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检查发现的问题

财务检查发现的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检查发现的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检查发现的问题

财务检查发现的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联通 财务检查 有效开展

中国联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内部制定的相关财务管理制度,组织人员对各部门及下属基层分公司开展财务检查和评价工作。中国联通的财务检查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总部、省级公司、地市公司三级管理体系实施。近年来,笔者所在的地市分公司在上级公司的指导下通过加强本地财务检查体系的建设和实施,在防范财务风险,支撑生产运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制订清晰的财务检查实施细则

财务检查实施细则是关于开展财务检查工作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地市分公司在上级省公司财务检查指导意见的框架内,结合自身的组织架构、业务特点,制定具有指导性的、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主要包括:管理体系,明确了财务检查机构的设置及主要工作职责,强调了财务部门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负有的组织、领导和监督责任;工作内容,描述了纳入财务检查工作范畴的制度建设及执行、会计信息质量、生产运营支撑等具体内容;工作方式及程序,阐述了开展全面检查、专项检查和临时检查的流程和安排;评价报告制度,包括对被检查单位的问题整改落实跟踪、建立财务预警与考核制度、建立工作报告与通报制度等。

二、 对存在问题的深入剖析和整改跟进

依据财务检查实施细则,财务检查活动由下发检查通知、实施检查、编写检查报告、检查通报、下发整改通知书、收集整改报告等环节、步骤形成闭环。而整个检查活动的核心重点,是对发现问题的剖析和跟踪整改。对于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高风险、不合规问题,检查组积极与被检查部门进行现场深入沟通,或更大范围的召集政策制定部门、执行部门以开会分析、讨论的方式广泛收集各方信息,从而确定该问题存在的具体原因。

对于发现问题的各项原因,检查组提出可操作性的整改建议,按照“六有”要求(有责任人、有时限、有目标、有措施、有督促检查、有考核评估)提出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以便问题的有效跟踪整改。三、突出体现财务检查的服务支撑作用

电信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使处于重压下的一线区分公司和业务部门人员容易产生财务风险的管控措施与生产经营是矛盾对立关系的想法。实际上,根据财务检查管理细则,财务检查工作在实施过程中有两项重要原则:一是,突出财务指导的原则,将业务指导和财务检查有机结合,立足指导解决问题,提出处理方案,跟踪改进效果,提升财务工作质量;二是,服务生产运营的原则,面向公司经营管理各环节,支撑公司生产运营,持续优化财务管理流程。因此,财务检查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利益共同体,财务检查的有效开展是生产经营业绩提升的有力保障。例如:在营销费用专项检查中,检查组就营销费用的筹划、使用、台帐登记等工作与费用使用部门进行探讨。

四、重视财务检查队伍的建设

财务检查人员是财务检查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检查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各项检查任务的完成质量。首先,从财务部各科室抽调业务骨干,组成稳定的财务检查队伍,为日常专项检查、地市间交叉检查做好人才储备。第二,不定期组织宣贯和培训活动,使财务检查人员对财务检查工作的实施流程、要求有较深刻了解,以利于后期检查工作的高效开展。第三,财务部各科室相关岗位人员于年初根据公司最新的管理要求和IT系统环境的变化,分别对资产、资金、营业款、佣金等模块的检查底稿内容展开讨论,以修订和完善当年检查底稿中的检查关键点、检查步骤和方法。这使得财务人员在熟悉各项工作的具体要求、主动规避财务风险的同时,自身的检查能力也得到较大提升。第四,开展专项检查前,财务检查小组针对选定的检查主题,收集总部、省公司、地市公司已制定的相关文件、规范进行深入分析,熟悉各环节的具体流程及风险防范要求。

五、建立完善的财务检查考核制度

考核制度是确保财务检查工作效率和效果,有效规避财务风险的保证。财务检查考核制度的建立既推进了财务检查工作的有效实施,更使财务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从而符合内部控制框架的具体要求。笔者所在的企业建立了完善的财务检查考核制度,以部门为单位按月分别对日常监督、例行自查、专项检查、外部检查等各项活动进行评价。考核细则中既有对工作时限、工作质量、检查结果等指标的量化扣分条款,也有对于重大风险问题的一票否决制度。考核制度拟定的过程中,考核小组就考核的具体内容认真听取、收集了财务部各科室及各执行部门的相关参考意见,从而增强了考核制度的可操作性。每月末,考核小组将考核规则统计的总得分换算为KPI考核体系中的分值,经考核小组确定后应用于部门绩效。

六、注重财务检查中的IT手段

中国联通的经营、财务信息绝大部分反映在运营支撑系统(OSS)、业务支撑系统(BSS)以及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中。尤其是各专业的营业欠款情况、佣金的计提和支付、数量繁多的各种有价卡及手机终端的进销存管理等复杂、海量的数据必须依靠信息系统的支撑才能完成。因此,财务检查工作对于检查人员的要求已不局限于能够熟练运用ERP财务系统提取报表、查询帐务,还需要掌握如何通过各业务、计费系统产生的数据为财务检查提供服务。

七、结束语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包括电信企业在内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完善的财务检查制度并加以有效实施将使企业得以强身健体,防范内部管理失控,防止财务信息失真,有效防治经济犯罪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财务检查发现的问题范文第2篇

一、电网企业进行财务内控的重要性

实行财务内控政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财务管理是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基础和核心,它分别以风向管理和价值管理为导向和主线,只有不断完善财务评价管理体系才能使企业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1]。

完善企业财务内控政策对供电企业至关重要。财务内控政策对供电企业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因为供电企业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较深,甚至已经到了根深蒂固的程度,所以仍有一部分企业仍然延续传统的内控体系和政策,致使经常发生一些违规操作,不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二是因为电网企业是垄断企业,在经济转型和企业改革的当口下,电网企业应该不断创新内控体系,为其他企业提供相应的典范,所以内控体系对电网企业的要求更为严格;三是因为民众的监督和关注,电网企业作为垄断企业,应该严格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提高企业管理的水平,以自觉接受政府和社会的监督,尤其是近年来民众对垄断企业的关注越来越高,为了维护企业的形象和信誉,电网企业只有不断完善财务内控体系,才能接受住公众的考验,赢得公众的信任。

二、财务内控评价管理体系的探索

如上所述,财务内控政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电网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只有有效地开展企业的财务评价管理工作,才能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财务集约化管理。企业的财务内控评价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点:优化机构设置、建立评价体系,建设指标体系、健全制度体系和开展评价工作,加大管控力度等。

(一)优化机构设置,建立评价体系

根据企业的经营环境和发展战略,对企业的机构进行相应的优化配置。依据企业的业务活动,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重组;依据财务集约化管理的要求,完善企业的财务会计政策,改善企业的财务业务活动,并建立相应的评价管理体系。同时要注意结合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应用,将ERP引入企业的办公、经营和财务等管理活动中,提高企业的办公效率、经营水平和财务内控能力,实现企业业务和流程的协调化以及财务集约化管理的标准化[2]。

(二)建设指标体系,健全制度体系

只有建立完善的指标体系才能使得管理工作更加的规范化和精细化,所以要建立指标体系并健全制度体系必须做到以下两点:首先,要明确企业的组织机构、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同时根据集约化管理和内控评价体系的要求,对相应的职责和目标进行更加明确的划分,做到管理的具体化和细致化。其次,要打破原有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将职能管理转变为流程管理,当前的财务和会计管理更多的是实行职能管理,但是该种管理方式打破了进行业务处理的原有流程,使得各职能部门比较分散和独立,不利于信息的共享和传达,降低了会计处理和财务管理的效率,不利于工作的进行,所以应该借鉴国外管理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打破职能之间的界限,将岗位之间的主线链接起来,总结出适合自己企业的财务制度和内控政策。

(三)开展评价工作,加大管控力度

开展财务评价工作对企业的管理经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不断加大财务管控工作的力度。首先,要严格落实各项政策和制度,将财务管控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中去,同时通过内控评价工作来发现制度的弊端,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和改善措施。其次,要善于发现制度的薄弱环节,并加强风险防控,从而避免各种风险的发生。最后,要对各项财务工作实行实时防控,及时发现每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针对问题的根源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3]。

三、财务内控评价管理体系的实践

(一)建设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建设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时要同时遵循准确性和真实性的原则,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点,一是建立会计报表和会计报告的评价体系,二是建立预算指标和同行指标的评价体系。在建立会计报表和会计报告的指标评价体系时,要保证能够通过评价系统对数据的准确性和报表的完整性进行相应地检测,同时可以保证能够利用财务指标对评价工作、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工作作出相应的分析,利用建立的指标体系即可掌握企业的整体概况。在建立预算指标和同业指标的评价体系时,要保证能够对每个岗位的职责进行细分并配有专门的负责人,同时能够保证利用指标可对预算情况和同行情况进行相应的评价。

(二)开展财务稽核,降低财务风险

财务稽查工作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财务检查工作,它的开展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改善企业的经营利润,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保证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就必须开展财务稽查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要将制度建设作为首要工作。健全的制度使得财务稽查工作变得有章可循,为稽查工作提供了相应的保障,使得稽查工作可以顺利的进行下去。同时,健全的制度可起到完善企业资产管理和核算管理的作用,可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

2.要把财务检查作为核心工作。首先要制定详细的财务检查计划,并明确财务检查的内容和重点,定期进行财务检查工作。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财务检查时,要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整改措施,对于检查工作中发现的优秀事迹要要做到及时表扬,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要把财务重点作为基础工作。在开展稽查工作时,必须要依法进行,做到对稽查对象严格要求,科学合理地对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财务检查发现的问题范文第3篇

(一)财务会计管理观念落后,控制意识薄弱

部分煤矿企业在财务会计管理方面缺乏科学合理的理财观念,没有将有将会计机构与财务机构进行分开设置,对煤矿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不甚了解,相应规章制度不完善,业务不够规范,导致煤矿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效率低下,办事手续繁琐事情时常发生,影响了煤矿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

部分煤矿企业在财务会计管理体制上较为落后,存在管理机制僵化,管理松弛等不良弊端,导致财务会计机构设置混乱,人员责属不清,没有严格的职务分离,导致在煤矿财务会计部门很容易出现、弄虚作假等行为的发生,导致财务会计管理失控。

(三)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低下

很多煤矿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对企业的日常财务活动并不了解,风险意识淡薄,对会计控制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对财务会计方面的新知识、新方法上也缺乏一定的掌握和更新,对煤矿企业日常往来的账务处理不及时,很容易造成煤矿企业的信誉危机。同时,煤矿企业个别人员道德缺失,擅自挪用公款、贪污现象也会发生,给煤矿企业带来诸多的经济损失。(四)财务会计监督力度不足财务会计的日常监督在煤矿企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部分煤矿企业并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对煤矿财务会计管理监督力度不足,导致财务管理不当,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导致企业管理的分权范围过大,更是没有对财务会计工作进行合理分配管理,对于财务会计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为煤矿企业埋下重大的经济隐患。

二、煤矿企业财务会计的管理建设

(一)与时俱进的转变财务会计的管理理念

煤矿企业的发展要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企业管理者应该与时俱进的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摒弃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根据煤矿企业的发展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目标,将企业价值逐步提升,实现煤矿企业经济发展的最大化,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同时还要克服企业管理者自身的不良作风,为财务会计人员做好榜样工作,从加强自身管理做起,重视对煤矿企业财务者的权利,从而提高煤矿企业财务会计的管理水平,才能真正实现煤矿企业经济的稳步、健康、长远发展。

(二)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的管理制度

煤矿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巨大挑战,财务风险也是相应较大的,对此煤矿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方面要加强对风险危机的预防,制定完善的财务会计的管理制度,减少对企业造成经济影响,进一步预防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煤矿企业财务管理者可以将财务和会计分为两个机构,细化各部分的直属分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各部门的工作矛盾,减少工作阻力,同时还能够实现责任落实到位,避免出现责属不清、权限范围不明等现象的发生,确保企业的会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全面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

煤矿企业经营业务范围广,财务会计的日常管理工作内容较为复杂,因此,对于煤矿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较高。财务会计人员应该摈弃落后的管理思想,提高人员对财务管理的抗风险意识。煤矿企业还要加强对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培训,要加强他们对会计控制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与时俱进的提高自身财务管理水平,能够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与协调能力等技能,更重要的是还要加强财务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从而将煤矿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做好。(四)加强财务会计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煤矿企业财务管理者应该高度重视日常财务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应该加强财务检查和审计监督,从而确保煤矿企业的财务经济安全。良好的财务会计监督管理可以有效的把控好财务工作可能出现的疏漏,如财务会计中出现的小偏差和错误,通过财务检查和审计监督可以及时弥补错误,防止错误对整个财务工作造成的不良影响的发生。同时财务检查和审计监督也是在财务会计管理上起到一定的鞭策作用,监督不仅仅是对财务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同时也是加强对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监督,杜绝财务会计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弄虚作假等行为,开展完善的奖惩制度,提高工作人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三、结束语

财务检查发现的问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环节

1财务管理的内容及意义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特别是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其不再局限于编制财务计划、进行日常资金管理,而是根据企业发展规划进行筹资、投资等财务决策,编制财务计划,实施财务控制等,并处理各种活动和财务关系。具体而言,财务管理的内容有:①资金筹集:企业采取一定的方式从有关渠道取得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活动,即筹资。从整体上看,企业可以从两个方面筹集并形成两种性质的资金来源:一是企业自有资金,它是企业通过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企业内部收益留存等方式取得,其投资者包括国家、法人、个人等。二是企业债务资金,它是企业通过向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应付款项等方式取得的资金。筹集资金是企业资金运动的起点,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首要环节,是企业进行投资的前提,是决定企业资金规模和生产经营发展速度的重要环节。②资金投放:企业将从各种渠道筹集到的资金投入到企业经营过程及其他企业,以期获取收益的活动,及投资。投资管理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投资决策的成败,对企业未来的经营具有决定性的影响。③资金运营:企业通过投资将所形成的各项资产予以利用、调配、经营及运作、回收的过程。通过资金运营,企业将形成必要的成本费用开支以及运营收入。④收益分配:是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企业经营的需要,将企业经营成果在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分割过程。收益分配直接关系企业长期的利益问题,因为若当期的利润分配过多,则会影响到企业未来的长期发展,分配过少又会满足不了利益相关者的短期利益。

财务管理是管理活动中重要的一环,与各部门的营运活动息息相关。加强资金管理,加强事前预测、控制与决策,将企业的财务资源——资金用活,创造最大的效益。

2财务管理的基本环节

2.1财务预测财务预测是指根据财务活动过去和现在的资料,考虑企业现实的要求和条件,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未来的活动和财务成果做出预算。企业为追求财富最大化,不仅需要有效地组织企业当前的财务活动,更需要对未来做出科学的预计和测算。现实企业经营中,对企业本身进行财务预测,可以使企业明确发展方向,避免财务活动的盲目性,为企业做出正确的财务决策提供依据;预计财务收支的发展变化情况,以确定经营目标。

2.2财务决策财务决策是在财务预测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经营战略和企业财务目标的要求,运用科学的方法从各种备选方案中选择的最优方案的过程。财务决策时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体实施过程中应遵守:①确定决策目标;②设计备选方案;③评价选择最优方案。

2.3财务计划财务计划是在一定的计划期内以货币形式反映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金及其来源、财务支出、财务成果及分配计划。编制财务计划是使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都有具体的依据。

2.4财务控制财务控制室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而对资金运动过程进行组织和协调的过程,是利用有关信息和特定的手段,发现并纠正财务活动实际开展情况与财务计划目标之间偏差的环节。财务控制一般应遵守:①确定控制目标、制定控制标准;②执行标准、建立控制系统;③信息传递与反馈;④纠正实际偏差。

2.5财务检查财务检查是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检查,是财务监督职能的具体体现。财务检查有外部检查和内部检查两种。外部检查主要是企业外部经济管理部门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的检查。外部检查主要以国家的财务制度、法规为依据,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检查。内部检查是企业财务部门及相关的其它管理部门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的自我检查。财务检查可以促使企业自身自觉遵守国家的财经法规、政策,也可促使企业有关部门和人员不断地纠正缺点、改进工作,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3企业经营中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

企业经济的发展对全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多数企业都能按照国家财务会计法规的要求进行会计管理;多数企业建立了相关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制定和实施了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不少企业实现了电算化会计,还有的实现了网络化会计,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监管措施不到位,以及有些企业对财务管理的认识存在偏差,造成财务管理水平普遍不高,有的甚至比较混乱。有些企业依然停留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和手段上,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管理手段、管理意识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有的企业会计信息有用性不足甚至信息失真,给财务决策带来了负面影响,从而直接导致资金链的断开,为企业今后生存发展,埋下了巨大隐患;有的企业由于点多、线广,财务管理仍停留在简单的财务收支上,会计核算只能应付简单的算账、计账、报账;有的企业在财务管理硬件上投入不足,会计核算还停留在手工阶段,难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具体来讲,省属企业在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中存在以下几个必须注意并切实加以改进的问题:①部分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薄弱;②部分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③部分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④部分企业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以上问题已经严重制约和影响了这些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影响了国有经济发展和壮大,影响了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调整。

针对以上企业财务管理的不足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高度重视,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必须追逐经济效益,讲求投资回报。在当前国际国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企业效益增长的空间越来越小。企业要追逐较高收益,一方面是靠自主创新赢得市场先机,另一方面就是眼睛向内抓管理,尤其是通过加强财务管理,降低成本,挖掘企业内部增长潜力,提高整体资产运营效率。

3.2巩固落实,保证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工作规范化在财务会计工作上,我们所有的企业,所有的财会人员,首先要做到按《会计法》规定算清账、记清账、记好账。

3.3加快步伐,确保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化要发挥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的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cN

财务检查发现的问题范文第5篇

1.资本充足性要求

各国对保险公司的最低资本金都作了限定,不仅开业时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就是在营业中,也要求保持资本的最低限度。如韩国1989年将人寿保险公司的最低资本金从2亿韩币提高到100亿韩币,将非寿险公司的最低资本金从3亿提高到300亿韩币;日本1996年保险法把设立保险公司的最低资本金从3000万日元调高到10亿日元;德国人身险公司的最低资本限额不得少于300万马克;在美国纽约州,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所必须经常维持的最低资本金为200万美元,其初期资本则为最初资本的两倍或400万美元,相互人寿保险公司必须经常保有的最低资本金为10万美元,但是初期的资本需要15万美元的现金;欧盟的保险监管局还以收入指数和偿付指数两个指标来要求保险公司展业的规模与自有资金保持一个适当的比例,以保证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

2.偿付能力边界

现在有许多国家都采取了偿付能力边界的管理模式,将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额度与规定的最低偿付能力标准相比较,来评估其经营状况。以最具代表性的英国为例。英国保险监管局对寿险业务和非寿险业务的最低偿付能力有不同的规定。①经营寿险业务公司的最低偿付能力标准为以下两项之和:第一项为责任准备金的4%、1%或0%,百分比根据不同的业务种类的资本保证金来确定;第二项为风险资本(即保险金额与责任准备金之差)的0.3%.②非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标准有两种计算方法,两者以高者为准。一种是以上一年的保费收入为基础。上一年保费收入低于或等于1000万ECU的,最低偿付能力标准为上一个年保费收入的16%乘以已发生赔款净额与已发生赔款总额之比;上一年保费收入超过1000万ECU的,则为上一年保费收入的18%乘以已发生赔款净额与已发生赔款的总额之比。另一种是以过去三年的已发生赔款额为基础。过去三年已发生赔款平均额小于或等于700万ECU的,最低偿付能力标准等于平均额的23%乘以已发生赔款净额与已发生赔款总额之比;平均额超过700万ECU的,则将700万的26%与超过部分的23%之和,乘以已发生赔款净额与已发生赔款总额之比。如果保险公司成立的时间不到三年或经营的险种不到七年,则以所经营的年份计算。

3.负债管理和资产负债匹配管理

负债管理主要是对准备金的管理,包括未决赔准备金和寿险准备金。各国法律通常都对准备金的提取比例做出明确的规定,要求保险公司必须提足各种准备金,若提取比例低于规定,保险公司必须做出合理的解释并采取相应措施达到规定的比例。而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则是侧重于资产和负债的对应管理,将资产和负债按其现金流和风险特点进行组合分类,利用凸性和期间等预测性指标对资产和负债的组合类别进行分析,然后将期间和凸性匹配的资产和负债结合起来管理。在此过程中,用模型对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预测,从而修正可能出现的偏差。主要分析方法有:①现金流测试,采用动态模型对寿险公司未来的资产负债状况进行分析,分析其预测与期望之间的偏差;②动态偿付能力测试,模拟在不同利率下的现金流状况,从而找出可能影响公司长期财务状况的因素。资产负债管理主要是使保险公司投资的现金流入与赔款的现金支出相匹配,以控制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保持公司经营的财务稳定性。

4.资金运用渠道。

资金运用实际上就是对保险资产作出合理的分布。一般说来,各国法律大都不对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作直接的规定,保险公司可根据业务经营情况自主地决定保险资金的投资方式,但多数国家禁止或限制将保险资金投资于流通性较差和风险较高的领域,如非上市公司的股票、非抵押或非担保的贷款等,在此前提下,对某些类别的资产的数量和质量加以限制,力求资产投向多样化,资产规模分散化。①对投资于某种形式的资产的最高比例加以限制。如日本规定投资国内股票不能超过总资产的30%,房地产投资不能超过总资产的20%,外汇资产不能超过总资产的30%,信用风险高的贷款、公司债不能超过总资产的10%,金银、期货方面的投资也不得超过总资产的3%.②对持有每一公司证券数量的限制,以避免保险公司资产运营与某一公司存在过度关联,也可以防止市场的垄断。如美国的寿险公司持有的每个公司债券的总额不得超过其认定资产的5%,对每一抵押贷公司债券的投资不得超过其认定资产的0.1%,投资于每一企业的优先股不得超过其认定资产的2%.

5.财务报告、财务检查

各国保险监管部门一般都要求保险公司定期以报告的形式向保险监管部门做出经营情况的汇报。报告不仅指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财务报表,还包括由指定的注册会计师提交的审计报告和由独立精算师出具的精算报告。监管者根据报告提供的信息,对保险人的资本充足性、资产质量、利润率、现金流量、财务杠杆和流动性等进行评估,分析公司风险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等内控制度的充分性以及投资组合的质量和准备金提取的充足性,以发现需要引起注意的保险人。

财务检查包括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非现场检查通过连续收集保险公司分散的汇总的报告和统计数据,按一定标准和程序进行审查核准、动态分析,检测评价保险公司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现场检查主要根据非现场检查的结果或保户的举报,现场稽核保险人,查证问题,追查原因并限期改正。

6.保险监管信息系统(IRIS)

美国全国保险监督官协会(NAIC)制定了一系列指标,包括所有者权益增减率,投资收益充足率、盈余调剂比率、产品综合变化率等十二个指标,并根据每年的实际情况确定每一比率的正常区间。每年NAIC用保险公司提供的财务报表计算IRIS指标,若指标的值落在正常区间内,就意味着公司通过IRIS统计阶段,也就是通过了IRIS监测;若有四个或四个以上的指标超出正常范围,或盈余调剂指标显著增加或减少,或对某一分支机构的投资大于公司的总盈余,则意味着没有通过IRIS统计,NAIC将实施下一步骤——IRIS分析阶段,用一些数量和质量指标进一步分析保险公司的财务报表数据,并根据分析结果给出四个优先级别。若某一公司的IRIS结果显示异常,则NAIC会将此结果通报该公司注册地的主管机构,以及该公司开展业务的其他州,因此若IRIS结果不佳,通常意味着要受到所在州保险监督机关的进一步调查。IRIS指标体系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进行了初步监管,对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的预防和控制起了有效的警戒作用。

二、对我国保险财务监管的借鉴

1.资本金要求要落实到位,使资金规模与业务规模相适应。我国《保险法》第97条规定:“保险公司应当具有与其业务规模相适应的最低偿付能力。保险公司的实际资产减实际负债的差额不得低于金融监管部门规定的数额;低于规定数额的,应当增加资本金,补足差额。”但实际上,就连在中国市场上享有垄断地位的中国人寿都不能完全符合此规定。如1997年,当时的中保寿险公司实收资本8亿元,资本公积11.8亿元,但保费规模却在300亿元以上。资本金仍偿付能力之根本,无视自身资本实力盲目扩大业务规模,严重增大公司的财务风险,无疑是在玩火。因此,对保险公司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不应只作法律上的规范,而应加强实际监管和控制,使保险公司的资本无论是开业时还是经营中,都满足法律规定的标准。

2.偿付能力监管应成为财务监管的重点

《保险管理暂行规定》中对财险公司和寿险公司分别规定了最低偿付能力标准,财险公司的每一标准都与上一年的自留净保费收入相联系,寿险公司的每一标准与其实际负债挂钩。但是规定并没有被很好地执行,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依然薄弱,如中国人寿1997年度的最低偿付能力数值的负值,平安公司同一指标标准与最低标准也有7.79亿的差距。省级以下的分公司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均为零,资本金、公积金由总公司掌握,只核定部分营运资金给分公司,造成这些公司无法按法规确定自留保费和提足准备金,没有偿付能力管理的概念和风险选择的意识,挂赔现象严重,总体偿付能力缺口惊人。保险公司承担着广大被保险人可能发生保险事故而引致的赔偿或给付责任,只有本身具有足够的偿付能力,才能保障被保险人的安全,增强消费者的信心。因此保险监管应加强对保险公司的最低偿付能力的考核,在我国实际国情的基础上,参照国际惯例,改善目前最低偿付能力的计算方法,使其更加科学化、合理化,确保保险公司对所承担的风险具有足够的赔偿或给付能力,保证公司良好的财务稳定性和较高的置信度,一旦发现偿付能力不足,立刻采取诸如办理再保险、转让业务、增加资本金、调整资产结构或是限期整顿、停止部分业务、直接接管等补救措施,重新塑造保险公司的财务信用体系,以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促进保险公司的健康发展。

3.适当拓宽资金运用渠道,加强对资金运用的监管

我国近年来通货紧缩的局面一直没有改观,数次降息之后,保险公司的利差倒挂现象越来越严重,而保险公司在资金运用上过于依赖银行存款,又使得利率风险增大,产品定价极为被动,而且由于缺乏与长期负债相匹配的长期投资,资产与负债在期限上出现配比失衡。另外由于保险市场的无序竞争,使得保险公司的承保利用率已降至临界点,这种现象持续下去,将使保险公司难以保持足够的偿付能力,甚至出现保费收入越多,偿付能力越低的情况,因此,放开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就显得很有必要。但由于目前我国宏观金融环境还不够完善,各方面的改革还没有到位,所以资金运用方式的选择还要慎重,做到逐步放开,审慎适度,保证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的统一。同时借鉴国际通行的监管方式,加强对资金运用的监管,限制高风险投资的比例,规范资金的流向,力求保险资金的运用在方式上灵活合理,在风险控制上安全有效,在收益上稳定可靠。

4.改善财务报告和财务检查的手段和方法

目前我国无论是财务报告还是财务检查在制度上都存在着很大的漏洞。如报送报表不及时,信息传递滞后;财务数据不完整,未经独立审计师审计,无法保证真实性;会计制度与国际惯例脱节,难以实现信息的标准化;未实现监管信息电子化,信息收集的效率低下;现场检查只注重合规性检查,忽视安全性检查和风险评价,实际绩效大打折扣;监管队伍的素质还有待提高等等。财务报告和财务检查作为保险监管的基本手段,本应在监管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却因为一些人为的因素降低了实际效果。因此有必要改善财务报告和财务检查的方法体系,避免沿袭以往的错误做法,建立监管信息的电子化系统,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充实监管机构的人才,提高监管人员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财务报告和财务检查真正成为衡量保险人经营状况的有用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