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分析体系的研究

财务分析体系的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分析体系的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分析体系的研究

财务分析体系的研究范文第1篇

【关键词】杜邦分析体系;经济增加值EVA;

格力电器

【中图分类号】F275

一、目前上市公司财务评价的标准及局限性分析

(一)上市公司财务评价的标准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评价是以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为准,这是由于我国一直没有完善的财务评价标准,财政部只是了销售利润率、资产报酬率、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社会贡献率等财务指标,这些孤立的指标并不能系统地分析企业财务绩效和经营业绩。因此,利用财务指标间的关系来对企业进行综合分析的杜邦财务评价体系被我国上市公司广泛应用。

该体系是由美国杜邦公司于20世纪20年代首创,核心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它主要受到销售净利率、权益乘数和总资产周转率三个因素的影响。销售净利率体现了企业在日常经营中的获利能力,可通过增加销售收入、减少成本开支来提高该比率;总资产周转率反映了企业的营运能力,对总资产周转率的分析需要明晰企业资产结构是否合理,并对各资产组成部分的使用效率进行分析;权益乘数表明了企业的负债程度,合理安排负债融资对提高净资产收益率具有杠杆作用。

杜邦分析体系将净资产收益率分解为多项财务指标的乘积,通过了解各项财务指标变动的原因和趋势,有助于深入分析、定量评价企业经营业绩,这比单独的一项指标更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二)上市公司财务评价的局限性分析

杜邦分析体系目前已经有将近百年的历史,并被广泛运用在上市公司的业绩评价上,但该体系仍存在以下局限性:

1.财务报表的局限性,无法反映上市公司非货币性信息

由于杜邦分析体系是根据财务报表数据计算得到的纯财务指标,是按照历史成本原则进行度量的。因此这些指标只能反映报表上直观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信息,无法计量无形资产、人力资本、内部流程等非货币性信息。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这些非货币性信息逐渐成为影响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重要因素,但是传统杜邦分析体系对此方面的分析却显得无能为力。

2.结果导向下的短期行为

杜邦分析体系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这个指标注重的是净利润这一短期财务结果,一方面不能真实反映企业对股东的价值回报;另一方面可能会促使管理层采取一些短期行为,如降低研发费用、减少股利分配、降低职工福利,虽然可以增加短期利润,却忽视企业长期价值创造这个最为重要的任务,从而损害企业的未来发展能力。

3.权责发生制下的操纵行为

净利润作为考核财务绩效的结果指标没有考虑资本的机会成本和风险因素,加大了人为操纵的可能性。具体来说,杜邦分析体系的财务指标是基于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数据计算得到,而众多会计判断、会计估计使收入和成本的确认存在很大主观性,极易引发利润操纵,不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二、以EVA修正杜邦财务评价体系的改进

杜邦分析体系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存在很大弊端,因此,本文引入经济增加值指标,试图构建一个全面反映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评价体系。

(一)EVA的思想及优势

股东价值观的兴起,使“价值基础管理”和“股东价值分析”深入人心。美国斯特恩・斯图尔特公司在这种管理思想下提出了经济附加值(简称EVA)的业绩评价方法,即根据税后营业净利润减去资本投入总成本得到企业真实经济利润,计算公式为:

EVA=税后营业利润-资本成本

其中:资本成本=资本投入总额×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该公式表明EVA数值的大小正负即可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相比杜邦分析法的纯财务指标评价考虑到了所使用资本的成本,从财务角度上升到了战略角度。具体来说,其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1)考虑到了非货币性信息。杜邦分析体系的指标完全来源于财毡ū硎据,却忽略了财务报表上所报告的会计信息存在固有缺点。会计以货币计量的形式描述企业经济活动,而那些难以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排除在财务报表之外。而EVA与之相比具有很大进步性,EVA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使其能够更加全面而客观地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EVA综合考虑了债务资本成本和权益资本成本,能够更准确地衡量企业财务绩效。(2)减少了企业的短期行为。杜邦分析体系过于注重短期财务结果,而 EVA 从企业发展角度出发,扣除了相应资本成本,其计算结果能够反映企业真实价值创造能力,有效减少管理层决策中的短期行为,准确衡量企业长期经营业绩。(3)避免了企业的利润操纵行为。Stern Stewart公司计算EVA时提出了高达160项的会计利润调整,有些调整是为了避免经营决策与融资决策混同,有些是为了内部会计处理方法的改变,有些是为了提供一个长期视角,这些调整正是为了解决会计的主观性和财务报表注重会计利润而偏离经济现实的问题。因此,相较于会计利润,EVA衡量的是更加可靠的经济利润,能有效防止利润操纵。

(二)基于 EVA 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构建

1.核心指标的确定

传统杜邦分析体系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指标,其分子净利润只扣除了债务成本,没有考虑权益成本,而分母却是权益资本,这种分子分母的不配比严重影响了杜邦分析体系的实用性,因此对核心指标的修正是首要任务。本文改进杜邦财务分析的思路是引入EVA这个指标,但是EVA是绝对值指标,其可比性较差,因此最终采用权益资本经济增加值率取代净资产收益率作为杜邦分析体系的核心指标。这个指标的分子EVA扣除了包括权益成本在内的所有资本成本,能够真实地反映股东投资资金实际创造的价值。计算公式如下:

EVA=税后净经营利润-调整后的平均资本总额×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权益资本EVA率=EVA/所有者权益

2.核心指标的分解

权益资本EVA率=EVA/调整后的资本总额×调整后的资本总额/所有者权益

=EVA/销售收入×销售收入/调整后的资本总额×调整后的资本总额/所有者权益

=销售EVA率×调整的资本周转率×调整的权益乘数

通过对核心指标的分解,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EVA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如图1所示。权益资本EVA率的高低取决于三个关键因素:销售EVA 率、调整的资本周转率和调整的权益乘数。销售EVA率表明每单位销售收入净额可实现的经济增加值,该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实现的经济利润越高;调整的资本周转率用于衡量企业总资本的周转速度和管理效率;调整的权益乘数代表企业资本总额是股东权益的几倍,比率越高,企业承担的风险也越大。

三、基于 EVA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案例分析

为进一步验证基于EVA改进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可行性,本文以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为例,选取其2010~2014年相关财务数据进行应用分析,相关财务指标如表1所示:

(一)核心指标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以净资产收益率作为核心指标的传统杜邦分析体系显示:5年来,格力电器经营成果波动较大,2010年到2012年净资产收益率逐年降低,2013年又明显改善,2014年略微下降。而在改进的杜邦分析体系中,以权益资本EVA率作为核心指标显示了企业真实的价值创造能力,五年来格力电器的权益资本EVA率基东财富不断增加,企业发展态势良好。

(二)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应用两种财务分析体系对2014年格力电器经营业绩进行分析,并使用连环替代法剖析其原因。应用传统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进行计算可得:2014年净资产收益率较2013年降低了0.06%,其中销售净利率的上升使净资产收益率提高了3.87%,总资产周转率的下降使净资产收益率降低了1.20%,权益乘数的下降使净资产收益率降低了2.73%。由此可知,格力电器2014年盈利能力明显提高,这是提升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原因。但是资产周转速度有所下降,营运能力存在缺陷;此外,企业调整了资本结构,降低了举债规模,导致没有合理利用财务杠杆。

应用改进的杜邦分析体系进行计算可得:2014年权益资本EVA率较2013年提高了1.95%,其中销售EVA率的上升使权益资本EVA率提高了4.22%,调整的资本周转率的下降使权益资本EVA率降低了2.84%,调整的权益乘数上升使权益资本EVA率提高了0.57%。改进的杜邦分析体系分析显示,格力电器2014年盈利能力良好,这是企业业绩提高的主要驱动因素;但是资本周转速度存在问题,对资本的运用效率降低影响了企业经营业绩提高。

综上所述,基于EVA改进的杜邦分析体系有助于决策者明晰企业真实的价值创造能力,减少决策中的短视行为,深入了解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驱动因素,促进经营业绩的提高。本文的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比如局限于对财务指标的分析,未纳入客户满意度、市场份额等非财务指标,后续研究可以考虑将该改进的杜邦分析体系作为主框架与平衡积分卡相结合,设计出符合财务目标的非财务指标,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分析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1]王齐岭.对上市公司杜邦分析体系的改进建议[J].财务与会计,2016(10):60-61.

[2]长青,白丽娜.基于 EVA 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构建[J].财会月刊,2011(11):5-7.

[3]林祥友,宋浩.基于EVA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重构[J].财会月刊,2007(34):31-32.

[4]中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6.

[5]中国会计学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中国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财务分析体系的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校财务管理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一、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财务管理是指在高校范围内,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货币资金的运行规律,对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和分析,以达到提高高校资金使用效益,进而完成高校培养国家需要的合格人才的总目标。高等学校作为经济社会的一个重要子细胞,不仅是人才培养的主战场,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推进器。由于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高校自身规模的日益扩大,收入项目和数量的与日俱增,学校内部多种经济关系的逐步建立,以及诸多外部社会环境的多重影响,高校财务关系出现更加复杂化的一系列问题。毋庸置疑,新问题的产生增加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当前,高校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不畅、思路单一。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高校迎来了办学形式多元化、资金筹集多渠道化、办学规模扩大化、经济业务复杂化、内控要求严密化的局面。一些学校内部在会计核算、财务开支、创收分配等方面的财经政策和制度政出多门,甚至于擅自提高开支标准,扩大开支范围,财务管理出现条块分割、多头操作的局面。致使学校资源配置失调,难以集中学校财力,发挥资金的最大使用效益,从而影响和制约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此外,现行财务管理体制的管理思路单一,与高校其他管理未建立有机联系。学校各经济主体更多表现为费用消耗主体,没有明确的责、权、利关系,不利于增强主体的经济管理意识,不利于发挥主体理财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校整体发展。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形式多样,综合财务计划内容单一,一些高校由于财权下放过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小金库”现象。

2.财务预算管理不完善,执行不严格。政府推行部门预算的目的是有利于预算编制的统一性,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实现预算管理的规范化和预算编制的细化。财务预算是高校财务工作的核心,是实现高校有限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任务。但是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以下的问题:首先,预算期间较短。高校预算一般按年度编制,力求维持年度收支平衡,基本上不考虑学校的长期发展目标,使得不少高校的长期发展目标仅停留在战略层面上,无法在学校的财务管理及预算规划上得到核算与监督。其次,由于预算编制时间过短或预算编制透明度不高等原因造成了预算不够准确和覆盖面不够广泛,不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学校财务收支状况和工作重点。再者,预算执行刚性不强。在预算的执行上,没有建立相应的监督和评价制度,对各项预算经费无法做出准确的分析,使得资金的使用效率难以提高。一些二级单位缺乏预算意识,以为跟领导打个报告就可以随意更改预算,只考虑本部门利益,很少顾及学校利益,使部门预算丧失应有的约束力。

3.高校的欠债运营,资金的浪费使用,导致财务危机日益加剧。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等院校已经成为独立的事业法人。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高校不断扩大整体办学规模。而高校仅靠学费收入及财政拨款已远远满足不了扩张的资金需求,于是各高校采取了举债发展。由于基础建设资金需求量很大,贷款规模已超出学校自身还款能力的几倍,领导无暇顾及学校贷款规划、贷款项目论证、贷款方向选择、贷款风险预测、还款计划、还贷准备金等。财务人员对新的问题未做深入的预测分析,而贷款到期,单位资金又不足,只好拆东墙补西墙,造成天天跑贷款,资金仍不够用的局面。随着高校还贷高峰的到来和还贷能力的有限,巨额的贷款本息支付,高校面临严重的财务风险。此外,财务管理混乱,资金使用浪费,诸如奢侈消费、滥用公款、重复购置、重复建设、超指标、超预算等现象十分严重。以上原因都造成严重的财务危机。

4.高校资金支出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有些高校在资金使用上,缺乏成本管理意识,简单按开支标准支出,不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益。在货币资金管理方面,只注重对现金的一般管理,对货币资金实际需求量的预测和控制、对降低货币资金成本等财务管理工作重视不够。资金的时间价值被忽视,货币资金的机会成本较高。这就需要财务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价,为合理安排预算提供依据。目前高校内部财务管理都是电子化和网络办公,这就提高了高校内部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高校应用此现代化管理工具,加强预算管理,实现预算、核算与决算一体化,将预算与实际支出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优化资金的支出结构和确保资金正确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解决高校财务管理的对策

针对上述高校财务管理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国家的有关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以及高校自身的发展规律,实事求是,因势利导。

1.明确高校财务管理体制。高校应根据学校规模和内部管理需要设置内部会计机构,遵循“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工作原则和体制。财务处全面负责学校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职能,是高校财会工作的主管部门。会计核算包含学校财务、基本建设、科技开发、校内后期等,学校的科技开发、后勤等财务为二级财务核算。二级财务核算单位的设立由财务处统一规划,统一领导。财务处主管全校会计工作,必须责无旁贷地把全校的会计工作抓好,杜绝学校收入流失、支出失控现象,使学校的资源配置合理化,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当然,对于规模较大的高校,也可以设置总会计师,协助校长全面领导高校的财务工作,直接向校长负责,行使总会计师职权,对强化高校内部控制,编制和执行财务收支计划、信贷计划,拟定资金筹措和使用方案,开辟财源,督促本单位降低消耗、节约费用、优化支出结构发挥积极作用。

2.科学预算,强化管理,提高预算执行力。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高校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全过程,是高校进行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和依据。高校应当制定相应的预算规章制度,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管理、控制,定期、不定期地检查预算执行情况,尽早发现差异,找出原因,加以控制。科学预算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1)强化预算管理,增强预算执行的刚性。强化预算管理,把部门预算和校内综合预算合为一体,以有效实现学校的经济目标。细化预算编制单位,对学校所属各部门要求编制预算,并加强管理,克服学校预算内容不实、预算约束不强、预算不科学和预算不公平的现象。建立预算经费的项目管理制度,对于一些特殊的项目支出按照项目来测算,建立项目预算库。完善预算的调整制度,预算一经确定批准,要严格执行,维护其严肃性和权威性。对预算调整时间、方法、程序等做出相应的明确规定,如不在规定之内的预算调整,一律不予调整。建立预算的跟踪分析和评价制度,完善预算控制制度,优化资金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2)改革预算编制时间。要解决“预算执行真空期”,适当延长预算编制的准备期,一般要提前半年编制,为保证预算编制质量提供充裕的时间准备,同时也为新年度一开始即正式启动预算打下坚实的基础。但预算编制时间并不是越早越好,考虑到经济的发展、国家政策的变化,预算周期过长,预算编制时间过早,将会影响到预算的准确性。(3)细化预算,实行全面预算。尽可能地对各项支出的安排做到细致准确,使集中支付能够按部就班。强化和细化采购预算及计划,政府采购计划一旦报出,其数量、规格和技术指标、参数就很难更改。所以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必须制定完整的收支范围和收支项目分类,这样才能保证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执行。每笔支出都有明确的计划,制定和运用好机动性支出的预留额度。此外,还需加强预算外的资金管理,规范创收行为,完善分配制度。

3.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广开财源,多渠道、多方式地筹集资金,为学校的发展提供财力保证。树立风险意识,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目前,高校资金比较紧张,筹集资金是一个相当现实而迫切的问题。具体措施:首先,积极加强银校合作,夯实、优化教育资源。根据学校发展的战略目标,结合当前运转资金的需求,制定相应的筹资计划、偿还计划。严禁贷款用于消费,确保利息支出不影响日常运转。实现高校与商业银行财务平稳过渡。其次,加强学生收费管理,及时回笼资金。最后,积极争取财政的支持和社会捐助,加强高校与工商界的合作,以开拓更为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与此同时,财务管理还应当树立风险意识,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多渠道筹集资金,一方面为高校的发展注入强大的经济活力,另一方面促使财务风险的形成。这就要求高校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

4.运用科学的财务管理理论方法,建立财务分析评价体系。高校财务分析评价是运用事业计划、财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对高校一定时期内的财务收支状况进行系统剖析、比较和评价,以获得对高校经济活动和事业发展状况的规律性认识。高校财务分析评价的内容应包括:(1)财务综合实力评价,即学校的办学经费筹集能力,包括国家教育经费拔款额、科研活动收入、学校资产总额等。(2)财务运行绩效评价,即按照收入和产出相比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原理,对学校财务运行的效果、效率、效益等进行评价,其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事业发展效率指标、自筹经费能力指标、科研成果评价指标等。(3)财务发展潜力的评价,即评价高校在负债和财务风险方面的承受能力。该类指标包括年末借款余额、年末流动资金、资产负债率、负债收入比等指标。财务部门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会计资料,全系统地分析各类资产的拥有和配置状况,掌握学校的总体实力,充分挖掘学校的内部潜力,努力增收节支,有效地规避财务风险,为学校的重大决策提供准确的资料。

当前,在日趋复杂的办学环境和条件下,高校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优化财务管理,理顺财务管理体系,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执行力。与时俱进,及时把握经济发展方向,开拓创新多元筹资路径,努力追求办学效益的最大化。同时,要积极引入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和评价体系,保证教育经费的合法与合理运行,以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良超,刘飚,高敏.高校经济责任制下财务管理创新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04(1).

[2]席卫华.高等学校贷款办学的风险及其控制.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6(3).

[3]黄力.高校财务管理应对发展新趋势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04(5).

财务分析体系的研究范文第3篇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的几个实务问题分析研究

一、股权投资差额与合并价差的关系

根据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投资》及其指南,股权投资差额是指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投资成本与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用公式表示:股权投资差额=投资成本-投资对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投资持股比例。股权投资差额的产生有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从证券市场购入某一上市公司的股票,购买价格高于或低于按持股比例计算的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差额。

第二,投资企业直接投资于某非上市公司,投出资产的价值高于或低于按持股比例计算的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差额。

第三,在会计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原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由于增资改按权益法核算时,由于被投资单位历年累积盈亏等所产生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

会计准则规定,股权投资差额按一定的期限平均摊销,分期计入损益。对于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期限,合同规定了投资期限的,按投资期限摊销;没有规定投资期限的,投资成本超过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一般按不超过10年(含10年)的期限摊销,投资成本低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一般按不低于10年(含10年)的期限摊销,同时摊销金额计入当期投资收益。

财政部印发的《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中规定,母公司对于子公司权益性资本投资项目的数额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母公司所持有的份额相抵销时发生的合并价差,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以合并价差项目在长期投资项目中单独反映。

从性质上说,合并价差的范围要比股权投资差额大。按照《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对于长期投资中内部债券投资与应付债券抵消时发生的差额,也应当作为合并价差。但从层面上说,股权投资差额的范围要比合并价差大,因为在不纳入合并的情况下的那些股权投资差额是不能称为合并价差。这就是它们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购前利润的会计处理

财政部财会字[1998]66号文《问题解答》中明确了股权购买的确认标准,即:(1)购买协议已获股东大会通过,并已获相关政府部门批准;(2)购买公司和被购买企业已办理必要的财产交接手续;(3)购买公司已支付购买价款的大部分(一般应超过50%);(4)购买公司实际上已经控制被购买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从其活动中获得利益或承担风险等。显然,由此界定的股权购买日必定迟于收购资产评估基准日。有关文件还规定,收购企业对收购日前被收购企业的利润不能并计自身利润。但是,对被收购企业从资产评估基准日至购买日形成的老股东不再享有的损益(以下简称购前损益),收购企业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对此,实务界有不同认识。有的认为,这是收购企业从收购业务中获取的额外收入,应单独结算,收到这部分利润,作营业外收入;也有的认为,这是被收购企业对收购企业的一种捐赠,应列为资本公积;更多的同志认为应作股权投资差额。我们倾向第三种观点。

按照《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规定,公司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按其在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中所占份额,借记投资成本,按实际支付的价款与其在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中所占份额的差额,借记或贷记股权投资差额,按实际支付的价款,贷记银行存款。这里所谓公司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按财政部财会字[1998]66号文《问题解答》要求,就是实现股权收购之日。因此,购前损益也就应当作一种所有者权益,从而构成股权投资差额的一个部分。

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有二:一是收购日往往不在月底或月初,月度中间又不产生报表,如何准确确定购前利润。从简计议,同时也便于实施,建议按就近原则以月初或月末确定收购日,从而便于确定购前利润。二是这部分利润形成收购企业的股权投资差额,根据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借方差额一般按不超过10年的期限摊销,贷方差额一般按不低于10年的期限摊销。这里的10年,收购当年可否不论月份,均作一年处理,抑或是从收购日之月起分10年摊销?显然前者操作简便,但后者更符合实际情况,也更严密。当然,如果收购之后不到10年又将此长期股权投资转让出去,则应按实际持有期限摊销。

三、审计被收购企业的会计制度基准

上市公司欲对某企业进行收购,按照现行证券法规的规定,需聘请具有从事证券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这就引申出两个问题:

一是审计的会计制度基准问题。被收购企业如果不是股份有限公司,审计的会计制度基准是该企业原执行的会计制度,还是要按照收购企业的要求改为《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我们认为,审计的会计制度基准是与委托审计不同目的相配套的,在被收购企业审计中应按照收购企业执行的会计制度确定其财务状况和净资产,以便于收购企业进行相关的经济决策。

二是调账问题。根据财政部有关文件规定,公司购买其他企业的全部股权时,被购买企业保留法人资格的,被购买企业应当按照评估确认的价值调账,被购买企业丧失法人资格的,公司应按被购买企业评估确认后的价值入账。公司购买其他企业的部分股权时,被购买企业的账面价值应保持不变。

四、以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的会计处理

公司用自创的账面未记录的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对外投资,除了一般要经过资产评估、合资几方同意确认外,其作价比例还要符合企业登记法规制度的规定。对此,根据会计学的一般原理,以经过资产评估、合资几方同意确认的价值,借记长期股权投资,贷记资本公积。

在实务工作中,还有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即用账面已有无形资产使用权去投资,如上市公司将专有技术使用权有偿转让给另一公司使用。实际上,这可以理解为专有技术等使用范围的扩大,是原公司专有技术价值的降低,对此,按照稳健原则,会计处理是:借记长期股权投资,贷记无形资产,即冲减原账面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之后,按冲减后的无形资产--专有技术账面价值摊销。假如投资价值大于摊余的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其差额则列入资本公积。

五、所得税的有关问题

2000年1月11日,国务院颁发了国发[2000]2号文件《关于纠正地方自行制定税收先征后返政策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区自行制定的税收先征后返政策,从2000年1月1日起一律停止执行。

2000年10月13日,财政部印发了财税[2000]99号文件《关于进一步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纠正地方制定税收先征后返政策的通知〉的通知》。通知规定,对各地采取的对上市公司所得税优惠政策在一定期限内予以保留,即对地方实行的对上市公司企业所得税先按33%的法定税率征收再返还18%(实征15%)的优惠政策,允许保留到2001年12月31日。从2001年1月1日起,除法律和行政法规另有规定者外,企业所得税一律按法定税率征收。这就是说,上市公司所得税先征后返的政策允许执行到2001年底为止。

财政部在财会[2000]3号文《股份有限公司税收返还等有关会计处理规定》中指出,按照国家规定实行所得税先征后返的公司,应当在实际收到返还的所得税时,冲减当期的所得税费用,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所得税科目。换言之,在实行先征后返的公司中,返还的所得税应按照现金收付制确认。实务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另一问题,就是退补以前年度所得税的会计处理问题,根据前述文件精神,似应计入退补当年的所得税科目较为妥当。

六、住房周转金的处理

财政部财企[2000]295号文《关于企业住房制度改革中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规定,取消住房周转金管理制度后,企业现有住房周转金余额调整2000年度报表期初未分配利润处理。由此造成期初未分配利润负数,年终经过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鉴证后,报经主管财政机关批准,依次以公益金、盈余公积金、资本公积金以及以后年度实现的净利润弥补。这一规定要求从2000年9月起执行。

2001年1月7日,财政部又印发了财会[2001]5号文《企业住房制度改革中有关会计处理问题的规定》,要求企业从2001年开始,取消住房周转金科目,其余额全部调整2001年年初未分配利润,并按规定冲销有关所有者权益项目。上市公司尚需经股东大会审议批准。企业应在对外提供的2000年度财务会计报告中,将住房制度改革的有关会计处理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非调整事项,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由此可见,财政部前后两个文件对企业住房周转金结转净资产的执行时间要求是不一致的。我们认为,上市公司在2000年度决算中如已按财政部财企[2000]295号文的要求作了相应调整的,则从其处理,也无需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非调整事项说明;上市公司在2000年度决算中尚未按财政部财企[2000]295号的要求处理,则可以改按财政部财会[2001]5号文规定执行,即在2000年度报表中住房周转金暂不结转,而是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为期后事项予以说明。

七、房地产行业的收入确认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收入》的有关规定,销售商品的收入,只有在符合以下全部条件的情况下才能予以确认:(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商品实施控制;(3)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4)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实务工作中,有人认为,在收到预售房款或签定正式销售合同后便可确认收入实现。我们认为,这种情况因不符合上述收入确认标准第一条的规定,不能确认,否则有提前确认收入之嫌。另外,还有的认为,只有产权过户后方能确认收入实现。对此,我们认为,产权过户涉及多个政府部门,产权过户仅具法律形式意义的收入实现,与真实情况也有出入,否则,有推迟确认收入之虞。为了正确、真实界定房地产企业收入实现,我们认为,房地产收入实现标准应具备以下四项具体条件:(1)工程已经竣工并验收合格;(2)具有经购买方认可的结算通知书;(3)履行了销售合同规定的义务,且价款已经取得或确信可以取得;(4)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八、软件企业收入的实现确认

由于软件不具有实物形态,不可触摸,不为人眼所识别,其销售收入实现的确认要比一般制造业、商业等行业困难些。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收入》对收入实现确认标准的规定精神,我们认为,软件销售实现应同时具备以下四个具体条件:(1)该项软件已转让给购买方,并由购买方出具该项软件的验收凭证;(2)销售合同的有关条款(如安装、测试)已经执行,注册会计师采取函证方式获得购买方的销售实现的认可;(3)已经收到货款或取得收取货款的凭据;(4)相关成本能可靠地计量。

与此相关的是软件研究与开发费用的处理,实务中有二种方法:一是作为当期费用支出;二是转作长期待摊费用,待软件开发成功并实现销售分期摊入。在后者处理中,如若该项软件开发失败则一次计入损失。鉴于软件开发的技术密度和商业风险,按照稳健的会计原则,我们认为,软件的研究开发费用应计入当期费用为妥。

九、允许转增股本的资本公积项目问题

将资本公积转为实收股本是公司增加资本的主要途径之一。虽然将资本公积转为股本是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但由于其涉及公司实收股本的增加,所以必须具备增加实收股本的条件,并办理必要的手续。对于资本公积,虽然它和实收股本同属于所有者权益,但是资本公积有多种特定来源,有些资本公积项目可用于转增实收股本,而另一些资本公积项目不能用于转增实收股本。

记入资本公积总账所属以下明细账的资本公积项目(准备类),是不能用于转增资本的,如接受捐赠资产准备、资产评估增值准备、股权投资准备、被投资单位评估增值准备、被投资单位股权投资准备等。这些项目属于所有者权益中的准备项目,是未实现的资本公积,因此不能用于转增资本。

记入资本公积总账所属的股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转入、外币资本折合差额、被投资单位外币资本差额和住房公积金转入等明细账的资本公积项目,是所有者权益中的已实现的资本公积,可按规定程序审批后转增资本。其中其他资本公积转入项目,是指企业从前述各资本公积准备明细科目转入的已实现的各项准备的金额。

对于国家扶持基金,它不在《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及其补充规定所列的范围之内,但却是实务工作中确实存在着的,可否转增股本?从理论上说,将国家扶持基金转增股本合情合理,但从现行政策看,并无明确的规定。原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国资法规发[1993]68号文件《国有资产产权界定和产权纠纷处理暂行办法》规定:集体企业改组为股份制企业时,改组前税前还贷形成的资产中国家税收应收未收的税款部分和各种减免税形成的资产中列为国家扶持基金等投资性的减免税部分界定为国家股,其他减免税部分界定为企业资本公积金。据此,对集体企业的国家扶持基金,可分为投资性的减免税部分和其他减免税部分来分别作出处理,前者不可转增股本,后者可以转增股本。而对于其他企业,我们认为,国家扶持基金虽然是已实现的资本公积,但税务部门减免税时,坚持企业将此列入资本公积下的国家扶持基金,在政策法规没有明确其可否转增股本之前,将其作为一项特殊的所有者权益项目看待,暂时不转增股本较妥。如要办理转增,也应取得主管财政税务或国有资产经营管理部门的有关批件。

十、资产减值准备的有关问题

按照现行证券、会计法规规定,上市公司在中期或年度报告中均应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提取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以及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对此,企业自身要本着审慎经营、有效防范化解资产损失风险的原则,建立健全有关资产减值准备的内部控制制度,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后正式实施。公司经理应按董事会的要求提交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书面报告。公司经理书面报告应详细说明提取减值准备的依据、方法、比例和数据,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等。董事会应就公司经理报告中的各项内容逐项表决通过后实施,同时对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否符合公司实际情况作出评价。

已提取减值准备的资产确需核销时,公司经理应向董事会提交拟核销资产减值准备的书面报告。公司经理书面报告经董事会逐项表决通过后实施。公司经理书面报告至少包括下列内容:(1)核销数额和相应的书面证据;(2)形成的过程及原则;(3)追踪催讨和改进措施;(4)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5)涉及的有关责任人员处理意见;(6)董事会认为必要的其他书面材料。公司应在定期报告中披露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比例和提取金额。如已提准备的资产在减值准备提取后,其价值又有较大变动,且对公司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有重大影响,公司应及时作出公告。

十一、利润分配政策披露的特殊规定

财务分析体系的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财务监管问题;PPP模式

一、财务监管在PPP模式下遇到的问题

(一)缺乏高效的企业监督制度

PPP模式得以顺利运行的最主要支撑就是促进企业和政府机关之间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企业和政府之间能够共同承担风险问题,也能够进行利益共享,当然,建立合作关系的前提是二者之间要互相信任,二者都需要对自身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促进整体财务活动的顺利进行。目前在PPP模式下,由于企业的管理经验不足,所以相关的监督管理制度也并不完善。

(二)经济效益不理想

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都想以最低的投入换取最高的收益,在PPP模式下,企业除了要将所追求的目标放在经济利益上面之外,还需要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企业实施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来源除了有政府的财政支持之外,同时还有一些私人的资本投入。尽管通过私人资本的投入能够增加企业建设项目的资金,缓解资金压力,不过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说投资关系越来越复杂,所以企业应该对投入资金进行有效的控制,合理的利用资金,做好资金投入使用规划管理工作,这样才能够使得经济效益更加明显。尽管政府部门出台的关于采购的条款和规定对于私人资本投资和私营企业投资管控并不明显,私营企业能够将成本降到最低,最大程度上提高其经济效益,但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很多利益关系主体都有联系,由于投资主体数量较多,而且不同的企业发展情况以及运作方式都不同,这使得在投资的过程当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在对成本进行控制时也有很多阻碍,难以提高经济效益。

(三)对资金的使用不够合理

企业在进行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组织运营时,企业资金运作的整体过程都有财务管理活动的参与,资金的支付和具体使用情况是否合理关乎到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在进行建设时由于贪污受贿和拖欠公款的问题对工程的顺利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制约和影响。实施PPP模式,企业可以承担政府部门的某些责任和工作,不过问题在于这些企业之前没有处理过相关的事物,根本没有足够的经验,所以容易出现利益问题,甚至出现贪污受贿的现象,还有可能会造成违规操作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对财务进行有效的监管,促进资金的合理使用,同时规范资金的使用情况,保证财务工作在阳光下开展,这样才能够真正地促进基础设施的顺利发展。

二、对于财务监管问题的具体方法

(一)对资金进行合理的使用

企业在PPP模式之下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是担任了政府的某些角色,也做了政府该做的某些事情,但是有的企业根本就没有相关的经验,所以在进行操作的过程当中经常会遇到某些问题,企业在进行项目建设时需要时刻检查自身的问题,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促进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与持续发展。为了保证资金的合理利用,企业应该对资金财务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加强对企业资金财政的监管,明确企业资金的投入方向,这样既可以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同时还能够防止企业财务人员贪污,资金的利用更加规范有序。

(二)促进项目经济效益的提高

企业在进行项目建设发展时,将经济利益作为最主要的追求目标,通过PPP模式,企业的融资渠道越来越多,所以企业在进行经济建设时,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将会得到明显的提高,但是由于项目投入资金渠道较多,所以融资关系错综复杂,因此首先要明确责任,在进行投资建设时应该对建设项目有明确的掌握,同时需要对建设项目进行必要的监督管理,将企业建设项目的投入成本降到最低,提升资金的利用率,为企业建设项目的正常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企业必须要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适当的控制,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的资金得到合理的运用,防止资金成本的浪费,最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I的利益最大化。

(三)建立起全面的财务管理制度

为了能够有效的从根本上解决财务监管方面的问题和弊病,也需要找到最根本的原因,所以必须要建立起全面的财务管理制度。众所周知,企业的资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无论是资产数量还是价值总量都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所以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也应该适应这种变化情况,对企业财务进行动态化的管理。每隔一段时间都需要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特定的检查,包括财务支出、收入和预算情况等,保证企业的实际财务情况和企业的实际业务运转情况相一致。

三、结语

综上所述,PPP模式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在PPP模式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效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其服务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尽管PPP模式发挥的作用非常大,但PPP模式发展情况并不乐观,在以后的发展过程当中,要采取措施保证PPP模式的顺利运行,所以应该完善与财务有关的法律法规建设,为PPP模式的顺利进行奠定相关的法律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威.我国基础设施采用PPP模式的研究与分析[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

[2]初晓.PPP模式下安哥拉农业投资项目财务管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

[3]陈永辉.基于PPP模式的基础设施工程项目风险分担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

[4]柯冬梅.PPP模式下高速公路特许经营项目的定价机制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

财务分析体系的研究范文第5篇

关键词:财务会计管理;监督体制;研究分析

一、前言

关于企业的治理与改革,我国已经进行了三十多年的探索与创新,在这期间取得了无数的成就,但是仍有一些问题出现在我国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为了可以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十分有必要对我国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的监督体制进行研究分析,从而健全监督管理体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促进我国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二、我国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的监督体制现状

就我国目前的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监督体制的现状看,我国缺少系统的、科学的财政监督体制,大部分的财政监督体制只是就某一部分所建立的,比较片面且分散。

第一,在我国企业的财政管理中不应只重视现金的流转问题,同时也应该对公司的控制权及运转情况加以关注。在财政范畴也应该加深对公司管理的讨论,建立公司财政分层管理的架构模式,使我们重新认识了财政监督体系在财政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通过对现代公司管理制度的探讨,一些我国的财政专家提出由企业所有者同企业经营者共同管理公司财政事务的观点,以便于所有者与经营者相互监督,避免的情况出现。

第二,我国对于企业财政的管理的监督主要依靠于国资委对其的监督。但是我国企业众多,单凭国资委不能做到全面、仔细的进行监督,从而给了一些不法的企业领导者可乘之机,无法达到有效监督的效果。致使我国的监督体制形同虚设,进而影响我国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我国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的监督体制存在的问题

与之前相比,虽然我国企业已有了比较规范的财务监督体制,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缺少对整个企业财务会计管理行业的监督

我国的企业里拥有最大权力的是董事会,它对企业中的重要财政实施有绝对的决策权,它可以通过讨论决定企业的对外投资、担保以及企业的重组或兼并,虽然在这过程中有监事会的参与,但是监事会只负责监督,并没有实际的表决权,因此对于后期工作的实施情况看,监事会并没有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

2.缺少对企业高管个人经济状况的监督

现阶段,我国企业中的财政监督体制只注重于对企业内部大的财政管理工作进行监督,缺乏对企业高管的个人经济状况的监督。没有明确的规定公款消费的标准,致使企业的资金并没有完全服务于企业生产,而是为企业中的少数高层管理人员的消费服务。

同时,在企业内部的财政管理监督工作中,对于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地位的归属不清晰。一些企业中的财务总监是由董事会为了便于监督,直接指派过去的,因此导致其不明确的隶属关系更不利于对财政工作进行有效监督。

另一方面,公司内部的审计部门管理也存在问题。一般的审计部门无法对不同层次的委托人进行审计监督,这是审计部门中存在的最明显的问题之一。同时,审计部门的员工身份的多样化,也致使其无法对企业内部的财务工作进行科学、有效的监督。

3.缺少对财务信息真实性的监督

我国有一部分企业为了可以虚增业绩,采用同关联的方式进行交易,用一些虚假的会计信息对企业业绩进行伪造,致使企业的投入资本大量流失,但是国家对于这些虚假的财务信息都只有在事后才会发现,事前没有控制,即使事后发现这些虚假的财务信息,给予的惩罚力度也不够,没有达到警示的作用,之后还会屡屡出现类似问题。

4.财务中介管理机制不健全

首先,有一些会计师事务所不能真实、准确的对企业的年度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和鉴定。其次,一些会计师事务所为了可以增加业务量经常会与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人员达成协议,帮助隐瞒财务管理中的漏洞,致使财务中介机构没有正真担负起监督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责任。

四、我国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的监督体制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1.加强对资金资产的监督

对企业的资金资产加强监督。第一可以建立资金结算中心,通过资金结算的平台,加强管理、监督企业资金的运营状况,在办理企业资金时要严格禁止私行对外投资,对系统外担保,以及证券投资和委托理财。

在加强对企业资金监督力度的同时,也要加强对企业资产的监督力度。这就要求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者要注意基层分公司必须向总公司提供可行性的研究报告后,才可以对外投资各类资产。同时禁止公司内部的任何单位对外做经济担保。建立严格的鉴定审批制度和评估报批制度,以此来限定资产的处置方式。

公司的财政信息是进行财政监督的依据,因此要保证财务报告工作的准确性与真实性。这就要求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者要加强对财务报告的监督力度,能够将公司的财政状况及经营效果全面、及时、准确的反映出来,这样方便各项监管工作的顺利实施,保证财务管理工作者利用这些信息作出正确、科学、合理的财政决策。

2.加强对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的监督

财务人员自身的道德修养与职业素养对于财务工作的实施是一种无形的影响因素。因此财务工作人员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了解最新的财务规定,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以相关的规章制度为基础,不断创新管理方式,促进财政管理工作的不断进步。另一方面,财务工作人员在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的同时,要注意对自身正确价值观的培养,进行自我反省与监督,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为财政管理工作的公正公平提供保障。

3.加强对财务信息真伪的辨别

国家应该严格控制财务信息的传递渠道,杜绝一些不真实的财务信息通过一些不正当的渠道传递给各大、中、小企业,同时加大对虚假信息的惩罚力度,对于一些经常虚假财务信息的企业给予重大的经济处罚,并且对于屡教不改的企业应对其实施刑事处罚,有了制度的规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企业经营者虚假的财务信息扰乱市场秩序。

4.健全财务中介管理机制

对于财务中介的管理,需要国家对其进行宏观调控,制定相关的管理政策,对财务中介进行制约,防止其与企业之间相互勾结,促进财务中介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准确、真实的鉴定与评估,从而达到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目的。国家可以对财务中介进行考核,建立评价标准,促使其向正规的管理方向发展,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一些不正规的小型中介财务公司的出现,保证财务中介的公正性。

五、结论

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好坏对一个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做好一个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离不开对其的有效监督,因此,在对财会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时我们要从各方面入手,加强对资金资产的监督、加强对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的监督、加强对财务信息真伪的辨别、健全财务中介管理机制,这样才能全面的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才能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创造出健康、良性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赵清.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监督体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

[2]陆阳春.中国政府会计体系构建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

[3]张轩栋.论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监督体制[J].中国商贸,2014,28:80-83.

[4]王大力.我国企业集团内部会计委派制运营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6.

[5]饶晓秋.国有公司治理中的财务监督体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