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应急准备工作评估

应急准备工作评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应急准备工作评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应急准备工作评估

应急准备工作评估范文第1篇

关键词:应急文件;管理;改进

应急文件管理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基础和重点之一。应急文件是在应急工作中形成、收到和保管的记录,是应急工作开展和应急工作评估、改进的依据。如何在应急工作开展中收集、保管齐全、完整、准确的作为证据价值和信息价值的记录,以满足国家主管、监管部门及外部评估单位对核电厂应急工作监管和评估的要求,如何实现应急文件现场纸质配置的完整性、可用性和有效性,保障在突发应急状态下,能够快速有效地查找到纸质文件,为应急指挥决策和应急任务的实施节约时间成本,提供准确、有效的文件支持,是应急文件管理的目标和意义所在。

1.应急文件管理的基本要素

应急文件管理的基本要素即实现文件的“管什么”、“如何管”、“由谁管”和管理的持续改进和优化。“管什么”即文件管理范围需求的确定,是源头的控制管理,是应急文件管理的根本。“如何管”即是建立文件管理的规范,实现对应急文件收集、鉴定、整理等全过程的控制。“由谁管”即是确认管理的责任主体,是应急文件管理的执行者。

1.1文件管理范围需求确定

文件指机构或个人在履行其法定义务或业务事物活动过程中形成、收到并保管的作为证据和信息的记录。文件是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和重要的企业资产。通过对机构的规章环境、业务需求和责任要求以及文件不被捕获带来的风险进行分析,确定文件管理的范围需求,以方便业务的顺利开展,确保机构和个人对其法律事务和行政管理事务的行为负责,确保机构和个人对业务和相关的内、外部利益群体负责,并理解上述群体的需求和期望。因此,文件管理范围需求的确定是文件管理的基础,文件管理的完整性主要取决于文件管理范围需求确定。

1.2文件管理的规范化

应急涉及核电厂生产运营的各个专业,包括运行、维修、技术支持、设备管理、消防保卫、公众信息等。因此,应急文件的管理也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性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何实现对应急文件的收集、鉴定、整理、检查和监督检查等全过程进行控制,建立多部门统一的应急文件管理的规范,是应急文件可用性、有效性的重要保障,使得文件的利用更加高效合理。

1.3人员参与程序

如前文所述,应急文件的管理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性工作。文件管理范围需求确认在一定程序上取决于参与者对于本专业技术工作以及应急工作的理解程度,同时,文件管理规范的制定与文件管理规范的执行之间存在一定差值。因此,文件管理规范的实际运行绩效还取决于参与者的应急意识和对应急文件管理的理解和参与程序。

2.应急文件管理的短板

2.1应急文件管理的完整性、规范化存在不足

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导则的要求及核电厂应急准备和响应的需求,应急文件管理应包括应急领域程序编制管理、应急准备记录管理、应急文件现场配置管理、应急响应记录管理。核电厂应急文件管理在应急准备记录管理、应急文件现场配置管理、应急响应记录管理的完整性和规范化方面相对薄弱,主要为:

2.1.1应急准备记录管理

对于应急准备阶段的记录管理,分别在核电厂人员、物资和文件相关的应急准备程序中有相关的描述。但是程序中及应急准备记录管理实践中对于存档记录的范围、存档记录的关键要素、记录存档的规范要求未进行有效梳理,以致应急准备记录存档不全,存档记录中关键要素不全。例如,某核电厂在其机组启动前的WANO评估中,无参演人员签到表的事实作为应急演练的一个薄弱环节被指出。

2.1.2应急文件现场配置管理

应急文件现场配置管理中无现场配置文件完整性保障的有效手段,以致对于各应急待命/启动就位点配置的应急文件是否满足各应急专业组应急响应需求无评估与改进的方法和措施,无法保障应急文件纸质配置的完整性。

对于现场配置的纸质文件,无配置的规范,无法保障应急情况下纸质应急文件的快速查找,确保应急情况下纸质应急文件的可用性。

2.1.3应急响应记录管理

对于应急响应记录的收集无明确的职责划分,对于记录存档的归类无明确规范。例如,某核电厂因对于应急状态下各类记录收集责任不明确,同时,对于记录存档无明确的规范要求,造成记录收集不全,未完整有效地保存综合应急演习的全过程,无法通过应急演习记录进行演习过程的追溯,错失了对应急决策、应急人员应急响应能力的有效u估措施。综合应急演习是应急响应全过程的压缩模拟,结合综合应急演习记录存档的实践经验可以看出,核电厂对应急响应记录的管理规范存在不足。

2.2对应急程序文件缺乏宣贯

应急程序文件中涉及的相关主体和员工对应急文件管理涉及的范围、规范及意义缺乏了解,应急文件管理的相关规范自然难以有效落实,员工的应急意识和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也得不到提升。例如,某核电厂在机组启动前的核安全检查中,检查人员针对应急设施设备物资管理活动相关记录的规范性提出了整改要求。

3.应急文件管理改进建议

3.1合理梳理应急文件管理范围,加强应急文件管理体系的完整性、规范化;

《核动力厂营运单位的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HAD002/01-2010)中对应急文件记录的要求如下:

营运单位应把应急准备工作和应急期间的情况详细地进行记录并存档,其主要内容包括:

(1)培训和演习的内容,参加的人员和取得的效果等;

(2)应急设施的检查和维修,应急设备及其配件的清点、测试、标定和维修等情况;

(3)事故始发过程和演变过程;

(4)应急期间的评价活动、采取的补救措施、防护措施和恢复措施以及应急行动的程序和所需的时间等。

3.1.1加强应急准备记录管理的建设和规范

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导则的规定及核电厂应急准备管理程序的要求,应急准备阶段记录主要包括人员准备、物资准备、文件准备、人员能力维持以及对承包商的管理的相关记录。核电厂应按照应急准备程序体系,对应急准备记录进行系统的梳理。根据梳理,建立核应急准备监督管理程序,明确各项应急准备记录要素、应急准备记录归档时间要求、记录存档分类要求等统一的应急准备记录管理规范,让应急准备记录的产生、收集、保管部门能清晰明了地了解应急准备记录的管理要求,以确保应急准备记录存档的完整性和规范化,便于记录的快速、有效查找。

3.1.2加强应急文件现场配置的完整性和规范化;

进行应急文件现场配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电厂发生全场失电或是网络安全等状况,造成电子文件不可用的情况下,保障应急响应行动的及时、准确、有效开展。应急文件现场配置地点为各应急待命/启动就位点。配置的应急文件需支持各应急专业组应急响应行动的准确开展,涉及应急响应各个领域,包括运行、维修、技术支持、设备支持、公众信息等。因此,应急文件现场配置的完整性需应急响应各专业结合各自工作开展需求及应急准备工作实践、应急响应、演练经验提出并不断完善。据此,可建立应急文件现场配置完整性的定期和不定期审查和反馈制度,通过应急准备归口管理部门组织的定期审查和应急响应各专业根据工作实践进行的不定期审查和反馈,不断完善应急文件现场配置。

同时,为保障现场配置文件的可用性,以便应急状态下能快速查找到所需应急文件,应建立应急文件现场配置规范,明确现场配置文件有效版本的及时获取途径,配置和维护应急文件现场配置清单,根据应急文件分类黏贴应急文件标识,分类、分介质储存应急文件。同时,通过定期的检查和监督检查,确保现场配置文件的可用性和有效性。

3.1.3加强应急响应记录管理的规范化

应急响应记录管理的核心就是能反映应急响应的全过程,形成的记录齐全、完整、准确、系统,为后续的事件/事故评估、调查,以及应急响应改进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文件支持。

根据核电厂现有应急响应信息单的作用,可将应急响应信息单分为应急通知、报告类、应急决策类、信息联络类和各应急专业组响应行动记录类四类。根据四类应急响应信息单的形成和流转情况,对于应急通知、报告类、应急决策类应急响应信息单可建立由编制责任单位为收集主体、生效单位为辅助收集的应急信息单收集职责制;对于信息联络类应急响应信息单,建立发起责任单位为收集主体,回复单位为辅助收集的责任制;对于各应急专业组响应行动记录类应急响应信息单,由编制责任单位负责收集。各类记录分类收集后,由记录收集责任单位在规定期限内反馈应急管理归口部门,经应急管理归口部门审查、汇总后统一存档。

落实应急响应记录收集责任,建立责任单位共享的应急响应记录整理、归档规范,是应急响应记录完整性、准确性和可用性的强有力保障。

3.2.提高相关责任人员的参与程序,提高全员应急意识

3.2.1应急自评估活动常态化

加强应急时冈鹑未κ矣急准备工作自评估和应急归口管理处室应急准备监督管理自评估。通过常态化自评估活动的开展和相关评议会议或自评估活动的参与,使相关责任人员深入了解应急文件的规定和要求,理解其所承担的应急职责,逐步提高专兼职应急人员的应急知识水平、管理技能和应急意识。

3.2.2加强应急宣传,提高全员应急意识

可采取举办知识竞赛,制作应急宣传手册、应急防护行动手册等方式加强应急知识的宣传,将应急基础知识图解化、流程化,方便员工查询和使用,采用趣味化、具象化的方式加强员工的应急意识。

4.结论

应急文件管理的起点是文件管理范围需求的确定,应急文件管理的改进将不断促进应急体系的改进和提升。而应急体系的不断改进、不断提升,人员应急意识和应急知识技能的提升,亦将不断促进文件管理范围需求的不断完善和优化。因此,应急文件管理和应急体系管理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只有通过不断的文件管理需求的完善和优化、管理规范的建立和改进,加强相关人员的参与,促进各项规范的落实,才能使应急文件管理落到实处,不断改进,同时,促进应急体系的持续改进和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安小米、焦红艳 译,文件管理国际标准ISO15489

[2]HAD002/01-2010,核动力厂营运单位的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

应急准备工作评估范文第2篇

海口市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评定管理办法全文第一条 为推进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我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海南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通知》《海口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海口市气象灾害防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评定,是对乡镇、街道、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等的气象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和组织体系进行评定,促进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落实,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分发、应用能力和气象灾害监测、报告、应对能力,从而确保重大气象灾害发生时能够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第三条 市气象部门负责全市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市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评定监督工作。

市气象部门应会同市应急办组建认证专家评估组,开展全市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评定具体工作。

第四条 市气象部门应当根据我市气象灾害应急工作的准备情况,对各街(镇)和大中型企业、中小学校、医院、车站、宾馆、酒店等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和重要公共场所是否具备气象灾害应急准备条件进行评定。

第五条 市气象部门对街(镇)、重点防御单位和重要公共场所开展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应当着重评定以下内容:

(一)街(镇)有满足五有标准(有固定场所、有气象信息员、有装备、有管理制度、有长效机制)的气象工作站。重点防御单位和重要公共场所建有气象灾害警报点,在灾害性天气和气象灾害影响期间有可以24小时值班且通信畅通的工作场所。

(二)有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分管领导和至少1名气象信息员,负责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街(镇)能及时收集上报气象灾情信息,必要时,积极协助市气象部门工作人员开展气象灾情现场调查。

(三)有气象灾害应急处置预案,每年组织演练不少于1次。有安全的避难场所,并在醒目位置悬挂气象灾害应急避险安置点标志,在重大灾害性天气发生时,可安全安置转移人员。

(四)有渠道或设备能够接收市气象部门发送的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如预警电子显示屏、气象网站、手机短信、电话、传真等,并能保持设备正常运转和通信畅通。

(五)有及时传播分发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渠道和设施,如预警电子显示屏、气象警报器、广播、网络等。

(六)积极配合气象部门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活动。

第六条 市气象部门应会同市应急办组建认证专家评估组,制定工作计划,逐步完成全市街(镇)和重点防御单位、重要公共场所的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评定工作。

专家评估组通过派出不少于2名专家,对街(镇)和重点防御单位、重要公共场所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实地察看等方式进行现场调查考核,并按照《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评定评分标准》进行打分,得分在90分以上(含90分,满分100分)且通过市气象局和市应急办复核合格的单位,将评定为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达标单位。凡通过评定达标的单位,由市气象局和市应急办联合颁发合格证书和标志。

第七条 市气象部门对达标的单位每三年进行一次复审。复审不合格或不重新申请评定的,将取消达标单位资格,收回合格证书和标志。达标的单位也可自行在合格证书有效期满前六个月内,主动向市气象部门申请复审。

第八条 通过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评定的单位,在气象灾害应急和防御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资金安排,给予优先考虑。

第九条 本办法由市气象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

影响中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干旱

是在足够长的时期内,降水量严重不足,致使土壤因蒸发而水分亏损,河川流量减少,破坏了正常的作物生长和人类活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其结果造成农作物、果树减产,人民、牲畜饮水困难,及工业用水缺乏等灾害。干旱是影响中国农业最为严重的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据统计,中国农作物平均每年受旱面积达3亿多亩,成灾面积达1.2亿亩,每年因旱减产平均达100亿-50亿公斤,每年由于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0xx亿元。目前,中国420多个城市存在干旱缺水问题,缺水比较严重的城市有110个。全国每年因城市缺水影响产值达20xx亿至3000亿元。

暴雨

是短时内或连续的一次强降水过程,在地势低洼、地形闭塞的地区,雨水不能迅速排泄造成农田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度饱和给农业带来灾害;暴雨甚至会引起山洪暴发、江河泛滥、堤坝决口给人民和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中国气象部门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长江流域是暴雨、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其中两湖盆地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受灾尤为频繁。1983、1988、1991、1998和1999年等都发生过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

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是在热带海洋大气中形成的中心温度高、气压低的强烈涡旋的统称。造成狂风、暴雨、巨浪和风暴潮等恶劣天气,是破坏力很强的天气现象。近年来,因其造成的损失年平均在百亿元人民币以上,像20xx年在浙江登陆的云娜,一次造成的损失就超过百亿元人民币。

风雹

风雹灾害是指在对流性天气控制下,积雨云中凝结生成的冰块从空中降落而造成的灾害。冰雹常常砸毁大片农作物、果园,损坏建筑物,威胁人类安全,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通常发生在夏、秋季节里。中国风雹灾害发生的地域很广,据统计,农业因风雹受灾面积的重灾年达9900多万亩(1993年),轻灾年也有5600多万亩(1994年)。

低温冷冻

低温冷冻灾害主要是冷空气及寒潮侵入造成的连续多日气温下降,致使作物损伤及减产的农业气象灾害。严重冻害年如1968、1975、1982年因冻害死苗毁种面积达20%以上。1977年10月25~29日强寒潮使内蒙古、新疆积雪深0.5米,草场被掩埋,牲畜大量死亡。

雪灾

应急准备工作评估范文第3篇

(一)目的与依据

根据《荥经县地震应急预案》,结合本办(单位)实际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

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协调一致,服从全局,紧急处置,权责一致。

二、主要职责

(一)在破坏性地震突然发生后,根据县政府的安排,立即启动实施本预案;

(二)汇总(农口)震情灾情和涉农应急工作情况,向县政府报告;

(三)开展我委抗震救灾工作。

三、地震应急响应

(一)临震预报后的应急响应

1.督促检查抢险救灾各项准备工作;

2.加强震情监测,及时收集宏观异常,认真进行临震异常追踪分析,做好震害评估准备;

3.确保通信联络畅通;

4.根据县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发出的避震通告,有组织地进行避震疏散;

5.做好防震避震自救互救知识宣传教育,平息地震谣传,稳定群众情绪和社会秩序。

(二)地震发生后的应急响应

地震发生半小时内,所有成员应向组长报告所在位置,随时保持联系,听候命令,并迅速向办机关集中。

1.严密监控火灾、病毒、易燃、易爆物品、及时扑灭已发火灾,制止病毒、病害、易燃、易爆气体的泄漏;

2.组织查明次生灾害危害或威胁,组织采取防御措施,必要时疏散居民,组织力量消除次生灾害后果;

3.估计救灾需求的构成与数量规模,组织援助物资的接收;

4.迅速采取有效措施,严密监控疫情.防止疫情和传染病的发生;

5.加强单位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预防和制止各种破坏活动,维护社会稳定;

6.迅速开展震情监视,做好震后涉农专项损失评估,帮助灾后恢复生产。

(三)信息报送和处理

迅速调查了解灾情,向县政府报告。

四、宣传培训

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对职工防震减灾科学知识和有关地震法律法规的普及和宣传教育,组织职工积极参与地震应急演练,增强职工的地震应急意识,提高职工的自防、自救、互救能力,切实提高职工防震减灾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使职工树立科学的灾害观。

应急准备工作评估范文第4篇

一、领导重视,措施有力,全力做好应对凝冻自然灾害的工作

二、牢记职责,全力做好防汛救灾准备工作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防汛工作的部署和总体要求,市民政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结合民政工作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职责要求,为做好今年汛期的防汛救灾准备工作,预防和减轻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切实做好汛期救灾救济工作。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责任落实到位。把汛期的备灾救灾作为近期民政工作的重点来抓,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建立从上到下齐抓共管、人人有责的工作机制,层层落实责任。同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联动,共同做好防汛抗灾的各项准备工作;加强信息管理,确保灾情报告到位。要求各区、县、市民政部门发生突发自然灾害,凡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要在第一时间掌握灾情,及时通报情况,认真开展核实评估,保证灾害信息快报及时、核报准确。严格执行汛期值班制度,保证信息畅通;建立救灾应急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建立救灾应急机制,编制应急预案,在重大灾害发生前后,及时启动救灾应急响应,严格执行预案各项规定。及时转移处于危险区域的受灾群众,帮助和指导当地开展抗灾救灾工作,及时下拨救灾应急资金,调运救灾应急物资,确保受灾群众在安置期间有饭吃、有衣穿、有临时住所、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及时医治,灾情基本稳定后,要积极做好受灾群众的心理疏导和抚慰工作,抓紧开展倒损房屋的恢复重建。建立救灾储备库,确保救灾应急物资准备到位;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库,并储备必要的救灾应急物资,联系供货商储备食品、饮用水等物资。加强与交通、运输等部门的应急联动机制,做好紧急调度救灾物资的各项准备,确保灾害发生后救灾应急物资能在第一时间启运,第一时间到达灾区,提前将所需生活物资准备到位,切实保障紧急避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三、切实做好全市春荒救助工作,确保灾区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四、进一步完善备灾、减灾工作,提高全民防灾、减灾、自救、互救意识

五、全力做好抗旱救灾工作

为全力做好抗旱救灾工作,一是召开专题会,安排布置抗旱救灾工作,及时传达省、市关于做好抗旱救灾工作的指示精神,提高抗旱意识,重视灾区群众生活安排。二是组织市农委、气象局和水利局召开旱灾灾情会商会议,研判旱情发展趋势,研究旱灾救助工作。三是派出工作组到受灾较为严重的开阳县、清镇市、县、修文县查灾核灾,指导抗旱救灾。四是下发了《关于转发省民政厅<关于切实做好当前旱灾救助工作的紧急通知>的通知》,要求各级民政部门要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关于抗旱救灾安排部署上来,积极做好相关救助工作。五是切实加强与农业、水利、气象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及时了解当前旱情及下一步发展趋势,及时掌握因旱造成群众缺水、缺粮等生活困难情况;六是认真落实各项救助措施、确保灾区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各区、市、县民政部门及时派出工作组深入乡、镇、村指导和协助做好相关救助工作,采取调水、送水、买水、发放生活补贴等方式,确保解决重点优抚对象、敬老院和“五保户”以及饮水特别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七是严格值班带班制度,确保24小时通讯畅通,群策群力,确保抗旱救灾工作取得实效。八是市各级民政部门已投入929万元救灾资金,投入救灾物资折款87.5万元,用于解决受灾困难群众的饮水和口粮困难问题,确保受灾困难群众渡过难关。

六、全力做好旱灾灾情核查和受灾人员冬春期间需口粮救助调查工作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核查和统计数据真实准确,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旱灾灾情核查和受灾人员冬春期间需口粮救助情况调查工作的通知》及省民政厅《关于做好旱灾灾情核查和受灾人员冬春期间需口粮救助情况调查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一是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了安排布署,会上认真学习领会了相关文件精神,对核查统计涉及的有关表格进行了培训讲解;二是各区、县(市)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周密的调查工作方案,对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农作物受灾和绝收情况、家庭现有粮食、家庭收入、缺粮时段及数量、自救能力等情况作了深入调查了解,并组织村级进行了民主评议,张榜公布,按户填写了《省2011年旱灾受灾情况和冬春需口粮救助情况入户调查表》并建立健全台帐,做到了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三是市相关部门对相关数据进行了会商审核和评估。严格政策界限。在调查工作中,特别注意甄别受灾群众的自救能力,把握了缺粮时段,将外出务工半年以上和在冬春救助时段在外务工作员、非受灾人员、有自救能力的受灾人员排斥在统计范围外。各相关部门对上报调查汇总的数据进行了逐项审核并逐级会商分析。严肃工作纪律。在调查工作中,坚持实地进村入户调查,坚决杜绝了自上而下分配指标,要求民主评议负责人、入户调查人员和审核人均在登记表上签字,在督促检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责令返工。

(七)积极参与帮扶工作。今年我局计生三结合帮扶点是修文县乡村,为该村落实帮扶资金3万元,帮扶60户计生户发展生产,局帮扶联系点开阳县城关镇、乡共落实帮扶资30万元,抽水机5台。

六、明年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灾害应急响应机制,全面落实《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及时修订市、县、乡、村四级预案;适时开展救助应急演练;加强涉灾部门应急联动机制和抗灾救灾协调机制建设,结合本市实际进一步建立健全救灾工作制度。

(二)协调相关部门做好灾情的核查、统计、上报工作,全面推进全市自然灾害信息系统的管理和运用。

(三)严格按照《国家综合减灾十二五规划》和《省综合减灾规划》的要求,健全减灾工作机构,完善减灾工作体系,积极推动“社区减灾平安行”工作的深入开展,积极推荐全国第四批“减灾示范社区”的申报工作;建立或明确城乡避灾场所;广泛开展识灾、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教育,组织好国家“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减灾意识,增强全民防灾避险能力。

(四)认真落实全市冬春灾民生活救助政策,督促各区、县(市)加大配套资金的投入,对救灾、捐赠款物进行督促检查,确保不出现非正常情况。加强灾区民房恢复重建工作,搞好规划,科学选址,提高了防灾避险能力。

(五)加大救灾物资储备的品种、数量,进一步完善仓储管理制度,协助推进市级救灾仓库的建设,指导各区、县(市)救灾仓库的建设,确保救灾物资24小时运抵灾区。建立以粮食、商务、药监、质监等部门的会商制度,确保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的救助物资及时到位,满足救灾要求,使救灾工作顺利进行和灾民及时得到救助。

(六)全面落实《自然灾害社会捐赠应急预案》,结合灾情适时开展救灾捐赠活动,加强捐赠款物管理使用和监督、规范捐助行为,严格捐助活动社会公告制度。

(七)积极探索人为灾害、城市灾害的应急救助工作。

应急准备工作评估范文第5篇

一、应急机构及工作职责

为了加强破坏性地震的震前监测、准备和震后抗震救灾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全县地震应急工作统一安排,成立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地震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地震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由下列人员组成:

组长:

副组长: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充分发挥指挥、协调、调度作用,做好地震应急工作的决策,领导全系统防震减灾;统一安排部署,督促检查各企业震前的准备工作;协调指挥各企业开展救灾减灾工作;组织开展对受灾职工的救援、疏散、安抚和生活安排工作;调查汇总震情,做好下情上报,上情下达工作;制定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计划工作。

二、应急方案和措施

(一)震前准备:在中期预报(即几个月至几年内将要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意见)后,应立即做好以下工作:

1、地震应急领导小组立即进入工作状态。

2、搞好综合防御,制定地震应急预案。

3、根据预报地震强度、地震环境因素、社会经济情况和防御情况,配合有关部门对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房屋损坏、经济损失和生命线工程受损、重大灾害等情况进行预测,提出相应的减灾对策和建议。

4、根据地震震级和建筑物的重要程度分级安排抗震加固和维护。

5、做好防御准备,制定应急反应预案。

(二)临震应急反应:当接到上级的破坏性地震临震预报后,立即进入和临震监测部门联络,密切注视震情发展,随时做出应急反应。

1、加强同地震监测部门联络,密切注视震情发展,随时做出应急反应。

2、召开紧急会议,全面安排部署地震应急工作,根据震情发展和建筑物抗震能力及时避震通知,必要时组织避震疏散。

3、对生命线工程和高污染源采取紧急防护措施,加强对水、电、通信等工作的管护,落实备用物资、药品、食品、电源、水源。

4、加强抗震教育,强化职工群众的自防自救意识,保持社会稳定。

(三)破坏性地震发生的应急反应:当破坏性地震发生后,要全力以赴做好以下工作:

1、会同县地震局尽快做出震情趋势判断,深入各企业查看灾情、调查震害、评估灾情,为政府救灾决策提供依据。

2、立即向上报告灾情,提出救援计划。同时动员全系统职工投入抢险救灾工作。

3、做好人员抢救与工程抢险,各灾区要迅速组织力量开展自救、互救,抢救被困、被伤人员,并协助有关部门进行工程抢险。

4、迅速与卫生部门联系做好卫生防疫和伤病员的医疗救护工作。

5、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物资、食品调配供应及要害设施抢修排险和治安保卫工作。

6、会同地震等部门开展灾害损失评估,及时上报灾情,接受提供援助等工作。

(四)恢复重建:在各项救灾工作任务基本完成后,要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贯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展生产、重建家园”的抗震救灾工作方针,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办法,制定恢复重建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再建设。

三、其他事项

1、全系统内有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时,应急工作按照本预案执行。

2、破坏性地震临震预报或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各企业应立即自动按本预案采取紧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