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媒体建设及运营

新媒体建设及运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媒体建设及运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媒体建设及运营

新媒体建设及运营范文第1篇

在全市融媒体中心建设会议上的发言

尊敬的xx常委、各位领导:

建立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关键在建、核心在融”。省、市、县区域平台互通、媒体深度融合的创新传播模式,是互联网新时代对媒体传播系统提出的时代需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为了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民生需求。现就关于《巴中市“三级联动、协同联动”融媒体中心建设方案》中的加强与省级融媒体协作的益处及县级融媒体建设建议,作以下简要发言,敬请批评指正。

一、关于加强与省级融媒体协作的益处的几点思考。

(一)更低的运营成本。县级融媒体平台之前融媒体中心完全独自建设,投入巨大,在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人才管理等共性技术、管理模式等方面重复研发投入,缺乏平动、增加运营成本。依托省级平台,可大大降低投入成本。在“三级联通、协同联动”融媒体中心的基础上,县级融媒体中心充分借助省级融媒体中心所提供的技术支撑和综合服务基础,构建内部融合、上下融合、场景融合、区域融合的“四维融合”场景,对融媒体平台进行集约化、统一化管理,最大限度与全省融媒体平台共享技术、平台资源,共同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产品内容。县级新媒体平台运营人员仅需专注于内容生产以“融媒体+”力量,服务民生、服务政务,参与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最大限度集约资源、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二)更高效的中心业务开展。对现行的融媒体中心的区县而言,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网信办存在“各自为政”现象,难以协调统筹。省级融媒体平台集聚了全国各地经历了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内容整合、平台建设、体制机制变革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对媒体融合发展的规律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实践。“三级联通、协同联动”融媒体中心建成后,县级融媒体中心可借鉴“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理念,吸收全省融合发展、广电特色和区域优势,进一步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在选题策划、多媒体组稿、移动生产、指挥调度、大屏展示、新闻通联、大数据、舆情分析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让省市县媒体跨区域合作更紧密、更高效、更融为一体。

(三)更优质的内容共享。互联网时代,县级新闻网站、论坛、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新闻客户端等数量均出现了几何数增长,但内容普遍存在“多而不精,良莠不齐,难以持续运营”的问题。省级融媒体中心支撑平台具备多内容来源汇聚的能力:海量汇聚互联内容资源,收录全国各级电视台内容,快速汇集各类新闻线索,并能将省市县的内容资源整合到一个平台之上,通过权限、内容管理进行共享、交互。实现融媒体新闻、电视剧、季播节目、综合制

作等业务在同一平台的云化生产,大幅提升传播内容质量、延伸传播内容外延。

(四)更科学的运营架构。现行县级融媒体主管、运营部门的割裂运营管理,呈现“九龙治水”的特征,给实际运营带来障碍:一方面,平台之间的沟通和信息共享效率不高,难以保证信息传播上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割裂的平台之间难以统筹协调,形成传播合力。通过“三级联通、协同联动”融媒体平台对县级融媒体中心进行集约化、统一化管理,有利于县级平台在实践中打破工作壁垒,再造新闻生产流程横向上破除媒体机构间的壁垒,纵向上建立开放式、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参与县级融媒体工作的人员可以在任何一个位置成为阶段性、局部性的中心,彼此自由连接,根据具体的工作组成临时性的新闻小组,实现多元互动、灵活组合、协同运作。

(五)更先进的技术支撑能力。区县融媒体建设普遍存在技术上陈旧、缺乏“革故鼎新”的创新能力的现象,川台拥有强大的技术开发能力和系统维护能力,既能确保多端内容的安全,又能满足新媒体的传播要求。县级融媒体可通过垂直融合解决传播问题。上接省、市级媒体、中衔兄弟县级媒体、下拓街道村社,加强整合上下资源,联动开展创新策划,以全球传播为目标放大地方品牌和媒体影响力。通过跨界融合解决发展问题。建成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社区信息枢纽,突破物理空间和运作理念的局限,积极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积极服务于川陕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发展。

(六)更强大的新闻外宣实效。县级融媒体中心现在宣传主要载体是县级各媒体载体、辐射面窄。巴中市、县两级融媒体中心建成后,可依托省级融媒体平台与中央和省、市媒体围绕中心工作、热点事件开展联动宣传、政务服务、人工智能、全景摄像、互动游戏、网络直播等特色功能,为5g时代的融合传播开启新的窗口。大数据收集及分析技术的加入,能让县级融媒体中心利用可视化大数据来不断追踪、评估传播效果,并反过来指导前期内容策划,形成内容生产闭环。最终形成线上线下一体,用户交互体验优化,多级媒体同发声的融媒体传播局面,进一步扩大主流媒体宣传半径,提高县级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

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需要从基础堡垒、体制机制、服务功能、人才队伍建设、经营管理模式、资金保障上面着力。建议考虑重点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建强基础堡垒,鲜明政策扶持建设县级融媒体战略导向。县级融媒体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中、在基层政权建设中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基础作用,市、县两级主要领导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强化战略统筹,纳入中心工作,加强绩效考核。要加强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顶层设计,有针对性地出台指导方案、扶持政策,从牵头负责部门、机构编制、人员配置、建设标准、资金扶持等各个层面提供有力支撑。

二、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提升科学性、实效性。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应坚持创新发展,紧扣引导群众、服务群众这两大功能定位,在相关主管部门的统一规划协调下,科学规划融媒体建设方案,避免资源浪费和低效表面的虚假融合。敢于突破体制机制固化的藩篱,大胆进行采编发流程、组织管理体系、自我发展机制等多方面的重塑与再造,探索建立规范、高效、灵活的运行机制。加强外部合作,借助“外脑”提升融合创新能力,推动内容、技术、平台、渠道、经营、管理的深度融合,促进县级融媒体与省、市新兴媒体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实现县级媒体的“凤凰涅槃”,话语能力的提升和自身地位的提高。

三、丰富服务功能,在服务群众中吸引群众、引导群众。传统媒体相对单一的新闻信息传播功能,已经不能满足群众的工作生活需要。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迫切需要转变思路,在丰富服务功能上加强设计,紧密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把握群众实际需求,以服务本地群众为重要目标确定融媒体的具体服务功能。除传播图文信息和广播电视节目外,实现政务服务、居民生活缴费等功能,便利居民生活。增设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出行服务和商业让利服务信息等,吸引受众。加强app的问政互动功能,加强地方党风廉政建设,加强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通过省、市、县三级融媒体中心使广播、电视、新媒体和户外媒体等各个媒体之间互为推荐,提高媒体的覆盖率和内容的知晓度。通过丰富县级融媒体的服务功能,让群众真正用起来、离不开。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融媒体人才队伍。人才紧缺是制约县级融媒体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坚定不移实施“巴山优才计划”,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实行全员绩效考核,实现在编人员与台聘人员“同岗、同权、同责、同待遇”,强化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同时强化对记者和通讯员队伍的素质能力培训提升,加强专职新闻工作者与通讯员的联系与合作。建立遍布县级各部门、各乡镇、各企事业单位、各社区和村的通讯员队伍,每单位设置至少一名热爱新闻传播工作的通讯员。建立微信群快捷沟通联系机制,通讯员队伍积极提供新闻素材,有力有序推进县区各项工作。

五、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根据各地实际完善运行机制。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不能强求一个模式。各县(市)需要综合考虑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条件,因地制宜形成融媒体中心经营管理模式。资金、技术、人才实力比较雄厚的区县可以采用“自办”模式,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进行集约化、统一化管理,形成融媒体中心。资金、技术、人才实力较弱的区县可以采取“合办”模式,实现资源共享、技术共用、人才共建、数据共通。

新媒体建设及运营范文第2篇

全媒体战略的实施要克服哪些障碍?有哪些技术创新?转型的关键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本刊特约记者日前采访了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社长杨兴锋。

记者:全媒体战略的实施,在各方面的融合中存在什么壁垒,需要克服哪些障碍?转型的策略是什么?

杨兴锋:存在的壁垒和障碍是,全媒体建设在集团层面仍缺乏系统、完善的机制保障,相关的内容、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资源未能得以最充分有效的利用,不同程度存在分散运营、低水平重复建设等现象,这些都在客观上影响了集团全媒体战略的推进实施。南方报业转型的策略是实施聚合战略。聚合战略是为了适应数字化时代和形势发展的需要,目的就是要通过聚变式发展,走出一条与裂变式发展模式相关但不同的新的发展道路,以获得更好更优的发展动能和效益。

聚合战略就是通过集团旗下不同媒体形态的聚合、不同媒体品牌的聚合以及不同业务单元的聚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将南方报业打造成为数字化时代国内实力最强、成长性最好、最具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跨所有制、跨国界的传媒集团,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建设。

记者:全媒体实施中都有哪些技术创新?全媒体将给读者带来哪些全新的体验或智能化服务,比如阅读习惯、资讯价值取向及综合智能服务?

杨兴锋:技术创新与智能化服务是同行的。具体实践与体验方面包括南方都市报电子报及精华版形态的数字报、邮件版的南都新闻、南都手机报、iPhone+iPad客户端、“南都视点・LED联播网”、“南都视点・直播广东”电台节目等。

在尚待重点开发的资讯产品方面,南方都市报与中国移动《12580生活播报》合作,在广东区域推出南都生活资讯产品:“南都视点・12580生活播报”。

南方周末新媒体公司主导制定了自己的移动阅读平台建设方案,在Apple Iphone和iPad、Google Android、Nokia Symbian三大智能移动平台上推出了9款应用,覆盖新闻资讯、数字出版、手机游戏等领域。

Google Android平台上的新闻阅读应用“南周阅读器Android版”,是国内传统媒体的第一个智能手机新闻阅读应用。Apple IPhone平台上的新闻阅读应用“南周阅读器iPhone版”,是国内第一个传统媒体的iPhone中文新闻应用,集团还推出苹果iPad平台上的新闻阅读应用“南周阅读器iPad版”,是第一个跻身iPad全球新闻资讯应用前10名的中文媒体,解决了在ipad上播放视频的问题,上线当日即位列App Store中国商店下载量榜首。

记者:在南方报业集团全媒体转型进程中,如何运用独特的技术、内容、运营渠道等创新模式与经验来抢占新兴媒体市场空间,并对整个传媒界带来示范效应?

杨兴锋: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积极利用新技术手段,寻找新兴项目,开拓新的市场空间。由户外LED、电子阅报栏组成的“南方报业户外新媒体联播系统”去年获得了很大突破,不仅被列入2011年广东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项目,还成功吸引战略投资7812万元,获省、佛山市扶持资金达1100多万元。户外LED项目投入运营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非常好,电子阅报栏项目试点也不断扩大,今年将全力推进。移动媒体近年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最受瞩目的新兴媒体。集团各媒体抢占先机,积极介入这一领域。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和21世纪经济报道均不同程度在苹果、安卓、塞班和黑莓等智能移动平台上推出了多款应用,覆盖新闻资讯、数字出版、手机游戏等方面。

记者:在全媒体集团转型的聚合战略过程中需要处理好哪些风险或关系?

杨兴锋: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注意处理好如下关系:一是处理好“裂变”与“聚变”的关系。“裂变”是“聚变”的基础,“聚变”不是为了“聚变”而“聚变”,而是为了实现自身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而聚合。聚合战略应基于效率、效益原则进行聚合,发挥好集团与旗下各系列报刊网社的两重积极性。二是处理好集团战略和各子报刊网社战略之间、集团各业务单元子战略间的关系,以实现集团战略和各子报刊网社战略的有机协调。三是集中资源于优势媒体,继续支持优势媒体做强做大做优。四是注意差异化定位和发展,避免内部同质竞争。

新媒体建设及运营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新媒体;科技期刊;融合;传播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9-0017-02

新媒体是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以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手持移动设备等为载体的新兴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新媒体以其媒体个性化突出、表现形式多样、交互效果较好、携带方便、存储量大、传播迅速等优势正逐渐替代传统纸质媒体成为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信息传播手段。新媒体时代已经来临,其在深刻影响受众的媒体接触方式,为读者带来便利的同时,将为传统出版模式带来根本性的转变,传统出版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已成为新时期科技期刊能力建设的必然趋势。科技期刊必须建立起全新的运营体制和传播体系,将先进的理论和技术运用到办刊实践之中,通过全新的发展模式,达到全媒体传播的效果[1],实现科技期刊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发展。

1 科技期刊在新媒体时代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

传统科技期刊的出版内容多为作者来稿,作者投来什么样的稿件就刊登什么样的稿件,期刊的个性化程度较低;在出版模式上,传统科技期刊主要包括纸质版出版和数字出版两种模式,纸质版出版由于不利于查询和携带等因素其发行量正在逐渐减少,而目前的数字出版多为单篇论文在相关数据库中的上传或下载,未能真正体现数字出版的内涵;同时在出版发行方面,传统科技期刊多借助邮局订阅和数据库下载的方式进行发行,未能体现期刊的主动性。而新媒体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传统科技期刊在出版、发行及传播上的劣势。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喾⒄梗一种综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借助网络或多媒体技术进行快速广泛传播的新型数字出版模式已悄然出现,其不仅可以呈现传统科技期刊出版模式所具备的文字、图片信息,同时音频、视频技术的运用也将使得出版内容更加丰富化、立体化,尤其对于医学科技期刊而言,相关的手术或实验操作音频、视频材料借助新媒体技术的呈现势必会对科技期刊传播能力带来颠覆性的突破。新媒体技术与科技期刊的融合发展,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趋势,科技期刊只有借助新媒体技术的东风,才能实现根本性的转变。

2 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能力建设

2.1 建立内容为王、用户至上的传播理念

不管是传统出版年代还是新媒体时代,内容为王、用户至上的传播理念始终是科技期刊的立身之本。科技期刊传播的根本就是将优秀的论文广而告之,缺乏优秀的出版内容,或者科技论文的学术质量经不起推敲,那传播也就无从谈起。科技期刊要坚持既定的出版宗旨,始终以报道学科领域新成果、新进展、新技术和新经验为己任,时刻保持灵敏的学术嗅觉,及时了解学术动态,善于捕捉学术热点,注重学术调研和选题,广泛吸纳高影响力论文,同时要从前期的约稿、审稿、退修到后期的编辑加工全方位加强出版内容建设,从根本上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品味,提高办刊质量,夯实内在实力[2],确保优质内容的产生,形成传播的基础。

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将为科技期刊的发展带来根本性的变革,科技期刊将从单纯的提品向提供服务,从加工文化产品向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阅读需求进行转变。传统科技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与发展,就是要在做好传统出版内容的价值拓展和平台延伸的同时,进一步深挖新媒体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满足读者、作者需求等方面下工夫,借助新媒体技术实现优质内容更快、更广泛的

传播。

2.2 完善政策支持,提供技术保障

科技期刊的新媒体建设离不开政策和经费的支持,科技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和发展需要从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快制定和完善推动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需要的标准和规范,加大对公益性出版、非营利出版或者开放存取方面的优惠补贴,完善对数字版权的认定、使用和保护政策。

同时要加大对新媒体与科技期刊融合和发展方面的技术开发,鼓励相关技术研发机构加大对相关技术的开发、更新、技术转化和推广力度,要从政策上鼓励和扶持一批期刊优先开展新媒体技术的建设,同时要有意识的重点扶持一批国际化、数字化程度较高或有专业发展潜力的重点

期刊。

2.3 加强信息化建设,杜绝形式上的媒体融合

新媒体之“新”,就在于它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之上的一种全新的出版流程,而这样一种全新的出版流程,完全可以根据出版方或读者的需要加入更多的链接、体验与互动的跨媒介产品,实现出版内容的更广泛、全面的传播。在倡导传统出版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形势下,面对新媒体与数字出版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传统出版行业纷纷通过建立各种类型的网络平台,开通微博、微信等公众号等形式体现与新媒体的融合,但这种“触网”式的融合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融合,其往往会存在盈利模式的不清晰及网络“空壳”

现象[3]。

目前,我国部分科技期刊已率先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在积极尝试通过公众号的方式推送期刊内容,打造期刊品牌形象。但就目前已开通的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情况而言,大部分的科技期刊公众号活跃程度较低,公众号多仅用于对当期目录或单篇论文的推送,甚至有部分公众号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这一方面与公众号的运营成本及对运营团队要求较高有关[4],但更多的反映出部分科技期刊在尝试新媒体过程中的盲目与跟风。因此,科技期刊在尝试新媒体运行之前,应该通过慎重的调研,在具备一定的经济投入、专业的运营团队、完善的信息化建设、成熟的运营模式的情况下,审慎的开展新媒体尝试。

科技期刊编辑是科学技术的选择者、推荐者和传播者,对推动科技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编辑是实现科技期刊与新媒体融合的主要实施者,这就要求科技期刊编辑在新媒体时代除具备扎实的编辑、出版能力外,还要能综合运用新媒体技术实现科技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这就对科技期刊编辑自身的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应以人为本,加大对复合型网络出版人才队伍的建设[5]。

新时期的科技期刊编辑应具备一定的统筹策划能力,要对期刊出版结构、内容、表现形式、推送方式、目标读者、信息反馈等整体的出版格局形成综合掌控,对新媒体技术如何运用到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发行的各个环节都要有清楚的认识;其次,科技期刊编辑要具备专业领域的预判能力,即对专业领域和出版市场要有清楚的认识和敏锐的反应,能够综合运用新媒体技术掌握市场反映,进而整合资源、调整方向,实现出版内容最有效的传播[6]。

2.5 借助新媒体加强传播营销

目前,我国大多数科技期刊发行方式单一,主动化程度较低,传播能力有限,而新媒体时代,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新媒体技术将为科技期刊实现更快捷高效的传播提供了可能。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微博、域出版、刊群网站等正以全新的传播方式被越来越多的读者所认同和接受,而读者订阅、个性化下载又为读者实现个性化阅读提供了便利。同时新媒体技术所具备的高效的数据分析系统,又使科技期刊能够及时准确的掌握读者需求、行业方向以及学科发展等,从而更有利的指导和调整期刊的市场营销和传播。

3 结论

科技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不仅是对传统科技期刊出版的简单升级,更是使科技期刊重新焕发生机的一次重大机遇。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作为承载着传播科技信息重要责任的科技期刊应该抓住时机,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多措共举,加大资金支持和技术更新,加快期刊信息化建设和新媒体技术的运用,通过新媒体构建立体式传播格局[7],进一步提升期刊的传播效能和市场竞争力,为科技期刊的蓬勃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陶华,孙良英,朱强.推动西部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发展[C]//第11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万方数据资源合作中心,2013:57-62.

[2]_巧.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路径及实施对策[J].传播与版权,2017(45):27-30.

[3]曹健敏.传统出版的新媒体融合与创新实践研究――以时代出版“时光流影”项目为例[J].编辑之友,2015(7):31-35.

[4]张艳萍.科技期刊的微信公众号运营模式研究――基于4种核心科技期刊的量化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5):524-531.

[5]罗巧.“互联网+”模式下科技期刊出版创新[J].出版与印刷,2016(4):13-17.

新媒体建设及运营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数据 建设 思路 架构 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0(c)-0069-02

大数据平台的构建能够完善普通计算机软件无法容纳海量数据的缺陷,其能够对庞大的数据信息内容在所需时间内对其进行选取与处理,使需要者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所需信息,有效缩短了信息获取时间。广电作为大数据的传播平台,其在面对海量的数据收集时常常面临许多困难,且数据的存储也十分有限,若广电根据自身发展需求构建相应的数据平台,则能够解决目前数据收集难与数据存储难的发展困境,同时,数据平台还能促进广电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将传统媒体拓展至网络平台,为广电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渠道。

1 广电建设大数据平台的必要性

大数据主要体现的特征为大数据规模、信息多样及选取速度快,能够在短时间内对海量数据进行筛选、收集与管理,使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能够根据所获取数据做出相关决策或了解资讯。在近几年互联网技术逐渐成熟后,我国的媒体环境开始发生了巨大变化,大数据开始成为媒体发展的重要媒介,海量的数据内容使得大数据平台的收集、信息存储、信息分析等技术开始得到完善与创新,并在获得一定成绩后开始应用于多个行业领域,为当代社会做出了良好贡献。大数据平台对信息数据的处理方式主要分为4个步骤,分别是信息的采集、信息导入、信息统计与信息挖掘,数据信息的采集是通过对外来客户端的数据进行接收,同时,还可根据用户需求利用数据平台查询所需信息,相较于以往有了更高的时间效率。信息的导入则是将所获取信息导入集中的数据库内,也可将大量数据以模块式进行存储,也可在导入过程中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处理,有一些企业为使数据更符合实际需求,其会在导入前对数据内容进行流式计算。数据信息的统计是将数据库内原本零散的数据内容进行统计,统计方式可包括分类统计与集中式统计,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对其进行整体汇总,数据的挖掘在最先进行操作时,其用户普遍不会对其进行主题或领域范围设定,而是基于目前的数据内容来进行计算,对数据进行一系列的分析[1]。

在近几年新媒体时代到来后,大数据开始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新媒体对大数据也十分重视,这使得许多企业开始研发新的营销模式,为企业盈利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而我国的传统媒体在面对新型媒体的发展状况后却未有任何的行动意识,对大数据的运营还十分盲目。广播电视在新时代来临后虽从传统单方面的发展形势开始转战多方向与移动化的发展领域,并且以窄型的发展渠道拓展至互播型平台,但其在大数据上还仍未有觉醒意识。对此,广电应根据时展抓住大数据的发展机遇,将大数据作为平台受众群体的杠杆,对当下广电的群众类型进行不断探索,并对不同年龄及不同领域的人群需求进行挖掘,从大数据中进行分析与判断,为大众建设个性化、多元化的广电平台,并增强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发展更人性化的广电事业,不断完善平台缺陷,为广电未来的发展道路打下良好基础。在整体建设的必要性上,广电构建大数据平台能够使广电部门对自身节目的收视状况做出具体数据收集,从而根据节目收视率对整体节目进行整改与完善,加快互动平台的建设,增强节目与观众之间的活动,并使节目各个广告能够得到精准规划与投放,这对广电整个行业市场将会是一次全新的改革[2]。

2 广电大数据平台的构建思路引导

广电虽是一个传统的媒体平台,但其与社会群众的生活百态有着密切关系,它能够进入社会任何一个阶层群体,将第一手信息于平台,为社会百姓提供周全的信息服务,使社会群体能够得到真实、有效的信息,这是其他机构无法替代的。广电在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累积后,其平台已存储了大量的信息资料、音频资料及各项业务系统在所的信息数据、编辑数据、发射数据等,这些数据是记录历史事件的重要依据,广电的任何一个数据对未来发展来说都极其重要,这些数据内容庞大得惊人,并在多年的积累下成为了数据库,而这些数据,均是构建大数据平台的重要资源。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是广电的基础建设项目,也是广电的重点建设内容,在网络类型上,广电所构建的网络设施是一项封闭型设施,该设施十分安全,且网络速度快,在近几年我国有线电视开始大范围应用与普及后,广电对各个地区的数据信息已有了基本的建O,这些信息每天都在以秒的速度更新着,并在日积月累下形成了海量数据。在近年三网实现融合发展后,网络技术已进入了十分成熟的发展阶段,广电内部的服务模式开始发生变化,正逐步拓展至网络平台,使广电媒体与新媒体形成融合发展[3]。

广电一直是当下社会发展的主流媒体,其与社会中的多个行业及现代新媒体均有着密切关联,在广电平台经历了长久发展后,其与各行各业都已形成了良好的关系,与新媒体也早已形成了默契,而这样的发展形势也给广电的数据平台构建带来了显著优势,对信息的获取范围也更广了。广电在以传统媒体的发展形式经历了改革与成立后,在面对新媒体数据平台的建立时普遍会存在迷茫现象,再加之广电固有的数据处理流程,其在面对大数据平台的构建时,必然需将传统数据平台进行重建。而这就需要广电行业对大数据平台有着新的认识,对其存在的优势与未来的发展前景有着良好规划,并打破传统的构建理念,根据广电发展格局构建集中式的大数据平台,将广电当下的数据信息及过往历史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与整合,对数据的价值内容做出研究与分析,并将广电对事件的舆论方向、行业风向、产业进展等引导方向建立在基于大数据平台下进行引导,使我国广电媒体形成全媒体市场,对舆论方向集体做出正确判断,使广电在大数据的指引下走向更高的发展道路。

3 广电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思路与架构

3.1 在云计算的基础上构建大数据中心

云计算是目前大数据的代表之作,广电在构建大数据平台时,需将庞大的终端服务所收集的数据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并再次进行分析,将遗漏残缺的信息进行补齐,筛选无价值的信息,将所有重要信息进行集中管理。这样的构建方式能够使广电各个部门的数据信息实现共享,并在集成后为各个部门及系统及时提供准确的数据内容,进一步增强信息的完整性,同时集中式的管理也会避免信息的散落,使广电的重要数据更安全。

3.2 在基于大数据平台上构建智能服务平台

广电的传统服务方式是将内部最新资讯在广大平台上,使社会群众能够立即获得有效信息。而在构建大数据平台后,广电的服务方式可进行创新与转变,其可基于大数据平台中对大众爱好及需求进行统计,针对不同人群及阶层人士的日常习惯与关注点为大众进行信息筛选,推荐用户最感兴趣的信息内容,为每位用户发送不同的新闻信息,使其能够满足大众的日常关注需求,使广电的服务模式开始以分众化进行。

3.3 利用大数据智能系统探索广电发展方向

大数据的构建必然促进了广电的多元化发展,广电在建设大数据平台后,其可利用大数据平台的智能系统对广电的大量数据进行挖掘,对广电目前的发展形势及运营盈利状况进行科学统计与分析,根据大数据的智能分析找到问题根本,开拓新型服务模式。同时,收视是广电始终关注的焦点,广电可利用大数据平台的各个优势对收视数据进行精准收集,了解群众对节目的爱好方向,并为不同人群推广精准的电子商务信息,使各个信息能够为群众量身定制地发送。广电还可根据社会事故、社会服务、社会舆论等进行数据调度,为新闻决策做出正确判断。

3.4 广电大数据平台的架构

在数据库中,数据信息的架构是以分布式建立,其分布内容主要包含视频、音频、文字信息及图片等,这些信息是大数据中的主要类型,而在广电的数据平台架构中,其需根据服务类型构建监测数据、客户端跟踪数据、档案数据等,这些数据在经过数据平台的处理与分类后将其形成结构模式,再进入数据库中进行集成管理。广电的商业智能分析不仅仅是针对企业的内部运营进行分析,还需针对用户的消费行为进行分析,该智能分析能够从海量的数据信息中筛选出具有价值的数据内容,并在数据挖掘功能中对该数据的筛选要求及时发送出相对应的信息内容,将数据进行分类子集合,并用设定的计算模型对其进行分析与统计,在分析结果得出后,该信息结果会发送至平台中。在广电的数据来源中,各项数据的获取端主要来自于网络系统、GIS系统、媒体系统及互动电视平台,这些系统包含了用户群对各个节目的收视状况,而这也是广电了解用户群习惯的重要方式与途径。

4 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的发展是推动大数据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两者实现融合发展的重要过程。广电面对互联网时代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其需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做出深刻反思,改变传统理念的束缚,了解大数据平台构建的必要性,根据企业运营结构及规划合理构建大数据平台,从大数据中更科学地规划广电未来发展格局,使广电的信息服务更符合大众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 刘春,邹海锋,向勇.大数据环境下电信数据服务能力开放研究[J].电信科学,2014(3):156-161.

新媒体建设及运营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多中心治理;管理模式;实现路径

一、“多中心治理”管理模式的优势

(一)时效性。在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大量飞速生产、碎片化传播、集中爆发、聚合效应等特征日趋明显,信息数据的筛选、处理难度越来越大。“多中心治理”架构如同有多个信息获取平台,以及快速应对中心,每个中心都能够分担一元中心的负担,在增加信息获取渠道的同时,减少信息传导、处理流程,缩短应对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二)专业性。网络信息与航空公司相关较常见的有航班信息、地面保障、机票营销等,在海量信息中辨别有效信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有效引导信息发展趋势,需要有相对专业的知识背景作支撑。对行、机务维修、客舱服务、运行控制等领域,专业的业务交流、问题讲解更容易引起社会外界的共鸣,也更容易得到舆论的理解和支持。

(三)多样性。多中心治理的架构能够丰富公司与社会的接触面,不论是业务领域、专业技术,还是地域范围,都可以提供更多能够满足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资讯需求,它们一方面能够发挥出舆论宣传、树立品牌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成为员工建言献策的新平台、沟通交流的新途径,也能为员工舒缓压力和宣泄情绪增加新的渠道。

二、企业网络自媒体“多中心治理”的实现路径

规模越大的企业,尤其是跨区域发展的大型企业,其管理职能细分的越充分,与外界接触的点和面也更多更细,这导致对企业现代网络自媒体的管理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根据行业的不同、组织结构的不同、企业内部管理流程的不同等情况,“多中心治理”也会有多种模式。

以笔者供职的东方航空公司(以下简称“东航”)为例,在新浪微博上,有官方微博@东航官网(粉丝数756万),也有众多以个人名义注册的用户,分布广泛,当中不乏有影响力的大V用户,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多中心治理”是个不错的管理尝试。

(一)以组织机构为分中心建设。以东航上海总部及各分子公司的自然地域划分作为基础,每个地域建立一个官方认证的网络自媒体,成立相对独立的项目组进行运营管理。目前,南航在官方媒体基础上,已经按此模式建立了各分子公司官方认证网络自媒体。此方案优势在于组织结构明晰,初期易于操作;劣势在于仅仅是在规模上实现多中心,功能上依然是一元中心的缩微版或加强版。

(二)以业务模块为分中心建设。按照航空公司内部各业务模块或者功能模块进行分类,每个模块建立一个官方认证网络自媒体,成立相对独立的项目组进行运营管理。比如@东航假期、@东航蓝盾、@东航95530 。此方案优势在于每个自媒体都能够吸引一类人,在功能性上可以实现专业纵深突破,建立较为牢固的受众群体;劣势在于受众群体容易受限,没有实行业务一体化管控的业务模块较难推行。

(三)以特色微博为分中心建设。以公司目前已有的、拥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特色微博作为基础,不断创建、培育新的特色微博,各特色微博之间互相支持、呼应、互动,形成东航特色微博矩阵,发挥规模效应。比如@青春东航、@东航凌燕、@东航机务茶社 等。此方案优势在于基础好、运营管理经验丰富,一旦形成规模将会持续发挥影响;劣势在于覆盖面有限,建设周期较长,新的特色不易选定。

(四)以混合管理模式建设分中心。以上各种单一模式的分中心建设方案都或多或少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而混合管理模式可以结合各方所长,最大限度的扬长避短。具体说来,可以在统一的公司官网之下,围绕航空公司运营的三大领域:安全、效益、服务,分别建设分中心,形成各自矩阵,各分中心由各分子公司、生产单位、职能部门联合管理。各分子公司相应单位、部门可对应加入分中心管理团队参与管理。如此,一能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覆盖管理体系;二能通过分中心之间的协作,集公司之力实现各个点的突破;三能充分利用现有平台,盘活整体资源;四能在“多中心治理”模式下保持公司对整体的控制和影响。

综上所述,以混合管理模式探索东航网络自媒体“多中心治理”管理模式比较有现实可行性及相对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