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立制度建设长效机制

建立制度建设长效机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立制度建设长效机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立制度建设长效机制

建立制度建设长效机制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独立学院 独生子女 自觉学习 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独立学院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无需回避的是,独立学院入学起点相对较低(低于二本线40—60分),较低的入学起点背后所体现的是独立学院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方面存有不足的事实。据我院相关调查研究表明,61.47%的独立学院学生在学习上普遍存在着学习热情欠缺、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习自律性差、自觉性不强的问题。而独立学院独生子女,家庭关系单一,家庭经济环境相对优越,在心理上普遍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优越感”,有的甚至“恃宠而骄”致使独立学院独生子女在学习的目的性上较独立学院其他学生来说更为不足,往往停留在“要我学习”的被动学习局面,总是在被动地接受老师所灌输的知识一直处于的“喂着吃”“灌着读”的学习状态。在此种情况下学习活动本身没有成为学习者所追求的目的,学习者对学习没有在个体体内产生兴趣、好奇心或成就需要等内部原因的动机,所以学习本身不能使学习者的需要得到满足,或者我们判定学习没有成为学习者的“内需”驱动力。在学习者初步建立学习兴趣时,如何让此种学习兴趣得以贯彻实施,使独立学院独生子女坚持学习的信念,调动学生学习的持久兴趣,成为了我们所不断探寻的主题。

其次,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独立学院的学生存在的厌学情绪,而独立学院学生由于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家里人对于自己的期望过高,让他们倍感压力以及“恃宠而骄”的心理,致使厌学情绪相比更甚。在过去所接受的教育模式中,学生被置于一种“任人宰割”的状态,学习者的合理兴趣与需求因为“应试”不需要而被抹杀,许多家长或教师凭自己的“一厢情愿”去教育学生,简单地把学生定义为“空心萝卜”,不顾学生的主观意愿的将自己认为对的教育方式强加于学生身上,学生在自身需求得不到满足,在被迫学习过程中备受煎熬学习结果又差强人意,长此以往致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对学习产生抗拒抵触心理,学习成为学生不愿触及的“”。当学生经历过内心的挣扎,进入大学摆脱强制学习、充实学习信心与信念时,我们该如何鼓励学生将学习贯彻始终,最终将短期的学习兴趣培养成终身的学习习惯成为了独立学院一直所奋斗的目标。

与上述种种不利因素相比,独立学院的学生也具备某些独特的因子,独立学院独生子女在其创造力和自主选择上的体现让我们看到独立学院独生子女在学习上的可塑性。于是乎我们开始不断探寻如何建立独立学院学生学习长久之计的对策与方法。

2内源性动机是建立学生长久学习兴趣的根本需求

大量的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的学习产生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众多非智力因素中动机处于核心地位,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建立长久的学习习惯,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生动机的培养息息相关。当学生初步形成学习兴趣时,此时学生的自身人格和动力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对于学生学习长久机制的建立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由于自身学习热情缺乏、自律性差,学生在这个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思想极易受到外界的动摇,稍不注意外界一句带有诱惑性质的话语就有可能将本薄弱的学生学习信念打消,原本初步建立的学习兴趣就被打破消失殆尽。所以在学生初步养成学习兴趣时,我们需要运用一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学习产生长久的“兴趣”,即我们所言的内源性需求。

首先对于独立学院学生所存在的普遍厌学情绪,独立学院独生子女在此种问题上更甚,因此我们需要一个良好的心理调节机制来打消。在学生不断感受大学生活的闲适惬意的学习生活,摆脱机械式学习生活环境,学生自身的心理开始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学生的厌学情绪开始有着消减,乘着此时,我们应该着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即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求知欲和好奇心。改变学习本身的趣味性,减少重复性学习,通过改变教学模式来丰富课堂,活跃学习氛围,使学生减少对于长期学习的厌倦感,帮助学生建立新鲜感,对于所要接受的知识产生兴趣,让同学们不断坚定学习的信念。

其次帮助学生进行积极地归因训练,减少习得性无助感,也是建立长久学习兴趣习惯的良药。在学生完成某项学习任务之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独立学院的学生常常因为学习结果差强人意,在学习上感到备受挫折,致使原本微弱的学习信心受到打击,进而失去对于学习的兴趣。进行积极地归因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找出在学习过程中自身的得失,帮助学生分析了解自身的学习能力,总结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学生在学习任务失败之后,产生习得性无助感,对待学习变得冷漠、无助,最后听之任之,破罐子破摔。

在学习中学生往往由于找不到既定的目标,而在茫然地、麻木地进行着学习,久而久之在无为的学习中迷失了自己,最后挫败的“离开”学习。在开始学习之时学生总是十分的积极,十分的奋进,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的热情往往随之慢慢的递减,甚至直至最后的消失殆尽。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断削弱的原因,盲目无目的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盲目地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看不到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而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明确学习任务,建立学习效果期望,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途径。创造条件使学生在学习(下转第39页)(上接第37页)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重要方式。

3外源性动机是培养学生长久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

内源性动机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持久动力,是促进学生建立长久学习兴趣的根源,但是仅仅依靠学生内部的内需性要求是远远不能满足建立长久学习机制的需求,我们还需要通过外部的条件来刺激、调控、维持和保障学生的学习。外部条件的刺激与反射对于学生学习起到了激励与促进作用。独立学院的学生特别是独生子女往往自主选择性强,习惯于注重效率,注重于短期付出所带来的结果,对于事物经常是三分钟热度,不能长久持之以恒,在付出看不到回馈的情况下极易放弃。据此分析我们可以通过外部的刺激手段来不断调节学生的学习心理,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兴趣,将学习的短期兴趣,培养发展成学生的学习习惯。

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反馈”,可以增强个体强化学习行为。在此我们所讲的“反馈”是指给学生提供关于其成绩的信息,让学生及时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学习中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效果,可以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感觉”。好的学习效果可以让学习者看到自己的成功和进步,促使他们提高对学习的信心。同时不佳的学习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对学生起到警示作用,帮助学生及时纠正学习方法,转变学习方式。长此以往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信心,从而继续坚持,寻求更高的学习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自身心理机制的调节十分重要,可是单单的内部调节手段往往是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的,所以运用外部的物质奖惩手段,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也是不可或缺的。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进行外部的物质奖惩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与此同时在学习奖惩机制时,我们需要保持绝对的公正,同时我们需要注意调节奖惩的频率。一方面我们要让学生在奖惩制中获得学习成果的满足,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防止运用外部奖惩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建立制度建设长效机制范文第2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内部制度;健全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在总结广西职业教育攻坚期间的主要做法时,特别强调了职业教育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认为要加强校企合作“一方面加大各级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另一方面也是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制度建设,以制度建设促进职业学校规范办学、促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从国家到地方都强调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为校企合作提供了政策平台,中职学校也在制度、课程和教学上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新路径。其中不乏亮点特色,但对校企合作在制度层面的探讨还有待进一步地深化。

一、校企合作制度建设的现状

(一)校企合作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不健全

目前关于校企合作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还不健全,多数地方政府及教育部门对于校企合作仅为口头意义的重视,经费投入、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很难落实,企业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使一些企业丧失了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与责任!此外,目前我国尚未建立校企合作的协调、调控机制,以维护校企合作一系列管理、监督和考核的高效运行,校企合作中劳动部门、教育部门、企业主管部门之间缺乏良好的、有效的协调,而仅是以彼此间的信誉与关系进行维系,致使校企合作仍处于一种涣散、游离的状态。

(二)校企合作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和动力机制

目前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的现状不尽如人意,由于学校和企业的任务目标不同,靠他们自身来协调双方的利益和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难以实现的,部分企业缺乏合作的动力,普遍存在学校一头热的状况;部分合作只是停留在文件协议上,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不够,校企合作处于“认知实习、生产实习”等简单协作,对人才培养工作促进作用有限;合作程度不高,大部分停留在表层,合作模式较为单一,缺乏长远规划和深度合作内容。

(三)校企合作内部制度的缺失

校企合作涉及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受教育者等多方的参与,政府在统筹上缺少具有操作性的政策、法规和激励、约束机制,是导致校企合作未能建立起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合作模式的重要因素;企业在人力资源相对充足和过于关注自身利益的情况下,参与校企合作的意识缺乏,考虑不长远,导致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但中职学校是校企合作的发起者、主导者、策划者、实施者和引领者,其内部制度的建设完善是校企深度合作的关键。

(四)学校与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深度对接

当前的校企合作大部分只是局限于学校毕业生安置及企业用工方面,据统计分析,很多企业均认为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水平达不到企业的基本要求,学生在企业中不能尽快适应环境及岗位要求,主要在于较多职业学校只是要求学生对于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教学内容及教学评价等方面与企业需求偏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不强,;还有很多企业根本不重视校企合作,将校企合作看作解决职校毕业生就业的用工手段,这与构建一个良性循环机制的校企合作目标相距甚远。探讨建立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多方联动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加强校企合作的规范管理,为推进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是一个重要而迫切的课题,值得深入研究。

二、校企合作制度设计

(一)加强校企合作的法律及制度建设

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是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最有利保障。有效的校企合作法律制度,应满足四个基本要求:一是概念的界定要清晰,合作内容涵盖要全方位;二是责任主体要明确,当校企合作开展出现问题时,校企双方应承担什么责任,都应该明确规定;三是权利与义务要对等,以利于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四是规定不履行义务所应承担的后果。因此,有必要从立法的角度明确规定校企合作主体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有效约束校企合作各方的行为。

(二)将校企合作纳入学校制度建设中

职业学校必须充分认识校企合作在学校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从中职学校制度的高度对校企合作组织设计做出制度安排,制定校企合作的学校章程、发展规划、组织建设,通过制度设计使校企合作成为中职学校发展战略,保障企业的对人才的定位的和需求能够融入中职学校,并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和利用,形成校企合作的主要动力。

(三)形成校企人才共育的专业建设制度

校企合作需要完善校企合作管理办法,与专业相关产业领域内拥有最新技术、最新工艺的知名企业合作专业建设来保证校企合作顺利进行。促进建立更加有效地校企合作制度,保障良性、稳定、可持续的校企互动环境,促进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实现校企双赢。

(四)建立校企共享师资培养制度

聘请企业行业兼职教师授课,是中职学校创新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的需要,是为企业行业和社会培养技能型、实用性人才的需要。通过校企共享师资培养管理制度全面实施,初步形成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培训教师的长效机制。

(五)完善校企共管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制度

企业对于学生到单位顶岗实习,并不关注学生技能的获得,而是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使用。有的学生到了单位之后,整天忙着给企业打杂,不断重复机械性的劳动,所从事的各项活动之间彼此互不相联,其实践技能根本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升;有的单位操作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没有技术含量,学生在校所学的技能没有用武之地,通过生产的实践,不但没有让他的技能更上一层楼,反而对其原来所学的技能起到了消解作用。

(六)创新校企合作实践模式

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校企合作规模越大、关系越密切,效益越突出。职业院校要加强与合作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要与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紧密相连,随着企业的经营环境、技术更新等的发展而变化;学校和企业可共同建立校企合作工作机构,负责校企合作发展规划的制定;要进一步落实人才需求预测、课程开发、教材建设、实习实训等工作;建立健全校企合作联席会议、实训基地管理、“双师型”教师考核奖励等规章制度;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以及员工培训等方面进行有效沟通和协商,深化课程改革。

总体看来,中等职业教育在校企合作能否持续稳定发展,关键在于校企合作制度是否完善。因此,政府应建立健全政策、法律法规为校企合作铺平道路,解除企业的后顾之忧。企业和学校都要进一步拓宽合作渠道,深化校企合作层面与层次,找准合作契合点,巩固校企合作关系,加快合作进程,以完善的制度来推动校企合作顺利、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林.内部制度建设:校企合作正效实现的关键[J].黑龙江高教究.2012,(11)

[2] 李琦.论高等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保障制度的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13,(20)

[3] 虞璐.构建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J].企业导报.2010(12)

建立制度建设长效机制范文第3篇

关键词:烟草企业;制度建设;企业文化;刚性;柔性

中图分类号:F28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4-000-01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成熟的企业文化一旦建立,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感染每一名员工,制度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内容,更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突出制度建设工作,可以发挥刚性作用与柔性力量,形成合力来约束职工行为。

企业文化建设与制度建设密切结合,将制度建设融入企业文化建设,最大的收益就是能够在企业文化中形成“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思想氛围,提高职工自律意识,真正为建立制度、完善制度、执行制度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对于企业来说,规章制度就是企业内部的“法律”,创建是基础,执行是保障,不仅要建立完善的制度,更要牢固树立严格按制度办事的思想,真正形成自觉学习制度、执行制度的工作环境。有制度不执行比没有制度更可怕,这是一种言必行,行必果的执行力文化。“政令畅通、令行禁止”是企业文化的要求,也是制度建设的要求,制度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作,不仅仅要“有法可依”,更要“有法必依”。正确处理制度建设与提高制度执行力之间的关系,对于增强行业和企业的活力至关重要,加强企业制度建设,提高制度执行力,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加强制度建设的动态化管理

制度的建设是一个复杂、渐进的过程,也需要实行动态化管理。有些制度在制定之初可能是非常完善的,但也会因时、因势而产生不再符合实际需要的情况。建立完善“管制度的制度”,利用科学的制度评价机制,对每个岗位、每位员工、每个环节执行制度的内容和要求,逐一建立明确的评价标准,使每个员工了解各自所执行制度的内容、要求和关键点,同时也为组织考核员工制度执行情况提供一个可操作性的依据。

进一步加强规章制度内部管理监督,通过建立举报投诉体系,充分发挥内管及行政执法部门的外部监督作用,以弥补对内部监督、制衡机制失效后而产生的违规行为的监督;加强监督机构建设,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各部门齐抓共管的的格局,以最强有力的监督和处理手段,强化制度执行的后续监督。最后,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奖惩机制,通过建立奖惩机制,形成对员工执行制度的奖惩激励,形成对违规行为的监督制约,从而确保各项制度的执行落实,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兑现奖惩办法,形成引导员工自觉执行制度的长效机制。

二、加强制度的监督考核,完善企业规章制度的执行机制

制度一旦建立,并被评价是科学合理的制度后,必须要严格地去贯彻执行,也就是常说的“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为了保障制度能够真正严格贯彻执行,对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考核则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抓好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其重点是对领导干部遵守制度、执行制度情况的监督,难点在于强化广大干部职工对规章制度的理解能力和执行意识,明确每个员工必须遵循的制度、违反这些制度将要承担什么责任和后果。

规章制度是一种限制,限制也是一种境界,只要心中坦诚,被人限制是一种爱护,自我限制是一种觉醒。企业的规章制度是经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参与、共同研讨、共同实践制定的,是需要共同遵守的,谁违反了就要被追究。严密的制度体系建立后,对企业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员工都有了严格的限制,工作中,谁说了都不算,只有制度说了算。

三、完善制度监督体系,发挥制度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作用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监督制约,可以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因此,要使企业规范健康发展,健全制度是前提,领导带头是基础,从严执行则是关键。企业制度再多,写在纸上,挂在网上,不落实,只不过是一纸空文。制度本身是一把“尺子”、一面“镜子”,用尺子去衡量、用镜子去对照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名员工的工作质量,才能实现规范管理,要按照企业管理要求,科学合理地制订制度体系,监督关口前移,建立可行的监督制约机制。例如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强化主要负责人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责任意识,把握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个重点环节,突出“一岗双责”、“双强管理”,切实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落实民主集中制和支部班子工作规则,认真落实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决定制度;坚持和完善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等制度,切实加强党内监督。健全落实资金使用和招投标等制度规定,严格资金的使用和管理,防止、暗箱操作等腐败现象的发生。

在当前行业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的形势下,强化制度建设,是增强行业和企业活力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企业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加强制度建设,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只有真正将制度建设引向深入,切实提高执行力,建立长效机制,才能真正落实“严格规范”,加紧制度建设的步伐。执行规章制度丁是丁、卯是卯、建立宽严相济的管理作风,使全体干部职工体验到了严谨、和谐的氛围,职工有令则行、有禁则止,企业上下自觉执行制度才能蔚然成风,企业和谐稳定快速发展才能得到根本保障。

参考文献:

[1]欧阳新年.企业文化认知与塑造[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04).

[2]约翰.科特,詹姆斯.赫斯克特.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3]周忠英.企业文化――未来企业的第一竞争力[J].商业研究,2004(03).

[4]张敬文.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建设探讨[D].暨南大学,2003.

[5]张奇.企业文化建设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源动力[J].建设科技,2005(Z1).

建立制度建设长效机制范文第4篇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非常感谢局党委在这次会议上给了我作为“代表学校”发言的机会。

教育局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会议在我校召开并让我作为代表校发言,充分体现了教育局党政领导班子对我校的关心和爱护,给予我们学校各方面的工作特别是软环境建设工作很大的助力。

我们通过组织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学习教育局得党委下发的《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使我们全体党员干部深刻地认识到: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是进一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积极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升教育发展软环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是以教育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的需要。

为了使局党委《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在我校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为了促进我校各项工作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安全发展,把此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我们按照局党委在《方案》中提出的各项工作要求,成立了书记、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中层干部、学年组长为主要成员的领导小组。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制定了切合实际的《学校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学校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办学行为和教学行为、安全工作对违法乱纪的督察是学校软环境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一经发生,将给学校阻碍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加强教育发展软环境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

按照教育局党委《方案》工作要求,以宣传教育为先导,通过中心组学习,集中学习,讲党课,专题讲座观看警示教育片组织干部教师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认真学习中央关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文献和领导讲话及有关教育法规。充分发挥局网站等媒体的作用,广泛宣传软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不断加强对的舆论监督。建设有利 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思想舆论环境。

二、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加强软环境建设的监管和监控工作。

在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学校制度废、改、立的基础之上,制定出符合我校实际的系统性、层次性、发展性和权威性额的软环境建设制度。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纠建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廉洁高效、作风务实、群众满意的政务环境和教育教学环境。努力打造效率最高、服务最优、诚信最佳的软环境,为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安全发展提供有力制度保证。

建立制度建设长效机制范文第5篇

虽然我市机关效能建设取得了实际成效,但从督查和调研情况看,从群众反映看,仍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难点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大局意识不足,工作被动不积极。部分机关工作人员思想保守、知识储备不足、创新意识差,工作不积极、不主动,“凡事请示,能踢则踢”,不敢担当,不能主动履职尽责。

二是违反工作纪律情况屡禁不止。一些机关工作人员工作期间聊天、炒股、玩游戏,迟到、早退、脱岗,群众反映办事找不到人。

三是职能部门重监管、轻服务。一些经营者反映强烈的是个别职能部门“重监管,轻服务”,具体表现是“收费罚款有劲,服务和解决问题乏力”。部分群众则反映,现在到机关办事,总体上是“门好进了,话好听了,脸也好看了,但事仍有时不好办”。

四是参与程度不均衡。经过几年来不间断开展效能考评和督查工作,市直单位领导层和中间层高度重视效能建设工作,认识有明显提升。但是,部分一般工作人员认为效能建设是主要是领导的事,与其无关,在一定程度呈现出“上紧下松”、“上快下慢”、“上热下冷”的现象。

五是办事程序不规范,办事效率不高。有的职能部门办事环节多,程序繁琐,办事拖拉,办事效率低下。政务服务中心虽然在简化手续、提高效率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还存在有的职能部门授权不到位、“两头办公”、“体外循环”现象,服务窗口变成了“领表窗口”、“问事窗口”,提高效率的空间还很大。

六是少数行政执法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能严格依法办事,依然存在乱收费、乱罚款,、收受贿赂的现象。

根据调研情况,结合日常工作实践,分析以上难点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中人是核心,机制是关键。

从个人层面看,有四个方面具体原因。一是文化传统导致认识上的障碍。认为大国人多,慢是特色;相信好事多磨,磨是古训;以为快有风险,慢才保险;感觉良好,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明哲保身,遇事不当出头鸟。二是个人惰性影响。图清闲,怕付出,工作能少则少,事情能推则推。三是能力不足。由于工作经历、知识水平等原因,导致个人工作能力低下,不敢开展工作,凡事请示汇报,延误工作。四是价值观有偏差。为人民服务宗旨淡薄,图个人私欲,把谋取私利放摆在突出位置,吃拿卡要,必然导致效率低下。

从机制层面说,可以归结为六点。一是岗位设置不合理。没有科学合理安排工作,导致有人忙、有人闲,闲人不仅发挥不了作用,而且时常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二是管理不严格。制定的制度不能严格执行,对违规行为处理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不效能情况的发生。三是放权不到位。个别单位为了小集体或个人利益,不愿放弃行政审批(许可)权,对“两集中、两到位”工作认识不足,机关效能建设配套制度、配套措施不到位。四是干部任用机制不科学。虽然这些年我们在干部选拔上采取了一些有效举措,比如公开选拔、竞争上岗、选调等等,但是,目前在相当多的地方和单位,论资排辈、按部就班的人才使用方式,仍然起着重要作用。“天花板”现象的存在,导致工作缺乏上进心,得过且过。五是收入分配有待完善。目前机关工作人员的薪酬在社会上属于偏低层次,与支配的权力、工作的付出不成正比,在一定程度导致机关工作人员心理失衡,容易产生以利益为导向的工作态度。六是现代技术带来一定困扰。一方面现代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的普及,优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出现工作期间利用网络玩游戏、炒股等现象,分散了工作注意力,人民群众反映强烈。

要想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形象的改善,取决于投资环境的优化,归根到底取决于机关,取决于机关干部的作风效能。我市几年来的机关效能建设实践告诉我们,机关效能建设抓即有效、一抓到底、必见成效。而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必须努力建立健全机关效能建设的长效机制。

一是要把抓好源头治理作为建立健全机关效能建设长效机制的基础。一是加强干部教育。通过切实有效的教育使全市干部正确认识效能建设与事业发展的关系,认识到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是每一个机关干部都应负起的责任。认真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增强机关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本领、服务发展的本领、依法行政的本领、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切实解决一些机关干部“本领缺失”和“不能为”的问题。二是转变机关职能。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能和管理权限,合理划分事权,从根本上杜绝权责脱节、有权无责,一事多家管、出了事都不管的现象。深化审批制度改革,重点解决审批事项仍然过多、过于集中和减瘦留肥、明减暗不减等问题。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全面推行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工作,切实提高效能监察的实效性。三是加强领导力度。建立健全主要领导亲自抓,班子成员分工协作,明确专人负责的工作体制。注重把机关效能建设向基层、全员延伸。防止和克服松劲厌战情绪和消极应付思想,以更大的决心和韧劲,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实,使机关效能建设的各项工作真正体现效率、效果、效益。

二是要把完善制度作为建立健全机关效能建设长效机制的关键。制度是效能建设的根本。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必须把制度建设贯穿于机关效能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要围绕改革创新、转变职能、从严管理的要求,以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为目标,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等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失职追究制、否定报备制、窗口部门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度;以岗位责任制来明确工作职责,以承诺制来明确服务要求,以公示制来推行政(党)务公开,以公开评议制来强化民主监督,以失职追究制来严肃工作纪律,逐步实现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权。要刚化制度的运行。采取专题督查与舆论督查、投诉举报相结合,整体督查与专项督查相结合,定期督查与不定期督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的监督检查,有偏差的责令纠正,没落实的要求落实,有问题的限期整改,打折扣的督促补课,仍有落实不了的情况,要充分运用组织处理和

行政管理手段,严肃处理,追究责任,使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三是要把优化效能考评作为建立健全机关效能建设长效机制的重要手段。严格效能考评是推进机关效能建设的重要环节。要制定科学、量化、操作性强的机关效能考评办法,建立行之有效的评价考核机制。在考核的内容指标上,要根据不同岗位的职责、权力和责任,实施分类定效、分级考核,不搞“一刀切”;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把考核内容细化量化,把软指标变成硬指标。特别是要注重看效果,把工作实绩作为衡量机关效能建设水平的重中之重。在考核的时机上,既要搞好年度的集中考核,更要注重日常考核,建立考核情况逐月登记制度,如实记录履行岗位职责情况、完成领导交办任务的质量和效率,以及工作中出现的失误或偏差,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使机关效能考评成为一项常态化的工作。在考核的方式方法上,要把机关效能考评与工作目标考核、行风评议、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公务员年度考核等结合起来,通过组织考评、社会评议和明察暗访等多种手段,实施对机关干部的有效管理和科学考核。在考核的结果运用上,要把考核结果与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挂起钩来,着力改变“干与不干和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积弊,形成公平、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