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统运输方式

传统运输方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传统运输方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传统运输方式

传统运输方式范文第1篇

酒及其包装的特性分析

酒作为一种饮品,属于液体状,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使用容器对其进行盛装,这就要求在酒的运输包装设计中,需要将酒与容器作为一个整体产品进行销售与运输。从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酒来看,虽然酒的种类很多,容器造型各有不同,但使用的容器材料依旧比较传统,普遍选用的是玻璃瓶或陶瓷瓶,这类包装材料属于易碎包装材料,这使得采用这类材料作为容器来盛装的酒对运输包装的保护性能要求偏高,所以需要采用一定的缓冲包装材料进行间隔型的保护性设计,以应对其在整个运输环境中可能受到的各类冲击。

酒自身的特性,同样是运输包装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有些酒也会因不同的品种有着不同的运输包装要求,例如,葡萄酒自身对环境温湿度有一定要求,一般要求环境温度保持在10℃~16℃,若环境温度过高会导致葡萄酒变质,环境湿度要保持在60%~80%,同时还应避免剧烈震动,以免影响到葡萄酒的品质。另外,葡萄酒酒瓶尽可能斜放、横放或倒立放置,便于酒与软木塞直接接触,这样储存才不会过多地影响到葡萄酒的保存期和品质。

可见,在酒的运输包装设计中,不仅需要注意酒自身的化学特性,还需要注意酒容器的物理特性,只有从这两个方面同时着手设计,才能既实现对酒的缓冲保护性能,又能保证酒的品质。

运输环境与缓冲需求分析

酒的运输环境与其生产来源地、销售地点、销售方式都有一定的关联,如果将酒产出时刻定义为初始节点,那么后面所需要经过的节点包括:灌装入瓶、单瓶或多瓶集合包装、长途运输(海运、空运、陆运等)、经销商仓储、门店仓储与销售、网络销售或电话销售、快递运输等。通常而言,传统的门店式销售方式是酒售卖的运输终点,而网络与电话销售的新形式改变了酒售卖的运输终点,从门店销售扩充到了网销快递运输形式,因此可以将酒的运输方式定义为两种:传统集合运输方式和网销快递运输方式。

1.传统集合运输方式

传统集合运输方式是常态的酒销售运输方式,酒采用集合运输包装形式,大批量地运输到经销商的仓库中,并分送至各个销售点或门店,由消费者购买后自行保存。在这种运输方式下,酒大多采用单瓶或套装瓶进行销售包装后再进行集合运输,或采用直接多瓶集合包装的运输方式。集合运输包装方式作为一个小的运输单元,其包装尺寸及重量都较大,加上其包装箱上需要明显地传递内装物是酒类产品的信息,目的是促使搬运者在搬运过程中轻拿轻放,因为搬运者对“酒瓶是一种易碎物品”有着较为清晰的概念,所以他们会减少运输环境中对酒的外部冲击,对缓冲包装保护需求稍有降低。

2.网销快递运输方式

网销快递运输方式是新形态的销售方式,可以看成是传统集合运输方式的延伸,即到销售点或门店后,再利用快递方式安全运输到消费者手中。在这种运输方式下,需要经销商根据消费者订单要求将单瓶或套装瓶作为一个新的运输单元,经过再包装后快递运输到消费者手中。这样缓冲包装保护主要集中在再包装过程中,因为快递运输方式下,新运输单元包装尺寸及重量都较小,且快递员往往不知道快递包装箱(或包裹)内盛装的是什么产品,所以不会因为内装物是易碎品而改变其日常的物流操作习惯,这无疑加剧了酒类产品快递运输环境的恶劣性,因此该运输环境下对缓冲包装保护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运输缓冲包装方案分析

针对上述两种运输方式,分别对运输缓冲包装方案进行分析。

1.传统集合运输方式下的缓冲包装方案

在传统集合运输方式下,酒的包装方案主要有以下3种。

(1)散装集合运输缓冲包装方案

该方案是将酒瓶(如图1)直接放在运输包装纸箱内。此类方案通常用于啤酒的包装,而在葡萄酒及果酒的集合包装上应用较少。这也是由于啤酒销售价格较低,对包装的成本控制较为严格,通常会减少缓冲包装材料的使用量,同时通过控制与改善运输物流环境,来减少其在运输环境中遭受到的冲击。

(2)盒装集合运输缓冲包装方案

该方案是直接采用销售包装盒(如图2)对酒瓶进行包装,然后将销售包装盒集合立放在运输外包装纸箱内。此类方案在销售盒内已经对酒瓶采用了一定的缓冲保护,如盒内或盒间的隔离、固定包装等方式。如果对销售盒包装的保护性有一定要求,如运输过程中要求销售盒面不能出现磨损,及包装盒楞角不能出现褶皱、凹陷或破损等,以免对酒的品牌形象宣传造成影响,还需要在销售盒与运输包装纸箱间增加平片式缓冲材料来进行保护。

(3)高缓冲运输包装方案

该方案是将酒瓶直接散装放在运输包装纸箱内,通过缓冲包装材料将酒瓶之间相互隔开,并给予充分的保护。例如,因产品具有较高的缓冲保护性要求或酒自身价值贵重,则酒瓶 在集合运输包装箱内需要采用足够的缓冲保护包装材料及结构设计来满足要求,这些材料可以采用纸浆模塑制品、EPS泡沫制品等。图3所示为3瓶装酒包装的纸浆模塑底衬实物图,图4所示为2瓶装酒包装EPS泡沫制品的上下底衬实物图。

2.网销快递运输方式下的缓冲包装方案

在网销快递运输环境下,酒的缓冲包装方案主要有以下3种。

(1)散装快递运输缓冲包装方案

该方案直接采用具有高缓冲性能的包装材料对酒瓶进行包装,然后再放入快递包装箱内。图5所示为气泡袋包装形式,图6所示为充气柱包装形式。对于缓冲要求特别高的酒,还可以采用多种缓冲材料组合包装来增强缓冲保护性能,如图7所示。

对于多瓶散装快递包装,既可以采用图3与图4所示的结构设计形式进行缓冲保护,也可以单瓶做好缓冲包装保护后直接放在快递包装箱内。

(2)盒装快递运输缓冲包装方案

该方案需要对销售包装盒直接进行缓冲保护,一般销售盒形状比较方正,其缓冲包装保护方案较为简单。图8所示为采用一些气泡片直接对销售包装盒进行裹包保护;图9所示为直接在销售包装盒四周采用EPE或EPS泡沫片进行缓冲包装保护。

(3)组合型快递运输缓冲包装方案

传统运输方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贸易术语;集装箱运输;多式联运;多式联运提单

中图分类号:F740.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02

外贸企业的业务员一般都很熟悉传统的三大贸易术语FOB、CIF和 CFR,并在进出口业务中广泛采用。现实中有很多外贸业务员在与国外客户洽谈业务时,只是简单地运用这三个术语进行成本套算后对外报价,而不管这三种贸易术语仅适用于海运和内河航运的条件。其实在集装箱运输条件下的多式联运货运方式已将国际货运从“港对港”发展到“门对门”(Door to Door)。但在今天,如果在外贸业务中仍然一概沿用传统的仅适用于水上货运的FOB、 CIF和 CFR贸易术语,而不考虑货物出口的运输条件与方式,这对出口企业来说会带来很大的风险隐患。

海南某水产品加工出口公司出口一个40’柜的罗非鱼片,合同采用FOB价格条件成交。该公司完成该批货物的加工生产后,通知承运人到工厂装柜,将货物发往指定的装运港口,预定按照客户的订舱要求装运出口。不料装柜当天碰上暴风雨天气,拖车在装柜后赶往港货的过程中由于大雨路滑,司机处理失当,发生车辆倾覆货柜落崖事故,导致严重货损。

而该出口公司风险管理意识不强,依其对FOB价格条件出口货物的习惯做法没有给该批货物办理在装运港装船之前的货运保险,导致该损失由出口公司自己承担。

其实该批出口货物采用的是多式联运(MULTIMODAL TRANSPORT)的运输方式,如果该公司在签订外销合同时采用与多式联运运输方式相适应的贸易术语FCA(货交承运人),那风险完全可以提早至出口货物交付给承运人之时转移给买方,自己则可以规避货运事故产生的经济损失。

为了避免发生此类不必要的损失,我们极有必要依据《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INCOTERMS 2010)(下面简称《2010通则》)的相关规定和释义对外贸业务中常用的贸易术语在不同的运输方式下的适用问题加以分析和对比,以提高外贸业务员的业务水平,促其合理、正确地选用恰当的贸易术语,以规避出口货运风险。

一、传统的三大贸易术语FOB、CFR和CIF的使用

国际商会《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INCOTERMS 2010)(以下简称《2010通则》)对《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00》(INCOTERMS 2000)(以下简称《2000通则》)进行了修订,将原来13个贸易术语整合为11个贸易术语。《2000通则》根据货物交付地点和运费支付状况的不同将贸易术语分为启运术语、主运费已付术语、主运费未付术语和到达术语;《2010通则》改变了《2000通则》的分组方式,将贸易术语按照其适用范围分为两类:一类为适用于任何单一运输方式或多种运输方式,另一类仅适合用于海运和内河水运的运输方式。从国际贸易实践来看《2000通则》的分组方式仍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2010通则》的新的分类则更加强调和突出了贸易术语在使用上的适用性。

FOB、CFR和CIF是国际贸易中影响最广,使用最多的贸易术语,《2010通则》明确地将这三大传统贸易术语列为仅适用于海运和内河水运方式。由于它们仅仅适用于海洋运输和内河运输,在现代物流运输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如果在国际贸易业务中不顾及运输条件的变化而不知变改地一味使用这三个术语,那是很不适宜的,是与现代国际物流运输技术的发展不相适应的。这里我们依据《2010通则》的相关规定与解释,分析这三个传统术语的相关使用问题。

1.FOB(Free on Board〈insert port of shipment〉)装运港船上交货(插入指定装运港),是指卖方在指定装运港按合同规定日期或规定的期限内将货物装到买方指定的船只上,即完成交货(《2010通则》中对“交货”的解释是指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从卖方转移至买方,下同),并应及时通知买方,货物在装运港装船之后风险即转移予买方。《2010通则》规定买卖双方各有10项责任,此文仅列买卖双方的基本责任。

卖方的基本责任:

(1)在约定的日期和指定的装运港口,将货物交至买方指定的船上,或通过“取得”已交付至船上的货物的方式交货,并及时向买方发出已按规定交货通知。

(2)负担货物在指定装运港交到船上之前的一切费用和风险。

(3)自负费用和风险取得出口许可证或其他官方授权,办理货物出口的海关手续。

(4)负责提交商业发票以及证明已履行交货义务的交货凭证或相等的电子信息,协助买方取得运输凭证。

……

买方的基本责任:

(1)负责订立从指定装运港到目的港的运输合同,并给予卖方关于船名,装船地点和在需要时其在约定期限内选择的交货时间的充分通知。

(2)负担货物在指定装运港交到船上之后的一切费用和风险。

(3)自担费用和风险取得进口许可证或其他官方授权,办理货物进口和从他国过境运输所需的一切海关手续。

(4)按合同规定接受货物,接受卖方提供的有关交货凭证,并支付货款。

FOB术语仅适用于海运和内河水上运输。

2.CIF(Cost,Insurance and Freight〈insert 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成本、保险费加运费(插入指定目的港),是指卖方在指定装运港按合同规定日期或规定的期限内将货物装到装货船只上,即完成交货,并应通知买方,货物在装运港装船之后风险即转移予买方。

卖方的基本责任:

(1)负责签订或取得运输合同,支付将货物运至指定目的港所需的运费。在约定的日期和指定的港口,将货物装上船并在装船后通知买方。

(2)负担货物在指定装运港交到船上之前的一切费用和风险

(3)负责办理保险并支付保险费。

(4)自负费用和风险取得出口许可证或其他官方授权,办理货物出口的海关手续。

(5)负责提交商业发票以及证明已履行交货义务的交货凭证或相等的电子信息。

……

买方的基本责任:

(1)承担货物在指定装运港交到船上之后的一切风险和费用。

(2)自负费用和风险取得进口许可证或其他官方授权,办理货物进口和从他国过境运输所需的一切海关手续

(3)按合同约定接收货物及接受有关交货凭证,支付货款。

……

CIF术语仅适用于海运和内河水上运输

3.CFR(Cost and Freight < insert 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 >)成本加运费(插入指定目的港),是指卖方在指定装运港按合同规定日期或规定的期限内将货物装到载货船只上,即完成交货,并应及时通知买方,货物在指定装运港装船之后风险即转移予买方。 CFR术语与CIF术语区别之处是,卖方无需办理货物运输保险和负担保险费(实际上应由买方办理),除此之外的其他责任规定两者都是一致的。 CIF术语也仅适用于海运和内河水上运输

由上面的解释可见,《2010通则》关于FOB、CIF和CFR术语的货运风险的转移是以货物在指定装运港装到船上为界点的。海南公司出口的罗非鱼片货柜是在装船之前发生的货损,因为该货柜未置于指定装运港的装运船只之上,所以该批货物的损失该出口公司自行承担(未有投保的情况之下)。现代的国际集装箱运输方式,已经从海运扩展到包括陆运,甚至是空运在内的全程“门到门”国际多式联运,货物的交货地点可以是场(CY,堆场),可以是点(IP,内陆货运点),也可以是门(DOOR,收货人的工厂、仓库),而这传统的三大贸易术语仅适用于海洋与内河船舶国际货运,显然已经不能完全适用于所有的国际集装箱运输方式。即使在装运港交货条件下,如要求卖方将货物在装上船舶之前交给指定承运人,或交到承运人的货站或堆场,也不适宜采用传统的FOB、CFR或CIF术语,因为如使用这些术语,卖方应承担将货物交给承运人,或交到承运人的货站或堆场至货物装上装载船只为止的费用和风险,而实际上卖方此时已经失去了对货物的控制权,这对卖方来说是极其不公平的。

为此,《 2000通则》早就特别指出,包括“多式联运”在内的“多式”运输方式更适合于采用FCA、CPT或 CIP贸易术语。而《2010通则》按照贸易术语适用范围分类,强调 FOB、CFR和CIF贸易术语仅适合于单一的水运方式,其实是更加反应出国际贸易实践中贸易术语的选用必须与所采用的运输方式相适应的要求。

二、与集装箱运输条件下的多式联运相适应的三大贸易术语

在传统的三大贸易术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贸易术语FCA(货交承运人)、CPT(运费付至)、CIP(运费和保险费付至)是与现代国际货物运输技术的不断发展相适应而产生的,尤其适应于集装箱运输条件下得多式联运方式。《2010通则》明确地将这三个贸易术语列为适用于任何单一运输方式或多种运输方式的术语。正是因为这三个术语可以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所以被称为FOB、 CFR和 CIF术语的“复合术语”,也被称为“全能术语”。

1.FCA(Free Carrier < insert named place of delivery >)货交承运人(插入指定交货地点),是指卖方在其所在地或其他指定的地点将货物交给买方指定的承运人或其他人时即完成交货责任。卖方完成交货后必须及时通知买方,交货后货物的风险即转移予买方;卖方需承担货交承运人之前的一切费用和风险;卖方无订立运输合同与保险合同的责任;卖方需自负费用和风险取得出口所需的许可证或其他官方授权,办理货物出口的海关手续;卖方负责提供商业发票以及证明已履行交货义务的交货凭证或相等的电子信息,协助买方取得运输凭证。而买方需自负费用签订自指定的交货地点起运至目的地的运输合同;承担货交承运人之后的一切费用和风险;自负费用和风险取得进口所需的许可证或其他官方授权,办理货物进口的海关手续;按照合同约定收取货物和接受交货凭证,支付货款。

FCA术语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该术语设定了多种卖方完成交货的条件情形,但不论是哪种情形,只要卖方将货物置于承运人或为其代表的其他人的照管之下,交货即告完成。FCA是在FOB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

2.CPT(Carriage Paid to < insert named place of destination >)运费付至(插入指定目的地),是指卖方签订运输合同,支付将货物运至指定目的地所需的运费,卖方按照合同约定自将货物交给承运人照管之时即完成交货。卖方完成交货后须及时通知买方,承担货交承运人之前货物的风险及费用,自负费用和风险取得出口所需的许可证或其他官方授权,办理货物出口的海关手续;卖方负责提供商业发票以及证明已履行交货义务的交货凭证或相等的电子信息,协助买方取得运输凭证。而买方需承担货交承运人之后货物的一切费用和风险,自负费用和风险取得进口所需的许可证或其他官方授权,办理货物进口的海关手续;按照合同约定收取货物和接受交货凭证,支付货款。

传统运输方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煤矿井下;辅助运输;特点;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煤矿运输是煤炭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任务的不同,煤矿运输分为主要运输和辅助运输。煤矿辅助运输是泛指煤矿生产中除煤炭运输之外的各种运输,主要包括材料、设备、人员和矸石等的运输。它是整个煤矿运输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矿井下辅助运输可分为轨道辅助运输和无轨辅助运输两种。轨道辅助运输以铺设双轨或悬吊单轨为主要特征,采用架线电力、防爆柴油机、蓄电池和钢丝绳为牵引动力;而无轨辅助运输则以胶轮或履带为行走机构,采用防爆柴油机、蓄电池等为牵引动力。

1、煤矿辅助运输设备在煤矿生产中的重要意义

在煤矿井下主要运输大巷,采用机车运煤时,材料、设备、人员和矸石也用机车运输;若用带式输送机运煤,则需要另设专用的辅助运输设备。在采区巷道内,一般都采用刮板输送机或带式输送机运煤,采用钢丝绳绞车或蓄电池机车运送材料和设备。使用综采机组的工作面在综采机组调换工作面即综采设备安装搬家时,由于设备的整件质量大、数量多、时间紧,且要求安全、快速、高效,因此对辅助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采用高效的辅助运输设备,可大大缩短综采工作面搬家时间,对提高煤炭产量及机组的利用率有很重要的意义。

2、辅助运输的特点

(1)运输线路随工作地点的延伸(缩短)或迁移而经常变化。

(2)运输线路水平或倾斜互相交错连接。

(3)工作地点分散,运输线路复杂,运输环节多。

(4)待运物料品种繁多,形状各异。

(5)井下巷道空间受限制,并有瓦斯和煤尘等爆炸性物质,需用防爆净化设备。煤矿辅助运输系统及其设备具有复杂性和类型的多样性。除了过去常用的常规辅助运输设备,比如矿用绞车、调度绞车、电机车和一般的矿车、平板车、材料车之外,近几年还出现了许多新型高效的辅助运输设备,如单轨吊车、卡轨车、齿轨机车、胶套轮机车、无轨运输车、无极绳连续牵引车,等等,这些新型高效辅助运输设备的使用,从根本上改变了煤矿辅助运输的落后面貌。

3、煤矿井下辅助运输的现状

传统的辅助运输方式又称常规辅助运输方式。轨道运输是我国大多数煤矿井下采用的主要辅助运输方式。在没有出现现代化的辅助运输设备之前,通常选用的常规辅助运输设备有架线电机车、蓄电池机车、斜巷绞车和调度绞车等。有的设备以运煤为主,兼作辅助运输。矿井辅助运输系统的构成以及辅助运输设备的选用,与煤层地质条件、开采方式和采掘机械化程度等多种因素有关。在我国早期建成的大中型矿井中,由于采掘机械化程度不高、矿井生产能力有限,一般采用一矿多工作面的生产方式,其辅助运输系统主要由以下设备类型构成:井下主要水平运输大巷一般采用架线电机车运输,采区巷道主要采用矿用绞车、小型蓄电池机车等。这种运输方式目前仍有许多煤矿在采用,被称为传统辅助运输方式。传统的辅助运输方式及设备的主要问题是:运输环节多、系统复杂、占用设备多,由井底车场至采区工作面需经多次转载和中转编列,辅助人员多。近几年来,除少数几个矿采用新型高效辅助运输设备外,国内大多数煤矿的辅助运输仍是小绞车、小蓄电池机车等多段分散落后的传统方式,与综采综掘等现代化系统很不相称。虽然我国煤矿辅助运输机械化起步较晚,但已研制成功并定型生产了一些新型高效的设备,如柴油机单轨吊、绳牵引卡轨车、柴油机胶套轮齿轨卡轨车、无轨胶轮车及无极绳巷道连续牵引车等,改变了我国煤矿无国产辅助运输设备可选的状况。有些设备如柴油机胶套轮齿轨卡轨车、无轨胶轮车和巷道连续牵引车已推广应用。CK-66型柴油机胶套轮齿轨卡轨车主要技术性能参数已达国外同类产品水平,某些性能如牵引速度,牵引力和使用范围等已超过国内外同类型产品。无极绳巷道连续牵引车为我国首创。神府矿区大柳塔煤矿和兖州矿区济宁三号煤矿引进的无轨胶轮车运输系统创造了10d运送和安装1个综采面的我国综采搬家最快速度。

4、矿井辅助运输设备的发展趋势

我国未来矿井辅助运输设备的发展趋势为:无轨化、自动化、智能化。

(1)近几年来,无轨辅助运输的发展越来越得到青睐,由于系统简单,运输高效,适应性强,胶轮车运输实现了单一化及连续化,彻底改变了轨道运输环节多、系统复杂、运输效率低的状况。无轨胶轮车是用于井下的、在巷道底板上运行的胶轮运输车,不需要专门的轨道。无轨胶轮车特别适用于赋存较浅、倾角不大的近水平煤层矿井,理想的是12度左右的斜副井,用胶轮车从地面到采区直接运送人员、材料、设备和矸石。采用无轨运输方式,大量减少了专职运输人员和采掘区队辅助人员,极大地改善了工人的作业条件和安全环境,从根本上消除了各类运输事故的发生。采用无轨运输方式还能实现井上、井下一条龙直达运输,从而大大提高全矿井效率。采用无轨运输虽较有轨运输设备一次性投入高,但总体经济效益要大大高于有轨运输方式,因此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2)无极绳连续牵引车作为我国科技工作者首创的一种新型高效的煤矿辅助运输设备,特别适合我国煤矿的需要,是一种比较经济实惠的煤矿辅助运输设备,很值得推广应用,基本上可取代目前运输巷的调度绞车接力运输。但总的来看,设备种类还不多,未形成系列产品,产品质量也不稳定,某些技术性能尤其是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3)自动化单轨吊柴油车日益引起国外专家的注意。特别是2005年末第一台无人驾驶单轨吊柴油牵引车在德国OST矿井1条1250m长的试验路段运行的成功,说明煤矿辅助运输设备的控制操作自动化、轨道网的可视化是今后煤矿辅助运输工作的发展方向。

5、结论

总之,发展我国煤矿辅助运输机械化现代化势在必行。为了加快我国煤矿辅助运输机械化现代化的步伐,一方面要大胆采用高新技术,努力推广适合煤矿需要的高效辅助运输设备,另一方面要根据我国矿井类型和生产技术条件,尤其应考虑采区的巷道条件,继续开发多品种、多系列、能够用于综采快速搬家,综掘高效运料和运人的新型高效辅助运输设备,使不同情况的矿井或采区有相应的设备可选用。同时,在矿井和采区设计时也应该严格按照运输设备的技术要求进行巷道布置,确保选用的设备能够在相适应的使用条件下充分发挥其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牛树仁,陈滋平.煤矿固定机械及运输设备[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8.

[2]王守彪.综采运输机械[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8:114-115;139-142.

传统运输方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铁路运输;SWOT分析;竞争

我国的交通运输业经过60多年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形成了由铁路、民航、公路、水运等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综合运输网络。随着铁路、航空、公路、水运的迅速发展,尽管铁路运输有其自己的自然垄断性,但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在铁路系统内部,我国采取的一些改革措施、竞争机制的引入[1],使得铁路运输内部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竞争。

在运输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准确对铁路运输行业进行科学方法的分析,可以增强铁路运输系统活力,是能够使铁路在竞争中赢得市场的重要条件之一。竞争态势分析方法即SWOT分析方法是分析企业所面临形势的主流分析方法之一,主要用于评估组织的战略与自身内部能力(即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和外部可能性(即面临的机会与威胁)之间是否相适应。运用该方法对铁路运输系统面临的激烈竞争形势进行研究,可以科学具体的分析铁路运输行业的竞争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竞争态势(SWOT)分析概念简述

竞争态势分析(Competitive Situation Analysis),又称SWOT分析,是对组织内部存在的优势(Strenghth)、劣势(Weakness)、外部环境面临的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组织竞争战略的方法。[2]

哈佛商学院的安德鲁斯教授于1971年在《公司战略概念》一书中最早提出了SWOT分析框架方法。其指导思想是在全面把握企业内部优势和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的基础上,制定符合组织未来发展的战略,以发挥优势、克服不足、利用机会、化解威胁。

综上,通过SWOT分析,企业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寻找和开拓机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找到应对不足之处的方法。这些因素使得SWOT分析模型成为最受欢迎的分析模型之一。

SWOT分析的竞争战略分析与整合过程如下图所示[2]:

二、我国铁路运输行业目前的竞争环境

我国铁路运输的竞争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竞争与合作;二是铁路系统内部产生的竞争,即铁路行业内各铁路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

(一)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替代性竞争

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一部分,民航和铁路、公路、水运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保持着微妙的平衡,一种交通方式的改变势必会引起另外一种交通方式的联动。在我国,交通运输业已从运力短缺时代进入相对过剩时代,多种运输方式及其派生方式相互替代而引发的矛盾也在不断升级。虽然铁路行业的垄断机制尚未完全打破,但铁路运输面临着公路、水路、民航等替代运输相当程度的竞争格局已经形成。

1、铁路运输方式与航空运输方式的竞争

近10年来,我国铁路已经7次大面积提速。铁路通过提速改善其便捷程度,缩小与民航的速度差距,高速铁路的发展导致国内运输市场格局巨变,使空铁竞争势态愈演愈烈。高速铁路可根据运输距离的长短为不同需求的旅客提供更加合适的运输产品,从而满足不同层次旅客的出行需要。因此,高铁的运行无疑会从民航分流客源,造成民航市场份额下降,继而出现了铁路运输与航空运输的激烈竞争格局。

比如石太、合武高铁客运专线开通,对北京至太原以及上海至武汉间的航班运营产生了重大影响。[3]部分航班取消、运营中的航班客座率与航线收益下降是经营这两条航线上的航空公司所面临的紧迫现实。面对高速铁路的挑战,航空运输业积极应战,不断完善航空运输网络提供航程更便捷的运输服务,各里程航段采取不同的竞争战略并降低票价,这两种运输方式间的竞争局面已经展开。

2、铁路运输方式与公路运输方式的竞争

公路一直都是旅客运输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四种运输方式中,与公路运输相比,最具竞争性和替代性的是铁路。传统的旅客运输市场分工,铁路负责长途远距离客运,公路负责中短途客运。而目前铁路短途的公交化和长途的快速化,使得两种运输间的竞争愈发严峻。

快速列车的平均旅行速度已达到l00公里,使最高时速110公里、平均运行速度80公里的公路运输相形之下略逊一筹。京津铁路客运列车和京津高速公路客运间的竞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面对激烈的竞争,公路运输行业通过采取加密班次使旅客随到随走,同时提高乘车环境和服务水平,保持自己在运输市场上的一席之地。

3、铁路运输方式与水路运输方式的竞争

水路运输在承担远距离、大批量、重吨位的物资运输任务方面具有与铁路相近的优势,但在速度和可达性方面远不如铁路,这也是水路的最大劣势,水路与铁路之间的竞争格局也已形成。举例来说,新长铁路全长625公里,淮安境内94公里,设计总运量1000万吨/年,最大通过能力为2200万吨/年。[4]技改后的新长铁路新淮段设计速度为160公里/小时。而且新长铁路是连接东北、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三大经济区域的陆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快实现苏北与苏南对接、淮海经济区与长三角经济区对接具有战略意义。因此,新长铁路开通将使淮安水路运输面临不小的竞争压力和替代威胁。

(二)铁路系统内部的竞争

在其他交通运输方式进行竞争的同时,近年来,我国采取的改革措施使得在铁路系统内部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竞争局面。[1]

传统运输方式范文第5篇

(一)绿色物流的概念

依据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遵循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一种经济与消费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即绿色物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是指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

(二)绿色物流特点分析

绿色物流是依据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理论而发展起来的,由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广阔性,使得绿色物流必须遵循多种理论基础,比如,生态与经济学理论、生态与伦理学理论等。这些理论都要求:在发展物流行业与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考虑到环境的承受力与资源的利用率,必须以减少环境污染和提高资源利用率为前提,利用先进的技术对物流运输实施规划,进行商品的储藏、包装、运输、配送等工作。绿色物流的行为主体与传统的物流相比增加了许多,除了专业性质的物流企业(如大家所熟知的申通、圆通等)外,产品供应链上的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等也被规划在内,另外,等级不同的政府和物流行政主管部门也包括在内。绿色物流要求整个物流系统都必须遵循“绿色”的原则。首先,商品在生产上必须是绿色化的,生产企业必须控制商品生产过程中所造成的对环境的污染是“可接受”的,对资源的利用是充分地。当产品进入流通流域后,其运输造成的污染是在整个物流系统中最严重的,同样资源的消耗也是最多的。此时,必须想方设法对其加以控制,通过合理规划运输路线,采用合理的运输工具,采用清洁的车辆燃料,减少运输工具的尾气排放,以达到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最小和对资源的利用最少的目的。在商品进行运输前所进行的产品包装也是物流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做到绿色包装,不仅可以节约资源,还可对包装的材料进行回收再利用,有效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另外,还避免包装材料进入环境,久久不能降解,对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绿色物流的最终目标是可持续性发展,绿色物流带给社会的不仅仅是经济利益,更考虑到了环境的承受力、资源的利用率及社会子孙后代的发展和利益,并且实现这些利益的统一。

二、铁路运输在绿色物流中的优势分析

现代社会物流的运输方式根据运输工具、运输设备及运输线路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及联合运输等。相比较而言,铁路运输最符合绿色运输理念,公路运输中汽车排放的尾气对环境影响较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一大因素;水路运输相对速度较慢,相对缺乏安全性;航空运输成本较高,主要用于一些高价、急需物资的运输,不适合推广。铁路运输是现代运输的主要方式,在整个运输领域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相比较而言,铁路运输也更符合绿色运输的理念,在将来的运输系统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铁路运输在绿色物流中的优点分析。节省能量是铁路运输最大的优势。铁路运输作为一种陆上运输方式,是以两条平行的铁轨引导火车,铁轨提供给火车的是一种极光滑又坚硬的媒介,可以使火车以最小的摩擦力在上面行驶,相比其他运输方式而言,极大地节约了火车所消耗的能量。相关研究发现,如果配置得当,同一重量的货物用铁路运输要比路面运输节省5~7成的能量,这就意味着铁路运输节约了社会资源,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铁路运输对环境污染小。无论是哪种交通运输方式,对于环境都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其中,交通运输工具所带来的尾气污染是构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这个污染气体包括CO2、SO2、CO等有害气体是造成现代社会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源。另外,交通运输工具所产生的噪音也是社会噪音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最后,交通运输工具尾气形成固体颗粒物还会造成飞尘污染等。相比公路运输而言,铁路运输产生的废气污染比公路小得多。相关研究表明,每完成单位运输量公路排放的CO、CO2、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等有害气体分别是铁路的155倍、4倍、2.5倍、36.7倍。另外,铁路运输受气候和自然条件影响较小,装载量大,运输能力强,匀速速度快,相比其他运输方式在成本上占据了优势。铁路运输承运的各种商品几乎不受重量和容积的限制,这些都是公路和航空等运输方式无法比拟的。

三、铁路运输在绿色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