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目前会计信用缺失的现状
会计信息是反映会计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其实质是各种利益关系的反映。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会计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但是,目前愈演愈烈的会计信息失真和频频曝光的会计造假案,已经成为国际会计界的若干难题之一,会计行业面临着诚信危机的挑战。
国家审计署2005年9月28日的年度第4号审计结果公告表明,2004年5月至9月,审计署依法组织对16家具有上市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进行检查时发现,有14家会计师事务所的37名注册会计师出具的19份审计报告,存在失实或疏漏。同样,国家财政部组织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也用事实证明了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尤其是在我国证券市场上,从琼民源、红光实业、黎明股份,到银广夏、麦科特,上市公司的造假案件此消彼长,其金额之巨大、性质之恶劣、后果之严重,可谓触目惊心。从审计机关多年的审计结果来看,各个部门和行业的失信行为更是不一而足。表现较为典型和严重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财政部门及其他相关行政部门违规执行预算,截留、挪用专项资金,虚假配套;二是企业伪造、篡改凭证账表,以求得恶意骗贷,隐瞒收入,逃税骗税:三是上市公司股本金严重不实,虚增利润,导致业绩大幅跳水;四是政府官员在履行经济责任中虚构政绩,掩盖失误,这些行为大多都是通过会计事项去促成或化解,直接损害了政府诚信。这些真假难辨的、失实的、极具欺骗性的会计信息所造成的后果,使投资者对投资主体产生了信用危机,动摇了投资信心,长此下去,我国资本证券市场将会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柠檬市场”;失实信息所产生的错误导向,一定程度上导致国家经济决策与实际的经济状况偏离,造成社会资源配置的扭曲,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使公众对政府的监管能力和水平提出质疑,降低社会对政府的公信力。
二、会计失信的原因分析
(一)产权不明晰是基础。讲求信用是人们为获得长期利益而约束自己使之符合特定环境下的社会伦理和道德规范。清晰的产权是保证人们考虑长远利益的前提,它能够给人们提供一个追求长期利益、实现重复博弈的稳定预期。但是就目前的现状而言,国有企业的经营者与其经营的企业信用没有长期的相关性,作为理性经济人,自然会选择牺牲信用而追求眼前利益;而民营企业虽有明晰的产权和天然的制度优越性,但在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的经济体系中,私人产权在法律层面的界定和保护还远没有到位,国家在企业长足发展方面所提供的政策还相当有限,这种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使企业经营者更易于倾向短平快,不愿意为建立信用而投入成本。当企业管理者没有追求长期利益的动机和动力时,他们就会选择不守信,并且往往通过会计造假而以会计失信的形式表现出来。失去了建立信用的产权制度基础,讲信用就成了空谈。
(二)政府管制过度是诱因。在人治化重于法制化的政治环境中,政府管制越多,政策越是变化无常,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就越不稳定,建立长期的社会信用机制就越困难。特别是东北地区由于地处国家长期计划体制的中心地带,政府管制的惯性也就相对更大。如,政府随意改变和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对企业进行重复或不必要的检查评比;执行政策因人而异,缺乏明确的标准和依据;会计法规和相关政策频频变化,等等。这种政府随意干涉的执政行为,导致了人们无法对未来做出准确预期,进而失去信心。更可怕的是,政府自身不讲信誉,许多上市公司在包装上市的过程中,往往是有关政府部门直接指挥作假,这实际上是作为大股东的政府部门与企业经营者合谋侵犯中小股东的利益。所以,政府失信在前,会计失信在后。有调查显示,在当前发生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中,会计人员非主观故意而是受上级指使、强令的,占绝大比例。
(三)社会环境失信是背景。不难理解,当不讲诚信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层面时,制假者能够获得高额回报和达到某种个人目的,而诚实经营者却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于是,在各种“虚假”和“欺骗”现象充斥于社会和市场的情况下,许多企业便借助会计之手来达到制假行骗的目的。由于受自身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限制,会计人员很难顶住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和干扰,于是,“从善”转向“从恶”,“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时有发生,会计诚信失去基础。在此背景下,我们无法苛求会计人员独善其身。更何况,会计人,本身也是理性经济人。
(四)执法惩治不力是障碍。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是现行会计规范的基本要求。但当造假的违法获利大于守法获利时,人们便甘愿承担这种风险,选择不守法。所以,我们不能奢望人们自觉自愿地守法守信,而必须运用法律和行业自律规范提供足够有效的约束力,使不守信者得不偿失,甚至付出高昂的代价。但是。我国相应法规和制度的执行、监管与惩罚均缺乏力度,对造假和失信者不能产生足够的威慑力,惩罚对象和标准弹性人、不明确、也不具体,而且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大量的执法腐败及政府“寻租”问题,往往使造假和失信者反而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此外,媒体舆论监督不力、信息交流和传播受阻,使失信者无后顾之忧,也一定程度地加速和加重了会计失信。
三、重塑会计信用的几点思考
从会计失真到会计失信,不仅仅是会计问题本身,它牵涉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寻找治理会计失信的良方也是多角度、多侧面的。
(一)明晰产权制度,提供诚信动机。无论在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中,人们所处的约束环境和条件不同,其不同约束条件下的行为结果也各异。通俗地讲,产权就是一个让人说实话的约束条件,因为明晰的产权促使人们自觉追求长远利益,能保证说实话的收益不小于说假话的收益。这样一来,为了获得长期利益,人们便会努力维护自己的声誉。可见,不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产权制度,市场秩序、法律和道德规范就建市不起来,就无信用可谈。鉴于此,东北地区要利用当前推进国企改革的良机,首先考虑并设计如何通过改革,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产权制度,为企业管理者提供追求长期利益的动机和动力,促进其守信经营,进而重建会计信用。
(二)明确政府角色定位,规范政府行为。西方国家的失信者是由社会和市场自然淘汰的,而不是由政府打倒的。所以,我国也应当严格限制并明确界定政府的权力范围。只有政府率先守信,政府的政策才能真正有效,管制才能恰到好处,产权才能得到保护,整个社会才会形成讲信用的风尚。我们谈及东北振兴,关键是企业振兴。政府在推进和实
施振兴政策中,更重要的是要无为而治,减少管制,充分放权,让企业自主经营,促使企业管理者关心可预期的长远利益,进而关心、建立和巩固与长远利益密切相关的自身诚信、包括会计信用。
(三)完善法律体系,加大失信惩戒力度。要以完善的法律制度作保障,使不守法不守信的人付出更高代价,只要他一次不守信,就要让他再无翻本的机会。为此,要在完善法律体系方面下功夫。要改变过去罚则中的补偿性处罚规则,变为惩罚性处罚,惩罚力度要能达到事前遏制的效果。东北地方政府应当重点从构建地方性信用法律规章和制度入手,抓紧出台信用信息征集、互联沟通、信息公开等政府规章和政策措施,适时颁布适合省情的“企事业单位信用信息采集与披露”、“个人信用评定”、“单位信用评级”等地方性法规或规章,以加强监管力度,制裁失信行为。
(四)净化社会环境,使公民把守信作为自觉的理性选择。信用危机已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泛滥且愈演愈烈。要解决会计失信问题,不能只针对会计从业者,还必须全面开展公民的信用意识教育,让每一位公民把守信作为自觉的、理性的选择,做到知行合一。这里,教育者必须首先受教,尤其是政府及国家公职人员,其示范、推动作用往往更巨大。同时要加快建立社会信用等级评价制度并将信用记录向社会公布,使诚信由“良心主导”走向“基于规范”,使讲信用成为人们处世的资本和企业的无形资产,从而最大程度地缩小失信者的生存空间。
(五)强化外部监督,特别是充分发挥审计机关监督职能。会计信用的外部监督是一个多部门联合运作的体系。审计部门作为这个体系之一,立足于履行经济监督职能的角度,在重塑会计信用中责任重大。其一,真实性审计是前提、是基础。审计人员必须严肃查处各种弄虚作假、虚报瞒报的行为,以审计的诚信促进全社会的诚信。其二,日前全社会广泛关注的“审计结果公告”就是一种审计监督、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它在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的同时,又将审计工作质量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从诚信角度讲,它既是对审计诚信的评判,又是促进全社会维护诚信的一种必要手段。其三,新修订的《审计法》规定“依照国务院规定,审计机关有权对社会审计机构的相关审计报告进行检查”,从而明确了审计机关对社会审计机构审计报告的法定的检查职责,使审计自身系统的执法质量得以规范和提高,同时在有效制约会计上也具有了鲜明的指向和预警效应。当然,审计机关受自身资源、精力及技术手段所限,不可能“包打天下”,还要与财政部门和证券监管机构协同作好会计信用的外部监督。
会计道德论文参考文献:
[1]蔡庆梅。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1:73.
[2]帅勇。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01:135-136.
[3]杨柠境,刘中友。职业道德与会计诚信[J].中外企业家,2016,02:200.
[4]潘湛明。对财务会计中的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J].科技风,2016,02:273.
[5]邱梓轩,孟宪军。会计职业道德和诚信问题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04:47-48.
[6]邓妍鑫,田倩。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风险与应对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6,02:137+28.
[7]赵婧一。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浅析[J].亚太教育,2016,04:119.
[8]毛晓明。浅析当前社会的会计诚信问题[J].信息化建设,2016,02:186.
[9]金媛媛。我国会计行业诚信缺失问题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04:148-149.
[10]张粒尘。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其治理途径[J].财会学习,2016,03:84-85.
[11]郭子宾。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现状调查与改进路径[J].财经界(学术版),2016,03:179.
[12]王金凤,刘强。新准则下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J].新经济,2016,11:95-96.
[13]王红。会计职业道德缺失及其防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07:170-171.
[14]沈旭东。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06:257.
[15]常根萍。浅议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J].经营管理者,2016,06:57.
[16]刘娜娜。试论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行业发展的重要性[J].经营管理者,2016,06:67.
[17]林春燕。浅论中国公司会计诚信如何建立[J].现代商业,2016,12:156-157.
[18]李艳。浅析会计诚信问题[J].中外企业家,2016,08:76-77.
[19]梁景瑜。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失范和重建探究--以餐饮业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6,11:104.
[20]解淑。基于社会契约理论的会计诚信问题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6,06:65.
[21]杜永康。会计职业道德问题探讨解析[J].企业导报,2016,07:133-134.
[22]娄观宇,田海霞。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10:197-198.
会计道德论文参考文献:
[1]王传菲。浅析我国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信息质量[J].中外企业家,2016,12:39-40.
[2]国波。会计环境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J].新经济,2016,15:119.
[3]盖国强。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J].中国市场,2016,14:101+133.
[4]王伟。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会计诚信的再思考[J].科技经济导刊,2016,06:178-179.
[5]李超。律师事务所会计失真的原因和对策[J].现代商业,2016,16:162-164.
[6]马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原则与职能探析[J].中国市场,2016,18:150-151.
[7]谭可心。浅谈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认识[J].经营管理者,2016,14:22.
[8]王琳。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意识的培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4:241-242.
[9]潘雪莲。浅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之廉洁自律[J].财经界(学术版),2016,11:258.
[10]项钰珂。会计职业道德的规范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6,08:107-108.
[11]余畅,高亚。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17:40.
[12]郑翠芳。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11:242+244.
[13]温林杰。会计职业道德问题及对策探讨[J].市场研究,2016,06:72-73.
[14]苏明芳。对企业会计诚信缺失问题的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12:216.
[15]宋宣辰。会计职业道德的新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6,12:240.
[16]马紫晨。会计职业道德培养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2:28-29.
[17]徐春美。会计舞弊问题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13:172.
[18]宋玉禄,李赛。浅议当今社会的会计伦理现状[J].商,2016,19:130.
[19]白晓童。会计信息失真研究[J].时代金融,2016,17:167-168.
[20]苗西坦。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环境问题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6:240-241.
[21]何双利。论会计人员诚信道德的体现[J].经济研究导刊,2016,18:78+92.
[22]乔乐林。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困境与纾解[J].人才资源开发,2015,01:38-39.
会计道德论文参考文献:
[1]宣晓霜。浅析我国会计职业道德体系的构建[J].中国集体经济,2015,04:117-119.
[2]程质洁。论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方法[J].财经界(学术版),2015,03:195.
[3]李梦。试论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信息质量[J].经营管理者,2015,01:85.
[4]穆爽,唐朋。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制定者研究[J].电子制作,2015,03:290.
[5]陈玲。当前会计职业道德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05:168-169.
[6]袁晓旭。会计自觉与会计职业道德[J].现代经济信息,2015,05:262-263.
[7]崔璐瑶,崔璐佳,吕少雷。会计德治规范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04:206-207.
[8]张莉。企业会计职业道德风险管理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07:287.
[9]龚明。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研究[J].山西农经,2015,02:110-111.
[10]王颖驰,喻博。浅论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信息失真[J].商场现代化,2015,10:248-249.
[11]杨晓平。浅议契约理论视角下会计职业道德的重塑[J].现代商业,2015,09:198-199.
[12]罗细根。论会计职业道德的职能作用及现状[J].商场现代化,2015,12:232.
[13]方祺。会计造假的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分析[J].市场研究,2015,05:67.
[14]陈舒宇。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和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5,15:99-100.
[15]朱兴华。新形式下会计职业道德问题探究[J].吉林建筑大学学报,2015,04:115-117.
[16]丁广进。浅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J].财经界(学术版),2015,14:230+234.
[17]刘丹雪,王玉婷。会计职业道德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5,24:65-66.
[18]王琦文,董美霞。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5,21:65-66.
[19]刘辉。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问题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24:417.
[20]张远清。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发展现状[J].时代金融,2015,26:180.
[21]葛然。浅析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5,25:32.
关键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诚信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和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与否,都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及诚信意识培养,则能够更好的满足会计事业的健康发展需求。因此,还应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与诚信问题的研究,以便更好的促进会计事业的发展。
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及诚信问题分析
(一)缺少完善的职业道德体制
目前,国内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体制建设工作尚未得到完善,在组织机构建设、职业道德评价标准制定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在会计职业道德和诚信管理方面,现有法律法规内容较少,政府多依靠社会倡导等温和手段推动道德和诚信建设,以至于无法满足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需求。以会计执业准则为例,现有准则并未对会计人员需要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进行明确规定,也未设定相应的处罚内容,以至于会计人员的行为无法得到有效约束。在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及诚信评价方面,由于缺乏统一评价标准,以至于相关评价工作的开展不够科学和规范,无法达成预期的监督管理目标。
(二)会计诚信及道德观念淡薄
随着经济的发展,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等不良价值观陆续滋生,以至于给会计人员带来了较大的思想冲击。在利益的诱惑下,不少会计人员常常会在处理业务中受他人利用,以至于作出违反职业道德和诚信的事情,甚至联合他人通过造假和作弊欺骗企业,进而导致企业利益受损。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现在的社会风气有着直接的关系[1]。目前,会计人员普遍存在诚信及道德观念淡薄的问题。在会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多数学校并未强调职业道德和诚信对会计从业人员的重要性,以至于会计人员仅将自身职业当成是谋生手段,进而导致相关规定无法对其产生约束力。
(三)会计人员待遇及素质较差
实际上,会计从业人员需要考取较多证书,所以往往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但就目前来看,很多会计人员虽然付出了努力,却并未获得相应证书,以至于其待遇水平无法达到预期要求。此外,会计作为实践性较强的职业,需要相关人员边学习边实践,以至于从业人员在文化知识学习方面花费的时间相对较少。而这直接导致了会计人员素质水平不高,在工作中缺乏责任感和上进心,进而导致人员发展受到了限制。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会计人员将难以抵抗较大利益诱惑,从而导致其陷入到了违背职业道德的境地。
二、解决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及诚信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诚信体系建设
为解决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及诚信缺失问题,还应加强会计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具体来讲,就是应该建设规范和科学的职业道德及诚信评价体系,确保政府能够在制定有关法规时从组织机构角度厘清自身和行业间的职责权限,避免在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方面相互推诿责任。而根据会计行业实际发展情况进行评价体系和标准制定,则能实现对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的全面监督和管理,从而对会计人员进行有效监督和约束。比如在会计人员绩效管理上,可以将职业道德和诚信考察纳入到考核工作中,以便使会计人员的责任意识得到增强,并预防会计人员出现造假行为。针对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会计人员,则应给予奖励和进行广泛宣传。针对产生不诚信行为的人员,则应给予严厉惩罚,进而完成良好奖惩机制的构建。
(二)强化会计人员教育
想要增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及诚信意识,还要强化会计人员的职业教育。一方面,学校在对会计人才进行培训教育时,还应加强职业道德和诚信建设,并加强会计人员专业素质培养,以确保会计人员能够学习先进学习理念,进而更加重视职业道德和诚信建设问题。另一方面,企业也应该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培养,通过举办各种企业活动确保职业道德和诚信观念能够深入人心[2]。为此,企业应组织会计人员加强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并引导会计人员理解守信的益处,同时认识到失信的后果,进而更快的形成职业道德及诚信意识。
(三)实现会计信息披露
在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诚信建设方面,还应通过加强会计人员技能素质培养缩小从业人员收入差距,以确保会计人员能够更好的抵抗外部诱惑。而在此基础上,还应借鉴西方国家经验制定完善会计制度,以确保会计信息能够得到规范和合理纰漏,进而使会计人员的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一方面,还应结合我国国情进行会计信息披露法的制定,以实现会计信息披露工作的全面落实。另一方面,还要建立信息公开制,确保企业会计信息能够在内部公开,从而使导致会计诚信缺失的内在因素得以被切断,进而使企业会计舞弊问题得到有效防范[3]。此外,还要加强社会信用文化建设,以形成人人相互监督的诚信氛围。
三、结论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我国在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及诚信建设方面存在着较多不足,以至于会计人员普遍缺乏职业道德及诚信意识,继而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阻碍。因此,相关部门还应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及诚信建设途径的研究,以便通过完善会计行业法规进一步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春磊.关于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J].中国外资,2013,01:174.
[2]王丽凤.浅谈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诚信为本[J].中国外资,2013,03:145-146.
关键词:会计诚信;危害;对策
一、从近些年我国会计诚信问题的基本总体现状上来看
我国的会计诚信水平正逐步提高提升,尤其是随着公司治理的持续深入完善及会计团队中大量业务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从业人员的加入,使得会计失信问题得到了一定缓解,但目前一些地方仍然存在会计信息质量层次不齐、会计业务的不规范、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方面的问题。
(一)会计信息质量不高
第一,企业的整体情况未在会计信息中得到真实反应。会计信息可以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信息,但是,一些重要会计信息并未财务报表中体现。因为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够完善,企业的会计人员故意隐瞒一些重要的会计信息,如企业关联方交易之间借款没有计入相应科目,也缺少计提相关坏账准备。第二,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因为我国非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不需要公开披露,就使得外部债权人、投资者等对会计信息了解不够全面。即便是上市公司,也时常会出现会计信息披露不全的情况。
(二)会计业务不规范
一是有些中小企业专业会计人员严重缺乏。部分会计人员存在无证上岗现象,或虽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但是缺乏工作经验,业务不够熟练,出现了业务处理不规范现象。二是会计核算严密程度不够。一些企业的会计核算时常不及时、不严格,难以进行会计真实性的核实,并且外界很难取得会计数据,尤其是企业领导层的会计数据更难取得,致使会计信息不够准确。三是会计制度健全程度不够。企业内部会计业务流程不够规范,内部财务监督制度不够严格,难以充分发挥财务审计的作用。
(三)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有待提升目前我国有庞大的会计人员规模
在近些年来,会计人员更随高校扩招快速增长,注册会计师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但是企业内部的会计人员则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部分会计人员的学历低,而且没有接受过专门培训,仅靠自学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这就会导致他们的业务不够精准,不够熟练,并且对会计诚信的认识不够深刻。不过也有一些会计人员,学历高,也接受过系统的教育,但是他们抵挡不住利益的诱惑,道德底线很容易被打破,从而出现大量的舞弊行为,危害社会。
二、会计诚信问题的研究意义
(一)有利于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
诚信缺失问题不仅存在于会计行业,现阶段中国的很多行业都面临着诚信缺失的风险,会计行业中的诚信缺失问题只是一个典型的社会表现。所以,对于社会整体来说,研究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诚信不仅体现在个人道德体系中,它还体现在集体道德品质当中,更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公德的体现。如果会计诚信出现问题,势必会对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造成大规模的影响。因此,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要想更加健全,首要任务是解决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缺乏问题。
(二)有利于会计道德水平的提升
诚信是会计职业道德体系中最重要的内容,它要求会计的相关人员在从业过程中为企业保守秘密,真实地核算、统计相关的会计工作,不做假账。诚信是树人之道,也是立国之本,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交往的基本条件是诚信,在会计行业中,相关活动的基础也是诚信,诚信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出于这些原因,一旦诚信缺失问题出现在会计行业当中,势必会影响会计行业中的其他职业道德,进而整体性降低了会计的职业道德水平。因此,解决诚信问题是会计道德水平提升的前提条件。
(三)有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信用经济可以被看作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经济的另外一个代名词,社会经济的发展模式与诚信道德的关系十分密切。在当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大多数是通过合同来产生交易活动的,合同是契约形式的一种,而契约的核心基础便是诚信。在进行市场经济交易过程中,每一个会计人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企业都出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而会计人员的工作也从传统的记账、算账逐渐扩展到了管理,会计人员在企业中的地位变得至关重要。因此,要想健康稳定地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建立完善的会计职业道德诚信体系。
三、会计行业诚信缺失的危害
(一)干扰经济秩序
从本质上来讲,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支撑市场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诚信,要想充分发挥市场经济资源的合理化作用,必须坚持诚信,因为这样能够有效利用资源和人力。但是,如果在市场的经济活动中缺乏诚信,便会使相关人员丧失职业道德,尤其是在会计行业中,一旦出现很多虚假会计信息,投资者便不能正确判断企业的经济活动,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会引起社会的动荡。
(二)损害股东利益
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体系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现阶段,人们逐渐将经济重心转移至股市,股市为企业提供了很大的经济支持。如果企业存在大量的诚信问题,股东将会遭受巨大的损失,从而降低股票投资的可信程度,甚至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影响社会环境
人们建立诚信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仍然不够完善,诚信缺失在我国只需要付出很小的代价即可,因此,这会造成社会环境的严重恶化。如果会计诚信的缺乏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将会影响社会其他领域的发展,甚至造成整个经济市场秩序的紊乱。
(四)污染会计行业
会计诚信缺失影响的不仅是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也会影响整个会计行业的利益,对整个会计行业造成很多不利影响,严重损害了行业的整体形象。
四、产生会计诚信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宏观上说,导致我国的会计诚信水平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在于会计人员自身原因、会计执业的背景环境和外部外部监管三方面。
(一)会计从业人员自身的原因
一是为了个人利益,会计人员可能会实施很多不诚信行为。个别会计为获得不当利益,便主动为企业领导出谋划策,从而对财务报表进行造假,甚至有会计人员会直接修改财务报表,以便帮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或获取短暂的不当收益,且这类会计人员往往会因此获取领导赏识与信任,获得个人收益。二是企业中可能会存在部分素养不高会计从业人员,对已知的舞弊行为不作为,采取旁观或默许的态度,不敢坚持原则、不敢举报,进而导致会计失信行为的发生。
(二)会计执业背景环境的原因
一是会计人员独立性的缺乏。在我国,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可以直接决定会计人员的聘任、升职以及工资的发放,这样的政策会导致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业务时更愿意听从高级管理人员的指挥,而不是独立自主地进行业务处理,即使企业的某些高级管理人员提出了不合理要求,会计人员会尽力满足,由此会导致会计诚信的问题更为严重、更为突出。第二,目前会计诚信问题还没有受到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导致了很多中小型企业存在着严重的会计舞弊现象。这样的社会氛围会让一些中小型企业享受不诚信行为带来的短期利益,因为它们采取的是“跟随”态度。第三,会计诚信问题的诱发因素也可能是我国的财务税收体系。当前,很多企业陷入了无利可图的困境,而这些企业的税收金额又相对来说比较高,要是完全按照法律规定纳税,企业将会生存不下去,就这诱发了企业的舞弊动机。
(三)外部监管不力
第一,不完善企业的内部监管机制难以对会计诚信进行有效监督。在目前很多企业的经营模式下,企业内部纪检部门、审计部门因为自身队伍建设较为落后,这就致使其有时在工作中难以发现企业存在的财务问题,进而弱化了他们的会计诚信监督能力。第二,政府部门对会计诚信问题的监管力度远不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量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使得政府的监管任务艰巨,监管成本过高,进而弱化了政府对某些企业尤其是非上市公司的财务监管能力。第三,社会监督的力度还需加强。很多社会监督工具还没有被成分利用起来,如:网络力量,这会导致社会监督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五、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相关对策
(一)强化会计人员服务意识,提升会计人员专业技能水平
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责是:为各方提供真实有用的信息,凭自身专业知识为单位或企业服务,并为其经营管理决策提供详实准确的财务数据支持。要履行好主要职责,会计人员就必须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同时拥有良好的服务意识。首先,即使服务意识没有精准的尺度,但勤奋工作态度等都可为良好服务意识的评价标准与发展目标;其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化与发展,会计工作并非一成不变,未来将是网络和信息化的时代,因而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要顺应这一趋势的发展,不墨守成规,不断更新自身专业知识,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更好的对自己的工作尽职尽责。
(二)深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使诚信价值观根植于会计人员的内心
会计职业道德属于道德的范畴,它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在约束力不一样。相关的法律法规具有强制性的特点,而会计职业道德更加注重会计人员的自律性、自我调整和自我评估,这需要会计人员建立更加崇高的精神追求,对会计人员的精神追求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会计职业的特点,决定了会计人员将会面对比其他行业更直接的利益诱惑,而法律法规本身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利益诱惑导致的会计造假等问题。因此,强制其通过继续学习增强其理论知识,用直观、有效地案例对其进行警示教育,并大力提倡会计人员的先进事迹,使正确的价值观真正根植于会计人员的内心深处。只有如此,才能让他们时刻以会计道德为准绳来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价及自我约束。
(三)强化监督管理,重视奖惩制度
在目前,我国的会计法律制度体系虽已基本建立,但对相关的违法处罚措施尚不完善,对一些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罚力度远远不够,这就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对会计行业的不正之风。此外很多企业目前虽建立了关于会计人员的表彰奖励制度,但对于庞大的会计队伍而言,激励效果非常有限。因而我们有必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奖惩制度和评价体系。
六、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诚信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会计诚信不仅是一种自律行为,它还是一种社会评价,一种法律法规。会计诚信制约着社会、企业及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会计诚信建设已经成为个人、企业乃至社会关注的热点。只有正确认识会计诚信问题的现状,才能更好地阻止会计诚信问题的出现。本文针对会计诚信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为会计行业的稳定和顺利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作者单位:安阳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清玲.会计诚信问题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1,21:76.
[2] 张荣,王晶淼.浅谈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5,25:52-53.
关键词:会计诚信 诚信建设 思考
一、加强会计诚信建设的必要性
从理论上讲,会计诚信是指会计工作者在从事会计行业的工作过程中行为方面的诚实守诺,具体表现就是依照原始单据根据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编制会计分录、进行记账、编制会计报表以及审计等方面的工作。之所以要加强会计诚信建设,其原因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层面的考虑。
一是从历史传承来看,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民族精神的内核之一。作为历史的积淀,它一以贯之地流淌在展现国人优秀品格的民族血液之中,历来为中华民族所重视。诚信首先是交往中的必然要求,早在先秦时期,孔子在《论语》中便说,“与朋友交而有信”。诚信从言,二者又体现出一种辩证的统一,许慎《说文解字》中说:“诚,信也;信,诚也。”北宋理学宗师程颐也认为:“诚则信矣,信则诚矣。”由此可见,诚与、信相互依存,有“诚”于中,必“信”于外。其次,在中华民族的商业发展史上,历来成功的商人无不注重诚信。如明清时代,山西商人把诚、信、义作为经商的基准,晋商享誉全国,被后人誉为“晋商文化”。“红顶商人”胡雪岩也因为在管理经营中注重诚信的坚守而如日中天,红极一时。纵观晋商、浙商、徽商等区域群体,注重诚信都是其共同的底色。对于这份民族精神的馈赠,时下更应加强对诚信的继承与坚持。
二是从哲学依据来看,马克思曾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精辟地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是构成社会的个体,而社会又是由人组成的整体。因此,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每个个体都是以部落、氏族等社会共同体的形式而存在的。由于这个原因,处于同一个共同体的人们,不得不表现出一种“趋同性”。会计作为现代职业的一种,同样是构成社会的“个体”之一,在社会共同体中,倘若会计失信泛滥成灾,必然引起其他个体的“趋同性”,假使这样,则整个社会必将陷入集体失信的道德恐慌之中。
三是从会计行业的自身发展要求来讲,唯有加强会计诚信体系建设,方可有效杜绝或防止出现会计诚信缺失,才能保护正当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从而维护正常的经济程序,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会计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构成要素和衔接者之一,一旦出现诚信缺失,不仅会使会计信息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而且对市场经济秩序和企业规范管理也会构成严重威胁。同时,还将败坏社会风气,误导财经信息,使决策部门失去准确的依据,造成宏观决策失误。另外,在涉外经济业务中,也会有损我国形象,使国家蒙受经济损失。
二、当前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探析
一是社会道德秩序失衡。在传统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如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侵蚀了人们的道德观念,致使有的会计人员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法制观念淡薄、工作责任心不强,为迎合领导或在个人利益的驱使下,处理会计业务时不能坚持原则,违反财经纪律,往往做假账、编假报表,甚至搞权钱交易,从而导致了诚信缺失。
二是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是维系会计行业健康平稳运行的外在保障。在我国,虽然现有的《民法通则》、《合同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中都对诚实守信作了规定,《会计法》和《公司法》也对会计作假、犯罪等非诚信行为的处罚作了明文规定,但在执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现象,这是会计造假行为屡禁不止的根源。
三是市场信息不对称。一般来说,会计信息制造者即企业的经营者,控制着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拥有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会计信息使用者一般来说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只能依靠会计信息制造者提供的信息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因此一些经营者会受自身利益的驱动,违反诚信原则,向社会公众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来达到利己的目的。
四是监管力度不够。除受外部环境与不良风气影响外,会计失信的另一原因是我国多数中小企业没有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企业信息缺乏监管和制约。另外,社会审计工作也未起到应有的中介作用。目前,我国从事社会审计的人员不仅少,而且整体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审计的独立性也亟待加强。
三、加强会计诚信的必要举措
一是加强职业操守教育,重视职业道德建设。健康的职业操守,优良的职业道德是会计诚信的外部保障。营造会计诚信氛围、培养整个社会会计诚信精神的重点之一就是注重对即将走向会计工作岗位的人员的教育,注重对已经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诚信品质的培养。建立必要的会计职业道德准则,由“良心主导”型转向“基于规范型”的会计职业道德模式。同时,推行信息档案制度,建立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的个人信息档案,并向全社会公开。对信誉严重不良者,各单位严禁聘用,从而使得单位和个人珍惜自己的信誉。
二是健全和完善现有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体系。在加强和重视会计制度方面建设,应力求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建立健全会计制度,完善会计行业行为准则,压缩会计失信行为的发生空间。一方面,适当调整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遵循的基本原则,把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作为首要目标;另一方面,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减少可供公司会计选择的余地,尤其是对于收入和费用的确认、计量原则应尽可能地明确规范。同时,在强调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统一性的同时,要考虑如何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只有在制度方面做好强化与完善工作,才能为会计行业的诚信运行起到保驾护航的有力作用。
三是加大惩罚机制,保障信息平衡。针对市场信息不对称所造成会计失信行为,应改变以往的轻惩薄罚的传统惩罚模式,加大对造假者的处罚力度,使其造假的预期成本远远大于其造假的效益,使造假者无利可图。这样,既在强化惩罚机制的同时缩小了源头造假信息的传播,又保障了市场经济运行中信息制造者和信息使用者对市场信息的平衡性把握,最大程度上推动市场经济活动的健康平稳运行。
四是重视企业内、外部监管。加强会计诚信建设除了营造健康有序的外部环境与氛围,还应重视对企业运行的内、外部监管。而把住会计信息失真的第一关就是加强内部控制和内部约束机制,强化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单位、部门,有虚假现象坚决治理、整顿,限期改正,同时单位负责人要高度重视,配合内审工作人员共同搞好审计工作,正确评价企业经营业绩,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另外,要不断完善企业外部监督机制,重视社会审计工作的中介作用。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督作用,实施注册会计制度,加大外部监督的力度和有效性。
五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在优化公司股权结构方面,应将重点放在以市场为基础、构建市场化的公有股权运作机制上,降低股权集中度。积极推进国有股减股计划,改变“一股独大”的不良局面。在增强董事会的功能方面,应强化单个董事及整个董事会的责任,避免内部人控制,建立董事会的自我评价体系,以法规形式明确董事的诚信义务。尽快设立外部董事,引入独立董事制度,最大限度地限制“内部人控制”行为。在完善监督机制方面,要从信息披露机制入手,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强化社会监督,设立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追究董事损害赔偿责任,从立法上确立和完善保护公司、股东及债权人权益不受侵害的法律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杨雄胜.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J].会计研究,2002;3
[2]李兰兰.会计诚信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