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媒体运营核心能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软交换必须具有的功能
移动软交换是多种逻辑功能实体的集合,提供综合业务的呼叫控制、连接以及部分业务功能,是3GPP R4及以后阶段软交换系统核心网中的电路域实时语音/数据业务呼叫、控制、业务提供的核心设备。其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1移动性管理功能
主要完成切换(包括UMTS系统内、GSM系统内以及GSM与UMTS系统间的切换)、登记和移动台去话功能。还具有VLR功能,包括用户数据管理、位置登记、鉴权、提供MSRN、VLR恢复、切换号码分配、TMSI分配、清除、SuperCharger功能。
1.2安全保密功能
支持用户鉴权、TMSI使用和用户信息加密。
1.3呼叫控制和处理功能
移动交换服务器可以为基本呼叫的建立、维持和释放提供控制功能,包括呼叫处理、连接控制、智能呼叫触发检测和资源控制等;接收来自业务交换功能的监视请求,并对其中与呼叫相关的事件进行处理;支持基本的两方呼叫控制功能和多方呼叫控制功能。
1.4其他功能
包括协议处理、互通、资源管理、计费、认证与授权、号码分析/地址解析、媒体控制等。
2.引入软交换的意义
软交换将是新一代话音网络交换的核心。如果说传统的电信网是基于程控交换机的网络,那么新一代分组话音网则是基于软交换的网络。软交换是新、旧网络融合的枢纽。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软交换成本低
软交换由于采用了开放式平台,易于接收革新应用,且软交换利用的是普遍计算机器件,其性价比每年提高80%,远高于电路交换(每年提高20%),可见软交换在经济方面有很大优势。如图表1示:
表1软交换与传统电路交换的区别
功能 软交换 传统电路交换
交换的基本方式 基于软件 基于电路
设备控制 策略化、集中维护 静态
体系结构 开放式结构 封闭的
交换媒体类型 话音、
数据、视频 主要是语音
灵活性 较高 低
第3方业务能力 较高 难以实现
2.2开放智能业务不需对所有核心网网元升级
在2G、2.5G中,由于MSC是单个网元,无论是业务功能升级/部署还是媒体交换能力升级都需要升级MSC。经过升级的MSC要把呼叫控制移交给移动智能网(IN)节点――业务控制点SCP,由SCP执行业务逻辑。这样导致业务提供成本高,MSC实时处理代价高,软件成本高。而在软交换的3GPP R4架构中,媒体网关和MSC服务器的分离使得它们各自可以独立的进行工程实施、扩容和布局。由于业务升级远多于媒体交换能力升级,而采用软交换后,R4中的MSC服务器数量远小于媒体网关的数量,这将带来大量软件升级费用的节省。
2.3软交换可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
软交换将以前的电路交换的核心功能进行分类,将功能以功能软件的形式分配到分组网络的骨干网中。这种分门别类的分布式结构是可编程的,并对服务供应商和第三方特性开发商是开放的。由于所有的功能都以标准的计算机平台为基础,可以很容易地实现网络的可伸缩性和可靠性。
3、国际软交换技术的发展状况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信市场的逐步开放,电信业的一个最重要的发展趋势就是业务运营和网络运营的分离,由网络运营商提供可靠、高效的基础承载平台,由业务提供商提供各种应用,他们与设备制造商足鼎立,共同推动了电信业的繁荣和进步。软交换技术是新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软交换思想吸取了TP、ATM、IN和TDM 等众家之长,形成分层、全开放的体系架构,作为新一代网络的发展方向,软交换不但实现了网络的融合,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业务的融合。
目前,欧洲电信运营商对于软交换的发展和应用大体上采用比较务实和谨慎的态度,运营商部是根据自身网络的实际情况和业务的发展来采取对策。德国电信聚焦海外市场,积极开拓国际IP网的话音业务,并在新技术投入使用之前,注重新技术和新设备的试验和评估。
4、软交换在3G核心网中的优势
4.1分布式组网节省投资成本
传统电路交换网利用集中的MSC在RAN和PSTN之间完成话音交换,存在布点多,运行成本和运行维护人员成本高的问题。运营商为解决这个问题,大多建设大型、集中的MSC,其代价是要建设来自各城市RAN的回程话音电路。由于多数呼叫是本地的,这就造成电路迂回,从本地RAN到MSC,又从MSC到本地PSTN。
4.2提供更多接入方式选择
3G标准都不是基于全IP的网络,比如CDMA2000是基于ANSI-41;WCDMA 99/TD-SCDMA是基于传统的GSM、R4软交换的承载和控制分离方式,而直到R5引入了IMS才实现全IP的核心网。显然全IP的核心网络也是3G发展的方向,采用基于全IP的核心网不但可以与无线接入方式独立地发展,还可以支持包括WiFi、WiMAX、WCDMA等多种无线接入方式。在3G的R6中已经开始把WLAN和3G一同考虑了。WiFi/WiMAX和3G不同的承载特性(吞吐量、延时QoS、对称性等)为用户享受语音、数据、多媒体业务提供更多的接入方式选择。
4.3引入竞争
在3G组网中,如果采用软交换的架构,就可以很好的将具有独到技术优势的专业公司引入到设备的竞争中来。如可以将微软在软件方面的优势引入业务服务器设备领域,将Intel在硬件方面的优势引入媒体网关设备领域这对于提高设备性能,降低运营商建网成本,促进业务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4.4 增强网络可靠性
在实际网络运营中,有这样的矛盾:软件的故障远多于硬件的故障;硬件成本又远大于软件成本;软件故障的影响远大于硬件故障的影响。在R99组网中,合一的设备实体使得想通过设备冗余提高网络可靠性是不可能的。应用软交换技术后,可以通过设置N+I冗余业务服务器的方式低成本的提高网络的可靠性。
网络和业务融合带来市场新机遇
在全方位、全业务、综合化的竞争格局下,电信运营商业务提供正在向话音、数据、多媒体等多元化方向发展。
目前,宽带接入和宽带增值业务已成为拉动运营商在中高端客户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数据统计显示,2007年宽带接入占运营商的主营业务收入的17.5%。
随着光进铜退的推进,融合了宽带和传统窄带接入,同时支持PSTN和NGN的MSAN综合接入设备成为运营商网络建设的热点。MSAN的引入不但可以充分兼容现有的PSTN、ATM及IP网络,还可以提供TDM语音、宽带业务和视频业务的综合接入。
同时,3G的来临也迫使固网运营商更加关心的小灵通网络的下一步发展,在小灵通话务量萎缩的情况下如何盘活整个小灵通网络的资产。有效利用现有的PHS网络,提供更多的增值业务是固网运营商关注的重点。
UT斯达康针对NGN演进,将PHS的核心网技术由基于TDM的PAS系统演进到基于软交换(mSwitch)的iPAS系统,并推出了多业务接入网关iAN8K系列MSAN设备,为整个网络向NGN平滑演进做好了准备。
iPAS系统构建在mSwitch软交换构架之上,能够提供基于有线和无线的VoIP语音、数据、多媒体等多元化业务。据统计,UT斯达康在目前国内PHS网络市场占据了约65%的份额,其中超过80%采用基于mSwitch的iPAS系统。另据iLocus的统计报告显示,2006年第4季度全球NGNVoIP话务量统计中,UT斯达康的mSwitch系统以354亿分钟话务量及47.1%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领先于其他厂商。
而UT斯达康iAN8K系列是业界领先的第三代MSAN设备,以独特的功能拓展了MSAN设备:可以插入小灵通基站控制板,通过MSAN平台实现小灵通基站的接入。为电信运营商灵活开展业务,提升用户ARPU值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配合软交换mSwitch系统,还能够提供VoIP语音、数据、多媒体等多业务。
同时,为了适应新的市场格局,UT斯达康还提供现网PHS网络向NGN的演进方案及业务解决方案,提出了独到的建设思路:利用UT斯达康PHS核心网iPAS系统平台,在支持PHS接入的同时支持MSAN有线接入,提供有线和无线形式的基于NGN的VoIP业务。该方案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运营商新建软交换网络的巨大投资,满足业务对网络的灵活性需求以及VoIP的发展趋势,实现平滑演进NGN,同时也最大化地利用了现有的PHS网络资源,以增值业务提升网络的价值。
融合方案的特色
UT斯达康的有线、无线技术融合方案,包含iPAS核心网和业务平台改造,以及融合有线、无线的综合接入网,实现有线、无线一体化,平滑演进到NGN。
在核心层的iPAS系统平台经过适当改造,可以平滑地演进成为NGN软交换平台。在接入层,MSAN设备在实现宽窄带接入的同时还兼顾PHS接入,同时支持V5/H.248/MGCP协议平滑演进到NGN。
网络演进的经济性
与新建VoIP软交换平台和业务平台的巨额投资相比,iPAS核心网演进到NGN软交换平台不需要新建网管平台,不需要重新配备维护力量,节省了初期投资。
iAN8K系列MSAN设备同时支持V5接入和VoIP接入,可平滑演进成为基于NGN的AG设备,避免重复投资;支持宽窄带业务统一管理;可以混插原CSC的小灵通基站控制板,解决了光进铜退下的小灵通基站的接入问题,并且不改变原有的网络管理习惯。
网络演进的便利性
iPAS核心网分GMSC和MSC两层架构,VoIP网络和PSTN网络统一界面。原有iPASGW被分解为UMG和CS,从而呼叫处理能力和媒体资源可以根据需要单独的灵活扩容,网络结构基本不受影响。原有OSX经过适当扩容就可以改造为GMS。
核心网的只增加CS-P、扩容CS-T,将原有的iPASGW软件升级为TG/AG,即可建立其一个具有多种终端接入能力的开放性多媒体VoIP移动软交换网络,PHS系统功能不受影响。
原有ParlayGW经过演进将提供INAP、CAP接入,实现对PSTNSSP、2GSSP的接口封装,使OSA/Parlay业务体系能实现OSA体系架构的所有能力。
iAN8K系列MSAN设备支持V5.X和MGCP/H.248/SIP协议,可以同时配置V5接入和VoIP接入。POTS用户可设置成仅V5上连或仅VoIP上连,也可同时上连。
从TDM网演进到NGN可在ONU上配置语音处理模块,完成TDM和IP语音编解码,增加媒体网关控制协议软件模块;也可维持原有的OLT-ONU的TDM架构不变,在OLT侧配置语音处理模块。
网络演进的可行性
随着软交换技术和综合接入技术的成熟和大规模应用,采用MSAN向NGN平滑演进正在得到大量的实际商用。近两年,国内固网运营商已经认可采用综合接入取代纯窄带接入网和DSLAM分别建设,很多省份已经进行了综合接入网的大规模建设,在光进铜退中采用MSAN实现接入点下移,其中VoIP功能成为运营商进行MSAN建设的重要着眼点。
另一方面,iPAS系统的大规模应用也给运营商一个可行的、经济的有线、无线融合方案。将iPAS网络改造成软交换平台,配置有VoIP功能的MSAN设备,不仅能满足现有的TDM窄带接入,也可以实现向NGN的平滑演进,全面提升POTS用户的ARPU值。
此外,MSAN可混插小灵通基站控制板,也为固网运营商部分解决了节点“光进铜不能退”的困境。
第三代MSAN产品iAN8K系列结合mSwitch软交换平台为即将合并和变革的固网运营商提供一种新思路,使得固网运营商可以充分利用小灵通网络,在小灵通话务量萎缩的情况下充分盘活整个小灵通网络的资产,提供更多的增值业务,提升固网的ARPU值。
UT斯达康有线、无线技术融合方案
UT斯达康iPAS核心网的NGN演进
UT斯达康iPAS网络由无线子系统、核心交换控制部分、业务系统、运营支撑系统4部分组成。其中,无线子系统包括CSC(基站控制器)、CS(基站),提供小灵通终端的无线接入。mSwitch核心交换控制系统可以分为3个子系统:iPASGW核心网元/OSX业务交换平台TS/iTS数据核心和事务处理部分。业务系统包括短信和增值业务平台、基于中继连接的业务系统、计费业务系统mBOSS,以及基于OSA/Parlay架构的Parlay业务系统。运营支撑系统包括NMS系统、CSS(用户自服务系统)、mBOSS(计费支撑系统)。
网络演进解析――上述网络结构是经过实践验证的可运营的VoIP网络,且经过至少2年以上的运营,用户数从几十万到上百万不等;已具备基于OSA/Parlay体系架构的业务平台经过了商用检验。
现有网络基本上是单一的PHS终端接入。现网运行Parlay业务平台只为iPAS网络提供业务能力,没有体现出OSA/Parlay的真正网络优势。
针对现有网络优劣势,UT斯达康参照NGN和3G核心网标准架构及相关协议规范,推出了现有的iPAS网络向下一代网络平缓演进的解决方案。
核心网演进――iPAS核心网的演进方向主要参照3GPP对于3G核心网的结构建议。
参照3G核心网中的CS域部分,将mSwitch核心网分成GMSC和MSC两层架构。这样VoIP网络和PSTN网络有统一的界面。
在网络演进中,原有OSX具有增强的SSF功能,,经过适当扩容就可以改造为GMSC。而原有的iPASGW可以根据需要改造为AG/TG/SG,改造所需的TG/AG基本可由原有的iPASGW软件改造。
总的来说,核心网的演进只是增加CS-P、扩容CS-T、原有iPASGW软件升级为TG/AG,就可建立起一个具有多种终端接入能力的开放性多媒体VoIP移动软交换网络,而原有PHS系统功能又不会受到影响。
业务平台演进――原有ParlayGW经过演进将会提供对INAP、CAP的接入,实现对PSTNSSP、2GSSP的接口封装,使得现网的OSA/Parlay业务体系能够很方面的为PSTN、及其他小灵通网络服务,全部实现OSA体系架构的所有业务能力。
以上演进方案在技术上实现了从单一终端类型的窄带语音交换及专有业务平台。从成本上看,明显降低了组建下一代移动软件换网络及业务体系的成本。
iAN8K支持向NGN平滑演进
全业务快速建网――iAN8K系列综合接入设备采用双总线设计结构,为运营商提供多业务的接入手段;可混插小灵通基站控制板;同时实现全IP的全业务接入。
关键词:通信技术;软交换;IMS;SIP;
中图分类号: S972.7+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软交换及其特点
1.1软交换的提出
软交换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IP电话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是在通信网由窄带向宽带过渡,由电路交换向分组交换演进的过程中逐步完善的。它继承了电信网集中控制的架构和可靠的信令技术,采用分层的机构实现了呼叫控制和媒体处理相分离的原则。经过几年的发展,软交换在国内电信、移动、网通等运营商的网络上实现了大规模的商用。运营商采用软交换技术实现了公共电话交换网(PSTN)向NGN的演进,通过引入彩铃、“一号通”等新业务实现了业务收入的持续增长,并降低了总体运营成本。
1.2软交换的特点
以软交换为核心的NGN基于IP网络,实行业务、控制、承载以及接入分离和开放的架构。与传统PSTN相比具有下述特点:
(1)突破地域组网限制
交换机基于有连接的TDM网络,这限制了一个局点的覆盖范围。由于基于IP分组网络,一个软交换控制的Dateway可以分布在不同的地域。这个组网能力上的重大突破,带来了运营的巨大变革。
(2)突破64KTDM带宽约束
在PSTN时代,通信信息基于64 kbit/s的TDM通道进行传递,主要传递语音信息,也少量支持视频传递。质量稍好的视频信号需要同时连续占用多个64 kbit/s同步通道,这个约束使得PSTN中开展视频业务受到了限制。在NGN中,媒体流跑在IP分组承载网络中,网络对媒体流的带宽没有约束。
(3)扩展了人机交互手段
普通话机是人们使用PSTN的单一接口,这个接口简单而且标准化。普通话机过于简单的交互能力约束了PSTN的新业务发展,多数智能业务是依靠按键机械而烦琐的交互来提供业务的。NGN基于IP网络,Internet为NGN提供很多成功的人机交互的方法。在NGN上,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提出对业务进行WEB自助管理的要求。
2.IMS及其特点
2.1 IMS的提出
IMS最早是由3GPP R5版本在核心网引入的。IMS的重要特点是对控制层功能做了进一步分解,实现了会话控制实体(CSCF)和承载控制实体(MGCF)在功能上的完全分离,使网络架构更为开放、灵活。IMS的另一重要特点是全部采用会话启动协议(SIP)作为呼叫控制协议。IMS具有3层结构(如下图)。
IMS网络结构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这个3层结构中,IMS集成了会话功能、连接控制和应用服务框架功能。IMS架构不但被国际主流的ITU-T、3GPP、ETSI等标准组织所采纳,也得到了国际上各主流设备商和运营商的支持,各设备商纷纷将依照IMS体系架构开发NGN系统,运营商也在积极开展IMS的试商用。
2.2 IMS技术的特点
IMS首先在移动网络的分组部分中出现并成为标准架构,并成为固定网的核心控制层的目标形态,IMS具有如下特点。
(1)IMS是一个核心控制层,接入IMS网的接入网是IP-CAN,即接入网可以是任何IP网,如WCDMA网、WLAN或ADSL,Cable 都可以接入到IMS域。IMS提供的核心控制层面与接入无关,实现真正的FMC。
(2)IMS可以实现号码与人的绑定,不管用户采用什么终端,使用哪种接入网进行通信,IMS都可以用一个号码来标识这个用户。并且用户可以同时注册在多个不同类型的终端上实现一号通。
(3)IMS网络结构中,应用层面与接入网络无关,业务层面通过开放的接口与IMS控制层面相连。这种结构使业务开发商可以非常独立地开发业务,然后通过IMS提供给各种接入环境下的用户,大大加快了业务开发速度。
(4)IMS域具有漫游的特性,不管用户从哪里接入网络都可以通过IMS漫游或者GGSN漫游的方式回到归属的CSCF提供服务。
(5)IMS具有控制网络资源使用的能力,用户对网络资源的控制受到IMS的限制。
(6)IMS能对业务进行有效而灵活的计费,能提供会话的业务类别、业务流量、业务时段等基本信息,供运营商制订不同的计费策略。
3.IMS和软交换的区别
3.1IMS和软交换设计初衷不同
从最初设计思路来看,软交换技术最初应用于固定网中,用于实现PSTN向分组交换网的演进。随着软交换技术的发展和成熟,被渐渐引入到移动网中。在3GPP R4版本中采用软交换技术,随后为了实现多媒体业务,又在R5 阶段引入了IMS为基础的多媒体服务解决方案。
3.2多媒体协同能力不同
软交换提供传统连接型的会话能力,主要是语音或视频的连接,用户像使用PSTN电话一样使用软交换控制的NGN电话。相比之下,IMS提供了更加灵活的会话能力,突破了单一连接的模型。这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
(1) 消息型的通信能力:基于SIP协议的IMS自然地解决了消息型的通信能力,消息型业务在Internet中大量存在,提供了消息型业务才能使得IMS业务进入Internet,在Internet上运营业务。
(2) 多种媒体协同通信能力。
软交换下的用户主要通过单一话音媒体连接进行沟通,也可以进行语音加视频双媒体通信。在现实世界中,人与人当面沟通是通过多种媒介形式传递信息异步协同开展的。IMS试图模拟现实世界的沟通,在一次通信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发起多种形式的媒体会话。
3.3漫游性能不同
终端漫游指同一个终端在电信网络中的不同位置接入使用,可以在业务正在使用中移动而不影响业务持续使用。在软交换的NGN中,没有固定用户漫游规范,各运营商在NGN建设实践中提出了各自的理解,并试图建立企业内的终端移动接入规范。移动性是跨地域跨设备的业务,规范与协作是漫游业务推出的前提;单靠少数运营商,或少数设备制造商不能实现真正有价值的漫游业务。IMS恰恰是先制定规范后实施的系统,它原本试图为移动网络分组域提供业务,故一开始就考虑了移动性;IMS增加为固定网提供业务的时候,也考虑了固定网用户的移动。
3.4实现方式不同
软交换与IMS体系架构的区别主要在IMS的控制系统是CSCF,而软交换的控制功能则是基于H.248。另一个区别就是IMS的控制系统只处理用户的呼叫,用户的业务由数据和应用系统提供,而软交换不仅要处理呼叫还要负责提供用户的业务。
(1) 业务层
软交换和IMS都把呼叫控制和业务应用相分离,以开放的面向第三方的业务接口作为自身重要的特性。软交换提供业务的主要方式是应用编程接口(API)与应用服务器配合,以提供新的增值业务。在IMS业务实现体系架构中,定义了用作业务控制参考点的IMS业务控制(ISC)接口,用以实现和基于SIP的应用服务器的互通。
[关键词]文化创意;核心竞争力;价值体系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0108
湖南省为适应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推动文化产业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把我省文化创意产业培育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了《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规划》。该规划的发展思路是: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调整产业结构,整合全省资源,服务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创意需求,大力发展创意设计、数字媒体、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业态,形成具有湖湘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生产经营、服务与运作模式,在长株潭地区形成文化创意产业群。电视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湖南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文献资料查询及实地调查研究发现,湖南文化创意产品核心竞争力价值体系的构建离不开资源条件、产业结构、行业关联、创新潜力、生存环境等五个方面的因素。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概念
核心竞争力理论最早的提出者是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和英国学者哈默,该理论的定义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是:①有价值的,即核心竞争力或者使企业开拓机会为客户创造价值或者中和外部环境的威胁;②稀缺的,即核心竞争力只能由极少数现在或潜在的竞争对手能够具备;③模仿(学习)成本高的,即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各种因素或社会实践的复杂性,核心竞争力不能够轻易地被其他企业模仿或重复建立;④无替代的,即核心竞争力没有任何其他实物可以替代或顶替,如知识或信任关系。这两位学者提出的核心竞争力是以资源、能力为基础的理论。
2核心竞争力价值体系的构建要素
2011年阎公侠学者编写了《企业价值体系解析与构建》一书,他认为企业价值体系是企业要素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系统构成。这里所说的要素,是指构成企业的各种元素,包括各种物质元素、精神元素以及属于企业主体的企业人元素。企业的这些要素使用价值和价值系统性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就是企业价值体系。企业价值体系是由两种价值体系所构成:一个是虚拟价值体系;一个实体价值体系。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构建过程,它是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巩固的,存在于企业成长的所有环节和资源运用中,由多因素的碰撞、交融和磨合一点一滴地积聚而成。
企业核心竞争力价值体系同样离不开虚拟与实体的结合,在构建的过程中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无意构建;一种是有意构建。有意构建核心竞争力的价值体系本文亦按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和英国学者哈默的资源、能力为基础的理论进行探讨。资源论的基本思想是把企业看成资源的集合体将目标集中在资源的特性和战略要素市场上,并以此来解释企业可持续的优势和相互间的差异。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是各种资源的集合体。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企业拥有的资源各不相同,具有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决定了企业竞争力的差异。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从企业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所具备的潜在能力入手,将有价值且可塑造的资源与能力整合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归纳起来,核心竞争力价值体系的构建离不开资源条件、产业结构、行业关联、创新潜力、生存环境等五个方面的因素。
3湖南文化创意产业核心竞争力价值体系的构建因素
湖南文化创意产业核心竞争力价值体系无意识的构建不在本课题研究范围,本文主要探讨文化创意产业核心竞争力价值体系的有意构建。在湖南的文化创意产业中,以湖南广电集团为例对文化创意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1资源条件是文化创意产业构建核心竞争力价值体系的基础
资源是企业投资用于向顾客提供有价值的商品与服务的生产要素,包括有价值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在构建企业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去发现核心竞争力,从而有意识地去培育与提升核心竞争力。我们可借用1984年沃纳菲尔特提出的RBV理论来进一步梳理。企业具有不同的有形和无形的资源,这些资源可转变成独特的能力;资源在企业间是不可流动的且难以复制;这些独特的资源与能力是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源泉。
2000年,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宣告成立,是一家跨媒体、跨行业经营的大型传媒集团。在短短十余年时间里,湖南广电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可以说它是湖南省甚至是整个中国电视业中的一个成功典型。随着金鹰影视文化城的崛起及湖南卫视为等精品频道品牌的迅速发展,湖南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不断提升与发展。湖南广电集团下辖十个电视频道、一个电影子集团、五个广播频率、三家公开发行的报刊、一家综合性新闻网站、十几家全资或控股公司。广电集团的成功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湖南文化创意产业资源条件的有机整合。
32产业结构调整是文化创意产业构建核心竞争力价值体系的有效途径
一方面应积极培育新的业态和商业模式;另一方面要通过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转移来逐步提升文化创意产业核心竞争力。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产品从设计开发至消费者手中,已不是单纯地通过线下渠道完成,更多地会借助网络平台实现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近年来,湖南广电集团经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企业内部资源和竞争机制的整合与优化,确立了以内容为王、以内容创造利益的发展思路。随着金鹰网的成立,湖南广电集团就开始了新媒体产业布局规划,构建了以湖南卫视官网为立足点的娱乐新闻资讯的高效平台。同时,湖南广电集团还推出了自己的网络电视和运营体系,先后在网台融合、网络电视业务、电信增值业务等各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借助新媒体,广电集团进一步拓展了利益空间,通过知识产权的售卖,实现了电视内容盈利点的翻倍增长。
因此文化创意产业也应顺应时展,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积极培育新的业态和商业模式。通过改变原有的产品供给模式,向价值链的高端调整,从而进一步提升文化创意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33行业关联是文化创意产业构建核心竞争力价值体系不可忽视的因素
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依靠培育核心竞争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而实施这一战略的重点,应在重要的战略性产业和关联性强的产业强化培育核心竞争力。在文化创意产业培育出核心竞争力,应重点在图书报刊业、发行业、网络文化业、文化会展业、广告业、影视制作业、演艺业、娱乐业、数字内容和动漫产业、文化旅游业等培育出核心竞争力,通过加强行业的关联度,把我省文化创意产业培育成重要的支柱产业。
湖南广电集团下辖公司采取多元化经营,同时经营几个相关或不相关的产品,可以在比较大的范围内重新进行资源的配置,将一项优势与另一项优势结合,通过交叉宣传不但降低促销费用,还有助于实现规模经济。广电集团的管理者科学架构各类媒介管理,合理制定集团的全媒体发展目标,积极构建完善了全媒体产业链,加强了行业的关联度。2006年,湖南广电集团率先成立了湖南快乐阳光互动娱乐传媒有限公司,开始探索媒体融合之路。2010年,湖南广电集团树立了以内容生态圈为核心,建立国内最大的娱乐内容生产与营销商的战略目标,并正式成立芒果传媒有限公司;2014年,湖南广电集团再次提出以内容为驱动,进一步加深媒体融合,全版权打造芒果TV。湖南广电集团通过行业的强关联度大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使自己逐渐迈进了现代国际传媒的世界大舞台。
34创新潜力是文化创意产业构建核心竞争力价值体系的关键因素
按照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和英国学者哈默的核心竞争力理论,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是自身的资源和能力,当企业将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用于发展其独特的核心能力,而且竞争对手不能用其他方法替代或模仿这些能力时,企业就能维持自己的竞争优势。一般来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对竞争对手而言更高的进入壁垒,核心竞争力结构中的智能化成分所占的比重越大,企业便可凭借其核心竞争力获得越长期的竞争优势。构建核心竞争力结构中智能化成分关键在于企业的创新潜力,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在培育提升核心竞争力过程中必须充分挖掘人们的智力资源,激发企业的创新潜力。
湖南广电集团一直在摸索整体创新的道路,湖南电视不乏创新的人才,也有创新的环境,但由于研发力量分散,缺乏系统调控,加之目前知识产权的保护相对乏力,节目容易被克隆复制。因而,节目的创新周期越来越长,创新成本不断加大,新节目推出越来越难。面对市场环境变化,湖南电视唯有紧跟时代力量转移的浪潮,关注变化、捕捉变化、主动变化,打造出更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品牌。湖南广电采取全版权运营模式,通过合理营销与管理,将内部资源进行全面整合,然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实现品牌效益最大化,推动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爸爸去哪儿》就是全版权运营模式的典范,该节目除了创造可观的广告价值外,在出版、电影、手游、服装等各领域都进行了开发。《爸爸去哪儿》第一季电影首映,便创造了高达7亿元的票房纪录。同名手游第一季也创下了高达12亿次的下载量,甚至形成了一条独立于节目之外的产业链。同时,该节目还带动了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爸爸去哪儿》的全版权运营模式,完全颠覆了以往单纯的广告盈利模式,通过全媒体内容聚合与平台进行销售,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反映出了湖南创意产业无限的创新潜力。
35生存环境是文化创意产业构建核心竞争力价值体系的外部因素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几项企业关键技术的组合。我们应以全面的眼光来审视企业核心竞争力,将核心竞争力视为一个柔性系统,它的内核为组织的资源、创新能力,外缘为可随市场变化自由伸缩的企业基本职能,环境为时刻变动着的市场、日益苛刻的客户和虎视眈眈的竞争对手们。每个企业由于自身的资源和环境不同,所拥有的各种能力与别的企业存在很大的区别性。因此每个企业都应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通过SWOT分析,在特定的市场环境条件下,找出企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发现市场机会,减少环境威胁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短短几十年时间里,湖南电视产业从一个弱势产业迅速发展成为内陆省份甚至全国电视产业中的领跑者。正是因为广电集团能正确地把握环境变化,审时度势。全集团以节目创新为突破口,立足电视主业、狠抓广告创收,通过上市融资开发相关产业。在关键时候,准确把握住了湖南电视改革的节奏和方向,提出了“大广播、大电视、大宣传、大产业”的战略构想;创建了新的媒体平台,促推改革,整合媒体、建立新的生产秩序。一向以快乐和娱乐为品牌核心元素的湖南卫视,受众群基本是年轻人。受众争夺战的对象已经由传统观众转为网络受众,战场也由传统电视荧幕转向了网络终端。2010年6月,芒果传媒正式上线,将观众变为用户,在受众本位的理念引领下做好用户体验。正是因为在每一个阶段,都能顺应改革大势,以新思维切入市场,才有了今天电视湘军的品牌。据央视市场研究(CTR)《2011卫星频道质化研究调查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湖南卫视品牌影响力居地方台之首。
参考文献:
[1]迟树功培育核心竞争力应为我国一项长期战略[J].学习时报,2014(8)
[2]郭鹏,李兵,梁辉煌文化产品消费者购买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湖南文化产品品牌为例[J].湖南社会科学,2014(5)
关键词: 新媒体环境;传媒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6-0135-01
0引言
新媒体是“朝阳产业”,发展潜力自不待言。物有所长,必有所短。媒体和自然界的物种一样,存在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不存在所谓的全能媒体。新媒体传播及时,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但找到有价值信息的难度变大,权威性不够,阅读受设备限制,区域聚焦不力。本文针对传媒企业自身情况,结合国内外对于新媒体的研究,进而为传媒企业找寻一条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生存之路。
1影响传媒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问题
中国传媒产业的前景光明,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未来的传媒产业将朝着电子化的方向发展,服务范围日趋扩大;无偿所占的比重日益下降,有偿所占的比重日趋增大;市场化趋向越来越明显,所提供的服务专业化程度呈现提高的趋势。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传媒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仍存在如下问题。
1.1 品牌栏目不突出传媒企业栏目资源也存在明显的问题。受众层次低、技术水平低、企业利润低和节目成本高,可以说是传媒企业的通病。同时,媒体发展对新技术有很强的依赖性,技术的发展也使新媒体时刻处于变动之中。这种情况下仍然用传统媒体的思维模式来经营新媒体是不行的。城市台受节目资源、观众资源、人才资源、资金资源的制约,与新媒体相比,从竞争力要素上看,已无优势可言。
1.2 缺乏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从整体上说,国内传媒人力资源管理的不足主要体现在理念和机制两个方面:一是理念上的不足:主要体现在日常管理中人文主义的关怀不足。缺乏人力资本理念,没有将员工个人发展与组织长期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从而忽略了员工能力培养以及有着更高效用的长期激励作用。二是机制上的不足:主要是缺少一个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或者说是体系。然而在我国当前的传媒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却是最为薄弱的环节。可以说,与迅速发展的传媒产业市场及目前大量融入的风险投资资金相比,传媒业人力资源的管理远远地落后了,在相当程度上拖了传媒业发展的后腿。
1.3 国家政策利用不充分国家政策目前缺少更多对新媒体的支持政策,而新媒体具有得天独后的优越条件,网络不但具有无限的空间,而且具有无限的时间,什么时间都可以上传和下载,节目和视频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可谓具有 “无限传播”的话语权。同时,国家政策正确引导也是对传媒业发展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话语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科学选择新兴战略性产业非常重要,选对了就能跨越发展,选错了将会贻误时机。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广播电视媒体要做到继续把握面对大众的话语权。
1.4 运营机制不成熟经营管理还不成熟,尚未找到有效的赢利模式。中国传媒产业的资本运作与经营,在新的世界经济秩序与环境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新变化;媒体无一例外是采取完全公司化运作和新商业模式运营的。要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舍得本钱,培养人才,孕育生机,厚积薄发。相比之下,传统媒体虽然也开办了新闻网站、手机报、手机电视、户外屏媒体等新媒体业务,但实力很弱,发展相对滞后。由于经营经验缺乏,而且新旧媒体的融合还处于磨合探索阶段,目前赢利还是主要依靠传统媒体的广告和发行收入。同时,媒介融合形成的新产业链以及衍生出的新的赢利产品和服务还比较少,尚未找到切实可行的赢利模式和发展路径。
1.5 品牌推广方式陈旧我国的传媒业大部分以传统的“口对口”式的推广为主。缺乏必要的公关、宣传及包装炒作,推广方式和技巧比较陈旧缺乏创新。尤其是前些年传统媒体缺乏合作和双赢的思想和观念,虽然媒体高速发展,效益很好,但这一经营模式仍然是不符合实际的,在当前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情况下,传统媒体必须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来创新管理制度,打破固步自封的观念,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力量,才能摆脱发展困境,进一步做大做强。
2传媒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传媒企业存在的问题日益暴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企业的发展,同时也束缚了传媒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导致理论与实践不能相呼应。本文通过对核心竞争力的研究,针对传媒企业品牌栏目不突出、缺乏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国家政策利用不充分、运营机制不成熟、品牌推广方式陈旧五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对策:
2.1 注重塑造品牌栏目提高节目和频道质量,实现信息投放的高到达率和满意度。树立正确导向。通过多种选择突出栏目的差异性,使观众易于识别,在观众收视后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进而形成收视期待和收视习惯,达到塑造品牌栏目的。
2.2 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培养和选拔对专业知识有较深的研究的人才,否则在节目制作中很难得心应手,更谈不上做专业的、深刻的、有见地的分析。在竞中,完善的人才机制,是迅速提升核心竞争力重要因素。
2.3 利用国家政策的支持鼓励广播电视机构利用国家公用通信网和广播电视网等信息网络提供数字电视服务和增值电信业务。加快专业化的重组,以此来加快内容创新,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2.4 注重运营机制的创新积极引入电视媒体经营竞争机制,一是在电视媒体内部要建立切合实际的竞争机制;二是全国电视媒体系统要形成一个竞争市场,做到优胜劣汰;三是加强与国际媒体运营机制交流。
2.5 重视公关、宣传和包装做好与广大公众的沟通与协调工作,得到公众的合作和支持,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谋求有效宣传,积极开展公关活动,树立良好形象,是媒体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仝静海.全媒体背景下构建传媒核心竞争力初探[J].中国出版,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