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市场调节的弱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市场的调节作用并不是万能的,也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生产者自发地扩大或缩小生产规模,影响总供求的平衡,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又难以自发实现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更不能自发地实现收入分配的社会公平。
第二,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是分散在各自的领域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个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不可能掌握社会各个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因此,他们根据市场信息做出的经营决策往往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这种盲目性会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第三,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在市场经济中,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即经济活动参与者是在某种商品供求不平衡,导致价格上涨或下跌之后,才做出扩大或减少这种商品供应的决定的。这样,就需要一个长短不同的过程,有一定的时间差。市场调节的滞后性也会导致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特别是在农业、林业及大型项目的建设上,这种影响更为明显。
二、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作用
不同商品有不同的价格,同一种商品的价格也经常变动,这是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作用的结果。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因供求的变化,使价格有可能偏离价值成为经常的事。由于商品生产内在价值规律的存在,作为由价值决定的价格对价值的背离是有一定限度的;反映供求现状的价格能反过来调节供求,使价格围绕价值而波动,成为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就必然发生作用。可见,价值规律既是价值决定的规律,又是价值实现的规律。也可以说,它既是调节商品生产的规律,又是调节商品交换的规律。
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具有以下作用:
1.价值规律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按比例分配,即配置社会资源。
2.价值规律自发的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价值规律会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一般来说,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一个企业的业绩好坏和管理水平的高低,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商海多变,潮起潮落,每个商品生产者面临着成功与失败。最客观、最公正、最准确的评价应该是市场,价值规律则是这场竞争中的“无情裁决者”。那些技术领先、管理得法,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平均价值的商品生产者,自然获利丰厚。也由此使自己更加容易吸引资金,提高公众知名度,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在抢占市场的过程中不断处于有利地位。而那些技术落后、管理混乱,商品个别价值高于社会平均价值,或信息不灵,生产商品不能适销对路,商品总量超过社会需求的商品生产者来说,超过部分不能为社会所承认,长期下去亏损严重,在竞争中就会处于劣势地位,作为失败者,等待他们的自然是被无情淘汰。
总之,价值规律的作用,就是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的作用,归结为一点是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经济效益。这是通过价格与供求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生产者要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实现的。
三、要实现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
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空。但是,政府部门不直接干预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而是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间接影响和规范企业的经营活动,监控和引导市场健康发展。为此,需要实现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不仅政企分开,而且应减少和规范政府的行政审批,从而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直接参与者,即政府充当了所谓的“运动员、裁判员、决策者”一身兼三职的角色,经济资源的配置是按照指令性计划和行政干预来实现的。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由市场为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影响资源配置行为和影响经济主体作出判断、决策的是市场;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是:制订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当前,我国已处于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因“入世”而进一步开放市场的阶段之中,政府在推进经济市场化,尤其是国际化方面扮演着特殊的角色。政府要维护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通过自身改革实现世贸组织的国民待遇原则、贸易自由化原则和透明度原则。因此,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政府对企业逐步由以直接管理为主转向以间接管理为主;把不应当由政府行使的职能逐步转给企业、市场和社会中介组织。最突出的就是要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消除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与世贸组织原则相悖的行政障碍,同时,要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和行业垄断,建立国内统一市场与公平竞争机制。政府要逐步从运动员身份中淡化出来,强化裁判员角色,把精力主要放在:在宏观上调控国民经济总量;制定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在微观上提供公共服务,培育市场体系、维护市场秩序,调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总之,转变政府职能的目的就是要给政府角色与行为进行科学定位,增强政府的服务功能、裁判功能、导向功能。
四、总结
由于社会供求受市场机制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会出现周期性波动是客观存在,必须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来加以调整,熨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波动。有市场机制,就要有宏观调控,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内容。宏观调控将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宏观调控不存在何时结束的问题。但是宏观调控的方向、重点和力度,应当而且必须根据不同时期经济运行情况而有所调整。我们自始至终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要根据不断变化的经济运行情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
参考文献:
[1]刘诗白,丁任重,姜凌,王朝明.政治经济学原理[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卫兴华,林岗.政治经济学原理[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 指优质产品耗费劳动多、价值大、价格高,反之,价格低。但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者也可以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此说法否认了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变化。
一分价钱一分货 符合等价交换的原则,是价值规律的要求,但因价格还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可能形成一分钱买到多于一分钱或买不到一分钱的的商品都属于正常现象。
一手交钱一收交货 体现了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物以稀为贵 承认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但忽略了价值对价格的决定作用。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通过挑选、比较、鉴别其使用价值即质量性能等,再比较商品的价格高低就能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因为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萝卜快了不洗泥 反映了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和消费影响生产的道理。
同行不同利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同一劳动生产部门的不同生产者由于个别劳动生产率不同,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不同,赢利就不同。
买卖心思不同 消费者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而销售者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所以他们的心思才不相同。
南京到北京,买者没有卖者精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而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所以卖者比买者更清楚商品价值的大小,可根据商品的价格采取灵活的销售方式。
时间就是金钱 金钱是货币的代表,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企业劳动时间多了,创造的商品总量就大,得到的金钱就多,所以时间就是金钱;还可以理解为:生产者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就能够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赢得更多利润。
效率就是生命 指商品生产者如果使其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就能够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反之就亏损甚至破产。
薄利多销 一种正确的营销策略。
名牌(品牌) 即靠过硬的质量和优良的服务树立起良好信誉和形象的、知名度较大的企业产品。
门头生意 指的是具有良好信誉和形象的企业门店。
酒香不怕巷子深 传统的商品经营者认为只要产品质量高就不怕竞争,现代经济中,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是一种无形的资产。酒香也怕巷子深。
钱不值钱 由于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当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发通货膨胀,造成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的现象。
乱世藏金、盛世藏宝 在社会形势不稳定时,人们收藏黄金表明它能充当货币;当社会稳定繁荣时,字画、瓷器、雕刻、珍邮等越稀少,因其供应难以增加,需求不断增长,其价格就越高。
孔雀东南飞(一江春水向东流) 改革开放初期,全国数千万人到东南沿海一些经济比较发达地区打工的经济现象。是价值规律调节作用的体现。
孔雀西北飞 为配合国家正在实施的西部开发战略,一些东部企业利用自身在资金、技术、管理上的优势到西部投资办厂,开发当地资源。体现了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
无形的手 也叫看不见的手,它是指市场调节。由于市场调节是通过供求关系的变化引起价格等市场信号的变化,自发引导生产者对经营方向和规模进行调整来实现资源配置的,因而好象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无形中对社会经济生活发挥着自动的调节作用。
有形的手 也叫看得见的手,它是指政府的宏观调控。由于宏观调控是自觉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主动的调节,因而相对于幕后“看不见的手”来说是一只“看得见的手”。
跟风种地 去年市场上什么品种走俏,今年就种什么品种,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不能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其原因是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的弱点和缺陷。
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而土地又是最重要的农业资源。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来说,农业是基础,工业是关键,商业(第三产业)是现代化的标志。
做蛋糕、分蛋糕 是经济社会面临的最基本问题。“做蛋糕”就是增加国民收入,“分蛋糕”就是搞好国民收入分配。做大蛋糕根本上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分好蛋糕要求在分配中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4050人员 指女性年满40周岁,男性年满50周岁的大岭下岗失业困难人员。属于我国社会保障的特殊对象。
不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每一种投资方式都有优缺点,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式,受专业和精力的限制,也不能把鸡蛋放到过多的篮子里。
剪刀差 在世界贸易中,发达国家凭借其拥有的政治、经济实力,一方面抬高工业制成品的价格,一方面打压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的原料或初级产品的价格,以获取超额利润的经济现象。次现象违背了平等互利的贸易原则。
GDP(国内生产总值) 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额。
GNP(国民生产总值)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
CPI(消费者价格指数) 是考察城市工薪居民购买的特定系列商品价格平均值的一个统计指标。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以百分比变化为表达形式。它是衡量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之一。 一般说来当CPI>3% 的增幅时我们称为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它称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基尼系数 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系数越小说明贫富差距越小,反之越大。
一、营造宽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有在他感到不需要有任何戒备心,即“心理安全”状态下,才能比较自由地思维和表达,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聪明才智。
思想政治课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概念、原理较为抽象,这就需要我们在注意理论性、科学性的同时,能讲究一点趣味性,把理论同形象化叙述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笔者在讲授“宏观调控的必要性”这一问题时,将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陷编成一则故事――“我老家的邻居老王本是养鸡专业户,可今年的鸡蛋价格一直很低迷,于是老王决定把鸡卖掉改种收益颇高的苹果树,可是等他的苹果收成的时候,苹果的价格己不及当时的一半,而此时鸡蛋的价格确比较高。老王后悔不已,后来他了解到,当时像他这样做的人还很多。”并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学生们一下就总结出老王失利的原因在于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这样得出“需要加强宏观调控”这一结论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这样,不仅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实和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而且使学生注意力更为集中,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课本的理论知识和社会的实践事例相结合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把握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前提下,找到课本知识和社会知识的结合点,从社会生活中就地取材,精选一些最好是本校、本乡镇、本地区的典型事例来说明或证明有关课本知识,创造一种现身说法、身临其境的情景,引导学生自觉地去探索,逐步培养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解“科学发展观”一课时,正是秋季,有些地方的农户将堆积在农田的麦秆、玉米秆随意焚烧。我就“近几年来,夏秋两季每当庄稼收获后,田野火光冲天,浓烟四起,使空气中浮尘含量增高,气味呛人刺鼻,不仅影响了交通,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不便,而且污染环境,对人身健康造成损害”这一事件在班内组织讨论,并事先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在课上展示,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这一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也感受到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和现实迫切性。我接着让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去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学生们的思维很活跃,有些当堂表示以后要节约用水用电,并号召家人一起行动起来,有的对自己在食堂丢弃剩馒头等行为感到后悔。总之,这种理论知识和社会的实践事例相结合的方法,可使学生认识到政治课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能解决现实问题的,从而使学生在良好的情景氛围中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变换教学形式
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保证。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在简单重复的对象刺激下,人的注意力往往会迟钝起来,而新颖奇特的对象则会使脑神经系统兴奋,激发强烈的注意力。因而,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方法扩展教学形式,把课堂设计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热烈愉快,使学生爱学、乐学、善学,使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使学生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课堂教学中媒体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传输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它的作用不仅是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多媒体 CAI课件具有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图像等直观媒体信息可同步进行的优点。在同一屏幕上同时显示相关的文本、图像或动画,能充分体现直观性教学原则,满足学生的感官需求。
总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有效方法比较多,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备学生、备方法,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国家宏观调控 经济学思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于2010年12月5日,会议总结了2010年一年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成效,指出,2011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的关键一年。2011年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过快增长。联系一年多来我国的经济运行情况,结合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措施,我们可作以下经济学思考。
1.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起着积极的调节作用。但是市场作用不是万能的,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市场调节的自发性和盲目性,造成社会上过多的货币追逐热销的商品。自2009年10月份,一些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的销售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产业及产品结构不合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
2.通货膨胀的压力仍未减轻
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叫做通货膨胀,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情况下,市场上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同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由于投资过热,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仅2010年10月至2011年1月的4个月中,生产资料的价格涨幅就达7.1%,2010年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达6.1%,全国的房价水平在前9个月上涨了14%,钢材、有色金属价格平均上涨20%―30%以上,生产成本又在推动价格总水平上升,进一步影响了人们的消费心理和社会经济秩序。如果出现通货膨胀,人们手中的钱不值钱了,存款所代表的实物量少了,势必影响人民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因此,必须抑制通货膨胀。
3.国家的宏观调控初见成效
国家的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物价水平上涨的情况和趋势,早已引起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总理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适当控制国家资产投资规模,坚决遏制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是2011年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政府通过一系列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施,使部分商品价格大幅度上升的态势得到有效控制,并提出2011年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4.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
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市场发挥主要的基础性的作用,而国家的宏观调控也在发挥必不可少的作用,那种完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已经不存在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够为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发挥更有力的作用。只有把市场调节和国家的宏观调控结合起来,才能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5.货币政策较财政政策更灵活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相应的政策措施。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的调整则属于货币政策。在抑制经济过热方面,因改变税法或采用增税等财政政策都需要时间,这就使财政政策不可能具备货币政策所具有的灵活性和及时性。
6.货币政策的“杠杆性”作用功不可没
在控制信贷发展方面,央行早已连连出手,通过2010年的货币政策可以看到,全年通过几十次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基础货币超过1万亿元,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加大基础货币回笼力度。2010年6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提高二套房贷款利率,要求商业银行防范房地产信贷风险,7、8、9月央行连续三次召开窗口指导会议,要求金融机构防范各类信贷及流动性风险,从2010年11月29日起,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调高至18%。
这些政策在2010底已取得积极成效,2011年以来,央行针对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及时调整调控的力度和重点,7月6日,宣布自2011年7月7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同时,央行宣布从7月25日起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利率制度,将资本充足率低于一定水平的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制度提高0.5个百分点。这一连串的政策措施,意在收紧银行资金流出的“阀门”。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中长期上调幅度大于短期。利率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国家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这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经济手段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有利于防止企业过多占压资金,缓解部分企业资金紧张状况;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7.体现了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中国人民银行报请国务院批准,决定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说明了中国人民银行是在国务院领导下,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国家机关,是我国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8.银行的作用
银行作为信贷中心、转账结算中心和现金出纳中心,是资金活动的中枢神经,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关键部门,是整个经济活动的总枢纽,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主要是通过银行的地位和作用体现出来的,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银行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银行通过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银行通过资金活动,一方面,促使企业内部的产、供、销连成一体,另一方面,又像纽带一样把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业连接起来,沟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2)银行能够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为企业和国家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银行是观测企业经营和国家经济状况的“气象站”“寒暑表”,经济研究和决策部门可以根据银行的存款和贷款数量大小的变化,信贷资金周转的快慢,现金投放和回笼的多少,转账结算的数量和方向的变动趋势等信息,全面掌握社会经济的动态,并据此分析经济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对于中低收入阶层而言,此次调整是一个好消息,工薪阶层纳税人数占全国职工总数的比例将由50%左右降为30%左右,大部分工薪收入者因收入达不到减除费用标准而免予纳税,中等收入者的税负也将大大减轻。
对国家而言,通过调整个税起征点可以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由于市场调节存在滞后性等弱点,需要国家运用经济杠杆进行宏观调控,而税收正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此次个税起征点的提高正是基于物价水平的上涨、财政收入的大幅度增加和政府对民生的关注三方面的原因作出的。
另外,通过提高个税起征点能缓解通货膨胀压力,可以起到增加工资的作用,这对于物价上涨给公众带来的压力,无疑也有着一定的缓解作用。
提高个税起征点还有利于缩小社会成员的贫富差距,建立社会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共同富裕。
目前,我们的税收政策仍然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的地方:在具体起征点上,由于物价上涨幅度较大,少交的税补偿不了物价上涨的部分,因此,2000元的起征点仍然有点偏低;在具体操作方法上,全国“一刀切”的做法也显失公平;当前实行的类似“人头税”的办法与个税法的宗旨还不吻合;大部分的个人所得税款来自广泛的中低收入者的“结构性不公”现象仍然存在,这与个人所得税调节贫富收入分配的目标也不相符。
因此,我们应建立灵活的个税调整机制。只有将个税起征点与居民收入变化、通胀等因素挂钩,按照消费物价指数的涨落,确定应纳税所得额的使用税率和纳税扣除额,实行不同年度浮动的个税起征点制度,才能真正实现税负公平。
当然,我们还要进一步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完善的收入申报制度和监督机制。应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在整个社会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上限划定起征点,以真正惠及广大中低收入居民,达到我们所期待的“减轻广大中低工薪收入者税负”的目的。
个税起征点直接关系着大多数人的经济利益,可谓牵扯面广、敏感度高,在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化的现实环境下,如何兼顾不同阶层和群体的利益,协调好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成为政府必须面对和妥善处理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