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理解宏观调控

如何理解宏观调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理解宏观调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如何理解宏观调控

如何理解宏观调控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多种教学媒体;政治教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4-0130-02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在不断发生变化,但其关键是解决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的问题。通过近几年来的探索与实践,笔者感觉思想政治课主要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并会运用所学知识和多种课程资源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提高自身感知思想政治内涵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改革,理论指导须先行。因此,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加强业务学习,除了利用现有的图书资源,还要学会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信息,进行选择性阅读,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课堂教学服务,丰富教学内容,开阔教学思路,解决教学重难点。只要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本文以“加强宏观调控”的教学为例,说明现代教育技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优势作用。

1 发挥网络资源优势作用激情导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思想政治学科的内容大都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感觉乏味,对有的知识点理解较为困难。因此,学习的积极性较差,或者产生厌倦心理。如何才能激发学生产生对思想政治学习的欲望,自觉地参与到政治的学习之中去,是广大一线政治教师长期研究的课题。尤其是多种现代教学手段的出现,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解决了政治教学中的难题。

例如,在“加强宏观调控”这一模块的教学时,设置“概念阐释”环节,上课时,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国家关于“加强宏观调控”政策的法律法规的原文,以及全国上下学习讨论相关文件的视频;从相关网站查阅有关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使学生深刻理解“宏观调控”的概念、具体措施以及实施方案等。设置“举案说法”环节,学生从网络上下载相关案例展开辩论。设置“我看宏观调控”环节,学生结合时政,列举切身感受到的宏观调控带来的影响。这些环节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渴望,学生就会主动搜集并阅读相关资料,寻找案例,并充分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讨论,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在阅读中不断提高理解感知、分析辨析、运用提升等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 充分发挥电子阅读优势,进行广泛深度阅读,拓展学生视野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充分地阅读教材内容,深刻理解教材含义,学生之间要进行广泛交流,讨论阅读体会,实现合作学习,共同增强学习效果。对那些难于理解和分析的观点,可让学生走进电子阅览室,通过上网查阅,也可以通过博客平台,和网上的博友进行教学,取长补短。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UC学习房间进行网上学习,在麦上提出自己的问题,通过网络电子教室进行交流、沟通,实现快速答疑;也可以拿出自己的观点,供同学们相互学习,有效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难点。通过广泛搜集、阅读感悟和合作探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综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1 发挥课件的展示功能优势,实现广泛阅读,综合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作为教师,要让学生懂得阅读对理解知识的重要性,对自身终身发展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自觉地参与到自主阅读中去,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发挥多媒体的展示作用,把静态问题动态化处理,微观现象直观化展示,对那些跨越时代的信息用动画形式进行展播,有效解决学生在阅读中的困惑和疑难。

例如,在“加强宏观调控”的教学时,提前一周把学生分成三个组:第一组研究学习有关“加强宏观调控”的概念和含义;第二组研究学习有关“加强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第三组研究学习有关“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局限性。学生通过进图书馆、上网搜索、搜集报刊等方式查找资料,进行广泛深度阅读,通过小组合作与探究,把阅读成果进行整理并制作PPT课件。上课时把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展示给大家。从而实现广泛阅读,开阔了学生知识视野,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课上表现欲很强烈,学习效果极佳。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建立知识网络,用PPT课件进行直观展示,对知识点的理解到位。根据知识点的展示,其他学生需要补充或质疑一目了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课件进行任务学习效果明显,提升了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综合能力。

2.2 发挥网络平台功能,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在“加强宏观调控”的教学时,学生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宏观调控各种手段的具体行为表现等。解决问题是产生学习爱好的动因,教师要采取有效方式诱发动因的形成。如学生通过QQ群或微博等网络平台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讨论“加强宏观调控”的具体行为表现,学生在这些平台里畅所欲言,通过现实生活的事例论证“加强宏观调控”的具体行为表现,并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从而有助于学生思维品质和分析能力的提升。

3 巧用多媒体播放漫画,揭示政治的本质,科学突破教学难关

“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上一个热点的话题,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时常听到这一关键词。如新闻播报中,国家提出房价要进行宏观调控,粮食价格、燃油价格、信贷问题等都要进行宏观调控等。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采用漫画教学法进行授课。在教学时用PPT课件展示漫画图片,通过漫画激发学生灵感,揭示政治本质,突破教学难点。

例如,在“加强宏观调控”模块的教学中,在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时,学生对固定资产的投资有增无减、信贷的增长率增幅过快、房价居高不下感到很难理解。要解决这些问题,可用PPT课件展示几个漫画,通过漫画展示,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能从中提取有价值的政治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得出准确结论。风趣的图片和简要文字的说明,激发学生形象思维,从而进行科学分析和正确理解,揭示问题本质,有效解决教学难点。

4 巧用电教媒体整合生活课程资源,综合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政治学科的时效性很强,政治信息紧跟时代的步伐。因此在教学时,教师不能脱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相反,要紧密联系生活,捕捉生活中的政治信息,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去,实现政治教学生活化。

如何理解宏观调控范文第2篇

调查时间:7月12日—7月28日

调查地点:中国信合营业部

调查内容:会计对公业务及储蓄、信用卡、贷款业务等

调查目的:认识国家经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调查意义:锻炼适应社会的能力,理解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必要

一 银行实习调查内容

大学校园就像一个小社会,入学已经两年了,我们已经渐渐地适应了这个小社会的生活,然而作为大学生,接触社会,适应社会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暑假作为一个很好的接触社会的契机自然不可浪费。于是继“三下乡”社会实践结束后,我于7月12日至7月28日在中国信合营业部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实习。此次实习的目的主要是在于一步了解国家经济宏观调控的宗旨,其次就是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

经过在信合调查实习,我从客观上对自己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使自己更加充分地理解了理论与实际的关系。我这次实习所涉及到的内容主要是会计业务(对公业务)和储蓄业务,其他一般了解的有信用卡业务,贷款业务。从这些业务上,我对国家经济的宏观调控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二 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

在这个经济发展的关键时刻,作为国家经济机构核心的金融,无疑应当起到宏观调控的杠杆作用。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是控制局部经济过热,重在调整结构。

长期以来,存贷利差一直是我国银行获取利润的主要手段。而众多银行均简单依靠存贷利差获取利润,所产生的结果必然是追逐热门行业,垒大户等现象的发生。这种银行与企业之间的高度依存关系也加大宏观调控的难度。

银行的发展有赖于整体经济环境的回好,但经济的健康运行并不是依靠银行无原则地放贷就可以完成的。这不仅需要银行通过对宏观调控经济整体形势的研究审慎确定信贷方向,同时也必须对我国目前这种简单的依赖存贷利差,特别是依赖对公业务获取利润的盈利模式加以改变。这种对银行可以形成一个稳定的利润,增强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企业,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淡化对公业务,使某些企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信贷资金,提高企业的资金运用水平,防止企业盲目扩张,增强企业的自我积累意识;对政府,可以降低经济调控的难度,避免因为银行与企业 高度依存关系,而造成的在宏观调控政策实验中投鼠忌器现象的发生。

当然,银行调整盈利模式并不是鼓励银行放弃对企业的支持,而是要求银行在强化对自身抗风险能力的同时,将信贷资金真正送到规范运作,效益良好的企业手中。金融的稳定性,才是企业对经济最大的也是最少持续的支持。

三 收获与体会

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些基本的业务往往是不能在书本上彻底理解的,所以基础的实物尤其是显得重要,特别是目前的就业形势下所反映的高级技工的工作机会要比大学本科生大,就是因为他们的动手能力要比本科生强。从这次实习中,我体会到,如果我们在大学里所学的知识与的实践结合在一起,用实践来检验真理,使一个本科生具备较强的处理基本任务的能力与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这才是我们学习与实习的真正目的。

如何理解宏观调控范文第3篇

关键词:重大自然灾害;资本市场

中图分类号:F0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0-01

一、调研背景

重大自然灾害历来会使国际资本市场造成波动,甚至产生严重不利影响,威胁到资本市场乃至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单以地震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为例,从全球范围来看, 2004年12月印尼发生地震海啸,亚洲股市在随后几个交易日内普遍下跌。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地震发生当天,股市尾盘出现跳水。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亚太主要股市多数收跌,A股也受到拖累,跌幅0.79%。其后续由于地震造成的福岛核辐射泄露加重了股市不景气。我国沪深两市在市场大跌下亦难幸免,两市小幅低开后一路震荡探底。

从种种事例可以看到,重大自然灾害,尤其是地震、海啸等在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极其恶劣影响的同时,也时时影响着资本市场,引起资本市场的重大动荡,加剧风险,恶化经济。因此,及时分析总结出因重大自然灾害给国民经济带来的损失从而建立起我国资本市场对重大自然灾害预警及防范机制来及时出台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是完全必要的。

二、调研目的

重大自然灾害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影响涉及我国资本市场的波动问题。为了更准确了解当前重大自然灾害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的现状,进一步分析出重大自然灾害是如何给国民经济造成损失,从而证明出重大自然灾害对我国整体经济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并且为探究我国政府对此的宏观调控效力,为构建我国资本市场对重大自然灾害预警及防范机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调研对象

长沙市国信证券公司、华融证券公司、华林证券公司和方正证券公司的股民、经理和相关工作人员。

四、调研方式

发放调查问卷,随机采访

五、调研时间

2011年9月至12月

六、调研内容

1.以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投资者对重大自然灾害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的认识,以及对国家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的看法以及对自己的投资调整情况。

2.以随机采访的方式对整个资本市场受到重大自然灾害后的冲击后造成的损失以及由国家及时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效果进行全面了解。

七、调研结果

本次共发放了1000张问卷,收回868张,经过筛选得到有效问卷791张。现将这次通过调查问卷所获得的重要信息报告如下:

1.国内外重大自然灾害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国内外的重大自然灾害给国民经济带来了巨大损失,在影响企业营运状况的同时也把社会弄得人心惶惶,从而对我国资本市场有较大的影响。不过,与国内自然灾害相比,国外的灾害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要小一些。

2.重大自然灾害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时间

重大自然灾害对资本投资活动的影响时间较长,大致时间为一年,可见,灾害给国民经济带来的损失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恢复,其带来的损失可想而知。

3.国家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当重大自然灾害对资本市场造成波动的时候,国家宏观调控手段中的经济手段是最有效和最易被投资者所接受的,而法律手段过于强硬,行政手段的效果不明显。因此,经济手段是市场经济中比较理想的宏观调控手段,宏观调控应以经济手段为主。

调查数据显示出我国的国家调控机制比较完善,在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国家及时采取了相应的宏观调控措施,虽然产生了一定的效力,但是所带来的影响却不是很大。

从调查问卷的结果可以看出,接受调查的投资者基本上从事投资的时间在三年以上,因此在投资工作中有丰富的经验。在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他们大多能在国家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的帮助下,通过以往经验和专业分析来对自己的投资活动作出相应的调整。不过,投资者也明确的指出国家还应该改善宏观调控机制以将重大自然灾害所带来的波动与损失降到更低。

在随机采访的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灾害对国家财富造成的如此巨大的威胁,对经济增长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制约和影响,从而使我国的资本市场动荡不安,这表明了我国宏观调控机制的改善势在必行,构建我国资本市场对重大自然灾害预警及防范机制迫在眉睫。

八、调研分析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重大自然灾害愈发显现出对经济发展的巨大而深远的重要影响,灾害的发生严重损害了国民经济从而使资本市场受到冲击。那么,重大自然灾害究竟是如何影响我国的国民经济从而导致资本市场的动荡不安的呢?

从重大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巨大损失来看,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一般认为,直接经济损失是指灾害直接造成的物质形态的破坏,如粮食产量的下降,房屋建筑、公共没施及设备的破坏等;而对于灾害的间接经济损失,则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如徐嵩龄等人认为,灾害的间接经济损失在广义上包括:由灾害对社会经济系统造成的直接破坏,并通过社会经济系统的网络而引发的社会经济系统的其他破坏而带来的损失;由一种灾害引起的另一种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资源上所遭受的损失。

显然,这种对间接经济损失的理解是广义上的。黄渝祥等人将灾害的间接经济损失分成三部分:由于经济活动的关联性,生产单位、行业和部门有着紧霸的投入一产出连锁关系;中间投入积压增加的经济损失;灾害后的恢复过程需要动用原来可用于生产性投资的资金所产生的机会损失。

综上所述,虽然重大自然灾害是小概率事件,但是其损失却不能以单纯的经济数据来计量。灾害可能对一个国家的社会文化甚至民心带来致命的打击,继而加剧经济损失导致资本市场剧烈震荡。因此,我国必须着眼于经济体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一套长效的资本市场对重大自然灾害预警及防范机制。

参考文献:

[1]郑功成.灾害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如何理解宏观调控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语文教改;课堂实效性;宏观调控

教育的时代性决定了其方向性,其方向性又决定其操作性。语文教学从传统中走来,在不可能也不能抛弃传统的前提下,如何做好新时代的语文教育工作,让学生在时代特征下更熟练深刻地掌握语言功能,始终是个大问题。从语文教学的课堂实效性看,精确定位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位置是非常关键的。而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做好宏观调控,因为教师的职能已经悄悄地从耕作者转变成调控者。

一、主导型调控

目前,在众多语文教改呼声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已被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所代替。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即引导与被引导型关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说:“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驯兽式’的活动。”要做好主导工作,教师首先要对教学内容了如指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由学生读、说、演,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只不过是作引导和点拨。

例如,在教《背影》时,让学生充分地研读课文,教师只作问题的设置,疑难问题的启发与点拨。在具体问题上,让学生分组讨论,或者自我思考。朱自清作下此文时有何经历?他的生活境遇究竟如何影响这篇文章的情感?这一切跟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密切相关。教师也不要急于去纠正或评价,可让学生仔细观察,创造条件激发他们发言。同时让学生思索自己的父亲形象,父亲又是在哪些场景下感动着自己?父亲或者母亲的哪些举动展现了无私的大爱?让学生在反思中提升对课文的理解。又如《茶馆》一课的学习,让学生去表演反而比讲解更能有效地理解课文。学生对话剧的表演热情也会高涨,人人有表演欲望,人人想参与其中。表演结束教师再让学生评出谁表演得最到位,指出表演最好的地方。如此一来,《茶馆》一课几乎只需要再对相关的人物作下分析就行了。教师适当指导学生的表演细节和道具运用,导演的角色在这里就充分地体现出来。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学生在被导的情况下有充分的发挥余地,语文课就活跃起来了。

二、方向性调控

在实施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正确、熟练掌握《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把握住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向。在引导和点拨中不能放任自流地让学生随意发挥,要符合教学的目的要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放得开,又要统得紧。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中得到锻炼、提高,教师的方向性调控是很关键的。

例如,在组织学生讨论“祥林嫂的出路”时,就有不少学生认为祥林嫂可以不死。她可以搬家,可以出去打工,或是靠山吃山发展经济。这样的教学既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要求,也避免了学生无的放矢讨论问题,从而锻炼、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发散型调控

如今,学生作文的内容及体裁都呈现出开放的状态。话题作文是近几年高考的考试形式。平时在组织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教师可就某一话题,让学生说开去。这时,教师的职责就是让学生想说话、有话说、能说话、说不同的话、说自己的话。

如关于“失街亭”的话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可以先将这个话题具体化:诸葛亮有没有责任?诸葛亮的责任是否轻于马谡?为何马谡必须死?不杀马谡又如何?对手是司马懿,诸葛亮却令马谡守街亭,孔明平时多智,此时为何大愚?

四、决断型调控

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要放在指导学生“自治”管理上,帮助学生形成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创造性自学能力上。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语文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十分重视学生的自立、自治,他认为在当前语境下的语文教学“一靠民主,二靠科学”。这样一来,教师在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又必须有充分的决断权力。

如何理解宏观调控范文第5篇

今年的经济工作会议格外关注。中国经济增速是否会继续放缓?扩大内需和调结构如何才能落到实处?控物价、惠民生如何让老百姓得到真真正正的实惠?这一系列的政策变化调整的关键点又在哪里?我们应该如何解读和把握?专家们对此将作出权威解读。

“稳”与“进”新解

主观点:“要更加立足国内需求,这是我们前进的方向。”

当前,随着欧洲债务危机的蔓延和美国经济陷入高失业、高负债的困境,世界经济前景低迷。国内中小企业经营出现困难,经济增速逐季回落。

“在如此复杂的形势下,要努力保持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良好态势,所以要‘稳’。同时,也要利用环境变化带来的倒逼机制推动结构调整、深化改革,最终让百姓享受到更多发展实惠,这是‘进’。”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分析认为。

针对宏观调控,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樊纲日前指出,预测2012年经济增长将降至8.6%-8.7%,但仍是世界经济中增长最快的国家。短期看,货币政策不会出现重大变化。资金供应会恢复正常状态,基本不会再收紧。政策“微调”则更多是针对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的状态。

樊纲指出,对于欧美危机的基本前景还没那么悲观,美国由于很强的我修复能力和创新能力,从现在开始再有三年的低迷,也就是1-2%的低增长期。是否会低迷五年,还需要再观察。 欧洲的情况复杂些,至少做好五年低迷的准备,基本在0-1%的增长状态。债务问题迟迟未从根本上解决,有时就得靠时间逐步熬出去,把这些问题在时间熬的过程当中基本消除。

樊纲认为:“中国没有出现大的泡沫,这一点我是相信的,即使房地产市场,它也没有形成大泡沫,中国房地产业未来会是一个软着陆的过程,现在就处在这个当口上。”

“外需变化我们难以左右,今后中国经济的发展,要更加立足国内需求,要更加突出结构调整,要更加依靠改革创新,要更加重视改善民生,这是我们前进的方向。”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指出。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表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基调、逻辑没有变,房地产调控会是2012年宏观调控的关键,因为这涉及投资、经济增速和系统性风险,不要指望货币政策放松。他认为,基于中国目前的财政赤字状况,仍然有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余地和空间。

夏斌表示,在主基调不变下的中国经济能不能持续稳定发展,关键在结构调整,结构能不能调整过来,关键在财政政策,不要指望货币政策放松。财政政策是这轮宏观调控能不能坚持下去的关键,也是结构调整的关键。“基于中国目前的财政赤字状况,仍然有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余地和空间。”他认为,必须加快财政结构支出制度的改革,加快结构性紧缩的步伐,向战略型行业倾斜,特别是小微企业倾斜,向有助于扩大消费型的各种资助体系,包括社保、医疗教育等等。同时,也必须向补贴支出倾斜。因为今后一两年内中国物价上涨压力很大,物价上涨的一个因素是翘尾因素,也有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这决定了物价将趋于温和的上涨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保持低收入群体的实际生活水平不下降,政府要补贴到位,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改革往前走,结构调整往前走,而不是简单的采取总量放松的政策。”夏斌说。

“稳增长”应对下行压力

主观点:“必须统筹处理速度、结构、物价三者关系。”

在内外因素作用下,中国经济增速已从今年一季度的9.7%回落到三季度的9.1%,外界对中国经济增速“失速”的担忧再起。

这次会议在提出明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时,第一条就是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统筹处理速度、结构、物价三者关系。会议指出,稳增长,就是坚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努力克服国内外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及时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认为,2012年最大的风险还是在于房地产,房地产的风险非常非常大。全国各个大中城市空房都非常多,我看上海的空房也不少。空房多就是危险,这些房子并不是真正地被需要,空在那儿了,不住人了,它们是用来投机的。大家知道,投机赚钱是真正财富的创造,但是变成泡沫就不一样了,泡沫不是财富创造,它具有极大的破坏性的风险。

“中国经济增速在回落,增速适度回落是我们期望的。但要防止经济增速回落过快,引发就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所以要稳住经济增长。”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指出。

会议提出,明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货币政策要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

“积极财政政策赋予了新的内涵,更加注重结构性减税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货币政策虽方向不变,但将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中小企业、在建项目等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王一鸣分析认为。

“十八字”“主线”将成明年经济指针

主观点:“维持经济平稳增长,不出现大起大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2年中国经济定下“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十八字无疑将成为明年中国经济指针。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双政策组合保持不变。专家表示,货币政策“稳”字不变,但政策侧重点与2011年相比略有所变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如果说2011年的“稳健”重点是为了抑制通胀,那么2012年的稳健可能更多是推动结构调整,维持经济的平稳增长,不出现大起大落。

“因此,在2011年的政策基调里,货币政策中‘稳健’的含义更多强调‘偏紧’;而2012年货币政策‘稳健’的含义可能更多强调的是回到‘常态化’的环境中,以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巴曙松说。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与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宏观经济的稳定是针对目前的走势来讲,不使增长速度大起大落,这是明年的主要工作任务,要稳定经济增长速度,政策就不能有很大变化,所以必须保持政策的基本稳定。

赵锡军指出:“但宏观经济增长的环境不受控制,特别是像2012年,我们可能会碰到更加复杂或难以把握的外部环境。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消除外部环境带来的负面作用,这就需要政策有一定的灵活性。所以灵活性是为了消除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干扰,使经济能够保持稳定。”

目前市场对欧债危机恶化的担忧仍存,国内实体经济发展又面临着下滑危险。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特别提到“货币政策要根据经济运行情况,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

有观点表明,明年来讲,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在执行上比今年要更加松一些。从财政政策来讲,积极的要更加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要适当偏松一些。货币政策微调主要是在货币供应、信贷投放上,今年以来实际执行的肯定是偏紧的。对于财政政策当然就是结构性减税,我们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增值税的扩围、个税的调整,因为今年的财政收入情况比较理想,2012年的时候还是有比较大的空间继续保持一定的赤字规模、保持一定的减税的规模和水平。

应对经济困局 稳增长与控物价并重

主观点:“尽管短期物价上涨压力有所缓解,但是明年物价稳定仍然不可掉以轻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宏观调控要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与此同时会议强调,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统筹处理速度、结构、物价三者关系。专家表示,为防止价格反弹,财政政策将继续结构性减税,加大民生领域投入,货币政策将注重微调预调。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推动明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表示,与去年不同,会议强调了“稳中求进”,因此明年重点主要落在一个“稳”字,包括稳增长与稳物价。

业内人士认为,受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影响,非食品价格涨幅小幅下调。近期PPI涨幅出现快速回落,后期还将传导到CPI,同时食品价格涨幅趋缓。初步判断,当前物价不会出现2011年大幅快速上涨,未来或将继续下行。

尽管短期物价上涨的压力有所缓解,但是明年物价稳定仍然不可掉以轻心。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控物价就是继续采取综合措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价格走势出现反弹。

专家表示,尽管今年会议提法上把“稳增长”放到“控物价”前面,但是稳定物价、巩固房地产调控成果,对于稳定经济增长,实现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益,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和重要环境构成。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表示,只有经济增速保持一个合理的区间,就业能够相对稳定,价格能够稳定在一个比较低位的区间,那么宏观经济才会稳定。

目前,我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宏观调控初步取得成效,物价总水平已经进入涨幅回落的下行通道。

不过,不少专家预测明年的物价形势依然严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与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市场里推动价格上升的因素依然存在,在2012年也还会存在,明年为了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仍然要继续实施宏观调控的政策,而稳健的货币政策作为调控的一部分,在明年是不会变化的,物价的总水平应该会得到控制。

祝宝良认为,价格上涨是正常的,目前物价压力不完全是货币的压力。他进一步解释说:“现在通货膨胀的最高点已经过去,输入型通胀也下降了,国内的货币调控也已见效,同时,与农产品价格的周期也有关系。明年物价压力主要来自于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运输成本、环境成本、资源性产品价格,包括美国欧盟如果继续推行量化宽松政策后,国际上大宗商品价格可能出现的反复,所以压力主要在这些方面。”他表示,这种价格上涨是正常的,也是需要的,但不能让其增长过快,要稳定在一个水平上面。

巴曙松说,2011年的货币政策全年基本贯穿着将“抑制通胀放在首要位置”这个主线,尽管从全年角度看,CPI可能在5.5%左右,高于年初确定的4%左右目标,但最近的CPI月份数据已回到4%左右,“抑制通胀”这个目标基本达到预期的趋势和方向。

“在经济环境没有大的变化情况下,中国明年政策基调与今年相比是比较一致的。同时,由于中国今年财政支出状况较好,能够提供足够的财政资金支持,推动明年“调结构”这样一个政策基调”。巴曙松说

坚持楼市调控不动摇 力促房价合理回归

主观点:“宏观调控是让经济稳定增长,而不是让某个行业出现问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设,扩大有效供给,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说:“所谓的房价合理水平要从两点来理解。一是,老百姓应该可以买的起房子,这就算合理;二是,跟相对的价格水平比,房价不应超过CPI过大,应该和CPI差不多,那么这样它就是合理的。”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与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说:“国际上有一些相应的标准,比如与收入水平相差5倍或者6倍,可以作为参考。另外只有到达百姓能够接受的程度,才是一个合理的水平。”他指出,房子问题是民生问题,最根本的是要让百姓住的起房子,通过买或租能够负担的起,这才能算是一个合理的水平。

祝宝良表示,目前房价的相对水平还是高了,所以这个政策是不会放松的,银行业的经营压力不会对明年的调控有太大影响。祝宝良强调,房地产是很重要的支柱行业,不能让房地产行业的投资过快下降,而目前对房地产主要就是限购政策。

“现在限购是针对房价上涨比较快的城市,很多城市的房价并没有限购,所以我们说房地产的政策不变是限购的政策不变,至于银行信贷,就要看货币的调控力度有多大了。我们讲房地产的调控主要是讲房地产的税收政策,房地产的限购政策,这些不会改变。”祝宝良说。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王晋斌表示,目前,房地产调控刚刚见到成效,但还不是很明显或是能得以巩固下来,所以房地产的调控还会继续持续下去。他建议,从总需求的角度对商品房建设继续加强宏观调控,另外从供给方面入手,加快保障房的建设工作,从供给方面提供更多的房子,使房地产在规模和结构方面都朝着更加理性、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赵锡军则认为,宏观调控是让经济稳定增长,而不是让某个行业出现很大的问题,如果某个行业受宏观调控影响,并非宏观调控有问题,而是行业本身没有按经济规律办事的结果,宏观调控是引导这个行业朝着经济规律的方向发展。所以说只要银行业的发展是规律的,它也就不需要政策来调控。

“我们与美国通过‘危机’的激烈方式调控不同,我们是通过宏观政策来进行主动地调控,这对于相关行业来讲是一个更加有利的方式。”赵锡军说。

明年结构性减税力度更大

主观点:“结构性减税近几年一直在推进,明年力度将进一步增大,主要将偏向中小企业、创新型企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培森指出,积极的财税政策将主要从适当增加财政支出和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两个方面进行。

在调整经济结构方面,财政支出主要向高新企业、资源综合利用行业、科技创新企业倾斜。具体措施可能包括贷款的财政贴息、财政补偿等。张培森表示,结构性减税近几年一直在推进,明年力度将进一步增大。主要将偏向中小企业、创新型企业,以及一些微利但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和国家“十二五”规划鼓励发展方向的产业,如文化企业、现代服务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