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审计期望差距,责任认定
在银广夏财务造假之后,我国证券市场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进行了整顿,财务造假案件逐渐减少,但近期绿大地欺诈上市事件又引起了学术界对于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关注,也使得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的公信力产生质疑。2013年2月,云南绿大地公司被判处犯欺诈发行股票罪、伪造金融票证罪、故意销毁会计凭证罪,判处罚金1040万元。2013年3月,证监会拟对绿大地欺诈上市涉及的中介机构进行处罚,其中没收深圳鹏城所60万元的业务收入,并被处以等额的罚款,同时撤销其证券服务业务许可,对会计师事务所负责人给予警告、终身证券市场禁入并处10万元罚款。而早在2011年,涉及胜景山河保荐的中审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就因为存在失职行为而受到证监会对其出具警示函的处罚,处罚的主要原因是注册会计师在存货盘点上违反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两位签字会计师被出具警示函,并在36个月内不能受理其出具的文件。
从胜景山河到绿大地,再到紫鑫药业、新大地、万福生科等IPO财务造假及上市公司年报财务造假,投资者不仅对造假的上市公司深恶痛绝,也对执行审计的注册会计师提出了质疑,注册会计师为何未能查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是有意为之还是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隐蔽性太强?这些问题的提出不仅是对审计行业公信力的质疑,也给实务界重新认识审计期望差距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于审计期望差距,国内外学者均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审计期望差距概念是Liggio在1974年提出的,是指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对审计业务的期望与实际审计业务之间的差距,Poter在1993年将审计期望差距定义为社会对审计师的期望和审计师实际执业水平之间的差距,由合理差距和执行差距(包括标准不足差距和执行不足差距)两部分构成。1998年,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下设的麦克唐纳委员会提出审计期望差距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可能的准则与准则的差距、准则与现在的执业之间的差距、公众对审计的期望与可能的准则之间的差距、执业与公众对执业认识之间的差距。国内学者的研究方面:赵丽芳(2007)认为,社会审计问题的症结在于审计期望差距的始终客观存在。缩小、弥合审计期望差距需要明确社会公众的合理期望、有效提升现实审计执业质量、及时提高独立审计准则对公众合理期望的回应条款设计。蒋棣华(2011)也从审计期望差距的形成、现状和原因对审计期望差距进行了分析,并从提高审计执业质量、增强审计市场有效性以及强化监管效能的角度进行了对策研究。
上述的文献研究更多是从大的框架性构建和理论性探讨,对于当前影响审计期望差距的最主要因素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未进行专题性阐述,提出的改进措施也更多是价值倡导和注册会计师执业分析,并未对影响注册会计师行业公信力的财务造假事件提出专门性的应对方案。本文基于上述的文献研究基础,以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作为切入点,基于审计期望差距影响的四个因素分析,提出了监管机构应当披露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责任认定等有针对性的措施,并结合审计准则完善、审计技术改进,从两个维度缩小审计期望差距。
二、审计期望差距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沿用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对审计期望差距的定义及影响因素分析,将审计期望差距分为:可能的准则与准则的差距、准则与现在的执业之间的差距、公众对审计的期望与可能的准则之间的差距、执业与公众对执业认识之间的差距。从这四个维度结合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分析审计期望差距,不仅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审计期望差距的扩大化进程,也能分析如何应对这种趋势:
第一,可能的准则与准则的差距:注册会计师按照现行的审计准则与按照理想化的审计准则执行审计任务之间的差距,由于审计技术的改进具有滞后性,当审计技术与被审计单位经营业务不相匹配时,注册会计师改进审计技术以及审计准则的修订都是落后于审计实践的,容易出现审计准则的不完善性导致的审计期望差距。注册会计师有能力应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常用方法,但是受限于审计技术及审计本身的局限性,在面对上市公司精心设计的舞弊时,按照现有的审计准则执业,可能会出现未能查出被审计单位重大错报的情形。
第二,准则与现在的执业之间的差距:理想的注册会计师完全按照理想的没有任何缺陷的审计准则审计出来的结果与实际注册会计师执业过程的差距。注册会计师在执业的过程中存在执业判断、审计抽样,即使注册会计师完全按照没有任何缺陷的审计准则进行审计,还是可能存在偏差。注册会计师的执业判断、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程序结果的认定,以及是否有对舞弊进行特别的测试,都是基于其逐步执行审计程序并进行分析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结果,所以在现行的执业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偏差。
第三,公众对审计的期望与可能的准则之间的差距:理想的准则与公众对审计的期望之间依然存在差距,即公众希望注册会计师扮演“经济警察”的职能,能够查出被审计单位所有的重大错报。上市公司存在众多利益相关者,注册会计师肩负着更大的责任,但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方法都是一样的,可能的准则也是一样的,审计并未因为上市公司审计而改变审计技术,只能做更多的审计程序或者设置更低的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必须花费更大量的审计成本才能满足公众对审计的期望,却依然可能不能够查出被审计单位所有的重大错报。
第四,执业与公众对执业认识之间的差距:公众对审计执业的认识是注册会计师具有专家级的专业技术,能够在审计过程中应对所有的问题,最终出具准确的审计意见。但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存在众多的判断等不确定因素。公众对执业认识总是基于个别的案例对审计产生质疑,如注册会计师查出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公众认为这是注册会计师的本职工作,进而对审计执业提出更高的期望值;如注册会计师未能查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公众会认为注册会计师应当为自己未能履行审计职责负责。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导致审计期望差距扩大化与上述四个方面均相关,前两个差距被认为是合理的期望差,有必要通过执业上的改进加以缩小;后两个差距被认为是不合理的期望差,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就审计期望差距的现状而言,后两个差距是目前审计期望差距扩大化的原因,这其中既有社会公众对审计特征的不清晰之因,也有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担忧:第一:公众期望通过审计能毫无遗漏地揭示被审计单位存在的舞弊行为,但由于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和统计抽样技术的固有局限,以及现代舞弊手段的高技术化和高隐蔽性,不可能通过审计揭示出全部的财务报表查错。第二:在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中,深圳鹏城所和中审会计师事务所等均未保持足够的独立性及执业怀疑,不仅未能查出上市公司的重大错报,而且未能严格按照审计准则恪尽职守,在财务造假案例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虽然这样的案件数目不多,但其具有的影响力和其所牵涉的利益相关者众多,使得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公信力产生不同程度的质疑。怎么解决这两个问题成为即改进审计准则外注册会计师和审计界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三、缩小审计期望差距的对策研究
以往学者关于缩小审计期望差距的研究,大多会从明确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以及如何更完善审计执业的角度分析如何缩小审计期望差距,但传统缩小审计期望差距的方法,不适宜处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给注册会计师行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注册会计师行业以及注册会计师协会只有实施更行之有效的办法才能避免因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件给行业带来的公信力损失:
第一,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对于注册会计师公信力的影响最主要不是体现在其事件本身,而是社会公众对于该事件中注册会计师充当的角色认知不清,社会公众不知道是因为其与被审计单位合谋还是因为注册会计师确实严格执行了审计程序而未能查出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这就说明需要一个具有公信力的监督机构告知社会公众注册会计师在其中是否有责任,有责任应当如何处罚,这远比社会公众的猜测和对整个审计行业的不信任影响来得小。所以中国证监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等监管机构需要及时披露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调查结果,对审计合谋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严格处罚,对未完全按照审计准则执业的注册会计师进行警告及经济处罚,提高查处的力度和会计师事务所违规的成本。但对认真按照审计准则执业、拥有完整审计底稿的注册会计师要给予证明,并通报在造假案件中上市公司的会计责任和舞弊责任。
第二,在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件中,监管机构更侧重于追究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虚假陈述责任,而对处于谈判弱势地位的注册会计师采取了更加合理和宽松的责任认定取向,除非注册会计师有出现明显违反执业标准的“硬伤”(吴溪,2007)。目前监管机构的责任认定对于防止出现审计诉讼爆炸以及营造有利的执业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财务造假案件中,会计师事务所大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违反审计准则的行为,社会公众最不满意也是审计期望差距扩大化的原因就在于此,特别是对于审计合谋和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丧失更是深恶痛绝。所以监管机构应该如实披露财务造假案件中会计师事务所的责任和处罚意见,以警示其他会计师事务所,减少甚至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以挽回社会公众对于审计行业的信心。
四、结论
不同的财务目标使得上市公司会计工作在某些特殊目的下显得不规范,这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这可以成为注册会计师减轻责任的理由,但不能成为其不认真履行审计职责的借口。要使得审计期望差距缩小,不是一味地强调审计的局限性,而是将财务造假案件中各个主体的责任公示公众,使得各方得到其行为应有的惩罚,并使得社会公众了解其中各方应付的责任,而不是令利益相关者不知悉并猜测其中的端倪。
应对由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带来的审计期望差距扩大化问题,注册会计师应当及时改善审计技术、及时了解最新的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模式和舞弊方式,严格按照执业准则进行审计;中国证监会及注册会计师协会等监管机构应当及时披露财务造假案件中各方的责任认定,给予相应责任方以处罚,并令投资者了解审计在其中应当承担的责任。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当及时改善不适宜于审计实务的审计准则,从执业准则的角度改进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随着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责任及审计目标的逐步理解,以及对财务造假案件中注册会计师的努力和过失的认识,公众的审计期望会趋于理性,并随着审计准则更接近于而不是滞后于审计实务,注册会计师职业能力水平的提高,从上述两个维度缩小审计期望差距。
参考文献:
[1]赵丽芳:《审计期望差距、差距弥合与治理基础审计——审计责任的历史还原或重塑》[J].审计研究2007.2
[2]吴溪:《审计失败中的审计责任认定与监管倾向》[J].会计研究.2007.7
关键词:财务监控;会计监管;财务指标
一、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涵义
会计监管是指具有监管权力的主体在一定监管措施和监管法规的约束下对监管客体进行约束和控制的行为。近年来,上市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也越来越规范。然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象和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事件层出不穷(如下图1)。
图1 截至2011年底上市公司典型财务造假案件的数量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证监会
图1显示了我国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件数量的年分布情况,财务造假事件颁发给现有的会计监管制度敲响了警钟,并促使我们开始对会计监管模式进行重新思考。如何在技术和制度上加强对上市公司的会计监管成为迫切的问题。
二、上市公司财务监控指标体系的设定
有效辨别虚假的会计信息是完善上市公司会计监管体系的核心内容,通过充分考虑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可得性以及可操纵性,本文建立了针对性较强的财务监控指标体系,作为会计监管的时间窗口来实现公司的财务预警,监测财务异常,提高会计监管的有效性。
(一)上市公司财务异常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财务异常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会计钩稽关系的不正常。钩稽关系是指会计报表之间相互配对的指标出现了异常,逻辑上不合理,这说明会计报表的编制出现问题;(2)年度变动异常。如果不同年度的经营数据出现明显的异常,则显然违背了公司的正常经营运作规律;(3)横向可比异常。如果财务报表的数据明显好于同行业其他可比公司,也说明公司财务出现异常。
(二)上市公司财务监控“四维指标”体系
从完善公司会计监管体系考虑,财务监控应包括对公司全部经营状况进行审核的过程,要综合考虑财务指标的可行性,设立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以及发展能力等指标。
1.反映公司偿债能力的指标
公司的债务状况是会计监管主要的考察对象,偿债能力过低会导致公司陷入财务危机,引诱财务造假动机。
监控公司偿债能力的具体指标包括:(1)资产负债率。此指标反映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如果比率过高,则说明公司的债务负担过重,会对公司长期支付能力形成潜在威胁。(2)流动比率。该指标用来衡量公司资产流动性的大小,反映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如果指标过低,则说明流动资金严重不足,公司有可能面临技术性清算;(3)速动比率。该指标越高,则表明速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保证度越高,一般来说,正常的速动比率为1,下限为0.25,如果比率过低,则说明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偏低。
2.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
主要指标包括:(1)主营业务利润率。该指标用来评价公司的获利能力,数值越高,则说明公司的经营业绩越好,发展潜力也就越大,不易发生财务危机;(2)净资产收益率。该指标适用性比较广,主要用于分析投资者的资本回报率,净资产收益率越高,说明公司能够给投资者带来的收益就越高,公司充满生机,财务状况健康;(3)每股收益。该指标越高,则说明普通股投资效益越好,股东相信公司的良好发展前景,公司财务安全。
3.反映公司发展能力的指标
主要指标包括:(1)销售收入增长率。此指标反映了公司在一定时期内的增长能力,是对于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量化数据。此指标越高,则公司的发展潜力就越大,短期内公司的财务状况也就越好;(2)总资产增长率。该指标反映了公司的总资产增长情况,总资产越高则说明公司的规模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就越强,不易发生财务危机;(3)权益增长率。该指标反映了公司的净资产变化情况,指标数值越高,说明公司的净资产年增长情况越稳定,股东的权益有保障,不易发生财务危机。
4.反映公司营运能力的指标
主要指标包括:(1)流动资产周转率。此指标用来说明每1元流动资产所支持的销售收入比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越高,说明公司使用流动资产的效率越高,财务危机发生概率小;(2)应收账款周转率。此指标用来衡量每1元应收账款投资所支持的销售收入比率,应收账款是由赊销引起的,该指标越低,表明公司收账能力越强,资金回收越快,经营效率也就越高;(3)存货周转率。表明每1元销售收入需要的存货投资,存货周转天数不是越少越好,存货过多会浪费资金,存货过少则不能满足流转需要,在特定的生产经营条件下存在最佳的存货水平。
三、上市公司财务异常指标的判定及会计监管完善
(一)上市公司财务异常指标的判定
1.偿债能力指标的判定
上市公司的一些财务操纵手段会影响到公司的资产质量,例如,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不足、虚增无形资产以及计提折旧不足等舞弊手段都会导致公司的资产质量下降,造成虚假资产过多,影响公司的偿债能力,对公司正常运营构成一定的潜在威胁。考察公司偿债能力可以通过比较公司的流动资产比率而获得直观结果,如果公司的流动资产比率显著异于同行业其他可比公司,则需要考虑是否为经营因素以外的人为造假原因导致这种财务异常情况的发生。此外,在本文介绍的偿债能力指标以外,还可以通过考察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项目在总资产中的比率是否正常来判定财务运行情况。
2.盈利能力指标的判定
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实践表明,“其他业务利润”项目通常成为上市公司财务操纵的针对指标,然而,对公司非经常项目的监管会涉及重要的关联方,比如地方政府等部门,这就使得相关监管工作需要得到关联方的支持。此外,公司可能会隐瞒对非经常项目的披露,造成会计监管工作的无效性,在实际监管工作中,为了应对这种情况,监管部门可以使用公司盈利能力指标来综合判断非经常性项目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例如,如果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较低,而非经常性损益项目较高,那么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操纵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3.发展能力指标的判定
公司的销售额需要以公司的发展能力作为支撑,衡量公司发展能力的指标可以反映公司的经营规模和资产数量情况。如果公司出现经营困境,实际销售业绩滑坡,而会计报告期间的财务操纵使得公司的发展能力明显超出行业其他可比公司,则可认为公司出现了财务异常,会计监管机构有必要审核公司在下一个年度操纵利润的可能性,这类公司值得相关的机关部门进行重点关注。
4.营运能力指标的判定
公司经营过程中的部分“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项目也往往成为财务操纵的工具,经常性业务活动中的财务舞弊现象可以在成本、费用以及存货等会计科目中得到反映,例如,财务操纵使得公司的存货周转率低于同行业的其他可比公司,但是反映在公司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和税金附加失去彼此间的对应比例关系,则会计监管部门在对公司经常性销售活动进行监管时,就应有意识地核查公司营运能力指标与会计科目之间的对应数量关系,以进一步分析公司是否出现财务异常情况。
(二)上市公司的会计监管完善
当上市公司的财务操纵行为通过上述财务指标得到反映后,会计监管部门可以通过联合证券监管机构进行深入调查。一般情况下,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会计事务所和证监会是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主要外部监管者,具体的外部监管措施可以包括会计事务所尽职审查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对于不合标准的财务报告应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严格监控,如果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显示公司可能出现财务操纵,应派出监管人员进行实地分析与盘查,确定与财务操纵有关的怀疑对象;证监会在上市公司发行审查过程中采取严格的审查制度来分析财务报告的真实度,判断上市公司是否存在财务舞弊现象。
此外,构建上市公司的高效会计监管模式应时刻注意以政府强制力量为主导、以市场调节力量为辅助,这样在保持会计监管独立性、权威性以及针对性的同时,也充分赋予市场在会计监管中所发挥的自动调节力量,“政府-市场”的双重监管模式对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具有根本保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上市公司的监管主体多样性,政府应明确监管主体各自的职能和监管权限,避免监管主体间过多的权利交叉现象,减少责任推脱。在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还不够成熟的情况下,绝对依靠会计事务所进行上市公司财务监管是缺乏效率的,发挥社会多方面力量才可以引领和帮助我国资本市场会计监管走向成熟。
事实上,会计监管的最终目的是防止上市公司自身出现财务危机,只有切实有效的内部监管才能够深入把握公司的真实运营状况和财务信息,从源头上杜绝财务舞弊,加强上市公司的内部监管是完善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重中之重。
结束语
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使得上市公司参与的经济活动日益多样化,所涉及的会计信息的披露内容也越来越复杂,目前国家性会计监管体系已经显示出了一定的发展滞后性。实际上,完善上市公司的会计监管体系是与时俱进的系统性工程,更新会计知识和财务知识、健全配套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提升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等多方面因素都应考虑到这项工程中来,提升会计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同时并举的重要性,最终完善上市公司会计监管。
参考文献:
[1]刘燕.从财务造假到会计争议-我国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监管的新视域[J].证券法苑,2012(06):135-167.
[2]马静珲.我国会计法规监管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8(10):35-37.
[3]韩东平.利益相关者理论条件下对经营者财务监控指标体系的设计研究[J].管理科学,2009(03):67-72.
[4]朱文娟.上市公司财务异常的会计监管问题探讨[J].财会通讯,2011(07):23-27.
[5]张德荣.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J].财会通讯,2011(12):35-38.
[6]周晓静.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不足与完善[J].管理科学,2010(07):45-49.
[关键词]信息披露 资本市场 财务信息
资本市场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市场的完善和发展与上市公司财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上市公司财务通过筹资和投资联系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成为投资者和上市公司相互投资和筹资的链条;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的运作要借助于一定的信息,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财务信息,因此财务信息与资本市场融为一体,密不可分。
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发展,不仅与上市公司现有业绩相关,更与投资者对市场发展的未来预期以及由此确立的投资信心相关。为确保这一信心的稳定,保证资本市场诚信至关重要。投资者投资能够得到有效保护,资本市场能够促进资本形成和有效配置,是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心理支撑。支撑这个基柱的关键是信息披露问题,即披露的信息必须确保证券价格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每个上市公司经营的基本情况和整个资本市场的风险状况。只有在此基础上,投资者才能对未来进行合理预期,进而作出理性的投资选择、购买自己偏好的证券,上市公司进而从投资者手中得到相应的资源配置,这样公司的融资成本与其风险和经营业绩的前景相符合,达到了资本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目的。
因此,有效、规范的资本市场是建立在财务信息有效披露基础上的,建立完善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制度是确保资本市场交易公开、公平、公正的前提。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股东的判断和决策,关系到股东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证,也关系到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
一、上市公司财务存在的问题
中国股市之所以存在过度投机的风险,上市公司业绩之所以虚假成分较高,股价波动幅度较大,其原因固然与公司内部经营管理有关,但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会计信息披露造假。因为中国迄今尚未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对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做出有效的制度安排,结果上市公司管理层在会计信息编报方面的权力过大,并且缺乏有效的约束和监督,导致会计信息披露在真实性、及时性和充分性、可比性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1)信息披露不真实,缺乏可靠性;(2)信息披露不及时,使信息的相关性大打折扣;(3)信息披露不充分,缺乏充分性;(4)信息披露不统一,影响信息的可比性。
根据信息经济学理论,在企业委托结构中,委托人和人在信息上是不对称的。一般而言,信息供应方(人)有相对完全的信息,而信息需求方(委托人)仅有不完全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很可能通过输出对自己有利的信息,甚至不惜掩盖真实信息,制造虚假信息使自己获利。目前中国证券市场上这种现象相当严重,如此下去会使以股东为主的信息使用者怀疑财务会计信息的可信程度和价值,最终动摇财务会计信息在经济管理与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信息不对称下的这种财务欺诈,虽然在短期看来损人利己,从长期来看在有效的资本市场上会渐渐显示出害人害己的本质,对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和发展极为不利。
二、对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改进建议
会计信息质量是资本市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治理目前上市公司存在的信息披露失真问题,关键在于完善相关立法和法规体系,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提高注册会计师独立性和公正性。
1.完善上市公司的会计规范体系和信息披露制度
我国会计规范体系已经基本建立,但是目前迫切需要对某些规则予以细化,以便于具体操作和执行。同时,会计是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信息在国际资本流动中,不应该存在太多的“中国特色”,给外国投资者带来诸多的障碍,人为地给引入国际资本造成信息不对称。企业会计制度应最广泛地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的成功经验,在重要经济事项的确认、计量、信息披露等方面,同国际惯例相协调,增强财务会计信息国际间的可比性,提高财务会计信息质量。
2.强化证监会监管与处罚力度,提高法律规定的可操作性
仅有法律法规还是不够的,目前的问题是对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力度不够,很多上市公司是知法犯法。因此,加大相关法规、制度执行力度和检查力度是迫切的。其次鉴于中国造假的收益远大于预期付出的成本,因此应尽快引入民事赔偿机制和相应的民事诉讼机制。这样既可以使蒙受损失的投资者得到补偿,又能给造假者形成必要的经济压力,从而提高违法造假的成本。
3.完善公司经理人员的激励机制
对公司经理人员实行激励,应采取股票期权、补充保险与精神鼓励等多种形式,应避免薪酬标准及方案实际上由经理人员自我制订的现状,建立以经营绩效为核心的考核指标体系;建立董事、经理人员遴选的市场程序;同时应加强对其职务消费的监督与约束,禁止向其本人及其相关利益人提供贷款或担保等形式的利益优惠,或以优惠方式购买公司股票。
4.加强对管理层的监督
无论董事会作为决策机构还是监督机构,独立董事都可以发挥其立场中立、专业能力强的优势,从而减少内部人控制,弱化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经营决策的绝对控制。因此中国的现实选择是强化董事会的作用、淡化监事会的作用。在此前提下,在董事会中增加独立董事的比例,设立成员大多数为独立董事的审计委员会,增强董事会对会计和审计事项的监督。
5.加强社会舆论对证券市场的监督
应当取消对财经媒体中所谓“指定信息披露”与“非指定信息披露”的区别对待,应当同步建立起有利于社会舆论履行监督职能的外部环境,包括政治和法律环境,促使传媒业形成平等竞争、透明自律的机制。
参考文献:
[1]于颖,卿固.新《企业会计制度》与资本市场的规范和发展[J].财经问题研究,2001(11).
【关键词】财务信息 影响 建议
上市公司财务不透明主要是将产权与管理权分离所致,上市公司具有多个股东,加上投资人多而且不直接参与经营活动,导致企业财务不透明问题普遍存在。上市公司财务透明才方便投资人的监督。企业需要披露的财务信息主要包括:企业在发行股票前向公众募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上市公司中期报告、年度报告以及重大事件公告等,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报表。
一、财务信息不透明的原因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与财务透明度明显表现为负相关,即为利益侵占效应,在股权相对分散时,对会计透明度产生积极影响,而对于国有且控股的上市公司有利于提高会计透明度,控股股东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开始转向利益协同效应。同时还发现,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放大了国有股权发挥的“帮助之手”的作用。
上市公司财务透明度不够的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自身内在原因,二是外部原因。
(一)自身内在原因
其一是因为对公司利益的追求,对增资配股的需要,为了再次在证券市场上进行融资,便通过制作虚假报表,吸引投资者,来达到增配股的目的,因为在我国的市场中,公司一经上市便可获得继续融资的权利,并且通过股权的融资成本与其他方式的融资手段相比,其成本比较低。但是公司再次融资也许具备一定的条件:第一,近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在百分之十以上;第二,期间任意一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不能低于百分之六;达到此标准才能继续通过股权的融资,基于这样的条件一些公司便开始对利润数字的操作,以提高净资产收益率,以求继续融资。其二,如果上市公司在两年内亏损或者当年的每股净资产低于面值,就要实施处理,三年连续亏损将面临退市风险,所以很多公司不折手段以求保留自己在金融市场中的席位。其三,高层管理人员存在舞弊,严重制约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或是存在拥有特别大股权的大股东,大股东经常干预日常决策,使得监事会形同虚设,同时部分注册会计师为了与上市公司保持良好关系不顾职业道德规范不执行独立,客观,公正原则。
(二)影响上市公司财务透明度的外部因素包括
其一,由于现阶段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时间较短相关制度还不是十分完善,对于事前控制的作用不强,更多的是注重事后补漏洞,使得只顾眼前利益者有机可乘。其二,相关法律构建不合理,相关的处罚措施力度不够,对于民事诉讼没有明确规定,使得民事诉讼较为困难,对于企业及注册会计师的约束力不强,难以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其三,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国家相关监管部门的审批工作只重视形式,不注重实际效果,对于责任相互推诿。其四,部分地区的税务部门为了粉饰自身的经济收入,加大税收金额,放纵甚至诱导上市公司对实际的经营情况进行美化,对财务报表进行包装,以求提高税金,更有甚者干预银行的贷款行为,为上市公司提供帮助,助长不正之风,这些方面的因素都为上市公司财务透明度降低的“毒瘤”提供了舒适的温床。
二、提高上市公司财务透明度的建议
随着国家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经济的迅猛增长,经融市场的不断壮大,我国的股民数量与日俱增,提高上市公司财务透明度的要求就显得更加刻不容缓。上市公司财务透明度越高,说明公司越自信,也就意味着公司诚信越好。企业财务信息的透明度有所提高的话能够有效地减少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管理阶层的不信任从而获得投资者的青睐,并且是投资者对经营者所从事的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的监督也会更加方便,及时,有效。
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透明度较低其主要原因包涵内部因素既公司最求过分利益,管理阶层对提高财务透明度的认识不够,思想觉悟不高。对此,应该提高管理阶层对提高财务透明度的认识,提高企业透明度需要从调整企业结构,即调整公司结构。
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透明度较低其外部原因主要是相关政策法规不够完善,惩罚力度不够,给了上市公司舞弊违规的空间,针对于此应令相关部门完善法律与法规,加强大监管力度,既加强法制监督。
除了以上内部问题与外部问题,还有一点就是对于当下金融市利益相关化的问题明显,例如一家大的上市公司同时拥有一个或几个子,这些子公司可能会成为其母公司的压力分配点或替代者,所以要切实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上市公司的利益相关方也需要受到监管,既加大利益相关方的监管
(一)调整企业结构
从调整企业治理结构的角度上来说,企业财务信息不透明是企业决策上出现了问题,需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需要注意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想合理保证企业财务信息对外透明的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就必须先对其作为企业管理中枢的内部结构进行控制。只有企业内部和谐,才能保证公司出现问题时的一致对外。
第二,企业内部需要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有助于保护财务信息的准确真实,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必须严格遵守2009年国家的《企业内部管理规范》来进行内部管理。从而保证企业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第三,企业必须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维持提高企业内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公司运作效率。赏罚分明,行之有效。
第四,扁平式的管理结构使高层的决议比较容易传达下去。提高工作效率。
(二)加大利益相关方的监管
所谓的上市公司利益相关方就是指在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或是其他重要决策过程中,或是其他方面具有重要利益的个人或团体。并且其利益一必然是与上市公司的的业绩,利润或是成绩息息相关。
对于公司的财务信息报表来说,财务信息的提供者及上市公司聘请的注册会计师就可以称之为是上市公司的利益相关方,上市公司的子公司也同样是其利益相关方。
上市公司应该与利益相关方建立良好,健康的关系。同时上市公司的外部组织应该积极履行自身的职责,并加强监督,从而确保上市公司的正常运行。
(三)加强法制监督
依法治国一直是我国的执政根本,而一切的规范,制度都应该得到法律的保障,把权力锁在法律的牢笼里,用法说话,用法律为发展护航。为了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透明度需要合理的有效的法律制度,国家应该尽快修订相关法律,制定一系列能够完善的,高效的评估公司财务透明度的管理制度,来合理评定财务信息透明度等级。我的建议是:
第一,在法律的正确的引领下,监管部门应加大对各企业网站数据的管理力度。这样做不仅能激励上市公司做好财务信息透明化工作,也会是维护广大投资人利益的重要保障。
第二,上市公司应该被要求从多个方面提升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充分性,准确性,而且必须提高财务报表等数据的通俗易懂,降低投资人阅读难度。据悉,中国已着手制定上市公司允许破产的相关法律,上文中的案例也曾提到过假上市公司诈骗7亿,但是一审期间,有关部门却对这7亿的去向无从查证。这样的事情是可以通过制定法律来避免的。
第三,有了法律的约束投资者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虽然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的任务很艰巨也非常之必要。
第四,完善民事诉讼赔偿制度,对于某些上市公司隐瞒,虚假信息的可耻行为予以严厉的处分。
第五,建立驱逐制度。一旦上市公司被查出财务信息造假,欺瞒投资商,消费者的行为,应对涉及事件的相关单位或个人驱逐出其所在行业,这些不诚信的人或单位应被予以严厉惩罚。如:对于造假的会计从业人员,从此从会计行业中驱逐,吊销其执照,并不允许其再从事相关职业。
三、结论
虽说我国市场在最近几年经济发展十分迅猛,并且在新一轮的金融危机过程中,当其他的国家经济均因收到了金融危机的冲击而纷纷停滞或是回退,但是我国经济势头却始终保持平稳的态势,以及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级企业的快速腾飞,都显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和谐健康的一面,但是问题依旧存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信息内容失真,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信息内容缺乏及时性,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信息内容缺乏等,都造成了我国上市公司的平稳健康发展。这些问题不容小视,其原因变暴露了我国上市公司在经营运行方面的弊病,上市公司只重利益,注册会计师不负责任,相关法律不完善,而上市公司的财务透明度问题的影响极为重要,1997年亚太金融危机经过分析的直接诱因就是上市公司财务透明度研究。若希望始终保持我国经济增长的良好势头,落实提高上市公司财务透明度,调整企业结构,加大利益相关方的监管,加强法制监督便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惠农力度的不断增强,农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不断增强,上市企业不断增加。部分上市公司为了增发扩股、吸引投资者,舞弊行为越来越多,舞弊手段越来越隐蔽。作为审计部门,审计风险越来越大,难度越来越高。本文认真梳理了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件,结合具体事例,分析了农业上市公司主要舞弊手段,结合审计理论和方法,提出了相关审计对策。
关键词 :农业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舞弊手段;审计对策
一、农业上市公司舞弊事件概述
中国资本市场于上世纪90 年代初运行,财务造假、舞弊案件时有发生,案件层出不穷,舞弊造假手段越来越多样化、隐蔽化。在所有财务造假事件中农业类上市公司较多,比较典型的案件有银广夏、蓝田股份、新大地、绿大地等。
辽宁省沈阳市蓝田股份有限公司,借助当地政府和农业部的优惠措施,成为中国农业第一股,创造了中国市场经营的神话,神话的背后是财务造假,蓝田股份涉及资产虚增、利润虚增及其他造假事实,问题发现后,蓝田奇迹迅速破灭,在资本市场引起轩然大波。
1994 年6月上市的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曾因其优质业绩和发展前景被称为“中国第一蓝筹股”。
2001 年8 月,银广夏虚构财务报表事件曝光。“银广夏”事件不断发酵,经查明,企业自1998 年至2001 年期间虚增利润77156.70万元,涉及伪造销售合同和发票、银行票据、海关出口报关单和所得税免税文件等。因涉及银广夏财务造假案,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因此受到财政部处罚并解体。
广东新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精炼茶油,规模效益在业内平平,却在中介机构的护航下,成功过会,成为“茶油第一股”。经调查发现大量与新大地招股书不符的事实,涉嫌虚增利润、财报数据造假、隐瞒关联交易,舞弊手段丰富,被称为创业板造假上市第一股。
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欺诈发行股票、伪造金融票据、故意销毁会计凭证等,绿大地对2009 年年度利润进行披露时,五度变更业绩,史称“变脸王”,董事长、总经理等高管频繁变动,3 年三次更换审计机构,涉嫌虚增资产、收入和利润。
农业类上市公司有其独特性,一般与农民直接交易,农产品采购和销售较为分散,现金交易量较大,农业类存货盘点较为困难、存货单价较低,数量较多。审计起来具有一定的困难,审计风险由此上升,很容易出现审计失败案例。
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农业上市公司主要舞弊手段,结合审计理论和方法,提出了相关的审计对策,以期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农业类上市公司的审计质量,防止审计失败。
二、农业上市公司舞弊手段分析
(一)通过虚构交易商、内部关联交易虚增营业收入
为达到上市或者股票增发等目的,部分农业公司通过虚构往来客户,制作假公章,伪造出库单,出口销售合同、出口报关单、银行汇款单,购买相关发票等方式,编制虚假合同,达到掩盖虚假交易、虚增收入的目的。虚报营业收入手段较为简单,但是审计人员往往疏忽大意,不深入函证,导致上市企业蒙混过关。为达到上市目的,绿大地公司采用伪造变造合同、发票等手段虚构商品交易业务,虚增收入。2004年至2007年,绿大地的前五大销售客户在上市后陆续神秘消失。2009、2010 两年,财务报表披露确认苗木销售退回2348 万元、2009 年苗木销售退回1.58 亿元,高额的苗木退回问题重重。据法院判定,绿大地2008 年虚增收入8565 万元;2009 年虚增收入6856万元。银广夏通过虚构往来商,修改相关业务票据,又先后伪造了总价值5610 万马克的货物出口报关单、5400 万元出口产品货款银行进账单等以此来增加销售收入。据测算1998年至2001 年虚构商品销售收入104962万元,其中1998 年虚增1776.10 万元。1999年实际亏损5003 万元,虚增利润17781 万元。2000 年虚增利润56704万元,实际亏损14940万元。
农业上市企业客户及供应商较多,业务较为复杂和分散,部分上市公司利用真实的购销合同和真实的供应商、客户来虚增营业收入。2010年新大地将交易额仅有20 万元的一笔销售收入在会计确认时却变成了85 万,该交易真实存在,只是金额变成了85 万,原始凭证跟记账凭证不相符。在客户的选择上,新大地主要选择一些比较偏远的小企业作为自己下游客户和供应商,审计人员一般不易到访,为虚增收入提供了方便。
有的农业企业通过注册关联公司或壳公司自买自卖虚增收入、虚增资产。例如绿大地公司,在公司成立和上市过程中有预谋地注册了大量的关联公司或壳公司,在实际操作时,假借购买土地款、工程款的名义将公司的自有资金转出,然后再将虚增部分的资金冒充收入再流回企业账上,通过这种方式不断的循环来虚增收入。
比如公司支付建设工程款,账上显示支付了3000万元,实际只支付1000 万元,多出的2000 万元转入某个第三方关联公司或壳公司,然后该关联公司或壳公司再以采购绿大地公司农产品的名义再流回公司,虚增收入和资产各2000 万元。
(二)降低、转移成本费用,利用盈余管理进行利润操纵、虚增利润
利润操纵是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主要手段和目的。
利润操纵的手段主要是增加收入,减少或转移相关费用。企业通过滥用或随意变更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将应计入费用的科目计入递延资产、无形资产或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将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研发支出予以资本化等方式调节当期费用进而调节利润。通过虚构销售、自卖自卖等方式虚增收入。银广夏子公司上海广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通过虚假确认电视片广告收入、拍摄费用、盈余管理等手段虚增利润2670 万元;银广夏控股子公司芜湖广夏公司通过多计资本化利息费用、少计经营费用、不合理提折旧等方式虚增利润313 万元。新大地2011年通过捏造向梅州市喜多多超市连锁有限公司等9家客户的商品销售,虚增利润总额1078万元。通过自卖自买等方式,虚增利润总额234万元。2009 年通过向喜多多超市、梅州市林业局、平远金利和平远县财政局等4家客户虚构销售业务,虚增利润21万元。
(三)利用投资性房地产、工程项目、生物资产等科目虚增资产
农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虚增主要是利用投资性房地产、工程项目和生物资产等项目进行财务舞弊。农业上市公司对于土地资源有较大需求,土地是农业上市公司的主要资产。对土地价值进行虚增,主要是因为农村土地价格没有公允价值,出让价格在造假方面比较容易。
绿大地公司,通过虚增土地的面积或提高单价来虚增土地价值。2004 年曾将合同金额为30 万元使用年限为三十年的集体土地,在其招股书中变为了955 万元。
有的农业上市公司通过在建工程虚增资产。虚增在建工程是比较高明也是比较隐蔽的做法,因为通过在建工程和在建项目,资金大幅度增加是讲得通的。通过伪造招投标书、建筑合同、银行划款单等方式虚增固定资产,而实际上资金一分没有投入。例如新大地2009年到2010 年通过虚增在建工程然后转入固定资产1178 万元。绿大地公司曾公开披露:2008 年至2010 年期间,公司曾聘请工程承包商负责月望乡灌溉系统项目的修建工作,工程总造价为4,270 万元。但后期发现,绿大地将道路建设和水池挖掘仅为200 万元的工程项目做成了620 万元的大工程,该项目虚增金额为420 万元。无中生有是这类舞弊案的通用做法,又如2008 年绿大地公司通过伪造项目合同和相关支付凭证,伪造土壤改良项目的会计凭据,累计虚增资产价值4,527 万元。
农业上市公司容易利用生物性资产进行财务舞弊。
生物资产具有随时变动性,数量之多,统计难度较大,盘点方法受限,价值不容易核定,资产评估难度较大。正是由于此,部分上市公司就通过生物资产这一项目虚增资产。2014 年獐子岛10 亿元虾夷扇贝突然“报废”,上市公司声称天灾无法避免,实际上这些生物资产都是虚增出来的,最后通过报废来保证账实相符。当年的蓝田股份渔业禽业养殖每亩产值高达几万元,正是靠生物资产无法准确评估逃过了审计人员的视野。
三、农业上市公司审计对策
(一)分析农业上市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
农业类上市公司是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高发领域,财务舞弊是企业实现提高收益和利润、达到分红、配股最直接和有效的手段。审计人员在进行农业上市公司审计时要了解企业所处的各种内外环境,例如法律环境、监管环境、行业环境、市场环境、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等,判断企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主要经营压力。如果企业经营压力大就有财务舞弊的冲动,当经营状况不理想时为了使财务报表面上好看,就采取舞弊的手段粉饰报表。2008年,部分农业上市公司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多采取虚构收入的方式进行财务舞弊。所以关注上市公司所处的环境是审计的基础工作。
(二)重点关注农业上市企业关键的高风险领域及相关的内部控制建设
农业上市企业内部控制一般都不是很健全。在农业上市公司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领域。一是要关注收入管理的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是抑制虚增收入的关键环节,良好的内部控制是保证收入真实的重要基础;二是要注重关联交易,确保关联交易是否真实,交易价格是否公允,有无内部转移财产等行为,要重点识别关联方,检查关联方及相关交易是否准确披露;三是要关资产价格,尤其是生物性资产的计价、成本是否合理,是否符合财务准则的相关规定,计提的折旧是否符合准则规定,预估使用年限是否合理;四是要关注费用成本,要评价费用制度是否设计合理,费用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认真审核费用凭证,查看账簿,关注是否有异常数据,比如原材料某月是否有偏高的现象。
对费用数据进行分析性复核,通过相关比较,看是否存在虚报费用成本的问题,比如制造费用下降,产品成本却大幅增加,就存在虚报成本的问题。
(三)设计和实施针对舞弊的特别审计程序
一是加强分析性复核程序。分析性复核程序是风险导向审计下一个关键程序,对发现农业上市公司舞弊具有重要作用。其核心是将企业所处的环境信息与企业内部财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找出异常的领域,然后顺藤摸瓜,找到舞弊的具体事项。二是正确使用函证程序。函证的目的是证实相关账款余额真实性和正确性,及时发现被审计企业在销售业务中发生徇私舞弊行为。对农业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等进行核实,要规范函证程序,由审计人员亲自发出,亲自接受,不可由被审计单位负责发送和接受,从程序上确保规范。在函证过程中,要注重一些数额较大,回复时间过慢或者不回复的函证。
三是重视对现金流量表的审计。相对于其他资产,对现金项目的操纵是很困难的,公司的现金流量表往往是真实的。一般来说财务造假企业的营业利润与现金流量的趋势是背离的。四是提高程序的不可预见性。例如审计一般会对金额较大的交易进行重点审核,如果舞弊风险高,就要适当的对金额小的业务选取适当比例进行核实。再比如对存货的监盘采用突击的方式等。五是尽可能多地收集第三方证据。
(四)关注会计政策的使用、会计估计变更及会计差错更正
按照可比性的要求,会计准则不允许企业随便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方法,变更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部分农业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变更或者会计估计变更甚至会计差错更正来进行财务舞弊,操纵企业利润。审计人员可以询问变更的主要依据、原因,及时获取会计政策、估计变更的相关文件和资料,判定其合理性和合法性。检查相关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财务报告披露是否完整、准确,关注会计政策、估计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会计差错的更正要审查具体内容及更正金额。要扩大识别财务舞弊风险的范围,关注管理层财务舞弊行为。
参考文献:
[1]龙凤.企业财务舞弊特征与审计方法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12-04-01.
[2]王道军.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审计策略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1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