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诚信建设规章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深入开展“创佳评差”竞赛活动和诚信建设,进一步增强搞好粮食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一是加强对“创评”和“诚信建设年”活动的领导,成立了由站主任XXX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把“创评”工作纳入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
二是加强职工教育。多年来,他们一直坚持每周一次的学习制度,学理论、学政策、学业务,不断提高职工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同时结合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认真学习粮改有关文件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并结合企业实际,开展形势教育,积极寻求企业生存和发展之路。通过学习,统一了职工的思想,进一步提高了认识,认清了形势,增强了危机感和责任感,坚定了搞好企业的信心和决心。
三是把创评活动和诚信建设工作与各项业务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近年来,大多数企业的职工普遍认为企业的主要工作就是搞活经营,而搞“创佳评差”和诚信建设活动是务虚,没有经济效益还搞那么多务虚的东西干什么,主动参与的意识不强。为此,他们把“创评”和诚信建设工作与各项业务工作结合起来,把“创评”和诚信建设工作的各项措施如推行业务规范化、优质服务、诚信经营等落实到各项业务工作中,同时把此项工作的完成情况与业务工作的考核挂起钩来,做到“创评”和诚信建设工作与业务工作同布置、同落实、同检查、同兑现,提高了职工参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创评”和诚信建设工作不走过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全面推行各项业务规范,强化基础管理
一是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近年来在县局的要求下,他们结合“创评”和诚信建设活动的开展,按照粮食工作各项业务规范,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各项工作制度。
二是根据工作需要和工作制度的要求,为各职人员制定了岗位职责,规定了明确的工作任务和标准,并制定了量化考核办法,改变了过去任务不明确、工作无标准、兑现无依据、成绩凭印象的状况,使各职人员人人有任务、个个有压力,各司其责,各负其职。
三是全面实行仓储工作规范化管理。对所有进出库粮油都认真执行“依质论价”政策,做到了价质相符,计量准确。对所有库存粮油按照储粮标准积极开展了以“三低”为主的科学保粮工作,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并实行主任、保管员“库存状况一口报清”制度,使粮油仓储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四是实行收购销售工作服务规范化。所有工作人员从着装仪表、工作程序、接待顾客、文明用语、商品质量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积极开展诚信经营,使行业风气有了明显的转变。
五是狠抓落实兑现。无论是规章制度还是各职工人员岗位职责,他们都把落实兑现当作首要任务,每年年终都要根据县局的考核结果对各职人员进行考核兑现,极大地调动了各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搞活经营,提高经济效益
一是积极开展收购活动。他们在企业即将面临改制的情况下,抓住今年我县粮食产量较好的大好机遇,坚持勤进快销、薄利多销的原则,以重质量,守信誉为服务宗旨,采取走村串户、上门收购的方式,积极组织收购。1—10月份,共收购粮食1420吨。版权所有
近些年我国高校教育蓬勃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新时期也存在着教育诚信缺失的问题,这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教育自身的健康发展。
(一)社会转型对诚信的冲击
世界各国在发展的过程中伴随着社会转型,普遍出现过“社会失范”现象。“社会失范”是指人们对于什么是适当的社会规范的理解存在本质分歧,在社会转型期主要表现为旧的社会规范被普遍否定,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逐渐减弱或消失,新的社会规范尚未形成或未被普遍接受,对社会成员缺乏普遍的有效约束力,整个社会缺乏明确、统一的标准,处于一种混乱的甚至相互冲突的状态。当前中国的社会转型主要表现在中国社会的社会整体结构、资源配置、利益分配等多个方面,与此同时人们的价值观念也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原有的旧的社会体制对人们的禁锢被打破,注重竞争、关注个性发展、鼓励发展经济在给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效益和活力的同时,也造成了功利主义和利己主义在这一时期过分膨胀。在经济领域,人们为了获取经济利益,不讲诚信,通过造假、欺骗等各种手段攫取利润;在政府机关,部分政府工作人员为了金钱利益,进行权钱交易,官员时有发生。在这种“游戏规则”下,教育部门也不例外。一些教师或教育工作者为了经济利益放弃职业道德甚至是不惜违反法律法规,对自身应负的社会责任和道义漠然置之,教育诚信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当然这不是说市场经济或者社会转型就是导致教育诚信失范的罪魁祸首,市场经济本身是一种信用经济,要求所有的参与者要受到市场规则的约束,必须遵守诚信。当前普遍存在的社会失信并不是市场经济导致的必然结果,而是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旧的社会规则被打破,包括诚信在内的传统道德观念遭遇冲击,传统的风俗习惯和舆论的控制作用减弱或丧失,而新的体系尚未建立或者说还很不完善,失信者做出失信行为可以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利益,但是缺乏相关的监督程序和处罚手段,失信者不必为其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这种利益与成本的不对称导致人们选择对自身有利的行为方式。
(二)当前高校教育诚信失范的集中表现
在如今教育领域,无论是个人的还是集体的行为不当都会造成教育诚信缺失。总体来说,教育诚信缺失的行为主要具有以下特点:行为者主观上具有利己的目的;客观上行为是违反相关教育法律法规规定,有些甚至是违反基本道德的;过程或结果损害了他人或社会利益。首先是教育者的个人行为。有的教师对学生不能以诚相待,不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不能对学生做深入细致的工作,甚至和学生发生冲突;部分教师对待上课的本职工作时缺乏责任心和职业精神,缺乏时间观念,有迟到早退现象,上课敷衍了事,将过多精力放在“第二职业”上;在学术研究方面,学历造假、学术剽窃的新闻也频频出现。这一系列的教师失信行为一方面对学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体现,难以保证学校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使得教师这个职业在社会上的认可度降低。教育管理人员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管理和低水平管理的现象:一是教育者对于教育工作的基本理念缺乏认知,在管理过程中,完全按自身喜好行事,学生对于其行为丧失了信任;二是部分教育管理人员不按规章制度办事,使规章制度的严肃性与权威性缺失从而造成诚信的缺失,这些看似微小的个人行为都可能最终导致教育诚信的缺失。其次是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的集体行为。在现实中高校“假冒伪劣”现象也屡见不鲜,部分高校违反国家及地方的招生政策违规招生,直接或变相向考生收取高价费用;在学校常规管理过程中,对于教师和相关管理人员的评优、考核普遍存在着“走过场”的问题,部分负责人员碍于人情或怕得罪人,对于考核事项简单应付;对于在校学生管理松散,遇到事情相关部门互相推诿,对学生毕业论文敷衍了事;更有部分学校为了一时经济利益对部分校外人员乱发文凭,这也是导致假文凭和假学历日益增多的原因之一。这些不诚信的行为都是阻碍高校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在相当多的高校,后勤服务部门也存在很多问题,如采购不符合质量标准的教学设备,学校食堂、宿舍等后勤服务不到位等。
二、高校教育诚信体系建设的深刻寓意
当下中国,无论是经济领域还是生活领域,各行各业都呼唤诚信。倡导教育诚信,构建教育诚信体系,既是教育改革发展本身必然要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促进个人自身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塑社会诚信道德理念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一)高校教育诚信是人才培养和教师自身建设的需要
教育的首要功能即是人才培养,而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德”是首要也是基本要求。如果没有教育诚信,很难想象怎么能做到培养合格人才。陶行知认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校是社会的缩影,也是学生步入社会前学习的重要阵地,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学校的诚信教育,教师传播高尚品德,学生耳濡目染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以高尚的道德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高校教育本身能做到诚实守信,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才有基础。对于教师个人来说,良好的师德是评价其工作甚至人格的重要标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如果教师保证自身行为的诚信,其行为自然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家长以至于社会都会给予其高度评价。因此,诚信教育行为对于教师个人来说是实现其个人职业价值、促进自身进一步发展的基本要求。
(二)高校教育诚信对高校自身发展及高校教育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是培养人的诚信品质从而促进整个社会诚信道德发展的基地。对一所高校好坏的评价,最终还是要细化到其所培养的学生,学生的品质及素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校期间所受教育。而评价所培养学生的品质不单单是看其学生就业率、就业情况以及获得过哪些奖项,很重要的一点还包括该校的学生是否具有较高的道德素养,是否具有诚信的基本素质。其次,学校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如果能做到严于律己、恪守职业道德,以诚信教育作为办学和育人的基本宗旨,那么学生、家长和社会对高校的发展的评价自然会提高。教育活动是个社会交往系统,教育行政部门不讲诚信就会影响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高校自身不讲诚信很难长期生存,必然会被社会淘汰;教育工作者不讲诚信,那么很难完成本职工作,得不到学生的认可,最终也会被淘汰。如果每所高校都将诚信作为办学的重要评价指标,所有的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工作者都将高校教育诚信作为自己工作的基本准则,那么面对如今整个社会教育困境,学校的努力就不会显得苍白无力,高校教育环境得到改善。只有诚信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工作者的共同选择,才能提升社会对教育的认可度和信任度,教育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三)高校教育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和保障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诚信是现代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不再只是传统伦理领域的道德诉求,其内涵更加丰富,要求各行各业都以诚信作为基本行为规范。人与人之间的交易、交往都要遵守契约。良好的诚信氛围有助于整个社会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提高企业和个人的信誉,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作为特殊行业的教育行业,一方面教育培养的人才是整个市场经济的参与者,只有在教育领域形成了诚信评价体系,受教育者在校期间就树立起责任和自律意识,形成诚信品格,在步入社会后才能自觉遵守诚信,信守约定,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逐渐将信用渗透到市场经济的每个角落,最终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另一方面教育作为一种产业,其本身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必须遵守诚信原则。因此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核心战略任务就是建立良好的信用体系,同时这也是新形势下教育自身发展和完善的必经之路。构建高校教育诚信体系,既能使教育系统本身诚信、有序发展,促进教育产业的良性循环;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教育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基础作用,为社会提供诚实守信的个体,今天诚信的学生成为明日诚信的员工、老板,保障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
(四)高校教育诚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社会历来就注重诚信建设,有很多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从孔子的“民无信不立”、孟子的“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到鲁迅的“诚信为人之本”,无不是在强调诚信的重要作用。在个人层面是否能“信守诺言”是衡量君子个人操守的标尺,在统治者角度是否能“取信于民”是评价国家统治的基准。进入现代社会,对诚信的需求并没有降低反而愈加强烈,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时期出现诚信失范的情况下,要实现中国梦的共建共享,诚信建设势在必行。“现代化背景下的中国梦具有深厚的价值内蕴,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便是中国梦价值内蕴的具体体现。中国梦憧憬的现代化社会不仅是物质丰裕的社会,更是诚信善治的社会。”诚实守信作为为中国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应当树立的基本价值追求和应当遵循的根本道德准则之一,是改善社会风尚、提高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保障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条件。高校是道德教育的前沿阵地,坚持诚信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并积极投身到建设诚信中国、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
三、高校教育诚信体系建设的可行性对策
当前教育诚信失范现象严重,这对社会健康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社会健康有序发展呼唤高校教育诚信建设。
(一)优化高校教育诚信的制度基础
尽管我国从古代社会开始就认识到了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当今社会也一直在呼唤诚信建设。但应该认识到诚信建设不能单纯停留在道德层面,道德是依靠个人自身修养和社会舆论监督来发挥作用的,不具有强制作用。没有法律法规作为依据,真正的现代诚信体系很难建立。教育领域也是如此,应该制定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明确相关部门和个人分工和职责,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诚信失范行为,追究行为人的责任。制定和完善教育诚信相关的规章制度使得诚信建设不再是一句空话,而是可以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的。但与此同时,也应注意要保证教育法令法规及规章制度的相对稳定性和权威性。在制度层面根据规范性文件的效力等级可将其分为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以及地方有关部门出台的和教育有关的文件,此外还包括学校内部的规章制度。法令法规应具有稳定性,如果朝令夕改,会使得有关规定不能有效得到实施,强制执行力就会下降。在制定和修改时应该从规定的合理性、可操作性以及对相对人的影响等多个角度综合考虑,既要能规范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的行为,也应注意不能损害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应考虑规定实施后可能产生的各种效果,尽可能是规范科学化。
(二)加强高校教育诚信观念建设
学校各个行政部门要认真执行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不断完善自身的各种体制,应树立起为学生、教师服务的意识和对学生与社会负责的观念,公平公开公正客观对待学生和教师,增强师生对学校的信任感和亲和力,营造诚信的校园大环境。对于行政工作者要求他们将诚信作为自己行为的基本准则,在工作过程中能做到恪守职责,提高办公效率,遇到事情不互相推诿,真正做到为教师和学生、为教学工作服务。只有他们的诚信意识增强了,才能在日常工作中折射出来,进而促使教师教学过程中也能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另一方面,就是要强化教师的诚信品格培养。“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早在千年前韩愈就道出了为人师的职责,教育的功能不仅单一地体现在授业方面,更重要的是传道。教师在教育诚信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工作者要注重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强化诚信品格修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诚恳地对待学生和工作,求实务真,不敷衍了事,更不弄虚作假,通过他们高尚的思想品行树立教育诚信的榜样和典型。
(三)强化教育诚信管理和监督
为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树立诚信环翠新形象,推动全区经济超常规、跳跃式发展,环翠区自20*年3月开始,采取有效措施,广泛开展了建设“诚信环翠”活动。
一是周密组织,广泛发动。为确保建设“诚信环翠”活动的顺利开展,区文明委制定下发了《关于建设“诚信环翠”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活动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以及党政机关、执法部门、生产企业、服务行业、个体经营行业、教育领域、城市社区、农村和家庭诚信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工作重点,并于20*年3月份在威海卫广场举行了由全区社会各界代表参加的启动仪式,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建设“诚信环翠”活动的积极性。启动仪式后,全区各级各部门纷纷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具体措施和活动配档,迅速在全区掀起了建设“诚信环翠”活动的。为营造建设“诚信环翠”活动的强大声势,环翠区在环翠有线电视台开设了《诚信在环翠》栏目,对全区各部门、各单位的活动情况进行了跟踪报道;各部门、各单位也都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本部门、本单位的一些经验做法和典型事例。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共在各级各类媒体刊发诚信建设方面的新闻稿件和理论调研文章200多篇,有力地调动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参与这项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全区先后有10万多名干部群众投入到诚信实践活动中。
二是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为使建设“诚信环翠”活动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区文明委把这项活动列入各部门、各单位的年度精神文明建设考核之中,将这项活动的开展情况与年终的位次管理、评先选优结合起来。同时,专门召开由政法委、机关工委、经贸局、工商环翠分局、建设局、教育局、卫生局、工商联、工会、团委、妇联等部门参加的协调会,把这些部门确定为建设“诚信环翠”活动的主阵地,进一步明确他们的工作职责,确保层层有人抓、级级有人管。各部门按照区文明委的统一部署,分别制定了工作标准和考核标准,建立健全运行机制,并结合各自情况,找准切入点,抓住侧重点,保证了管理范围内的工作有主线、有抓手,推动了建设“诚信环翠”活动的扎实开展。截至目前,全区各级各有关部门共制定各类规章制度50多条,开展各项诚信实践活动1万多人次,有力地促进了“诚信环翠”活动的开展。
三是突出重点,力求实效。为确保建设“诚信环翠”活动真正取得实效,区文明委要求各部门立足部门和行业特点,不仅要在全区营造一个诚信的人文环境,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个诚信的经济环境。各部门按照区文明委的要求,结合各自的行业特点,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区建设局将需要办理的基建手续,采取橱窗展示、发放《威海市环翠区基本建设程序指南》等形式向社会全面公开,大大方便了服务对象,同时还设立了专线服务电话,建设单位只需打一个电话,有关人员就会在2小时内到达现场答复。外经贸局、外侨办等涉外部门,以“亲商、富商、爱商”、营造良好投资环境为出发点,想方设法解决外资、侨资和侨属企业在“非典”时期面临的实际问题,赢得了外商的普遍赞誉。为检验建设“诚信环翠”活动的成果,自去年10月底开始,环翠区通过群众评议、媒体公示、主管部门推荐等形式,挖掘诚信典型单位和个人,并选出“诚信百星”在全区年终总结表彰大会上进行表彰。与此同时,环翠区选出的13个诚信单位还全部当选为全市“百佳诚信单位”。另外,环翠区还涌现出全国商业诚信单位—威海华联商厦股份有限公司,全国打假维权消费者满意街—环翠楼办事处东北村居委会等在全国叫得响的诚信典型。
二、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群众普遍认为建设“诚信环翠”活动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目前社会上仍存在一些不诚信的现象,如:个别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意识不强,个别企业和个体工商业者还存有恶意逃债、拖欠债务、偷逃税费、商业欺诈等失信现象,社会上的部分人以卑劣的手段进行欺诈,等等。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出,建设“诚信环翠”活动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诚信教育的力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大。随着环翠区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外来人口将会逐年增加。这部分人的流动性很大,且文化水平、道德水准等都各不相同,对这部分人进行诚信教育的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大。如果诚信教育仅限于提高当地人的素质,而不注重对流动人员的诚信教育,就会使市民们产生“只要我诚信,却不要他诚信”的不平衡心理,长期下去,就会引起逆反情绪,形成不良循环。由于宣传教育密度还有待于加强,干部群众的诚信意识还没有完全地树立起来,不少人产生“我已经很诚信,讲诚信没有必要”的心理。另外,诚信教育的内容还不够丰富,形式单一,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这也会使一些干部群众产生“老生常谈、没有新意”或者“都是大通套、学不学都一样”的厌烦心理。
二是信用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健全。前阶段的诚信建设主要靠道德标准来制约不诚信行为,而在信用制度建设上力度不大,所建立的信用制度要么注重于单位,要么注重个人,没有做到统筹兼顾,没有形成面向每个诚信主体的信用制度,容易产生一些顾此失彼的现象;制定信用制度的单位只限于某些领域,还有不少领域没有真正地建立起完整的信用制度,往往让一些不诚信者钻了空子;个别信用制度过于表面化、随意化,没有解决深层次的问题。
三是信用运行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在信用监督方面,舆论媒体对正面典型的宣传力度较大,但对反面典型的曝光力度不够。同时,监督的手段过于传统化,利用网上公示等先进科学手段进行监督的潜力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在守信奖励和失信惩罚方面,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标准;个别领域存在只奖不惩或只惩不奖等现象,挫伤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在信用服务体系方面,对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强化,服务范围还需要扩大,服务职能还需要健全。
三、对进一步开展建设“诚信环翠”活动的思考
建设“诚信环翠”活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做到持之以恒,长抓不懈,这样才能真正取得实效。为深入开展建设“诚信环翠”活动,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深化教育,提高素质,扩大建设“诚信环翠”活动的影响力。应在全区上下大力弘扬信用文化,通过普及信用教育,提升信用道德,培育信用理念,使诚实守信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具体工作中,一方面,应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对机关工作人员,应教育他们遵诺守信,廉洁奉公,依法行政;对生产和流通行业的干部职工,应教育他们以诚立业,以质取胜,用诚实的劳动获得应有的报酬;对外来流动人员,应教育他们遵守村规民约、市民行为准则,引导他们树立“生活劳作在环翠,一心一意爱环翠”的意识,增加他们对环翠区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责任感;对未成年人,应培养他们的诚信意识,并提高他们辨别是非和抵御歪风邪气的能力。另一方面,应不拘一格,形式多样。应利用机关“三个学校”、农民夜校、职工业校、市民学校、民工学校、中小学课堂等多种阵地,做好正面灌输和正面引导;应继续开展好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诚信创建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做到建好载体,寓教于乐;应通过新闻宣传、网上宣传、建立诚信警示牌和公益宣传牌等方式,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无信堪忧”的社会舆论环境;应发挥我区在教育培训上的比较优势,组织一些有丰富理论经验的机关理论工作者、社会上的知名人士、退休老干部组成宣讲团,深入到基层和群众中去,用典型的案例、生动的事实对不同层面的干部群众进行诚信教育,并在基层培养一批宣讲骨干,深入到田间地头、厂矿企业、街头巷尾,对群众进行面对面地教育。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承中国传统诚信文化的精髓,突出时代特征和电网特色,形成人人讲诚信、人人重诚信的良好局面,进一步提升各级干部员工的执行力,为实现“两个转变”,推动公司发展再上新台阶,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更好地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二、总体要求
以加强诚信教育为基础,以建设诚信机制为保证,以提升诚信形象为重点,以打造诚信文化为目标,建立健全公司诚信体系,深化内质外形建设,形成对公司党组高度负责,政令畅通、令行禁止,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人人执行规章制度、层层遵守公司纪律的诚信文化,努力把公司建设成为信用意识强、管理制度严、公共记录好、经营业绩优、品牌美誉度高的诚信企业。
三、重点任务
1.抓教育,增强诚信意识。要围绕诚信主题,广泛开展“诚实做人、诚信做事”等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干部员工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要广泛开展信用知识普及活动,引导和帮助广大员工了解诚信建设方面的相关知识,增强诚信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要广泛弘扬诚信理念,通过举办专题报告会、培训班、论坛、演讲、征文、签名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强化员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观念。
2.抓制度,健全诚信机制。要建立诚信教育培训机制,把诚信教育纳入干部员工的各类培训中,全面培养员工的诚信意识。要建立干部员工信用管理机制,完善干部员工诚信档案,对诚信等级高的员工在待遇、荣誉、职位上给予适当倾斜。要建立诚信评估监督机制,重点强化对信用风险关键环节和关键员工的跟踪监控。要完善决策信息通报制度,高度重视落实员工对事关公司发展改革等重大事项的知情权。
3.抓整治,提升诚信形象。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对照公司年中工作会议精神,重点按照“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集团意识、提升执行力”的要求,认真查找本部门、本单位诚信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主动地做好工作。要结合河南省开展的“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着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和员工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强化组织纪律,严格检查考核,对违反公司“三不指定”有关规定、统计数据不实、虚报浮夸、弄虚作假,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行为,要严肃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4.抓文化,营造诚信氛围。要将诚信教育活动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践行“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企业理念。要深入贯彻公司《企业文化手册》和《员工守则》,引导干部员工自觉践行公司核心价值观。要把诚信教育与弘扬抗冰抢险、抗震救灾精神有机结合起来,丰富企业文化内涵,努力形成具有公司特点的诚信文化体系,使诚信价值观根植于广大干部员工的思想深处,转化为公司上下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组决策、齐心协力推动公司发展的自觉行动。
5.抓典型,树立诚信导向。要高度重视诚信建设中先进集体和个人的挖掘、发现和选树,特别是结合创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窗口、文明班组、文明部室和争当文明员工等,把诚信建设贯穿于各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树立正确的诚信导向。要通过自办媒体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加强对诚信典型的宣传,在公司形成重信誉、守信用、讲信义的良好风尚。
四、时间安排
为确保“人人讲诚信”主题教育活动取得实效,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学习教育阶段(8月25日—9月25日)
主要任务:制定方案策划专题全面启动
1.成立公司开展“人人讲诚信”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和相关工作机构,加强对活动的指导、协调和督查工作。
2.制定开展“人人讲诚信”主题教育活动方案,并做好全面启动相关工作。
3.深入学习贯彻国家电网公司和省公司党组关于诚信建设的重要部署和要求,特别是准确把握“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集团意识、提升执行力”的内涵、标准和要求,深刻领会开展“人人讲诚信”主题教育活动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4.开展信用知识普及活动,引导和帮助广大员工了解诚信建设方面的相关知识,增强诚信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
5.充分发挥“一报两站三刊”的作用,并利用宣传栏、板报和编印活动简报等形式,及时反映各单位活动进展情况,大力宣传诚信先进典型,形成全面动员、全方位参与的良好局面。
6.举办报告会、培训班、讲座、演讲、征文等载体活动,集中开展“诚信大家谈”和“讲诚信、庆双节”系列文化活动,大力弘扬诚信理念,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
第二阶段:查找问题、完善机制阶段(9月26日—11月15日)
主要任务:认真查摆集中整治建立机制
1.在学习教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查找在诚信建设特别是在“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集团意识和执行力”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存在问题的思想根源。
2.针对在诚信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本单位、本部门和自身践行的重点、标准和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目标、整改措施、整改时限,确保整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3.加强对查摆问题和整治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4.继续组织开展各种载体活动和宣传工作,教育和引导广大员工诚实做人、诚信做事。
5.建立健全诚信教育培训、干部员工信用管理、评估监督机制,初步建立公司诚信建设体系。
第三阶段:总结提高阶段(11月16日—12月30日)
主要任务:总结成果`选树典型`制定规划
1.及时巩固活动成果,总结交流和推广先进经验,并认真查找活动存在的不足之处,制定改进措施。
2.评选表彰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事迹,做好宣传工作,在公司形成“重信誉、守信用、讲信义”的良好局面。
企业会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企业管理的折射,企业管理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企业追逐利益的最大化,这是众多会计诚信问题出现的原因。作为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应将企业管理建设在诚信的基础之上,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为员工树立诚信为本的工作理念,通过有效管理措施加强会计诚信建设。
二、企业会计诚信现状分析
1.会计人员道德素质低下引发诚信危机。
随着我国会计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从事会计业务的人员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会计从业人员众多,但并不是每一个会计人员都有着较强的责任意识与职业操守。现实情况是,很多会计从业人员道德素质低下,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提供虚假财务信息,并制作虚假财务报告甚至将会计信息作为非法盈利的手段,不仅给企业财务造成巨大损失,更严重的是引发了诚信危机,对企业的信誉造成严重影响。
2.企业会计工作不规范。
企业会计工作的不规范也是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企业缺少对会计人员的正规实践培训与定期考核,使得本身就缺乏会计实务经验的从业人员在工作规范性方面有所欠缺,这样就出现会计核算过程不严密、核算不及时、不准确等各种工作不规范现象,造成了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
3.会计法律体系的不完善。
我国在会计法律体系方面并不完善,监管力度也不是很严格,相关法律法规的实际执行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导致很多企业忽视法律的约束,罔顾会计诚信,采取不正当手段竞争谋取私利,不仅形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也给企业带来了严重损失。一些企业甚至缺少有效的内部会计管理体制与财务监督机制,使得会计信息的质量受到严重威胁。
三、加强企业会计诚信建设的有效措施
1.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资格管理,建立会计信用档案。
会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技能性,对从业人员有着较高的专业技能要求,然而现实情况中很多工作中的不规范问题都来自于缺乏对会计从业人员资格的有效管理。很多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会计管理机制,会计从业人员相关资格也没有达到要求。企业必须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资格管理,建立会计诚信档案,记录会计从业人员违反诚信的行为,有效加强会计人员的诚信意识。
2.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企业会计诚信建设最根本的还是要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责任感与综合素质水平,只有会计人员的诚信意识有所提高,才能保证会计工作的诚信化。企业要为员工树立诚信为本的职业操守,将其诚信落实到会计实务操作中来,使员工做到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工作勤奋、服务群众等,在会计诚信工作上有所成就。同时要加强员工的专业技能培训,拓展其科学文化知识,强化业务学习能力,减少工作失误,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3.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水平。
会计诚信与企业会计信息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要加强会计诚信建设,首先必须努力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水平。会计信息的失真会为企业带来严重的诚信危机,会计信息的质量作为诚信的真实体现,与企业诚信建设密切相关。会计信息不同于一般意义的产品,被赋予了浓重的道德色彩,只有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水平,才能保证会计信息得到准确可靠的反映进而取得社会公众的信任。
4.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制。
要加强诚信建设,必须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制,加大对有违诚信的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明确相关奖励与惩罚措施,并进行大规模地实施。对于会计工作人员的诚信行为要给予一定的嘉奖表扬,鼓励其继续保持诚信作风,而对于有违诚信者,轻者予以警告,重者则依法或相关规章制度给予处分。通过社会信用体制建立诚信防火墙将会计诚信中的不安分因素过滤,规范会计从业人员的会计行为以及会计工作流程,使会计诚信成为一种理,为会计信息的准确可靠提供保障。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