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外来务工子女入学条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不等概率PPS抽样,卡方检验,Logistic分析
调研背景及目的
宁波蓬勃发展的经济,尤其是旺盛的个私经济吸引了众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来甬打工,创业、安家。随着大量外来人口的流入,随迁子女也急剧增加,2012年流动人口子女与当地生源比例约为1:2。甬城安置外来务工者子女成绩是斐然的,但依然掩盖不住井喷式的就读需求及相对增长缓慢的教育资源之间的巨大落差。
本次社会调查的目的是,摸底宁波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现状,探索公立小学入学政策是否人性化,考证民工子弟小学教学质量能否满足该群体就学需求,家长选择公立或民工子弟学校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民工子弟入学后或存在的问题等,最终为在甬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创造更便利的入学流程,更优质的教育条件,为外来务工家庭在甬安心就业提供动力。
样本抽样说明
(1)调查对象。调查对象是在宁波已经居住1年以上并有适龄(小学)儿童的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民工子女学校和公立小学校教师、教育领域专家学者。
(2)调查单位及覆盖区域。问卷的调查单位是调查期间有子女在甬就读的外来务工家长。范围覆盖宁波中心行政区。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流动性大,社区登记缺失度高,相当不利于抽样调研,所以本次调研主要寻找样本集中度高、方便调研的特殊场所,即各区的公立或民工子弟小学,通过在校就读的农民工子女锁定他们的家长。访问调查的调查单位是事先联系好的中小学校教师、教育领域工作者和相关专家。因被访单位的特殊性,调研员需多次出入各区小学及相关教育机构,这就要求调研组织方在调研实施前,联系宁波市教育局、当地居委会及各小学相关部门,陈述本次调研的意义,争取他们理解、配合、衔接我们的工作,为本次调研提供便利条件。
(3)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访谈调查为辅,这里主要说明问卷调查的抽样方法。第一阶段,分别从接收外来务工子女的民工子弟学校和公立学校中,按照不等概率抽样(即按学校外来务工子女就读人数确定相应的抽样比率)各抽取4个学校;第二阶段,在抽中的8个学校中,按照外来务工子女学号名录为抽样框,采用随机数表随机抽取调查对象。
(4)样本量的确定。按简单随机抽样时,在置信度为t=95%时,绝对误差为d=5%,根据以往的经验,估计回答的概率为a=90%,同时兼顾多阶段抽样的效率比随机抽样的效率低,取设计效应deff=1.25,则全市范围内应调查的样本量应为535。
(5)调研误差的控制
1、非抽样误差的控制:做到调研问题界定清晰、调研假设能充分论证、调研方法的科学性与实践性兼顾、抽样框设计科学、问卷不存在诱导性错误等;其次,加强访问员的培训,加大调研过程的督导力度;调研问卷回收后,简单随机抽取10%的调研问卷进行复查。
2、抽样误差的控制:抽样误差具有不可避免性,但可以运用大数定律加以精确地计算,确定它具体的数量界限,并可通过抽样设计加以控制。
调研反馈
调查显示,现就读民工学校样本数占73.64%,就读公立学校样本数占26.36%,比例近3:1。民工子弟学校为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甬入学的主力。
入学成本为外来务工家庭择校的首要因素。以宁波市为例,外来务工子女就读公立小学享受本地生源待遇,根据不同学年仅缴纳130—250元(含学杂费,课本费、作业本费)即可,大大减轻了其家庭负担。其次,外来务工家庭渴望融入当地社会,成为新宁波人的意向非常强烈,近1/5的外来务工家庭倾向就读当地学生多的公办小学;公办小学有限的入读名额使民工家长感到希望渺茫。其次,入学手续便捷也是他们弃公立选民工子弟小学的重要因素,上述两项合计占总数87%,且与社会相关新闻遥相呼应。此外,民工子弟小学愿意接受插班生是公办小学所不具备的优势。
调查中,大部分被访者认为提供社保证明,完税证明及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很麻烦;约有一半的被访者认为提供“劳动合同”“居住证”“小孩接种证明”这三项材料较困难。
被访者指出三大老城区与鄞州区之间入学资源的不平衡性,即老城区入学名额稀缺,众人疯抢;以鄞州为代表的新城区却空置了一部分入读名额,能否请相关部门调剂这部分资源,允许学生跨区就读。
此外,卡方检验发现,考虑了分层因素影响之后,对满意度与就读不同小学的检验结果,共给出CMHx2检验与MHx2两种P值,当P0.015
民工子弟学校学生与公办小学学生对教学质量满意度的差异比 ORMH=1.610,表明去除了不同中心的混杂效果后,和民工子弟小学相比,公立小学就读学生的满意度优势比为1.610。这说明,民工子弟小学的学生对本校教育质量的评价远低于公立小学学生。
最后,Logistic分析发现,三个变量的Wals值都较大,P值都显著,线性方程:ln(p/1-p)=3.118+0.196X学校类型+0.132X性别-1.791X在甬年限,,即变量“学校类型”、“性别”对提高满意度比率有正向作用,就读公立学校的家长对教育满意度约是就读民办学校的e0.196(1.22)倍,男生的家长对教育满意度约是女生家长的e0.132(1.14)倍;变量“在甬年限”对提高满意度比率有负向作用,即在甬年限长的教育满意度比率将约是年限短的e-1.791(0.167)倍。这意味着学生的性别,学生在甬就读时限、就读学校性质都与学生教育满意度有显著关联。
一、珠海经济发展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产生的影响
珠海市是中国最早开放的经济发展特区城市之一,由于其优美的环境(国家第二宜居城市),良好的惠民政策、经济发展的潜力及特殊的地理位置等因素吸引了为数众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前来谋求发展。作为广东省人口规模最小的地级市,珠海全市常住人口在珠三角核心城市中人口密度最小,仅相当于深圳的20%左右,在普及基础教育方面独具优势,实施12年免费教育负担亦相对较轻。但近年来,珠海户籍人口平均增长速度较快,年增长速度超过了4%,远高于广东省户籍人口1.38%的平均增速。据专业人士分析,珠海户籍人口增速过快,同近年珠海陆续率先推出未成年人医保、12年义务教育免费、全民医保等政策有关,一系列惠民政策令越来越多的外地人通过购房落户到了珠海。随着财政压力的不断加大,从2008年开始珠海市提高了买房入户的门槛,所以总体来看珠海学位控制情况良好。但由此也造成了无户籍的外来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突出。
二、目前珠海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现状
从珠海市人口计生部门统计数据显示,珠海市无户籍人口约50万。由于户籍问题而产生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问题也相应出现。从2007年秋季起,珠海市对本市户籍的中小学生实行12年免费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费书杂费全免,高中教育阶段免学费,只收取课本资料费和住宿费或实习实验费。继此项在全国率先实行的惠民政策后,珠海市又从2009年2月起,取消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读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借读费,除高中阶段外,全市公办小学、初中停止向所有在读的外来工子女收取借读费,外来工子女只需缴纳书杂费。据悉,这项措施在2009年让4万多在公办中小学就读的外地户口学生受惠。造成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与入读民办学校的差别加大,因此许多外来务工人员想尽办法想让自己的子女进入公办学校读书,在公办学校现有资源还无法满足所有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需求的背景下,实施积分制成为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有条件平等接受教育的有效手段。2009年珠海市七中就接受了外来工子女279人,占新生六成以上。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外来工子女不能顺利入读,如2009年香洲区共有1400人申请积分入读公办初中学校,经过教育、计生等部门审核,600人符合条件可入读公办初中,420人完全不符合条件不可入读公办学校,380人其他条件均符合但因计生项不符合也不可入读公办学校。据珠海市教育局官员透露,12年免费教育政策的实施使高中阶段的入学率从原来的88%上升到现在的97%,更多学生有书可读了,但这也对珠海现有的教育体系产生了相当大的冲击。由于需要接受义务教育的人数增加,近几年珠海的中小学一直扩招,致使生源质量不断下降,而随着高中免费教育的普及,这个问题就更加明显。据统计,在珠海市斗门一中,一个年级有20个班级共1000多个学生。无论是对学校硬件设施还是师资力量来说都绝对是个不小的挑战。
面对如此难题,社会各界也都给予了倾力关注并付出了应有的努力,但社会所关注研究的重点主要是放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帮扶力度上,目的在于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能够顺利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除去入学困难外,还有其他相关问题也突出存在,如孩子们接受教育的机会是否均等、由于家庭环境较差所造成的心理问题突出等等,这些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
三、三维角度分析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农民工是推动珠海市发展重要力量。只有同时留住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才能让他们能安心在城里留下来务工。但从目前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上来看,由于国家现有教育体制和相关政策存在一定的弊端,地方财政教育经费的有限导致城市公办学校办学规模受到一定限制,再加上其它一些更为复杂的原因,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难”现象日益凸显。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也是我国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所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这也是一项影响程度深、范围广、涉及面多、解决难度大的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得以有效解决。通过研究珠海市将如何通过相关政策的改革完善使外来工子女能顺利接受义务教育外,也欲从三维角度涉入,多方位的研究解决珠海市外来工子女在义务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其他种种问题。鉴于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主要是家庭、学校和主体教育的组合,那么对于珠海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就需要从这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家庭教育
在珠海市,农民工普遍从事的行业以运输业和个体经营为主,部分农民工在企业务工。由于工作繁忙,且每天持续工作时间较长,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的教育问题,使学校教师的管理难度相对加大。从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来看,超过80% 的家长文化程度为小学或者初中毕业,他们几乎没有能力为孩子辅导功课。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而言,父母能够为孩子辅导功课,可以为孩子树立学业的信心。经常为孩子辅导功课,加之与教师的积极配合,就会避免孩子教育受到过多的限制。
从农民工的家庭收入来看,普遍月收入低于珠海市的平均收入,甚至有超过30%的农民工收入仅仅够维持温饱。由于收入过低,加之居无定所,孩子就会因此而频繁地换学校。
在农民工中,超过70%的家长对孩子具有较高的期望值。但是在教育方式上表现为明显的不适当,比如超过32%的学生如果考试成绩不好,就会遭到父母的责骂,13%的学生表示,家长以打人的方式教训孩子。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与农民工自身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但从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而言,这种教育方式尚需改进。
(二)学校教育
在中国的义务教育中,学校教育是重要的载体。针对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教育问题,中国的国家教育部强调了“充分发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的接收主渠道作用”。珠海市政府所设立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由于教育资源匮乏,教育管理不够完善,加之受到财政拨款限制,导致学校的施教职能难以发挥出来。
1.教育资源匮乏
与其他的公立学校相比,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加之资金补助相对很少,导致学校与外界在教学领域的交流受到了局限。学校教育资源的匮乏,导致生源紧张,当然也很难吸引到教师人才。与公办学校相比,外来务工子弟学校无论是工资待遇上,还是奖金和福利的发放上,都相对较低。学校的硬件设施限制了教师的发展,导致学校优秀资源外流,因此而经常出现优秀教师调走的现象。
2.教育管理不够完善
珠海市的外来务工人员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加之工作不够稳定,居住区域分布不够均匀,给学生的学籍管理造成了困难。从教师的办公条件而言,由于学校的规模比较小,教师的办公室往往为综合区域,且划分不够明确,结果造成了诸多事务混为一谈。没有制定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就会导致学籍管理难度增大。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学生素质是影响学校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农村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父母文化程度低而且管教方式不合理,就会导致孩子在为人处事和行为举止上出现问题。
3.学生主体教育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无论是学习能力上,还是学生方法上,都明显不够,而学校则在这方面的教育有所疏忽。传统的教育方式,拮据的家庭环境,使学生很难提高自我教育能力。从整个的社会现象上来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由于自我教育能力不够,导致学生很难对自己的错误行为予以控制。即便是在显意识中对错误行为有所排斥,但是自我控制能力太差,使学生过于放任自己。虽然学校可以将学习好、品质优良的学生作为典型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行榜样式教育,但是由于教师疏于深入研究而很难以言传身教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结果导致教育效果降低。
>>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状况调查 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条件准入路径选择研究 教育券: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新思路 天津市打开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通道 浙江省外来务工随迁子女教育现状研究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浅谈 教育部将评估各地随迁子女入学情况 山西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状况调查与思考 兰州市城关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谈艺术启蒙教育阶段的重大意义 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学校适应问题的调查研究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报名难”问题研究 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研究综述 探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 河南如何保障务工者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公平 探微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问题 浅谈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校教育问题 进城务工者随迁子女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初中后教育问题综述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陈睿.青少年亲子冲突研究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10 ,25(9-10):43-46
[4] 符明弘,.中小学生亲子关系现状及教育建议[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5(2):91-95.
[5] Wentzel,Barry CM,Caldwell KA.Friendships in middle school:Influences on motivation and school adjustment.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dogy,2004,96:195-203.
[6] Furrer C,Skinner E.Sense of relatedness as a factor in children’s academic engagement and performance.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3,95:148-162.
[7] 崔凤华.亲子关系的发展阶段. 科技信息,2009,3:191.
一、对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女)问题的思考
1.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女)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女)。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甚至学习环境和学习动力、意志等受到影响,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2.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女)越来越多。
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女)至少在4390万以上。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或经济欠发达地区,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女)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女)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88.2%的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女)只能通过打电话与父母联系,其中53.5%的人通话时间在3分钟以内,并且64.8%的留守儿童是一周以上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与外出的父母联系一次,有8.7%的儿童甚至与父母就没有联系。
3.社会经济的结构性调整,特别是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加剧了农村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女)爱教育环境的改变。
目前,我国的经济结构在发生重大的变革,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成为主流,随着农村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和土地承包政策的新变化,尤其是交通现状的改变、人们就业意识与思维方式的更新,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力向发达地区转移;特别是党的就业政策和各地外来务工人员政策的变化,加剧了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女)数量的增多,也带来了社会教育,特别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新问题。
二、教育对策
1.要与班主任工作相结合
班主任是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女)思想教育、品质养成教育、个性思维教育与学习积极性教育的主体,更是体贴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女),进行心理教育与疏导的良师益友,甚至是第二个父母。因此,班主任除加强对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女)的需求了解和掌握外,更多的是通过亲情教育,帮助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女)学会体贴父母、体贴同学、体贴爷爷奶奶的养育辛苦、体贴教师教育的辛苦,自觉参与到学习生活中去。
2.要与调查研究相结合
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女)是一个群体,更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一个班级中这样的学生会占有一定的比例,但比例的大小由实际所决定。因此,教师要做好他(她)们的学习教育,必须进行科学调查,通过发放明白纸、问卷、走访或者谈话、作业批改等形式,进行调查研究,将其归类引导、针对教育或者开辟心理辅导等多种渠道,强化学习、做人教育,纳入整体教育之列。
3.要与学科教育相结合
学科教育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思想、学习、品质养成、做人教育的基本形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在对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女)学习教育中,要紧紧依靠学科教学,如语言、数学、体育等,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通过人物、事件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学习内在动力,看到自己成才的希望,积极融入学习集体之中,适应新时期就业形势发展的需要。
.要构建更加和谐的家庭生态教育系统
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困难的外在表现
研究人员经过一系列研究发现,学习困难的学生注意力分配能力上会有些缺陷,与正常学生相比,有明显偏低的倾向。东方中学目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达到1000人左右,通过调查问卷方式,从家庭作业、课堂听讲、学业情况、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对学困生展开了调研。其中,家庭作业方面:30.7%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能按时完成作业,42%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基本不能或不能完成作业;课堂听讲方面:接近50%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基本不能或者不能听懂教师讲课的内容,26.4%的学生能集中精力听课,30.3%的学生基本能集中精力听课,而43.3%的学生不能集中精力听课;学业情况:进入公办中学时候,有83.8%的学生都处于一般偏差水平,成绩都较低。入校后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较入校前有所进步;学习方法和习惯方面:20.8%的外来务工子女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26.7%的学生有基本的学习方法,53.5%的学生基本没有什么好的学习方式。在学习习惯方面,只有13.4%的学生向老师提问题,33.8%的学生基本能完成当堂作业,只有4.3%的学生有课前预习的习惯。
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
1.学生学习困难的家庭原因
多项研究显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困与其家庭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家庭教育是个需要高度重视的因素。而部分外来务工子女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家长更是为了生计而缺少陪伴。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长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对孩子的学习很多时候也无力指导。
2.学生学习困难的自身原因
初中生心智各方面尚不完善,仍然需要教师、家长的监督。而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在学业中的努力程度、对事情的坚持、完成任务的毅力等。许多学生学习能力较弱,上课听不懂,然后放任自我,导致恶性循环,越听不懂越不会,最后导致学习困难。对初中学生来说,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三、改善初中外来务工子女学习困难的对策
1.改进教学策略,因材施教为学困生提供质教育
教师面对的是学生,应该细心呵护他们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可能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待学习的兴趣。教师的教育方式、方法针对性不够,教学过程中采用一刀切或齐步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往往制约了整体的教学水平。因此,如何分层教学,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有效帮助外来务工子女提高学习成绩,继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教师应该创设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努力走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精神世界,课堂上一个关注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多些理解,多些宽容,与学困生建立平等、友好的关系,让学困生能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自然他们就会消除自卑的心理,主动亲近老师,接受老师的教育。其次,实践分层教学,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教师要在短时间的课堂教学中提高效率,达到最优教学效果。上课可采用分层教学,小组合作。作业实现分层,评价机制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提升他们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最后,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可以通过组织家访,也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及时与家长交流和沟通,从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2.加强家校合作,提升外来务工子女家庭教育水平
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可以通过沟通交流让家长明白,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孩子改善学困状态至关重要。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家长尽量为孩子创设一个安静的学习空间。最好的教育是陪伴,要注重孩子心理、感情上的陪伴。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圆桌式家长会,让优秀家长分享些好的经验给大家。所有任课教师参与家长会,与家长面对面地交流沟通。使得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困惑能够及时得到解答。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来讲是必不可少的,也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一般来自农村,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别提良好的学习方法了,这些都导致他们学习困难。因此,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学困生走出学习困难的境地。
首先,要教会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很多学困生明明很努力,但收效胜微。原因在于学习方式方法的不准确。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制定具体、详细的学习计划,如何提前预习,记好笔记,建立错题集。其次,教会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自主探究、大胆质疑是新课标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大多数学困生是没有问题可提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质疑,或者让学生把没听懂的问题在课堂直接提出,教师或其他同学帮助他们解答,以此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4.呼吁社会关注,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江苏省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首批国家级沿海经济开发区,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务工者,他们为南通市的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的孩子理应受到更好的教育。作为新市民,应该让每个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平等的享受优质的教育。除了政府一系列的保障制度以外,学校也应通过宣传,消除大家对他们的排斥心理,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