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管控案例

财务管控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管控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管控案例

财务管控案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财务公司 案件防控 措施

一、财务公司构建案件防控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在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常态”背景下,金融业案件形势依然严峻,不确定因素增多,流动性风险隐患等因素导致案件风险有抬头趋势。财务公司作为企业集团内的金融机构,是集团案防管理的重要关口。规范经营、建立健全案件防控体系,是财务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集团公司整体资金安全的重要保障。

二、财务公司案件防控管理体系的特点

财务公司案防管理体系具有全覆盖、全流程的特点。财务公司案防管理中所称的案件,指公司员工独立实施或参与的,或公司外部人员实施的,侵犯财务公司或客户资金或其他财产权益的,涉嫌触犯法律,按规定应当移送相关机构的案件。

三、财务公司构建案件防控管理体系的具体措施

(一)构建案件防控的组织体系

财务公司应建立与风险管理、资产规模和业务复杂程度相适应的案防组织体系,明确各层级的职责分工。

成立案防工作领导小组,由董事长作为案件风险防范第一责任人担任小组组长、高级管理层(总经理任副组长)作为小组成员。案防工作领导小组为公司案防工作的领导和决策机构,负责案防工作的统一部署和管理。

董事会下设风险控制委员会,独立于经营层,根据董事会授权组织指导案防工作。

风险总监作为经营层成员,同时也是案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负责定期审查、检查和监督执行案防政策、制度和操作规程;掌握公司案防工作总体状况;建立与各业务条线的协调配合机制,形成权责明确、报告路线清晰、运行有序的案防工作机制;向案防工作领导小组和向风险控制委员会报告工作。

风险管理部是落实案防工作领导小组决策的日常机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和协调,定期组织案防工作相关培训。

(二)构建案件防控的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体系在梳理公司各项流程,明确流程内容、控制目标、主要风险、关键控制点、控制措施、关联的管理标准及文件、责任部门等基础上,形成了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的控制矩阵,贯穿于业务和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同时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财务公司在建立内控体系后,根据业务发展、监管政策调整、风险管理提升需要等,应每年对内控体系进行自我评价、修订和更新,保证内控体系的适用性,确保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的全覆盖。

这种建立在对风险充分识别基础上的内控体系,通过其有效运行,大大降低了案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制度框架设计层面给案防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构建案件防控的风险管理体系

1、准确的风险识别

财务公司在制订风险识别与评估计划时,要充分考虑案防管理的需要,无论公司层面风险识别或部门层面风险识别均需加入案防管理因素。风险识别过程中,重点关注风险诱因、风险性质、后果、风险识别的方法及效果。

2、可行的风险防控措施

财务公司应建立系列措施,防范案件事故发生。例如:以“总量控制、分类管理”为基本原则,缓释平台贷款风险;防范产能过剩风险,重点关注授信企业的发展前景及所处行业周期,适时调整授信规模;紧盯流动性风险,提高资金来源稳定性,合理控制流动性比例及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程度;谨防信息科技风险,加强科技外包的控制活动检查和风险评估;按照设定的风险指标监测频率持续跟踪风险指标数据,每月在全员范围公示。

3、定期的风险排查

案件风险排查包括全面排查、专项排查和日常排查。财务公司应结合自身业务特点、风险状况和案防形势以及监管要求,以季度为频率,组织开展以信贷、票据、跨业合作和员工异常行为等为重点的案件风险专项排查工作,对排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持续跟踪整改进度。

(四)构建案件防控的信息共享体系

1、非现场监管中的案防信息统计

根据案防内外部形势变化,以及监管要求,财务公司需适时修改、调整案防统计制度,完善、细化相关统计指标,完善案防非现场监管(1104系统)信息统计分析和通报工作,及时在规定范围内共享。

2、案情分析与通报

财务公司应建立和完善案件风险信息台账,及时在系统中登记案件风险信息、汇总和统计信息。定期分析金融行业相关案发形势,深入剖析重大案件和典型案例,研究作案手段,查找公司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总结案发特点,研究趋势,提高案件风险识别、监测、分析能力,定期开展案情通报、进行风险提示,防止同类案件多次发生。

3、建设风险信息交流平台

财务公司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加强建设监管机构与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间风险信息交流平台,及时收集、登记各类风险信息,掌握风险动态,为防范案件发生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五)构建案件防控的问责机制

财务公司要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发挥违规惩戒的警示作用,防控案件的发生,并将问责机制纳入制度体系予以规范。问责机制以客观、公正为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企业内部规定或岗位职责等规定为责任认定的基本标准。

细化风险责任,明确各类责任的认定依据。做到责权明确,处理的尺度应当与责任人的行为性质和其应承担的职责相适应;处理与教育相结合;有可能与造成财务公司经济损失或其他严重后果相关的人员不得担任调查组成员等回避机制。

(六)构建案件防控的培训、考核机制

财务管控案例范文第2篇

摘 要 建筑工程行业的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内容,包括人工成本、材料成本、设备成本、加工费、人事管理费用、工程费用等。在这些内容当中,成本项目所占的比例最大,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现代建筑安装行业的成本管理要求企业研究如何降低成本,合理统筹各种费用的支出,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工程效益,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重要内容所在。

关键词 建筑行业 安装成本 财务管理

一、建筑安装行业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筑安装行业的发展,要求通过成本控制的方法,以最小的成本支出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财务管理成为建筑安装行业的主要企业管理内容,但在实际的成本财务管理当中,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建筑安装企业对于成本控制的观念不强,将管理的重心放在工程进度和市场效益方面,因此企业员工没有足够强的成本控制意识,这对财务管理工作来说,明显是不利的,可能导致财务管理中成本控制工作难以落实到位,另外有些企业过分强调成本费用的降低,而刻意压缩人工成本、降低材料质量等,给企业的安装管理留下隐患。

(二)安装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问题,一是人工成本的控制,劳动力的使用,没有做到按岗和按需分配,很多人才被安置在普通的岗位上,结果致使劳动力资源的浪费;二是企业对物质的消耗统计不实,企业在定额管理方面,制度也不全面,使得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不高,不能够满足成本控制的财务管理要求;三是材料价格管理方法滞后,在材料采购、储存方面的计量不科学,譬如采购环节的价格不实,某些工作人员利用采购漏洞谋取私利;四是施工机械的利用率不高。

(三)建筑安装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相关的责任制不明确,并且没有展开必要的考核工作。很多企业将成本控制作为一项普通的财务管理活动,并没有将更多的成本管理责任落实到项目主管相关人员的身上,导致工程项目的考核奖励管理范围仅限于工程的进度、工程的质量和工程的安全,没有真实落实成本控制责任制,难以形成有效的激励效果,影响了成本控制方案的执行力。

二、建筑安装行业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的建议措施

建筑安装行业的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针对以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我们需要从成本管理理念强化,在施工阶段加强安装项目的成本控制,并明确成本控制的责任,落实科学考核制度等角度,做好各方面的成本控制工作:

1.强化成本管理的理念

建筑安装行业属于项目管理型的行业,需要树立成本控制的财务管理理念,上至企业的管理层,下到企业的普通工作人员,都需要在意识层面上树立起成本控制的理念,一方面要在财务管理活动中体现节约的理念,一方面又不能够片面地强调节约。企业的成本控制不仅是单纯的财务管理活动,与企业安装工程的质量、安全等也是息息相关的。因此,企业的成本控制要兼顾其他项目管理的要求,譬如对材料成本的控制,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在材料方面偷工减料,否则会导致工程安全质量下降。也就是说,成本管理的理念属于科学性的理念,要综合各种因素看待,而不能片面地一味追求。

2.安装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方法

安装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企业应该结合施工阶段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解决的突破口。

(1)经济措施的采取,在安装成本的控制当中,需要意识到成本控制核算的重要性,合理安排核算的内容,做好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作为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的科学指导依据。

(2)质量的管理,减少安装返工率。工程质量不过关,势必要通过返工重修,则会加大工程的成本费用。因此,工程质量的控制,间接控制了工程的成本。建筑安装企业应该认真贯彻工程质量管理方针,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检验,消除质量隐患,做到工程一次性成型合格,避免返工造成不必要的人工、材料、设备等费用的额外支出。另外,安装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该加大安全管理的力度,减少安全事故造成工程的损失。

(3)加强合同的管理。在建筑安装企业管理当中,合同管理是重要的内容,能够有效降低工程的成本,并提高工程的效益。在工程施工之后,企业应该在合同规定工期的时间内,控制好合同条款的每一项内容,一方面是通过认真履行合同提高工程效益,另一方面是防止合同条款履行不到位索赔情况的出现。

(4)科学分析项目的成本。建筑安装行业应该根据成本管理的内容,进行科学的分类记载。通常情况下,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分为可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等,这些成本内容应该真实客观地记录,以便根据记录的成本管理内容,进行全面有效的核算。通过成本项目管理效果的分析和预算比较,作为奖惩措施执行的依据。建筑安装企业对成本费用的科学分析,能够有效控制成本超支的情况出现,有效地节约成本,达到财务管理的成本控制目的。

(5)成本的动态控制。笔者建议推行月结成本核算模式,在每个月的最后一天,对各个项目成本进行核算和计算分摊,与项目的季结算、年结算相比较,得出真实客观的项目成本管理费用,譬如人工费用、材料费用和设备损耗费用等。与此同时,鉴于建筑安装企业的项目财务管理量繁多复杂,一方面我们可以借助成本分摊的软件,提高成本控制的财务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集结这些费用进行成本核算,同时兼顾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工作,对票据进行及时审查,对人工费用进行严格控制。

3.明确成本控制的责任,落实科学考核制度

建筑安装企业的成本控制财务管理,要将责任制落实到项目成本部门的相关人员身上,一方面是明确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项目管理的经济效益,以及与成本控制相关的进度管理要求、质量管理要求和安全管理要求,并且将相关的成本管理内容与考核制度融合起来,落实成本控制管理的奖惩措施,提高成本控制财务管理的积极性。关于成本控制财务管理的考核制度,应该结合实际的安装工程成本控制任务,因地制宜地进行考核,对于不相干的其他人员,不能够纳入考核的范围之内,以提高考核制度的针对性。建筑安装企业需要面对各种市场竞争,落实好成本控制的责任,才能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相关实践证明,实行项目责任成本管理,是确保目标成本实现的必要前提,也是争取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的有效保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安装行业的发展,要求通过成本控制的方法,以最小的成本支出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财务管理成为建筑安装行业的主要企业管理内容,但在实际的成本财务管理当中,仍然存在建筑安装企业对于成本控制的观念不强、安装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问题、相关的责任制不明确等问题,因此现代建筑安装行业的成本管理要求企业研究如何降低成本,一方面是强化成本管理的理念,树立成本控制的财务管理理念,在意识层面上树立起成本控制的理念,另一方面是在施工阶段进行成本控制,通过采取合理的经济管理措施,落实好质量管理的工作,加强合同的管理,科学分析项目成本,合理统筹各种费用的支出,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工程效益,促进企业财务方面的科学管理。

参考文献:

[1]田浩然,仇国治.房地产项目建筑安装成本的特性及其控制.科技致富向导.2011(15):25-29.

财务管控案例范文第3篇

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叫**,是**级**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PE投后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研究》。论文是在***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三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

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在个人的工作实践中发现,部分被投资企业未能获得预期财务收益的主要原因是PE投资机构普遍存在着“重投资而轻管理”的现象。PE作为投资常见的形式之一,虽然其投资的对象多为相对成熟的企业,但其投后管理中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管理及管控机制的不完善往往是造成投资不能达到预期收益目标的原因之一。PE作为投资机构,在投资企业的同时也预期在一定周期内获得相应的财务回报,因而财务风险的管控就显得格外重要。

普华永道的研究指出:“全民PE的时代已迅速过去,PE投资将变得越来越专业化,垂直行业将越来越细分化”。因此,如何借用现有的投后管理理论或方法论来指导PE的投后管理,尤其是进行相应的财务风险管控就显得格外有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本论文将根据对国内外相关理论的研究,对PE如何在中国市场进行投后财务风险管控进行研究及探讨。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本论文的研究方案是回顾、总结和运用W内外相关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基于个人在PE投后管理项目中的实际经验,并结合深圳创业板上市公司PE所投资企业的公开信息调研,定性分析国内市场PE投后管理财务风险管控现状、需改进的领域及方向,进而探讨可行的解决方案及方法论框架。主要研究方法包括:系统分析法及实证分析法。

本研究先通过回顾、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确定了本论文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随后,对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或工具进行了研究及归纳总结,主要包括:公司治理、企业内部控制、企业财务风险及管理、企业财务分析及风险预警、私募股权投后风险管理。通过文献调研形式,基于深证创业板PE投资企业的上市公司的相关信息,具体研究目前国内的PE投后管理尤其是财务风险管控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问题的主要类型及成因。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探讨在现有理论体系下解决方案的不足及潜在改进领域。最后结合上述三者,提出并探讨提高PE投后管理财务风险管控的新方法论框架,并结典型案例分析其在指导PE投后管理实践中的具体步骤及指导意义。

最后,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存在的不足。

财务管控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集团公司;子公司;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0-0166-02

“如何建立能够促进集团母子公司关系良好发展的财务管控体系?”,相信这个现实问题已被众多大型集团公司相关财务人员所关注。由于集团公司对子公司财务管控的好与坏,直接对企业生存和发展起到生死攸关的重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对下属子公司财务管控的能力,是集团公司管理活动的核心部分。对此,笔者在结合ZGHT集团财务管控的案例下,对集团公司如何加强子公司财务管理进行研究,以提高多级集团对子公司财务管控的水平。

1 集团公司对加强子公司财务管理的思路设计

在集团公司中,除了母公司与子公司各自处理内部财务管理问题外,还存在母公司与子公司财务管控的问题。从实际情况来看,后者对整个集团公司来说更为关键、涉及面更广、影响程度更大。笔者认为,集团公司对加强子公司财务管理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思路进行整体设计。

1. 1 加强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是基于利益冲突的协调方面

从法律层面上而言,集团母公司与子公司是两个独立的法人实体,母公司必须承认和尊重子公司相对独立的法人地位及其相应的法人财产权。在具体财务管理过程中,母公司既不能侵害和干涉子公司作为独立法人的职权,同时,又不能放任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在进行财务控制时,只有抓住财务运行过程中的关键点,才能既节约控制费用,又提高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主要是维护所有者的利益,而不干预子公司的日常财务管理活动,同时子公司进行财务管理活动不得损害母公司的利益,并要在母公司的财务控制框架内,结合各自的实际进行财务管理活动。

1. 2 加强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是基于约束与激励双重目的

从委托的角度出发,财务控制首先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激励机制的功能效应,绝不是纯粹为了控制而控制。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首要目标是降低成本,解决企业集团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利益冲突。而单纯地依靠控制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反而会引发成员企业及其员工出现低效率的问题;没有控制的规范和压力,单纯地激励也会诱发成员企业及员工利益目标的逆向选择。只有合理地设计“约束+激励”的控制方式,引导成员企业及员工的行为,才能减少其机会主义行为或预期。

2 集团公司对子公司加强财务管理的主要领域分析

一位就职于麦肯锡的高层管理人员说:“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相比最大的进步之一就是实现了集中管理,特别是财务的集中管理”。可见,对集团公司而言,加强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势在必行。笔者认为,集团公司对子公司加强财务管理的主要业务领域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 1 集中核算

实现集团账务的集中管理,既可以采用绝对集中模式,也可以采用分布式集中模式。表面上看是财务管理问题,其实质是将集团管理的模式和管理权限的分配与设置进行了集约化处理,是集团管理能力的基本体现。

2. 2 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蕴含着“权力共享的分权”这一哲学思想,通过预算管理才能达到“分散权责、集中控制”的理想境界。据调查,美国、日本、荷兰和英国的企业中实行预算管理的企业所占的比例分别为91%、93%、100%和100%。

2. 3 资金管理

集团公司只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明确控制资金管理的集权程度,才能使集团公司的资金聚而不死、分而不散、高效有序、动态平衡。

2. 4 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使企业能够将战略转化为计划、监督计划执行并提供管理和改善经营及财务绩效的系统管理方法。它能够与预算管理、ERP、合并报表、资金管理构成完整的集团企业管理应用方案。

3 ZGHT集团公司对子公司财务管理的案例分析

ZGHT集团作为大型的国有企业集团,采用集团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结合该集团提出的“建立具有经济规模的航天高技术产业,国际化经营,建造国际一流的宇航公司”的发展目标,财务管理从四个环节,即筹资、投资、营运、收益及分配上实现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

3. 1 筹资管理

目前航天科技集团的资本结构表现为单一的权益性资本,不能获得现代企业所共有的适度规模的负债所带来的财务杠杆效益,资本效率低,筹资管理的根本任务是为实现集团公司资本结构的最优化。

3. 2 投资管理

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的格局是通过投资来实现的,因此应研究制定能反映航天科技集团建设“国际一流宇航公司”战略目标要求的投资管理体制。

3. 3 营运资金管理

针对目前集团公司所属的院(子公司)营运资金余缺水平不平衡,为提高整个集团营运资金的使用效率,试行全集团营运资金的统一管理,在保证安全和生产需要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运用好闲置资金。

3. 4 收益及分配管理

正确处理好集团、院(子公司)及下属单位、个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因此,在利益的分配上,首先,要保证集团完成国家赋予的职责――经营重点航天产品、重大航天工程对资金的需要,及实现争创国际一流的发展战略的需要;其次,要满足院(子公司)通过自我积累实现持续发展的需要;最后,要满足在集团内部建立恰当的内部激励机制的需要。为此,应建立合理的内部价格机制和盈余分配机制。

4 集团公司对子公司加强财务管理的对策措施

一直以来,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是一个管理难题,由于大型公司的层级和规模都比较大,在运行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大企业病”,内部沟通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不能突破规模墙的限制,持续获得高速成长,集团总部对子公司又爱又恨,既希望子公司发挥积极能动性,又怕子公司失去控制,于是,不停地在集权与放权中反复失去机会。笔者认为,集团公司对子公司财务管理可以通过以下对策予以加强:

4. 1 制定纲领性财务管理制度

首先,应结合集团的实际情况,制定纲领性的财务管理制度,此制度是处理集团及所属企业财务事项的基本规范,适用于集团及所属企业的一切财务管理活动。制度应明确财务机构和财务人员的设置与配备原则、财务管理基础工作的原则性要求及资金筹集与运用(包括融资、对外投资)、资产的购置与管理、成本费用开支原则和标准、收入和利润的确认与核算口径、利润分配原则等事项。集团各企业可根据此制度再制定适合各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需要的实施细则,报集团公司财务部门备案。

4. 2 实施股本结构控制

一般而言,母公司可根据各子公司的生产产品、经营领域以及对集团公司的重要程度,决定其投入到各子公司的股本比例。对集团有重要影响的子公司,可考虑全资控制;而对关联程度相对低一些的子公司可考虑控股。控股又可分为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母公司还需要根据自己的实力来通盘考虑对下属公司的投资额以及投资的分散程度。

4. 3 加强信息化条件下的财务控制

在信息化条件下,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集中式的财务管理模式。在集团总部和下属子公司共用一套财务系统进行财务核算和管理,将财务制度标准化,将财务数据进行集中式管理。集团通过信息系统集中控制、统一调配集团核心资源和关键约束资源(如资金、资产等)或监督其使用。下属子公司则根据自身的情况可以选择被控制的程度或一定的管理权限。在集团和下属子公司约定的控制范围内,集团总部完全动态掌握和控制各地公司的业务与财务信息,掌握整个集团的财务状况。

4. 4 及时关注企业现金流

集团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的重点,一是资金,二是成本费用。为加强对各子公司资金的控制,集团除要求对外投资、固定资产购置实行专项审批外,应要求各子公司每月向集团报送现金、银行存款收支流量表,银行存款余额表,以便集团及时掌握各子公司资金动态,通过现金流量表可以及时发现子公司现金收支的异常情况,及时纠正资金使用的违规现象,确保资产安全完整和资金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黄鲁苏. 试论国有集团公司财务管控模式[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3).

[2]刘瑞鸿. 集团公司如何加强子公司财务管控[J]. 财经界,2014(1).

[3]张斌. 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与财务信息化建设[J]. 商业会计,2014(1).

财务管控案例范文第5篇

一、案例背景

上世纪80年代开始,A企业在军品任务下降、整体效益下滑的形势下,从军品线上分流了4 000多名职工,组建了40余家投资企业。在投资初期,这些企业确实为养活分流人员,助力主业度过难关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这些企业缺乏战略引领、偏重机会导向等先天不足就逐渐暴露出来。近十年来不仅没有给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投资收益日益降低,还因债务问题给企业带来了经济和法律上的巨大风险,成为企业沉重的包袱,投资企业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十二五”期间,A企业所属集团公司对各成员单位的投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对外投资要突出主业,严格控制非主业投资比例,要求充分论证投资收益预期,不得低于国内同行业同期利率水平,对于投资项目经营恶化,或连年出现亏损且扭亏无望的明确要求主动退出。按照这一要求,A企业管理高层要求审计部对企业的对外投资管理情况开展一次管理审计。

审计组确定此次审计目标是:摸清家底、查找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风险事项,分析投资低效背后的原因,并有针对性提出改进措施和管理建议,为公司下一步投资管理改革打好基础。

二、审计过程及方法

(一)审计思路的确定

类似此次的管理审计,A企业审计部以前从没开展过。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审计部门特邀投资管理主管部门一起研讨项目审计思路:围绕审计目标,首先应摸清家底,即了解投资企业的经营现状,这个目标可以用财务数据分析法来实现;其次要找出症结,即这些投资企业发生了哪些事件导致投资受到损失,这些事项需要收集历史资料,这些资料投资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的档案资料中有所记载;顺着症结找出病因,这部分可以运用内部控制评价法实现,找到病因后就可以有针对性的提出下一步改进建议了。

(二)审计资源配置的考虑

此次审计与以往的财务审计不同,涉及到了投资管理的制度建设和历史资料。为了使审计能够顺利地获取各项资料,也为了让投资管理主管部门能够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现行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投资改革做好准备。此次审计创新了审计组织形式,打破了传统的部门界限,由审计部、财务部、企业管理部分别派出专家组成联合审计组,相互补充、相互协作,共同开展对外投资管理的专项审计。

(三)审计过程与技术方法的运用

该项目在管理审计的方法上做新的尝试,审计组成员发挥各自的专业强项,由制度入手,结合财务数据,融入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法,由表及里,逐层剖析。

第一步:望――通读管理制度,初判体系设计。

审计组首先取得对外投资管理的组织架构,通读了公司有关对外投资的各项制度,并对规章制度中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摘记,运用表格完整反映投资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组织架构和制度的了解,审计组初步发现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主要缺陷,如:未建立投资管理委员会、对外投资管理办公室;对外投资管理职责分散,且采用分段式管理,缺乏统管部门;有些制度在衔接上出现相互矛盾;投资战略规划方面制度缺失等问题,通过对制度设计的研读初步判断投资企业的顶层策划不到位。

第二步:闻――分析财务数据,确诊运营成效。

审计组收集了投资公司2007年至2011年以来的财务数据,包括投资额、营业收入、收益状况、期末净资产状况等,清晰反映投资企业的经营成效。

2007年~2011年公司对外投资情况明细表

单位:万元

在此基础上,对投资企业的投资构成、投资收益、未来盈利能力、债权收回可能性均进行了逐项分析,并运用图表法清晰展现分析结果如下:

公司对外投资成本和债权损失率分析

单位:万元

通过分析投资企业的财务数据,审计组对公司对外投资管理运营成效得出结论:对外投资总体来说比较失败,2007年至2011年,投资收益的年均收益率仅0.25%,年均现金收益率仅0.94%,远远低于银行存款利率;投资损失和债权损失预计在3.8亿元。

第三步:问――调研关键控制点,掌握内控状况。

审计组充分运用内控指引,对投资业务的内控管理设计了诊断表,从投资立项、论证、实施、过程管控、处置、后评估等重要环节,拟定了32项关键控制点,逐项进行调研分析,对公司主管领导、相关主管部门、子公司负责人进行了专项访谈询问,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审计组更为透彻地了解了企业投资管理的内控状况。

对外投资内部控制现状诊断表(部分)

第四步:切――对照内控指引,确诊内控缺陷。

通过调研,审计组对照32项管控要点,对公司投资管理的内控状况进行了客观描述,并对内控执行有效性进行了穿行测试,运用内控状况图,直观反映了32个控制点的制度设计有效性和执行有效性的分布状况。

对外投资内部控制状况图

审计人员对公司对外投资管理设置的32个控制点进行分析诊断,结果是:有9个控制点制度设计完善并得到有效执行,有1个控制点制度设计完善,但未完全执行,有7个控制点制度设计不完善,但执行有效,有21个控制点无相关制度设计,且控制不到位,从这一结果看,管控基本失效。管理缺陷主要为公司对外投资管理缺乏战略规划、组织体系较散、工作流程、制度体系不完善、过程控制不严格、转让评估不完善、信息沟通不畅、制度执行不力导致公司对投资企业管理失控。

(四)审计突破方法

该项目是A企业开展管理审计的一次全新探索,过程开展并不顺利,每一个方法都是审计组经过多轮讨论摸索出来的,其中对投资管理领域设置关键控制点花费的时间最多,内控指引在这个章节上非常简略。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审计组借鉴2009年财政部的内部控制征求意见版,编制了适应本企业的投资管理内控要求,并作为投资管理达标的基础对照表,为后期投资管理改进提供了参照执行与评价的标准。

(五)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资料的收集。由于审计涉及40多家企业,时间跨度5年,部分企业已停业或破产,还有几家企业长期未取得联系,资料很难收集完整,为了使审计报告能够尽量完整地反映投资管理现状,审计人员运用了自身的资源优势,在各自部门的历史档案中搜索投资企业的相关材料,尽力把投资企业的情况拼接完整,历史档案给此次审计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也为管理分析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持。

三、审计结果与成效

(一)审计报告得到公司高层的充分肯定

通过审计,投资企业的整体运行状况、投资低效背后的管理问题一一被揭示出来。审计建议和意见对症下药,从制定公司对外投资发展战略,完善对外投资管理的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加强对投资立项的过程控制,过程管理的控制,建立工作报告制度,完善重大事项审批制度,开展投资分析,定期实行跟踪检查,增强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强监控等多个方面逐项提出了较为详细的解决方案。

为了能够取得良好的审计效果,审计组在对审计报告的编制上进行了精心设计:突出反映问题,分析过程以附件形式附在报告后面,这样做既突出了主题,又有充分的证据支撑审计结论。审计报告得到A企业董事长的高度重视,他对报告的价值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批示班子成员认真学习,共同研究对策。

(二)审计意见的采纳落实情况

根据审计建议和意见,A企业立即开展了投资管理清理整顿工作。首先,成立了投资管理委员会,负责审定公司对外投资管理发展战略,明确了企业管理部为对外投资管理的统管机构;其次,建立了对外投资管理顶层基本制度,完成了投资企业经营计划管控、财务管控、人力资源管控、投资审计等10项二级规章制度;再次,对投资企业采取了分类管理方法加强管控,对于战略关联度较大的企业,采取战略管控型模式,对战略关联度较小的企业,则采取收益管控模式,确保投资收益高于银行同期利息,通过建立完善的管控体系,明确了投资企业与母公司的权力和责任;最后,对投资企业进行了清理整顿及规划整合,至2014年底,公司已清理注销4家公司,转让17家公司。

(三)投资改进给企业带来的成效

经过3年的投资管理改进工作,A企业的投资大为精简,精简后的全资及控股子公司仅余7家;投资企业对接母公司战略,编制了中长期战略规划,保障自身科学、高效和协同发展。通过不断加强战略管控,投资企业经济规模及效益明显提升,如投资收入2011年2.7亿元,2012年7.1亿元,2013年11.2亿元,2014年14.97亿元,投资回报率也由审计期的年均0.25%上升至2014年的11.94%。

四、思考和启示

对外投资管理审计是A企业审计转型时期开展的第一个管理审计项目,在组织形式、审计方法和成果运用上做了非常有益的尝试。该项目让企业切实体会到了审计工作产生的管理价值,也为企业内部审计指明了发展方向,这个案例带给我们以下思考和启示:

一是要根据公司发展战略设定审计目标。准确把握审计目标,审计成果才能真正为企业所用,发挥出审计的价值。根据A公司的发展战略和投资管理需求,本案例中企业对审计结果的期待不是想单纯了解投资经营的状况和投资管理中的个案问题,而是需要找到体制和机制上的管理弱点,从根源上进行一次改革,从而使投资真正为企业带来效益。审计部门在接受任务时对该目标进行了准确分析,明确审计目标不在发现有问题的现象上,而是要找到产生问题的根源,在投资管理的组织、流程和制度中找到控制上的风险点,围绕这一目标,审计部门集合了集体智慧,制定出全新的审计工作方案,在全体审计组人员的努力下,良好地达成这一目标,从而为投资管理改进起到把脉诊断作用。

二是协同机制能够有效提升审计效率和效果。本次管理审计采用了组建专家团队的方式开展,专家团队中吸纳了投资管理部门的人员,这种新型的审计组织形式将以往审计与被审计单位间的对抗关系改变为协作关系,两者目标达到了一致,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审计组与业务部门能够做到充分沟通和理解,实现了审计信息、资源、成果共享,全过程自动协同,审计部门已不是“孤军奋战”,而是与业务部门同思考、同解答,正是这么一种协同机制,不仅提高了审计的工作效率,业务部门也因参加了全过程审计,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思考未来的改进目标,因此,审计建议能够快速被采纳,并迅速转化为管理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