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舞弊问题

财务舞弊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舞弊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舞弊问题

财务舞弊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条件分析;驱动因素;对策措施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上市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舞弊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舞弊问题的出现,不仅影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也将对整个市场经济活动的有序进行带来严峻威胁。基于此,笔者就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问题展开论述。

一、上市公司发生财务舞弊问题的条件分析

上市公司如果一旦被发现存在财务舞弊的问题,对于其来说后果几乎是致命的。但众多上市公司仍坚持这样做,我们不得不探究促成这一问题发生的条件:

(一)导致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外部条件分析

导致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外部条件是多方面的:首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目前,关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件的惩罚处理条例虽然有《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与《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等,但要杜绝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的出现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其次,缺乏独立的外部审计机制。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为了能够招揽客户,通常总是以客户的需求作为自身业务开展的目标,就算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了违规操作,由于受到利益的趋势也不会在审计报告中如实填写。除此之外,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缺失,同时缺乏对他们的有效惩戒措施,这些也会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发生提供温床。

(二)导致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内部条件分析

导致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内部条件也是多方面的:首先,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不科学。就我国上市公司的发展现状来看,“所有者缺位”的问题非常明显,公司的小股东通常很难对公司的相关决策进行影像,从而使公司的重大决策难以实现民主化。其次,上市公司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以及会计处理方法不完善。上市公司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以及会计处理方法是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真实有效的重要制度保障。然而,我国许多上市公司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以及会计处理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这无疑会给公司有关人员的违规操作留下可乘之机。

二、上市公司进行财务舞弊的驱动因素

上市公司进行财务舞弊的驱动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股票发行因素

上市公司为了成功完成资金筹集工作,总是要进行股票发行工作,要想使本公司的股票得到股民的认可,就要出具吸引投资者兴趣的财务报告。为了使公司财务报告具有吸引力,上市公司就会通过舞弊造假的方式使财务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看上去很有前景。

(二)公司经理人自身因素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经营管理者的薪酬福利是同公司的经济发展状况直接联系的,因此,公司经理人总会想方设法的将公司的财务状况以美好的形象示人。如果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不佳,将直接影响到该上市公司能否继续上市。基于上述原因,公司的经理人也会采取舞弊造假的方式来粉饰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

三、应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的措施

通过上述两个部分的论述,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应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的对策措施:

(一)构建完善的外部监管体系

构建完善的外部监管体系,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首先,完善监管的法律法规,切实做到有法可依,使那些违规者没有可乘之机。其次,加强监管力度,做到执法必严。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的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要加大惩罚力度,使舞弊者在法规面前望而却步。再次,应当逐步探索监管市场化的途径。在比较成熟的证券市场中,政府更多充当的是服务与裁判的角色。

(二)改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管理层的组织架构是公司治理的核心,所以加强上市公司的内部结构是加强内部控制的前提。发挥公司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等监管部门的作用,使公司的监管部门积极实现监督的职能。首先,要确保各监督部门的独立性,避免公司内部的监事会、审计委员会等受到管理层的控制与操纵。其次,应当在上市公司内部建立相应的激励和惩罚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能使经营者弱化由于财务舞弊带来的利益驱动,从而防止经营者可能的“短期经营”行为。惩罚机制能确保经营者在强有力惩罚机制的威慑下做出正确的行为。

(三)完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

大部分上市公司属于国有控股,只要能在重要的关乎国民经济的行业占有控制权,占有比例较高的可以减持股份。增加理性的机构投资者的股份,从而使公司的股东能够真正有能力行使自身的权利。

参考文献:

1、陈思思,钱丹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成因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0).

2、梁树富,方园,吴懿欣.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治理的实证研究[J].现代商业,2010(2).

3、李永泉,李婧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及其对策研究[J].科技咨询导报,2007(18).

4、高琴.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表现形式及成因分析[J].网络财富,2009(9).

财务舞弊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财务风险;财务预算;风险规避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为市场经济,这一改革虽然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为企业建设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给带来了大量的风险。其中产生的影响力最大的风险当属财务运作中存在的风险。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支付方面,这也是企业对于资金流量的掌控力度不够而造成的。目前,我国很多中小型企业都是由于没有合理控制企业现金流量和企业外债之间的关系,最终导致企业破产。因此,财务风险的规避是企业财务运作的重要工作内容。

一、我国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现状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财务运作的风险都是我国企业面临的经济风险中的重要类型,财务风险一般都是由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其因素既有可能是外在条件的环境影响又有可能是企业内部运作和管理经营不善而导致。通过技术人员的深入研究与分析,我国的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将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国有企业,更是存在着发生财务风险概率较大的可能。

伴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世界的经济形势更是难以掌控,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企业在这种世界经济形势下更是需要谨慎运行,才能不断发展。而企业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就像一颗炸弹埋藏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一旦点爆,后果极其严重。因此,现代财务管理对于这种现状提出要求改善企业经营策略,在掌握和了解了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的条件下,采取相关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规避,以尽量减少企业在风险中所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它贯穿于企业财务活动的整个过程。

二、财务预算对于规避财务风险的重要作用

1.企业在融投资中的财务风险可以通过财务预算进行有效预防。一般来说,在企业进行融资或投资的过程中,会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如果企业流动资金占企业总资产的大部分,那么企业的短期负债就会降低,而同时所承担的风险也更大。因此,财务预算对于公司资金的合理使用以及财务结构的安排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财务预算对企业资金回收风险的规避。在目前的企业发展中,几乎每个企业都有投资行为,那么保证投资成本的顺利回笼是提高企业资金流动性的关键。财务预算可以对企业资金回收所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前准备相应的财务运作方式也避免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回收时对企业资金流造成的影响,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

3.财务预算能够规避企业收益分配风险。作为企业财务运作中最后的一项工作,对企业的利润收益进行合理分配是非常重要的。通常来讲,企业的收益分配主要有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这两个内容。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对于避免企业收益分配所存在的风险具有很大的意义。通过财务预算,采取合理的分配方式,保证企业资金收支平衡。

三、提升财务预算管理水平规避财务风险的措施

企业要正确理解财务预算,这是企业财务风险规避中的重要措施。一个企业的财务部门在进行企业的资金预算时,需要掌握和控制的核心内容就是合理分配企业的资金运作。只有通过合理的资金预算,才能统顾全局的安排企业的融资投资计划,处理资金运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风险,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在使用财务预算的方式来规避财务风险的运作过程中,尤其需要专业的财务人员做好企业现金流向与动态,防止没必要的现金开支现象的发生。

财务部门在财务预算的工作中要采用最符合本企业财务状况的编制方式。一般来说,在目前的财务预算工作中,主要有三种编制方式,即静态预算、弹性预算和滚动预算。

静态预算一般应用在企业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并且发展较为稳定的情况下,因为静态预算是按照企业的某一固定周期的业务水平为依据,进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作出预算的方式,由此很明显能够看出这种预算方式虽然简单方便,但同时也比较死板固定,不具备灵活性,无法应对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的财务变化。

在目前我国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若想有效的规避财务风险,就应该结合企业自身状况合理综合的运用弹性预算与滚动预算的财务预算方式。同时,要分别细化销售、成本、费用、投资、资金等各个模块的管理,促进总体预算目标的实现。

企业若想通过财务预算来规避财务风险,单单只靠财务人员的理论预算还远远不够,还必须要对理论预算进行实践执行,并对预算的执行状况进行跟踪了解,以便随时掌握预算的执行进度和变化情况,保证财务预算的执行一直在财务部门的控制范围内,这样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财务基础。

四、预算编制方法选择依据

由于目前我国的企业类型较多,不同的企业在自身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于财务管理的要求是不一样的,面临的财务风险也不尽相同,因此,在使用财务预算的方式进行财务风险的规避时,一定要结合自身发展特点以及本企业所处市场的环境和自身财务状况,选用最合适的预算编制方法。

静态预算虽然方便简单,计算误差较小,但是对于我国目前大多数的企业来说并不适用。相对而言,对处于非成熟期的企业,采用弹性预算和滚动预算更为适宜。

财务舞弊问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套期保值;期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企业经营活动风险不断加大。尤其是涉及大宗商品购销或外汇的企业,产能过剩、原料不足和终端限价销售让许多企业陷入风险困局。如何降低风险、锁住成本,获得预期利润成为管理层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在实践中,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对冲风险,进行套期保值,成为破解企业风险困局的有效途径。

一、套期保值

1.套期保值概念

从期货专业角度看,套期保值是指生产经营者在现货市场上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现货商品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上卖出或买进与现货品种相同、数量相当,但方向相反的期货商品(期货合约),其可以用一个市场的盈利弥补另一个市场的亏损,从而达到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的目的。

从财务专业角度看,其是指企业为规避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股票价格风险、信用风险等,运用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现金流量变动,预期抵消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

综上所述,套期保值是把期货市场当作转移价格风险的场所,利用期货合约作为将来在现货市场上买卖商品的临时替代物,对其买进或售出的价格进行锁定的交易活动。

2.套期保值分类

从期货专业角度套期保值分为买入保值、卖出保值。

从财务专业角度分为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套期、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

企业应结合所处的市场环境及金融形势,适时采取套期保值操作。企业无论采用买入保值或卖出保值,都是对其经营中的公允价值、现金流、外汇风险进行保值。

3.套期保值作用

套期保值最突出的作用就是可以为经营者提供规避风险的工具,即经营者可以通过在期货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业务来规避现货交易中价格波动的风险,锁定成本,实现预期利润,平滑企业财务曲线,从而破解企业风险困局。

二、套期保值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规避作用

财务风险包括价格风险、存货管理风险、流动性风险(现金流风险)、投资风险、筹资风险等。

1.价格风险

价格风险的源头是价格波动。期货市场在公平、公开、公正的“三公”市场环境及严格的监管制度下,其价格发现的功能更为透明。期货市场的价格能够较理性反映现货市场的价格走势,不仅可以为决策层提供当前的价格,还能为供、产、销各个环节展示价格变化的趋势,消除价格迟滞带来的资金需求。企业经营链中的上述风险,都可以通过套期保值来规避。套期保值能够较好地规避现货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可以锁定成本、利润,从而改善企业的盈利能力。

在境外成熟期货市场中,现货企业对于期货交易有着较为成熟的认识,也乐于运用期货工具为现货经营提供保障。据统计,美国有逾60%现货企业运用期货工具进行套保。

2.存货管理风险

企业的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例最大。企业为了保证生产经营战略目标的快速实现,及受市场价格上涨的预期,往往会提前储备,造成存货规模上涨。由于存货太多,此时价格下跌风险是企业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难题。

例如,2013年4-5月的黄金大跌行情,面对黄金价格巨幅波动,由于没有开展黄金期货来进行套期保值,使得不少公司面临劫难而束手无策。金价急跌之后,各大黄金公司旗下的巨额存货成为未来业绩的隐形“杀手”。金价形成趋势性下跌后,各公司的黄金储备被迫成为高价库存。如此将不得不计提巨额存货减值准备,这一切都会使企业蒙受损失,形成存货风险,从而拖累公司业绩。

基于存货风险,企业可以采取买现货、抛等量期货的策略,将企业面临的现货绝对价格波动风险转化为相对的基差变动风险。不仅能提高资本使用效率,还可以使企业有更灵活的定价权,大大降低库存管理成本。

3.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资金供给无法满足资金需求而导致财务困境的可能性。流动性风险的关键是现金流风险,因为资金周转不灵会威胁到企业的生存,直接导致企业破产。套期保值是企业稳定现金流,进而创造稳定收益的必要措施。其可以对企业未来会引发现金流变动的预期风险进行保值,从而使风险纳入管理;并保持经营各环节资金供求的动态平衡,做到实物流和资金流的相互协调,促进资金合理循环和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企业的资金起到一个很好的保护作用。

4.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指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后,因市场价格需求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

例如,保险企业资金投资股票后,由于股票市场的持续低迷,会形成投资风险。为了规避这一风险,保险企业可以在期货市场做空,将股票市场的价格风险规避掉。

套期保值作为一种对冲工具,不一定要等到现货交割才完成保值行为,而可根据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变动,进行多次的停止或恢复保值的活动,不但能有效的降低风险,同时还能保证获取一定的资金投资收益,对冲企业的投资风险。

5.筹资风险

筹资活动不仅是企业经营的起点,也是企业整个经营的基础。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国内进出口贸易企业大多面临着筹资成本增加、资金周转困难等局面。套期保值可以增强企业的筹资能力,降低企业的筹资成本。

保值者可将套期保值视为融资管理工具,因为经过套期保值后,保值者由此可以获得较高的资信与资金支持。例如对于原材料生产商,其注册的标准仓单可以作为质押向银行贷款,期货公司、客户、银行三方合作,通过银行直接融资。因为有期货公司监督客户的套期保值进行风险控制,质押率可以大幅度提高,银行愿意放大商品的担保价值至80%-90%,从而缓解企业流动资金的压力。

在国外,套期保值融资服务已经非常盛行。Intl FCStone(国际资产控股公司)为客户提供仓单融资服务,符合条件的谷物收购站最多可获得相当于货物价值90%的质押款套期保值,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利润和现金流的波动性,增强债务人和上下游对企业的信心,保证企业有充足的现金流来应付危机事件,降低破产风险。

三、套期保值市场自身的风险防范

在经济活动中无时无刻不存在风险。套保一方面可以为企业破解风险困局,但其本身也具一定风险性。

1.套期保值存在的风险

(1)流通量风险

流通量风险是指所选定的期货合约无法及时以合理的价格达到建仓或平仓目的的风险。为了规避此风险,应尽量选择交易量比较大的近月合约作为套期保值合约。

(2)资金量风险

企业年初应对全年套保资金量进行预测,以减小资金压力。当期货价格短期内朝不利方向变动时,如没有足够保证金追加会被迫斩仓。所以在资金紧张时,企业可把现货量先对冲,相应地降低套保量,从而降低套保资金占用。

(3)基差风险

在传统的套期保值理论中,假设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走势相一致,基差在合约到期时为零。但是在实际操盘中,套期保值并不会如此完美。比如金属、农产品等商品期货,由于供需不平衡及仓储原因,特别是在逼仓的情况下,会导致基差变化较大,从而引发基差风险。

基差风险在期货交易中是无法回避的。为减小基差风险,一是选择期货合约到期日在现货交易日之后、且离现货交易日最近的合约作为套保合约,二是通过观察基差的变化来动态调整套期保值比例。

(4)投机风险

期货投机有时能够给企业带来巨额的利润,逐利的本性使企业经常放弃套期保值的宗旨,或者并不严格执行套期保值方案,导致期货操作名为套期保值,实为投机。假如一家企业因套保而出现巨额亏损,那么这家企业在制定或执行套保方案时肯定出现了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年末审计人员就完全可以怀疑其套期保值的真实性。套保企业一定要提高套期保值负责人的认知能力,警惕借套期保值的名义进行投机、套利交易。

2.风险的防范措施

(1)全内部监督管理体制和风控体系

套保企业应成立专业的期货部门负责套保业务。机构及岗位设置应体现管理的垂直性、业务的相互制约性以及职责的分离性。交易、结算、会计核算和风控的报告路线应分开。由于保值操作对经营成果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决策层必须经过标准程序进行决策,执行部门严格执行决策方案,这是套保企业的核心原则。期货部与财务部形成相互制衡关系,确保套期保值资金的正确流向,防止投机。财务人员必须监督整个套保过程,要严格按照事先制定的套保方案操作:现货一旦交收,不管期货是否合约到期,都要求平仓。财务人员应起到事前监督套保的操作是否严格按照企业既定的套保方案的执行,而不要事后从核算角度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2)从监管制度层面加以严控

目前监管机构已经专门制定了一系列的专项制度作为支持,主要包括保证金制度、涨跌停板制度、持仓限额制度、每日无负债结算制度、大户报告制度、实物交割制度、强行平仓制度、风险准备金制度、信息披露制度、会员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是期货交易平稳健康高效运行的保证,能更好地认识、防范、控制风险。

(3)积极推进期货业务线的纵深发展

日前监管部门批准期货公司可以成立风险管理子公司,其业务范围包括仓单服务、合作套保、定价服务、基差交易等业务,涵盖期货上市品种及其产业链相关品种的现货贸易、远期交易和期货交割等,使得套期保值业务能更深入服务实体产业经济,锁定预期收益,破解企业风险困局。

参考文献:

[1]张鸿儒:套期保值[M].北京:地震出版社,2011:100.

[2]罗旭峰:套期保值策略[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97.

财务舞弊问题范文第4篇

新婚姻法第十七条规定了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和夫或妻对夫妻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分权,这表明我国现行夫妻财产制度仍是法定财产制为主、约定财产制及个人财产制为辅的夫妻财产制度。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夫妻财产关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对夫妻双方的收入和财富大量增加,夫妻财产内容、存在形式日益多样化和夫妻财产纠纷案件的增多,处理难度加大,在审判实践中如何对离婚案件的夫妻共同的无形财产进行合理处理,不仅关系到人民法院处理离婚纠纷的质量,更体现着公平原则,体现着对婚姻家庭生活中处于弱势地位(特别是老妇幼)群体和无过错方的合法权益的保护。但作为一个制度,婚姻法中的有关规定又过于简单,不便操作,虽然最高人民法院为此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该制度仍需作进一步的研究。所以,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选题的科研现状前沿水平

随着家庭财产构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在处理离婚纠纷案件中,夫妻财产分割的内容十分丰富,需要讨论的问题很多,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二)虽然做出了不少具体规定,但是仍有许多需要探讨的问题,如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创造的知识产权,在离婚后产生的财产性收益应如何分割问题;对于瞒着父母登记结婚,婚后父母为其子女出资购房,该房屋的归属问题;对于婚前夫妻一方个人财产,婚后双方共同经营管理并增值的,如何分割问题;离婚案件中双方的债务分担问题等。在这方面,较前沿的成果主要有林秀雄的《夫妻财产制之研究》和龙达云:《关于离婚时夫妻财产分割的思考》等。

三、总体构想:

本文将从家庭无形财产的概念入手,较系统地阐述建立家庭无形财产分割制度的意义,并对我国《婚姻法》中关于无形财产分割制度的立法缺陷进行客观地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进一步完善离婚案件中家庭无形财产分割制度的立法建议,以使我国的离婚夫妻财产制度不断完善,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社会生活。

四、写作提纲:     离婚案件中家庭无形财产分割问题研究

一、家庭无形财产的概念及建立家庭无形财产分割制度的意义

(一)家庭无形财产的概念

(二)建立家庭无形财产分割制度的意义

1、它使得配偶一方的价值得到法律的承认和社会的认可。

2、它是民法公平原则在婚姻法领域里的具体体现。

3、建立无形财产分割制度有利于保护弱者的权利。

4、建立无形财产分割制度,可以对见异思迁者进行民事制裁。

二、婚姻法关于无形财产分割制度的立法缺陷

(一)缺乏对家庭无形财产制度的法律确立

(二)对财产期待权利的归属认定问题未作出明确规定

(三)对知识产权收益的期待权的归属未予明确

(四)对离婚时一方付出期待回报的期待权未作出明确规定

三、完善离婚案件中家庭无形财产分割制度的立法建议

(一)设立家庭无形财产制度及其依据

财务舞弊问题范文第5篇

 

摘 要:文章对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中关于高校合并、普通高校民办二级学院及高校后勤社会化的会计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进一步完善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理顺财务关系。

 

关键词:教育资源 高校合并 高校民办二级学院 高校后勤社会化

 

按照“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方针,我国高校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已经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一是采取校际优势互补,进行资产重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二是利用国内外其他组织的财务资源,合作办学,开拓教育资源;三是在高校内部进行改革,逐步实现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总结高校在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会计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有利于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一、高校合并中的会计问题

为了增强我国高校的办学实力、扩大办学规模,完善学科结构,优化办学资源,在21世纪初,我国高校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相当一部分院校进行了重组合并,连续三年三大步调整了中央部委院校的管理体制,涉及31个省、市、自治区,60多个部门和900余所高校。迄今,已有556所高校经合并调整为232所,并调整了509所高校的管理体制,组建了一批新的综合性和多科性大学。高校合并的过程也是会计合并的一个动态过程,因此,高校合并中的会计问题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高校合并过渡期的主要会计问题

1.清产核资,摸清家底。合并高校只有在全面财产清查的基础上,才可能建立一套真实的、合并高校的新账簿。合并高校全面财产清查的内容应包括:对现金、银行存款的清查;固定资产、家具用具、图书资料等实物资产的清查;对债权、债务、投资及无形资产的清查,特别是对债权、债务要了解其形成过程、原因、时间等具体情况,以便采取积极的措施,清理资金旧欠,搞活资金运用。通过清查,摸清合并各校的实有资产,以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确保国有财产的完全和完整。

2.建立统一的账簿资料。在进行全面财产清查的基础上,对清理出的财产盘盈、盘亏问题,要及时调整账项,使账实保持一致,在批准处理前,作为“待处理财产损益”处理;并查明原因,尽可能在账簿合并之前进行转销;对确定在短期内无法处理的“待处理财产损益”则暂时挂账。各校在财产清查的基础上,编制财务合并基准日报表,经审核无误后,作为建立新账的依据。

3.建立统一的财务制度。对合并各校新发生的财务活动,需由新的财务制度来规范。对资金筹集方式、资金的使用和分配方式、资金的使用范围、费用开支的各项规定、资金使用的审批权限及监督手段等需通过制定新的统一的财务制度来规范。

(二)高校合并后的主要会计问题如果高校合并后,只是达到会计核算和管理形式上的统一,未能达到重新整合教育资源的目的,在高校改革的大好形势下,应充分发挥合并高校后的整体优势,提高办学质量,使新高校更上一个台阶。因此,高校合并后的会计问题要站在更高层次上,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整合资源,开辟新的筹资渠道。高校在合并后,实力应该增强,会计上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财政拨款是高校惟一的收入来源,高校资金运动实质上就是预算资金运动,根本不存在高校自身的筹资活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多元化经济形式的出现,高校扩大招生对资金需求量的增大,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校筹资体制已越来越不适应高校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 了高校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新格局。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已明确了高校的法人地位:“高校自批准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因此,高校作为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已确立了高校作为筹资主体的地位。合并后高校的发展需要挖掘新的筹资渠道,合理有效地配置高校财务资源。首先,从银行方面来看,对高校合并后整合的实力看好,加之目前在企业效益普遍不好的情况下,教育的回报是稳定的,资金流向教育市场的可能性很大,高校在充分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基础上,应争取银行贷款;其次,合并后的高校,由于整体实力提高,应寻求更高层次的合作办学,争取投资方的投资,提高办学层次;再次,还可申请世界银行贷款、联合国人口基金等国外资金;发行教育债券;建立教育投资基金等。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要注意防范筹资风险及相关会计规范的配套改革。

2.完善内控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合并后的高校,摊子更大了,其会计管理要更多地依靠制度建设和制度控制,而不是通过“人治”。2001年6月22日财政部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使各单位制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有了依据。加入wto后,我国高校不仅面临着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而且面临着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高校只有采取自我约束的管理机制,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来赢得教育市场。为此,规范高校会计行为,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内部会计控制极为必要。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应主要从财务管理权力和内部经济责任体系等方面来完善。

3.实现合并高校会计核算网络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会计电算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校合并后,在财务运作上要解决由于校区分散布局给会计核算带来的时空问题,会计核算网络化可以达到各校区资源共享,通信方便快捷,财务分布式处理,远程账簿报表输出等目的,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合并后的高校既有必要也有可能实现会计核算网络化。一是合并后的高校都具有一定的规模,并且大都由几个校区构成;二是合并后的高校经济业务繁杂,工作量大;三是合并后的高校大多建有校园网络系统;四是高校人才济济,不乏网络专家。高校会计网络化需要注意网络环境的安全控制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的配套建设。

 

二、普通高校民办二级学院的会计问题在《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的规范下,我国普通高校民办二级学院应运而生,据重庆市教委2002年9月的统计资料,重庆市普通高校民办二级学院已发展到13所,本专科专业56个,年招生7500人,在校生规模18500人。随着这种新的办学方式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会计问题,如何明晰高校及民办二级学院的财务关系,保全高校的国有资产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普通高校民办二级学院的性质1997年国务院颁发了《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系统地规定了民办教育的方针、政策,对民办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目前兴办的高校民办二级学院的种类来看主要有两种:一是捐资办学,二是投资办学。我国民办二级学院一般是采取投资办学的形式,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的思想境界所决定的。从目前我国兴办的高校民办二级学院的组织形式来看,投资办学一般采取双法人结构模式,即高校本身属于教育法人,而高校的民办二级学院一般既是一个非企业法人组织,又是高校的二级单位。根据法人的法律界定,法人应有自己的独立财产并且与投资人的其他财产相分离。而在《社会力量办学条例》中却没有关于投资办学相关的管理办法,即如何明

--> 晰投资办学的产权归属及投资者回报等问题。高校属于非营利性单位,其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但这不等于说他们不能盈利。这里需要明确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正确理解不以营利为目的与净收益的矛盾;二是民办高校净收益可否分配。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民办教育的相关政策,提出在民办教育收费中,应体现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学校收费标准应与办学主体的筹资方式相适应,但教育部最后强调,民办教育应坚持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收费原则,同时学校收费不能替代各级政府对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必要投入。从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供给普遍不足的情况来看,其他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国外投资者等各方投资兴办普通高校民办二级学院,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教育机会,培养了更多的人才,增进了社会的公共利益,起到了弥补政府教育经费不足的作用,说明民办二级学院在总体上的公益性是一种客观现实。同时,教育是一种收费服务,教育供给和需求之间的较大缺口为教育产业留下了获利空间。由于目前我国财力不足,民办高校暂时难以获得政府的资助,而逐渐向市场组织靠拢,采取全额成本或高额成本收费,以此获得经费的积累和盈利。因此,“不以营利为目的”并不等于不存在结余,对民办二级学院来说公益性和收益性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辨证地对待民办二级学院公益性和资本的增值性矛盾;其次,投资办学能否将收益的一部分向投资人分配?从资本具有增值和保值的本质来看,如果不允许民办二级学院的投资人获得任何回报,那就等于要求投资人捐资,这不符合当前我国国情,其结果将挫伤投资办学者的积极性,必然会导致高校民办二级学院的消亡,因此“不以营利为目的”必须建立在对公众根本利益有益的基础上。只要高校民办二级学院以社会效益为最高目的,能保证为社会提品或服务所需的正常经费,在规定将大部分结余用于学校的扩大发展的前提条件下,小部分结余用于投资办学者的回报,应该是不违背“不以营利为目的”宗旨的。

(二)高校民办二级学院亟待解决的会计问题高校作为一个独立的会计主体,按《高校会计制度》的规定: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下,可采用三级核算方式核算会计单位的收支。这种财务关系是以经费领报关系来确定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以财政拨款为单一筹资渠道的管理模式。从民办二级学院的办学方式来看,一般是高校以国有的土地、教学楼等有形资产、师资力量和声誉等无形资产投资,而其他投资者以货币及提供国外学习途径等资源投资。因此,不能再采用经费领报关系来确定与民办二级学院的财务关系,而需要分清投资各方的产权归属,防止高校国有资产流失;同时需要正确制定合理的投资回报。如果我们不理清高校和民办二级学院的财务关系,解决相应会计核算问题,则可能使民办二级学院挖高校的墙角,造成高校国有资产的流失。为了适应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要求,不仅需要完善高校净资产保全的核算体系,还需要建立和完善高校资产管理机构,设置高校资产管理的专门机构并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高校的资产管理机构受托对高校的国有资产进行管理,根据有关的政策,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的具体办法,办理资产的调拨、转让、报废等手续,把价值管理、实物管理、产权管理、效益管理结合起来,明确产权,提高资产使用效益,这样国家利益才能切实得以维护。

 

三、高校后勤社会化的会计问题

1.建立全面成本核算体系。高校后勤改革,是将行政管理、福利服务、由拨款驱动的行政运行机制转变为靠市场驱动、成本经营服务、竞争收费、自我约束、自求发展的企业运行机制。企业依靠竞争获得生存,而加强成本的核算和管理,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成为高校后勤实体竞争的主要手段。高校后勤实体首先要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其次是建立全面成本核算体系。高校后勤实体的成本核算体系应结合高校后勤的实际业务情况,参照执行同行业或相近行业的成本核算制度,如修缮中心、运输中心,可参照相应企业会计制度核算,并合理划分成本核算范围,严格成本管理,实现以最少的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更好地为高校教师和学生服务,为教学、科研服务。

2.高校后勤实体投资多元化问题。在大力提倡高校后勤社会参与的情况下,高校后勤可以吸纳社会资金,以扩大高校后勤实体的经营能力。后勤实体投资多元化,将改变后勤实体的投资体制和所有制形式。在这种背景下,不仅需要分清投资各方的产权归属,防止高校国有资产流失,同时也提出了建立和完善高校资产管理机构的要求。

3.分别核算纳税与不纳税收入。凡是从原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剥离出来,形成的独立核算并具有法人资格的高校后勤的经济实体,按照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对高校提供的教育劳务,包括为高校教师和学生提供的各种服务均享有税收优惠政策;而对外提供的劳务则不享有税收优惠政策的经营活动收支,以便于进行纳税申报。

 

参考文献:

1.谢碧玉.论高等教育扩大规模综合效益.事业财会,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