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制度体系建设

企业制度体系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制度体系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制度体系建设

企业制度体系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规章制度;体系建设;经营管理

作者简介:尹蓉(1983-),女,北京人,华能资本服务有限公司业务主管,经济师。(北京 100031)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2-0215-02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依靠制度管人、管事、管财、管物是企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保障。秉承“有章可循、有章必循、执章必严、违章必究”的工作理念,建设协同贯通的规章制度体系,探索科学高效的规章制度管理方式是现代电力企业提升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而规章制度建设并没有特定的模式可以遵循,笔者结合近年来的理论学习和工作实际,对如何通过加强规章制度过程管控,夯实企业经营管理基础,提高企业运营的效率与效益进行了分析与研讨。

一、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现行的公司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国家(政府)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上级单位及公司管理制度等,对公司各专业工作起着指导和约束作用。但从公司制度建设及运行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需要逐步研究解决。

1.规章制度缺乏系统性

现行的管理制度基本上是以逐步增加和补充的方式建立起来的,导致部分制度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明确,管理制度体系结构、内容分类不合理。部分管理制度内容存在交叉重复,甚至矛盾现象。

2.规章制度缺乏全面性

由于缺乏系统的规划,各职能部门只是站在本部门的角度订立制度,所以不可避免地导致规章制度表面上看面面俱到,实际上却是各自为政,部分制度在制定过程中未能做到全覆盖,对部分工作、部分管理环节的管控存在缺位。

3.规章制度缺乏稳定性

稳定的规章制度可以使人们养成近乎本能的遵循习惯。可以大大减少规章制度的执行成本。但伴随着各部门经营管理人员的交替,规章制度会随着个人的管理风格而不断改变,从而对制度的稳定性提出挑战。

4.规章制度缺乏适应性

规章制度必须随着多变的环境及时变化,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目前公司多项基础制度难以与公司目前的发展阶段相适应,也无法与企业文化形成良性互动。

二、加强企业规章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建立规章制度体系与管理机制,是公司适应外部市场化经营环境和建立现代企业规范化内控体系的需要,也是适应企业内部制度化依法运营的需要,在企业制度层面和执行层面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体系成为公司夯实管理基础、提高依法治企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

1.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是公司适应法律环境变化的客观需求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电力系统日益成为法律意义上的市场交易主体,面临的法律环境日趋复杂,违法经营成本大幅度提高。而天然垄断的企业属性,也决定了来自政府监管和社会媒体的关注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同时,劳动、安全、环保等纠纷也因外部法律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管理的日趋规范而呈上升趋势。要规避潜在风险,首先要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细节管理,即通过完善有效的规章制度体系去扼制各种法律风险的发生,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法律法规环境,推动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

2.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是主动适应系统体制改革的先行要求

华能系统以电力为主,综合发展,这预示着公司在变革组织架构、创新管理模式、优化业务流程等方面要做大量的工作。应结合公司实际,率先进行规章制度的排查与梳理工作,逐步探索尝试对公司规章制度进行顶层设计,为下一步管理体制改革的平稳过渡奠定基础。

3.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是公司提高基础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规章制度是企业实现业务流程规范化、制度化,稳健经营,不断提升基础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特别是近年来公司发展迅猛,迫切需要完善分层次的管理机制,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框架,通过不同管理层次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才能使各级职能定位准确和管理模式规范、健全。正是由于没有完善的经营机制和扎实的管理基础作为支撑,公司难以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因此建立战略协同、资源配置有效、整体利益驱动的制度体系将成为公司夯实管理基础、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4.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是公司搭建一体化管理平台的有效手段

企业实施一体化管理能够实现市场反应实时、内部协作快速、信息交互及时准确,达到推进企业经营发展及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目的。公司原有经营管理模式,存在各专业管理体系产生背景不同、控制对象不同、设立体系目标不同,暴露了多套体系各自为政致使职责权限交叉和混淆、应付审核等多种问题和矛盾。鉴于此,公司应建立统一规范制度体系,将各管理体系的管理活动纳入整体考虑,符合系统管理的观点,更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且能真正达到最佳管理效果。

5.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是公司落实战略规划的主要抓手

规章制度体系是保障其将已有资源优势、能力优势转化为现实竞争力,实现战略“落地”的重要措施,是规范公司经营管理的行为准则,承载着公司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体现了公司经营理念、管理思想和价值取向。因此加强规章制度体系建设是伴随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性和根本性问题,对于保障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公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基础性和长远性作用。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建设管理模式

1.构建企业规章制度建设管理模式的原则

(1)科学合法原则。公司规章制度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且要与华能集团规章和相关规定相衔接。要结合公司功能定位和管理实际,切实反映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简约易行,有利于公司管理水平的提升。

(2)协调性原则。公司规章制度要以公司战略目标为核心,综合考虑内部各组织及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各环节、各层次的规章制度相互协调、整体优化的局面。规章制度要对各个层级的管理者的职能、权力、利益和责任给予合理的界定,实现责权利对应,真正体现激励制约作用。

(3)稳定与适应原则。公司规章制度既要把经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予以延续,以保持稳定,又要根据环境变化,不断调整管理方式,以适应企业实际。

(4)精简原则。公司规章制度要防止内容交叉、冲突,结构多而细,前后制度效力不一致等影响管理效率的现象,要坚持有用、管用、能用的原则,力求项目少,质量精,简洁易行。

(5)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原则。企业作为一种以人与人的组合为基础的经营活动主体,其经营行为必然最终都要人格化。即企业是人格化的企业,企业的所有活动最终都要靠人来执行。正是因为如此,企业的制度建设管理模式,最终都必然会体现在人的价值理念中,即以企业文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企业规章制度建设管理模式的构建须与企业文化相结合。

2.构建科学有效的规章制度管理模式

科学有效的规章制度管理模式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基础,它的建立必须以科学的管理理念为指导,并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实现从“调研起草”“审核会签”“审议签发”“宣贯培训”“执行落实”“评估反馈”“修订完善”的闭环管理。

(1)建立规章制度的效力等级体系。目前公司规章制度没有依重要程度和效力等级划分的体系,难以保证公司确立的生产经营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要求在公司规章制度中得以正确体现,无法通过效力等级的约束保证不同层次之间制度的一致性。没有公司基本制度和一般制度的划分,更使公司制度缺少了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无法解决一旦在制度间出现矛盾和冲突给管理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由于缺乏体系划分,一些涉及公司重要制度没有经过有关部门和公司领导(总经理办公会)的审核,而以部门(专业)制度形式下发,在与之相关的制度之间出现矛盾和冲突,造成难以贯彻执行。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公司规章制度按效力等级依次排列为公司章程、公司基本管理制度、公司一般管理制度。结合上述规定并通过对国家立法制度的研究,符合公司目前管理实际的制度体系应由公司章程、公司基本管理制度、各部门(专业)管理制度三级组成,重要程度和效力等级由高到低,下一等级的制度在原则和内容要求上均不得违背上一等级制度的规定。通过规章制度效力等级的建立,改变公司目前重要管理事项制度的如法人治理规则、计划管理、财务管理、投资管理、风险控制等基本管理制度,与差旅费报销、办公用品管理等一些细小具体管理事项的规定混杂的问题。

(2)建立分专业的规章制度审核委员会制度。目前规章制度的管理不仅仅是起草部门的事情,也不单纯是经理部的事情,实际上涉及到很多部门,单纯依靠非专业部门很难从根本上提高规章制度的管理效能。公司各专业管理部门均不同程度承担着公司管理职能,而每一项管理职能的行使均应通过相应的规章制度来实现,因此应以专业管理职能的划分为主要依据,再按照某项专业管理内在规律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制度的逻辑结构,验证制度建设的状况并指导制度的动态管理,减少制度制发的随意性。应建立分专业的规章制度审核委员会,并把委员会作为各专业规章制度审核的最高权力机构,研究制定各专业规章制度建设规划,梳理本专业制度体系逻辑结构,查找规章制度管理漏洞与空白,并就一些重要的专业制度进行定期会审。

(3)建立规章制度计划管理与清理汇编制度。公司目前制度建设的计划性较差,职能部门不了解本专业管理规章制度的情况,不清楚现有的规章制度哪些有待完善,哪些制度需要及时拟定,往往只重视制度的新订,忽略制度的修改和废止。久而久之,只立不修,造成同一管理事项有多项制度规范,相互交叉重复甚至矛盾;只立不废,造成制度效力混乱,这些都给制度的执行带来困难,执行人往往无所适从。因此应建立规章制度年度计划管理机制,规章制度建设列入部门年度计划工作,在统筹规划下一年重点工作的同时制定配套制度的立、改、废计划,使规章制度建设成为公司经营发展的重要抓手。同时应对规章制度进行定期清理,编制制度汇编,一方面解决“试行”制度转正的问题,将一些经过一定时间试行的制度变成正式制度,另一方面对一些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制度进行及时修订或废止,并在此基础上定期编制公司制度汇编,使广大干部职工及时知悉公司现存规章制度情况。

企业制度体系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制度;执行力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8020801

1 管理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

企业是个大系统,一套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能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无形动力。企业在建设管理制度体系时,要充分了解自身所在的行业特点以及行业内的规则,要综合考虑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能源管理、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要求来建设管理制度,以便企业处理各项业务时有理有据,保证企业的经营、技术和生产等各个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概括的说,企业管理制度的内容应根据自身实际包括:经营企划管理制度的内容、行政管理制度的内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内容、财务管理制度的内容、采购物流管理制度的内容、生产现场管理制度的内容、技术管理制度的内容、项目管理制度的内容、安全环保管理制度的内容、能源管理制度的内容、审计与内控管理制度的内容等。

2 管理制度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管理制度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建设企业管理制度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实际性原则,即建设企业管理制度时应该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不能凭主观意向随便制定。

(2)合法性原则,即企业管理制度应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

(3)系统性原则。企业管理制度要覆盖完整,从产品或服务实现的全过程,包括人、机、料、法、环、测,以及人、财、物等环节来建设企业管理制度。

(4)协调性原则。企业内各部门在建设管理制度时应相互协调,内容上要相互兼容、协调、统一,避免重复和交叉,从而发挥企业管理制度的整体功能,获得最好效益。

(5)阶层性原则。主要指企业管理制度是管理者层与员工层意愿的双重结合。

3 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在制度管理建设方面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管理制度不系统,主要表现为: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系统的制度体系,存在制度缺位现象,使得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无法可依,管理出现空白;企业内部各部门在制定管理制度时,本位主义严重,各自规划,只考虑本部门利益,不考虑各部门管理制度之间的协调性和系统性,各项制度之间职能界定不清晰,相互交叉,导致工作中出现推诿、扯皮等现象。

(2)管理制度不稳定,主要表现为:日常工作中针对临时性或特例问题而修改正式实施的管理制度;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运行周期短,修改频繁,不稳定的管理制度使得员工无所适从。

(3)管理制度不规范,主要表现为:企业内部没有就管理制度自身的内容和相应格式要求等形成统一的管理制度模板;对于管理制度制定或修订过程缺乏统一、有效的管控流程,造成不同管理制度间格式、管控流程的规范性差。

(4)管理制度的执行力不够,主要表现为:企业内部从上到下缺乏足够的执行力,制度形同虚设,上层管理者往往采用“长官式”的管理方式处理工作中的问题,总是“特事特办”,实质是管理者说了算;普通员工对制度的掌握度不够,工作中按习惯办事、有章不循;或者,制度本身存在问题,可操作性差,原则性、粗线条多,定量、定具体标准少,无法执行。

4 管理制度的管控流程要规范

管理制度从起草到颁布实施要有完善的管控流程,并且企业内部要设立专门的制度主管部门对企业管理制度建设进行统一归口管理。

管理制度管控流程具体是指如下,制度起草人员在制定制度之前需向制度主管部门提出立项申请,只有通过立项申请的管理制度才可以进入制度的编制环节,制度编制完成后;制度主管部门组织企业内相关部门进行制度的评审,起草人员根据评审意见修改制度内容,为强化管理制度的审核机制,起草人员要携带修改定稿的管理制度到相关业务部门会签,会签完成后报制度主管部门进行制度格式和内容的最后审核,审核通过后报总经理批准,批准后的制度方可、培训、实施。

制度主管部门要根据企业管理制度体系的整体情况,设定管理制度的编号,每项管理制度要有唯一的编号。

5 管理制度要有统一的格式

为了管理制度内容和格式的规范性,避免不同管理制度间格式不统一的现象,企业可参照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等标准规定的要求,同时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管理制度编写细则,细则中要对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内容和格式进行统一要求,并编制统一的管理制度模板。

管理制度内容主要包括职责权限、管理内容与要求、检查与考核等要素。职责权限指管理事项中各部门的职能分工与权力,管理制度一般涉及到多个部门,因此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分工,规定出主责部门、协作部门及其相互关系,确保各部门职责界定清晰。管理内容和要求要以业务事项为主线,明确过程中各项工作由谁负责、做什么、怎么做、何时做、做到什么程度。能量化的尽量量化,不能量化的要明确质量、时间或成本的具体要求,只有明确具体要求,才能方便制度的执行。禁止同一内容在两个不同制度中重复描述,若需引用,必须写明引用文件的具体名称和编号。检查与考核主要指制度制定部门要定期对制度内容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以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增强制度执行的实效性。

管理制度格式统一主要指对制度文本的封面样式、字体、字号、段落、表格等格式提出的统一的要求。

6 如何提升管理制度的执行力

企业仅具备完善规范的整套管理制度而不执行,那么再完美的制度也只能是空谈,管理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管理制度的执行力。

(1)管理制度的内容要合理。只有职责权限界定清晰、管理内容与要求合理的管理制度才具备可执行性,这就要求制度起草人员既要熟悉企业内部相关的业务分工,充分掌握本专业的业务流程及管理内容与要求,又要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上才能制定出合理的管理制度。

(2)管理制度要有稳定性。一成不变的制度不一定是合适的制度,但经常改动的制度一定是不合适的制度。企业可根据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对制度进行适时更新,但是,朝令夕改的管制制度将令员工无所适从。因此,企业要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来完善管理制度,使之在实践中逐步趋于合理化,只有具有稳定性的管理制度才能发挥其规范企业管理工作的作用。

(3)制度的宣贯学习要到位。员工只有了解制度才能执行制度,员工对制度内容的理解和认同是关系到制度执行与否、执行好坏的关键。企业要以各种形式持续加强管理制度的宣贯学习力度,员工只有熟悉掌握与自身工作相关的管理制度,才能在工作中自觉遵守制度,按制度办事。

(4)管理者要以身作则,做执行管理制度的楷模。管理者作为企业的决策层,在管理工作中更要严格按管理制度办事,如果管理者将个人意志凌驾于制度之上,视制度为儿戏,无形之中则会破坏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影响管理制度在企业内部的执行力。因此,管理者要将制度执行放在首位,能够自觉遵守制度,且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才能在企业内形成上行下效、人人按制度办事的氛围。

(5)监督检查要到位。无数经验表明,监督检查到位才能执行到位,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可以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企业要根据管理制度内容的要求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活动,检查工作要切入实际、有深度,避免形式大于实质的检查,发现问题要找出责任人,并将制度的监督检查情况与部门和员工的绩效考评挂钩,以强化监督检查,确实起到典正法度、保证企业正常运转的功效。

7 结束语

管理制度建设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因此,企业应该按照自身实际对现有制度不断进行完善,使之在实践中逐步趋于科学合理,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的基础管理能力,为实现企业总体目标、发展战略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罗前.国企制度体系如何有效落实的探索与思考[J].大众科技,2005,(5):141142.

企业制度体系建设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本质安全管理;电力企业;公司管理层;改革创新

1本质安全、本质安全管理和本质安全型企业的涵义

1.1本质安全

本质安全就是通过追求企业生产流程中人、物、系统、制度等诸要素的安全、可靠、和谐、统一,使各种危害因素始终处于受控制状态,进而逐步趋近本质型、持久型安全可牵动全身的那“一发”所在,纲举目张,通过思想无懈怠、管理无空档、设备目标。本质安全是珍爱生命的实现形式,本质安全致力于系统追问,本质改进。强调以系统为平台,透过繁复的现象,去把握影响安全目标实现的本质因素,找准无隐患、系统无阻塞,实现质量零缺陷、安全零事故。

1.2本质安全管理

本质安全管理以危险源辨识管理与事故分析为基础,以人、机、环境系统协调为着眼点,从本质安全型人员、机器设备系统、生产环境、安全管理和企业文化等五个主要方面消除影响企业安全生产的各种因素,整个实施过程以安全信息与经营管理系统为实施支撑平台,最终实现企业生产本质安全。它与传统安全管理的根本区别在于:不是靠经验和个人的主观判断,而是通过综合分析与评价,按企业各类事故发生规律进行主动治理,即变被动的事故分析与事故处理为主动的事故预测和安全评价,把事故消灭在发生之前。企业本质安全管理是主动的超前管理,其实质是本质安全化。

本质安全管理的基本特点:从总体出发,实现人、机、环境、制度的协调统一,实行系统安全管理;以风险管理为主导,对系统进行预先安全分析与评价,是一种先知先觉的主动管理,是全体员工的主动参与和自觉执行,是系统的自我检测与完善.

企业本质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构成:企业安全文化及安全生产风险分析系统,这是本质安全管理系统的基础;本质安全型人员、本质安全型机器设备、本质安全型环境、配套的实施保障措施,这是本质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具有故障诊断功能的经营管理信息系统,这是本质安全管理系统的支撑平台。

1.3本质安全型企业

指在存在安全隐患的环境条件下能够依靠内部系统和组织保证长效安全生产。是建立在对事故致因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系统的、主动的、超前的、全面的事故预防安全工程体系。

2电力企业本质安全管理建设改进措施

2.1公司管理层上下合作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也绝非哪一个部门的事情,需要公司上下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取得成效。特别是电力公司各级管理层面,一定要从思想观念上真正认识到实施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带头规范自己的言行,在具体工作中要按照本质安全的要求决策和指挥。特别是当安全和生产发生矛盾是,一切要让位于安全:当生产与质量矛盾时,要坚持质量优先;当生产与培训矛盾时,要坚持培训优先;当生产与基本建设矛盾时,要坚持基建优先;当生产与接续矛盾时,要坚持接续优先。同时,为保证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和推进,各级领导要带头学习,要加强教育引导和培训,为员工搭建学习平台,要有一套完善的制度和阶段性目标,把这项工作切实融入到日常的安全管理中去。

2.2强化安全生产,提高企业员工安全意识

安全生产要求员工必须提高自己的安全思想意识。只有提高了全体员工的思想认识,才能真正摆正安全工作的位置,增强抓安全的紧迫感和责任心。因此,我电力企业要时时顺应不同时期的客观要求,制定符合本煤矿企业员工安全教育手册条例,加大员工对安全生产的深度和力度,以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做到责任安全生产。

2.3创新管理理念

当前,电力公司在部分供电企业开展现代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正在大力推进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这一体系的提出,彻底打破了注重事后管理的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对供电企业的无形束缚,为供电企业实现本质型安全,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道路。建立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就是要一切从风险开始,真实地动态地辩识和分析及评估企业所面临的一切安全风险,针对风险,制订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消除或减小风险,变“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并加强作为应急的“事中管理”,同时要做到管理过程的闭环,按照PDCA原则,以安全结果为导向,更加注重过程的控制,实施规范化和精细化的管理。另外,在生产一线班组提倡自主管理,以风险管理为基础,实现班组管理的自主化和规范化,充分发挥班组建设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中的主观能动性,让体系建设落到实处,落到基层,也应作为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当前我们要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六大机制”的常态化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体系建设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让风险管理在生产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这“六大机制”分别是:风险预控机制、责任传递机制、有效培训机制、过程品质与创新机制、安全督查机制、应急保障机制。通过以上管理理念创新,电力企业以风险管理为核心,逐步建立了现代安全管理体系。

2.4创新机制,实现企业安全本质文化升级

安全管理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制度保障,创新务实管用的安全管理文化是实现有效管理的途径。要在制度创新的同时开展机制创新,形成“知行合一”、“严谨管用”的安全管理文化。一是完善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考评机制,激发员工创精品的主动性。根据本质安全型企业的要求,以打造精品工程为目标,按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思路构建精品化管理体系。完善员工思想、语言、行为及操作的标准化建设,使员工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文明生产、规范化操作、精细化施工的安全行为。二是健全安全目标管理机制,激励员工安全生产自觉性。细化、量化岗位工种安全责任制,优化、实化企业安全目标体系,层层分解落实段队、班组、人头,形成逐级负责的运行机制。三是建立安全风险预警预防机制,树立超前防范的危机意识。要组织排查识别,确认风险等级,落实整改措施与进度,切实消除安全的不确定因素。四是建立安全信息平台,可以及时对企业安全信息进行整理,以弥补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降低事故几率。

3结论

总之,安全生产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电力企业只要切实加大安全机制创新,增加责任意识,夯实安全基础,强化安全整治,就能有效地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才能对事故进行有效预防,最终实现企业管理的本质安全。为促进电力企业繁荣和谐提供坚实安全屏障。

参考文献

【1】《强化安全管理,努力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性水平-大众企业管理

【2】王钦方-企业本质安全化模型研究-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3】齐鲁-安全技术促进本质安全-现代业安全

企业制度体系建设范文第4篇

关键词:煤炭企业 内控管理体系 企业管理 体系建设

目前,煤炭市场已经走过了黄金十年,产能释放严重过剩,供需关系严重失衡,与此同时,进口煤炭大量涌入,各个重要港口都形成大量积压,黄渤海动力煤价创下年内新低,煤炭价格大幅上涨的局面恐难再现。更为严重的是由于今年以来长期的雾霾天气,致使国家将基础工业在内的煤炭、焦化、水泥、建材、钢铁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列入了重点整治的对象。这对我国煤炭市场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可喜的是,一些煤炭企业已经迅速行动起来,摒弃了以往的经营理念,向国内乃至世界一流企业看齐,不断健全企业内控管理体系,提升企业的内控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向管理要效益、向效益要发展。

从本人多年企管工作经验及研究看来,煤炭企业要想摆脱当前销售危机,这与企业内控管理体系建设是有极大关联的。可以说,搞好企业内控管理体系的建设,意味着我国煤炭企业能够长期健康发展。

一、建设企业内控管理体系的紧迫性

(一)建设企业内控管理体系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迫切需要。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加强企业内控管理体系建设,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成绩,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企业只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合理的内控管理体系,规范经营管理行为,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建设企业内控管理体系是时展的需求,富有时代特点。“十二五”时期,是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国有煤炭企业实现转型跨越的机遇期和大有作为的发展期。有些企业紧紧抓住这一挈机,坚持战略管理,在企业快速做大做强的同时,不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引入并推行6S管理、平衡积分卡等先进管理理念,强化增收节支、挖潜增效等管理制度,确实提高了企业的长期盈利水平。

二、企业内控管理体系的概况分析

目前,我们大多数企业的内控管理水平与国内先进企业或者世界先进企业相比,还是存在着很大差距的。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内控管理体系建设涉及到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战略管理、企业管理历史、企业员工对内控管理体系建设的理解和支持等等。涉及内容多、范围广,需要方方面面都做到最好,才能使企业达到最佳内控管理水平。

可喜的是,许多企业已经越来越重视内控管理体系建设了,从内容到形式都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融入了科学的方法、标准和程序,并以此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一些煤炭企业在市场主动权发生转变以后,主动求变,在经过大量市场调研、外出培训学习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以公司制度、部门职责、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为核心的制度汇编为基础,以绩效考核制度和经费管理制度为重心的内控管理体系,强化监督考核职能,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确实发挥出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企业内控管理体系建设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一)无厘头地制定制度,有的制度存在重叠、交叉,甚至有的制度有失公允。有些企业在内控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为了应付上级单位检查,制定了一些不切实际的制度。有的制度存在内容重叠、执行标准不一的现象,甚至有的制度就没有公平性,普通员工和公司领导不是一视同仁。这些都给职工心理上带来很大的反感和抵触,制约着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存在制度执行监督缺失或者监督失职的问题。有的企业在内控管理体系建设中,仅仅停留在制度的制定上,没有落实在具体的执行中,监督严重失职,有的甚至应付上级机关检查,大量造假,使制度成了摆设,根本没有起到制度应有的作用。

(三)存在对内控管理体系建设认识不到位的问题。有的企业仅仅将内控管理体系看成是一个装载众制度的“包裹”,这是很片面的。广义上讲,内控管理体系不仅仅涵盖各项制度,还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企业制度运行、企业发展前景、职工队伍培养及企业文化建设等,是一个综合管理系统。

四、加强企业内控管理体系建设的变革途径

(一)应构建以绩效考核和财务管理为中心的企业内控管理体系。企业内控管理目标是要使投资者获得最大收益。而企业建设内控管理体系就是要最终实现这一目标。所以应结合本企业的特点,抓住绩效考核和财务管理两项重点工作,综合考虑企业战略、员工成长和激励、企业文化等因素,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实现企业各个阶段的发展目标。

(二)应构建具有操作性的企业内控管理体系。企业各项内控管理制度都应从企业实际运用出发,具有可操作性。一是内容上的规范性。二是操作上的程序性。这是内控管理的中心环节,关系到整个体系的运行质量。

(三)应认真督促贯彻执行企业内控管理体系。企业是内控管理体系的执行者和受益者。应将先进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都贯穿到内部管理的各个环节和每位员工,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的督促机制。企业领导更应该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模范地遵守各项内控制度并发挥其组织领导作用。

(四)应重视构建信息沟通交流平台。企业应建立内部沟通交流平台,让员工对企业内控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反馈。这不仅可以及时掌握员工的真实想法与意图,还可以让员工个人发展更贴近于组织发展战略。通过这种管理方式,可以将组织中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组织的战略规划有机的结合起来,起到真正助推企业发展的目的。

五、结束语

时代在进步,企业在发展,企业的内控管理活动就必将遇到更多新的难题和困惑。我相信,只要我们认真思考、勇于实践、互相学习,不断动态更新企业内控管理体系,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各式各样的管理难题和发展困境,都将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企业制度体系建设范文第5篇

摘 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深化背景下,企业对人本管理越来越重视,对人本的诉求越来越多。基于人本思想下,建设企业内部控制文化以确保企业健康经济发展,保障企业相关者权益,笔者结合自身对人本思想和企业文化的认识,提出从人文环境、制度体系和物质文化三层面建设企业内部控制文化。

关键词 人本思想 内部控制 企业文化

企业为加强内部控制实施,将人本思想和企业文化相结合,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实践中基于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助推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实施,充分考虑企业相关者权益,建设人本思想下企业内部控制文化。

一、人本思想下企业内部控制人文环境建设

人本思想下企业内部控制人文环境建设不仅有外在展示,也有内质提升。这就要求企业内部控制人文环境建设中,要坚持人本思想,在员工共同信念、理想和价值观等综合素质培养建设方面下功夫,坚持“突出重点+标本兼治”原则,促进企业有序发展。

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中形成自上而下的价值观,培育企业内部以人为本、积极向上的创新型企业文化,充分发挥企业文化作用,以奋勇开拓的企业氛围培养员工勇于开拓、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企业精神作为企业文化的奠基石,对企业文化的实施有重要支配作用,是整个企业员工观念意识的外化表现,是企业员工实践活动的外在体现;企业道德作为企业约束员工行为的手段,应以诚信道德教育为核心内容,加强企业员工对诚信的深刻认识,将诚信作为企业的行为规范,将诚信作为企业价值取向,将诚信作为企业品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以人为本,从人的角度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的融合开展,结合考虑企业员工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提高员工思想政治觉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技术素质,为企业员工办好事、办实事,做好对企业员工的引导、帮助工作。

二、人本思想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

人本思想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是企业正常运营管理的基础条件,但是企业制度具有刚性特点,很可能由于制度的不合理引起员工的抵触情绪,使员工产生不公平感,最终失去工作积极性、创新性。所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要充分考虑人本思想和制度的有机结合,基于人本思想的企业文化,改善对员工的管理方法,坚持以人为本,变被动为主动,增强员工对企业制度的认同感,培养员工的企业归属感,通过对企业员工人文关怀、人文关爱、人性理解和人格尊重,实现企业内部人和共事,员工热爱工作,促进企业有序发展。

人本思想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要以人为本,尊重企业文化管理,以市场需求为核心,实施为企业长远发展服务的原则,调动全体员工共同参与,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人本思想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要综合考虑员工承受力、素质和能力,基于企业员工的诉求反应,科学规范员工行为,最大限度考虑员工利益,服务于企业管理目的,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企业日常管理中,有计划的将企业目标、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灌输于员工,充分发挥企业示范效应,让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将企业思想、企业制度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在自己的头脑中生根发芽,以思想指导行动,最终实现企业员工自我管理。

三、人本思想下企业内部控制物质文化建设

人本思想下企业内部控制物质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的表层和硬件,是企业物质环境文化,可以体现为企业实体物质环境建设、企业实物资产控制、企业信息化控制。企业物质文化建设要以其文化内涵对员工行为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促进员工健康发展,培养员工正确价值观,养成员工主体性和创造性。

企业实体物质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活动实施的活动载体,是企业内部控制可视化环境,如企业建筑物的统一规划设计、企业构筑物的统一布局,企业内部传播设施,企业标识制作设计,企业现代化设施设置,企业内部环境的美化绿化,企业内部陈设布置,企业人文内部环境,为员工创设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企业实物资产控制,企业资产调拨制度设立,在保障资产安全完整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存量资产的作用,对新进公物仓库实物资产进行维修整合,合理调剂闲置资产;在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下,以规范的资产转让程序,对资产进行合理管理处置,对有使用价值的资产采取公开拍卖形式回收利用,剥离不良资产,挖掘资产潜在效益,确保资产转让合规;建立企业实物资产规范工作程序,严格控制资产管理处置关,合理使用资产,提升企业实物资产的使用效率;企业信息化控制要加强信息化资产的管理,安排专人负责信息化资产的维护安装,尤其要关注企业相关信息软件的应用,提升企业软件的有效性,严格控制企业管理误差行为,并行行驶企业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活动。

人本思想下企业内部控制文化建设,以人本思想和企业文化为基础,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为手段,以二者的综合力量为主线,凝聚企业力量,助推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洋晖,人本视角下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经管空间,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