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风险分析的难点

财务风险分析的难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风险分析的难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风险分析的难点

财务风险分析的难点范文第1篇

目前,由于建筑市场尚不规范,工程招、投标管理没有完全法制化、规范化,不正当的竞争依然存在。特别是工程投标依然采取各种手段进行恶性竞争。施工企业为了争得施工项目,通常是以降低标价、提高标准、缩短工期或减少应有的费用项目等为代价承揽工程,造成施工项目到手后经营风险极大。同时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偶然性的不可预见因素出现,也会给施工企业带来一定的管理和经济风险。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投资主体的法人化程度不断提高,许多业主在投标过程中增加了风险抵押或履约保证金的比例和数量,越来越多的业主要求履约保证金用货币资金支付,这样又加大了施工企业货币资金的额外沉淀量。工程结算按比例付款和质量保证金制度又会积压一定比例的应收工程款等等,最终都凝聚成财务风险。加之由于施工企业向BOT、BT等投资经营领域发展,子公司需要母公司或其他成员企业为其借款提供担保等等,又增加了投资和融资风险,使得施工企业的各种风险进一步增大。

施工企业面临来自上述内外环境的各种风险因素,必须建立和完善自身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为了防范和规避风险,应通过计算财务预警指标和对企业的会计报表及其相关经营资料进行分析,以便及早发现和预测财务风险,最大限度地避免或降低财务风险。

一、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一是从企业的运营效益情况看。主要表现为企业营业额和利润明显下降,或营业额在增加,但利润在下降,子公司经营状况恶化,投入资本贬值。

二是从企业的资产结构看。表现为应收账款大幅增长,未完施工迅速上升,资产质量不高,运营效率低下,潜亏风险增加。

三是从企业的偿债能力看。表现为过度举债,利息负担沉重,到期债务丧失偿还的能力,流动资产不足以偿还流动负债,总资产低于总负债。

四是从企业现金流量看。表现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低,缺乏偿还即将到期债务的现金流,现金总流入小于现金总流出。

五是从企业发展能力看。企业盲目扩张,投资过多过滥,摊子铺得过大,效益低下。

上述财务风险,是导致施工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重要因素。只有针对可能造成财务危机的因素,建立财务预警指标体系,采取监测和预防措施,才能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控制财务危机。

二、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

为了提高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中,应坚持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预警指标不宜过多。具体按以下五个顺序实施;一是设计财务风险预警的核心指标和辅助指标;二是测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预警标准值”;三是测算监测指标的实际值;四是根据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实际值和临界值,做出预警警度判断;五是提出预警报告。

(一)设计预警指标体系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重点和难点是预警指标的选择和指标权重的确定。不同的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财务结构、资本结构也不尽相同;同一企业的不同历史时期,财务风险存在和发生的特点也不一样。根据施工企业所处的行业、规模和经营情况以及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应以变现能力指标和偿债能力指标为基础,以财务效益指标和资产营运指标为补充,重点突出变现能力指标。具体包括10个指标,总分100分:1.财务风险预警核心指标占70分现金流动负债比率(20分)、资产负债率(10分)、已获利息倍数(10分)、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比重(10分)、流动比率(10分)、速动比率(10分)。

2.财务预警辅助指标30分

净资产收益率(10分)、应收款项周转率(10分)、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5分)、借款货币资金比率(5分)。

(二)测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预警标准值”

风险预警指标的“预警标准值”应以企业近三年各项财务指标实际值(按照2:3:5的比例)为基础,参考同行业和同规模企业平均水平,参照财政部《企业效绩评价》标准值,结合市场情况和金融环境等宏观因素测算确定。

(三)计算指标的实际值和预警指标的得分

财务风险指标的实际值计算出来后,同区间表下达的标准值进行比较,采用内插法计算单项预警指标的得分,最后计算综合得分就可以计算出该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估得分。

(四)预警警度判断

为了更加形象地标识企业财务风险所处的级次,应该把财务风险预警区间分为安全区(绿区)、预警区(黄区)、危机区(红区)三个区域。指标在安全区,表示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较小;指标在预警区,表示存在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指标在危机区,表示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较大。根据财务风险评估得分,对照相应的预警区间就可以判断出各企业的预警警度。

(五)提出预警报告

对于财务风险处于预警区和危机区的单位,应提出专题的财务风险分析报告,财务风险分析报告的内容包括:本单位财务风险所处的级次;指标当期值与上期变动情况以及发生异常变动的原因;指标处于预警区或危机区的原因分析;降低财务风险和改善财务状况拟采取的措施和建议等等。

三、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对企业的基础管理和管理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必须做好基础工作,否则,财务风险预警将成为空中楼阁。

(一)高素质的管理团队以及企业负责人的高度重视是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运行有序、发挥作用的有力保障。制度的关键在于落实。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是财务人员的责任,更是企业负责人的责任,同时还需要各个职能部门通力配合。

(二)规范真实的财务会计信息是准确进行风险预警的前提。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大量引用和分析企业的会计信息,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规范性将直接影响到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效果。建立在虚假的财务数据基础之上的财务风险预警肯定会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背离,根本谈不上控制企业财务风险。

(三)建立完善灵敏的财务信息系统。随着ERP等财务软件的成熟,财务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离开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将大大降低企业财务预警效率和效果。

(四)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提高财务预警的准确性。

财务风险分析的难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公立医院;财务风险;风险控制;审计监督

基于我国医疗事业的持续发展背景下,医疗机构数量逐渐增加,众多民营医院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机会,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医疗行业的竞争更为激烈,给公立医院的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而医疗服务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医院财务风险加剧。公立医院财务风险主要由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导致,如取消药品加成、医保结算方式变更等外部政策调控风险,以及内部审计监督不到位、预算执行力不足、缺乏完善成本管理制度等内部控制不到位带来的风险。基于此,公立医院需要结合相关规定,践行配套的规章制度,发挥财务管理作用,做好医院收入与支出的管理工作,规避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优化财务内控机制,获得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充分体现医院内部资源的使用效益。

一、公立医院存在的财务风险

1.取消药品加成带来的风险随着新医疗体制的改革,取消药品加成政策给医院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医药分开属于新型医疗体系建设的关键内容,最核心的就是避免出现以药养医的情况。基于新医改推进的背景下,药品加成取消,更加适应新时期环境发展趋势,规范化使用临床用药。随着国家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医保全覆盖,居民更加关注身体健康情况,患者数量也不断增加,在增加医疗支出成本的情况下,取消药品加成,不仅减少了医院的收入,也对医院收入结构提出了改进的要求。取消药品加成之后,得不到有效的补偿机制,医院往往存在入不敷出的情况。取消药品加成以后,会对公立医院的收支平衡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医院面临经营风险。2.医保结算对医院资金链的影响在实施全民医保以后,来自医保收入的占比逐渐增加。医保支付不是实时支付,有一定的周期,会导致公立医院的现金流困难,可能引发医院现金流风险。公立医院与医保中心对接的过程中,若出现断档的情况,会导致医院资金方面临较大的压力,增加财务风险。医保结算方式的改变也会使公立医院产生财务风险,目前大部分公立医院的医保结算方式已经由传统的按比例报销改为DRGs付费。传统的医保付费方式,医疗费用的风险主要由医保机构和患者承担,DRGs付费方式下,医保结算机构将费用风险转嫁至公立医院,超出医保预付费的医疗费用,医院无法从医保基金中取得补偿。3.信息化建设对资金流动环节监控不足医院在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环节中,存在资金流动环节监督不到位的情况。公立医院没有落实统一的财务数据标准、信息源、信息编码也存在缺乏规范性的情况,使得医院内部缺乏配套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不利于提升财务数据使用效率。医院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数据监督平台,无法对财务收支环节进行把控与动态化监督,若发生风险问题无法及时预警,还可能存在疏漏,无法对内部资金进行合理化的分配与使用,甚至引发一系列的财务风险。4.成本控制风险公立医院的领导层大多来自临床一线,更加关注提升医疗服务,存在对财务管理重视度不足的情况,甚至忽视成本核算的重要意义,存在对成本核算认知有误区的情况,无法保证整体工作效率,对成本管控风险评估不到位。虽然医院已经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是许多公立医院都没有根据规章制度办事,对于成本消耗管控不力,成本控制效果比较差。在开展成本分析工作的过程中,有些成本项目记录不完整,导致成本分析结果不准确、不全面,不能形成有效的参考价值。

二、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基本成因

1.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外部原因主要来自政策风险,就是地方与国家政策改革而引发的风险问题。在医疗体制改革深入的条件下,政策变化容易引发一系列的风险问题。政策风险具有强制性特点、不可预测性。政府在出台全新物价政策之98财务管理前,如果有疏漏的部分,就可能出现较为恶劣的事故。一旦形成了规定就需要遵守,需要根据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否则会打乱医院原有的规划,甚至出现许多不确定因素。公立医院因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收入,补偿机制主要是提升部分医疗服务价格、财政专项资金补助,但是缺口仍然较大,公立医院仍然需要承担大部分损失。医保付费方式的改变,可以对医疗费用进行总控,医保结算机构按照DRGs付费,超出定额部分将由医院承担,减少了医保结算机构的付费风险,但是加大了公立医院的财务风险,医疗费用的回收不确定性增强,超出DRGs付费标准的医疗费用也将会形成医院的损失,因此新的医保结算方式对医院成本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内部原因(1)资金流动环节的安全性。公立医院的实际收入主要来源于住院和门诊,资金流入环节的管控,关键就是门诊收费、住院收费管控。现阶段,移动支付方式相对来说较为方便,逐渐被医院广泛利用。引入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与HIS进行数据交换,可以保证财务收费结算的准确性与合理性,但由于网络传输、系统不完善等问题,HIS收入报表阶段金额、移动支付平台、银行流水额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而移动平台存在交易到账不及时、特殊原因退费等因素,会导致财务对账面临较大的困难。(2)信息化条件下财务控制主体变化。在实施信息化管理以后,财务控制模式产生一定的变化,财务控制主体也从财务人员,转变为计算机系统。而软件自身设计缺陷,系统与会计核算相互脱节,则会导致医院面临财务隐患问题。此外,会计人员没有熟练地掌握信息化技术与知识,直接会对软件设计、软件测试与使用的监督作用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利用信息化加强控制力度,也是财务控制的难点。(3)公立医院对成本控制不够重视。从公立医院的实际成本费用进行分析,其中日常公用支出的占比较大。在医院的改革发展阶段,管理层对这类费用支出的重视度不足,没有对支出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也没有引入配套的信息化系统,实现业务活动与财务活动的融合,也没有贯彻精细化的成本控制理念,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立医院获得的效益。

三、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及控制思路

1.优化医院收入结构以应对政策变更风险医疗改革的内容包括取消药品加成、更改医保支付方式等,医改的目的是实现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减轻患者负担。面对政策的变更,公立医院应当采取一定措施以应对。对大型检查项目收入进行控制,适当提升手术、治疗等临床服务费的收入都是有效手段。公立医院还应当对药品采购进行全局性监控,对支付政策进行调整,并对薪酬制度进行改革,引导医疗机构规范化用药。公立医院要根据诊疗规范指南、医疗服务价格基本标准,对医院的收费项目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减少不合规、不合理的医疗收费。重点对护理、治疗、手术等服务收入进行观察,并对检查收入进行把控,适当地减少药品收入、卫生材料实际占比。另外,适当增加医疗服务项目,实现项目拓展目标,提升医务人员的综合水平,优化医院的实际收入结构,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2.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在公立医院的运营发展阶段,要想避免财务风险问题发生,要立足于医院的基本情况,做好财务信息的收集以及分析工作。在设置科学化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同时,建立与完善财务风险监督体系。公立医院的流动资产大多包括货币资金、药品器材等,所以在财务风险预警的环节中,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第一,促进流动资产的顺利周转,并有效提升资产实际使用效率。第二,合理化利用医院信用、流动性负债等,直观体现负债财务杠杆效应,从多元化渠道补充流动资金。第三,相关人员要利用长期负债,优化医院医疗设备,确保医院可以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占据稳固地位。财务人员要尽早了解财务风险蕴藏的风险因素,还需要做好全面的风险评估以及监督管控工作,保证财务改革环节监督控制到位。结合公立医院的基本情况,提出配套的科学化风险防范预案,从根源上规避经营风险、财务风险问题发生。3.保证资金流动环节安全,提高财务风险意识要想确保资金流动环节的安全性,医院就需要促进内控风险预警体系的建设活动,还需要从财务数据处理、收款数据监测、服务窗口、体系安全等方面,开展全局性的监督控制工作。若发生了问题,系统则可以进行及时预警,相关人员会提出配套的管控策略,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另外,对于各项支出来说,需要根据预算审批金额顺利执行。在面临财务风险问题的时候,需要提出科学化的风险规避方法,领导层发挥带头引导作用,形成良好风险意识,促进公立医院的长效稳定发展,并对外部风险进行预测与总结。现阶段,公立医院最主要的风险就是经济环境风险、市场环境风险、国家政策等,需要对其进行探究,对医院管理策略、局部规划进行调整,需要适当增加医院的资金储备,切实提升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4.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第一,做好公立医院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并且协调各个科室对产生的医疗欠费进行及时催收,对医疗欠费的回收与科室收入进行考核。第二,定期做好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卫生材料的盘点以及清查工作,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财务管控环节中的薄弱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并确保医院资产的安全性以及完整性。第三,从财务部门、医院管理层角度入手,促进专业水平与服务质量互相融合,从多元化方面做好医务人员的管理工作。第四,在实际管理环节中,物资管理部门需要对固定资产设备、资产进行抽查,并保证账实相符。对于价值比较高的医疗设备来说,应当安排专门人员做好维护工作,还需要建立基本责任追究制,及时找到相关负责人,降低医院的经济损耗。5.加强预算管理工作公立医院在实际运营发展阶段,要以预算管理工作作为关键的突破口,以提升使用效率作为核心目标,确保医院收支平衡性,发挥出内部资源的实际使用效益。做好预算管理工作的前提,要引入合理化的管控手段,确保预算编制工作顺利开展。财务人员结合医院的近几年运营发展情况,全面分析收入增减原因,对下一年度收入支出做出预判,再加上医院各科室的配合,共同制定出下年度资金预算,特别是固定资产的购置,应当充分进行可行性论证,进行市场调查。对于预算编制阶段来说,需要开展合理化、科学化的预算编制工作,以此有效地满足多项支出的需求,落实预算管理目标。6.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强财务内控管理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速度较快,公立医院在实际的财务内控管理阶段,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内控管理效率与质量。第一,公立医院需要建设配套的内控平台,还要保证关键数据信息能整合在统一的信息化平台中,并做好全面的财务分析把控工作,避免因为人为核算错误带来经济损失。财务管理人员要立足于公立医院基本情况,建立安全性较高的信息管理系统。第二,定期维护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硬件设施,还要促进系统的稳定运行。第三,开展医院财务人员的电子化操作培训工作,确保其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顺利开展,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7.强化审计监督工作公立医院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工作,需要从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等角度入手,并促进专项审计流程、常规审计流程的紧密融合。对于内部监督工作进行分析,促进审计部门参与公立医院项目审计工作中,确保核查与监督工作顺利开展,确保内部审计刚性与独立性,由公立医院领导层直接管控。外部监督工作,主要就是审计部门、税收部门、第三方审计机构等做好公立医院经营活动的监督工作,避免产生的风险问题。采用内部审计以及外部审计融合的方式,开展全面审计工作,使得公立医院建立完善的内控体制。在内部审计的环节中,如果医院运营存在风险问题,就需要明确基本责任,并从根源上解决存在的问题,实现公立医院战略发展目标。

四、结语

在公立医院的持续改革与推进过程中,可能面临多层面的风险问题与挑战。要想实现稳定长效发展目标,就要做好内外风险管控的工作,避免不可控风险问题发生。基于此,医院需要将财务管理模式从被动转变为主动,还需要做好事前的预防与事后的处理工作,建立完善的风险管控机制,做好各个环节的把控工作,减少财务风险带来的运营损失。公立医院需要立足于实际情况,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还需要提出已发生风险的补救工作,保证医院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建设到位,将先进信息化系统的效用发挥到最大化,进而实现不利影响最小化的目标,保证风险控制到位,为公立医院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黄圳林,陈玥,曾耀有,等.新形势下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研究.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08).

2.平迪.基于内部控制框架的公立医院财务风险探究.中外企业家,2020(02).

3.周敏,章倩.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9(10).

4.梁晓红.基于内部控制框架的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分析.财会学习,2018(32).

财务风险分析的难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 施工阶段 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c)-0122-01

1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风险概述

工程项目风险,是指工程项目在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等各个阶段可能遭到的风险。这些风险所涉及的当事人主要是工程项目的发包人/承包商/设计人/监理人。

施工风险有三个基本要素:即风险因素的客观存在性;风险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发生后果的不确定性。

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风险主要类型

基于目标管理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风险分为工期风险、费用风险、质量风险、安全风险、信誉风险共5种。工期风险造成局部或整个工程的工期延长;费用风险包括:报价风险、财务风险、利润降低、成本超支、投资追加、收入减少等;质量风险包括:材料、工艺、工程不能通过验收、试生产不合格,工程质量评价为不合格;信誉风险造成对企业形象和信誉的损害;安全风险造成人身伤亡,工程或设备的损坏。

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风险管理重点

施工风险管理是工程施工管理的一部分,目的是保证施工总目标的实现,其目标是一致的。只有通过风险管理,降低工程的风险成本,工程的总成本才能降下来;风险管理,把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程度,这符合各工程有关方在时间和质量方面的要求。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风险识别,在大量错综复杂的施工活动中,系统地、连续地对施工主要风险事件的存在、发生时间,及其后果做出定性估计,并形成项目风险清单,对整个工程的风险准确、完整和系统的认识和把握,作为风险管理的基础。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风险的评价与应对,通过估计风险发生概率,确定风险后果和损失严重程度概率,进行风险费用分析,定性问题定量化,针对风险分析的结果,制定应对策略,降低风险的负面影响,提高实现工程目标的机会。

(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风险的监控,在工程风险的阶段性、渐进性和可控性基础上,通过对工程风险的识别和分析,以及对风险信息的收集,跟踪已识别的风险,监视剩余风险和识别新的风险,保证风险计划的执行,并评估消减风险的有效性,采取正确的风险应对措施,从而实现对工程风险的有效控制。

4 水利水电工程常见施工风险分析

(1)常见的工期风险包括工程体量大,设计复杂,专业多,工期长,工期紧,质量要求高,合同标段分别由多个单位总承包施工,如管理不好则存在工期延误的风险;前期工作滞后,将延误工期;市政基础设施、道路等工程项目外部环境影响等。

(2)常见的技术风险包括:地质复杂、工程设计复杂、质量要求高、施工难度大、不确定因素多;设计文件不合理;施工方案的针对性和准确性较差等。

(3)常见的安全风险包括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如:拆除、爆破、高支模等;工程量大,施工机械多;设计复杂,多专业交叉作业等。

(4)常见的费用风险包括清单漏项;主材涨价太快;合同条件过于苛刻;设计文件不明确;施工难度大、难点多;资金供应不足等。

(5)常见的信誉风险包括各方首次合作,需要磨合,存在潜在风险;各方的经营状况不了解;各方人员缺乏交流,缺少与工程有关的第一手资料等。

5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风险对策

(1)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实施风险管理计划,采用系统的动态的方法,对施工实施全过程中的每个阶段所包含的全部风险进行识别、衡量、控制,有准备地科学地安排、调整施工活动中合同、经济、组织、技术、管理等各个方面和质量、进度、成本、安全等各个子系统的工作,使之顺利进行,减少风险损失,实现管理目标。

(2)充分分析工程风险特点,注重对专家经验和教训的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将分析成果系统化、信息化、知识化,用于对新工程的决策支持。将风险管理与合同管理、成本管理、工期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联成一体,理性地开展施工,尽可能地减少风险的损失和利用风险因素有利的一面。

(3)运用各种方法对尚未发生的潜在风险以及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识别、应对和监控。风险识别方法包括: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访谈法分析、询问、参考统计记录、绘制流程图;项目的风险评估方法包括:AHP法、GERT理论法、CTM模型、蒙特卡罗模拟、决策树法;风险应对方法包括:减轻风险、预防风险、转移风险、回避风险、自留风险、后备措施;风险监控方法包括建立风险监控体系、风险审核、挣值分析、附加风险应对、风险评价。

(4)明确风险管理的技术难点和管理目标。风险管理的技术难点是风险识别困难、风险处理手段落后、风险评价误差大;风险管理的目标是获得成功;创造安全环境;降低工程费用;保证施工按计划有节奏施工,减少干扰,使工程始终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

(5)管理措施包括选择素质较高而精干的管理班子;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与约束机制;推行总承包负责制,制定各项总承包管理制度,使管理总承包有职有权;制定合理的措施、计划;及时组织资金来源及拨付;及时落实解决外部环境影响;配备机械管理部门;投保相关的工程保险。

(6)技术措施包括技术方案有针对性、指导性;对地质复杂区域进行详勘,制定地基处理方案,加强检查与检测;对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必须专家论证;优化设计及施工工艺,严把原材料关;综合考虑各工序的穿插施工;科学合理的总平面布置;加强验收管理;落实消防及监护措施。

参考文献

[1] 肖景涛,唐庆海.基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成本控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9(4).

[2] 伏喜军,刘正波,周健.浅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成本控制与质量控制[J].今日科苑,2009(8).

[3] 刘洪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探讨[J].内蒙古水利,2010(4).

[4] 刘建华.水利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11(3).

财务风险分析的难点范文第4篇

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为了加强对其会计工作进行有效管理而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规章制度,对于保护企业的财产和增强企业的管理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内部会计控制由一系列的控制措施构成,它的目的就是保护建筑企业的财产安全和会计工作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作为我国的基础性产业,建筑行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在我国企业体制改革深度进行的大背景下,加上我国近期对基础性行业的投入日益增大,使得建筑企业在经历美好春天的同时,也避免不了企业要经历竞争压力的寒冬。由于我国建筑企业之前体制的不完善,使得企业内部隐藏的问题日益暴露了出来,对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尤其是诸如内部会计控制等方面。

 

1.内部会计控制的分类和原则

 

内部会计控制包括分工控制、授权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和内部报告控制,它们共同组成了全方位、多角度的会计控制防线。

 

它的原则包括健全性原则、经济性原则、适用性原则和协调性原则。其中的经济性原则是指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而采取的一系列控制措施,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对企业经济的管理和监督:适用性原则是指内部会计控制的制度设计需要根据单位的实际需要以及单位的具体情况来设定,使其具有适度的、高效的控制力,而不至于出现过度控制或控制力弱的情况,尽量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协调性原则即指使各部门的控制处于平稳协调的状态,以最大效果保持单位的经济效益。此外内部会计控制还应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而不断修订和完善。

 

2.我国建筑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和不足

 

随着现代建筑企业的发展,其面临的经常是资金巨大、项目工程周期长和项目风险大的问题,而资金的分配主要是由企业内部会计部门负责管理,所以建筑企业的内部会计管理就变的越来越重要了。

 

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国家对经济体制的改革进行的较晚,再加上我国建筑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其对自身的改革又滞后了一步,使得我国建筑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面临着较多的难题。

 

(1)建筑企业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关注度不够。由于建筑企业关注过多的是项目施工的执行进度和项目的质量以及对公司带来的利益,对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没有给予很大的重视和关注度,部分员工及领导甚至会认为内部会计控制只是为了应对国家检查而做的面子工程,对相关的文件也只是略知一二,没有从本质上提高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这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

 

(2)建筑企业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为了减少机构的设置和人员聘用费用的开支,我国建筑企业往往使设立的财务部同时执行财务和会计两项职能,而这两项职能的意义和面向的对象是不一样的,比如财务主要偏向决策、控制等方面的职能,而会计则偏重反映和监督,而且它们控制的事前、事中或事后的范围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如果将两者混淆的话,会造成企业内部分工的各种矛盾,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更加的复杂化,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而目前部分建筑企业仍然沿用原来落后的管理制度,使得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

 

(3)建筑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岗位职责不分明。建筑企业内部的机构和岗位等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划定,使得多种职能如造价或审计等设置在同一部门,出现了某个部门执行多种职能的情况,发生财务问题之后没有明确的责任归属,这样内部会计控制就如同虚设,失去了应起的监督管控的作用。

 

3.加强建筑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措施

 

为了加强对建筑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管理,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手段,以促进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

 

3.1建立明确的产权结构,加强对会计责任和权力的控制

 

随着我国经济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适应我国特殊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应运而生。我国的公司法对企业制度的建立有着相关的标准,其中有“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规则,这些对建筑企业相关制度的建立可以起到很好的参考作用。通过产权机制改革,可以使建筑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以及劳动者之间形成相互的激励作用和控制作用,然后通过科学的体制和责任制度的分配,使各自的利益得到保护。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应该在现有的会计法律制度和会计行业规范的基础上,对会计人员的相关行为进行限制和约束,并对会计人员的相关责任和权力进行监督和分配。对于比较大型的建筑企业,可以通过对同行业中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进行借鉴,并针对本企业的具体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而对于一些小型的建筑企业,由于财力、人力等原因,可以将其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制定交予相关部门,避免无会计相关工作经验的外部人员的参与。对财务和会计的设置应分开进行,以确保建筑企业中不同的部门或岗位执行不同的职责,并可以起到互相监督和制约的作用。

 

3.2加强对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

 

随着现代建筑企业涉及的项目规模和资金成本的不断增大,以及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如赊账、交易付款方式等,这些都加大了建筑企业的资金和财务风险。为此,建筑企业应该树立很强的财务风险意识,时刻防备财务风险事件的发生;同时,应该建立相应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如风险评估或风险分析等,对建筑企业财务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防范,使得企业的财务状况能够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真实的反映。为了保证建筑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需要对建筑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历的每个环节进行监督和控制。作为最重要也是首要的一步,建筑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力和财务情况来制定自己的投资决策,尤其要对项目的可实施性进行研究和评估,对其进行严谨的审核和预算,然后再进行投资决策,以尽量减少项目的投资风险。在对概预算的控制环节上,内部会计控制的重点是审核概预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在招投标和资金控制方面,内部会计管理需要对相关部分进行严格的审核、编制和控制等,并需要重点加快资金的流动,以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同时达到进一步降低企业投资项目成本的目的。

 

3.3加强对建筑企业内部会计的监督

 

在目前的情况下,多数建筑企业对财务的管理均是以事后控制为主要的实施方式,这样会存在一定的弊端和滞后性,应将其改为全过程控制,同时以事前和事中控制为主,将财务中的资金管理转变为财务监督,避免资金管理的滞后性,并加强对建筑企业资金的管理,由于建筑企业的相关业务比较复杂,诸如会计凭证的审核传递和核算方法等,对这些业务进行复核控制可以确保其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在建筑企业内部实施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监督机制,可以对企业中存在的财务问题做到及时的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纠正此问题,达到从源头遏制其发生的目的。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①确保建筑企业内部审核机构的独立性,使其与其他机构独立开来,防止业务和职能的混淆,同时保证审核机构的权威性,以保证其工作能够顺利、无阻碍的实施,这些对于建筑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避免落于形式能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同时也要提高领导者和审计人员的意识和素质,除了对各类报表进行监督,对其执行的情况也要进行相应的检查,以尽早发现错误或者漏洞,便于之后尽快的进行整改;②形成立体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监督体系,通过实行群众的监督使得企业内部财务、会计的信息公开透明化,这样有助于建筑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同时可以建立效果评价系统,以促进内部会计控制的进行。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对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和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使建筑企业能在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中能很好的发展,应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对建筑企业落后的经营模式或行政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加强其内部会计管理,以全面增强建筑企业对内部会汁的管理,从而提高公司的管理效率和经济利益。

财务风险分析的难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过度负债;风险;防范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校急速扩招,高等教育竞争也日趋激烈,各高校为改善教学环境,扩大学校知名度、影响力和创建一流高校的内在要求,需要不断增加资金投入,而国家财政拨款、社会赞助等资金来源渠道有限。高校为解决资金缺口,只有寻求银行贷款等其他渠道来解决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高校向银行贷款就意味着有偿使用资金,必须付出一定的资金成本,而过度贷款导致高校面临支付巨额债务本息的压力。近年来,高校如何应对过度负债风险问题已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一、高校过度负债及风险概述

高校负债是指高等学校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作为非营利性事业单位,高等学校债务风险主要是在运营过程中因资金运动而面临的风险。高校过度负债是指高校向银行贷款时未能把握好贷款规模、未恰当地合理估计偿债能力,致使贷款规模过大、负债结构失衡,超过贷款风险警戒线的高校负债。高校过度负债造成高校不能及时偿还贷款本息、财务结构和状况明显恶化、财务失去弹性、流动资金短缺、资金周转困难,导致高校面临多种风险。高校过度负债引发的风险有政策风险、利率变动风险、负债结构不合理风险、信用风险、金融风险等。高校过度负债表现形式为不能及时偿还贷款,资不抵债、多头贷款、以贷养贷等。

二、高校过度负债风险成因

(一)为了加快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国家以立法形式鼓励高校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故高校向银行贷款未受到政府有关部门及时监控

随着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动,国家财政拨入高等教育经费有限,而高校过度负债大大超出经济承受能力,无力偿还贷款,一些学校甚至连利息都还不起,个别学校资不抵债。2007年3月吉林大学曾向教育部提出申请,请求破产,至此高校贷款具有相当普遍性和危害性逐步暴露出来。当高校贷款不能得到及时处理和调控、高校正常教学因贷款无法偿还而受到影响,甚至破产时,政府承担的风险会加大,将导致重大财政损失,政府将不得不为其偿还贷款。因此高校大规模贷款风险最终将由政府承担。

(二)高校对贷款的风险认识不足,还贷责任意识不强

由于高校实行校长任期制,高校领导自主办学法人意识和经济意识不强,贷款风险、还款责任认识不足,没有对高校贷款的风险进行科学测算和控制,高校领导只顾眼前政绩,忽视学校长远发展,认为高校是国家的,学校资产属于国家,学校不用担心倒闭问题,即使出现问题政府承担。

(三)高校筹资渠道少范围窄还款来源单一,其还款来源和举债规模不匹配

现高校偿还贷款的资金渠道有:学费收入、住宿费收入、财政拨款、后勤社会化服务经营、其他收入等。其中,财政拨款和学费、住宿费收入是贷款偿还的主要来源,但财政拨款基本上用于学校日常事务支出和人员工资支出;收取的学费和住宿费中,国家明文规定用于返还学生、弥补教学经费的不足、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以及用于学生其他开支等,剩下的这部分学费、住宿费收入用于偿还高校巨额贷款本息远远不够的,部分高校贷款逐渐沦为不良债务。

(四)高校贷款管理不善

存在不合理支出,如将贷款资金用于学校日常支出或做为人员福利支出,资金使用效益低。贷款时高校研究国家金融政策及资金市场供需情况不全面、不及时,不善于与银行协商交流,选择贷款种类不谨慎,贷款资金成本高;未合理搭配贷款期限结构,还款时间过于集中。

(五)银行进行改革后,以追求利润最大化和较低风险为目标

高校扩招后,银行看到了高校巨大的资金投放市场以及高校良好信用等级、稳定性和成长性,促使银行主动与高校合作,降低银行贷款门槛,未考虑高校的还贷能力,以信用贷款方式为高校发放巨额贷款,尽量满足高校贷款需求,部分高校出现多头贷款和以贷养贷。

高校过度负债既有高校自身的原因,也与政府部门为促进经济发展鼓励高校贷款和商业银行主动降低贷款条件等因素有关。高校的过度负债实际上是政府部门、商业银行与高校管理者各有期待、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高校过度负债防范措施探析

(一)加强贷款资金的管理和控制

高校应加强负债意识,认真研究国家有关经济政策和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根据国家货币政策和资金市场利率走势合理确定贷款规模、贷款期限;通过优化贷款资金结构,降低贷款成本;制定科学、合理的资金使用方案。加强与银行合作,利用高校良好的社会资信,慎选贷款种类,争取低利率贷款。根据项目进度贷款,合理搭配长短期贷款比例,保证贷款资金使用合理规范,提高贷款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财务管理,制定严格的财务制度,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及时、全面、准确、客观地反映高校负债筹资及使用情况。严格预算管理,将偿还贷款纳入预算编制中,建立高校贷款偿还基金,制定科学的还贷计划、确定合理的还贷期限结构,避免还贷时间集中,确保按期偿还债务。在学校内部建立健全内部监控制度,充分发挥审计、监察等部门监督作用,对贷款项目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监控。

(二)提高贷款风险意识,加强风险防范措施

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责任制,规范举债程序,控制贷款规模,保持适度负债。建立债务风险预警制度。高校财务人员应根据相关财务比率对债务的安全性进行测试,随时掌握和了解债务带来财务风险,加强对贷款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合理性、效益性管理。高校领导应树立风险意识,加强财务风险监控,防范贷款风险,使高校保持适度负债。要有独立自主办学意识,正确处理好教育发展需要与实际经济承受能力的关系,提倡厉行节约,坚持量力而行,从紧安排非教学性支出,优化支出结构,科学控制办学成本。改变事事依靠财政办学的依赖思想,坚持“谁贷款谁负责”的原则,严抓落实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将风险意识渗透到学校日常管理中,促进学校各项管理有序进行。

(三)拓宽筹资渠道和范围,多元化筹集资金

充分发挥学校优势,整合高校现有资源,强化经营理念,合理调度资金。挖掘学校教学资源,积极发展成人教育、网络教育等。加快校办产业的改革和转换校办产业经营体制,积极联合企业,加快高校成果产业化。盘活高校资产,吸引社会资本,聘请专业机构和人士加强对高校资本运营和经营管理。通过引进民资、外资等多种途径,广泛募集社会资金用于改善高校办学条件,解决教育经费不足的矛盾。

(四)政府部门应逐步加大高等教育投入,提供免息贷款、提高贷款贴息比例或按排一定的财政资金偿还高校贷款

即政府应鼓励高校在一定时期内偿还贷款,政府可帮助高校承担贷款利息或免除部分债务,或根据新校区建设规模为其提供基建补贴。另有条件的学校可采取土地置换方式,用贷款建新校区,把老校区出售偿还贷款,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对卖地款项不征税,所得款项留给学校偿还债务。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高校贷款监管,引导学校保持适度负债规模,引导学校把握正确的使用方向,严格审查高校贷款投资项目。

(五)银行应加强与高校合作交流,严格监控高校贷款

对高校贷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分析研究,严格贷前信用评审和项目评审。杜绝高校贷款任意性,逐步规范高校贷款行为。在确定高校贷款额度时尽量将贷款资金控制在高校还贷能力范围内,定期分析高校财务状况,加强贷款资金后期管理,防止高校出现挪用贷款资金、多头贷款或以贷送养贷,督促高校及时还贷。

总之,高校要根据自己的偿债能力,适度掌握贷款规模,防范贷款风险;银行严格贷款条件,积极督促高校还贷;政府通过政策引导,促使高校保持合理的负债结构;既要保证高校发展的资金需求,又要有效规避过度负债的风险,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帆.高校债务风险防范及化解问题研究[J].湖南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