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媒体代运营服务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有EV-DORev.0网络虽解决了上网和下载这些非实时类业务的数据应用,但其局限性也是明显的。由于反向容量的限制和QoS机制的缺乏,无法支撑实时多媒体业务的应用,因此其难以满足未来通信方式和终端方式多样化的需求。运营商希望在这些方面进行增强和改善,赋予EV-DO新的“动量”。另一方面,UMTS网络从商业运营的第一天开始,就可在电路域上支持包括视频电话在内的实时多媒体业务,而CDMA2000网络只能在分组域上提供。随着实时多媒体业务的兴起发展,CDMA运营商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
EV-DORev.A正是顺应市场发展和竞争的需要,在峰值速率、网络容量、QoS能力、终端功耗等方面进行大幅增强,首次成为一张具有全业务能力的CDMA宽带多媒体网络,为我们呈现了精彩纷呈的多媒体业务蓝图,VT和VoIP等实时多媒体业务开始变得触手可及。
EV-DORev.A从诞生开始就得到CDMA产业界的青睐,2005年逐步升温,2006年成为EV-DORev.A商用进程加速的关键一年。截至目前,全球共有8个运营商正式公布EV-DORev.A的商用计划,包括Verizon、Sprint-Nextel、KDDI、LGTelecom等。CDMA主流运营商已经将网络发展的关键点放到EV-DORev.A上。在主流运营商的带动下,许多CDMA运营商也将纷纷要求设备供应商提供EV-DORev.A的解决方案。
打造高性价比接入平台
全业务能力的支持对网络设备的带宽、容量、QoS保证等多个方面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甚至是挑战。为了迎接这个无线宽带多媒体时代的到来,华为未雨绸缪,在全球CDMA联合实验室的推动和指导下,投入3000多名研发人员,历时3年时间,推出性能卓越的端到端EV-DO产品设备,并成功推向市场,至今全球已部署28个商用的EV-DO网络,积累了大量实用技术经验。华为推出的CDMA20001XEV-DORev.A端到端商用解决方案,基于多媒体应用和无线宽带接入进行设计,并结合华为的专利创新技术和多个产品领域的经验,以合理的成本为客户打造高性能的全业务接入平台。
全业务接入方案
华为的EV-DORev.A解决方案提供了多种业务的承载和支撑能力,包括VoIP、VT、无线宽带接入、BCMCS(广播多播)和流媒体业务等,实现了技术和业务应用的完美结合,提供高质量、高性能、运营与维护便利的优质无线宽带多媒体接入网络。
第一,VT业务。VT让通话双方能够看到对方的音容笑貌,把遥远的距离拉近到咫尺,增加相互的亲切感。华为的解决方案提供了更加优质的视频传输性能和质量,提供基于语音流、视频流的不同QoS保证。在小区负荷上升,容量不足的情况下,有条件地限制视频流的传送,优先保证语音的质量。
第二,VoIP业务。无线网络的发展朝着全IP的方向发展,语音业务也不例外。基于IP承载的语音业务不仅能够大量地节省空中接口的带宽,提高扇区容量,其低廉的传输成本更加增强了移动运营商的竞争能力。无线侧QoS能力是VoIP业务服务质量保证的瓶颈。华为提供的VoIP解决方案通过EV-DORev.A和专利技术的结合,解决了时延和抖动问题,对于终端用户来说,体验语音的清晰、流畅,完全不会有断续感。
第三,无线宽带接入。无线宽带接入能力保证了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终端进入Internet冲浪,浏览新闻,接受最新的资讯。在无线空口资源受限的情况下,如何确保用户业务体验就成为关键能力。华为提供的增强型无线ADSL解决方案,专线用户可通过资源预留的方式,确保享受到速率恒定的高质量的专线接入服务。一般用户可定义为金牌、银牌和铜牌三种级别,从而获得不同优先级的调度权。系统还可提供准入控制机制,在负荷较大情况下,拒绝新的服务申请来保证服务质量。
第四,BCMCS。广播业务特点在于采用空口信道共享方式传输热门信息,从而使空口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可以更好地满足手机电视、手机电台、移动广告等应用需求,将成为多媒体业务的一种重要提供方式。华为在BCMCS上积极持续投入和研发,成为业界首家支持BCMCS业务特性的设备供应商。
TCO控制解决方案
资费的不断下降调整,运营商之间的激烈竞争,降低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变得尤其重要。华为推出特色的TCO控制解决方案,全力协助运营商的降低总拥有成本。
第一,效率功放。华为领先一代基站采用DPD、Doherty等技术来提高功放效率,改善功放的输出线性度,并降低对输入线性的要求。同时这些技术大大降低了基站的功耗,从而进一步简化了生产工艺,降低了整机对散热的要求。测试表明,华为领先一代基站功放效率达到33%,整机功耗降低48%-58%,为运营商节省了大量的电费支持。
第二,高集成度。机房是运营商的宝贵资源,基站的集成度成为机房空间节省的关键因素。华为研制的载波射频单元同时支持3个载波,单机柜最大支持18载扇,降低基站数目和机房空间需求。在容量需求不大的情况下,紧凑型基站可进一步降低整机重量和占地面积。华为基站支持多频段混插功能,在运营商扩充多频段功能时,可节省机柜成本和机房空间。
第三,高功放输出。在输出功率方面,华为基站在满配置下,每载波扇区可保证20W的机顶输出功率。这意味着,在同等容量下,依据特定的呼叫模型,华为领先一代基站的覆盖范围比普通的10W基站大34%。
第四,系列化基站。华为领先一代CDMA2000基站系列包括宏基站、壁挂式紧凑型基站、微基站和射频远端模块等。可以根据不同的覆盖环境灵活、经济、快速组网,从中东的酷热沙漠到西伯利亚的严寒雪原;从南美的热带雨林到的世界屋脊,都有华为的CDMA2000领先一代基站的广泛应用。
1X和DO平滑互操作问题
业界普遍认为,1X网络和EV-DO网络将会在相当长时间内共存。1X提供语音业务和低速的数据业务,EV-DO提供中高速的数据业务和多媒体业务。语音用户从1X切换到EV-DORev-A上,是一个逐步和长期的过程。如何解决DO和1X之间业务的平滑切换以及寻呼被叫问题,是顺利部署和开展DO业务的重要前提。华为倡导的VCC和双网寻呼融合方案,很好地解决了DO和1X互操作问题。
【关键词】呼叫中心 CTI Pool 云化呼叫中心
1 引言
信息服务是全业务运营环境下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关键业务,中国联通116114(电话导航)和中国电信118114(号码百事通)等都是基于呼叫中心的面向生活、消费服务的信息服务主体,业务收入实现逐年翻番,取得极大的商业成功。这些呼叫中心平台作为信息交互、供需交易的桥梁,既拥有每年以亿计数的前向用户查询量,承载客户庞大的精准需求,又拥有上千万的后向商家供应市场,商业价值极高,商业模式高效,亟待深度开发。
但是目前传统的呼叫中心平台一般采用软交换方案,由排队机接入到IP承载网,与NGN长途网软交换机连接。座席注册到CTI(Computer Telephony Integration,计算机电话集成)平台。组网示意图如图1。
此种结构已经不能满足业务快速发展需要。存在单点风险,不同节点之间在网呼模式下话路迂回,多中心无法实现统一配置和统一监控,平台资源、呼叫中心运营、维护和发展规划等诸多方面的不足。
因此,新一代的呼叫中心系统应该是面向传统PSTN、3G/4G、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大容量云化呼叫中心系统,基于该系统,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数据、视频等多种媒体渠道获取相应的服务,系统支持对各种媒体渠道(语音、数据、视频)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控制、统一排队、统一处理,为各种媒体渠道的用户体验的一致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排队机应形成多中心结构部署,互为备份容灾。同时逻辑上为一个整体,支持对多中心资源的统一配置、管理、调度。CTI对座席透明,座席无需关心签入到哪个节点,只需签入一个统一的IP地址即可。CTI内单点故障时对座席无影响,能够继续分配来话、提供人工业务服务,并能支撑统一监控管理、统一排班、平滑扩容等要求。
2 整体架构设计
云化的呼叫中心系统应完全满足云计算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的架构要求,如图2。
云化呼叫中心系统,借助云计算的虚拟化、分布式计算技术和集群技术,将调度能力和资源进行资源池化,使得物理上多套独立的NGCC(Next Generation Call Center,下一代呼叫中心)平台组成平台云,对外呈现为一套超大容量的逻辑平台,资源共享,统一调度、统一管理。
云化呼叫中心系统应呈现如下特点:
2.1 一体化基础平台要求
云化呼叫中心接入平台排队机应具备多种一体化服务能力,有效降低系统集成和业务实现难度,帮助业务部门尽快实现业务目标,提高系统投资收益。具体体现在:
(1)宽带、窄带接入一体化。具备灵活的组网能力,同时支持与传统窄带TDM接入和宽带IP接入,适应NGN、WCDMA、IMS、LTE等网络演进需要,保护长期投资;
(2)呼入、呼出一体化。可以采用一套平台统一实现呼入呼出业务,方便实现呼入、呼出的互助应用;
(3)人工、自动一体化。人工、自动业务统一在一套CTI平台,业务逻辑统一控制,媒体资源充分共享。IVR(Interactive Voice Response,互动式语音应答)转人工座席自动呈现IVR服务轨迹,人工座席可以转接控制任意IVR流程分支节点;
(4)多媒体、多渠道一体化。语音、短信、WEB、WAP、EMAIL、Fax、微博、微信、QQ统一的CTI排队能力,实现多媒体全能座席。
2.2 开放的业务平台要求
云化呼叫中心系统应提供开放的业务开发环境,保证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开发环境包括:业务生成环境、API应用程序开发接口、COM/DCOM组件、VXML的标签脚本等。
2.3 平滑升级以保护投资
云化呼叫中心系统应支持平滑升级,通过增加宽带信令和视频资源等模块,从现有的语音平台可以平滑扩容即可支持WCDMA、LTE可视电话,提供创新的视频业务。
2.4 电信级保障要求
云化呼叫中心系统实现大容量的规模,必须采用电信级的系统设计,具有高可靠性和强大处理能力。至少采用双网双平面的网络结构,关键设备双机,业务系统负荷分担的设计思想。
2.5 集中配置维护要求
云化呼叫中心系统管理的设备多样,包括交换机、服务器、排队机、存储等,同时设备数量较大,必须支持采用集中化的管理方式,提供统一的网管功能,包括:拓扑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管理、日志管理、实时监控等。
3 功能架构设计
新一代呼叫中心系统能够为固定网络(TDM、NGN)、移动网络(2G、3G、4G)提供融合集成的客户服务解决方案,客户可以通过语音、视频、Email、WEB、WAP、MMS、传真、微博、微信、QQ等多渠道获得便捷的服务。系统支持对多渠道进行管理,确保一致的客户体验,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新一代呼叫中心系统采用分层的架构设计。如图3所示。
在层次化的体系结构中,各层之间均采用协议或API封装的方式作为接口,使得各层相对独立。下层由于是具体业务系统,具有多变灵活的特点,而上层是接入系统、CTI系统,具有稳定规范的特点。采用层次化设计,下层的多种变化,不会影响上层的稳定;而上层规范地进行优化和扩展后,下层的所有应用都可在业务功能得到扩展。
(1)媒体接入层负责多种媒体的综合接入,主要设备和部件包括:排队机、多媒体服务平台、互联网媒体网关等,是系统强大的组网能力的保证。排队机需支持宽窄带一体化,负责语音(4G高清语音)、视频、传真等媒体接入;多媒体服务平台支持Internet接入(WEB、Email、微博、微信、QQ等),支持移动数据类业务接入(SMS接入、MMS接入、WAP接入等)。
(2)在媒体适配层,对接入的不同媒体的呼叫进行处理。经过媒体适配层,各种媒体的呼叫(如语音呼叫、Email呼叫、WEB呼叫、微信呼叫、QQ呼叫等)都被抽象为统一的呼叫,使得各种媒体可以与功能支撑层进行通信。媒体适配层包括CTI 媒体服务(负责语音、视频、传真)、WEB媒体服务、Email媒体服务、互联网媒体服务等。
CTI 媒体服务负责电路交换域语音、视频、传真呼叫的接入,通过CTI信令与排队机进行通讯,控制排队机对呼叫的接续操作,从而完成语音呼叫的接续功能;另外,还实现控制普通语音座席的请求、对呼叫进行质检等功能。
WEB媒体服务使系统能够提供文字交谈、网页浏览等WEB网上互动交互功能,支持WECC(WEB Enabled Call Center)功能。
Email媒体服务负责处理用户向呼叫中心邮箱发送的Email,将Email转到特定的业务代表,由业务代表处理后将应答的Email回传给用户。
互联网媒体服务负责处理各类互联网媒体网关接入的消息,将消息转到特定的业务代表,由业务代表处理后将应答回复给用户。
(3)功能支撑层是新一代呼叫中心的业务支撑系统,负责提供业务的解释、生成及控制功能。业务支撑层提供实现具体业务的组件式资源,与媒体适配层紧密关联,通过选配和组合,构造与具体业务相关的设备或模块。
功能支撑层的部件为新一代呼叫中心上丰富的业务提供支撑。功能支撑层提供的部件包含:呼叫中心服务、交互式语音应答系统IVR、监控服务、智能路由中心、网络通信、呼出管理服务、全屏录制服务、告警服务、WEB应用服务等。
呼叫中心服务是呼叫中心的核心,实现了与媒体无关的呼叫管理。它向下层提供标准的协议接口,当各种媒体服务器请求呼叫提供服务时,呼叫中心服务并不关心当前是哪种媒体服务器请求服务。
交互式语音应答系统IVR负责解析并执行加载到IVR中的流程文件。这些流程文件可以是利用业务生成环境软件定制的文件,也可以是利用Voice XML开发的VXML文件,该类文件可以完成某项特定的功能,例如自动语音提示、收集用户信息等。
监控服务负责对所有应用程序进行管理,一旦发现系统中某个被管理的应用程序运行异常,它将终止该应用程序,然后重新启动该应用程序,保证系统具有异常自恢复能力。
智能路由中心负责实现呼叫中心的智能路由功能。当各媒体服务器发出路由请求时,呼叫中心服务向智能路由中心转发该路由请求,智能路由中心处理后通过呼叫中心服务将路由结果返回给请求者。
网络通信为第三方系统与呼叫中心系统互联提供数据通讯服务。通过网络通信,IVR可向其他业务系统发送请求获得它们所提供的服务,也可以接收其他业务系统的请求启动指定流程来提供服务。例如,通过网络通信将系统的呼叫处理功能与银行的金融业务功能结合起来,从而构造出功能强大的电话银行业务。
呼出管理服务负责管理呼叫中心系统自动呼出任务,实现用户预约呼叫、大众呼叫、电话广告(营销)、电话催缴费等业务。
全屏录制服务负责实现全屏质检功能。通过全屏录制服务,质检员可以录制座席的屏幕,完成对WEB、Email等呼叫的录制功能,并生成录像文件供回放使用。
告警服务负责实现系统的告警功能。告警服务应采用完全开放式,将IVR、呼叫中心服务等告警源作为告警服务器的客户端来看待,告警源发生异常时,只要调用告警服务器的API,即可实现告警功能。
(4)业务实现层可以实现自动、人工业务,满足用户的需求。业务实现层建议采用三层结构的设计模型,即程序逻辑与用户界面分离。
4 新一代呼叫中心云化实现
从功能架构可以看出,媒体适配层和功能支撑层是呼叫中心系统的核心,云化这两层是解决目前单节风险、无法统一配置、监控等问题的关键。因此,CTI Pool解决方案适时出现,可满足电信运营商对大容量、高可靠性、分布式池化呼叫中心平台的需求。通过分布式计算、集群技术,使物理上的多套CTI平台形成一个共享资源池,在这个CTI资源池内,各个分布式呼叫中心既可各自独立处理呼叫、分配资源,又可同时在各呼叫中心之间相互协同,从而实现全网络或多个单点呼叫中心统一呼叫分配、资源全网共享、负载全网均衡,增加了各个呼叫中心之间的资源共享,从而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同时,对上层业务应用而言,不再需要关心和管理具体的物理节点,也不需要考虑业务对象的实际物理部署位置,为运营商提供了业务范围更广的统一服务平台。
4.1 组网方案
CTI Pool 是将跨地域分布式部署的多个CTI平台组成一套逻辑上的对外统一管理、配置、排队调度的CTI 平台。对上层应用CTI Pool呈现为一套大容量呼叫中心逻辑平台。
通常CTI POOL部署在多个物理节点,每个物理节点部署CTI组件,节点之间通过IP网络实现多个节点的互联互通。如图4所示。
4.2 统一排队的调度均衡方案
传统网络呼叫中心架构(多套呼叫中心平台构成),同一品牌的技能队列,分布在多个节点,呼叫分别在不同的技能队列进行排队。如果用户在CTI Pool中,则可以采用统一排队的调度方案。即从不同节点排队机进入的呼叫,可以路由到同一个技能队列中排队,不同节点的坐席都可以接听该技能队列中的呼叫。这样,实现不同节点的坐席资源完全均衡,无需人工干预。
优点:不同节点UAP进入的呼叫,可以在同一个技能队列中排队;不同节点的坐席资源,可以接听来自不同节点的呼叫,实现完全均衡。
4.3 跨区域的调度均衡方案
针对跨区域、本地优先等灵活、均衡的调度方案诉求,具体如下要求:
(1)跨VDN调度:同类型技能队列可能分布在不同区域,实现不同区域的负荷均衡。
(2)同类型技能队列负荷均衡:即呼叫可以在多个同类型技能队列中按照某种策略选择一个技能队列排队,实现负荷均衡。
(3)本地优先:即本地技能队列接入的呼叫,同等条件优先由本地坐席接听。
CTI Pool可提供灵活调度方案,满足上述要求。
假设区域1~区域3分别有队列11、队列21、队列31属于同类型队列,需要在呼叫负载上实现均衡;而队列XX、队列YY、队列ZZ不属于同类型队列,无需拉通。如图5。
具体调度方案如下:
(1)队列11、队列21、队列31都映射对应同一个统一队列ID(表明这些队列需要实现跨区域均衡)。
(2)呼叫先进入到IVR,从IVR转到人工服务到队列11。
(3)判断队列11配置有一个网络统一队列标识,映射到UniQueue01,则提交给统一路由模块。
(4)统一路由模块根据预设的策略,计算出相对最空闲的队列是队列31,将呼叫分配给队列31。
注:如果最空闲的队列有多个,包括本地队列,则优先分配给本地队列。
预设的策略,一般可以有如下策略:
(1)同类队列中,排队呼叫数/签入坐席数的计算值最小优先分配呼叫。
(2)同类队列中,接通率最高的优先分配呼叫。
这样设计的策略,目的是寻找相对最空闲的队列,来优先分配呼叫,以达到资源最充分利用效果;同时,可以兼顾各区域考评公平的原则,如图6。
优点:业务配置修改小,各队列、坐席的配置基本可保持不变,只需增加映射统一队列的配置;同时满足跨区域拉通、负荷均衡、本地优先等多个要求。
4.4 CTI Pool的优势
与传统网呼双中心相比,CTI的优势如表1所示。
5 结束语
传统的呼叫中心在网络上互相独立,呼叫只能在呼叫中心内部进行分配,呼叫中心资源也只能在内部进行共享,无法实现呼叫全网均衡分配和资源全网共享,从而使呼叫中心的服务和运营效率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造成呼叫中心资源浪费,制约着呼叫中心的发展。通过云化呼叫中心系统,尤其是采用CTI Pool技术,将多个单点呼叫中心进行联网形成一个网络呼叫中心,在网络呼叫中心内统一进行呼叫分配,实现呼叫全网分配、资源全网共享、负载全网均衡,真正体现“一点接入,全网服务”,对于运营商等集中建设大型客服基地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刘潇,赵力帅,武振宇,刘鹏,李耕宇.新一代虚拟化客服呼叫中心CTI Pool解决方案[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3 (6): 26-30.
[2]王宁.基于云计算的呼叫中心业务研究与实现[J].电子质量,2014 (4): 44-47.
[3]钱莹,赵霞.河南联通呼叫中心系统的升级和改造[J].电子世界,2014 (5): 118-120.
[4]卫晓燕.综合呼叫中心系统的设计[J].信息通信,2014 (5): 262-263.
[5]李跃.呼叫中心的关键应用技术[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刘成(1979-),男,湖南省湘阴县人。工学硕士。现为北京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工程师,主要从事增值业务平台项目的规划、研究和设计,主要专业领域为信息导航、视频监控、视频会议、内容管理等媒体类应用,物联网,云计算,运营支撑平台,以及下一代互联网相关业务应用等。
黄琼(1980-),女,湖南省吉首市人。工学硕士。现为北京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工程师,主要从事增值业务平台项目的规划、研究和设计,主要专业领域为三网融合、信息导航,云计算以及下一代互联网相关业务应用等。
作为CommunicAsia的合作媒体,《移动通信》今年已是连续第6年参加该展会。按照惯例,本刊今年为展会制作的英文专刊旨在为我国移动通信技术、应用与产品的推广提供平台,并向世界各地的ICT专业人士介绍行业最新发展情况,尤其是我国的移动通信产业发展情况。专刊内容涉及TD-LTE、OTT、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等。本刊展位位于3楼展馆入口处的显要位置,吸引了入场客商的广泛关注,现场有不少人前来取阅英文专刊并咨询相关业务。
CommunicAsia2013通过五大技术展区向业界展示了当今最新技术及趋势对产业的变革,包括智能APP、智能企业解决方案、下一代连接服务、用于下一代服务的光纤接入以及电子政务。
随着全球LTE商用步伐的日益加快和厂商对移动技术的持续推动,众多参展商展示了LTE天线、LTE场景下的Wi-Fi接入、LTE智能终端以及LTE整体解决方案。会场中,华为的新LTE智能手机Ascend P6便吸引了众多客商驻足观看。
同时,随着宽带建设越来越成为众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战略,光纤入户不仅为更多的企业、家庭用户带来了更好的上网体验,同时也为产业带来了一片繁荣,本次展会中众多厂商争相展示其在光纤接入方面的最新技术。例如烽火科技展示了其宽带网络解决方案(智能SDN、基于FTTx的产品及技术、下一代光传输平台等),据悉,其宽带产品目前已销往80多个国家和地区。
此外,随着BYOD及移动趋势在全球的风靡,面向移动设备的应用服务与创新受到来自产业各方的追逐。这里不仅有基础的通信服务,例如TalkBox在展会中面向企业级用户推出的Voice Messenger产品,使用界面和方式与大家熟知的消费级产品微信类似,但拥有企业级安全和更易管理的优势;还有应用服务的创新,如Retail Juice推出的3D Sofa Maker App,该App可以让消费者通过3D技术所营造的客厅空间,来选择沙发款式及位置摆放等,以在实体购买前更好地美化和达成购买预期;而随着越来越多的移动办公设备涌入办公环境,应对BYOD浪潮的企业移动管理方案以及下一代移动安全解决方案更是必不可少。
OTT同样作为关键技术分布在展厅各角落。作为2013年的趋势技术以及链接广播传播与通信传播的OTT电视技术,正在改变着产业格局。此次展览中,一部分厂商针对OTT电视推出了全媒体概念,将TV延伸至各个平台;一部分厂商也推出了基于自身理解的OTT解决方案以帮助内容提供商、集成商更好地应对新趋势。同时,中国企业如创维等期望将中国OTT发展经验带到东南亚等更多的地区。
随着全球固定、移动用户急剧增长,互联网迅速普及,人们对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通信通信能力的需求日趋旺盛。尤其是近年来,中国通信市场的成长有目共睹,带动全球通信业发展的重要性也日趋明显。通信市场的蓬勃发展,通信用户的需求逐渐由单纯的语音通话向包括多种增值应用在内的多样化需求转变,使运营商、服务提供商以及内容提供商面临着转型的挑战,从而在技术层面提出了更高的通信带宽和融合需求。
瞄准宽带 推进融合
此次电信展上,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以“通信转型”为主题搭建了两大展示区域――“转型中的业务”和“转型中的核心网络”。
在“转型中的业务”区,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搭建了2个业务体验中心,分别是“宽带无所不在”和“用户核心体验”。“用户核心体验”由“三重播放”,“固定移动融合”以及“托管式通信服务”三个区域组成。用户在“宽带无所不在”体验中心将通过各种终端感受移动、商务办公、家庭娱乐的全新业务模式,体验宽带如何改变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三重播放”区域展示了颠覆性的全新生活娱乐体验;“固定移动融合”令用户体验到融合的宽带网络带来的全新的业务使用方式;而“托管式通信服务”则展示了公司在企业通信方面的先进理念和解决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这些创新的业务应用都基于“转型中的核心网络”区域搭建的真实的端到端宽带网络。在此网络区,参观者可以全面了解到该公司最先进的网络转型端到端解决方案,从接入,到汇聚,到核心各个环节,真正感受到以用户为核心的全面解决方案。
宽带无所不在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在“宽带无所不在”展示区着重推出WiMAX业务体验,演示各种基于WiMAX 16e传输网络的语音、数据和流媒体应用,充分展示未来广阔商用前景。
“宽带无所不在”是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公司长期倡导的理念和目标。通过丰富灵活的接入技术(尤其是无线接入技术),运营商将能够快速、便捷地将其宽带网络部署到快速发展的边远地区,使更多的用户能够体验到宽带网络带来的精彩通信服务。
三重播放
在现场,Mi Music和Mi TV业务展现出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在流媒体领域的卓越实力,通过音乐和视频的实时欣赏在3G网络上展现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的完美结合。同时还有成熟的HSDPA和HSUPA解决方案以及IPTV等精彩业务的演示。
固定移动融合
在IMS业务方面,演示了基于IMS的Presence、Push to Communication以及与外场配合的Fleet Management业务。此外,在现场还有多媒体互动会议系统(Multi Media Instant Conferencing)、托管式呼叫中心(Managed Call Center)、企业IP通信平台(OmniPCX Enterprise)等一系列针对企业的托管式通信产品和解决方案。
创新产品,创新技术
与此同时,除了业务上的现场演示外,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还展示出自己最新的产品和技术。
在宽带技术和产品方面,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在展会上推出全球第一个WiMAX 16e产品。此产品丰富了无线接入产品系列,为运营商提供更为方便的无线解决方案,能够帮助运营商快速灵活地部署宽带网络,向用户提供宽带服务。
在第三代移动通信领域,通过全球收购北电科技的UMTS业务,使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跻身WCDMA领域第一集团;通过与TD-SCDMA标准的制订者――大唐缔结战略联盟,登上TD技术的顶峰;而全球与朗讯科技的合并将延续其在CDMA领域一贯的领导地位。
在有线宽带接入领域,该公司是DSL市场领先供应商。以IP为核心的7302 ISAM代表了新一代的DSLAM的发展方向。现场将进行业务演示的7342 ISAM FTTU是全球第一个可商用的GPON设备,它延续了ISAM平台的稳定、紧凑、高效和多业务支持能力,同时为今后的多网融合和高带宽业务提供保障。
在数据网络方面,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展示了先进的业务路由技术和业务感知的数据网络解决方案。该公司是业界第一个提出业务路由的厂商,为传统IP网络向多业务IP网演进做出了贡献。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的IP解决方案不仅引入了业务路由和业务交换的概念,还为电信级IP网设计了独特的HA特性以实现不间断业务。
在光网络方面,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也是领先的光网络提供商,在光网络领域一直保持着领先的市场份额。在业务日益多样化,对带宽要求不断提高和向IP转型的背景下,运营商需要考虑如何降低每比特的成本,保护投资和提高运营效率,而该公司推出的1850TSS设备,为运营商在从电路向分组演进过程提供投资保障,并保证不同时期都具备足够的灵活性。
而在软交换产品方面,此次展会上该公司展出了全球应用广泛、集成度高、功能先进的移动软交换产品,它全面支持2G/3G各种无线接入标准,是全球第一个商用部署的2G网络移动软交换产品,也是全球第一个商用部署的3G网络移动软交换产品。
评论:ASB全力推动TD-SCDMA
作为中国本土开发的3G标准,TD-SCDMA在中国已经是一个现实。在频谱的利用率方面,它是一个高效的标准,因此中国政府也在不遗余力地推动其发展。推动TD-SCDMA技术发展的重要步骤之一就是在国内部署一些应用示范网,它将面对实际的用户和实际话务量的考验,对于测试系统和技术的成熟度是相当重要的。TD-SCDMA也是自主创新的源泉,它的发展也能够推动中国自主创新的能力,从而创造一个全球的国际化的标准。上海贝尔阿尔卡特(ASB)已经在国内第二代移动市场里占有了重要地位,同样希望在未来中国3G市场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参与TD-SCDMA网络的建设。
关键词下一代网络软交换存在问题
Abstract:Itdescribesthestateofsoftswitchtechnologyintheworld,servicesprovidedbyNGNbasedonsoftswitch,relatedorganizationsonsoftswitchstudyandproblemsonitsdevelopment.
Keywords:NGNSoftswitchProblem
1国际软交换技术的发展状况
下一代网络(NGN)是一个建立在IP技术基础上的新型公共电信网络,它将话音、数据、视频等多种业务集于一体。建设下一代网络是电信竞争的需要。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信市场的逐步开放,电信业的一个最重要的发展趋势就是业务运营和网络运营的分离,由网络运营商提供可靠、高效的基础承载平台,由业务提供商提供各种应用,他们与设备制造商三足鼎立,共同推动了电信业的繁荣和进步。
软交换技术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软交换思想吸取了IP、ATM、IN和TDM等众家之长,形成分层、全开放的体系架构,作为下一代网络的发展方向,软交换不但实现了网络的融合,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业务的融合。
目前,欧洲电信运营商对于软交换(下一代网络)的发展和应用大体上采用比较务实和谨慎的态度,运营商都是根据自身网络的实际情况和业务的发展来采取对策。德国电信聚焦海外市场,积极开拓国际IP网的话音业务,并在新技术投入使用之前,注重新技术和新设备的试验和评估。2001年开始在国际网络进行软交换的试验,放置了一台软交换机和4个媒体网关开展IP网络提供语音业务、呼叫中心业务和VPN业务的试验,其软交换的标准采用SIP-T协议。英国电信则逐步地在长途网和本地网实现分组话音,本地网有5个节点开展了软交换实验,部分已经商用,并且试验规模在逐步扩展。在提供话音质量的保证方面,英国电信已在其承载网络内全面采用ATM技术。比利时电信认为2004年以后引入NGN比较适当,但目前需注意跟踪技术和设备的发展,比利时电信的技术部门在NGN方面重点研究未来分组话音网络的体系架构和需求、开展NGN技术培训、建立NGN实验室,为开展现场试验进行技术准备。一些北美电信运营商也正在积极开展有利于软交换提供话音业务的试验,有些运营商已经开始提供商用业务。
2002年3月,中国电信下一代网络(NGN)试验项目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城市启动。中国电信与北电网络、爱立信、西门子、中兴通讯、上海贝尔5厂家签订了下一代网络试验工程设备合同。合同涉及金额近1亿元人民币。根据中国电信与北电网络签署的合同,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4城市部署北电网络的SUCCESSIoN下一代网络解决方案。NGN网络全国试验网项目涉及的技术面、提供的业务量、网络覆盖的广度、深度均在全球首屈一指。
在设备制造商方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加拿大北电网络,其NGN产品为SUCCESSIoN(继往开来)解决方案,于1999年在BT-SPAIN首次正式商用,迄今为止,在全球超过24个国家的40多个网络中得到试验或商用。其商用客户中包括VErIzoN、SPrINT、中国电信、香港宽频(HKBN)、新世界电信(NEWWorLDTEL)及铁通等。
SUCCESSIoN的应用类型包括了长途及汇接(C4)业务、本地接入(C5)及多媒体业务、无线汇接及3G核心网业务以及有线电视多网合一业务。目前几种解决方案已经在实际网络中运用。其中,VErIzoN的软交换本地汇接网络包含2个软交换节点及70多个媒体网关,每个节点每天处理超过1100万次呼叫。SPrINT作为全美第一个实现TDM端局以软交换替换的运营商,其第一期工程(350万线)全部采用北电的SUCCESSIoN方案。香港宽频应用SUCCESSIoN本地IAD接入方案,在短短的17个月时间内,已拥有16万用户,是全球最大的基于以太网IAD接入的NGN网络,目前运营稳定良好。在最近的市场调研报告中,北电网络列全球软交换市场份额第一,也是全球VoIP和VoATM媒体网关市场份额第一。
2NGN提供的业务
软交换技术的引入除了对现有PSTN话音业务实现全面的继承以外,还在基于SIP的宽带多媒体业务、PSTN与因特网业务结合衍生的业务、用户个性化业务以及业务创新方面有着PSTN和因特网等单一网络无法比拟的优势。传统PSTN由于终端智能和带宽的限制,无法实现多种灵活的业务逻辑和多媒体业务。由于业务逻辑控制和网络智能在PSTN内每个交换机上呈分散式节点式分布,并且由于用户数据由各自归属的交换机管理,导致某些业务(如广域CENTrEx)难以开展。PSTN的终端种类非常单一且没有智能,业务的智能完全由交换机实现,因此一直以来难以实现用户对业务的个性化定制,而且由于终端智能的限制存在使用不便和各种电话补充业务难以推广的问题。引入NGN则在业务实现的简单性和灵活性上有了本质改变。NGN的业务逻辑控制和网络智能在软交换和应用服务器等少量网元上集中部署,因此可以方便地在全网实现业务部署和业务升级,NGN对广域CENTrEx的实现就非常容易。由于NGN引入了对等性控制协议(SIP),使得终端的智能大大提高,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丰富多彩的SIP智能终端。终端智能的提高及媒体承载能力的加强(如支持话音、视频等)使得用户对业务的个性化定制成为可能并且已经商用。如NGN的“呼叫屏蔽”这一特性,用户可以对不同来话进行筛选性的监控,可以在不同时间对不同来话实施不同的应答策略,应答的方式也不仅仅局限于接听、转发、挂断等传统方式,而是包括了话音应答、问候音播放、语音信箱转接、电子邮件转接、网页推送等多种不同的应答方式。这种灵活性在传统PSTN上是无法实现的。
此外,NGN能够实现许多PSTN所无法实现的业务特性,一号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PSTN通过IN方式也可以实现一号通业务,然而NGN基于SIP协议可以轻松实现IN方式的一号通所无法实现的能力。如NGN的一号通业务可以实现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设定对来话的振铃终端和振铃顺序,而这些策略可以依据来话者的不同和时间段的不同而变化。比如对自己的家人和同事可以实施两种完全不同的振铃策略,自己上班和下班时的振铃策略也可以完全不同。这就给了用户最大的自由和灵活性,保证可以有一种方式能联系到他,给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这种业务特性是PSTN所无法实现的。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如WEB800、点击传真等。
NGN不但在业务实现的简易性和灵活性上有独到之处,并且能实现许多PSTN无法实现的业务,而且具有业务的惟一性。NGN的业务能力主要包括:
A)全面继承PSTN传统话音业务(包括基本话音业务、电话补充业务、CENTrEx业务、ISDNPRI补充业务、IN类业务等);
B)基于SIP的宽带多媒体业务;
C)PSTN与因特网相结合的业务(即PINT业务,如点击拨号、点击传真、WEB800、ICW等);
D)用户可定制的个性化业务。
3从事软交换研究的国际组织
NGN是目前运营商和设备厂商都在讨论的热点技术,也是国外许多标准化组织和论坛(包括ITU-T的第11和16工作组,IETF的IPTELEPHoNY工作组、信令传输工作组(SIGTrAN)、媒体网关控制工作组(MEGACo),ETSI的TIPHoN,国际软交换协会(ISC),3GPP,3GPP2,MPLS论坛,ATM论坛,DVB,DSL论坛,PARLAY等)的研究工作重点。我国网络与交换标准研究组和IP研究组于2000年开始制定NGN网络的相关标准。
其中,ISC成立于1999年5月,目前有近150个成员,是运营商和设备供应商交流需求和动态的场合。国际上大多数知名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如阿尔卡特、朗讯、北方电讯、CISCo、西门子、富士通、诺基亚、爱立信等,另外有一些电信运营商如美国的LEVEL3、QWEST、AT&T、日本的NTT等均为该协会成员。
软交换论坛包含5个工作组,负责网络架构、协议制定等技术工作。
业务应用工作组负责业务功能制定、协调以及API标准的应用。
网络结构工作组负责软交换网络功能架构的制定。
设备控制工作组负责软交换间以及软交换与其他网络设备间控制协议的制定和补充、增强,如MGCP、MGC和设备的兼容性等。
网络管理工作组负责网络管理的结构和协议制定。
SIP工作组负责SIP协议在软交换网络中的应用和增强。
此外,ITU-T和IETF在相关协议的标准化方面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如H.248协议、BICC协议、SIP协议和SIGTrAN系列协议等。
4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不少厂家推出了软交换的解决方案,各运营商也在积极进行相关的试验,但新技术的应用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完善。从目前厂家所提供的解决方案来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A)国际上尚无大型网络的组网和运营经验。传统电信网经过长期的运营积累,在网络组织方面已经具有相当成熟的经验;而基于软交换的NGN网络组织目前国内外尚无成熟的经验,是采用基于软交换的全平面结构,还是采用分区域选路结构等,在技术和实践方面都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B)协议尚未做到兼容性,标准还在发展之中。不同厂家的软交换在技术标准的选用及协议的兼容性方面还难以做到相互兼容。BICC协议、SIP-T协议和H.248协议也在发展之中,协议的选项需要运营商根据业务的需要来进一步确定。
C)API没有成熟的产品。基于开放的业务平台,采用标准的API接口为网络运营商提供新业务开创了未来美好的前景,但是相应的产品仍在探索和研发之中。
D)业务开发问题。标准、开放的API接口能够快速、灵活地提供丰富的业务,这是软交换体系的一个优势所在,但目前厂家能够提供的业务多集中为基本语音业务及补充业务、IN类业务、PINT业务、多媒体终端之间的同步浏览、统一消息、多媒体会议等,究竟什么业务才是运营商手中的杀手业务,才能真正带来收益,是目前运营商和设备商在共同苦思冥想的问题,目前并未出现使人眼前为之一亮的业务。
E)网络安全和网络Qos问题。目前业界还没有一个非常完善的方法来解决网络安全性的问题,只能通过要求TG、软交换等网络设备应具备一定的反入侵能力以增强系统的安全性,用户账号、密码等用户数据的安全则只能采用加密的方式解决。在网络Qos方面,IETF组织已经提出了多种服务模型和机制来满足Qos的需求,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综合业务模型(INTSErV)、区分业务模型(DIFFSErV)、MPLS技术、流量工程等,具体这些方案如何组合使用、可行性如何,效果如何,有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