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程管理业绩综述

工程管理业绩综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程管理业绩综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程管理业绩综述

工程管理业绩综述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基建工程 财务管理 会计核算

众所周知,企业基建工程是一项耗资和持续时间都比较长的工程项目,因此,对于企业基建工程来说管理好资金运行状况就格外重要,企业基建工程的资金核算和管理主要包括三个环节的内容:工程前的预算阶段、施工中的具体运行状况阶段和工程完工后的竣工核算阶段。如何在这三个环节中都做好企业基建工程的财务管理和核算工作,就需要我们相关人员科学有效地做好每一步,确保资金管理的有效性和企业的效益。

一、企业基建工程财务核算和管理的现状及不足

(一)基建项目资金管理缺位

基建项目资金管理的缺位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工程资金的投入不能及时到位,资金的支出过于松散。项目资金一般都是分批次到位的,假使过程中某次资金不到位就可能给整个的项目工程带来巨大的损失;资金的支出过于松散就很容易造成企业项目额外的开支,最终导致公司的损失。

(二)基建项目物资管理欠佳

企业基建工程需要使用到的物资是比较多的,也是比较繁杂的,因此不管是在这些物资的选购、保存,还是在最后的使用过程中都需要进行很好的监管,一 旦管理不善就会造成项目的损失,最终导致项目的财务管理和核算出现问题。

(三)基建财务管理存在内部控制风险

人员管理不到位或者说是管理人员的违法违规而造成的项目损失历来已久,并且一旦造成损失便是极为巨大的,会造成整个财务管理和核算的混乱。

(四)基建财务核算项目不明确

只有事先明确了核算的项目包括哪些内容才能做出最佳的、科学合理的财务核算,而一旦连项目内容都不清楚就必然导致基建项目财务核算的混乱。

(五)财务核算与基建项目进度脱节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财务的核算和具体的项目建设施工过程应该是一起进行的。大部分的企业都过于重视基建项目的施工进度问题,而忽视了财务核算过程,进而造成了两者之间的脱节,最终也就导致最后想来弥补财务核算的不足时出现了各种问题,比如原始凭证缺失、核算项目粗略等问题。

(六)基建财务核算人员素质不高

当前还是存在很多的具体核算人员业务能力差,不能够很好地承担起工程项目核算的工作,素质不高最终导致核算出错,进而影响核算的效果。

二、加强企业基建财务核算的措施

(一)规范企业基建财务核算

财务核算作为处理资金的一个业务对于人员的一个最为重要的要求就是规范性,这也是体现在整个行业中的首要标准,尤其是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公布,具体的从业人员更应该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规范自身的操作流程,掌握具体的核算流程、核算的方法、核算具体包括的内容等各个相关的内容,确保在核算过程中不会出现严重的错误。

(二)提高财会人员综合素质

财务的核算都是由具体的人员来操纵的,因此,加强财会人员的素质培训也是极为重要的。财会人员的素质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首先要加强的是财务会计核算专业素质的培训,只有最为专业的财会人员才能处理好繁琐的财务核算工作;另外,还应该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的培训工作,违法违规行为的存在也是会在很大程度上干扰财会核算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三)一些其他的注意事项

可以通过设立设备明细卡的方式来进行具体的使用设备的核算统计工作,以加强工作的准确性;可以通过建立工程合同台账的方式来详细的记录在工程项目施工中出现的各个费用支出情况,为最后的统计核算做好准备;对于各个财务的素材要进行详细的整理和备案。

三、加强企业基建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管理是一个企业最为核心的问题,要想做好管理工作首先要确保的就是要建立好公司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只有企业本身的制度健全才能够在具体的运行中有所保障。一个好的财务管理制度应该包括的内容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岗位责任制度、会计核算制度、报表制度、竣工财务决算制度、资金管理制度以及概算编审制度等。

(二)健全监督约束机制

和财务管理相关的任何内容都有可能存在违规违纪的行为出现,因此,做好监督约束机制也是极为重要的。要想做好企业财务的监督约束工作就需要落实到实处,落实到基建项目的每一个环节当中,无论是在建设项目的前期还是在施工中,尤其在最后的竣工结算中都需要做好监督工作,避免任何疏忽的出现。

(三)一些其他的注意事项

除了制度问题和监督约束之外,还存在很多的小细节需要我们注意,比如在一些具体的表格制定中要做到详细具体,把所有相关的信息和经手人员都做出详细的记录,为后期的查账做好准备;在竣工结算中则需要我们格外注意每一项费用支出是否都有据可循,确保公司不会遭受损失等。

四、结语

要做好企业基建工程的财务核算和管理工作是比较困难的,需要注意的点也是比较多的,这也就对相关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而财务的核算和管理又是我们不得不重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需要我们相关人员在今后的工作和研究当中加强自身的素质水平,努力提高企业财务核算和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朱晓玲.对企业基建工程的财务管理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1(08).

[2]蔡利辉. 基建工程中财务管理监督职能存在的缺陷[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12).

[3]赵林红.项目建设期间财务管理和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2008(09).

工程管理业绩综述范文第2篇

为了加强对企业工资总量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做好1998年市属国有企业实行成本列支工资总额包干办法和成本列支平均工资核定办法的工资基数核定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自1998年起,原则上不再增加成本列支工资总额包干办法和成本列支平均工资核定办法的企业。凡新建企业具备条件的可实行工资总额同效益挂钩办法,暂不具备挂钩条件的企业,应按市财政局、税务局的有关规定,实行计税工资办法。

二、1997年前已实行上述办法的企业,自1998年起,除复转军人和经市政府批准占地农转工按规定核增包干工资外,原则上不再核增其它项目的包干工资总额基数。

三、凡1997年实发人均工资在7920元以下(不含动用工资结余)的工资总额包干和平均工资核定办法的企业,从1998年开始原则上不再实行上述办法。应按市财政局、税务局的有关规定,实行计税工资办法。

四、根据京劳资发〔1997〕58号文件精神,1997年经市劳动局、市财政局批准在包干工资总额外据实列支的工资在1998年核定时,可核入包干工资总额基数。

对成建制划出(含新办企业划出、托管试点企业托管人员)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或发展多种经营安置富余人员而减少职工的企业,要主动提出申请,由主管部门认真审核,报经市劳动局、市财政局后按减少的人数乘以上年人均包干基数分别核减100%和50%的包干工资总额基数。

五、实行工资总额包干和成本列支平均工资核定办法的企业,要严格按职工所在岗位正确进行工资核算,提取、列支工资费用。市劳动局、财政局将对企业工资核算进行抽查,凡不属于本企业成本费用中应负担的职工工资费用,以及对违反本通知有关规定超提、超发工资的企业,按市劳动局、市财政局、市审计局有关文件规定严肃处理。

六、工作程序和时间安排

(一)实行工资总额包干和平均工资核定办法的企业,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表式和要求填报清算表,在规定时间内报主管局、总公司。

工程管理业绩综述范文第3篇

【关键词】房地产工程管理;关键环节;有效措施

引言

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作。既要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又要各项兼顾,协调推进;既要统筹全局,又要重视细节。只有通过挖掘潜力,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不断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不断开拓创新,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学习、体会、丰富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房地产开发的项目管理工作。

1.房地产项目管理的特征

房地产项目管理包括了项目质量、项目进度、项目成本以及合同、资料、安全、市政配套等多项管理。通过项目管理寻求成本、进度、资源和质量等要素的最优均衡控制。它有几个明显特征:

1.1目标明确。对房地产开发项目而言,项目管理的目的性十分明确,那就是高效率的实现公司规定的项目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项目管理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这个总的目标进行。从这种意义来说,项目管理又是目标管理,即在限定的时间和限定的资源消耗范围内,确保高效率地实现项目目标。

1.2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管理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十分强调项目经理负责制,这是由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复杂性和系统性所决定的。虽然各个方面的专业人员的参与是必要的,但决策权必须集中。否则,多头负责,就会造成相互扯皮、职责不清和效率低下。

1.3充分的授权保证系统。项目管理的成功必须以充分的授权保证系统为基础,如果仅仅给某人冠以项目经理的头衔和责任,而不授予相应的权力,项目照样不能成功。

1.4房地产管理的意义。项目建设的内容非常的广泛,其事务又比较多,其本身具有比较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必须有效能、有条理、有系统的管理才能够使得整个工程建设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而项目管理也是整个房地产开发建设的重要的一项环节。

2.工程管理出现的问题

2.1工程项目管理的环境变化大,技术日益复杂

近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房地产企业的管理环境的可变性因素增加,导致工程项目的预见性差,对于各方面的技术要求也提高。

2.2前期工作的准备不足

房地产开发企业一般比较关注地块的位置、商业环境和周边配套设施,如果前期工作预备,尤其是对技术资料的把握不足。由于建设单位没有在基础设计前委托地质勘探,没有把握好有关工程管线情况,打桩打到地下障碍物、基坑开挖到地下管等情况。

2.3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

不健全的管理体制导致工程的进度和成本预算偏离预期目标,我国房地产项目在开发项目时往往对项目管理的理解不够深入,项目管理的体制不够完善,往往导致开发成本过高、延迟交房、管理费用高等问题。

2.4对有关对施工许可的规定缺乏重视

很多建筑工程的开发企业对于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求办理许可证的要求不重视,部分开发企业并没有没有得到上部许可的情况下连续施工,导致建设主管部门对施工单位罚款、对房地开发企业罚款等恶劣结果。这样不仅会影响到工程的顺利进行,还可能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

2.5对工程验收及备案管理不到位

房地产工程的竣工验收意味着“交楼”,对于开发企业而言,对工程的验收能越快办完越好。然而,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开发企业在对相关的消防验收、部分项验收、规划验收、隐蔽工程验收等中间环节的管理不到位,造成备案滞后以及拖延交付使用。

3.加强房地产项目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分析

3.1完善房地产管理模式:一是职能制的相关管理模式:职能制模式是依据其专业进行分工的一种管理模式,将其对应的管理职业分配到这些专业相关联的职能机构,不同的相关专业的职能机构在其自身的业务范围之内有向其下级分工和指挥的命令和权力,并且由该专业的管理向上级回报并负责。二是项目经理制:这种管理模式是现在进行项目管理的一项比较普通的管理模式。它是依照企业项目分工的相关原则在总经理下设立单个或者多个以项目经理为主要领导者的独立机构,对于项目的相关事实进行整个过程的管理统一。三是工程指挥部:对于一些比较大型的项目,通常会运用这种管理模式来加强对于工程实施的全面管理。它是项目工程中进行管理的比较特别的机构,是由项目的各个合资方一起来协商和参与的。

3.2加强房地产管理方法:择优选择专业的设计单位和勘测,选择优秀的工作单位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优秀的勘测队伍可以准确的定位实际的土质情况。并且会根据实际状况提供合理的设计依据,已达到省时省料的目的。选择优秀的设计单位,对房屋进行精确的设计,将整个结构进行合理的优化,可以减少材料和时间以及费用的浪费,确保工程保质保量并且高效率的完成项目。

3.3要选择素质高的项目经理和施工企业:项目经理以及施工企业的个人素质的好坏都会影响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如何选择要有一些系统的思考和执行框架。例如:进行施工的企业的资质、技术力量、机械设备、工作业绩、诚信度和可靠度、项目经理资质、素质以及能力。员工的能力以及素质等等。企业的施工设备以及技术等能够进一步促进工程能够更快更好的完成此项工作。企业自身的诚信度也是企业的声誉和技术的一种肯定。

3.4要建立合理高效的管理模式:虽然高效的管理模式是一种比较广泛的管理行为,但是对其还是可以进行比较系统的分类的。例如工程的相关资料管理、队伍管理、工程材料管理等等。工程材料指的是工程甲进行材料的供应,与此同时要对于市场上的甲供材进行及时的调研,通过多种材料的质量等各方面进行区分和对比,并选择适合的材料以及价格购买,对于其数量关和质量关进行严格的控制,进一步提高其供材的速度,加快整个施工的进行速度,提高整个工程的工程质量,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工程队伍作为整个工程进行建设的主体一定要进行有效的管理。

3.5项目管理的模式选择:对于任何一种相关的管理工程模式都是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的,要针对某一个特定的项目进行探究和考察,选择一个适合的工程管理模式是非常必要的。这时候就要根据项目所处的外在环境以及其特点进行分析和了解,并根据该项管理模式对于项目的适应程度来进行确定和把握其是否适合该项项目。

4.结束语

加强房地产企业项目的管理是提高房地产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增强其企业效益的有效手段。作者通过认真分析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分析了房地产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环节及应该采取的措施,对当前加强房地产企业项目管理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工程管理业绩综述范文第4篇

关键词:项目法人;防洪工程;现场管理

中图分类号:E271 文献标识码: A

一、项目法人

项目法人首先应当而且必须是法人。法人是什么?法人是与公民相对的另一类重要的民事主体。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力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依据法人性质和职能的不同,法人又有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之分。这些法人都有可能成为项目法人。

项目法人是工程建设领域的一个专用名词,是工程建设项目法定责任人的简称,是指具有法人资格和地位,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设立或认定,依法独立享有有关建设项目的民事权力能力和承担民事义务,对建设工程项目负有法定责任的企业或事业单位。也就是说,法人必须经过一定合法程序才有可能成为项目法人。这里所说的一定合法程序包括通过行政指定、委托或招标竞争产生项目法人,并履行法定手续以确立项目法人法定地位。应该说这是项目法人概念的本意和特定涵义,是狭义的项目法人。而近几年在实际工作中已经将项目法人的概念作了引伸,普遍将一般项目建设单位(业主或投资主体)称之为项目法人,即使用单位就是建设单位,就是项目法人。

二、项目法人责任制

项目法人责任制是指经营性建设项目由项目法人对项目的策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生产经营、偿还债务和资产的保值增值实行全过程负责的一种项目管理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实行了各种方式的投资项目责任制度。但是,责任主体、责任范围、目标和权益、风险承担方式等都不明确。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建立投资责任约束机制,规范项目法人行为,明确其责、权、利,提高投资效益,依照《公司法》,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于1996年4月制定颁发了《关于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的暂行规定》。根据《规定》要求,国有单位经营性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必须组建项目法人;1999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1999]16号)要求,基础设施项目,除军事工程等特殊情况外,都要按政企分开的原则组成项目法人,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由项目法定代表人对工程质量负总责,标志着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的正式推行。

一般来说,项目法人单位的人员素质、内部组织机构必须能够满足工程建设管理和技术上的要求,而项目法人的法定代表人除了必须具备相应的政治、业务素质和组织领导能力以外,还要具备项目管理工作的实际经验。由于工程规模、专业特点的不同和技术难度的差异,对组织领导和管理的要求也不一样,所以对项目法人资格应当实行分级管理。

以行政指定或委托项目法人,要根据项目的重要性和工程的具体情况来设定项目法人基本条件,并对拟议中的项目法人进行严格审查和全面考核,尤其应注重考查其以往从事同类型项目管理的业绩和经验,明确其责、权和义务并让其作出承诺,以保证项目建设的成功。

三、防洪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特点

1、施工过程管理特点

在防洪类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及理论非常广泛而复杂,这是由水利工程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在防洪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及控制。为了能够实现防洪工程能够按照当初设计时的预想效果,需要注意两点:一是严格管理控制施工技术、理念、质量等验收工作,使之能够符合设计要求;二是必须确保施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个环节都能够保证可靠性及科学性。

2、施工设备及施工资金特点

防洪水利工程与其他类建筑工程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其周期性非常长,三峡水利工程就很具有代表性。俗话说“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体现在防洪提工程中最为确切,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防洪堤水利工程资金的投入会持续性加大,涉及到工程能否持续完成。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许多防洪工程缺乏大量资金的投入,甚至会出现资金拖欠的现象,进入了恶性循环,导致大量缩减施工成本的现象,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为防洪堤工程埋下了安全隐患。

四、项目法人做好项目建设的管理工作的措施

1、建立现场管理的统筹管理体系

任何一项工程在进行施工过程中,都涉及到各方各面的条件,防洪工程也不例外。在防洪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之中,除了正常的施工管理以外,还包含了防水、防火、潮汐变化、天气因素等个方面的工作,所以想要做到十全十美,就需要实施统筹兼顾的管理对策。在施工现场中建立一套统筹兼顾的管理体系,用来为工程各个方面的管理工作进行规范与指导。一是组建以统筹兼顾为理念的临时管理委员会,用来负责工程项目中的全部管理工作,而且应该使之权力细化,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比如,将管理委员会下划为建筑材料管理部、质量管理部、施工进度管理部、应急事件管理部、水利检测管理部等一系列的下划小分组。有合作就会有矛盾,当出现工作权限矛盾的时候,就需要委员会进行裁决,从而协调处理,并更好地为工程管理进行工作。二是应建立施工现场的综合考评制度。这套制度需要将现场管理各个负责的部分包含在内,从而预防出现推诿的现象出现。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几点问题:施工现场综合考评制度的出现,是为了更好地协调各部分的具体管理工作,而不是以监督、考核为主,不可反客为主,忘乎重点;施工现场综合考评制度的考评范围必须包含所有现场管理所涉及到的内容。

2、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

安全应该是任何工作所首要考虑到的问题,而现场施工管理中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其强调一个“控”字,也就是安全控制。所以,在防洪工程现场管理中的安全管理,需要管理部分针对工程施工过程中所能出现及未出现的安全事故及隐患进行预防及排除,从而保证工程安全。在防洪工程安全管理中,许多不恰当的地方都需要进行有效改进。

防洪工程中,因工程复杂性及困难性,会出现比其他工程更为危险的安全隐患,所以在防洪工程安全管理中,需要重点排查工程安全隐患,以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指导原则,来合理支撑安全管理。防洪工程大部分为水利工程,这就要合理提前预防天气变化所带来的各种隐患,而且也要预防人员操作失误所带来的突发状况,不断总结及归纳以往防洪工程安全问题的经验,从而丰富自身,不断强化,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3、加强施工工序质量控制,搞好施工现场管理

工序质量是施工质量的重点,也是施工顺利进行的关键。控制好工序质量就是应做到每道工序、每个工作面实施监督操作,设置工序质量检查控制点,凡属关键技术、重要部位、控制难度大、影响大、经验欠缺的施工内容以及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都应实施重点控制,落实工序操作质量巡查、抽查及重要部位的跟踪检查等方法,及时掌握施工质量总体状况,每一道工序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未经验收合格的工序,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并完善管理过程的各项检查记录、检测资料及验收资料,作为工程质量验收的依据。而要搞好工序质量控制,关键就是抓好施工现场的管理,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基建程序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组织施工,制定有利于现场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措施,完善现场检查的验收程序,自觉接受监理和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从单元工程质量控制入手,进而达到控制分部、单位工程的质量目的。

4、工程施工的进度控制措施

施工单位合同签订后,立即组织队伍、设备上场,并做好开工前的准备工作,一是做好技术准备,熟悉设计文件,领会设计意图,办理交接桩,搞好复测和材料取样鉴定,编制好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搞好技术交底。二是搞好物资准备,做好材料计划,疏通供应渠道。三是抓好施工力量及时到位。四是作好施工便道及临时房屋的修建工作。架设、配备、修建电力、通讯线路和供水供风设备。保证做到“三快”,即进场快、安家快、开工快。加强管理,在建设单位的指导下,施工中做到统筹规划,周密安排,全方位有序协调。

施工单位应配备性能优良数量满足施工要求的各种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做到机械设备齐全,配置合理,性能先进,能保证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要求。编制好施工用料计划,疏通施工用料各种供应渠道,确保各种用料及时供应,并在施工现场和料库存放一定数量的材料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5、加强合同管理,严格变更、签证审批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变更、签证审批制度,严格按照合同履约,加强对工程变更、签证、计量与支付的管理。二是项目法人应及时介入工程变更,涉及技术的应邀请施工图审查单位或技术专家参与论证,并对变更方案进行造价增减分析,择优选择,并按审批权限上报审批。三是加强隐蔽工程现场签证管理,严格控制现场每一项隐蔽工程的签证,签证记录必须及时、全面、准确,同时,也应制作有效的图片音像存档。

6、加强信息管理

项目法人应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建立投资控制信息管理制度,设立投资控制计划、台帐,定期检查、及时全面掌握各类费用等管理情况,分析投资变化,及时做好投资纠偏工作,确保工程在投资控制范围内。

7、项目法人主要规章制度

为规范工程建设管理行为,提高管理质量,项目法人应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建立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办法、招标投标管理工作办法、建设合同管理办法、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办法、建设质量缺陷处罚办法、财务管理办法、公文处理管理办法、建设资料整编办法、工程验收管理办法、业务考核与业务培训制度、现场管理机构管理办法等。

8、项目法人考核管理

项目主管部门要根据项目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和经济负责人等岗位的特点,确定考核内容、考核指标和考核标准,对其实行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重点考核工作业绩,并建立业绩档案。考核工作程序和主要内容应按水利部门有关项目法人考核办法执行。

9、强化监理职责,引入造价咨询跟踪管理

施工期间投资控制是工程监理的一项主要任务,在该阶段项目法人应抓好监理合同管理,强化监理职责,配置有素质、有能力的监理人员严格按规范、规定及合同要求做好现场监理工作,重点把好工程计量、支付、签证、变更审查及索赔关。同时,项目法人可引入造价咨询,对施工过程进行跟踪,及时给业主提供变更、签证造价分析和调整意见,从而实现对该阶段投资的有效控制。

结束语

项目法人在建设管理全过程中,应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结合施工进度要求,抓好组织管理,把投资控制与安全、质量、进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技术措施和经济措施上展开项目投资的有效控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纠正偏差,切实把工程项目建设发生的全部费用控制在批准规定范围内,保证工程投资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唐峰.水利工程招标中项目法人风险与防范[J].吉林水利,2014,02:60-62.

[2]李斌,赵宇坤.黄河水利工程项目法人制建设与管理模式探讨[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28-30.

工程管理业绩综述范文第5篇

财务内部控制建设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环节,是规范企业经营,保护其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制度保障。地市供电企业在财务内部控制建设方面,仍然与国家电网公司要求存在一定差距,所以有必要在这里对财务内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升供电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与国家电网公司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要求相接轨。

一、地市供电企业财务内控现状分析

1. 制度不健全

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为企业创造一个依法治企的经营环境,保证各项经济活动能够有效的被监控。但是实际工作中,供电企业内控制度仍不健全。主要表现在(1)制度缺失。地市供电企业为省电力公司分公司,不具备法人资格,经营管理很大程度上受省公司指导,部分企业管理制度干脆实行“拿来主义”,一味的参照省公司管理制度执行,用省公司制度与办法指导地市公司工作,往往实施细则方面存在不适用、不能用等情况。(2)考核不严,首先,地市供电企业均设置有内部审计机构。按照《会计法》相关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应独立于企业经营管理,单独存在,对企业经营管理负有监督,审查职能。但是,地市供电企业的审计机构一般为审计部,不具有独立性,监管力度有限。其次,与企业负责人奖惩挂钩的指标中鲜有涉及内控制度建设内容,企业更加注重业绩的奖惩,导致内控制度缺失,奖惩力度弱。

2. 信息化程度不高

地市供电企业以ERP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以后简称:ERP)为应用软件,软件基本整合了公司人力资源模块、物资模块、基建模块、财务模块等,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依然在模块的应用及业务融合方面存在一些问题:(1)ERP上线时候的遗留问题。按照ERP上线前的规定,财务、物资、项目管理部门三方数据需要进行核对,将核对的结果转化成最终数据进行线上处理,但由于各种原因,往往上线前部分数据存在核对不一致的情况,对财务上线后的分析工作造成一定影响。(2)业务融合程度不够。基建标准成本管理未全面实施,资产管理水平还有待完善。举例说明:国家电网公司持续深化资产精细化管理,以ERP为操作平台,促进财务与业务集成,加强资产设备联动。目前,一方面业务部门对资产设备对应工作配合度不够,认为资产卡片对应就是财务的事情,他们仅仅是配合完成任务而已。另一方面早期的资产设备存在变更、报废、调换等情况,并没有及时与财务资产部专责联系,导致资产卡片信息与实物不能够完全照应。

3. 人员执行不到位

软件管理与制度管理只能称为管理手段,真正能够落实下来的还要靠具体的责任人。财务人员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财务工作的好坏。(1)国有企业财务人员业务比较单一,往往一个人只是负责报表管理、或税务管理、或资金管理等其中一项工作,业务不全面现象比较普遍;(2)存在领导怎么安排,财务人员怎么执行的情况。一方面由于财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职业素养与职业判断能力不够等原因,造成不合规票据列账、列错账等违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即使一些会计人员知道某些业务不符合会计基本准则,但是由于上下级关系,导致违规操作等;(3)结合ERP与财务管控系统,网络的代签审核较普遍。业务部门与财务的集成业务,往往通过多层审核,最终生成集成凭证。实际工作中,往往是一名专责或者相关模块的关键用户拥有多人的账号,制单、审核一条龙,导致内部牵制形同虚设。

二、地市供电企业财务内控建设

1. 建立科学完善的内控体系

首先,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在省公司下达的内控制度基础上,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让省公司的管理精神能够真正在市公司落地生根。其次,对企业分管领导和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业绩进行不定时的监督考核,提高员工自觉执行制度的主动性积极性,防止发生串通舞弊,同时对员工的岗位也要进行不定期的轮换,发挥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作用,将舞弊可能性降到最低;最后,加大企业和会计工作人员违规操作行为的处罚力度,执法从严。内部审计部门应该科学有效地对电网企业各经营环节内控制度进行评价,检查基建、生产、营销等各个经营环节控制系统的设置是否合理,执行是否有效,帮助企业建立预警机制,控制企业经营风险,防患于未然同时,制定检查督察的量化评价标准,从而保证会计监督的有效发挥。

2.完善信息化基础工作

一方面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两个转变”工作逐步深入,内控体系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对企业业务流程标准有了更明确的要求。目前,地市供电企业流程业务包括:电价管理、购电到收入核算、采购到付款核算、报销核算、资产管理与核算、工程管理与核算、总账核算和报表、预算启动和编制、资金管理、产权管理、税务管理、稽核评价管理、财务信息化管理13个大项,每大项业务又分成若干小项。按照职权不相容原则,加强对业务流程管控,将固化下来的流程与ERP系统相结合,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加紧实施系统遗留问题“回头看”工作,成立专项工作小组,设定工作时限及工作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推动工作持续开展。最后,在流程梳理规范的基础上,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工作,推动财务与业务集成办理,资产设备与卡片的联动,建立起一个高效、顺畅的工作机制。

3.加强风险管控学习

一是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加强法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岗前严格审查,上岗严格管理,严格考核履职情况,从根源上防范违纪犯罪潜意识的滋生蔓延,建立一支素质过硬、技能高超、职业道德较好的会计队伍,保证内部会计控制有效发挥,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建立岗位责任制,以保证各项制度的落实。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考核,建立科学的审计监督程序,完善会计内部牵制制度。三是在确保会计知识应用能力的同时,着重加强财务预测分析能力、业务沟通能力、管理控制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等相关培训与锻炼,促使财务人员实现从“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电力企业将更多的参与到市场竞争中,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是对一个大型国有企业的基本要求。此时,加强供电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建设是适应当前形势,符合经营管理理念的重要举措,对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杜轩.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关系理论研究综述[J].现代商业,2008,24:054

[2]刘重.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探讨[J].北方经济,2008,24:038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