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产品经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公司理财的观念也在不断的发生转变,同时公司理财的方向和路线也在不断的探索之中。
1 现今我国公司理财主要问题
1.1 公司理财目标局限性
现代公司需要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机制,公司治理结构正是这样一种协调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关系的一种机制。长期以来,人多数公司的治理结构框架是股东至上原则,在这种公司治理逻辑下,财务管理的日标就是要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为股东带来最大化的财富。但是在现代企业中,除了股东投入资木外,一般管理者、职工、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都为公司的发展承担了较人的风险,如果单纯地强调股东财富最大化,忽视了公司的其他群体的利益,就会导致他们自动割裂与公司之问的利益纽带,无法培养长期忠诚于公司的员工,这与现代管理理论中逐渐重视人力资本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因而以股东至上原则为基础建立的公司治理结构需要发展与调查。而公司理财日标作为公司治理结构框架中存在和运行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它不但间接反映着公司治理结构环境的变化结果,而且还需要根据治理结构的变化适当地进行调查。因此,公司理财日标应该适应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而变化,进而通过财务管理活动在企业价值的增长中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否则将会给公司发展带来极大的无形风险隐患。
1.2 多种理财工具的两面性
从开展理财业务公司的内部角度看,通过采用创新金融工具来提高其资产经营的流动性与安全性,并有效降低财务运营成本与交易成本来实现价值最大化,这是公司财务活动部门在内部推动新型理财业务发展的动因。金融机构则通过开发风险管理技术,可以提高理财公司的资产赢利能力以及提高现金的投资利用能力,为投资者创造惊人价值而进行创新。但是,创新的理财工具都是以传统理财工具为基础衍生出来的,如期权、期货交易等,其风险明显大于传统的理财工具。随着金融市场规模的日益扩人和复杂化,资本活动的不确定性也愈发突出。公司在努力进行多力一位经营,做出合理的投资组合的同时,所面临可能爆发的风险也在不断加人。运用新型理财工具开展业务的公司必须对其交易活动制定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措施,包括交易的限额,亏损的限制,内部监督与稽核等。如果内部控制制度缺失和不完善,这些新型理财工具所导致的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将十分巨人,公司无法承受这种可能比木金放人若十倍的风险损失。
2 公司财务走出困境
2.1 会计报表应用之理财创新
要重视会计报告在公司理则中的应用,首先要明确会计与财务的关系。尽管人们对会计和财务的本质及二者关系有着各种不同的理解,但日前人们还是基本上接受了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财务是一个管理系统的观点。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这个信息系统一是提供会计信息,即以货币表现的资金或资本的信息,二是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财务是一个管理系统,这个管理系统组织财务活动,协调财务关系、提高财务效率。会计这一信息系统反映的正是财务管理系统中的财务活动、财务关系和财务效率,财务管理系统中的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和提高财务效率的决策与控制正是依靠会计信息来实现的。公司理则作为财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组织公司资本运筹、提高公司资本运筹效率中必须要注重对会计信息的使用。
无论对外报告还是内部报告,从公司理财角度看,它们都是公司理财的基础与工具。公司理则无论从资本的运动过程(筹资、投资、经营和分配),资本的增值过程(资本存量、资本流量与资本增量),还是资本经营层次(资本经营、资产经营、商品经营和产品经营),都可通过会计报告来反映,会计报告对公司理财过程及结果的这种反映为公司对资本经营的战略决策与管理控制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公司理财本质是要通过资本经营实现资本增值。为实现公司理则这一目标,公司在组织体制上往往根据责权利统一原则划分责任单位,形成资本经营、资产经营、商品经营和产品经营责任中心。公司理财正是要搞好公司资本经营与资产经营、商品经营和产品经营的协调与统一。公司内部报告正式是为满足公司理财的这一要求而设计和应用。从公司理财这一角度出发,公司内部报告是以资本经营报告、资产经营报告、商品经营报告和产品经营报告为主线的完整系统。
2.2 充分利用税务理财创新
在对税务筹划的现实需求和筹划原则进行全面分析后,在实践的基础上对现代企业税务筹划的基本思路进行探讨。
(1)缩小税基。由于税基是计税的基础,在适用税率一定的条件下,税额的大小与税基的大小成正比,税基越小,纳税人负有的纳税义务越轻。缩小企业的税基可以直接减少应纳税额,还可间接适用较低的税率,即在税法的许可范围和限额内,实现各项成本费用扣除及摊销最大化。如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合理选用、成本费用合理分配、存货的成本计算法和销售商品的计算法、高利润公司并购高亏损公司以冲减盈利公司的利润等。
(2)延期纳税。延期纳税是纳税人根据税法的规定将应纳税款推迟缴纳而相对节税的方法。延期纳税虽不能减少纳税人的纳税总额,但纳税期限的推迟可以使纳税人无偿地使用一笔款项而无须支付利息。由于资金具有时间价值,纳税人得到的延期纳税收益等于延期缴纳的税款乘以市场利率,纳税人可以把这部分现金留在企业用于周转和投资,也就是说,延期纳税实际上相当于得到了政府的一笔无息贷款。当经济处于通货膨胀期间,延期纳税的理财收益会更加明显。
(3)转嫁税负。税负转嫁存在经济交易之中,通过商品价格来实现税负在不同交易主体之间的转移。如:企业集中采购原材料可以较低的价格成交,然后以一定价格发包给物流公司运往各子公司及其分支机构,把一部分税负转嫁给供应商和物流公司,或者以提高价格的方式把部分和全部税负转嫁给消费者等。税负转嫁主要以流转税为主,适用那些内部投资关系复杂、交易往来频繁的企业。
参考文献
[1] 孙险峰.我国公司理财的风险管理研究[J].商业研究,2009(02).
[2] 张先治.基于价值的管理与公司理财创新[J].会计研究,2008(08).
(讯)2014年,腥风血雨的智能电视领域呼嚎的喊杀声犹在耳畔,我们依稀还能看见一幕幕惨烈的碰撞。近日一份关于智能电视的数据报告出现在人们面前,在这个有人欢喜有人愁的旧的年末和新的年初,一份数据报告让2014智能电视领域的战果暴露在世人面前。
综合了中信证券、中国经营报、中怡康等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年底,中国主流电视厂商创造了总量为3110万的智能电视用户总量。其中,海信以800万位居榜首,TCL、创维分列2、3位。而作为“侵入者”的乐视和小米用户量分别为150万和30万,声势浩大的舆论下销售业务略显稚嫩。
自2012年起,智能化电视浪潮席卷整个家庭电视领域。电视机厂商投身这一领域,长虹、海尔、海信等纷纷推出自己的智能电视产品,随后清华同方、小米、乐视、冠捷、联想等IT企业也来参战。根据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国内智能电视渗透率超过20%,可见未来智能电视行业的前景十分的广大。在海信强劲的技术和不断创新的运营模式下,未来智能电视的蛋糕必将被其剜走最大一块。
2013年或许可以称为智能电视的爆发之年,那么2014便是智能电视企业分座排位的时间。在这一年虽然有很多的电视企业已新颖的模式,在这个行业不时的崭露头角,但是这并不影响海信智能电视奠定行业头把交椅的地位。(作者:科技四少;来源:百度百家;编选:)
关键词:竞争优势 企业竞争力 研究体系
企业竞争力的理论基础和概念
(一)迈克·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
迈克·波特的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国家竞争力等方面的著作奠定了关于竞争研究的框架。尤其是竞争优势的详尽阐述成为国际上研究竞争力影响因素和如何获取竞争优势的经典著作。波特指出,竞争战略选择的两个中心问题是:产业长期盈利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所决定的产业的吸引力;决定产业内相对竞争地位的因素。要获取竞争优势而选择竞争战略时要解决的上述两个问题同样给予我们这样的启示:产业长期盈利能力等因素决定产业的吸引力,也表明产业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产业的长期盈利能力等因素,而产业内的相对竞争地位则决定了产业竞争力的持续性。波特较好地进行了产业结构性分析,尤其是提出了决定产业盈利能力的五种竞争作用力——新的竞争对手入侵、替代品的威胁、客户的侃价能力、供应商的侃价能力、现存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这也成为现在比较流行的产业和组织竞争力分析的模式。
波特认为竞争优势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成本领先和差异化。成本领先优势在于改善组织结构、优化组织流程来降低不必要的成本从而在市场上获取竞争优势。差异化优势在于提供有差异的产品和服务,通过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创新出有特质的产品和服务来等获取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识别和分析产业和组织的价值活动,因为只有增值的活动才会为提高产业和组织的竞争力做出贡献,由此形成系统的价值链的分析体系。结合成本优势和差异化的战略活动,竞争力的分析融入价值链流程中,这样有利于将竞争力分析通过价值链活动来进行细化分析,从而为进一步的具体定量分析提供帮助。
(二)企业竞争力概念
关于企业竞争力的论述和研究较多。波特认为:企业竞争力主要指企业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与劳务的能力,及其产品和劳务的价格和非价格的质量与性能在市场环境中相对竞争对手所具有的市场吸引力及谋求并保持最大收益的能力。另外一些有代表性的论述有:“竞争力是某一企业或某一部门或者甚至整个一个国家在经济效益上不被其他企业、部门或者国家所击败的能力;企业竞争力是指企业综合运用各种资源,在市场上生产比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企业竞争力集中体现在其提供的商品和劳务在市场上所占有的份额上;或者说是单独企业在可持续基础上保持或提高其市场份额的能力,是企业降低成本或提供物美价廉产品的能力和来源于利润率的竞争力,是独立经营的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相对于其竞争对手所表现出来的生存能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的综合(孙晓林等,2002)。”而IMD把企业竞争力主要划分成五个方面:生产效率;劳动成本;公司的绩效;管理效率 ;公司的战略和文化。与关于企业竞争力的研究和论述较多一样,许多的企业竞争力排行研究也由此产生了。
中国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现状
(一)全球竞争力组织的研究
2002年全球竞争力组织首次对中国1243家上市公司的竞争力进行评价,在该次企业竞争力评价中,中国石化、厦新电子、民生银行分别居于前三名。而且,深圳在前百强中的公司总数位居全国城市之首。另外,该次评价指标体系以五项指标为主,包括每股收益、每股现金流量、主营收入、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等。可以看到,这些指标都是来自于财务指标,都可以从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财务报告(定期报告)中查询或计算得出,所以这样的指标体系的计算结果比较客观,少了一些主观臆断的成分。另外,该组织还采取了一些国际上比较通行的计算方式使得计算结果更趋于科学。
(二)中新社的研究
中国新闻社进行了2001年中国上市公司竞争力100强研究和全球500强竞争力排行研究。对于2001中国上市公司竞争力100强的研究,结果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江苏、广东、浙江等省市,而其他的地域如西南西北等地方的竞争力较强的上市公司很少。另外行业的分布较广,但优势也比较集中于某些行业如制造业。对于全球500强竞争力排行研究,中新社评价的财务指标和权重如下:营业收入30%;利润20%;资产20%;股东权益15%;营业收入/雇员人数15%。据研究表明,其研究结果和《财富》杂志“全球500强排行榜”的结果较为类似(位次平均相差8位,位次的相关系数为0.8)。因此,这里的评价方式仍然是基于财务指标数据的。
(三)中国经营报竞争力检测体系的研究
中国经营报竞争力检测体系(中国社科院工经所)着重进行了行业的研究,它划分了行业,包括旅游企业、汽车制造业企业、通讯电子产业企业、房地产业企业、食品酿酒业企业、医药产业企业、金融业企业、商业企业等。并专门针对每一行业内的企业进行排行研究。从有关的资料显示,中国经营报竞争力检测体系根据行业特点的不同,采用了基础指数排名、人气指数排名和最终竞争力排名。
转贴于
(四)国内其它一些关于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于武、张晓文、韩培等撰文介绍了大公国际咨询评估公司的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规模实力、财务结构、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发展速度等。袁家新、程龙生(2003)构建了三级竞争力指标体系,包括企业生存能力和企业发展能力并且细分为二三级指标。
另外还有诸多研究是针对特定行业进行的,如宗刚(2002)应用DEA方法对182家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学习、R&D、制造、营销、组织管理、资源以及战略等7个竞争力指标进行了研究。赵刚、张群等(2002)将定量和定性的方法相结合,对钢铁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夏伟怀、雷定猷等(2002)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基于运输市场的需求、运输产品的质量和运输企业等方面的运输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企业的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
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以上这些评价研究都或多或少地依靠或利用财务指标来进行企业竞争力的研究,足见财务信息在企业竞争力的研究中的重要性。虽然财务指标在上述所有的竞争力研究中都没有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都相应地采纳了其他一些性质的指标,但是财务信息和有关的财务指标体系较为全面地揭示了企业的各方面业绩表现和能力,具有无可比拟的客观性,而且是现在做研究所能获取到的比较全面的关于上市公司的数据,因此广受关注。通常财务指标体系可用于分析企业的如下四个方面的情况: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以及一些现金流量的分析。另外杜邦财务指标分析体系及综合财务指标体系等都广为运用。沃尔评分法创始人亚历山大·沃尔在《信用晴雨表》和《财务报表比率分析》著作中创新出信用能力指数(而企业的信用能力与企业的竞争力是紧密相关的),即为了评价企业的信用能力而将一些财务比率用线性关系来计算出一定的指数,并且与标准值比较,得出相应的评分。这也用于评价企业竞争力的方法体系构建。
另外,本文通过尝试运用沃尔评分法的体系对中国上市公司竞争力的进行研究,发现,沃尔评分法可以与企业竞争力研究的其他方法(如变异系数法)相互印证,而且发现,以财务指标为基础计算出的用于评价竞争力的沃尔评价值与每股净资产的关系较密切,但是与股价、Tobin’Q等变量之间的关系较模糊。这样的计算结果带来的启示之一是,我们应该对中国上市公司的股价行为和市场对企业价值的估计过程做深入的反思和检讨,因为上市公司的股价和市场价值并没有能够反映出上市公司的竞争力状况。
对此,本文认为,对于企业竞争力的评价体系本身也需要进一步的加以完善,首先要继续尝试采用其他一些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并相互进行比较验证。比如由于沃尔评分法对公司的成长能力没有加以考虑,因此可以对评价体系加以改进,加入销售增长率和净利增长率;另外应该努力在财务数据等定量指标之外,去找到一些较好的定性指标,解决好主观判断问题(不可避免),尤其要做好定性指标的定量化环节。另外可以综合运用前述的一些文献的研究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神经网络分析法等方法体系进行评价的优化。当然通过进行上市公司案例分析来归纳竞争力评价体系的路径也是一个较好的分析方法。
参考文献
1.金碚.企业竞争力测评的理论与方法.中国工业经济,2003(3)
关键词: 新财经报纸 核心竞争力 日报化
近年来,随着《第一财经日报》与《每日经济新闻》的相继登场,加之《21世纪经济报道》由一周两刊改成一周三刊,我国新财经报纸逐渐开启了日报化发展的进程。目前,随着日报化进程的推进,新财经报纸领域新一轮的竞争硝烟弥漫。根据北京世纪华文国际传媒咨询有限公司2006年底对新财经报纸的监测显示,目前市场上有影响力的几家新财经报纸中市场份额最高的《中国经营报》为34.16%,而《第一财经日报》不到7%。因此,我国新财经报纸在日报化进程中如何脱颖而出成为其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美国著名管理专家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Gary Hamel)于1990年在其发表的文章《核心竞争能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文中首次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了界定。他们认为所谓“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能使企业为顾客带来特别利益,使企业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类独特的技能和技术,是企业获取或配置人力资源、核心技术、声誉,形成并能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①在传媒界,关于“什么是传媒的核心竞争力”的问题,目前还没有达成共识。依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本文认为,传媒核心竞争力是指新闻传媒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通过对传媒内部各种资源的整合而形成的独特的资源优势,它具有创新性、不可复制性和延展性等特点。
我国新财经报纸在日报化发展进程中,面对竞争日趋激烈、拥挤的市场,笔者认为应该依靠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以实现发展和超越。
一、靠内容和创意树立品牌优势,以品牌推动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就媒介而言,所谓品牌就是媒介的技术、物质产品及服务等感性条件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整体识别标志,它是媒介本质特征的外在表现以及彰显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新财经报纸要有意识地培养、延伸自身的品牌优势。
产品是品牌的载体,对于媒体而言,其产品的本质就在于内容和创意,因此打造新财经报纸的品牌优势,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内容上来,坚持“内容为王” 这个根本。
1.要善于发现报道资源,形成自己独特的报道视角
报道资源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新财经报纸提供的信息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新闻事实,要求简单、准确和多侧面;二是事实的背景,不同背景下发生的新闻含义完全不同;三是在介绍背景的基础上发现新闻的意义,或者延伸新闻的影响。目前,我国新财经报纸在内容上的同质化现象就在于报纸不善于发现独特的报道资源,而面对相同的报道资源,报纸很少有自己对资源背后东西的独特理解,从而造成了观点的类似。因此,构建核心竞争力,新财经报纸必须在报道资源的发现和利用上痛下功夫。
2.始终秉持读者观念,使内容为读者服务
打造新财经报纸的品牌优势归根结底是为了给报纸争取更多的受众,因此,新财经报纸在内容的处理上必须树立“读者观念”,从读者的需要出发,为读者服务。作为读者,阅读经济类报纸大多是为了获得实用信息,因此,新财经报纸要注意尽量提供有用、实用的新闻信息。同时,还要在增强报纸的可读性上下功夫。因此,新财经报纸应该尽量做到报道内容的专业与写作语言的通俗相结合。
3.运用多种写作视角,打造报纸的人文内涵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张拥有竞争力的经济类报纸必须坚持多元化的视角,包括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视角。同时还要在报纸中体现自己的人文内涵。
二、树立独特的品牌理念,以品牌理念彰显核心竞争力
对于报纸而言,它的品牌理念应当是报社所办报纸所遵循原则和追求终极价值的集中体现。同时,媒介的品牌理念也是其媒介文化的一种表现,只用拥有良好的媒介文化,才能形成独特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尤其在新财经报纸日报化的进程中,为避免由于报纸定位的重叠所带来的同质化竞争,一家新财经报纸要具备其他报纸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树立独特的品牌理念。
对于一家报纸而言,品牌理念具体体现为该报的经营理念和编辑方针,并通常可以通过一句简短的广告语来表达出来。譬如,《中国经营报》一直强调的是新闻的实用性,《21世纪经济报道》的口号为“新闻创造价值”。而《经济观察报》在创刊之初就确立了“理性、建设性”的品牌理念。《经济观察报》的决策层认为在社会日益规范化、法制化,越来越强调理性思维的今天,只有以充分表现“理性、建设性”的新兴的、行动能力强的理念和强调“不冲动、不破坏、不媚俗、不虚伪、不偏激、不炒作、不盲从、不骄傲”的心态,才能掌握经济类报纸的强势话语权。②
从上面三家报纸的品牌理念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新财经报纸已经意识到了独特的品牌理念的确立对报纸确立品牌优势的重要性,但同时还必须对自己的品牌理念在传播中加以维护,保持品牌理念的稳定性。因为报纸的品牌理念一方面向读者显示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也形成了报社内部的一股凝聚力,构建了核心竞争力的稳定性和延展性。
三、以权威性和公信力构建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传媒竞争归根结底是对社会公众影响力的竞争。因此,公信力是关系报纸生死存亡的核心竞争力。③对于正迈向日报化进程的新财经报纸而言,要打造核心竞争力必须树立公信力。
以公信力为本,是一家严肃的新闻媒体坚持新闻原则的必然选择,只不过在一个正走向媒体市场化的浮躁时期,这种选择常常难以坚持。在2003年进行的全国经济类报纸影响力公信力的调查报告中显示:目前,我国影响力最大的报纸是《21世纪经济报道》;公信力最强的报纸是《经济日报》;最具成长性的报纸是《经济观察报》。④然而,《21世纪经济报道》的影响力虽然上去了,但公信力不强也成为其缺点之一,在盲目强调冲击力和煽动性的状况下,加上出版周期的缩短,其新闻的准确性也大打了折扣,2005年间也有过几次传言,说其因新闻报道而产生了官司。⑤
新财经报纸要树立自己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必须从以下方面入手。
关键词:集团企业;财务报告;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1
一、集团企业财务报告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以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基础,使得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以及真实性不能得以保证
当今,因为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通货膨胀不可避免的存在,集团企业财务报告体系中,在传统意义上的历史成本,其所计量得出的会计信息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可靠性,具体表现在:
一是因为物价的变动以及瞬息万变的社会经济环境,集团企业的价值变动不能被很好的反映;二是因为知识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所引起的无形损耗,被人们忽略不计,这就势必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2.对一些无形资产、人力资本等要素重视程度不够,不能披露或是不能完全披露
传统的会计是以工业时代作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资产财务报告的局限性也就日益的突显出来,而这,主要是表现在实物性、有形性等资产价值量的多少与集团企业所能创造的未来现金流量能力相互之间的相关性是逐渐减弱、剥离的。无形资产(比如信息技术资产和人力资本等)在集团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不可小觑。有时候,甚至是集团企业财富资产的主要创造者。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如果想拥有稳固的一席之地,其所获得的筹码关键是所能拥有的人力资源、创新技术等无形的软资产,集团企业的不竭发展动力主要依赖一流的人才以及不断更新换代的技术。因此,集团的财务报告不应该只对有形资产披露重视,还应当格外的注重无法计量的无形资产。
3.对风险信息的反映缺失
因为现在各个集团企业兼并以及合并的浪潮下,他们为了分散风险,从而抢占市场,在跨行业、地区甚至跨国界的经营管理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在这种情况下,其所经营环境下的不确定性是很大的,超出了以往,市场风险以及行业风险是广泛存在的。在财务报告中,各种的风险信息表露无疑,而且拥有着不可替代性。但是,因为一是集团企业市场风险以及行业风险存在的个别性,二是金融工具使用的特殊性,所以,风险在财务报告中,就一直很少被披露。由此可见,现在的集团企业财务报告对于在风险信息上的反映,一定程度是缺失的。
二、针对集团企业财务报告体系问题的对策
1.对财务报告中的计量属性加以改变
在集团企业未来的财务报告中,部分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期末存货作减值测试时以账面价值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来判断。对于一些明确性很强的项目(比如有形资产和负债等等)以及对于通货膨胀的影响,波动不大的项目,可以用历史成本来加以反映;然而,对于一些具有不确定性质的无形资产以及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波动较大的项目,就应该用公允价值来反映,从而来提高集团企业财务报告中的客观性和其对风险的很好披露。另外,在不介意工作量和成本的情况下,可以单独的编制两套报表,其中一套以历史成本做为基础,一套把公允价值做为基础。
2.加大对于无形资产力度的披露,尤其增加对人才资源信息等披露
集团企业应该对自创商誉、知识产权、衍生性金融工具创新以及人才资源等无形的资产加以大力度的披露,特别是人才资源,可以单独的编制一份关于人才资源的信息表,也可以分别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表中反映人才资产、人才收益、成本和费用以及人才投资支出等信息。与此同时,还可以在各种表外对相关信息做一个披露,比如文化程度、创新能力等。
3.强化对分部报告的改进,以便反映行业风险
分部报告其实主要就是对一个集团企业旗下,全部的附属机构、部门重要的财务情况和经营管理成果信息的一种分解归类,按照地区、行业或是产品类别等划分,以便向各种信息的需求、使用者提供企业集团各个分部的财务信息,也使得信息需求、使用者能够可以及时、方便的了解各个行业、各个地区分部信息的具体情况。但是,随着现在逐步迈入了知识经济型的社会,集团企业也迅速的崛起,所以对于了解确定以及分析多种业务、事项的机会风险、行业风险这些问题就格外的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如果集团企业能够进一步的强化对分部报告的改进,提供其在不同机会下、风险下的明确分部报告信息,以此来帮助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一定的投资决策以及信贷决策就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根据以往的实践表明,集团企业在对于未来的经营报酬以及经营风险的分析上,披露了分部财务信息的集团企业,没有披露分部财务信息的集团企业,两者之间的准确性差异差了很多,其前者的准确性一定是高于后者的。
三、结论
从以上的对集团企业财务报告体系的问题以及对策的剖析之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知道,现在,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中,集团企业财务报告体系受到了很多的冲击,这就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比如对风险信息的披露力度不够、对人才等无形资产不够重视等。笔者对于这些问题,也提出了相应的看法,希望能够为集团企业财务报告体系的改进贡献一点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杨久宏.影响财务报告质量的因素分析与解决的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8(05).
[2]姚智伟.影响企业财务报告体系的因素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2).
[3]陈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研究[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
[4]宋丹阳.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思考[J].沈阳干部学刊,2009(02).
[5]杨斌.现行企业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