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审计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第一条为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我区企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制度》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区审计局作为审计监督的主体要认真履法,依照审计程序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税务、工商、银行、司法等有关部门(单位)应给予积极配合。
区审计局发出审计通知后,相关部门(单位)不得以调账检查为由临时跟进,妨碍审计工作。
第三条本制度所指企业是指在我区行政区域内的非国有企业和经济组织。
第四条本制度所指的审计监督包括财务收支审计、效益审计和审计调查等。
第五条区审计局要根据区委、区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部署开展审计工作,制订好年度审计计划,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人民来信、来访及检举、举报等有关审计事项。
第二章审计监督内容
第六条企业审计监督要立足于妥善处理好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间的利益关系,建立和谐有序的经济发展秩序。严肃查处涉企“三乱”行为;严肃查处损害国家利益和职工权益的行为;严肃查处偷税、骗税和影响企业发展的行为。督促社会各界遵纪守法减轻企业负担;督促税收机关依法征税、应税尽征;督促企业依法经营,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第七条审计监督的内容,是指企业遵守国家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情况,主要包括:
(一)企业遵守会计法律、法规的情况。监督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是否真实、合法,关注企业资产、负债和损益增减变化。
(二)企业遵守税收法律、法规的情况。企业是否及时、足额、依法缴纳各项税收,关联交易是否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有无通过会计核算等手段偷逃税款的行为。
(三)企业遵守工商管理规定的情况。有无虚假合同、虚假注册资本、虚假出资、抽逃资本、非法转移资金资产和恶意侵占股东权益等现象。是否存在采用商业贿赂等手段销售或购买商品,有无采取不正当手段影响公平交易。
(四)企业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是否依法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是否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职工工资政策,缴纳的基本养老费等职工社会保障基金是否及时、足额、合法。
(五)企业遵守价格法律、法规的情况。占用政府行政资源、具有专营性质的关系国计民生的垄断企业,如供电、供水、供热、供气、盐业、炸药、鞭炮、矿山、石油、医药等生产或流通企业,其财务收支是否真实合法,产品定价是否执行国家政策。
(六)企业遵守金融法律、法规的情况。是否按规定开立、使用、撤销银行账户,有无出租、出借银行账户现象,有无利用银行账户偷税等违法活动;是否存在违规骗取信贷资金、改变用途使用贷款、逃费银行债务等问题;是否存在非法集资、违规发行代币券、白条抵库、坐支现金等问题。
(七)企业遵守国有资产管理规定的情况。政府在参股企业的权益是否得到保障,资金或资产占用费是否按时交纳,投资收益是否能按规定及时分配并上交;财政补贴、奖励等专项资金的取得是否合法,管理是否规范,使用是否有效。有无套取、挪用国家财政资金和损失浪费等问题。
(八)企业遵守房地产法律、法规的情况。房地产项目是否存在通过借证开发、非法取得用地、虚假手续、违规变更规划设计等手段偷逃税款,是否及时交纳各项规费,有无违规售房等问题。
(九)企业遵守国家有关非税收入管理政策的情况。企业缴纳的各项非税收入,如工会经费、排污费、水资源费、河道治理费、残疾人保障金、土地出让金、城建综合配套费等是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提取、缴纳。
(十)查处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三乱”行为。政府有关部门有无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行为。
(十一)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审计内容。
第三章审计职责和权限
第八条区审计局除审查账簿、报表、凭证等会计资料外,还可根据实际情况检查与生产、经营和财务活动有关的文件、记录等资料(包括纸质资料和电子资料),现场勘察实物,就与审计有关的问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审计调查,并取得证明材料或调查记录。被审计单位和个人应予配合,并按审计规定的期限和要求,向审计机关派出的审计组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
第九条被审计单位拒绝、拖延提供与审计事项有关的资料或者拒绝、阻碍检查的,区审计局责令改正,视情节给予通报批评或者警告。拒不改正的,依法追究责任,并根据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条按国家规定审计机关认为被审计单位可能转移、隐匿、篡改、毁弃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与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的,有权采取保全措施;必要时,经区审计局负责人批准,有权暂时封存被审计单位与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
第四章审计实施及处理
第十一条区审计局发现正在进行的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应及时制止并报区政府依法采取有效的处理处罚措施。
区审计局对企业审计的情况,可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审计结果要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报告,必要时,经区政府批准,审计结果可向社会公告。
第十二条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区审计局依法给予处理处罚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建议。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三条区审计局依法做出的审计决定及处理处罚建议书,要及时送达财政、税务等有关部门。需要税务机关等相关部门协助执行的,税务机关等相关部门应当积极协助落实,及时向区审计局书面反馈办理结果。
第十四条区审计局要与区法院、区检察院、公安分局加强协调配合,对审计发现的涉嫌经济犯罪的线索,区审计局要及时移送公安分局或区检察院立案审查。
第十五条被审计单位对区审计局做出的审计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六条打击报复陷害审计人员和检举人的,由主管部门(单位)根据情节轻重予以处理或纪律处分;构成违法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当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奉公、保守秘密。
审计人员、、、收受贿赂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奖惩
第十八条区审计局查缴的税款应纳入区级预算管理,但不计入税务部门年度任务完成数。对区审计局依法查处、税务部门予以征缴的税款,区政府将按年度《税务征管部门收入任务完成奖励政策》的规定,相应扣减税务部门的超收奖励、基本奖励;未征缴的,加倍扣减税务部门的超收奖励、基本奖励。
第十九条对区审计局查缴入库的财政收入,区财政按实际入库金额提取一定比例,作为企业审计经费,区审计局要专款专用。
内部审计自提出以来,其理论体系不断得以发展和完善,其理念也不断得到更新。西方的内部审计制度是企业为了生存、竞争和发展的需要而自发建立起来的。西方企业现代内部审计重点从财务审计转向管理审计,以管理审计为主导。而我国许多企业仍将内部审计定位为一种监督手段,工作内容仍以财务审计为重点,这严重阻碍了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内部审计职能作用的发挥。
此外,随着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内部审计的地位,职能,作用,方法等也应发生相应的转变,以适应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经营管理对内部审计的需求。为了促使内部审计的健康转变和发展,正确认识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和发展趋势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内部审计制度概述
内部审计,是建立于组织内部、服务于管理部门的一种独立的检查、监督和评价活动,它既可用于对内部牵制制度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又可用于对会计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对资产的安全、完整,对企业自身经营业绩、经营合规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
根据2003年颁布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我国的内部审计准则主要包含一般准则,作业准则、报告准则和内部管理准则。
内部审计基础准则是整个准则的总纲领,也是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进行日常审计时需要遵照的基本守则,也是企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和实务指南制定的基本依据。具体准则的制定则是在参考内部审计基础准则的基础上进行制定的,它是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企业内部审计时应当遵照的具体行为守则,实务指南则是在企业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修订的,它为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进行日常审计活动提供了具体和详尽的操作指导规范意见。
二、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没有给予充分认知
目前许多企业对内部审计职能的定位都还比较模糊,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没有认识到内部审计的职能性
通过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和评价,从而发现企业内部的潜在风险,并加以预防是企业内部审计的最终目的。然而,现阶段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过程往往片面地强调服务过程的外向型和基础的审计职能,这种思想根深蒂固于日常的审计活动中难以得到有效遏制,长此以往将使企业的内部审计活动的理论与实务发展受到制约。
2.不重视内部审计的作用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管理者没有意识到内部审计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意义。在日常的工作中,随意精简内审人员,肆意撤并内部审计机构,甚至将企业内部闲散人员安排到内部审计部门,对内部审计的工作持完全不重视和放任自流的态度,使得企业内部审计结构的力量不能得以充分提升。
(二)内部审计机制不完善,设置欠合理
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都隶属于企业内部的监督机构,其地位也与企业内部其他行政部门处于平级状态。甚至有些中小型企业并没有设置独立的内审部门,这使得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和独立性无法得到充分的保障。另一方面,内部审计部门不会对企业总公司的财务部门进行设计,因为不具备相关的权限,因此,企业内审部门仅能实现对企业二级部门的审计,无法实现充分的审计效果,有些企业允许内部审计部门对总公司的财务部门进行审计,但往往设置多重限制,因此导致相关的审计活动流于形式主义,实际效果难以得到充分体现。
(三)企业内部审计的方式方法有待改进
随着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外部约束机制的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普及,账务表面的错弊会越来越少,内部审计也应从传统的防错向服务转变,内部审计的重点应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内部分析和评价转变。
三、现代企业完善内部审计制度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
革新工作观念是现阶段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实现突破的重要途径。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有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明确内部审计的定位,强化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知。笔者认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应从如下几方面予以定位:
1.将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权的外延。企业内部审计的实质就是管理权的外在延伸,它是一种企业内部的管理活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使得企业的规模得以不断壮大,企业内部管理层次逐渐分明,多元化的经营理念和广阔的经营区域使得内部审计在客观上实现了对企业日常活动的监督和管理,因此,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化发展离不开内部审计制度的辅助。
2.企业的高层管理者通过内部审计活动逐渐完善了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架构。内部审计对企业各层次的管理工作、责任履行和业绩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些日常评价活动对企业内部审计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内部审计的职能也体现在能够给予企业管理者充足的审计建议和经营管理建议等方面,使得管理者能够做出科学有效的决策。
(二)改善企业内部审计的管理体制
1.内部审计机构应成为企业内部单独的机构。企业的日常审计活动应独立于其他内部生产活动进行,避免引起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人员的稳定性和专业性也应得到保障,企业管理者不能根据主观意愿随意变更。
2.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审计人员的工作量、工作时间应得到充足的保证,不能因为外在因素使得企业的审计活动受到影响。
3.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专门的后续审计制度,后续审计制度应围绕审计结果的公正性建立。
(三)不断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方法与手段
企业经济活动中的误差和弊端都会在健全有效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得以减少。然而,不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会使企业经济活动中误差和弊端的出现比例大大提升,审计人员也很难通过有效的模式发现企业经济活动中的误差和弊端,从而加大了内部审计的难度。此外,要想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就必须要企业的领导对其有高度的重视,并从根本上转变观念,由被动审计转变为主动审计,在日常的工作中,应主动配合企业审计部门的日常监督,并加强对内部审计重要性的宣传,不断提升内部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的地位。
(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建立审计人员素质提升体系
要想使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得以有效实施,培养一批合格的审计人员显得势在必行。具体来说,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1.完善企业内部用人机制。对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招聘、培训、定岗、升职等体系都应有具体的政策,应选用思想素质过硬、专业技能扎实的人才作为企业内部审计岗位的人选。
2.强化对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再培训。通过内部培训和外部进修,使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如:信息技术、法律常识、企业管理知识等,不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需要。
(五)创建优秀的企业文化体系,使其适应内部审计制度的发展
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和审计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还能使内部审计人员的日常工作不断优化。如果企业内部建立了“遵纪守法、团结互助、勇于进取、与时俱进”的良好文化氛围,那么企业内部从管理领导到普通员工都会对内部审计工作有一种正确的态度和思想观念,会更为积极主动地对内部审计工作予以配合和支持,不会出现给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制造难题的情况,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会给予最大程度的理解和支持,从而使得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能够得到顺利推进。
现代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对于企业加强内部管控,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都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制度还没有实现体系化构建,存在的问题仍然很多,因此,我国企业应不断完善自身的内部审计制度,强化对内部审计制度的认识,加强内部审计体系的建立,使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做大做强,从而实现健康和可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水林.现代企业制度下我国内部审计制度的发展和完善[J].中国证券期货,2011(4).
[2]杜汛.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互动研究[J].海南金融,2010(03).
关键词:内部审计企业问题对应策略
现代企业制度(modern enterprise system),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法人制度、企业自负盈亏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而企业的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内部审计日益成为企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也在逐步扩大,越来越成为企业进行内部有效控制和监督的重要方式。但内部审计从机构设置、工作重点、审计内容的深度及广度等方面,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更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从而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控制和监督效果。如何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是当前企业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审计职能定位较为模糊
关于内部审计的职能,目前主要有这样几种观点:
(1)单一职能论。这种观点认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经济监督活动,因此内部审计的职能就是监督。
(2)二职能论。这其中有认为内部审计具有监督与服务两种职能:也有认为内部审计具有监督与评价的职能。
(3)计职能定位上的模糊,不利于内部审计的健康发展。
(二)内部审计的客观性与独立性不强
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就不可能进行经常、及时、有效的经济监督。从我国的形状来看,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大多设置于管理层之下,在高层管理人员的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为管理经营者服务,因此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强。
(三)对审计资源的分配不尽合理,审计效率不高
内部审计人员应在考虑组织风险、管理需要及审计资源的基础上,制定审计计划,对审计工作做出合理安排。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往往不能够充分利用现有审计资源及时、准确地判断出高风险领域和重要事项,有针对性地进行审计,以发现管理上的漏洞。
(四)审计人员配备不尽合理,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我国的内部审计人员中不少人仅熟悉财务会计业务,难以提高或保持其专业胜任能力。不仅如此,内部审计在有些单位的地位不高也使内部审计人员对自身的工作缺乏足够的信心与热情,这不利于充分调动内部审计人员继续学习与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识水平、业务能力及综合素质。
二、完善与发展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应对策略
(一)内部审计职能定位避免走两个极端
(1)目前,我国有些企业片面强调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内部审计人员往往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及生产经营的监督上,认为审计的主要职能就是查错防弊,其主要工作大都集中在财务领域。然而,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要求内部审计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的全过程,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从审计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为企业发展的根本目标服务。因此,内审的职能必须从传统单纯的监督控制转变为监督控制与评价相结合,并在不影响独立性的前提下提供咨询服务。
(2)相反有些企业则过分拔高内部审计,认为内部审计具有鉴证、管理等其他职能,内部审计甚至被赋予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决策与执行之责。内部审计若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决策与执行则直接危及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内部审计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当前,内部审计应在履行监督控制职能的基础上重视内部审计评价职能,通过审核检查,评定企业的计划、预算、决策、方案是否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的决策和目标进行,经济效益如何,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等,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二)引入风险导向审计,合理分配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
内部审计从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出发,就内部控制是否健全、关键的控制点执行是否能有效控制薄弱的环节、治理和改进措施的可行性提出认定,评价风险管理与控制对组织目标实现的影响程度。将不同的风险因素按照不同的风险级别分类,安排不同的审计资源,风险级别越高,分配的审计资源越多。审计主体在审计前制定审计方案时应密切联系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营决策,确定重点审计领域。通常情况下,审计方案以几个重点审计风险为导向,这样既提高了审计效率又充分利用了审计资源。
(三)合理配备审计人员,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1)目前多数内审人员来自财会部门或从其他部门改行而来,缺乏必要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巧,现代审计技术手段掌握不够,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而且要善于解决问题,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适当的中肯建议。因此,内审机构在人员构成上也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仅要有精通财务及审计的人才,还应配备懂企业各项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选择有丰富经验和较高业务水平的人员加入内审机构,使内审机构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发挥更大的作用。
(2)要提高内审人员素质,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后续教育和各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同时应制定内部审计人员任职资格标准,建立资格认证制度,促使内部审计人员具备必要的素质并达到应有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内部审计人员具有较为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并能及时更新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和方法,才能适应和处理不同类型业务及复杂问题,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保障审计职能得以更好发挥,为决策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意见与建议,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健全。
参考文献:
[1]蔡敏红: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问题和对策「J,财经界2011年04期
[2]张惠文:健全和完善交通企业内部审计委员会的思考「J商业文化2011年04期
关键词:小规模企业;内控制度;审计;影响
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七号———审计报告》规定了四种审计意见类型。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报告必须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在充分的审计证据支持下发表审计意见,审计意见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资料要做到真实、完整,所谓真实就是会计报表反映的经济内容真实,会计处理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的会计制度规定;完整就是企业所有的经济业务必须纳入会计报表体系,而完整的前提条件是企业必须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得到良好执行。由此可见,企业内控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对注册会计师正确发表审计意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小规模企业普遍存在内控制度不健全,有的根本没有内控制度的情况下,更要重视内控制度对审计意见的影响,以规避审计风险。不少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实务中采用回避方式,不对内控制度作深入地研究与评价,只是做一些形式上的工作底稿,以应付复核和检查,在对企业内控制度根本没有实质测试的前提下发表审计意见,意见类型主要是无保留意见及保留意见,很少有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本文就此提出一些看法。
一、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并得到良好执行是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报表的前提条件
一般认为构成财务报告公允、准确呈报的三道重要防线分别为: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公司治理结构和独立审计师的审计。其中内部控制是一组程序,受到公司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其他人员的影响,合理保证了经营活动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合规性目标的实现。有效的内控制度能防止舞弊形为的发生,保证资产安全和完整。内控制度是企业董事会和经理阶层为确保企业财产安全和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经营管理目标而建立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措施和程序。内控制度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事,因此,法律往往不作具体的规定,而只是原则性的规定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并保障其顺利运行是管理当局的责任,对于具体的控制方式和程序只制定相应的规范。内控制度的目标是实现企业的目标,根本作用在于衡量和纠正下属人员的活动,以保证事态的发展符合计划的要求,它要求按照目标和计划对工作人员的业绩进行评价,找出消极偏差,采取措施得以改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防止资产的损失,保证企业预定目标的实现。
有效的内控制度可以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堵塞漏洞,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和舞弊行为,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有明确要求:各单位应建立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企业经营的目标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从这点上看,健全内控制度必然是企业的内在要求。但不同的企业的价值取向或实现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国有企业及其他大中型企业管理当局对企业价值实现方式的理解不局限于经济效益的增长,较多地考虑国家法律、法规及企业未来的发展,所以,对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相对重视。而小规模企业的管理当局对企业价值的实现方式的理解更多地局限于经济效益的增长,甚至个人财富的扩大,偏重于纳税影响,有的甚至认为会计报表的编制仅为纳税而异,从而对内控制度的建立缺少内在动力,有的甚至没有基本的内控制度,把一些经济业务不纳入会计报表体系。因此,在没有内控制度这个前提条件下提供的会计报表完整性是得不到保证的。
二、注册会计师在小规模企业审计中遇到的企业内控制度的主要问题
1.内部控制环境弱化,控制体系不完善,使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目前我国很大一部分小规模企业不重视内控制度的建立,习惯于行政指挥、家长制管理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企业普遍存在没有成文的内控制度,即使有制度也是为了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具体的内部控制更无从谈起。相关的内控关键点失控,不履行相应的书面手续,注册会计师收集内部控制的证据犹如大海捞针、费时费力,难以保证审计效率和执业质量基本目标的实现,还有很多小规模企业内控制度尚未建立,更谈不上内控制度的履行。具体表现形式如:一是货币资金收付没有履行相关手续,无专职出纳管理现金,以致出现账面现金结存不符实际,同时有的企业银行账和企业账长期不符;二是材料收发没有相关手续,带来成本核算不实;三是销售结算环节失控,形成账外收入等等。
2.会计系统设计未考虑内控制度,会计凭证依赖的原始凭证履行形式上的手续,使注册会计师难以把握内部控制的实质
近年来,财政部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对财务会计报告的信息提供和披露都制定出具体的准则和制度,对内控制度的建立已出台相应的规范,但对不建立内控制度的企业缺少相应的制约措施和处罚力度。具体到每一单位的会计系统设计形成了五花八门的局面,使注册会计师对内控制度的评价难以形成一般性认识。
由于会计系统的设计承袭了计划经济时代的陋习,会计凭证依赖的原始凭证过于简化,因此注册会计师从会计资料中往往找不出内控制度运行的有效证据,在财务会计报表中,只重视会计报表的提供,忽视财务情况分析和会计报表附注编制,只研究如何满足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需要,少研究利用财务会计信息加强内部管理。
3.小规模企业普遍缺乏成文的内控制度,对同一被审计单位,不同注册会计师所作的评价有时大相径庭
不同的经济单位应具有不同的内部控制模式。大中型企业人员分工较为细致,内部控制程序也严密,而小规模企业为了有效利用人力资源,内控制度显得粗略一些。《独立审计准则第九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审查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注册会计师对不同的经济单位,如果企业没有建成内控制度,就缺乏评价的具体标准和尺度,就不能进行量化处理,仅凭抽象的专业性判断难以使人信服,一旦判断失误,将导致审计报告失真。
三、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及审计的要求
首先,《会计法》第27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明确要求各单位应当建立内部牵制制度,这是对单位建立内控制度提出的原则性要求。财政部于2001年6月至今相继出台了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和具体规范,这些规范的出台,为企业提出了内部会计控制的一般标准,使企业具备了建立适合本单位特点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条件。
另外,《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准则》《审计重要性准则》《错误与舞弊准则》《管理建议书准则》《小规模企业审计特殊考虑实务公告》等都对内部控制的测试、评价和报告做出了规定。在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不久,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也了《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对注册会计师签定内部控制审核业务约定书、制定审核计划、履行审核程序、出具审核报告等做出了详细规定,为注册会计师开展内部控制评审提供了依据和准则。
因此,企业内控制度特别是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测试评价制度体系已基本形成,要得到良好的贯彻执行,并实现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操作性,关键在于企业管理当局的自我意识以及相关行政部门的监管。同时,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实务中要严格执行内控制度的审计程序,切忌走形式,只有对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情况有正确的评价,才能为发表正确审计意见打下基础。
四、小规模企业内控制度评价结果对审计报告意见类型具有决定性影响
小规模企业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通常很高,因其业务比较简单,审计收费低,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的外勤时间往往较短,实施审计的程序可适当简化,对账面情况的审计难度不大。如果注册会计师没有把握对企业内控制度的正确评价,将导致审计意见错误,使审计报告失真,带来致命的审计风险。
《独立审计准则第七号—审计报告》规定了四种审计意见类型。注册会计师必须对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进行测试和评价的基础上,确认企业的内控制度有效性后,才具备会计报表反映的经济内容达到完整性这一些要求。会计资料具备了完整性,所有经济业务内容都纳入了会计报表体系,注册会计师才能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发表相应的审计意见。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对小规模企业内控制度的评价多流于形式,在没有作深入细致的测试的情况下,简单信赖,仅根据账面审计的情况发表无保留意见和保留意见,很少出具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但小规模企业大多没有建立内控制度,因此,注册会计师往往通过实质性测试来实现对其评价,所以带有很多的主观判断。因此,注册会计师必须从企业内控制度的关键控制点着手,如货币资金的收付,存货进销存流程的相关手续等,通过测试评价,一旦认为企业内部控制失控,企业往往会存在账外资产,收入不入账,账实不符等问题,直接带来对会计报表完整性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很难通过追加审计程序来达到审计目的。由于企业内控制度失控,注册会计师无从全面了解审计范围,就无法确定审计范围限制带来的影响程度,故一般不应出具无保留意见和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更多地应发表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如对企业存货的核实,按照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必须实施监盘程序。如存货不能核实,应视其对会计报表的影响程度发表相应的审计意见。当企业账面存货金额很小,对会计报表的影响在重要性标准以下,一般可不予披露,但这是建立在对内控制度确信有效的前提下。如企业内控制度失效,大量账外存货已转移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在失控的内控制度前提下很难做出存货对会计报表的影响,发表保留意见和无保留意见都会带来很大的审计风险。
【关键词】内部审计 企业内审
一、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
(一)建设投资方面
除进行基建工程预决算审计外,还可以在审计建设项目可行性的同时审计其投资价值,例如技术是否先进、适用、可靠,经济上是否有利等。通过对比分析,选择投资少、技术好、效率高、成本低、利润大的方案作为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依据。可以侧重在建设项目投资的领导、技术人员的运用、质量管理以及是否投标竞争、择优施工、就地取材、加强施工管理、缩短工期、节约材料、利用废料等方面研究,开展经济效益的审计。
(二)资金的合理筹措和运用方面
首先应注意对如何节约资金占用,降低资金使用成本的审计。例如如何解决库存商品和采购物资超储积压,如何有效催收各类应收帐款,加速资金周转。其次应该就如何合理筹措与资金成本相宜的资金加以审计,诸如融资租赁、发行债券、用户集资等,不仅要看资金性质与资金用途是否相适应,还应比较所用资金的成本和可供使用的期限。另外,还须对资金的合理运用诸如对外投资的经济效益等加以审计。
(三)经营管理方面
随着企业经营管理的转变,要求内部审计人员通过评价企业的管理工作找出不足,特别是从经营上寻找薄弱环节,为企业出主意、想办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可以就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否明确、合理、完整、系统,经营决策的原则、程序、方法是否正确、科学,实现经营目标的措施是否落实等方面进行综合审计。
(四)内部控制制度方面
内部审计部门应根据经济活动发生的频繁程度以及职能部门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物资采购供应、资金审批、成本费用控制、企业联营、工资奖金分配等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计评价,寻找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帮助经营者改善经营管理,防止企业经济效益流失,同时也督促干部和职工守法经营、清廉从政,在经济活动中少犯错误。
(五)决策审计方面
企业经营者做出的决策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防止决策失误,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部门必须开展决策审计。这类审计活动属于事前审计,可以对即将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事前预测,减少损失浪费,降低经营风险和投资风险,为企业经营者当好参谋。
二、新时期企业内部审计的特点
(一)内部审计机构的建立由被动要求向主动需要变化
我国国有企业的内审机构是在许多企业对这个新生事物尚未充分认识的情况下,根据政府的要求组建的,带有明显的被动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企业面向市场,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企业的经营者直接进行重大市场决策和完全的内部管理,同时还要对投资者负责。由于经营者压力增大,加强内部管理,强化内部约束也由被动变为主动。因此企业经营者为了减少经营风险,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能够自觉的重视内审工作,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对企业及其有关部门的监管力度。
(二)内部审计的内容向高层次、多样化方向变化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内部审计是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内审具有更广泛的内容。从防错纠弊,扮演“警察”角色为主,向高层次的“参谋”、“助手”方向发展;从财务核算的真实性、合规性审计为主,向注重效益审计方向发展;从以财务报表为中心的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向以内部控制为中心的制度基础审计的方向发展;从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控制发展;从查账、翻阅凭证向堵塞漏洞,制止损失浪费的方向发展。内部审计可通过对企业的生产组织、生产计划、技术改造、项目开发、投资决策、企业经营、流动人事等各个环节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的评价来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内审部门能根据加强内部管理的需要,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灵活地开展监督和服务。
(三)内部审计由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效益审计变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的、具有经营自的法人实体,企业的投资也呈现多元化。企业直接面对市场进行生产经营和决策,同时也将承担相当大的市场风险。与计划经济相比,经营者所面临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经营者必须注重资本的保值增值,重视企业经济效益的长期增长,克服企业发展的短期行为,这就要求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也将逐步转移到经营管理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上来,使内审的效益评价智能不断加强。
(四)内部审计由事后审计为主向事前、事中控制为主变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企业成为具有自主经营权的法人实体。为了防止决策失误和资产流失,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促进企业利润最大化,就要求内部审计由原先的事后审计评价为主,转向事前、事中的控制为主。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产经营的效益。内部审计监督已经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企业可根据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为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提高资金的利用率服务。
参考文献:
[1]梁建锐.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