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重修学习计划

重修学习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重修学习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重修学习计划

重修学习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业预警 学习效果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高校扩大招生,导致学生整体素质下滑,出现部分大学生学业困难,无法正常完成学业,结业学生数量增加,每年因无法完成学业而被高校劝退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高职院校由于生源数量减少、生源性质多样化,生源素质之间差异大,导致这一问题尤为严重。强化高等教育过程管理及学业预警机制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保障,也是高校学业管理的迫切需要。

一、高职院校学生学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原因。

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社会多元化价值理念导致大学生学习心态出现异化。部分学生认为大学期间更为重要的是学习社交技巧和实践能力锻炼,从而轻视专业知识学习,认为学习是混文凭,导致学习积极性下降。

(二)环境原因。

从严格管理的中学进入自主学习为主的高校,部分学生无法适应高校学习和管理方式,缺少自我管理能力,依赖性强,自我约束能力差,就会自我放松,甚至沉迷于电脑、手机、游戏。

(三)家庭原因。

通过对学业困难学生的调研,发现这部分学生家长缺少对学校相关政策规定的了解,对孩子在校情况不甚了解,与班主任、辅导员缺乏沟通,对孩子大学期间的学习状况不关心,仅满足于物质上的要求,缺少对孩子学习方面的指导。

(四)自身原因。

由于高校扩招,生源质量有所下降,一些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进入高校学习,这些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长远规划,没有系统学习方法和良好学习习惯,加上自我管理能力差,出现学习困难,课程学习跟不上,使学生自信心受挫,久而久之,造成课程无法通过。

二、高职院校学业预警的必要性

学业预警机制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对可能无法顺利完成学业的学生预先发出通报警示,并助其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制订切合实际的学习计划、调整学习方法,保证其顺利完成学业的制度。

(一)学业预警机制的建立对学生学习起到积极正面的引导作用,为学习过程管理提供有效载体,是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举措。

(二)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课程不及格率、重修率不断上升,每年毕业生中不能按时毕业的人数和比例不断上升。对那些不及格课程较多的学生,有必要及时给予警示,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让他们及时调整心态,纠正学习方法、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顺利完成学业。

三、高职院校学业预警机制的实施

针对上述情况,为了对学业有困难的学生及时预警,使其顺利完成学业,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建立以下几方面学业预警机制:

(一)进行入学预防教育。在新生入学时,对其进行学业预警方面的学习教育,并利用反面典型案例告诫学生,促进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明辨是非,进行职业人生规划,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自我反思与检测。

(二)建立责权分清的学业预警机制,齐抓共管,全方位进行预警。

1.考勤预警

这些学业困难学生存在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当、沉迷网络、心理问题等,首先表现为上课缺勤严重。为此,我院由教务员定时统计任课教师记录的考勤情况,对某门课程缺勤累积达到6学时的学生进行预警,避免学生因旷课次数过多而被取消考试资格。

2.成绩预警

每学期结束,要求各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对学生成绩进行分析,对不及格成绩达到3门以上的学生进行预警,并将成绩单寄给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参与对学困生的学习督促。对不及格人数超过10人次的课程进行预警,要求该课程的任课教师详细分析不及格学生的原因,并针对上述原因采取必要的改进措施。

3.学籍异动预警

每学期开学两周后,由教务处学籍管理部门对全院学生进行学籍排查,对未请假、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的学生进行学籍清退处理。对在一学年内经过重修补考所获学分未能达到应获学分三分之一的学生进行留级试读处理。

4.毕业预警

在学生学习年限届满半年前(即高职第五学期末),根据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审核学生学分获取情况,对学生未修的课程和未通过的课程情况进行毕业预警。我院除了对专业课程进行审核外,还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应用能力、职业技能证书获取情况、公共选修课等进行审核。通过统计每个学生的不及格课程门数、课程名称、每门课程不及格人数、名单,对学生进行毕业前预警。

四、高职院校学业预警的成效

近几年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学业预警,取得了以下几方面成效:

(一)激发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热情,近两年来学生课程重修人数明显下降,毕业率明显上升。

通过对学业困难学生的预警,班主任、辅导员对其一一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使其明确学习目标,转变学习态度。通过对近三年毕业学生的成绩分析,发现有了很大改观,每学期期末不及格学生人数明显减少,需要办理重修手续的学生人数随之减少,结业率相应降低,与2015年相比,2016年的毕业率上升了7.5%。

(二)增强了任课教师的责任意识,促进了“因材施教”教学方式的改革。

由于进行了学业预警,改变了过去任课教师只管传授知识而忽视学生接受能力的现象,任课教师主动关心学业困难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并对其进行学习方法和专业知识指导,耐心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及时理解消化所学知识和技能。同时,对学业困难学生的预警和帮扶,激发了任课教师对“因材施教”教学方式改革的热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任课教师采用符合高职学生学习特色的项目化课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方式,采用任务驱动等多样化教学手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

(三)搭建了家校互动、联合监督管理学生的平台。

学业预警的实施在学校、班主任、辅导员、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沟通的桥梁,改变了过去家长对学生在校情况一无所知的现象,让家长及时掌握孩子在校学习等情况,并参与到对学生的共同管理中,形成家校管理合力,同时减轻了学校管理学生的压力。

(四)提高了教学管理效率,使学校教学管理步入良性循环。

由于扩招和生源下降等原因,造成的学生不及格人数、重修人数、结业人数的增加,严重干扰了高职院校正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使本就繁重的教学管理工作雪上加霜,教学管理人员常常疲于应付。学业预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上述现象的发生,让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回到正常的秩序,步入良性循环。

五、存在问题与进一步完善

(一)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使学业预警系统化、常态化。

目前,我校学业预警机制还处在人工预警阶段,急需引入学业预警信息化管理,使学业预警系统化、常态化。教务系统可以定期根据学生的学分获取情况自动判断并生成学业预警通知单;学生可以随时进入教务系统,通过“学业预警模块”查询个人的不及格课程、不及格课程学分数、不及格课程学分数占应修学分的比例;而院领导、教务员、班主任等可以查询到受学业预警的学生名单和具体信息。同时,建立学业困难学生个人档案,对学业预警通知单进行存档,制订相应的帮扶学生计划,对实施过程、效果等进行记录。

(二)及时预警,做好被预警学生的转化工作。

在管理学生学习过程中,各院系相关领导和任课教师应重视和关注受预警学生的思想动态,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教育。学校各部门应紧密配合,做好对预警学生的转化工作,提高转化率。

(三)实施分层教学,建立科学的课程成绩评价体系。

目前,由于生源数量、素质下降和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带来了高职院校生源的多样性,呈现出同一专业普通高考生、对口单招生、中职注册生、高职注册生并存的现象。这几类生源在基础知识方面存在本质差异,而这种现象将逐渐成为一种新常态,如果在这一基础上按部就班地实施同一教学目标,不可避免地将产生新的学业困难学生。因此,根据学生类别和特点,对同一专业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已成为高职教育的一个新课题。同时,建立科学的课程成绩评价体系,改变以前仅以期中、期末成绩为课程考核成绩的评价方式,在课程成绩考核中加大平时成绩和阶段性测验成绩的权重,让学生注重平时课程学习,避免课程结束才发现所学知识没有掌握,造成学业困难。

六、结语

高职院校学业预警是一项长期工作,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复杂性,只有真正做到学业预警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常态化,才能促进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从而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学业水平。

参考文献:

[1]蓝维鼎.学籍管理视阈下高校学业预警机制的实施[J].韶关学院学报,2014(1).

[2]周鼎.建立健全督学预警机制全面提升高校学生学业管理水平[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3]申沛,周情操.学籍预警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2).

[4]周永.高校学业预警机制:意义、问题及对策[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3(1).

重修学习计划范文第2篇

目前,高校学生学费标准是在财政、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范围内,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教育质量、培养成本和生源状况等因素确定的,并需报有关教育、价格、财政部门备案。实施学分制收费后,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课的方式改变了以往按学年收费时的管理模式,为了体现学分制对高校管理的激励作用和收费“个性化”管理的优势,财务收费工作也面临新的课题。

1、合理确定学分学费和专业学费收费标准

在学分制管理下,学生学费一般由专业学费和学分学费两部分组成,学校可在学年学费中划出一定金额作为学分学费,并统一规定每学分的收费标准,再将规定的学年学费减去学分学费之差列作专业学费;但是也有学校不设置专业学费,将每学分收费标准按“学年收费标准×学制÷专业总学分”计算得出。应该说,后一种方式没有体现学分制管理的激励效应,所以一般高校均采用前一种方式,将专业学费按学制平均分摊到每一学年。这样提前毕业的学生按规定可减免部分专业学费,从而体现对学生的激励效应,但学分费和专业学费的标准如何确定却是见仁见智,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从现行做法看,高校一般规定学生四年制、五年制本科毕业必须修满的最低学分为160分和200分,每个学分的价格基本定位在60—100元,扣除学分学费后即为专业学费。从科学合理的角度看,应该根据“受益原则”来确定学分学费和专业学费:学分学费和专业学费类似于企业成本核算中的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学分学费应该是直接用于学生学习的各项耗费按单位学分计算的支出,应属于教育成本中变动成本核算的范畴。由于我国将高等教育列为公共财政的范畴,因而现行的高等学校核算体系中未体现教育成本核算的要求。从方便和实用的角度看,可以将直接用于教学的“商品和劳务支出”和人员经费中的“学生助学金”合计分摊至在校生所选学分,从而计算出每一学分学费。为了取得较为合理的数据,可选择近年来有关数据进行计算,求出适合各校校情的学分学费标准。

由于目前高校会计核算中均采取项目和科目核算相结合的方法,因而按照上述办法可测算出全校性的学分学费或者各专业学分学费,同时也就能测算出专业学费。以规模为3万人、四年制综合性大学为例,计算出近三年的学分学费标准分别为77元、86元和84元,剔除一些非正常因素,可选取80元作为学分学费的单价,每个专业学费按(学生收费标准4600元×4-160×80)/4计算得出专业学费1400元。

2、细化优化每生收费项目管理

在学年制收费管理模式下,高校对学生实行“一次性契约”的收费管理方式,在学生不发生其他特殊情况下,学生从进校到毕业离校的收费政策是固定不变的。而在学分制收费管理模式下,学生“自由选择”学习计划,高校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不再实行“批量式”的收费管理方式,转而需要实行“灵活、个性”的收费管理方式,由于学生选课的差异,辅修、重修的出现,使每个学生学分学费标准各不相同,由此产生的每个学生的应收学费标准均可能不相同。这样,学生应收费信息不能批量定义,即便是在较为先进的计算机收费系统管理下,学生收费信息的核对和扣款的工作量都比以前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3、收费监管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学分制收费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学分制收费使得学校收费更加明细化,有利于遏制教育乱收费,按学分收费则可使学费收取更加透明,更大程度地满足学生及其家长的知情权,但同时对收费监管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收费总额、标准、项目、程序等都应列入监管的范围,在公正、公平、公开原则的基础上,高校应采取多种途径将主管部门检查、社会监督、收费公示等形式结合起来,加大对辅修、重修等收费项目的管理,规范休学、转学、提前毕业学生交费及学生退费管理。严禁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提高或变相提高学费,不得出台新的收费项目,不得向学生收取除国家规定项目外的其他任何费用。按学分制的管理要求,学生正常完成规定学业所缴纳的学费总额不得高于实行学年制的学费总额;高校可以对补考后仍不及格、需要重新学习该门课程的学生收取学费,学费标准不得超过原来学习该门课程的费用标准即学分学费标准;因考试不及格而不能取得某课程学分的学生,将有一次免费补考机会,补考后仍不及格需重修的,学校将按这一课程的学分收费标准收取学分学费,重修费用不应高于原来的选修费用。

二、实施学分制对预算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增加了预算管理的难度

在实行“部门预算”的管理下,高等学校的预算一直执行较为稳健的财政政策,基本实行“以收定支”的管理模式。在高校实施学分制后,国家对高校的财政预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预算编制、执行、控制等各个管理环节都将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拨款依据的不确定性对财政预算拨款方式提出了新要求

在现行的部门预算管理方式下,财政部门对高校拨款的依据是高校各类在校学生人数,在学年制收费管理条件下,它比较符合高校管理的实际情况。但是,在学分制管理条件下,高校在校生人数是一个动态而不确定的概念,任何时点的学生人数都不能作为财政部门拨款的依据。在这样的条件下,建议财政部门应采取指数平滑法,以近年来高校年初在校生人数按加权平均数进行测算,将该学生人数作为拨款依据。如某高校2004、2005、2006、2007年初的在校生人数分别为19500人、19800人、21000人、22000人,以此测算的2008年拨款人数为19500×10%+19800×20%+21000×30%+22000×40%=21010人。

当然,参与计算的年度和权重系数也可以根据高校的学制和高校发展的速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便人员基数更加符合财政管理的要求和高校发展的实际情况。

2、学费收入实现的不确定性加大了收入预算编制的难度

预算收入是学校预算编制的基础,在现行财政管理体制下,高校的预算资金包括财政预算资金、非税资金、转移性收入、单位其他资金、债务资金等。学费收入属于非税资金的范畴,是根据学生人数和收费标准进行测算的,在高校实施学分制后,由于学生选课的个性化差异使学费收入的测算较学年制管理方式下有较大的难度。目前,高校“一上”预算编制在上一年度的

七、八月间,最终“二下”预算一般在每年年初,这与学生选课交费有一定的时间差,且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由此加大了学费收入测算的难度。这就需要学校财务部门与教学部门增强沟通和协调,尽量实现数据共享,使财务部门尽快了解有关学生选修学分的信息,以便财务部门测算出较为准确的学费收入,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收入。

3、学费收入实现的滞后加大了高校的财务成本

在学年制管理方式下,学费的收入入账一般在每年九月,且相对稳;在学分制管理方式下,专业学费的收入在九月份实现,但是学分学费有近一半收入在下一年度春学期开学后实现,这势必造成了学费收入实现的滞后,加大了高校财务的机会成本。在目前高校经费较为紧张的情况下,这种机会成本包括按贷款利率计算的滞后实现的学费收入的贷款利息、按存款利率计算的滞后实现的学费收入的存款利息。以每生收费4600元、每年专业学费1400元、贷款年利率5%、存款年利率3%计算,这种机会成本为(4600-1400)×8%/2=128元,万人大学所增加的机会成本为128万元。这种情况导致了高校财务供求矛盾将更为突出,也使高校的财力的调节作用随之减弱,对预算安排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新晨

学分制收费管理为高校实行弹性学制创造了条件,为学生提供了灵活便捷的学习方式,但是这种管理方式也给财务管理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衍生出不少新情况,使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面临新挑战。除了上述分析的收费和预算方面的影响外,资产管理、资金使用效益、校内部门间协调等都面临一些新的情况,需要财务部门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思路、规范管理程序,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和沟通,从而进一步减少学分制收费带来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学分制管理的优越性,促进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史万兵:高等教育经济学[M].科学出版社,2004.

[2]江苏省高等学校学分制收费管理暂行办法[Z].

[3]张凤霞等:高等学校学分制收费管理的思考[J].经

重修学习计划范文第3篇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温州 325003)

摘要:学风是一所学校人文精神的体现,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可靠保证。优良学风建设不仅关系到学生知识技能的习得,也会影响学生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的养成。校园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它有赖于校园的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和学生主体意识。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内部分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指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从教学改革、校园文化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加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调查分析;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6-0014-04

学风作为一所学校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办学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为加大高职教学改革力度,切实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笔者对浙江省部分高职院校学风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的措施。

浙江省部分高职院校学风现状的抽样调查分析

主要的调查形式是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浙江省部分高职院校大一大二学生,调查内容涉及学风现状、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态度、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等。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2份。

调查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自己学校的学风现状持认可态度。但受社会转型和高校扩招等内外诸多因素影响,当代大学生群体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校园学风建设面临巨大挑战。

(一)学习目的和态度

调查显示,72%的学生学习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和未来”,56%的学生学习动力来源于“毕业就业压力”,而选择“对知识的渴望”的学生只有19%。对大学期间读书的重要性的认识,31%的学生认为“很重要”,11%的学生认为“不重要”。对于制定学习计划,只有20%的学生表示“每学期初会制定”,42%的学生“每隔一段时间会制定”,但有39%的学生“只有老师要求之后才会制定”。在要求学生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进行自我评价时,只有11%的学生表示“满意,为目标而努力”,42%的学生表示“基本满意,认真学习但目标不明确”,30%的学生表示“不满意,但不知从何着手”,14%的学生“觉得内疚,一直在混日子,想改变”。

从这一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当前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并能根据自己的人生规划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但也存在一部分学生想学习但又不知道如何学习,学习缺乏方向性和目的性。因此,在加强校园学风建设过程中,我们应重点关注这部分学生。

(二)上课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旷课现象较为普遍,5%的学生“经常旷课”,13%的学生“偶尔旷课”,“从没有旷课的学生”只有57%。问及旷课的原因,28%的学生表示是“老师的教学水平低下,课堂枯燥无味”,32%的学生认为是“对课程不感兴趣”。在上课状态方面,12%的学生“总能认真听讲”,7%的学生表示上课的时候“不听,做其他事情”,有33%的学生选择“老师讲得生动、有趣才听”。此外,有50%的学生认为“教师上课时语言表达的趣味性”对学生上课状态影响最大,这说明教师的授课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很大。在遇到自己不喜欢的课或自己认为不重要的课时,有56%的学生会选择“上课不专心,做其他事情”,只有31%的学生选择“仍认真听讲”,还有13%的学生干脆选择“旷课”或者“应付点名,中途早退”。

(三)考试状况

学生应对考试的态度是检验一所学校学风的重要标尺。调查发现,有30%的学生直言自己“经常作弊或者偶尔作弊”,选择“从没有作弊”的学生只有70%。学生作弊的原因,主要有表1所示的几个方面。

问及学生应对考试的态度,16%的学生表示自己“基本不复习,临场发挥”。担心考试不及格,但又不认真复习准备,说明学生学习能动性和自觉性较低,自律能力不强。这样的学习态度最终导致了15%的学生经常挂科,更有4%的学生每个学期都会挂科,学生学习能力低下现象较为严重。

(四)课余时间安排

在如何打发课余时间这一问题上,选择“自修自习”的学生只有34%,选择“上网”的学生达83%,说明网络生活已经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关于上网时间的调查中,有43%的学生一天上网时间在2~4小时,超过4个小时的学生有10%。学生最主要的上网目的是消遣娱乐,有61%的学生是为了交友聊天、看电影玩游戏,而为了学习、查资料的学生只占43%,还有40%的学生纯粹出于打发时间,毫无目的可言。相较于学生将大量课余时间花在网络上,学生自主学习呈现出“两少”特征,即人数少、时间少。在调查中,有33%的学生每天平均用于自主学习的时间少于1小时,大于4小时的学生只占18%。可见,学习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五)对学风建设的认识

针对上述问题,62%的学生认为学生自身因素是校园学风好坏的决定性因素,但教师的教风与教学水平的作用也不容忽视,选择该选项的学生有48%。学校管理和社会大环境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校园学风建设。56%的学生认为加强校园学风建设应该从学生自身角度进行努力,加强个人素质培养,如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不做与课程学习无关的事等;51%的学生认为学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47%的学生认为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管理,严肃课堂纪律和学生考勤考纪。校园内部环境也有利于促进学校学风建设,有36%的学生认为学校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优雅的学习环境,以促进校园学风建设。

高职院校校园学风现状成因探析

(一)学生学习的内需动力不足、计划性不强等主观因素所致

其一,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职学生大多数属于高考的失利者,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自卑心理,再加上他们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因此,他们在学习能力、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率等方面偏弱、偏低,主动学习的内动力不足。而到了大学阶段,由于学校采取相对宽松化的管理模式,外在约束力进一步削弱,这些学生求知欲望不强。其二,调查显示,学生学习的功利性心理较强。一旦他们功利性目标的实现遇到困难或阻碍,他们的学习兴趣受到抑制,就容易导致学习日益消极被动,厌学、逃学、弃学现象时有发生。其三,调查显示,学生学习的计划性不强,学习动机不纯,目标不清晰。在多样性、自主性的学习环境中,很多高职学生不清楚学了本专业今后有什么用,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习,于是满足于“及格就行”,且对于就业和个人前途感到茫然,得过且过。

(二)学校的教育管理、整体环境和师资力量等外在因素影响

首先,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偏重于专业技能教育,人文教育处于弱势地位。此外,一些专业设置不合理,教材内容陈旧,课程安排不科学,课堂教学封闭,实训条件不完善等,影响了学生的求知欲。其次,受各种客观因素制约,高职校园整体环境与学生的期望存在一定差距,导致部分学生心理落差较大,产生消极和不满情绪,进而影响到学习。最后,近年来高职院校办学规模日益扩大,但师资队伍建设却远远落后于教学实际需要,致使教师超负荷工作,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

(三)网络异化功能的影响

大学生正处在身心的成长期,他们热衷于猎取各种新鲜事物,求知欲望特别强烈。而网络以其开放性、共享性、虚拟性、隐匿性等特征投学生所好。于是,如调查所反映的,近一半学生将大量课余时间花在网络上,而在这些学生中,61%的学生纯粹出于消遣娱乐、打发时间。由于监管难以到位等原因,网络的内容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一些不良内容具有极大的诱惑性、迷惑性、蛊惑性,使部分大学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给他们的价值观带来巨大冲击。

加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措施及建议

(一)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是推进学风建设的有力举措。应大力开展研讨式、互动式、问题式、启发式等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应广泛采用榜样案例教学,选用学生身边真实的案例与学生分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应丰富课堂教学载体,创新课堂教学手段。除传统的多媒体、视频等载体外,还要充分利用高职生喜欢的网络资源,有效补充教材的不足。

加强师德建设 教师要端正教风,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改善授课质量,以高度的敬业精神、渊博的知识、崇高的人格魅力、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影响和带动学生,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望,以教风带学风。

改革考试方法,严肃考风考纪 随着学分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不应再完全沿袭传统的考核方式,考试内容、方法也必须随之改革,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综合考核。对不同的课程类型要采取不同的考试方法,可实行笔试、口试、讨论、答辩、实践操作等相结合,闭卷、开卷、社会实践、记读书笔记、社会调研相结合,百分制、等级制和学期评语相结合的多种考试方法。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调整平时成绩比例,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考勤记录、早晚自习情况、参加实践时间等纳入平时成绩。此外,要加强考试管理规范化建设。一是实行教考分离,建立高质量、高水平的试题库,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促进良好教风和学风的形成和发展。二是严格考试纪律。要杜绝任课教师在考前划要点、圈范围,甚至泄题、漏题现象。在考试过程中要强化监考、巡考力度,教育学生诚实守信,严肃考场纪律,坚决杜绝考试作弊行为。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推进学风建设的重要手段。开展各种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更有利于优良学风的形成。要以图书馆、公寓文化走廊、校园宣传橱窗等为载体,增强校园文化气息,让学生学习有场所、有氛围、有内容、有质量、有乐趣。

开辟第二课堂,拓展素质教育 组织学生开展融思想性、教育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氛围。大力开展经典阅读、校友论坛、成功人士(校友)访谈、文化艺术节、科技节、“挑战杯”竞赛、专题研讨会等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热爱学习,为良好学风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充分挖掘校园文化品牌的育人功能,建设有蓬勃朝气和活力的校园文化,发挥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态度。

激发学习动机,讲究学习方法 调查显示,学生认为学风不好的主要原因是学习兴趣和动力不足(占59.6%)。因此,要大力引导学生把学习与就业、个人前途命运联系起来。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志存高远;通过“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方法”大讨论、“资料的收集与知识的积累”讲座、“优秀学子报告会”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规律,讲究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制定学习、复习计划,循序渐进,有条有理,劳逸结合,保证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整合网络资源,建设网上精神家园 网络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充分利用班级QQ群、人人网、个人博客、微博等媒体形式,关注学生思想行为的最新动态,把握学生发展脉搏;引入名校教学资源,丰富专业内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完善大学生思政网站建设,占领网上舆论宣传阵地,发挥价值引领作用;开启社区网站建设,建设大学生网上精神家园,引导学生健康上网。

注重制度建设,形成良好的制度文化 应完善教与学的制度化管理,保障优良学风的形成。不断健全“教学督导制”、“学生评课制”、“青年教师指导制”、“思政人员听课制”等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情况,确保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要加强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建设,进一步落实完善各项奖惩制度,开展“十佳学习标兵”、学风优秀班级、学习型寝室等评选,充分发挥正面激励和导向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落实“学业预警制度”、“重修学生谈话制”,对期末考试不及格补考后需要重修的学生,由班主任找其谈话,了解原因,提出要求,促其进步。学院各职能部门要树立“大学风”的观念,建立健全各项考核约束机制,把校园学风建设与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一切工作都有利于校园学风建设。

(三)强化专业思想教育,科学规划职业生涯

应全方位、全过程、多角度地认真做好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将专业思想教育融入教师日常教学之中。专业教师要深度讲解本专业发展的现状、专业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学好本专业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通过名师伴我行、企业家进校园、学术报告会、专业座谈会,外出参观企业或开展专业相关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使学生明确所学专业的特点、专业方向、专业优势、培养目标、就业方向等,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积极性,从根本上端正学习态度。此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合理的职业定位和正确的价值观,是推进学风建设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高职教育全过程,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职业指导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科学选择职业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报告会、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省市级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提高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

(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推进学风建设

从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但能将这些理想付诸实施的却很少,学生学习的自律意识、自律能力较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可延续性较差。为此,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学生在校内要积极利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自习室等场所,有效整合社会优质资源,丰富自身的课外知识,夯实知识储备,提高专业理论认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内化实践育人观念,进行专业实践锻炼,边做边学,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另一方面,要锤炼个人品行修养,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当今社会缺乏的是高素质综合型人才。面对诱惑,当代大学生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指导,学会明善恶、辨是非、知美丑、懂荣辱,选择正确的道德行为,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五)狠抓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书育人能力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学风建设的引领者。教师要用自身严谨治学的优秀风范感化教育学生,要刻苦钻研业务,以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影响和带动学生,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望。同时要经常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到学生的认可,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是否满足学生成才的愿望,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时完善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引进人才并不断完善师资结构,加大对一线教师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思想政治工作者更要提高自身的育人意识和责任意识,强化服务观念,以扎实的专业能力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教育和鼓舞每一位大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成才观,促进优良学风的建设和发展。

优良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精神特质,是高校的立校之本。优良学风的建设,离不开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等方面的努力,只有充分发挥这些因子的合力,才能将学生服务好、教育好、培养好,才能有力推动校园学风建设。

参考文献:

[1]王文军.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2011(12).

[2]单新华,刘彦明.加强学风建设构建和谐校园[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6(2).

[3]孙传刚.对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认识和思考[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5(2).

相关期刊更多

扬州文化研究论丛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扬州市扬州文化研究会

文史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龟兹学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新疆龟兹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