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研组管理制度建设

教研组管理制度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研组管理制度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研组管理制度建设

教研组管理制度建设范文第1篇

一、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教学常规管理

负责检查教学常规管理的工作人员指出我们的教学管理细则及其他一些有关业务考核的制度比较全面,但比较零散。针对这个问题,学校在这学期的期末召开的教代会上,将出台一系列的校本教科研制度和修改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及相应的考核与奖惩制度。通过校本教研制度来规范、引导学校教研活动,使学校教研正常化、规范化、有效化。同时通过修改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对备课、作业、辅导、测试等日常教学行为做出详细的规定,同时对老师的教学工作我们将在期末进行综合考核并进行适当地奖惩,以激励教师规范高效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二、加强薄弱学科建设,促进平衡发展

首先,要严格执行省课程计划,充分落实薄弱学科的课堂教学。有些教师未能充分落实薄弱学科的课时,特别是语数教师兼教地方学校课程或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经常没有落实课时上成语数课。对此,在下阶段我们一方面要严格执行省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各门功课,一方面要对教师进行专题会议,让教师明确落实课时的真正意义,同时学校考勤时要求考勤人员随机进行检查,对随意吃课的教师进行教育,督促他们严格按照功课表上课。另外,针对老师们提出的低年级综合实践课程的资源缺乏的意见,我们下一步将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我们在下学期把文明礼仪教育和书法做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项目,营造书香校园。

其次。要加强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和地方与学校课程等薄弱学科的建设和教研活动。以往,我们因为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地方课程没有专任教师,没有设立相应的教研组,教研活动也没能正常进行,并由此致使薄弱学科更加薄弱。下阶段我们要着手进行这方面的整改,首先设立以上各学科教研组,推选能力强,工作热情的教师担任教研组长,然后每个学期组织大组活动并开展组内互听活动和科研活动。其次创造机会,让任教教师多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学习活动和多开课展示教学风采,提高业务水平,精彩课堂。平时我们在品德生活、品德社会这些学科备课方面要求做得不够严格,以后备课这方面也要规范管理,杜绝不备课,鉴于个别教师兼课的科目比较多,为避免加重老师过重的备课负担,我们将考虑集体备课或电子备课。

三、规范技能学科教研组活动,加强校本教研档案建设

目前,我们学校设有语文、数学、英语、艺术、体育、科学、信息技术等七个教研大组,其中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组的教研活动形式丰富多彩,活动过程扎实有效,秩序井然,活动有主题、有记录、资料翔实,受到检查人员的充分肯定和赞扬。但在检查中还发现个别教研组的档案建设还不够规范,比如艺术组的教研活动,其他各个方面都不错,就是活动过程是以记录人员综合评述的形式记录下来的,客观性不够。今后,我们将继续推进先进教研组、先进备课组的评选工作,同时要组织教研组长学习校本教研制度、先进教研组评选办法及兄弟学校的教研组建设经验,进一步规范教研组活动,完善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

四、提高质量意识

教研组管理制度建设范文第2篇

教研组是教学实践的共同体和教学研究的合作群体。地理教研组是中学地理教师最基层、最日常、最具研讨性的学习型组织,是学校开展各种地理教育教学活动,实施地理校本研究,培养研究型地理教师的教学业务组织,是把先进教学理论转化为地理教师自觉行为的智慧型集体,是地理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重视并不断强化地理教研组工作,对优化地理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地理名学科、地理名教师,构建地理学习校园,提高地理教育教学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尤其在地理校本教研为主导的新课程改革实验中,如何加强学校地理学科教研组的建设,重视对地理教研组活动的功能开发与实效性的研究,已成为新课程改革实验进一步深化的关键。笔者在对福建省部分中学地理教研组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就中学地理教研组的现状以及如何加强其建设等问题进行论述,以求教于同行。

一、地理教研组建设的成绩与特色

地理教研组强调常规工作的开展,扎实有效地开展教研活动,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1.做好常规工作,提高教研与教学质量

一是集备工作开展有声有色,做到“四定”和“四统一”,为科学合理地组织课堂教学打下良好基础。教研组都注重加强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各备课组能定时、定点、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开展备课活动,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重点、难点、知识点;学进度;统一作业格式;统一测试内容。教师们商讨教学方法,探讨处理教学内容,努力探索提高地理课教学实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并能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实现资源共享,疑义同析,信息汇聚,观点碰撞,相互补充,共同完善。

二是教研组加强组内听课评课,贯彻落实组内公开课制度,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为了真正促进组内教研,听课是最好最有效的措施。一般每个教研组都要求任课教师每学期听课的节数,并进行民主评课活动,以达到共同成长,充实了校本教研的内容,有效地实现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同时公开课从教学前的设计研讨、数次打磨,教学中的实际效果到教学后的评议反思,做到“开课者一人,受益全组人”,教师们不仅从中有所借鉴和启发,也进一步推动了教师的超越、自励和创新。

三是为了更好的探讨新教材的教学模式,钻研新教材的教学方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各教研组教师都加强理论,并以学习者的姿态积极求学和以实践都的身姿积极探索教学,如进行“同课异构”的开课模式就是一种很好的探讨方式。

2.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衡量一个学校的发展实力和潜力,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师资队伍的状况如何,因此地理教研组在师资队伍建设的过程中,特别注重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以及业务水平的学习和提高。同时,不同的学校都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指导,采取有各具特色的培青工作,如:实施的“1-3-5-8”培养工程,促使青年教师的成长与成才。“1-3-5-8”即一年适应(成为“入格”教师)、三年成型(成为合格教师)、五年成才(成为校骨干教师),八年成名(成为一方“名师”)。通过“以老带新,以优带新”师徒结对子方式,对新教师进行传、帮、带,促使新教师的成长。

另外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以最终实现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极大地促进新教师成长。比如:组织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板书、板图和说课练兵、优质课评选、组织命题设计等岗位大练兵竞赛活动。

3.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加强对研究性学习的指导

教研组是校本课程开发和使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管理者。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要按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着眼于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总体要求,实现学科内综合和相关课程体系综合。通过各学校地理教研组教师的努力,开设了一系列独具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如:福州格致中学开设了《天文观测基础》、《民居与地理》、《风水与民居》、《福建旅游地理》等校本课程;厦门二中开设了《乡土地理考察》、《厦门人口地理》、《厦门商业地产》等学校课程教材;建瓯一中开设了《军事地理》、《和你一起旅游》、《水土保持》、《建瓯地理》等校本课程;晋江一中地理组结合社会需求,基于学校的现实,针对本校学生实际,尊重学生的选择,开设了《晋江旅游》、《宇宙探秘》和《晋江民俗》等校本课程。

教研组在充分利用校内资的源基础上,大力开展了有效研究性学习(地理实践)活动,并借助小论文撰写、科技活动、相关时事热点等,结合教材内容给学生提供研究、创作、自由作答、放飞思维的空间,把课堂向课下延伸。就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加以探究,从而使学生获取新的知识、增长见识、提高能力。

4.重视教育科研,开展课题研究

各学校的地理教研组重视了教育科研,每个教研组均承担了校级或市县级课题,甚至有省级和国家级课题,如:厦门六中地理教研组教师承担了一个国家级子课题、一个市级课题和多个校级课题;泉州晋江一中地理教研组承担了泉州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第一批)立项重点课题;德化八中承担了1个市级子课题及多个校级课题;厦门翔安一中做到每个备课组都至少有一个小课题,以小课题带动教学研究,小课题着眼于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以备课组为单位,通过对教学过程中具体问题的小课题研究,不但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同时也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使许多教师成为研究者,成为真正研究型的教师。同时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出了一批研究性成果,相应地在不同的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有影响的教学论文。

二、教研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教研组的建设经过教师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部分学校在地理教研组也设形成了自己的学科特色。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教研组地位日益下降,教研活动流于形式

目前中学主要采用以年级组为单位办公与管理,教研组作用不凸显,让位于年级组和集备组,教研组教研活动主要往往只停留于一些事务性的工作,如强调常规工作、安排活动内容、传达会议精神、进行试题命制等等。因此教研组教研活动的模式常表现为:开学初布置任务与要求——中间组织听课评课活动——布置期中考试工作——考后情况分析——再组织听课评课活动——布置期末考试工作——期末总结,形式单调。听课评课为主要的教研活动形式,少有研讨成分。而评课,在教研组活动中存在着“只讲好话,不讲缺点”的现象,在评课过程中,出现沉默的现象虽然没有,但评课不痛不痒、泛泛而谈,或只说优点、或只说普遍性(如,教态、板书、语言表达等)问题,对于上课中存在的实质问题(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则避而不谈,这样的教研活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讨论,构不成教师的群体合作学习,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帮助不大。虽然很多学校要求集备组做到四定四统一,也由于地理为小学科,各备课组成员少,交流对话人员少,使得集备活动流于形式。教研组的常规工作中出现了活动性多而主题性少,一些教研活动表面上似乎热热闹闹,轰轰烈烈,但有时却是“活动目的不明确,活动主题不具体,从而出现了活动过后收效甚微的状况。因此,教研组活动很多工作都是表面工作,没有实际意义的实质性研讨活动,这种状况制约着教研组功能发挥的最大化,从而限制了学校总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2.学科教育科研水平不高

虽然教研室和各个学校都非常重视教育科研,为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也提供了一些课题机会以供教师来申请,但是由于多数地理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课时多,课余时间少,真正能做坐下来进行教研的老师不多,投入的时间也非常有限;还有就是起步晚,起点低,理论水平不高,在课题研究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常常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因此课题研究实效性差,只为了完成课题而完成;在论文写作上,很多教师只是为了评职称而写论文。中学一线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时,需要在选题、操作、结题、实施等方面渴望得到名师、专家的详细和科学的指导培训。

3.教师自身的素养有待提高

很多地理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与把握有待提高,青年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经验不足的特点,不太注意课堂气氛的把握,教学程序不够鲜明,显得不够老到,难以凸显教学的风采。有的教师教学中分层意识不强,只注重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水平,未能更多地考虑优秀学生以及低水平学生的学习,缺乏分层教学的实践。教师特别应加强对不同层次目标要求的把握和具体程序、细节的实施。

另外,我们还发现不少教师的新技术应用能力有待加强,课件的创新不足,许多老师的课件都是用下载来的,老师的课件制作水平亟待提高;地理学科在中学作为小学科,很多学校领导不重视和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地理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较少,也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对策

1.完善地理教研组的制度建设,丰富教研活动的形式

完善的教研组管理制度是教研组工作开展的前提和保证,教研组工作才能尽可能完美。教研组制度包括集体备课制度、师徒帮学制度、优质课评比制度、教育科研管理制度等[1 ]。备课组长要落实集体备课制度,定时定点集体备课。如:每次集体备课不少于2小时,研究配套练习的编制与应用,研究重难点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策略。师徒帮学制度要求完善师徒研讨过程记录,每学期听课次数,每学年师徒结对子的中期小结和年终小结。

为了提高地理教研组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教研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应进一步丰富教研活动的形式,吸引广大教师主动参与,一是可以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如:通过区域联动形式,加强校内及校际交流,汇集同片不同学校地理教师的智慧,促进、帮助具体的学校教研活动拓宽思路,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校地理教研的质量。二是可以各校地理教研组加强与市区县相关单位共建丰富教研组教研活动的形式。如:各学校与本市环保局、市水土办等单位共建合作,开展丰富教研活动。

2.加强教育科研专家的引领及指导,发挥学科带头人的辐射作用

加强教育科研专家的引领和指导,中学可以每年请专家到学校对教师在课题研究的选题、操作、结题、实施等方面进行1-2次指导,以科研带动教研,各个中学地理教研组的特点是有一定教龄的教师较多,各自有着自己的特色,但是如果此时能够有相关的专家进行引领,一定能更有效地使教师在教育理念上、教学水平上、课题研究水平上更上一个台阶,而不会仅局限于本组的交流研讨。在教师教研论文写作上的指导,可以请已经在教研上取得成绩的一线教师来进行科研论文写作方面的讲座,从选题、写作、发表等方面进行介绍,更能引起教师的共鸣。

学科带头人是在本学科教学中自然成长起来的、获有教学声望的领路人,是学术积累、教学智慧与实施技能诸方面有特长者[2 ]。学科带头人应当是其所在学校教研组新课程教学的实践者和示范者,还应发挥其的辐射作用,通过教研沙龙、课堂诊断、上示范课、课题研究等等活动形式,让其引领和带动本地区地理教研组工作的有效开展。

3.重视教师素养的提高,尤其是要加强对教研组长的培养

教师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这已成不争的事实。作为教师,首先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其次要有扎实的理论专业文化素质,再次要有健全的身体心理素质,最后还要有很强的科研创新素质。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教育的发展。教师自身素养进一步提高对中学地理教育及地理教研组的建设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教师应努力从课程实施者拓展为课程开发者;从地理教育的实践者拓展为地理教育研究者。因此教研组应该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让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有明确的方向。学校应保证教师在职能有机会进修学习和参加培训。教研组长是教研组的灵魂与核心。他的工作思路可能影响甚至决定教研组的出路[教研组建设现状及功能思考]。教研组长也是教师发展的促进者,他熟知每位教师的个性、弱点和发展空间,因此教研组长应对不同层次、不同状态教师的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目标和促进措施,从而促进教师个性发展。因此要认真选拔并重视教研组长的培养。

总之,通过对中学高中地理教研组建设情况的分析,各校地理教研组强调常规工作的开展,扎实有效地开展教研活动,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主要表现在:强调常规教学工作,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强了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但仍然存在着教师课时多,工作任务繁重、课题研究与教育科研水平不高,教研组工作开展流于形式等问题。因此,为了提高地理教研组工作实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应采取完善地理教研组的制度建设和丰富教研活动的形式、加强教育科研专家引领及指导作用,重视教师素养的提高等对策。

本文写作的资料为2010年参加高研班培训的老师们所提供,在此感谢培训班上的每一位老师给予的帮助!

参考文献:

教研组管理制度建设范文第3篇

在教委小教科和教科研中心的领导下,对全县小学进行工作视导,是教科研中心小教部的工作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小教部发挥指导,评价,研究,培训和服务作用的途径之一。通过视导活动,及时了解全县各校的教育教学现状,发现问题进行研究解决;总结成功的经验,并加以推广;为上级主管部门和各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为了使视导工作有序有效地开展,达到促进全县各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目的,特制定视导方案。

二视导原则及方法:

1.配合主管部门评价性视导和小教部自身视导相结合。2.集中视导和分散视导相结合。3.深入教育教学一线听课评课,参与活动与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座谈,问卷相结合。4.教研员随机示范与指导相结合。

三视导内容:

(一)德育工作

1.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改革思路[1]是否有校级以上改革课题。[2]改革措施是否符合素质教育要求。

2.学校德育工作制度建设

[1]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组织建设情况。

[2]班级德育工作和学生道德品质评价体系的建设情况。

3.德育渗透工作[1]各课教学德育渗透情况。[2]环境德育渗透情况。

4.德育活动的实效性情况[1]德育活动是否贴近学生生活。[2]德育活动是否具有系列性。[3]德育活动的随机性和系列性是否有机结合。

5.德育研究工作[1]是否有完整的研究资料。[2]研究成果及其推广情况。

6.思想品德课改革[1]是否能够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教学。[2]是否能够依据教学内容开展实践性活动。

(二)教学工作

1.教学管理思想[1]学校教育改革的整体思路是否明确。[2]教学改革的措施是否具体可行。

2.教学管理制度[1]业务学习培训,交流研讨是否规范。[2]教学质量的监控机制是否健全。[3]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是否科学。

3.教学研究工作[1]是否有符合学校实际的不同层次的教改课题。[2]是否能够把教学研究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3]教学改革成果及其推广情况。

4.教研组工作[1]教研组是否能够根据教改课题开展教学理论学习活动。[2]教研组是否能够教改课题开展有针对性的研讨活动。[3]教研组是否能够根据教改课题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课活动。[4]教研组是否有不同级别的研究成果。

5.课堂教学

[1]教学设备设施使用效率。[2]教师课堂教学水平。[3]学生学业质量。[4]课程开设情况。

6.学科课外活动[1]各学科能否配合课堂教学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活动。[2]能否结合学校实际开展特色的学科课外活动。

(三)校本教研工作

1.学校校本教研的整体思路及工作计划2.开设校本课程的情况[1]校本教材的编写。[2]校本教材的使用。

四结果与反馈

教研组管理制度建设范文第4篇

校本教研管理模式以校为本办学质量一、前言

校本教研的管理模式主要成长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经历的时间相对而言还比较短。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校本教研的作用已经慢慢得到社会界内人士的认可,其核心的思想主要是以校为本,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其根本的目的是要构建学校的主体文化,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在新课改下,“校本”涉及到的因素主要有:校本课程、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资源和校本管理等。我国小学引入校本教研制度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当前对其的管理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

二、小学校本管理存在的问题探究

我国小学校本教研的开始的时间比较晚,实践的时间比较短,实践经验比较缺乏,所以当前存在的问题比较多,根据相关的调查,笔者对此作了总结,认为我国当前小学的校本教研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缺乏完善的周密的管理制度

由于小学校本教研在我国的起步比较晚,所以相关的研究比较少,尚未形成完整的指导理论,所以各学校在相关的机制的建设方面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这样一来也导致学校在机制的建设方面过粗,许多的制度都是处于试行的阶段,相关的管理领导也只是凭着自己的感觉走,对于制度的可行性把握不是很大,因此在实行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较多。另外,学校也没有制定相关的计划定期地对制定的制度进行探讨,随时检验和更正可能出现的问题,而是在问题出现的时候才开始琢磨相关的原因。甚至有时候是为了应付上级的领导的检查,只是临时的做一些书面的制度建设,根本没有将其付诸实践,对其可行性更是懒得评估。

2.制度间存在相互冲突的现象

制度之间相互冲突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与教育部门制定的规章的相互冲突。根据相关的时间调查我们发现,有的学校在校本教研实践中建立起以读书笔记检查和随堂听课相结合的教学新常规,取得的成效非常好,但是这却与教育部门的规定“教师上课不带教案,一经查实,立即调离”相冲突,所以,无奈之下,有的学校只能放弃自己有特色的教学方式,二是与学校的相关教学规定相矛盾。笔者在相关的访谈中发现,部分学校的领导由于私人的一些恩怨,常常缺乏沟通,也缺乏对于本校实际情况的了解,在制定相关的制度时,完全凭个人的主观评断进行,所以常常出现新制度与教学常规相冲突的现象。例如,一些学校传统的规定是每个老师都必须要给学生上一次校内的公开课,而随着校本教研制度的展开,有部分老师常常需要上校际的公开课,所以就不想再上校内的公开课,因为认为这两种性质是一样的,但是相关的领导却给予了否定,这样一来就严重的打击了部分老师上课的积极性,阻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3.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

完善的监督机制是管理制度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是对实践的效果进行有效评估的重要依据。从相关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监督机制的缺乏使得校本教研机制实施的效率非常的低,有时候甚至出现负效应的现象。完善的监督机制,可以有效地监督教师的行为,使教师自觉地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自觉地把各项教育工作做好。

三、提高小学校本教研管理水平的策略探析

传统的小学学校管理模式明显的跟不上我国教育改革的机制,校本教研管理模式很好地适应了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关的解决方法,以促进这一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促进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1.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制度实施的有效性

校本教研本身的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否可以说直接决定了制度实践的效果。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的措施主要有:第一,在制定相关的制度中,要保证制定过程的民主性,进行层层审核;第二,制度的内容要尽可能的全面,尽可能地覆盖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另外,根据笔者的相关的总结,笔者认为要确保校本教研制度实施的有效性应该主要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就是对于问题的发现要具有前瞻性,然后针对相关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第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轻重缓急,要及时解决核心的问题;第三,必须要认清问题的本质所在,不能被问题的表现所迷惑。

2.提供充足资源,为校本教研提供支撑

校本教研所需的资源主要包括信息资源、相关的专家的指导、以及各种人力资源等。所以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的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为我国的小学学校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为学校的领导层的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实现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的有效沟通,而学校自身也必须要注意加强本校与外界的沟通与联系。在相关的走访中我们发现,部分学校开始主动争取与其它学校的合作,特别是我国的高等院校,目的就是要争取专业研究人员的支持和指导,使其在制度方面的建设少走一些弯路。

3.建立完善的监控机制,强化监控效果

我国新课程的改革只是在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这些规定的落实需要各个学校根据自身实际进行创造性执行。作为践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校本教研的目的主要在于使各个学校自主的研究各自学校的实际情况,然后根据自身的特点自主的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使每一所学校、都能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而要保证校本教研制度的实施效果,有效的监控机制是必不可少的,笔者认为,强化监控效果的重要步骤之一就是要强化校长室——教导处——教研组——教师四级管理网络机制,形成一个完整的校本教研管理监控机制。

四、结语

当前,校本教研在我国发展的实践还比较短,但是却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它将可能成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校本教研管理的模式在我国还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甚至严格的说,在我国的小学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本教研管理,但是实践却已经证明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非常符合我国新背景下课改的要求。提高小学校本教研管理水平的策略不仅仅有以上几点,更需要我们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改进,不断提升小学校本教研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孙占军.加强校本教研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现代校长,2011,(12):26-27.

教研组管理制度建设范文第5篇

二、工作要点

    1、主题优化。本学期的教研主题是:如何做个会听课的老师。促使教师学会听课、学会评课,能让片区的教学研讨活动真正让做课与听课的教师都有所提高。

    2、加强理论学习。要求各组员认真阅读《英语课程标准》、《英语课程标准解读》以及《区中小学教学规范》。同时加强教育书籍的阅读。推荐书目:《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新课标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设计与实例》、《感悟abcd小学英语教学创新》、《行动教育  教师在职学习的范式革新》、《非常教师——优质教学的精髓》、《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鲁子问教授编写的一套关于(中)小学英语教学方面的书籍。

    3、落实常规,加强课堂实效。重点要抓好备课和上课教学常规的落实;有效地组织好集体备课、业务学习、研讨、讲座、教材分析等活动,对照新课标,反思自己的英语课堂教学。同时,针对学区的教育现状与教育装备,研究该如何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效率。

    4、提高教师技能。每位组员积极练习教师基本工,如:三笔字,口语等,积极参加区中小学英语语音达标活动。

    5、加强教研组制度建设。

教研组制度 :

   (1)全员参与制。

   (2)一学期一次理论学习制度。每个学期由各组选出代表,对全员进行理论学习辅导。以求更新教师们的教学观念,调整教学理论的知识结构。

   (3)教案打印发放制。听课前为大家发放教案,使得大家在听课时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与记录那堂课里的情况。

   (4)评课制。在课前,每位老师发到一张《评课单》。听课结束后,给每位老师大概15分钟的时间写《评课单》。在这15分钟里,听课者要浏览听课笔记,整理自己在听课过程中所做的小结。然后再有重点地与大家进行交流自己的观点。最后由主持人汇总评课内容。每个人回家一个星期内上交评课稿。

   (5)每学期教学实践中认真做到“六个一”的学习管理制度,即每个月至少写一个教学反思,向教研组提供一个本人遇到值得探讨的问题,一个有新意的典型案例,设计一份试卷,上一节研讨课(或说课),交其他的附带作业:上课老师说课稿与上课的案例。

   (6)请假制。每周四下午的教研活动为工作时间,如有特殊情况需向学区教科研负责人请假。

 

附:

1、分组。

a组:瑶溪一小、瑶溪三小、瑶溪五小、金岙小学、黄山小学、黄石小学。

b组:瑶溪二小、上江小学、上庄小学、元庄小学、屿田小学、横街小学、状元三小

每次专题活动之前小组间进行活动。(如:开课时,个人备课——集体备课——说课——修改——片区活动)

2、活动安排:

周次

时 间

活 动 内 容

4

3.10—3.16

学区全体教师会议

1、传达区2011年上半年区小学英语科研训工作重点部署

2、贯彻小学英语教学规范

3、备课组建设策略

4、2011年上半年片区小学英语教学工作重点部署。

5—7

 

1、区级活动

2、小组活动(集体备课)

3、理论学习:如何听课、评课。

8

4.7—4.13

学区小学英语专题研讨活动

1、开课:谢琛琛(横街学校)、张丽丹(金岙小学)

2、小组讨论

3、评课

9—15

 

1、区级活动

2、撰写评课稿

3、理论学习:阅读教育累书籍并撰写读书笔记,供读书会交流。

16

6.2—6.8

读书会(学习笔记交流)

3、学校特色活动(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