入。所以需要加强对兼职教师的管理,教学应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适当补充。

(三)实现师资共享

受办学规模的限制,高职新闻专业的部分专业课程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并不饱和,而有些学校新闻专业也刚好缺这方面课程的专业教师。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要么通过外聘兼职教师的方式解决,要么新招聘该课程教师。这两种方式都存在问题,通过外聘兼职教师方式解决的问题在于兼职教师不具有稳定性,其次工作重心也不在聘用学校;新招聘专业教师的方式会更进一步加剧人才浪费,教学工作量不饱和的问题。所以可以通过师资共享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其前提是要转变人才专属于某个学校的传统观念,调整相关的人事机制,建立人才社会共享模式。

五、升级实验室体系建设

高职新闻教育注重对学生新闻职业能力的培养,其专业实验室建设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几乎所有的高职新闻专业都建立了自己的专业实验室,但均为单一型实验室,如报纸编辑实验室、平面广告设计实验室等。这样的单一型实验室并不适合培养复合型、综合型的新闻“全才”,我们可以模仿目前业界媒体流行的的“大编辑部”模式,将一个个单一型的实验室有机整合,变成可融合的综合型的“实验室群”,可以让学生参与仿真的纸质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等相关媒体形式的生产管理流程,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媒体技术,综合锻炼媒体处理能力。

高职新闻专业的学生在学校是校园记者,出了校门就是社会记者。学校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他们提供“新闻采访包”,除了纸笔以外,还需要有可以进行各种媒体形式采访报道的新闻设备。

参考文献:

[1]朱丹.高职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报业,2013(2):131-132.

[2]欧晓东.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4(4):53-55.

[3]冯瑞. 实验室是现代化大学的心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0(5):1-4.

[4]徐可晶. 湖南省高职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43-51.

[5] 王婵媛. 融媒时代下辽宁省新闻教育改革研究[D]. 锦州:渤海大学,2012:18-26.

[6] 冯丹,何同林. 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8):11-12

[7] 柏伟,徐茂. 产学研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1):32-33,41.

[8] 俞仲文.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9] 杨定安. 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2006(Z1):142-143.

[10]梁骥.高职新闻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5(4):31-34.

On the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of Journalism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ANG Ji

(Ningbo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Ningbo Zhejiang 315016, China)

新媒体运营的职业技能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专业项目化 教学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22-00-01

1 前言

随着高职多媒体技术专业的不断发展,教育部普遍对高职院校专业增加了“多媒体技术”专业知识内容。多媒体技术专业主要顺着这几个方向发展,一类是以理工院校为代表,学校依靠网络优势,突出多媒体技术特征;另一类以各综合院校为主要代表,学校依靠艺术学科,学习多媒体技术。此外,还有两者之外的学校,这类院校主要是培育应用类技术人才,对技术和艺术方面不是很重视。

2 高职多媒体技术项目化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多媒体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可以促进理论知识越发紧密地联系实际,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体制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多媒体技术项目化课程教学变革。多媒体技术具有发展快、更新快、操作性强等特点,高职院校主要面向的是媒体技术和相关专业技师,应培育能适应社会市场发展和经济建设需求的人才,并且同时应具备优良的职业素质与修养,能把握基础的艺术设计理念和比较厉害的多媒体技术的优秀技能型专业人才。将培育具有比较厉害的图形、图像处理能力以及影视、动画设计创作能力,以适合广告设计、建筑效果图描绘、室内设计、影视后期制作、多媒体特技制作、综合流媒体技术等的人才作为人才培育的最终目标。综上所述,人才培育目标相应的职业岗位包含了多媒体广告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建筑和室内装璜设计、排版、动漫策划和制作、影视节目编写和制作、综合流媒体节目制作和等七个方面。[1]

3 构建高职多媒体技术专业项目化教学环境的实践探索

高职多媒体技术专业项目化课堂的变革需要相应的教学环境作为支撑,依据高职多媒体技术的特征,高职多媒体技术专业项目化教学环境的构建应当包括实践社会环境和教学师资团队环境两个方面的实际内容。

3.1 培育具备丰富的项目化实践教学经验的师资团队

3.1.1 选派教师到企业训练

选派的教师应利用假期时间参加企业专业培训,促使双师结构专业教学队伍设立。经过进修学习、企业工作磨练、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培训,使专职教师取得多媒体技术以及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积累实践经验,提升职业技能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水平。

3.1.2 激励教师对外承接项目或参加相关项目的构建

鼓励教师参加企业项目实践,提高实践技能,鼓励教师深入一线调查研究,了解工作任务、职业素质要求,掌握企业项目是如何转化成为教学项目,使教学内容和企业实际紧密结合。

3.1.3 招收相关专业教师或高校毕业生

从企业中招收具备丰富实践经历的教师或具备发展潜质的高校毕业生,增强和丰富教学队伍的力量。

3.1.4 重视兼职教师团队建设

兼职教师应聘用企业一线的技术行家、技术能手。以“不为我有、但为我用”为工作思想,对兼职教师的工作特点充足考虑,设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聘用制度,提高兼职教师管理水平,鼓励兼职教师设立创新性工作机制。[2]

3.2 构建项目化实践教学平台

3.2.1 完善传统实训室的实验装备

完善传统实训室的实验装备,更新传统的教学软件,实现教学装备的以旧换新,来满足课程的正常教学和实训的非线性编撰技术、创作三维动画、集中多媒体技术、数字媒体应用设计等。多媒体专业机房的全部计算机,处理器的最低速度至少是I5,内存的存储量增加到4G,并配置耳机。

3.2.2 设立专业工作室,并不断扩大业务范围

实践教学枢纽变革的初步研究是设立多媒体技术专业工作室的目标,是以专业教师为引导、专业课程相联系、企业紧密合作、非盈利性的数字数据区域工作室。工作室设多个模块,模块下设有与企业紧密协作的项目,内容包括相关行业的重要工作流程和技术实现重心。当前可以进入工作室模块内的项目的是校园电视台、学院内部网络、简单办公装备的运营、平面设计、网页制作等。“服务教学”是工作室的宗旨,既为教师参与社会实践供应了良好的平台,磨练了教师团队,使教学与社会需求相符合,又为学生供应了参与社会实践的场地。经过参与工作室的各种项目,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得到提高,提早了解市场需求,现学现用,加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专业的工作室不但为各电视台、企业、用人单位等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人才,还为设立专业多媒体技术提供了增值服务。当用人单位经过工作室的项目察觉和接纳多媒体技术专业的人才时,也会要求网络技术服务、系统支持等方面的人才,从而带动了多媒体相关专业的就业,同时也为“工会建家”提供了场所。

3.2.3 成立校园电视台

根据校园实际的需要,成立校园电视台,应有效地使用校园电视。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设立一个校内实习实训和顶岗实习的基地是电视台成立的最初想法。它的成立为教师搭建了一个工学结合的平台,也为多媒体技术项目化教学环境的构建提供了一个平台。[3]

4 结语

随着高职多媒体技术专业的不断发展,将多媒体技术专业项目化引入到课程教学和改革中,在精品课程设立和学生技能培育中均获得一定的成果,学生在各级专业技能比赛过程中取得了好的成绩,毕业生也深得企事业单位的欢迎。

(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南京210014)

参考文献:

[1]金哲.技工学校数字媒体专业建设及课程设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7(7):80-82.

新媒体运营的职业技能范文第3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收费;监控

一、当前交通收费监控系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交通收费监控系统是交通类高职教育中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很多知识需要学生实践后才能真正理解、掌握。目前,交通收费监控系统教学中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亟待改善。

1.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

受传统教学法的影响,目前的交通收费监控系统课教学仍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知识的灌输式教育,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不能直观感受所学知识和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因此常常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距离感,学生学习积极性难以被调动,学习效率低下,创新性思维难以得到激发。

2.实践教学环节缺失,工学脱节,不能很好地体现职业教育的优势

交通收费监控系统这门课本身是面向高速公路收费与监控站点的,内容上对实际操作要求较高。但因相关设备复杂、成本较高,加上教师本身职业技能条件有限,很多学校并没有建立专门的实训基地,仍以理论教学为主。使得学生动手能力差,学习与实践脱节,职业技能素质没有得到全面提升,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二、交通收费监控系统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措施

1.依托多媒体,以网络为平台,采用直观教学法

多媒体因其可复制性和对图片展示的便利性,目前在高校教学中被广泛使用。但多数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时仍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就是把传统教学的板书、图片搬上多媒体,教学方法并未得到真正改进。而在交通收费监控系统课程教学中,笔者以网络为平台,注重发挥交通类院校与交通部门同系统的优势,收集大量收费监控站点的第一手资料、图片与视频,将它们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直接看到了所学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实例,较好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2.建立收费监控网络实训室,引入“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

针对传统教学中实践教学环节缺失、工学脱节的问题,我们在交通收费监控系统课程改革中注重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需要采用与实际高速公路收费站点完全相同的设备和软件平台、等比例缩窄车道,构建了自己的收费实训室。同时,通过若干个球机(摄像机)等设备,将收费站点各部分的实时监控图像和紧急报警信号发往监控室,由监控网络实训室实时监控收费员的收费情况和车辆信息,并对过往车辆自动拍照,对特殊车辆自动录像保存。

在实训室现场教学中,笔者引入了“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该模式是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法,主要是将专业课的教学与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紧密结合起来,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从而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与任务。

由于受场地和设备数量的限制,在该教学模式中笔者以学生自助或组成互助小组的形式开展教学,将学生按兴趣、能力等分为10个小组,每组4到6人,设组长1名,组长主要负责帮助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完成学习和实践任务。具体到教学过程的实施,笔者从以下五个环节开展教学活动。

(1)分组讲解,认识设备

针对学生对实验设备、流程及交通收费监控系统运营缺乏了解的实际情况,教学的第一步就要向学生详细介绍收费监控系统的结构、各部分的原理和作用、各种仪器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流程等,使学生对该系统的原理和操作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然而,由于该系统比较庞大、复杂,涉及的设备和知识点较多,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接受那么多信息。因此,笔者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学习,每组学生只负责认识系统的一部分设备、担任一种工作角色,以重点学习本组设备的构造和操作方法。

(2)现场操作,融入情境

经过上述学习,学生就可以正式“上岗”操作了。当驾驶组的学生推着各种小车经过时,收费组的学生就开始进行判断车型、操作设备、发牌、收费、打印单据等一系列操作,监控组的学生则负责监控收费的全过程,发现问题及时呼叫收费员,以规范收费行为。

(3)组内探讨,提高能力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常会模拟一些特殊情况,鼓励学生组内探讨应对方案。比如,提前几分钟告知学生后面会有一辆车闯关,让各组学生作好准备,然后开始闯关,以检验各组学生的应对方案是否及时到位。

(4)组间互助,交互学习

经过前面三个环节的学习,每组学生对于本组负责的仪器设备、操作流程等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掌握。这时再重新调整各组岗位,以前组带后组、组间互助的方式继续进行实践教学。这样,每组学生都能全方位地理解交通收费监控系统各部分的结构和操作方法,并能通过组间互助讨论、交流心得、深入思考,以体验学习知识的趣味性和成就感。

(5)自评互评,总结不足

该环节是“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主要交给学生来完成。在完成了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一体化”实践教学后,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不足,组间互助的效果如何,前组与本组学生学习帮扶情况如何,则需要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和评价。在总结提高时,可引入组间竞争机制,评出最佳互助小组,并给予口头表扬。

3.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学生顶岗实习制

高职教育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符合社会生产、生活和服务实践职业岗位所需要的高级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在交通收费监控系统课程教学中,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河南省高速公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企业开展合作,建立了校外顶岗实习制,学生在毕业前可自愿报名到各单位实习。以在收费站点实习为例,最初的几天由收费员以“一带一”方式指导学生操作上岗,解答疑问,处理特殊问题。待学生熟悉适应后就单独上岗、顶岗实习。实践证明,这种培养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职业技能。

三、新型教学法的优点与实施效果

在交通收费监控系统教学改革中,笔者主要采用了多媒体网络教学、“一体化”实践教学以及学生顶岗实习制三种新型教学法,这三种教学法各有所长、互为补充。

多媒体教学法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对相对抽象的理论问题具有很好的表现力,又由于其可复制性,便于学生课下复习,因此非常适合在侧重理论教学的相关内容章节中使用。

“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专门的实训教室进行“一体化”教学,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交通收费监控实训系统构造的完善性和特殊性又使得该教学法在实施中具有突出的优点。首先,由于本系统所采用的设备和操作平台都与高速公路实际收费监控站点相一致,因此可以完全模拟现实场景,使学生理解和熟悉相应设备的原理和操作方法,近距离观察各控制设备的工作情况。其次,本系统设备和网络结构齐全,学生在这里不仅可以清楚地观察、理解收费与监控站点间的信号传输控制情况,而且可以在短时间内分别担任收费员、监控员和网络维护员等角色,全方位、多角色地体验各工种,从而全面学习验证所学知识。

校企合作、学生顶岗实习制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可以缩短工学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独立承担工作任务,在工作中验证所学知识、积累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处理复杂特殊情况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技能。

新媒体运营的职业技能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一)围绕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和稳定就业需要,通过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强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下岗失业人员转业转岗所需技能水平,并提供相应的技能鉴定和技能岗位对接服务,以增强劳动者技能来促进他们更多更好地实现再就业。

二、目标任务

(二)20*至2010年5年内,对2000万(每年400万)下岗失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合格率达到90%,培训后再就业率达到60%。同时,在全国300个城市普遍建立相应机制,实现再就业培训与技能鉴定的紧密衔接,提高技能岗位对接服务成效。

三、主要内容

(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职业技能水平。要结合劳动力市场需求,进一步密切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和联系,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使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要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用人单位岗位规范要求,强化职业技能实训,突出操作训练,提高下岗失业人员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要结合本地实际,开发和选定适合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的技能培训项目。要根据下岗失业人员特点和需求,采取日夜校、长短班、送教上门以及远程培训等多种灵活的方式和手段,方便其就地就近参加培训。

(四)实施职业技能鉴定,提供技能水平认证服务。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有鉴定要求的下岗失业人员,各级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要主动提供鉴定服务,对其职业能力进行客观评价;对鉴定合格的,按规定发放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要结合生产服务岗位需求和下岗失业人员特点,开展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工作。

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通过初次技能鉴定、生活确有困难的,要落实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政策。

(五)做好就业服务,促进技能岗位对接。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要积极帮助前来求职的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培训提高技能,通过多种方式,公告定点培训机构和培训项目信息。要广泛开展职业指导,帮助下岗失业人员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培训项目参加培训。继续实施"技能岗位对接行动",面向下岗失业人员开展专项就业服务活动,加强就业信息、职业介绍、劳动保障事务、社会保险服务等工作,改进服务方式,切实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尽快实现再就业。

四、保障措施

(六)加大工作力度,明确目标任务。各地要进一步提高对再就业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制定专项工作计划,落实目标任务,逐步建立培训、鉴定和就业服务有机结合,促进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再就业的长效机制。要将再就业培训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实行业绩考核,定期进行督促检查。要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工作。

(七)广泛发动社会,建立健全社会化的再就业培训网络。动员社会各方面,包括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及其他社会组织举办的教育培训机构积极承担再就业培训任务。按照"条件公开、平等竞争、合理布局、择优认定、社会公示和公布"原则,确定一批社会信誉佳、专业特色强、培训质量高、就业效果好的教育培训机构作为实施再就业培训的定点机构。引导定点机构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实现技能培训与市场需求的有效衔接。有条件的地区可建设公共实训基地,面向社会开展技能操作训练和技能鉴定服务。

(八)完善补贴办法,健全培训效果评价机制。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各级财政促进再就业资金中落实培训和鉴定补贴经费,根据培训和鉴定的实际成本,合理确定补贴标准,对符合条件的人员给予相应的培训和鉴定补贴。进一步完善经费补贴与培训质量和促进就业效果挂钩的机制和办法。要根据培训合格率、职业资格证书取得率、就业率以及培训计划落实情况等对定点机构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和业绩考核。

(九)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图书图画等多种新闻媒体和介质,广泛宣传各级政府制定的培训就业政策,宣传提高职业技能对促进就业的重要性,宣传培训工作成效显著的教育培训机构的经验做法,宣传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培训后成功实现再就业的典型事例,引导更多劳动者参加培训,提高技能,实现技能再就业。

能力促创业计划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要求,推动创业培训,以创业促就业,决定在"*"期间实施能力促创业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一)围绕国家发展中小企业促进就业和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需要,广泛发动社会,面向下岗失业人员、青年学生、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以及社会其他群体开展创业培训,增强其创业能力和经营能力。同时,通过提供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等创业服务,为劳动者成功开业和带动就业创造更好的环境。

二、目标任务

(二)20*至2010年5年内,要对200万(每年40万)城乡劳动者开展创业培训,力争培训结束后3个月内开业成功率达到30%以上,半年内开业成功率达到50%,并实现1人创业平均带动至少3人就业的倍增效应。成功开业的企业中,稳定经营一年以上的比率达到80%。在全国300个城市普遍建立社会化、开放式创业服务体系,实现开业指导、项目开发、融资服务、创业孵化、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

三、主要内容

(三)实施创业培训,提升劳动者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的基本能力。要组织具有资质的教育培训机构,针对劳动者自身特点和创业不同阶段的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培训。推广"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SIYB)"等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对于有创业意愿但尚未创业的人员,重点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和创业基本知识培训,帮助他们创新观念,明确创业目标,掌握创业必备的专业知识,提高创业的基本能力。对于已开办企业的人员,重点开展企业管理方面的专业培训,提升其经营管理能力。要广泛采用案例剖析、角色扮演、互动教学、创业者现身说法等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要积极利用现代培训技术,开发适用于远程教学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丰富培训的内容和手段。

(四)提供开业指导,帮助创业者掌握基本的开业技巧。要聘请一批有创业经验的企业家、经营管理专家以及政府政策部门人员组建创业专家队伍,为创业者提供指导和服务,使其掌握基本的开业技巧,并能运用经营策略和国家有关政策。要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和开发一批投资少、见效快、市场发展前景好的创业项目,建立项目资源库,及时向创,业者推荐,指导其制定科学、适用的开业方案,帮助其成功开业。

(五)搞好创业孵化,提高创业者的实际操作能力。要争取政府有关部门支持,依托当地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或利用部分关闭破产企业的闲置厂房,建设一批相对集中的创业市场或孵化基地,为缺乏创业经验和经营场地的创业者提供一段时期的孵化,帮助其在场(基地)内完成创业见习,丰富创业体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参与市场竞争,做强做稳做大企业奠定基础。

(六)开展融资服务,提高创业者的诚信意识和资金运作能力。要抓紧落实国家有关小额担保贷款的政策,为符合条件的人员及时发放贷款。同时,多渠道筹集资金,为创业者提供多种形式的融资服务。要结合信用社区建设,加强对贷款申请人的诚信教育,跟踪了解资金使用状况。逐步建立创业者诚信档案,提高其诚实守信、按期还贷意识。

(七)加强跟踪扶持,提高创业者的经营能力。要跟踪了解其所办企业运营和发展状况,针对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咨询和指导,帮助其不断提高经营能力,改善经营状况。要建立创业指导中?协会),加强创业交流,沟通创业信息,开展结对互助活动,实现共同发展。

四、保障措施

(八)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任务。各地要进一步加大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工作力度,切实将其作为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要内容,统筹规划,并从各级财政促进就业再就业资金中落实创业培训所需经费。要结合地区实际,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强化目标考核和质量监控,以培训合格率、企业开办率、稳定经营率以及带动就业率等为重点,建立健全科学的创业培训绩效考评体系。国家创业示范城市和SIYB培训重点联系城市要率先在提高培训质量、扩大培训规模、树立培训品牌、实现能力促创业、创业促就业上做出成绩。

(九)密切部门合作,落实扶持政策。要密切与财政、工商、税务、银行、经贸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的合作,加强与企业界和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的沟通与联系,共同搭建面向创业者提供服务的公共平台,使符合条件的人员及时享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培训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不断改善和优化创业环境。

新媒体运营的职业技能范文第5篇

在线教育概述

中国的在线教育在20世纪末开始了缓慢起步。从发展历程来看,中国在线教育经历了从远程教育平台、培训机构转战线上,到目前的互联网公司涉足在线教育三个阶段。

早期的在线教育发展受限于外部环境,主要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如网络带宽的限制)和家用电脑的使用;另一方面,用户尚未养成接受线上教育的习惯,更谈不上付费接受线上教育。2000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一是出现了“三分屏”形式的网络视频课件,在线教育进入多媒体阶段;二是教育部批准了68所高校为全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院校,准许开设网络教育学院,颁发网络教育文凭,其总体规模占据了当时中国在线教育90%以上的市场总量;三是新东方网校于2000年上线运行,标志着传统培训学校开始角逐在线教育市场。之后,由于没有找到盈利模式,在线教育进入徘徊期,整个行业在摸索前进,市场容量虽然也逐年升高,但与迅猛发展的门户网站、网络游戏、电子商务相比,在线教育只能算是一个增长比较缓慢的行业。

2010年前后,美国可汗学院的运营模式开始影响世界,而此时的中国互联网行业,对于投资者而言,如电子商务、网络游戏机领域会已经不多,而在线教育成为“新宠”。

2012年,美国三大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平台的大规模融资强烈冲击着人们的心理预期,导致国内在线教育迎来新一轮的大发展。在线教育作为互联网产业的一个细分行业,开始受到互联网巨头(腾讯、网易、百度、新浪)的重视,数以百计的新兴在线教育企业进入这个市场,仅2013年全年就新增近千家在线教育机构。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在线教育越来越成为化解当前教育问题的战略选择。通过在线教育,学习可以变得多元化,不再是以前“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模式。大家可以利用网络公开课(慕课),听到名校的名师讲课,如哈佛教授的课。大家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的互动性,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随时随地互动,并不局限在课堂上。同时,在线教育可以利用大数据提高学习过程的评价效率。互联网使教育大众化、终身化、国际化,表现形式也很丰富,用户不断丰富在线教育平台的内容,即所谓的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指用户原创内容)。最关键的是,在线教育倡导自适应性学习模式,根据个人能力、时间、学习成效决定学习方式。

在线教育发展规模

据艾瑞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为998.0亿元人民币。从2008年至今,我国在线教育以不低于17%的速度高速发展。2012年受美国慕课平台的影响,国内在线教育发展速度达到顶峰。随着互联网用户的快速增长和国家教育政策的不断扶持,在线教育行业必将持续快速增长。据艾瑞咨询分析预测,中国的在线教育市场未来三年仍将以20%左右的增速发展,且在2017年市场规模将超过1700亿元(见图1)。

现阶段,国内在线教育类型包括学前教育、K12教育(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高中阶段)、高等教育、职业技能培训、语言学习和其他教育。其中,份额最大的是职业技能培训,占比达40%左右。

由于高等教育与社会就业的严重脱节,大部分毕业生能力跟不上企业技能所需,企业的用人观念也逐渐由“学历”转向“学力”。社会对于技能类实干人才的需求呼声强烈。同时国家教育政策的东风,也将给职业教育行业的发展提供契机。国家教育部近日消息称,高考将推出技能型和学术型两种模式,全国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做现代职业教育。同时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办好职业教育指明方向。最近访德,媒体大量报道德国职业教育,这说明中国必然借鉴德国职业教育体系,意味着职业教育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线教育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的在线教育至少有10年尝试的历史,业内人士发现想要改变教育、带来变革非常困难,因为它有很多潜在的看不见的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近些年来,很多在线教育产品在摸索中前进,探索出各种发展模式,未来发展方向也逐渐明晰。总的来说,在线教育未来有以下发展趋势:

第一是三线及以下城市会有更多的机会。由于三、四线城市的教育资源更加缺乏,互联网在线教育没有地域的限制,因此他们对于在线教育的产品需求更加迫切。

第二是未来一段时间,在线教育的主流产品价格定位会趋于高性价比。主流产品用户的需求会在几百元的产品,而不是几千元的产品,线下产品往往是几千元。因为目前我们发现,一些比较短的课程比较好卖,比如一些应试课程,临近考试的课程比较好卖。另外,比较普世的课程比较好卖。这些课程的共同特点是面对人群比较广泛,同时价格相对优惠。

第三是在线教育将会有非常好的学习体验。按常规人的观点,在线教育是线上,不能面对面,所以它的体验不高于线下教育。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其实体验好坏不在于线上还是线下,而是怎样对用户的学习体验做规划,怎样利用互联网的方法去做很多的创新。比如在直播课上,通过老师非常有亲和力的视频头像、上课课件的实时展示,以及学生可以参与互动讨论等方式,可提高学习上课的体验效果,实现一个系列课程平均的完成率达80%。

第四是移动端大有可为。手机具有随时上网的特性和便捷性。手机端与PC端用户量类似,但手机端的使用量是PC端的10倍。用户在闲暇等待的时候掏出手机学一学,将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第五是未来在线教育将实现教育全程在线化。提升学习效果是在线教育的终极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必然要求教育全程在线化,包括教、学、测、练等各个环节。这是近两年来越来越明显的趋势,也是商业模式得以形成的基础。国内用户没有为在线视频付费的习惯,但会为整套服务付费。在产品运营中,用户对提供全套服务的产品是非常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