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做好新媒体运营管理

如何做好新媒体运营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做好新媒体运营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如何做好新媒体运营管理

如何做好新媒体运营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 冬季除雪 管理

除雪保通工作是高速公路冬季养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项时间性强,作业难度大的应急性养护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各界对高速公路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快速有效地清除路面积雪成为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根据高管局对除雪工作提出的“快速、安全、科学、环保”的总要求,结合近几年本人参与除雪保通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对于如何做好冬季除雪保通工作,现从管理角度方面谈以下几点体会:

1养护施工单位应认真领会运营管理单位要求,切实做好冬季除雪保通的各项准备工作

在10月中下旬,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会通知日常养护施工单位做好冬季除雪保通准备工作,各施工单位及其项目部应认真研究和领会通知的要求,具体落实除雪保通的各项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

1.1除雪融冰物资的准备

根据运营管理单位要求,各施工单位项目部应及时准备好融雪剂、工业盐、粗砂、草栅等除雪融冰(防滑)物资。物资准备的数量应至少满足一场大雪(暴雪)、两场中雪、三场小雪的基本要求,并根据实际消耗及时补充。储存地点可以选择项目部也可以选择收费站口附近(一般不超过2公里)、服务区广场等地点。另外需要在特大桥梁、互通区匝道、弯道陡坡的路段堆放应急融雪材料及草栅、粗砂等防滑物资。融雪物资储存过程中应加强保管,进行覆盖、并应具备良好的防潮措施。

1.2除雪机械设备的准备

为全面落实“机械清除为主,人工清除为辅”的方法,实现“以雪为令、雪停路通”的目标,各养护施工单位应按照运营管理单位要求配备除雪机械设备,并应保证除雪机械设备的到位率和完好率。

(1)保证除雪机械设备的到位率。根据河南近几年降雪情况,一般应保证每年的11月初将全部的除雪机械准备到位,尤其是部分项目部因机械数量不足需要外租机械的情况下,更应使机械设备及时到位。因为外租的机械设备完好率很难得到保证,必须提前到位,以便及时检查和维修,参加除雪演练。

(2)保证除雪设备的完好率。高速公路冬季除雪时间性强,作业连续,所有除雪机械设备必须随时处于临战状态。因此,必须做好机械使用前后的维修保养工作,做到油满、电足、不缺水,保证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尤其是部分施工单位除雪设备使用年限相对较长、存在问题较多,应成立除雪机械维修小组,并有专人负责,提前购置足够的易损零部件以备维修时使用。各日常养护项目部应积极配合单位机械维修小组,搞好除雪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

除雪过程中,应配备安全保障车,车上可配前线指挥人员1名,维修工2名。该车一方面用于保证安全,另一方面可用于排除机械故障,从而做到随坏随修,维修及时,确保机械完好率,确保除雪进度。

1.3除雪人员组织的准备

(1)落实除雪机械的驾驶人员。各养护项目部应根据除雪机械设备配置情况,摸清驾驶人员尤其是大车操作手情况,查清操作手驾驶证件是否真实,实际操作熟练程度,以及人员意外伤害保险办理情况。没有驾驶资格人员的一律不得上岗操作。有证件的没有经过除雪作业系统培训或达不到独立操作要求的,均不得上岗作业。驾驶人员应留有适当富余,做到人休车不休,保证除雪融冰连续作业,防止疲劳驾驶。

(2)落实除雪过程中临时用工。对于除雪机械不能达到或受交通影响不能清除的部位,应实施人工除雪,撒盐过程中及融雪物资搬运装卸过程中都需要人工,而目前日常养护项目部施工人员普遍缺乏,必然要用到外协单位或道路沿线农民工作为补充。为此,项目部应做好充分准备,提前与劳务协作单位或道路沿线村庄积极沟通,完善劳务协作合同,开展上路作业安全教育培训,降低用工管理和安全风险。

2高度重视、周密安排、科学组织、确保除雪保通工作圆满完成

2.1做好气象信息和路况信息的收集

项目部可以利用电视、报纸、广播、互联网等媒体了解每月、每周和未来3天的当地天气信息,也可以与当地气象部门建立联系,准确掌握天气状况。路况信息主要掌握道路表面降雪和结冰情况。在降雪和结冰之前24小时之前,应加大巡逻检查频率,重点对桥梁、陡坡和匝道等易结冰、积雪的位置检查,并将结冰、降雪及道路状况按照要求及时上报路政、交警等相关部门。

2.2高度重视、周密安排、科学组织

(1)充分认识做好除雪保畅工作的重要性。为做好除雪保通工作,项目部应适时召开除雪动员大会,包括劳务协作单位人员必须参加,树立上下一盘棋思想,端正态度、增强人员敢打胜仗和硬仗的强大责任意识和光荣使命意识,以及联动高效安全作业意识。

(2)做好除雪机械驾驶人员的操作技能培训。由于除雪机械属于特种大型机械,与一般车辆操作有较大不同,除雪机械驾驶人员需要参加除雪操作技能培训,熟悉除雪安全作业规程,掌握机械设备的应急处理及维护保养基本技能。通过培训,让生手变成熟手,熟手变成能手、巧手。

(3)提高除雪应急预案可操作性、开展除雪演练工作。根据运营管理单位的要求,项目部应建立除雪应急预案,并增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要求所有人员高度重视,应明确人员分工,建立责任制,保证降雪时应急预案能够快速顺利启动,一声令下,确保设备和人员即刻上路作业。项目部应重视和适时开展除雪作业演练,通过应急预案的演练可以发现除雪准备工作中的问题,对暴露出的问题务必及时分析、整改落实到位。

(4)搞好除雪期间的安全管理工作。在机械除雪过程中,需要多种机械的相互配合,又可能是在不封路的情况下作业,要保证安全除雪,就必须有严密的安全措施:

1)保证人员的安全措施。所有上路除雪的作业人员必须提前接受过安全教育,作业人员需穿反光标志服装,不着标志服的严禁上路。夜间除雪以机械为主,原则上不再使用人工除雪。合理安排除雪人员的作息时间,每辆机械车辆应至少配备两名驾驶人员,做到轮班作业,防止疲劳驾驶。

2)除雪机械设备的安全措施:①严禁使用带病机械设备、车辆进行除雪作业。②每辆除雪机械在作业过程中都必须配置电子导向标或闪烁的黄色警示灯等安全设施。③除雪梯队后面指挥车应车载电子显示板等限速标志进行限速,提醒司机按照安全车速行驶。④保证前后除雪机械的安全距离。

不封路的情况下,如果车距过短,除雪时抛起的雪雾给过往车辆的视线造成影响,另外,前车遇到情况紧急制动时,会因后车制动距离不足而造成交通事故,影响除雪工作的顺利进行。如果车距过长,会使除雪机械排列分散,给指挥带来不便,另外通行的其他车辆可能麻痹大意,引发意外,一般情况下,不封闭道路,相邻除雪机械前后间距应不小于300m,封闭道路情况下可以控制在150~200m。

3)其他安全措施。项目部可以与路政、运维管理中心结合利用龙门架上浮动字幕提醒过往车辆“前方除雪作业,车辆减速行驶,”“路面湿滑滑,注意安全”,另外,可以与收费站相配合,在车辆入口处,由收费员作出“前方路段正在除雪,请您慢行”的口头提示,以便引起驾驶人员的注意。

(5)除雪期间的后勤保障。除雪的时限性强,人员劳动强度大,天气寒冷,尤其是夜间除雪人员更为辛苦,项目部必须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要明确专人负责,确保人员能够吃上热饭、喝上热水。另外,除雪是一项社会各方面关注程度非常高的应急施工任务,有时甚至是一项政治性任务。项目部务必高度重视沟通和协调工作,还应按照管理单位的要求做好恶劣天气情况下的其他延伸服务,如为过往车辆提供应急食品饮水和-10#柴油等,这也是做好冬季除雪保通工作一项基本要求。

3管理单位要重视除雪保通作业中间计量工作,确保科学计量和真实计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行业基础地位日益显现,尤其是高速公路出行已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尽可能减少降雪天气下封路时间,甚至是不封路,已经成为交通行业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对高速公路服务的殷切期盼。因此,一旦遇到降雪,对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和养护施工单位而言,尽快完成除雪作业任务,确保道路安全畅通是一场必须打胜的硬仗。这个时候,运营管理单位往往会不计一切单价要求养护单位上大型除雪机械设备,平地机、推雪铲、装载机、客货车等都要上路,融雪材料往往要求撒快和撒多,上路作业队伍更是浩浩荡荡。这样固然可为道路尽早开通创造条件,但也往往忽视了除雪作业中间计量的科学性。另外,在后期申报除雪计量时,项目部受利益驱使往往会在机械台班、融雪材料、人工投入等方面多报,造成计量真实性不足。

4结语

如何做好新媒体运营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准公共物品;政府参与;角色和定位

在我国的准公共物品供给中,政府的作用非常大,其参与准公共物品供给有巨大的优势,同时也存在政府失灵的问题。如何做好准公共物品中政府参与角色和定位,是准公共物品供给过程良性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在对准公共物品概念及政府在准公共物品供给中参与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政府在准公共物品中的角色及定位进行了探讨,为以后相关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在准公共物品提供方面可以实现功能互补。

一、准公共物品的相关概念

(1)准公共物品的概念。准公共物品理论是一个经济学理论,它是经济学在城市基础设施上的实际应用。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消费有两个属性,即排他性和竞争性。而具备竞争性及排他性的消费物品被称为私人物品;具备非竞争性及非排他性的物品被称为公共物品;只具备非竞争性及非排他性一种属性的消费物品被称为准公共物品。(2)准公共物品的分类。准公共物品包含的内容非常多,一般将其划分为三个大类:一是准公共物品并不具备非常明显的排他性,但却它的消费和使用被限定在了特定的区域范围之内。二是准公共物品可以被共同使用,一方使用不会对另一方使用造成排他的影响,但是在消费中可能有竞争的情况发生,并在使用时出现拥挤及过度使用的情况。这类的典型代表是森林和水资源等准公共物品。三是准公共物品具备了非常明显的排他性,在使用时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才可以使用。这类的代表有有线电视和收费的高速公路等。

二、准公共物品中政府参与的现状

(1)政府是准公共物品的倡导者。在目前对准公共物品的供给中,倡导者往往是政府扮演的角色之一。政府在面对城市基础设施出现的具体问题需要进行相关工作时,往往会进行相关的倡导。一般的做法是通过主流媒体对供给的准公共物品进行大力的宣传,同时相关的领导可能会实地去和普通民众共同使用准公共物品,进而起到宣传准公共物品并号召大家使用的作用。(2)政府是准公共物品的规划者。在目前对准公共物品的供给中,规划者是政府扮演的另一个角色。在决定了准公共物品的供给方案和模式后,政府往往会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通过这个规划对准公共物品的运营指明方向,并对其发展进度做出合理的安排,从而从宏观上保证准公共物品供给和实施过程顺利的完成。(3)政府是准公共物品的扶持者。在目前对准公共物品的供给中,扶持者也是政府扮演的一个重要角色。政府在对准公共物品的供给和实施的过程中,往往会出台相关的政策对相关项目进行扶持,并对准公共物品的实施、运营管理、维修和维护进行持续的财政投入,这些都是准公共物品供给、实施和得以正常运营的决定性因素。(4)政府是准公共物品的监督者。在目前对准公共物品的供给中,监督者是政府扮演的又一个重要角色。在准公共物品的供给、实施、维护过程中,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往往会进行相关的监管,并针对供给、实施、维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在保证准公共物品良好运营的同时发挥了其监管者的作用。

三、准公共物品中政府参与角色及定位的探讨

(1)准公共物供给品中政府的优势。政府供给准公共物品的优势很多,总结起来一共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可以依靠自身的政治权力,运用强制性的税收的手段来处理非竞争性及非排他性的问题。税收从这个层面上可以被认为是政府供给准公共物品定的价格,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准公共物品供应中免费搭车情况的出现。二是政府是一个拥有特权的政治组织,他可以无偿地禁止人们作为或者不作为,这是其他的组织和个人无法做到的,通过政府的特权,可以有效避免市场中私人物品挤占公共物品供给情况的出现。三是政府供给准公共物品具有节省组织及交易成本的优势。(2)准公共物品中政府参与角色及定位。政府目前在准公共物品供给中的角色和定位虽然是准公共物品的供给的重要保障,但是依旧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完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新的角色和职能定位:一是政府在在准公共物品供给中应该是一个引导者,但是实际中政府往往扮演主导者的角色。这使得市场机制在资源调配方面的优势丧失。(3)在目前准公共物品的政府参与中,往往存在垄断经营,这对其发展是极为不利的,需要进行及时的改正。

准公共物品中政府参与角色及定位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准公共物品供给的发展。我们需要在对准公共物品供给政府参与现状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政府的角色和只能重新定位,保证准公共物品供给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如何做好新媒体运营管理范文第3篇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是我国新农保制度和城居保制度合并实施后形成的养老保险基金,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核心条件,因此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能否实现保值增值是该制度成败的关键。自2011年全国所有县级行政区全面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以来,据人社部统计,2012年年末城乡居民保险基金结余为2302亿元,2016年年末基金累计结存5385亿元,基金规模快速扩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从2012年的48370万人增长到了2016年的50847万人。因此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群、基金规模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能否实现保值增值的目标不仅关系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发展,更影响着城乡居民的老年生活水平。

1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困境

1.1基金统筹层次低,管理分散化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在试点实践阶段从县级统筹起步,待条件成熟时再逐步向市级或省级统筹过渡。但有鉴于中国城乡多样性、复杂性和机构设置的特殊性,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和基金大部分停留在县级统筹阶段。在县级统筹状况下,县级社会保障部门成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主体,基金的收缴、管理、支出及监督的权力都掌握在县级单位手里,造成了基金管理的分散化,也给基金投资和监管环节的有序运作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分散的碎片化基金无法发挥投资的规模化效应,现代的多元化资产配置策略也无法灵活运用,基金投资风险大且收益无法保证。过低的统筹层次使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管理出现投资管理人才匮乏、管理信息不畅、管理流程僵化、监管不力等问题。

1.2资金筹资不力,缺乏有效激励机制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目前我国虽然国家已经对不同的缴费档次给予了不同的缴费补贴,但激励效果并不显著。以河南省为例,100~400元档次补贴30元,500~1000元档次补贴60元,但大多城乡居民选择的是一年100元的最低投保档次,仍不能有效提高城乡居民的缴费积极性。根据我国国情,城乡居民相对集聚的区域,大多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可支配少,基础薄弱,地方政府可投入财政资源少。另外,尽管政策文件中有对集体补助的表述,但缺乏指导性,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依靠集体经济来支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显然遥不可及,集体补助很难落实。根据人社部公布的数据测算,自2012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运行以来,2012—2016年五年间,个人缴费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3%、31%、29%、25%、25%。《2012—2016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总体来看,在基金实际运营过程当中出现了过度依赖中央财政、个人缴费档次偏低、集体补助缺乏的现象,使基金来源面临着重重挑战,基金发展缺乏内生动力。

1.3缺乏成熟投资运营机制,基金保障效果不良

据人社部统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收入比从2012年的62.9%提高到了2016年的73%,这无疑给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收支平衡带来了很大的压力。①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高通货膨胀率、基金规模的扩大,使得基金投资运营成为关乎基金保值增值的首要问题。但在过去我国采取了保守型的投资策略,只有国债和银行两种投资方式,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资产缩水严重。因此我国于2015年8月出台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拓宽了基金投资的渠道,使基金管理模式向采取中央集中运营、市场化投资运作的方式转变,但目前该养老保险投资方案缺乏具体操作方案尚未落地实行,所以目前城乡居民社保基金投资收益仍然较低。可以预见的是由于统筹层次较低,以省级为单位委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进行投资,可委托投资的基金规模有限;且我国金融市场尚不完善、缺乏成熟机构投资者等原因都给基金投资运营带来较大市场风险,因此基于委托关系而成立的基金信托管理模任重而道远。

缴费档次低、政府补贴有限、基金投资收益率最低终造成的后果就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给付水平偏低,保障效果不良。以2017年为例,全国城乡居民月基础养老金最低为每人每月70元,江苏省最高为每人每月135元,这一标准远远低于全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保障效果不良。

1.4监管机制存在漏洞,基金违规问题凸显

首先,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体系包括行政监督、专门监督(审计监督、财政监督、金融机构监督)、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及法律监督。但由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统筹层次较低,县市级人社部门既是基金的管理者又是监管人,从“执行与监管分离”的角度看,基金监管缺乏独立的监管机构,因此造成了众多基金违规操作的问题。其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监管法律层次较低,特别是各级地方城乡对基金的监督与管理只依靠简单的相关规定,监管相关政策法规滞后,使得基金监管无法可依。再次,内部监管效果不良。我国的内部监管由统筹地区社保各级监管委员会和内部监察机构负责,但是监管人员由于缺少相关监管知识和手段,使得内部监察机制不能发挥应有作用。最后,基金运营管理信息不够公开透明,基金管理的监督与管理缺乏公开与公正性,且又因为城乡居民的权利与法制意识不强,社会监管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并且,随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进入金融市场投资运营,如何做好金融混业背景下的基金监管也成为了基金管理的重大课题。

2 解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管理困境的对策

2.1提高基金统筹层次

较低的统筹层次不仅给基金管理带来很大的制约,使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发展明显受制于地方财力,将进一步拉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地域差距,也限制了社会养老保险的城乡均等和地区均等,造成新的不公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当然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统筹层次,需要国家政策和中央及地方财政的大力支持。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统筹层次:第一步要逐步从县市统筹向省级统筹过渡,第二步要由省级统筹最终实现全国统筹。鉴于我国各统筹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及基金贡献水平不同等因素的制约,在向全国统筹的进程中如何协调各个统筹地区的利益是改革的重难点。实行全国统筹后,可以通过合理划分市、省及国家各级管理机构的责任,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效率。县市级社保机构负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具体经办业务。省级社保管理机构负责各市、县的基金调剂和管理部分后备金。国家社保部门负责基金管理政策的顶层设计,引导基金管理在各个环节的发展方向。[1]

2.2健全基金多方筹资机制

合理划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缴费责任。进一步明确合理的缴费激励机制,对于早缴费、多缴费、长缴费的参保人予以适当的缴费补贴,合理设计缴费补贴激励梯度以达到激励缴费的效果。政府在资金运行中的财政给付责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分担居民的缴费责任,影响社会养老保险的保障能力以及居民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设计的认可程度,从而影响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公平化进程,因此应合理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责任。[2]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地方经济、集体经济,使得集体补助落到实处。建立常态化的待遇调整机制,结合工资增长水平、城乡居民消费指数等指标设计科学的待遇调整机制,促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给付水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也能有效激励群众的参保积极性。

2.3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投资运营机制

要想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就必须促使基金向市场化、多元化、专业化的方向改革发展,集中投资运营下的信托管理模式是必然选择,该模式的实质就是政府主导、市场化运营、多元化投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可以作为政府主导的集中基金管理机构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进行统筹管理。鉴于政府部门在基金投资运营能力、金融市场风险控制能力的局限性,建议由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作为委托人选拔有资质的外部机构投资者作为人来负责具体的基金投资运作。为了兼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性,政府尤其是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必须肩负起监管的责任,一方面,通过适度政策优惠吸引资本市场中具有成熟管理经验的机构法人积极参与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另一方面,制定严格的养老保险基金经营机构资格选拔条件,对基金投资的规模、投资品种、投资风险及收益做明确规定,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力求监管适度,确保基金保值增值目标的实现。

2.4健全基金监管机制

健全基金监管机制是确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依法管理运作的保证。首先,要修订滞后的基金监管政策,尤其要加强金融混业背景下对社保基金投资的监管,为基金监管提供法律依据;其次,革除过分倚重行政监督的弊端,构建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委员会统领下的多元监督机制,优化专门监督细则,加强人社、审计、税务、财政等部门间的协同性,避免过高的监管成本和过低的监管效率带来的麻烦,对基金管理的各个环节及业务流程进行无缝隙监督,提高专门监督的实效性;再次,明确以政府为主的监管主体,建立专门独立的外部监管机构,保持监管权力的独立性原则,吸纳高水平监管人才,确保内部监督落到实处;最后,建立严格的信息公开、披露制度,提高基金管理信息透明度,加强宣传和政策引导,充分调动参保人、群众及媒体等社会监督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雷娜.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模式的对比分析[D].西安:西北大学,2010.

如何做好新媒体运营管理范文第4篇

未来10~15年,中国家族企业将迎来交接班高峰。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认为,家族企业的核心是“企业”,而不是“家族”。而翻开世界著名企业的成长史,几乎就是一部部家族企业的发展史。这将是一场企业家有限的生命与无尽的时间之间的对话,一次关于财富的传承与消亡之间的碰撞。

家族企业是目前最普遍、最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之一,在《财富500强》中有1/3以上都属于家族企业。就全球来说,家族企业所占的比重已超过5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私营企业得到迅速发展,其中90%以上也是家族企业,而美容行业的家族企业比例则超过了50%。

在中国的理论界,许多学者认为家族企业是一种落后的企业组织形式,只能适应企业初创时期发展的需要,中国企业应尽快摒弃家族制,转变为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经理式企业。然而,作为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家族企业与经理式企业并不存在着绝对的优劣之分,关键是看哪种形式更适合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

面对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与战略管理的升级时代,中国美容行业的家族企业也正面临着新老接替的转型,企业传承发展已经提上日程,如何选择接班人、如何培养接班人成为老一代企业开创者深刻思考的一大问题。不过,在中国美容行业,提及家族企业以及企业传承,似乎是一个敏感话题。很多企业的模式就是在走家族企业的路子,但他们总觉得公开倡导让子女继承家族企业有失风范,所以干脆对这个话题避而不谈,也很委婉地拒绝了本刊采访。其实,家族企业并非狭隘、自私的代名词,《财富500强》尚有那么多成功的家族企业,我们为什么不能调整心态,正视这个问题呢?

财智调查

嘉宾:北京某知名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

记者:驻北京记者 贾婷

Q:您认为中国民营企业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A:企业管理模式问题以及企业文化根源问题。

Q:您的企业是否趋向于家族企业的发展?

A:不会倾向于家族企业。

Q:您认为中国家族企业的优势是什么?

A:比较适合创业阶段,心理契约成本低。

Q:请问您对企业接班人的选择有什么样的能力要求?

A: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实践应用能力。

Q:请问您对企业接班人的选择会优先考虑自己的子女吗?

A:我只挑选高潜能人才。

Q:对于80后日趋成熟的准管理人员,您强调以下哪些能力要求?

A:经营思路创新以及团队意识。

Q:在家族企业的经营中,您赞成“家族”为大还是“企业”为大?

A:以企业利益为经营前提。

Q:您觉得最有效的家族企业延续市场辉煌的途径是什么?

A: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减少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影响。

嘉宾:赵林琦 SK-E国际集团/香港嘉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裁

记者:驻广州记者 谭彩玲

Q:您认为中国民营企业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A:缺乏职业经理人。

Q:您的企业是否趋向于家族企业的发展?

A:不会。

Q:您认为中国家族企业的优势在哪方面?

A:比较适合创业阶段的资源累积。

Q:请问您对企业接班人的选择有什么样的能力要求?

A: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Q:请问您对企业接班人的选择会优先考虑自己的子女吗?

A:不,我挑选高潜能人才。

Q:对于80后日趋成熟的准管理人员强调以下哪些能力要求?

A:较强的实践执行能力。

Q:在家族企业的经营中,您赞成“家族”为大还是“企业”为大?

A:企业为大。

Q:您觉得最有效的家族企业延续市场辉煌的途径是什么?

A: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专家对话

谭小芳:著名营销策划人、著名国学企管导师、著名领导力训练专家、全球500强华人讲师、亚太地区十大金牌讲师、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嘉宾、国内权威的家族企业研究专家、被众多媒体誉为中国领导力训练“教母”、北大、清华、复旦、人大总裁班特聘教授。

《财智》:家族企业的运营管理利弊表现在哪些方面?

谭小芳:对于家族企业来说,有利的是创业初期,利用既有的人力资源,便于迅速决策和理顺利益关系、降低企业内部交易成本,快速地完成原始积累的过程。大致上说,家族化是创业的好模式,但不是守业的好模式。

家族企业管理的弊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社会融资难,制约了企业发展。家族式管理是建立于家族成员在企业中处于绝对控股状态这一基础之上的,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如果不吸收外来资本,开放股权结构,其发展动力将会衰竭。家族企业中的家长作风,缺乏民主和集体的决策机制,也不利于企业做大做强。

郑敬普:家族企业优势中有两点不能忽视。一是家族企业在遇到困难甚至极大风险的时候,家族人员会站在一起,创始人会得到整个家族的支持,往往这个力量就能让企业支撑下去,渡过难关,非家族企业很难做到,甚至“树倒猢狲散”;第二是企业上了规模,有更多的治理和管理方面的选择,比如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既可以分离,也可以不分离,也可以部分分离,这是它的制度优势。当然,这个优势是有条件的,它和创始人、继承人背景与能力,和企业的组织体系、发展阶段、所处行业以及经理人队伍等方面都是有关联的,不是盲目地想分离就分离,人才不具备、组织体系不完备,那肯定是有问题的,分离必然会带来风险,企业越大,风险越大。

《财智》:家族企业接班人应该如何培养?

谭小芳:方太集团的创始人茅理翔和儿子茅忠群的权力交接是家族企业比较成功的一个案例。茅理翔的接班理论是“带三年、帮三年、看三年”,早在交班前的七八年,他就开始对儿子进行培训和教育,使其尽早独当一面。此外,红豆在继承问题上也做得比较成功。红豆的创始人周耀庭很早就在为企业物色接班人,他采用竞争上岗的模式去激励自己的儿子。周耀庭曾多次毫不避讳地讲:“如果有人比我的儿子更强,我就让他管理企业。”这句话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周海江的斗志,他辞去大学教师的工作,从一名普通的工人做起,逐渐成长为红豆集团的当家人,并最终成为首位登上《福布斯》(亚洲版和欧洲版)封面的内地企业家。

郑敬普:接班人加强自身修养是很重要的,个人的核心素质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很多家族企业的创始人认为子女接手自己的企业是天经地义的,往往会忽略对他们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培养,如果接班人能够理解自己的家族、有很强的荣誉感,那么他在做事情的时候,态度是完全不一样的。要重视培养他们创业的激情和创新的愿望,这是企业家非常重要的一种品质,接班人如果没有创新的心态,缺乏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只是照单全收式地继承,企业是很难发展的。只有与时俱进,在守业的基础上创业,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才能带领企业不断创造辉煌。另外,接班人要有风险意识和风险承受力。这种素质需要在大量的实践中不断提升,必须敢于尝试,不能害怕错误,父辈一定要给他们“试错”的机会,你只需要把握住一个底线就可以,如果一味地害怕风险、回避风险,那么接班人就永远不可能建立起风险管控能力。当然,接班人还必须掌握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相关的经验和知识,这是保证接班人顺利继承企业并正确把握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关键。

《财智》:家族企业如何让品牌营销效果不断保鲜、持续奏效,如何利用其优势区别于其他民营企业?

谭小芳:传统家族企业大都是小家文化,这对自身品牌发展是致命伤害。而营销家族企业必须要淡化经营权、所有权,必须倡导“大家文化”。例如方太“儒商进化”模式,它的内容是:除了在全公司范围内宣讲儒家文化,还根据“仁义礼智信”的精神建立起以仁义为本的制度体系。同时,专门成立相关的推进小组,采用流程化的作法,把儒家思想打造成一种模式、一种管理制度去实施。最终形成一套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结合西方管理精髓,适合方太乃至更多中国企业的管理模式。当企业管理基础薄弱、企业的分销模式和业务系统已无法支撑企业的持续超速成长的时候,就需要把现有分销系统和业务系统进行改造和再造,以适应企业和品牌快速成长。于是,在市场上行之有效的销售分公司制便成了主流分销模式。方太就是不断地通过这种系统持续的分销模式变革和业务行业模式创新来强化和提升销售组织力量,推动自我超越,实现步步为赢的。

《财智》:家族企业如何做好企业内部与家族内部的人力资源分配,营造良好的办公氛围?

谭小芳:一位家族企业的老板说道:“即使我的企业一夜之间全都没有了,但我把人留住了,那么几年之后,我还将是这个行业内的翘楚!”其实这段话讲的就是在残酷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也不是价格,最根本的竞争是人才资源的竞争与管理。

错位、冲突、内耗是中国家族企业最深层的痛;团队、共赢、和谐是中国民营企业最难做的梦。基于家族企业内部经营风险的控制,专业管理能力不足的内部家族人员在家族企业中的财务、经营等管理部门担任相关监督职位,承担起“看门人”的职责,似乎是可以理解的,甚至的是必须的。通过现代契约机制,以股份、期权、分红等形式将职业经理人的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统一起来,通过科学的职业发展计划,以国外培训、知识学习、参与家族(董事)会议、职位提升等形式将职业经理人的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结合起来,同时让内部家族人员回到合适的位置,这样才是解决矛盾的办法。

郑敬普:在一个家族企业中,接班人、家族成员、职业经理人三者之间能够完美配合,形成一个稳固的团队,这对企业的稳定发展意义重大。这个比例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在企业发展初期,基本都是家族成员,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情况就会发生变化,仅仅依靠家族成员是完全不够的,不少家族企业会采取大规模引进经理人的做法,企业中会出现“去家族化”现象,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让企业规范发展。对于接班人来说,既然选择了职业经理人,那就应该适当放权,相信他们,当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矛盾或者出现失误时,接班人要勇敢站出来,维护原则和底线,这样做不仅能让经理人感到企业对他们的重视,而且会让家族成员逐渐认识到按规则办事的重要性,有利于彼此之间的融合。但无论人员如何分配,一定要保证接班人的决策权,平衡好股权分配。

《财智》:家族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在哪里?

谭小芳:国外的家族企业并不和没有血缘关系的现代企业制度相矛盾,相反,很多国外的家族企业是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和职业经理人机制的家族企业。作为未来规范化发展的民营企业可以借鉴这一发展机制。家族企业想要做大做强,就必须彻底摆脱家族化。家族化是成功与失败之间的一条鸿沟,勇敢地跨过去,企业就走向辉煌。如果站在鸿沟边踌躇不前,最后的结果就是被淘汰出局。因家族成员人员有限、能力有限,用外人、贤人、能人是每一个成长性家族企业不能回避的问题。每一个家族企业都要考虑如何从家族式管理向职业化管理过渡,职业化管理是家族企业成长的必然选择。而美容行业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建设才能使家族企业走得既快又稳!

郑敬普:家族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会向现代化企业转型,家族企业不是必然拒绝现代化公司的模式,“家族”与“现代”不是对抗的,只不过一个是管理意义上的,一个是股权意义上东西,家族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可以走“资本家族化、管理市场化”或“资本公众化、管理市场化”的路。前者,家族始终保持控股地位,就是保持一个决策上的优势、治理上的优势,但管理队伍一定是职业化的或准职业化的。后者,可以通过上市成为公众性公司。这样也可以是家族控股,也可以不控股,但管理队伍也一定是职业化的或准职业化的。从中国现状看,家族企业通过上市可以加速规范管理进程,可以挖掘、提升内部管理潜力。如果不上市,想打破固有的模式相对难一些,目前就有不少家族企业在规范运作与资本市场回报的问题上进行抉择。其实对于转型期的家族企业而言,老一代企业管理者就应对企业中现有家族成员的工作能力做一个评估,对于那些的确没有能力、没有职业意识的成员要抛弃掉,要在二代接班前为他创造一个职业化的、有执行力的团队:要有现代化的企业经营意识,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公正、透明的奖惩机制,一切按规则办事;要有长远的系统规划,对于企业的发展要有明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