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运行维护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电力运行维护;变电站;电力线路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5.098
一切生命体内部都离不开能量,如果把企业作为一个生命体,那么企业电力运行维护工作就是保证生命体内能量的正常流动。能量关系到生命体的存亡和活力,企业电力则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随着企业用电需求发展、电网容量升级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越来越重视,对企业管理部门的管理意识、管理方法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新时期下科研生产和生活对电力运行维护的需求,如何实现电力系统运行维护科学管理是每个电力运行维护管理人员必须认真思考和妥善解决的问题。
1 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
科研生产企业对电力运行维护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安全、可靠、优质、经济”。
1.1 保证电力的安全可靠
保证供电的安全可靠是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为此,电力系统的各个部门应加强质量管理,提高设备的运行和维护质量,由于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不一样,应根据用户的重要性不同,区别对待。对中断供电会造成企业科研生产工作造成重大损失的用户必须确保供电可靠性。
1.2 保证电能的良好质量
频率、电压、波形是电能质量的三个指标。当三者不符合电气设备的额定值要求时,会影响设备正常运行,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影响用户的产品质量。
1.3 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当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差,或者电力事故处理不当,局部事故的干扰有可能会导致系统的重大事故,而且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严重时会造成大面积长时间停电,势必会严重影响企业科研生产和正常生活。
1.4 保证电力运行人员和电气设备的安全
保证电力运行人员和电气设备的安全是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原则。应严格按照电力设备使用规程要求及时安排对电力设备进行预防性试验。及早发现故障隐患,及时维护,在运行和维护的过程中严格遵循使用规程,制定并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
1.5 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做好电力运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就能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电力运行维护成本和非正常消耗支出,就是在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2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概述
为了保证科研生产企业对电力系统运行维护的要求,必须实现电力运行维护科学管理。要做到科学管理,必须有科学的数据,合理的制定并严格贯彻管理体系。
目前,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建立都以国家标准化组织的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为基础编制。国际标准化组织相继提出了IS09000族质量管理标准、IS014001环境管理标准,国际劳工组织(ILO)针对如何评估企业健康安全状况,经过与ISO协商,发表了推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工作的报告书,形成了职业健康安全OHASAS18000管理体系规范。这些国际管理标准依据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总结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组织的管理实践而退出的管理模式或运行机制,为我国电力运行维护部门或企业推进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促进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质量体系是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的有机组合体。这组要素包括组织机构、程序、过程和资源。质量管理体系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本文主要指按照以IS09001:2008标准为主的IS09000族标准的要求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
环境管理体系是企业包括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计划活动、职责、管理、程序、过程和资源。本文主要至染着以ISO14001-1996标准为主的IS014000族标准建立的环境管理体系。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为实现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所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合,这组要素包括组织机构、程序、过程和资源。本文主要指按照OHSA18000系列标准制定的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和GB/T28002/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指南》)建立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电力运行维护部门或企业贯彻三大标准体系是为了使企业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希望通过规范化的管理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通过标准体系搭建管理平台,实现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控制理念,通过过程识别文件编制对整个电力运行维护过程特别是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采取一系列相应的管理办法,由原来的事后控制转向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事后改进分析的全方位控制管理。
3 电力运行维护管理体系要求
电力运行维护部门或企业应根据三大标准体系(合称管理体系)和企业实际情况做好电力运行维护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具体要求是标准体系化、制度科学化、操作规范化和预案可行化。
3.1 管理标准体系化
作为电力运行和维护部门,管理体系文件建立是做好电力运行维护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管理体系应包括三层:顶层是管理程序文件,第二层是管理手册,第三层是分部门作业文件。体系文件编制应协调统一,体系文件编制应从总体和原则上不仅满足IS09001-2008标准、ISO14001-1996标准、GB/T28002/2001标准,又要在方法上和具体做法上符合本单位实际。作为电力运行维护部门或企业而言,标准体系化是管理体系的总要求。
管理手册应包括管理方针和目标指标、管理承诺、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策划、作用职责权限和沟通、管理评审资源管理等内容。
程序文件应包括以下内容:《管理目标和管理方案控制程序》、《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程序》、《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控制程序》、《应急预案、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监控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健康安全和环境绩效监视与测量控制程序》、《顾客满意管理程序顾客投诉管理程序》、《内部审核控制程序》等等。
作业文件应包括规程、标准、制度、预案等,对实际操作给予明确要求和作业指导。
3.2 管理制度科学化
一个具体的专业性的企业管理制度一般是由专业或职能方面的规范性的标准流程或程序、规则性的控制检查奖惩等因素组合而成。
电力运行和维护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责任重大,工作专业性操作性非常强,技术要求高,更需要严格管理。管理制度的制定必须科学,管理制度的制定应具有科学和可操作,具体来讲,就是管理规章制度必须合法、完整、准确、统一、实用和可操作。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发挥管理制度的保质量、保环境、保健康、保安全的保驾护航作用,才能确保电力运行维护安全可靠运行。一般而言电力运行维护管理部门或企业应制定以下规章管理制度:《变配电室管理制度》、《配电站管理制度》、《电梯设备运行管理制度》、《综合管理制度》和《机电运维部清洁卫生制度》等等。
3.3 设备操作规范化
电力行业设备密集技术复杂,应提高设备可靠性、经济性、维修性、发挥最佳效应,降低维护成本。为实现电力设备运行维护应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方针,电力运行维护工作应规范化,即电力维护应制定并严格遵守相应的设备操作规程。
设备操作规程是为保障设备安全运行和保持良好工作状态操作人员需要掌握操作技能的技术性规范。设备操作规程的内容是根据设备的结构运行特点以及安全运行要求,对操作人员在全部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守的事项、程序及运行等做出的规定。设备操作人员认真执行设备操作规程才能确保设备正常运转,减少故障,防止事故发生。
电力运行维护部门操作规程一般包括:《变配电设备巡视规程》、《变配电设备定期维护规程》、《变配电倒闸操作管理规定》、《变配电倒倒闸操作操作规程》、《35KV主变停送电操作规程》、《35KV进线开关倒闸操作规程》、《高低压电力设备维保工艺》、《工作票、操作票管理规程》、《危险点作业预控规程》、《安全巡查作业规程》、《维修保养标准作业规程》和《综合管理人员标准作业规程》等等。
3.4 应急预案可行化
电力应急预案体系一般由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构成。电力运行维护部门或企业一般应编制如下应急预案:《停电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突发电气火灾应急处理预案》、《电梯故障救援应急处理预案》、《电力供电防御暴雨应急预案》和《重大活动保电预案》等等。
4 变电运行维护
做好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管理工作千头万绪,但是一定要抓住重点。变电站危险点分析和控制是确保变电站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关节。
根据设备运行状态不同,可以分为运行、热备用、冷备用以及检修四种状态。当设备从一种运行状态转换为另一种运行状态时,需要填写工作票和倒闸操作票。工作票和倒闸操作票填写的正确性是确保电网设备安全运行及人身安全的保证。审核时对电网运行方式分析不清,判断有误,与实际工作内容不相符合,现场操作不认真核对设备名称,不严格执行验电接地制度等违反操作程序的动作时都会造成事故。
做好危险点预控是防范事故,杜绝事故隐患的重要措施。危险点预控就是对电力生产中的各个环节根据作业内容、工作方法、作业环境、人员状况及设备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查找可能会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根据规程制度,制定防范措施。危险点重在控制和整改。比如大修期间,变电站倒闸操作、工作票执行较为集中,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时期。大修之前,应周密计划,了解各种设备状况和问题,明确本次大修改造中存在哪些危险点,明确加以防止或消除的方法。因此,在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中,应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规范操作行为。用事故案例警示作业人员时时意识到危险的存在,时时提醒操作人员严格遵守作业规程。
5 电力线路运行维护工作
电力线路运行维护应做好线路保护区管理、标志管理、缺陷管理、备品管理、资料管理和维修计划管理。为保证电力线路可靠巡行,应建立电力线路相关巡检与维护制度(含特殊环境巡视),制定巡检维护计划,明确合理的巡检周期和人员,及时处理巡检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巡线人员必须熟悉管辖线路的设备运行情况,掌握设备变化规律和检修标准,熟知有关规程规定,经常分析运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提出预防事故的措施。线路巡视应实行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人。杜绝漏巡、漏查、漏项。发现电力线路一般缺陷应及时上报,重大缺陷及紧急缺陷应立即上报专职技术人员、部门,并紧急处理。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
在整个电力系统当中,变电站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市场供电需求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变电站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老式变电站,这使得我国的供电服务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与传统的变电站相比,智能变电站在功能上有了更大的扩展,且性能明显增强,不过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做好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工作,使智能变电站始终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这样才能真正确保供电的效率、安全性与稳定性。伴随着国家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智能变电站的运用越来越广,如何加强智能变电站的维护管理已经成为了电力系统日常管理的重点内容。
一、智能变电站简析
(一)结构分析
在智能变电站结构中,智能组件和一次设备构成过程层,智能组件是由合并单元、智能设备和相关的终端三部分构成,重要任务是完成电力的输送以及分配,也能够保护变电站的安全以及对变电站运行状态进行监控。间隔层一般由测控设备、继电保护设备及故障录波设备三部分构成,该部分的主要功能是维护通信、输入和输出以及进行远程控制。站控层是由通信设备、控制系统、对时系统等一系列组件构成,承担着对整个变电站进行测量和监控的任务,同时保护整个变电站运行安全。
(二)技术特点
智能变电站的技术特点分析:一是真正可以从源头上实现对相关设备状态、参数信息的实时采集,并通过网络通信进行高效率、大范围的共享,为管理与维护等方面的工作提供及时、可靠参考依据,整个过程可以说在瞬时即可完成,解决了以往变电站设备独立分散、监视、量测功能单一、信息难以共享以及人力劳动成本高等难题;二是其结构虽然更加的复杂、精密,但同时也更加的紧凑,随处可见高度集成的电子技术应用,部分状态监测与参数信息采集部件直接就嵌入在了设备当中,不需要额外配置,还有就是所有设备都在逻辑层面上连接为了一体,减少了部分设备的重复配置,既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又节省了大量空间;三是运行智能化,智能变电站可以根据电网和相关设备的运行状态,或是预先的计划输入,来自动调整配电、变电、输电,满足市场用电需求、保o电力系统安全,不仅效率和准确性高,而且可以减少人力成本。
二、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策略
(一)完善管理制度
为了保障智能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要完善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在设备巡视制度上应该完善自动化设备管理条例、在线监测与控制、网络交换器、光纤接头盒、智能终端、光缆槽盒以及合并单元等,这是强化巡视效果的重要条件;在设备维护制度上存在很多管理上的不足之处,应该健全变电站自动化设备的维护制度,这包括在原有设备维护制度上增设在线监测、后台监控、高级应用程序系统、智能设备与组件、辅助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光缆清理维护管理注意事项以及网络通信管理注意事项等内容,从而保障变电站自动化设备的运行维护水平。
(二)电子互感器的维护管理
电子互感器主要是由光纤传感技、电子技术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来进行电流能测量的一种新型的互感器,它集光、电、机为一体,是高科技产品。电子互感器中的传感器来具有获取信号信息的强大功能,而专用屏蔽线是信号的传输单元,而采集器能够对信号进行收集与处理。在日常维护中,主要对查看电子互感器的外观是否发生损坏,其接线是否正常连接;检查传输光缆的状态,查看通信线路是否正常连接,判断其是否有松动和破损情况;要控制仪表的指示值、测量值及保护值,使其数值在合理范围内;要注重互感器的卫生清理,保证外绝缘清洁,同时查看是否有积灰、裂纹和放电痕迹,如果出现挥发性异味,要立即更换。此外,还要判断各个接触点是否出现了外漏、变色、发热和跳火等情况。
(三)智能组件的巡视维护管理
顺序操控是智能变电站运行的基础,顺序操控的关键就是确保控制功能能够在特定条件下实现系统的预订功能,并且能够自动完成。顺序操控相对于传统的操控顺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与操控的准确性,根据实际的运行经验,智能组件巡视维护管理顺序操控时,主要在于以下五个方面:第一,确保设备运行正常与倒闸操作要求相一致;第二,依照相关标准制定顺序操作流程,并且按照该流程对智能变电站进行管理,流程必须要符合相关标准,才能应用于实际生产;第三,进行顺序操作过程中,按照相关标准对该操作进行监控,顺序操作的每一个步骤都应该逐步显示,并且与终端要求一致;第四,顺序操作完成后,要对设备的状态进行人工确认,检查无误后才能确定此次操作的顺利完成;第五,变电站应该安装临时接地线,以保证顺序操作中的操作安全。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智能变电站的维护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将各种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只有这样才可以使智能变电站运行的经济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保证,减少智能变电站因为故障而出现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王强,贺洲强.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探讨[J].电力安全技术,2012,05:1-5.
【关键词】输配电线路;运行;维护;管理
输配电线路因为由于距离长、地域广,所处野外环境非常恶劣,加上现代电力系统正在向更高的电压等级、更远的输电距离和更大的容量等方向发展,这就对输配电线路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必须提升输配电线路运行的稳定性,增强输配电线路的日常维护,提升输配电线路运行效果。
1.输配电线路的特点和运行难点
随着现代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输配电线路的运行工况也越来越复杂,其运行特点表现为:
1.1输配电线路涵盖区域广
气候条件复杂,既有高寒、高海拔地区,又有冬季严寒、夏季酷热、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恶劣的地区,从设计、建设到维护管理难度都很大。
1.2输配电线路塔架和杆塔高度和宽度大
这就导致所占空间和占地面积都很大,而随着输电电压等级的不断升高,所用的绝缘子串越来越长,绝缘子片不仅数量越来越多,而且吨位也越来越大,直接导致所占的通道越来越宽。
1.3输配电线路的输送容量越来越大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对输配电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必须保证现代输配电系统具有极高的运行可靠性。
1.4输配电系统中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多
新时期的输配电线路对设计和维护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是由于现代输配电线路的诸多特殊性,其在运行管理时就存在着很多技术和管理上的难点:
a、随着输配电线路高度、宽度以及档距的增加,其发生雷击和绕击的可能性显著增加,因此防雷工作是现代输配电线路运行管理中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难点之一。
b、对于湿陷性场地的输配电线路,经常会遇到塔架基础破损、地面下陷和摹面不平等情况,如果突发大雨或河水冲刷,极有可能造成防沉土下陷,导致散水坡损坏,给线路运行埋下隐患,所以,必须做好输配电线路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c、现代输配电线路塔架高度增加,而空气中液态水分含量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升高,使得单位时间内向线路上输送的冷却水滴过多,线路经过重冰1x1的长度越长,覆冰就越严重,这就对线路日常运行维护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输配电线路运行管理
运行单位应全面做好线路的巡视、检测、维修和管理工作,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实行科学管理,保证线路安全运行。
2.1强化线路巡视工作
线路巡视包括正常巡视,事故巡视,特殊巡视,夜间巡视,监察巡视等。各种巡视工作在不同需要时进行。事故之后还要组织巡视检查,找出事故地点和原因,了解当时气象条件及周围环境,并作好记录,以便事故分析。分析重大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对策,做到:事故原因不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应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防范措施不放过,对责任人没有得到处理不放过。
对于35kV 及以上送电线路运行故障频发的线段,可划分特殊线路,特殊区域一般包括污秽区、雷击区、风害区、覆冰区、鸟害区、导线和避雷线振动区及易受外力破坏区等。
2.2开展群众护线
积极开展群众护线,运行单位应根据护线工作需要,定期召开群众护线员会议。总结交流护线经验,普及护线常识,表彰和奖励先进,其资金应子专项落实。
2.3完善检查和测量工作
线路应加强接地的检查和测量、导地线的检查和测量、绝缘子清扫和零值测试、杆塔倾斜和拉棒锈蚀腐烂检查和测量以及架空线路交叉跨越其他电力线路或弱电线路的定期检查和测量。
2.4加强设备缺陷管理和事故统计
运行单位应加强对设备缺陷的管理,做好缺陷记录,定期进行统计分析,提出处理意见。设备缺陷按其严重程度分为三类:一般缺陷,是指对近期安全运行影响不大的缺陷,可列入年、季度检修计划中消除。重大缺陷,是指缺陷比较重大但设备在短期内仍可继续安全运行的缺陷、应在短期内消除,消除前应加强监视。
紧急缺陷,是指严重程度已使设备不能继续安全运行,随时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缺陷。必须尽快消除或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进行临时处理,随后消除。运行人员发现紧急缺陷后应视现场交通和通信情况,迅速向工区领导或安全员报告。事故统计和汇编是运行经验的积累。运行单位必须按电压等级和责任分类做好历年的事故统计和分析,为修订规程、制度和反事故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
设备的健康状况,应按“电力设备评级办法”和“各网、省公司供电设备评级标准”的规定进行评级。线路设备评级每年不少于一次,并提出设备升级方案和下一年度大修改进项目。只有缺陷分类严密,定级才能正确,才能指导每年的大修和改进工程。线路运行单位技术资料和有关规程应保持完善和准确。
3.常见缺陷及维护
铁塔角钢被盗时,应注明塔型及被盗角钢编号和尺寸,在现场查不到时,应在现场绘制草图,回办公室后查资料填写;螺栓被盗时应写明方位及螺栓型号。
抱箍被盗时应写明左杆或右杆及具体被盗情况,抱箍型号及修复所需材料。
接地极及接地网的缺陷情况应详细写明,并写明修复所需材料。
导、地线损伤断股时应写明损伤情况,所在档距、相位、左右(指地线,左、右是指面向杆号大号侧的左或右,下同)、损伤处距杆塔距离、档距内有无交跨、损伤处导线下面的环境情况并根据运行标准准确判断处理方法。
统计交叉跨越时应写明所在档距、交跨物名称、所属产权单位、交跨距离、交跨角度、测量时温度、交跨距杆塔距离。
防护区内有异常情况,如新增房屋、机械施工等情况时,如能满足安全距离要求的,应详细向施工人员询问有关情况,如不能满足安全距离要求的应立即制止,并进行安全宣传教育。
杆塔附近取土、挖沟渠或开山炸石等应写明离杆塔及基础的距离、深度及开挖性质等情况。
杆塔上有鸟巢时,应写明鸟巢在杆塔上的数量及详细位置。
发现绝缘子或金具破损、缺少销子或销子脱出时,应记明所在相位、左右、电源侧还是负荷侧、在哪个位置。
杆号牌异常应写明异常情况,如有错误或被盗应写明错误情况及应挂杆号牌。
紧急缺陷应立即电话汇报并及时处理。
4.输配电线路日常运行维护措施
首先,要重视检查、检测检修工作。在输配电线路运行时要严格按照规程定期检查检测,及时检修,加强对故障多发点的巡视、观测,不留检查死点。在电气设备运行中实施巡视,包括定期巡视、特殊巡视和登杆检查,要加强特定环境下对导线腐蚀、抛股、断股的检查,同时要加强各类设施的巡视检查,对于不合格、老化的相关设备做好设备缺陷记录,及时汇报,并根据设备缺陷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严格按照缺陷流程进行管理和更换,不留隐患。
其次,要规范线路巡视记录与巡视内容一切巡视工(下转第142页)(上接第40页)作都将按照相关作业指导书中规定内容做好巡视记录,且各班将“巡视作业指导书”内容录人GPS巡捡器,逐步向无纸化巡视过渡。还没有配备巡检器的,可将缺陷内容记录在正规的巡线卡中。同时,还应记录线路防护区内的变化隋况,一旦出现状况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并做好宣传工作。若发现线路缺陷后,根据缺陷分类标准准确进行分类并记录。特别要注意记录好遇到雨、雾、雪等空气湿度较大的天气状况时,线路重负荷隋况以及绝缘子、导线连接器发热、放电情况。
最后,建立现代输配电预警系统,监测输配电线路周围大气环境污染值,气象参数值以及绝缘子表面的盐密值,塔架上的风速风向、雨量、风偏角、风偏间隙等,通过综合分析,使其在达到临界状态时能够先期报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东莞供电局;GIS;运行维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TN10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1)1210136-01
0 引言
GIS以其显著的优点备受青睐并大量安装运行,但由于各种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加上质量监督管理、产品材料工艺、现场安装环境、施工人员检修技能水平的差异,GIS也逐渐暴露出各种问题,在我局运行至今发生过多起事故缺陷,加上GIS的检修周期长和检修难度大等特点,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造成较大影响。因此,探索降低GIS故障率的方法和提高GIS运行维护管理能力成为当前迫不及待的课题。
1 GIS产品特点
GIS(gas insulated substation)是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的英文简称,由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互感器、避雷器、母线、连接件和出线终端等组成,这些设备或部件全部封闭在金属接地的外壳中,在其内部充有一定压力的SF6(绝缘性能和灭弧性能优异)绝缘气体,故也称SF6全封闭组合电器。GIS设备不仅在高压、超高压领域被广泛应用,而且在特高压领域也被使用。自20世纪60年代实用化以来,已广泛运行于世界各地。八十年代开始在我国投入使用,开始都为进口,随着我国生产能力的提高,逐渐有国产GIS产品出现并投入运行。与常规敞开式变电站相比,GIS的优点在于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可靠性高、配置灵活、安装方便、安全性强、噪音小、无火灾危险、环境适应能力强、维护工作量很小等特点,其主要部件的维修间隔不小于20年,在我局电网系统中GIS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虽然GIS故障较少,但万一发生故障后果却相当严重。因为GIS结构复杂、质量要求高、制造及检修工艺比较繁杂、检修时间长,其停电范围有时涉及非故障元件;而且检修工艺要求十分精细,稍有不慎就可能会造成检修质量问题。
2 GIS典型故障
近年来在本人工作期间发生过几起GIS故障,包括有母线杂质闪络放电、绝缘拉杆质量问题引起开关绝缘击穿、盘式绝缘子产生裂缝造成漏气以及绕击雷击中设备产生过电压造成开关内部绝缘击穿等。通过剖析我们又不难发现这里面既包括产品本身质量问题,又包括产品设计缺陷的先天性问题和生产安装过程中施工不当造成的问题等。找到根源,接下来就要对症下药。
3 提高GIS运行维护管理能力的对策与方案
为了降低GIS的故障率和提高其运行维护管理水平,尽可能杜绝GIS发生故障,减少人力物力的损失,确保设备安全可靠性,提高设备检修的质量,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 做好设备选型及技术改进工作,消除先天性设计缺陷
如果买到质量不好的设备,无论后期工作做得再多再好,设备一样会出问题,所以选择质量上乘的设备对电网安全尤为重要。但到底市面上那么多产品哪种好呢?质量要靠时间来考证,首先我们要建立一套准确详细的GIS设备台帐,对所有运行中的GIS各项数据进行记录,当发生GIS缺陷或故障后都要详细记录其故障特点,到一定周期后再进行统计,针对故障发生率以及故障类型对设备进行评估,评出优良中差几个等级,可以作为日后选择设备的重要依据。再者就是当发现某种产品缺陷或设计不合理时要及时向厂家反映并提出整改意见,可以使改进后的产品有更好的质量和稳定性,为以后的安全运行打好基础。
3.2 要加强对运行维护人员的培训,增进对GIS的认知和故障处理能力
GIS这种新型电气设备结构复杂,科技含量高,正因如此,我们更因该主动探索其结构、工艺和动作等原理,掌握必要的维护技能、监测手段、故障排除和事故处理方法,才不会太过依赖厂家,造成被动局面。我们应该定期组织相关培训,可以采取现场讲解、专家讲座、厂家培训甚至进厂培训,运用原理和实操相结合等手法来进行提升。针对设备组装完成后很难观测到内部情况,建议要抓住出厂验收以及现场安装等机会进行资料收集,并制作成图文并茂的课件以便给没到现场的人员进行学习。
3.3 针对产品的质量问题,要严把出厂质量关,把隐患消除在萌芽中
虽然广东电网公司一早就派出监造员常驻重点设备的厂家进行设备监造,而且出厂前也安排验收人员进厂验收。但由于各监造员和验收人员职业素质和责任心存在差异,监造和验收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漏洞与盲区。据笔者了解,有不少监造和验收人员工作过程中就是在走过场,并没有真正起到监造和验收的目的,验收过后的设备一样出问题。为此,我们必须打造一支责任心强、技术力量过硬的专业监造和验收队伍,要让相关人员认识到自己所做的工作责任重大。在出厂试验环节,由于GIS设备是密封设备,不能随意开盖验收,所以试验见证就显得尤为重要,对重要试验一定要做到全程跟踪见证。对发现的问题一定要寻根问底,做到不谎报、不隐瞒。由此建议出厂试验见证人员要由经过考核并有丰富验收经验的人员胜任。
3.4 严格做好现场安装监督和验收工作,杜绝不当施工
由于GIS对安装环境要求特别高,所以验收人员应该了解GIS安装过程中的三大要素:即清洁度、密封性和真空度。大量安装实践证明,保证清洁度是GIS总装和现场安装中的首要任务。国内GIS安装现场的场地情况通常较差,为防尘可采用先洒水,待空气静止48h后才开始安装,要特别注意导体的清洁。密封性是GIS绝缘的关键,SF6气体泄漏会造成GIS致命的故障,因此密封性检查应贯穿于整个制造和安装的始终。密封效果主要取决于罐体焊接质量,其次是密封圈的制造、安装调整情况。真空度是控制SF6含水量的重要保证措施,一般要求在充入SF6气体之前真空度要达到133Pa,再继续抽真空30min。
3.5 做好对运行中的GIS的状态监测和维护管理,及时掌握设备状况,使其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判断GIS设备的异常,预知设备的故障,根据设备的健康状态来安排检修计划,则需要对GIS设备进行状态监测。GIS设备状态监测主要有以下几项手段:
1)局部放电监测
GIS设备内部中的金属微粒、粉末和水分等导电性杂质是引发GIS故障的重要原因。GIS存在导电性杂质时,因局部放电而发出不正常声音、振动、产生放电电荷、发光、产生分解气体等异常现象。因此局部放电将是GIS状态监测重要对象之一。目前我们一般每年均对所有变电站的GIS设备采用特高频(UHF)电磁波检测法对其进行带电局放测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通过该方法检测出设备的故障。另外我局还在个别站加装了实时GIS局放监测系统做试点,以验证这种新装置对发现GIS局部放电等其他缺陷的作用,所以这方面的监测效果以及实用性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积累。
2)气体色谱分析法
GIS是采用SF6气体绝缘和灭弧的,其性能状态将是影响GIS的重要参数,因此其将是GIS状态监测重要对象之一。气体色谱分析法是采用气体色谱分析仪分析SF6在内部放电作用下的分解物成份(特别是SO2F2、SOF2含量)来判断局部放电情况。此方法对判断GIS是否发生内部故障是最直接有效的。
3)SF6气体的监测
SF6气体的监测,指的是SF6气体压力的监视,一般通过压力表或密度继电器来监视SF6气体的压力和密度,当其压力低于告警值时即发出压力低信号,实时监测SF6气体的压力情况。对压力值到达报警值时我们就要立即安排补气并做好记录加强跟踪,之后要结合每次补气的周期来计算设备的年泄漏率,用以判断设备的密封性是否良好。
4)红外测温监测
应用红外热像技术对GIS一次导线过流接触面进行检测,能够有效的对其导电接触面接触状态实施最直接和有效的监测。今年的迎峰度夏工作中我们采用了红外成像技术对所有GIS进行了检测,从检查结果来看,GIS导电接触面的运行状况良好。
通过以上从产品把关、人员培训、出厂验收、现场验收和状态监测五个方面入手,我们就能从源头抓起,贯穿于GIS从制造到安装的全过程,严把验收质量关。设备投入运行后定期进行巡检、维护和预防性试验,发现问题要尽快安排处理,防止问题扩大化,过后还要加强对修复设备的跟踪,确保其正常运行。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问题所在提出对策,实施这一过程我们还需要健全的设备管理体制、完善的检修质量管理体系、齐全的设备管理台帐、高素质的检修队伍、运行队伍和设备管理人员以及先进的测试、分析设备。从今年年初以来通过开展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工作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对许多问题的预知性和消缺及时性都有了较大提高,不仅建立了详细的GIS台帐,在人员培训上也做了不少功夫,而且还成立了出厂试验见证专员小组严把验收质量关,另外通过状态监测的方式使我们更进一步地关注设备的健康状态并做出适时养护。实践证明,通过我们的努力,使GIS的运行维护管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但由于GIS设备故障存在突发性、隐蔽性和不确定性等因素,比如绕击雷可以躲避避雷器对母线及设备产生雷击过电压的案例,所以我们以后的努力方向就是探索和研究一些更为直观有效的监测和预防方法,为创先工作的早日实现创造条件。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对本论文的不足欢迎各位专家多提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1]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关键词:配电线路;运行维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S61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生产力进一步解放,社会用电需求量不断增多,对电力系统电力供应及其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输配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电力企业与用户的重要纽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受到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环境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输配电线路运行维护和管理难度大。
一、配电线路的特点
伴随着当代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现代的配电线路的工作运作状况也越来越复杂,配电线路的运行特点可以简要归纳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配电线路的分布地带较广 ,线路的所处地形比较复杂多变,与此同时气候条件复杂,跨度从高寒高海拔地区到各种极地区域,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昼夜温差比较大的地区,环境的恶劣使设计以及施工建设和维护管理的难度都加大。
(二)伴随现代科技的发展 ,用电需求的变化,配电系统也不断地涉及和应用到一些新的工艺,新的制作材料,新的技术,这些变化也给配电线路的运行管理带来很多技术和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当配电线路应用于湿陷性场地时,普遍容易遇到塔架基础破损,基础面不平以及地面下陷等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突然发生大的自然灾害或者在一些季节性的气候变化的干预下,配线电路就有可能发生防沉土下陷的情况,进而导致散水坡损坏,导致线路运行拥有潜在的隐患。由此就给配电线路的日常维护以及管理带来较大的工作负荷;同时,在现代的配电线路的塔架高度因为需求而不断增加高度,随着高度的不断增加,线路的周围空气里的液态水的含量也不断增加,从而导致单位时间内向线路上的输送冷却水过多,线路在经过重冰区或者极寒地区的长度越长,覆冰情况就越严重,这种情况对配电线路的日常维护工作和管理又有了更高的要求。
二、影响配电线路运行的主要因素
(一)配电线路区域覆盖相当广泛,其气候条件相对复杂,既有酷热的夏季、严寒的冬季、恶劣的区域是温差大的昼夜气候,又有高海拔与高寒区域,其维护管理难度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二)在目前配电线路中,随着不停升高的电压等级,不断增多的绝缘子片数量,以及逐步增长的全包缘子串,而且吨位也在逐步增大,直接导致所占的通道不断在增宽。
(三)配电线路如处在湿陷胜场地的来说,配电线路在全封户与管理中,其工作量相当的大,若果有河水冲刷或突发大雨来袭,通常会出现地面下陷塔架差肠出受到损坏,极可能会发生防沉土下陷进,从而引起散水坡破损,这样会给运行线路埋下安全隐患。
(四)外力破坏。在当前清况下,配电线路由于出现外力破坏这一因素,不断给线路带来越来越多的故障干扰,有时候清况也相当的复杂,辟如部分违法犯罪份子对电力定黝毡进行盗窃,也会影响正常运行的配电线路,因此需要完善配电线翻的防盗系统。
(五)落后的配电设备二建设的配电线路虽不断在加强中,但现在还是有部分配网设备因长期的运行未及时更新换代,还是存在部分落后陈旧的设备,随着供电需求逐步增加中,难以满足供电需求的供电线路,这样供电的质量会受到影响,如还继续在使用陈旧设备必然存在安全隐患,最终会危及人身安全。
三、配电线路运行管理
(一)提升巡视线路的管理工作
线路巡视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包括正常巡视、特殊巡视、事故巡视、夜间巡视、登杆塔巡视、监察巡视等。根据不同需要,各种巡视工作应在相应的情况下进行。发生事故后必须进行巡视,找到事故地点和发生的原因,熟悉发生事故时的气象情况以及周围环境,同时进行记录,从而方便后续的事故分析。 重大事故发生后需要做到“四不放过”,即事故原因不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应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防范措施不放过,责任人没有得到处理不放过。配网运行时经常引起故障的地方,可根据划分成为特殊线路区,一般包括易受外力破坏区、风害区、雷击区、鸟害区。 应有重点和针对性地对这些区域的线路开展巡视工作。利用好春秋检工作契机,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在停电综合检查维修时,集中进行消除缺陷、设备升级改造、用户接入等工作,大力推行“停电必检、缺陷必消、消必消无、修必修好”的指导思想,第一时间建立设备缺陷档案,集中制定消缺计划,消灭安全隐患,保证在检修周期内不发生同类事故,从而将线路的故障率降至最低,使供电保障率达到百分之百。
(二)积极开展电力设备检测工作
配电线路必须加大导地线的检测维修、绝缘子的清污除尘以及星点的校检,特别是对新架空线路交叉跨越其他电力线路、建筑物、河流以及弱电线路的检测,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工作日程。做好设备在线状态监测工作,通过预试、红外测温、监测性巡视、特巡、夜巡等形式,实时掌握配网设备的运行情况,发现设备安全隐患或缺陷及时处理。以智能电网的新标准,积极做好线路升级改造计划。特别是针对投运时间长、设备残旧的线路,应尽快列入计划,做好线路的升级改造,以使设备满足安全运行的要求. 对线路未装设分段开关的,应列计划、资金,逐步完成. 结合用户工程,对没有安装用户分界开关的支线,应安装线路负荷分界开关,防止因用户设备故障引起越级的配电线路故障。
(三)加强缺陷设备维护和健康设备的记录
安运部门和检修工区要严格增加缺陷设备的管理,认真进行缺陷记录,针对缺陷建立“一患一档”,备案管理,同时开展分析统计,讨论提出维护意见。运维员工在碰到紧急缺陷后必须依据现场工况,及时向安全员或者工区主任上报。 运维部门需依据电压等级与事故分类记录、分析、统计,修订制度以及反事故措施做到有理可依,有据可查。
(四)线路运行防控措施
配电线路维护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一旦发生故障或检修不及时,将影响到用户的正常用电,甚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而,要采取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从源头上杜绝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这就需要建立科学的预警系统,针对线路大气亏染清况、气象数据以及全包缘子的盐密值、风速、风偏角以及雨量等的情况,进行系统分析,确保输配电线路在将要达到突破状态时进行提前预警。同时,还要做好相关信息收集工作,对可能产生的隐患及设备相关数据进行整理,为线路维护计划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五)加强配电线路的防雷处理
首先,严格安装避雷线。防雷处理是配电线路维护的关键技术。维护管理单位应注重和加强配电线路的防雷处理。严格安装避雷线可降低成本,且获取材料的途径也较为广泛。在雷电高发区安装,并对将进行定时检查和管理,可有效减少雷电对导线的损害,降低由于雷电引发的事故。其次,为避免避雷线出现反击状态,应及时减少塔竿电阻可有效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最后,安装重合闸,可提升线路的抗雷击功能,并能在雷鸣情况下不断供电。
(六)为了保证线路检修质量,检修人员要做到质量精益求精,不合格的不交验,运行人员要依照验收制度,对每一个项目认真进行检查,质量达到标准的,在验收簿工作出评价及签名。线路竣工验收后,检修单位要填写线路检修竣工报告,内容包括检修计划日期、开工日期、处理了哪些主要缺陷、耗费厂多少工时、主要材料和费用、还存在哪些主要问题、检修评价及设备评级。
结语
综上所述,应该在重点展开对配电线路运行实际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对配电线路运行维护工作困难和问题的全面认知,形成从策略上、管理上实现配电线路维护和确保配电线路运行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在确保配电线路系统功能发挥和安全目标实现的同时,使整个电力行业向更为科学、更为安全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