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单亲家庭的帮扶措施

单亲家庭的帮扶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单亲家庭的帮扶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单亲家庭的帮扶措施

单亲家庭的帮扶措施范文第1篇

一、总体情况

(二)单亲家庭子女的性格特点,心理情绪。由于家庭的缺损,造成了单亲家庭子女的性格缺陷,他们通常表现出孤僻、内向、任性等性格弱点。绝大部分生活在单亲家庭里的未成年人在个性发展中,常常感到空虚、寂寞、惶恐不安和焦虑。在调查的2840名单亲家庭子女中,处在离异家庭的单亲家庭子女,大都行为习惯差,甚至染有不少不良习气,诸如抽烟、赌博、打架斗殴、谈情说爱、寻衅闹事等等。

(三)单亲家庭子女的生活状况。由于家庭的不完整,只有少数单亲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多数单亲家庭的生存状况是十分艰难的,生活条件差,生活质量跟不上需求。在调查中发现,2840名单亲家庭子女中有53.9%随父,46%随母,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扶养的占0.1%;在生活条件较差的家庭,父或母为了寻求生计,外出务工,也只能将子女交给长辈或他人看管。

(四)单亲家庭子女的监护人文化结构。调查的单亲家庭中家长是农民的居多,占整个的89.76%,是工人的占4.2%,是干部及其他的占6.04%;同时,他们的文化层次也参差不齐,其中,小学文化占单亲家庭的60.59%,中学的占34.01%,大专以上文化层次较高的只占其中的5.4%。

(五)单亲家庭子女的受教育情况。在学校的教育中,86.7%单亲家庭的子女能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有13.3%单亲家庭的子女不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调查结果显示,单亲子女的学习状况向两个极端发展。其中,学习成绩特别突出的单亲子女属于个别现象,只占0.6%,成绩较差的占78.3%。由于单亲家庭孩子的监护人文化水平普遍低,不具备给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素质和能力,因此,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大多数未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二、存在的问题

(一)单亲家庭教育功能弱化,质量差。单亲家庭的父母一人既要承担沉重的家务,为了生活又要努力的生产、工作,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方面常显得力不从心,对其子女的关心和教育不够,造成了家庭教育功能欠缺的一个普遍现象。特别是在农村单亲家庭中,多数家长常年外出务工,孩子托付给家中的长辈,监护人本身文化水平低,思想素质不高,严重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式方法,不具备对孩子进行家教的能力,这些现象直接导致了家庭教育质量差。

(三)单亲家庭子女学习向极端发展。在对单亲家庭子女的调查中发现,他们的学习状况向两个极端发展。一种情况是父母离异或丧偶后,把孩子作为整个家庭的精神支柱和依靠,在孩子的学习教育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这样的孩子在学校里出类拔萃,但是他们性格孤僻,很敏感,心理承受能力差,而且很自卑,缺乏爱心。另一种情况是父母双方互相推卸责任,视子女为累赘,在这种家庭中的孩子往往是自暴自弃,有厌学情绪,在学校表现恶劣,不思进取,任意逃学,而这种情况在单亲家庭中占绝大部分。

(四)单亲家庭经济出现危机。由于大部分单亲家庭都是一个人承担抚育和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除了少数家庭生活富足以外,绝大多数家庭经济都十分困难,难以支付高昂的教育费用,很多学生只能勉强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少数学生早早辍学,连九年义务教育都不能完成。同时,健康也不能得到保证。

三、几点建议

(一) 社会责任

1、加强领导,进一步关注单亲家庭子女的成长。各级党政部门应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贯彻落实中发8号文件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加强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切实解决。一是加快经济发展,积极给单亲家庭的家长创造就业机会,使其就近务工,创造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二是完善有关法律政策,保障孩子合法权益。三是社会各界要力所能及开展对单亲家庭子女的帮扶活动。

2、强化宣传,积极引导单亲家庭子女监护人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由于单亲家庭子女的监护人责任意识普遍淡薄,要切实改善单亲家庭子女的生存、发展环境,就必须强化单亲家庭子女法定监护人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针对这一问题各级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和机会,对单亲家庭子女的监护人进行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的教育,让他们了解单亲家庭孩子出现的生存危机和道德失范问题,了解青少年教育的基本内容、教育规律和方法,明确自己监护的任务和责任。

(二)学校责任:

1、学校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用爱心抚慰创伤。要加强调查研究,增强教育实效。学校应对农村单亲家庭学生的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全面了解他们的情况;并建立单亲家庭学生的专门档案,针对不同特点,分类管理。老师应与外出打工家长及其临时监护人经常保持联系,并建立家长记录卡,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

2、创造活动环境,用鼓励消除自卑,用友情弥补亲情。单亲家庭学生的思想负担重,耻于别人知道自己家中的真实情况,更怕老师和同学知道。学校要积极创造活动的环境,鼓励单亲家庭学生参加各项有益的活动 。同时,在活动和学习中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增进和同学的友谊,用友情来弥补亲情。

3、鼓励他们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单亲家庭的学生在闲暇独处时常常感到无聊,也更多地采用消极被动的方式打发时光。学校要对他们进行人生观和生活目的教育,让他们增强自信、树立正确理想,做到常提醒,多鼓励,多方面启迪。积极安排一些兴趣相投的同学与他们结成学习伙伴。

(三)家庭责任:

1、强化监护意识,确保家庭教育力量。单亲家庭子女的父母要重视与学校、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随时掌握孩子动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管理。如果必须外出务工,要认真从孩子成长需求的角度出发,选择责任心强、有保护能力和精力的临时监护人管理孩子,并应履行相应的委托手续。

单亲家庭的帮扶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 单亲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一、单亲高职生在高职院校的成长现状

据对长沙市河东地区几所高职院校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单亲高职学生比例已达到了10%以上,部分班级比例高达24.6%。与非单亲学生相同,大部分单亲学生都具备一定自理能力,能照顾好自己,较快地适应大学独立生活环境。他们中不乏优秀学生,会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会外出兼职,获取经济收入;会定期或不定期和家人联系,与家长交流沟通感情;平时也会参加一些公共活动,锻炼社交能力等。但同时我们也了解发现,在这部分群体中也有不少学生,虽具有独立性,但参与一些公共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却没有普通学生高,并且在社交、沟通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弱;性格上孤僻或相对内向一些,不轻易或不擅于对外表达自己的情感,有一定的排斥心理;一些学生家庭亲情观念比较淡薄,不主动、也不愿意和家人交流沟通;不关心周边的事物,也不关心个人的学习和以后的就业问题等。在对高职大学生SCL-90问卷调查中发现,单亲学生与非单亲学生相比,其在人际关系、焦虑、神精病性多个因子上的得分均较高,但差异并未达到显著水平。而在敌对、偏执和其他因子上,单亲学生得分非常显著的高于非单学生的得分。这一结果暗示:单亲学生在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上不如非单亲学生,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与人际关系相关的情绪体验上面。其他这项则主要反映单亲学生在睡眠、饮食等方面的质量也差于非单亲学生。对不同性别单亲学生SCL-90问卷调查中反映,男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敌对和偏执因子上与女生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单亲学生中女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男生。[1]

二、单亲高职生表现出的主要问题

首先是心理上的问题。相关调查反映,单亲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整体低于非单亲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大部分人在心理上呈现出了如自卑、敏感、恐惧、多疑、嫉妒、逆反等一些列特征。这些特征无疑增加了单亲学生在生活、学习、工作和情感中的不自信感和不安全感,也势必导致他们很难和其周围的人进行交流沟通,最终造成他们在人际交往、感情认知、自身控制、能力提升成等方面和非单亲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其次是性格上的问题。完整的家庭结构与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子女的健康成长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也会影响着他们的性格。父、母和子女会形成一个家庭中相互联系且稳定的三方关系。而单亲家庭中,由于父母一方的缺失会使这种有机关系失去平衡,造成对其子女个性发展上的重大的影响。在家庭破裂、父母疏远等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可能比正常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更容易形成一种封闭意识,不愿与外界打交道,对周围抱着一种排斥防御心理。这样慢慢成长起来的学生,即便进入高职院校以后,短时间内也难以走出孤独、内向的性格圈。第三是行为上的问题。单亲学生心理、性格上的若干问题,也导致了他们在个人行为上表现出一些不同于非单亲学生的地方,或排斥、或过度敏感、或也无所谓的态度。比方说部分单亲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不会给自己拟定学习目标和计划;不愿积极主动参与集体活动,个人交往却又较多的在意对方的个人条件、家庭状况、行为能力等,体现出一定的目的性。第四是生活情感上的问题。有的单亲家庭,生活拮据,经济状况不容乐观,单亲学生会因此而自卑、保守、压力大,即使自己边读书边兼职,但也表现出一些不够自信;有的单亲家庭,家长因为觉得亏欠子女,一味从物资上予以满足,在身心关爱上却不够细心,对其过渡溺爱、放纵。不管哪种情况,都可能会使得这些单亲学生在感情上产生的烦心、郁闷、甚至痛苦,却又找不到合适的人倾诉。他们很想表达自己的情感,但又不愿、害怕让他人了解自己的内心,最终也只能封闭自己的情感,默默承受。

三、单亲高职生心理健康方面问题的主要原因

其一是家庭的不完整性。由于父母角色残缺,单亲家庭子女往往缺乏父爱或母爱。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父母关心给予鼓励时,得不到相应的关怀,这必定会使孩子在心灵上受到沉重的打击,也会为其成长经历留下阴影。而且这些负面的经历如果得不到很好的宣泄将会影响人格的发展甚至将影响其一生。其次是家庭教养方式的极端性。正是因为家庭的不完整性,单亲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更有可能出现对其子女的或过度溺爱,或不管不问,或滥施暴力等。不少家长教养子女时会带有不良情绪,从而导致单亲孩子在一种极端环境下成长,过于偏激,逆反心理严重。再者是社会环境的影响。这主要来源于对高职院校的不完全了解和认识,以及对单亲家庭的歧视和偏见。还有是个人自身因素。单亲家庭的不完整性及由此导致的种种实际困难对学生心理形成一定负面影响,导致个体产生消极情绪反应,这种反应进而对现实产生各种非理性认知。这种非理性认知又会反过来加剧他们对环境的不适应。长期如此就会导致学生无法形成有效适应环境及应对挫折的心理,遇到困难只能做出消极对待,从而影响了其人格结构的健全与完善。[2]

四、单亲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措施

首先,从学校入手。进入大学后,学校环境从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以后的成长。因此,学校首先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开发建设相关心理课程。遵循素质教育的原则,积极引进、培养心理健康教师,构建团队,开展高职生心理健康教研活动。在课程开发设计及教学过程中,可多关注单亲学生这一特殊群体,通过一些适当途径和方法,在不显露家庭隐私的情况下,突显出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增强他们的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家庭观、爱情观和就业观。课堂上加强师生互动、交流沟通,对这部分学生因材施教,增强教育的号召性、感染性和实效性;课堂外,充分利用大学城空间,建立导师制,定期开展活动,进行心理、学习、生活、爱情、就业等方面的集体指导、个人对话,逐步形成这一群体的教育资源和体系。第二,要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高职院校应配套建设、完善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体系,多组织开展一系列多元化、健康化的各类校园团体文化活动,引导单亲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让他们在这种环境氛围下和文化活动中不断弱化自身的自卑性和消极性,增强积极性、开朗性和乐观性。同时也可以通过学生会、社团、班级、寝室开展各类多彩多样的课外业余活动,比如寝室文化大赛、个人技能比拼、才艺魅力展现、青年志愿者服务等一系列积极有意义的活动,让单亲学生在活动中正视自我、重视自我和充实自我,促进交流,开阔视野,锻炼意志,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第三,要完善相应心理健康教育制度,科学实施有效的引导管理办法。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制定相应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并逐步制度化,让院校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咨询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让单亲学生通过专职心理教师有效、合理的辅导,解决个人心理上的问题。同时,院心理咨询室也可以和系部联合,开设心理咨询分支机构。即在心理健康教师的指导下,由辅导员负责建立单亲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邀请班级相关科任教师、学生党团总支书记参与,负责对不同单亲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关照等,也可成立一些学生帮扶社团、小组,在尊重个人隐私的情况下,开展学生间的帮扶活动。当然,还要定期或不定期与学生家长交流沟通,建立家长群,通过电话、邮件、面谈等方式,更多地了解学生个人、家庭状况,并及时向他们反映学生的在校情况,让家长也积极参与到对学生的管理和帮助中来。

其次,从家庭入手。调查统计反映,单亲学生越是主动的和家人交流沟通,其心理健康水平就越理想。多与家人交流本身就暗示着他们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生活,或者是讨论、分析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这对心理健康就是大有裨益的。家人通常是年长的,能够为学生所遭遇的各种问题提供更有建设性的解决意见,即使不能够如此,也能够提供真心的安慰和鼓励,帮助学生度过难关。通过交流沟通,可以让子女正视家庭问题。健全家庭固然好,但单亲家庭及单亲子女只是一种被动的身份,虽然不完整,也并无本质好坏区别,单亲家长应正确引导教育子女建立这一理念。单亲高职生现已是成年人,对事物也已具备一定的理解辨别能力,更能客观对待这些问题。即便有些单亲生当初是因为父母的离异而消极、颓废,甚至憎恨,但现在通过和父母的多交流、多沟通,他们也会纠正以前的非理性观念,理解父母、正视家庭,乐观面对。通过交流沟通,也可以拉近彼此距离。子女在校读书,家长不在身边,往往是靠电话联系。不少学生会在周末打电话给父母汇报在校的情况,家长也可以多尝试给子女主动打电话,问寒问暖,关心子女的生活、学习和个人交往,不光是物资上给与关心,更要从心身上关心子女,了解他们的内心,成为知心朋友,建立健康的父子(女)、母子(女)关系。离异的单亲家庭,父母双方在孩子面前也应互相宽容、互相谅解,不要仇视,让孩子在一个健康的身心环境中成长。当然,家长还应主动与学校多联系,多关心子女在学校的情况。不少家长把孩子送入大学后,就像完成了个任务,只负责按月汇付子女的生活费,每周打打电话问问孩子生活情况,很少有主动和孩子的辅导员、班主任联系的。这样对子女在校情况的了解就不够全面,且有些只是孩子的一面之词。家长还是应该多和子女的辅导员联系交流,随时关注子女在校的状况,并积极参与到学校、辅导员开展的一些互动、团体活动中来,让子女在校期间也能时刻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再者,从社会入手。单亲学生只是一种身份,这是学生自己不能改变的。社会不要因此而认为他们另类、可怜,或认为他们自卑、极端,而是应该以一种平和的态度去对待他们,就像对待普通学生一样。当然可以更关注、更热情,不过也要注意方法手段,毕竟这部分群体还是比较敏感且内心很脆弱的。社会可以组织一系列公益活动,在学习、生活上给予这部分弱势学生群体一些经济物资资助;也可出台一些优惠政策、措施,给他们提供就业、社保等方面的帮助;还可以通过一些舆论报道,积极宣传单亲学生健康成长的案例,让社会各界能正确对待、关怀支持单亲学生并重视他们的教育问题。让更多的单亲学生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从而健康茁壮地成长。

学校、家庭、社会积极向上、健康进取的优良环境,固然为单亲高职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必要的外界条件,但这部分学生要从心理上真正改变,关键还取决于自己,需要自己不断努力。单亲学生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家人、认识自己的家庭,摆正心态,从困惑与矛盾中走出来,摆脱心理阴影,这可以通过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自我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来解决;其次,单亲学生应不断提升自我素养、明确自身价值,树立学习目标,积极学习,勇于进取,这主要是通过学校的专业培养、思政教育和个人努力来实现;还有,单亲学生应积极参与各类大小活动,加强交流沟通,人际交往,不断丰富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而这些又可以通过自己积极参与,家长、学校、老师和同学一起帮助得以实现。总之,单亲学生要努力以健康、热情、乐观的心态认真做好每件事情。

参考文献:

[1]徐秀梅等.单亲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环境因素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1,(13)

[2]许成坤,王宇晗.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转变[J].北方经贸,2013,(6)

单亲家庭的帮扶措施范文第3篇

摘 要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利益结构的深层调整,如何维护好困难职工的合法权益已成为工会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困难职工帮扶是工会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的一个有效载体。本文就企业困难职工帮扶工作进行探讨。

关键词 困难职工 原因分析 帮扶机制

随着社会的转型,改革的深入,企业职工的幸福指数逐步提高,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困难职工群体依然存在。企业工会如何更好地维护困难职工的合法权益,如何充分发挥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企业工会建立帮扶救助制度,切实帮助困难员工既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更是从实际上解决职工困难,增强职工归属感的必要措施。

一、企业建立帮扶救助制度的必要性

工会是职工的家,同时也是困难职工帮扶的主责部门,建立互助互济、救急济困帮扶工作制度,既体现了企业对职工的关心,又是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效补充,同时也是企业对社会应尽的责任。

(一)建立实施帮扶救助制度,是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企业帮扶救助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补充,可以在帮扶困难职工群体方面发挥拾遗补缺的作用。

(二)建立实施帮扶救助制度,是企业维护职工队伍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需要。慈溪虽然总体经济较为发达,但不免也存在不少职工在就业、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只有做好企业困难职工的帮扶救助工作,努力为这些困难职工排忧解难,切实维护他们的切身利益,才能真正体现工人伟大、劳动光荣。

(三)建立实施帮扶救助制度,努力帮助生产、生活中遇到困难的职工渡过难关,它不仅是在职工最困难最紧急的时候送上了企业的关心关爱,而且还关系到职工队伍的团结稳定,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企业困难职工致困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企业的发展呈现了明显不平衡情况。有的企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职工的经济收入获得了增长。有的企业处于转型变革期,经营困难,一些职工由于种种原因,面临失业、下岗,即使在岗职工有部分也处在收入低、生活困难的行列。

(一)自身原因。困难职工群体大多是一线最基层的职工或是下岗失业人员,他们普遍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技术落后,干着苦、累、脏的活但收入却很低,由于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被甩在社会发展的边缘地带。

(二)家庭原因。困难职工家庭一般供养人口多、家庭负担重。一些职工家庭多在农村、几代同堂,仅靠该职工一人的工资养家糊口。工资收入除了自己生活还要负担家庭,生活负担极重。

(三)历史原因。困难职工群体有的是子承父业,和父辈在同一个行业里工作。一旦行业出现不景气,就容易造成整个家庭收入难以保证。因其自身经济和其它方面的原因,他们的子女也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困难职工子女因受不到良好的教育,缺乏良好的文化素养和技能,出现了上辈穷,下辈也穷的“遗传”现象。

(四)教育成本原因。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教育费用对于困难职工家庭来说,确实难以承担。特别是供养一名大学生一年的费用至少在万元以上,职工本人无力负担,但为了子女的未来,东拼西凑借钱付学费,其家庭也就陷入了年年借、不见还的困境,导致家庭更加困难。而这些学生毕业后由于没有一定的家庭背景,因此面临就业困难或不理想的状态。

(五)婚姻破裂原因。由于部分职工经济收入少,对家庭的稳定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离婚率呈上升趋势的背景下,企业中的单亲家庭增多也是不可避免的,单亲家庭尤其是女职工单亲家庭生活困难,一个人收入有限,不但要承担子女的抚养费,还要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生活上雪上加霜,难上加难。

(六)生病原因。如果患了大病、重病,其治疗费用对一般职工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为了活命,职工家人想尽一切办法治病,结果家徒四壁,还背负了一屁股外债,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彻底陷入贫困也就不足为奇了。

(七)天灾人祸原因。天灾人祸等意外事件的发生导致职工快速坠入贫困的深渊。近年来,职工发生工伤意外、交通意外等意外事故的现象有增无减,而且在事故中遭难的往往是家中的顶梁柱,人亡家破是不争的事实,即使家还在,但已是风雨飘摇。这种临时而突发的灾难给职工带来的伤害和困难最大。

三、实施企业帮扶救助制度的途径

企业工会是行政领导下的群众组织,它对困难职工的帮扶既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又是企业对职工关心关爱的体现。由工会组织牵头对因失业、疾病、工伤、子女上学或其它意外灾害致使个人及家庭暂时性陷入经济生活困境的职工,给予一定的经济救助、就业、创业帮助和法律援助服务等帮扶措施是对社会保障机制的补充和完善,它具有快速、有效、及时的特点。

(一)行政重视、工会牵头。建立和实施困难职工帮扶救助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仅靠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部门是很难做好的,必须紧紧依靠行政的支持和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形成“行政全力支持、工会积极行动”的工作格局,才能更好地实现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和救助。

(二)制度保障、形成长效。企业从制度上规定对困难职工帮扶,是实施帮扶救助的保障。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要把帮扶救助落实到实处,必须以完善的制度作保证。首先,帮扶救助工作要有具体内容。企业工会可利用“冬送温暖、夏送清凉、金秋助学”等工作内容按照不同的时间节点来制定帮扶救助措施,对困难职工进行专项帮扶。其次,帮扶救助工作要有措施。要制定帮扶救助管理办法,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和数据库,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更新,以更详实动态的困难职工数据管理档案为依据,做到帮扶工作有制度、有标准、有程序、有规则、有条件。最后,帮扶救助工作要成体系。困难职工经各种程序审核后,应当通过具体的程序,把帮助送到困难职工手中。

(三)落实到位、真正帮扶。企业建立帮扶制度后,落实是关键。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渠道加以落实:首先是充分利用国家的低保政策,使特困职工能享受到城镇居民最低的生活保障待遇;其次是开展“冬送温暖、夏送清凉、一年四季送关怀”的“三送”活动;再次是开展“金秋助学”活动,确保每一个困难职工子弟都能入学;四是推行“三联系”制度,即“领导干部联系困难职工,工会干部联系困难职工,专(兼)职女工干部联系困难单亲女职工”;五是切实兑现“不让一名职工看不起病”的承诺。只要将各项制度措施落实到位了,就一定能够把困难职工帮扶救助工作做好、做到位,企业的稳定发展就有了保证,和谐稳定的氛围会使职工更爱企业,更安心地为企业创造财富。

单亲家庭的帮扶措施范文第4篇

据调查统计,全县困境儿童265人,其中留守儿童210人,单亲家庭儿童40人,孤残儿童15人。

二、困境儿童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据调查发现,孤残儿童因自身残疾的原因及留守儿童因长期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导致普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家庭教育欠缺,导致困境儿童学习成绩较差。从调查情况看,残疾儿童因本身残疾的原因,造成其心理上的负担,因而影响学习。而留守儿童因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大多数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这些长辈因自身文化素质较低,根本无法顾及到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长辈们长期存在溺爱孩子的做法,家庭教育方法极其不当,严重影响孩子正常学习,留守儿童作业敷衍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2、家庭经济薄弱,导致困境儿童生活质量不高。残疾儿童家庭的生活水平普遍低下,他们除维持基本生活所需之外,难以承受康复治疗教育等费用。而留守儿童因父母打工多数从事劳动密集型工种,微薄的经济收入只能勉强维持全家的基本生活。但留守儿童正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家庭经济收入太少,父母长期在外,难以顾及到他们的正常生活,造成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良,身体健康受到极大损害。

3、情感沟通太少,导致困境儿童心理偏差严重。据调查,孤残儿童80%以上,都存在自卑心理,而这些儿童正处于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父母长期外出打工,父母关心的不够,与其交流太少,使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呵护和照顾,从而导致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由于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导致一些儿童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再加上有些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关注不够,导致他们有心事遇麻烦时缺乏通畅的倾诉渠道和正确的引导,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得心理健康。

4、安全监管不力,导致困境儿童安全难以保障。当前,大多数监护人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平日对这些儿童监护不力、安全教育不够,导致部分儿童的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另外,因受农村社会治安环境的影响,困境儿童权益受到严重侵害。

三、帮扶困境儿童的建议和意见

农村困境儿童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综合的社会问题,它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当前,如何搞好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帮扶工作刻不容缓。现结合调研情况,提出以下建议和意见:

1、要切实加强对困境儿童帮扶工作的领导。要尽快建立农村困境儿童扶贫工作机构,积极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有关扶贫部门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覆盖城乡的农村困境儿童扶贫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科学制定农村困境儿童扶贫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近期和中长期工作内容及目标,努力推动农村留守儿童扶贫工作向前发展。

单亲家庭的帮扶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8-0263-011.同唱一首歌,建立家校合育新机制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将影响到整个教育效果,因此只有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教育的真正作用。我校一直以来就十分重视家校间的合作,并在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了一系列家校合作的新模式。

2.加强联系,为学生建立信息簿

我校的寄宿生中有很多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孩子即使是双休日回到家中,见到的也只是爷爷奶奶。俗话说:"隔代更比一代亲。"老一辈子的人吃了许多苦,所以他们都不愿意让孩子再过那种苦日子,于是在生活上便百般呵护。孙辈们回家的这两天,爷爷奶奶们基本上都是嘘寒问暖,然后在孩子返校时给足了零花钱;至于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究竟怎样,学习成绩到底如何,他们却很少过问。而孩子的父母远在千里,一年也回不来几次,因此感情也日渐疏远,与孩子的关系冷淡。此外,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寄宿生中也有不少来自单亲家庭的。

针对上述两种情况,我们学校的做法是:首先,及时统计好每一个学生的基本信息,为每位学生建立起个人信息簿;同时学校会根据掌握的实际情况对于贫困生及时做好关怀帮扶工作,对单亲家庭的孩子以及留守儿童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让每一个孩子都明白自己在校的生活费,都是父母通过辛苦劳动所挣来的血汗钱,来之不易,让孩子学会节俭和珍惜,由此懂得感恩。这些工作的开展,让学生多了一个倾诉的场所,让老师们多了一道把握学生心灵脉搏的关口。其次,我们每学期都在全体寄宿生中开展一次"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的活动,让学生告诉父母其在学校学习、生活的情况,让父母知道自己的孩子已经长大了、懂事了、学会体谅父母了。这项活动的开展收效很大,有许多家长后来给学校打来电话,说读了孩子的信,让他们热泪盈眶,老师的教育卓有成效,小孩子原来在家很顽皮,不懂事,经常打骂却没有丝毫进步,通过这封信,才发现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培养下已经长大了、省心了。

3.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齐抓共管促教育

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是一项既全面又具体,既系统又繁杂的工作。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力量,把寄宿制学校管理作为一项社会事业,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由于种种原因,寄宿制学校的管理还存在着许多难题,要解决这些难题,光靠学校是不行,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关注和参与。寄宿制学校的管理,要以学校为中心,家庭、社会相互配合。学校可通过互访,开家长会与家庭联系,发挥家庭的积极作用。学校也要主动争取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有益的实践活动,建立起校内外结合的教育体系。

4.从细节入手 完善食堂管理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学校食堂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关系到广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因此寄宿制学校必须要以"抓安全为主线,严抓日常管理,保证安全每一天 "为工作思路,不断加强食堂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在饮食上做到"学生满意、家长放心",从而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寄宿制学校要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管理体系,落实责任,层层把关,坚持"细节决定成败"、"过程决定一切"的方针,坚持从细节入手,从小处着手,从每个环节抓起,坚持事事抓,时时抓,反复抓,抓反复。从而使学生食堂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

5.为了让家长放心,学生安全舒心

可采用以下做法: 5.1用具体行动让学生感受如家一样温暖。

5.2宿舍管理实行"三清一公示联动管理"制度。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安全为首"的工作思路,在安排住宿时,学校分管校长、政教主任、班主任都做到了"三清",一是住宿人数清,学生信息清、学生所住宿舍和床位清。"一公示"是为加强直观管理,学校为每个宿舍编号,将每个宿舍的舍长,住宿学生名单、指导学生日常生活训练的教师名单予以公示,这样值勤领导和教师在值周期间很容易了解每个宿舍的情况。

5.3宿舍实行"学校领导――班主任――执勤教师――舍长四维一体"的管理制度。学校领导每天至少检查一次,班主任全天检查,执勤教师负责夜间纪律和安全,舍长是该宿舍的信息报告员,宿舍如果发生应急事件,这一管理网络会在第一时间开始有节奏快速运行并做好相应的处理。

5.4实行执勤教师与学生同住同楼的零距离管理,为保障学生安全,学校实行执勤教师与学生同住以便加强对住宿学生的管理和照顾。

5.5实行学生有病急时救治制度。在校住宿生生病,执勤教师接到信息员报告后马上与班主任取得联系,并即刻将患病学生在第一时间送往医院实施救治,病情严重的在与家长取得联系的同时做好转院的相关准备工作。

5.6实行晚间进出登记制度,确保住宿区的安全。

5.7实行夜间点名制度,及时了解住宿学生的归宿、当天的生活、学习、思想情况,及时为住宿学生解决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所遇到的困难。

5.8住宿学生离校实行请假报告制度,住宿学生请假后,该班班主任教师要将其学生离校情况全面详实地向执勤领导和值班教师反映,以便值勤教师夜间查房时心中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