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服务型行政执法调研报告

服务型行政执法调研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服务型行政执法调研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服务型行政执法调研报告

服务型行政执法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在“两费”停收、工商职能亟待转型的形势下,周伯华局长提出了“四个转变”和“四高目标”的新要求。对处于执行层的市、县工商部门来说,如何正确和深刻地领会“四个转变”的深刻内涵,结合具体实践,实现“四高目标”的要求,对于促进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科学发展,推动工作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四个转变”和“四高目标”具有重要的时代特征和理论意义

科学的理论总是从不断发展的实践中产生,同时又指导实践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当前,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面临着内外环境的重大变化,也迫切需要新的理论指导。周伯华局长提出的“四个转变”和“四高目标”适应了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性。

一是适应了当前国内外形势的新需要。当前,全国上下都在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指导各项工作的指南。“四个转变”和“四高目标”是科学发展观在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部门化,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载体。其次,当前国内外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给工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在准确把握企业对工商部门的需求,充分发挥工商职能,帮助企业度过难关,确保地区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也是工商部门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再次,责任政府建设和民生利益维护,给工商行政执法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去年以来,一些地方相继发生了许多重大责任事故,特别是近期发生的问题奶粉事件和多起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也给工商部门提出了深刻的警示。“四个转变”和“四高目标”的提出,对于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理顺思路,调整职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解决了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当前,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面临着重大转型,征收了二十多年的“两费”停收,使许多工商人员特别是基层的干部职工出现了迷茫、不知所从的现象,部分人员的能力、素质不能适应形势和发展的要求,对新的经营方式敏感性不高,对新的领域比较陌生,监管执法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相对不足,面临着“本领恐慌”。要把他们从习惯于收费的状态中转变到加强监管、行政执法和服务发展的工作形态上,改变对原有工作状态和工作方式的“路径依赖”,还需要一个时期的心理适应和工作转型。“四个转变”和“四高目标”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开拓创新指明了方向。

三是有助于推动系统内行政执法机制和监管机制创新。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大部门体制改革”设想,就是要着力解决机构重叠、政出多门、效率低下、推诿扯皮等问题。同时,新的“三定”方案赋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的监管、食品流通环节监管、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等新的职责,需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不断创新思维方式和监管方式,抉弃传统的、落后的管理理念,努力拓展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空间;在部门内部,要合理配置管理资源,推进管理创新、组织创新,避免“系统失效”现象,着力转变职能、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四是有助于树立工商部门的社会形象。“小政府、大服务”是现代政府的发展方向,工商机关是政府负责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职能部门,必须对政府负责,为公众服务,“四个转变”将工商机关的服务寓于监管职能之中,有效地达到让社会满意的“四高目标”。同时,在“两费”征收时期,许多基层工商机关将大部分精力和时间放在了收费上,社会上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于工商部门职能的认识也基本停留在收费管理上,“两费”停征以后,社会上一些人对工商部门的存在价值产生了误解。鉴于此,尽快实现“四个转变”,达到“四高目标”,将使工商机关以卓有成效的工作业绩获得社会认可。

二、落实“四个转变”、达到“四高目标”要求的方向探索

“四个转变”和“四高目标”是对当前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深刻把握和科学解答,准确地把握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就会推动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开展。要实现“四个转变”,达到“四高目标”要求,结合**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实践,应当抓住“人本、监管、发展”三个核心内涵,从队伍、执法、服务三个方面做起。

一是激发内力,借助外力,教育培训相结合,提高队伍执行力。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队伍是做好工作的保证。“两费”停征后,队伍素质特别是基层工商人员的素质,还不能适应当前形势和任务发展的要求,要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用科学发展观来武装队伍,改革和创新工商工作,并及时克服部分工商人员存在的各种错误思想,将工商部门的职责和工作重点,及时转到监管执法和服务发展上来,推进各项职能全面到位。要加快工商队伍转型,加大教育培训力度,通过全员培训、练兵比武、以强带弱、以上带下等方法,尽快调整工商干部的知识 结构,练好“基本功”。同时,和大专院校、研究所联合建立研究培训基地、聘请相关专家参与教育培训、课题研究,为工商职能全面顺利转型奠定坚实的素质支撑。去年以来,**市工商局先后开展了准军事化训练、千人执法办案技能大培训、各业务岗位大练兵等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培训,使不同岗位的干部职工有压力、有动力,都能得到不同形式的教育。我们还邀请了总局、省局和高校的领导、专家定期为干部职工授课,成效显著。今后,如何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能,如何加强与研究机构的合作,有效地借鉴和运用已有的科研成果,仍是加强队伍建设和工作探索的重点。

二是大力推进监管方式改革和监管机制创新。“两费”停征后,工商部门可以更好地履行监管执法和服务发展的职责,推进职能到位。但当前的严峻经济形势,又要求工商部门不能按常规走路,要帮助企业解决面临的巨大困难,因此,要切实处理好监管执法与服务发展的关系,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统一起来。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应当围绕着“网格化精细监管、专业化综合执法、规范化法制监督”三个方向,实现执法主体、程序、效果三个达标;在监管领域上,以维护食品安全、农资监管、打击传销、规范直销、商标专用权保护、虚假违法广告治理、治理商业欺诈、取缔无照经营等方面为重点。要努力拓宽监管领域,在网络交易市场监管和反垄断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不断研究、探索和创新对企业、市场和其他市场主体的监管方式。在监管手段和监管机制上,应当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科技手段,推行数字化管理模式,实现由“人管”向“技管”的转变,由“单纯管理”向“服务管理型”转变,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预警防范”转变,实现监管职能模式化,监管流程标准化,监管环节科学化。

近年来,**市工商局在整合执法监管资源、推动管理机制创新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首先是推行了对不同市场主体的分层分类和信用分类监管制度。在落实总局和省局各类监管制度的基础上,立足**商贸大市的实际,针对**市场多由村居企业主办,导致产权不分、责任不清、机制不活以及法律地位不明确的情况,已经不适应现代市场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行市场公司化登记改革,以规范市场开办者、场内经营者“两个主体”为重点,以实施“市场公司化登记、信用分类监管”为内容,以“评定星级商户、创建文明诚信平安示范市场”为载体,带动**商城经营业态的全面提升。将信用分类监管和市场巡查、市场预警、网格化监管等制度有机融合起来,探索实施整体监管巡查制度。同时与金融等部门加强协调联系,推进监管信息共享,整合信用信息,打造权威的信用数据资源。这项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同时,市局也被省局确定为全省首批试点开展市场信用分类监管信息化建设的5个单位之一。

其次是整合执法监管资源。去年底,以打造“全省一流、全国先进”的大12315为目标,加强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对全市范围内的12315申诉举报统一受理、统一分流、统一督办、统一反馈、统一考核,形成了12315市局—县(分)局—工商所三级维权平台,消费者可以全天候通过电话、短信、网络和视频投诉,目前,已在全市城乡建立投诉站、联络站“两站”720个,在村居、超市、旅游景点新设立视频投诉点380处,形成了覆盖全市城乡的消费者申诉举报处理网络,实现了消费纠纷处理“不出店门、不出市场、不出小区、不出村镇”。大力推进“一会两站”建设,加快12315“五进”工程步伐,并与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系统对接,开办社区维权学校,建立青少年维权岗,组建群众性消费维权志愿者队伍,聘请消费维权特邀监督员、义务监督员,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监督氛围。同时也把12315打造成对工商人员的“监督热线”,成为一条政府畅通民意的和谐通道和为民服务的连心桥。

再次是开展对依法行政的再认识,创新监管方式。为实现“两费”停征后工作的顺利转型,促进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效能的全面提高,市局决定将20xx年的年主题确定为“行政执法规范年”,全面落实信用分类、分险度分级、警示信息、重点区域“四位一体”的监管模式。对执法科室、服务窗口、后勤科室、县分局和基层工商所等不同的岗位和人员的工作职能、工作责任、工作目标进行一一规范,细化执法和服务流程,严格绩效考核标准,既有对事的管理,也有对人的监督,力争通过努力,使行政执法体制进一步理顺,行政执法行为规范得当,长效管理机制落实到位。

三是充分发挥工商职能,保持经济平稳增长。近年来,工商机关的服务意识、服务手段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但是服务工作在如何更适应经济发展、长效机制的建立、服务手段的完善和管理方式的科学化上,还有许多要解决的问题,也有许多可以努力的空间。应当继续强化服务意识,树立“大服务”理念,实现服务从职业道德向法定职能的转变,从管理监督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从以自我为中心向以经营者为中心转变,拓展服务内涵,做到职能服务、权益服务、程序服务相结合。职能服务,即坚持依法监管,实行公平公正的执法服务、主动到位的政策服务,为经营者创造公平竞争的法制环境,就是对经营者最好的服务;权益服务,就是通过听证、行政复议、诉讼、赔偿等救济程序,切实维护和保障经营者的知情权、申诉权、救济权等合法权益,建设“阳光工商”,将执法的全过程置于广大经营者的监督之下;程序服务,就是整合服务资源,简化经营者办事环节,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务,并把服务程序化、制度化,形成包括服务承诺、首问责任、及时预警、年检公告等一整套工商服务规范。通过努力,不断提高服务层次,增加服务科技含量,提高服务的信息化水平。

服务型行政执法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一、主要职能工作开展情况

(一)认真谋划,当好参谋助手。一是积极谋划“十一五”。截止目前,“十一五”规划已经初步完成,正在等待人代会审议。二是认真编制专项规划。《*市生态市建设规划》已经通过专家评审,并印发实施。《*市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初步方案》、《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市黄金行业发展规划》、《全市中等职业教育专项建设规划》、《全市血防基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全市计划生育基础设施专项建设规划》、《20*-2010年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实施计划》、《*市十一五制造业重点工程建设规划》、《*市大企业、大项目发展思路》等一系列专题规划和思路已经形成。三是切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编制了《20*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先后形成《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调研报告》、《当前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关于发展我市县域工业经济的思考》、《*市黄金工业现状及下一步发展建议》、《关于我市硅石矿产资源情况的调查报告》、《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市农民增收问题的思路和对策》、《当前农村经济形势及对策意见》、《我市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今后工作思路》、《关于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有关问题的汇报》等分析材料,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二)争资立项,确保投资稳定高效增长。一是积极争取资金和政策扶持。截至目前,共争取到农业、服务业、社会事业、交通、信用、水利、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设施等各类资金1.3亿元。二是强力推进“861”行动计划*工程,共收集项目170个,总投资1300亿元。我市已经提前3个月完成列入省考核的重点项目建设任务。同时对项目实施动态管理,及时调整充实项目库。三是加强项目调度和过程管理。我委逐月上报和通报*工程的进展情况和重点建设项目的进度完成情况;经常性的检点项目建设情况,督促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四是全力做好市本级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根据《市发改委审批政府性投资项目暂行规定》和《**市本级政府性投资项目咨询评估管理办法》审批了**配套工程初步设计,**新区干道网工程,翠柏南路、兴济路工程初步设计等;下达了20*年第一批市本级政府性投资项目计划。五是做好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我委围绕重大项目的规划和建设,积极做好相关服务工作,千方百计做好与省和部委的衔接工作。目前,我市已与**集团正式签署了《**三期工程合作意向书》,并组建了建设协调办公室;**机场项目已经列入国家发改委和中国名航总局“十一五”规划之中;电厂二期的项目可研和接入系统设计通过评审;沿江高速**已经开工建设,**高速公路已经开始征地拆迁;**长江公路、**长江公路大桥和长江铁路大桥等项目均已初步列入省“十一五”综合交通规划,**长江公路大桥已通过预可评审;**长江铁路大桥和沿江城际客运铁路等项目“十一五”即将付诸实施;我市已被列入核电项目被选厂址。

(三)招商引资,借力发展**经济。我市已经提前完成全年40亿元招商引资任务;我委直接引资也已经完成8000万元,完成任务160%。一是认真做好外来投资服务工作。进一步修改完善了《**市外来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市引荐外来投资项目奖励办法》、《20*年度招商引资考核奖惩办法》。二是明确各个相关责任单位的引资任务;每月统计全市招商引资资金到位情况;精心组织召开招商引资工作会议;积极参加大型招商活动和区域经济合作。

(四)深入研究,切实加强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一是加强信息统计及监测分析工作,对工业信息数据实行了按月统计,分级汇总,分工业生产和经济效益编印两期工业经济运行数据快报,编印一期重点骨干企业月度调度表;二是每月搜集汇总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分月了工业生产快报分析、月度经济运行综合分析和重点骨干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简析。三是加强对重点骨干企业和行业管理,形成了《关于认定*市重点骨干企业的意见》,由市政府确定了20户重点骨干企业名单;在行业管理上突出抓了黄金行业生产采矿批准书的年检工作,在行业服务上,重点抓了企业(企业家)联合会组建工作;委托国家超细粉末工程研究中心正在编制我市第一个产业发展规划——《非金属材料产业发展规划》。

(五)狠抓重点,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是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了农村经济形势及畜牧业产业化调研;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涉农资金的争取力度。二是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举办了中小企业上市培训班等形式认真做好企业上市指导服务,争取合适时机推进我市企业上市工作;扎实推进循环经济工作,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调研,并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筹备中国九华山循环经济高峰论坛;努力促进安全生产和清洁生产,鼓励企业节能降耗。三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申请农产品进口配额;积极争取三产引导资金,推动服务业项目建设进程;加强全市三产运行情况监测;承办并较好的完成全市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工作。四是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编制了一批社会事业项目,积极争取到社会事业国债资金和省补资金1439万元,涉及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职业教育、计划生育基层基础设施建设、血防建设、农村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县级文化设施建设等社会事业的方方面面。五是全力推进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关法规。做好行政执法授权委托工作,组织我委执法人员进行行政执法考试,新增执法人员8人,大大加强了我委执法力度。六是扎实推进生态市建设、信用**建设。七是全面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会、妇女、团组织、计划生育和安全生产等工作,力争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全面发展。

二、依法行政工作开展情况

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安徽省实施行政许可法若干规定》,规范行政许可行为,我委认真研究制定了实施行政许可若干配套制度,组织机关及二级机构干部职工进行广泛学习和讨论,提出依法行政的各项具体要求,并已经在工作中认真施行。一是加强对重点项目招投标的监督管理,对我市招投标工作进行了调研,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上报至省发改委和市监察局,制定了我委办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核准)时核准招标内容的意见,并指导和监督了九华山大道等项目工程招投标工作。二是大力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再次对行政审批项目进行清理,仅保留审核、审批和申报项目六类,其余一律实行登记备案制,均全部落实到窗口办理或受理;拟定了委实施行政许可公示制度、告知制度、受理制度、期限制度、审查决定制度和督查制度等行政许可配套制度及规范文本。三是大力推行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把政务公开工作列入党政领导班子重要议事日程,开辟专门橱窗,做到干部提拔、岗位目标考核、奖惩、人员分流和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问题以及大额资金的调度、使用、审批等情况及时公开;小车用油、维修、保养、驾驶员出车补助和办公电话等情况每月公开;差旅费和招待费等情况半年公开;机关当年收支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等情况每年公开,使权力在阳光下运作、行为在群众监督中运行。

三、效率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在政风建设中,我委始终把提高工作效能,优化服务质量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一是机构改革进一步深化。我委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开展行政效能建设的意见》,在细致调研、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基础上,对人员进行了适当调整,并对各科室、委属单位的职能重新进行了明确和细化。二是通过政务公开栏和网站对外公开办事程序,及时办理需要我委审批的项目,全力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三是“窗口”工作进一步加强。全面加强了与行政服务中心的协调,研究制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需国家投资或平衡建设条件项目受理、转批程序的通知》,对项目受理、批办程序和文件签发等问题进行明确细致的规定,有效地解决了窗口与机关内部业务科室之间的衔接问题,强化了窗口的中心地位,从根本上保证了一个口子对外和“一站式”服务。至12月15日,已受理405件,办结405件,办结率达到100%。四是少开会,少发文,多工作,多办事。我委一直坚持少开会或者不开会,如果遇到重要事件也尽量做到开短会,力求以效率争时间,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切实的用到为人民服务中去。此外,在重点(国债)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方面,我委与各部门相互配合、互相协调,从未发生推诿、扯皮、拖拉等现象。

四、作风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委根据*市情,结合自身特点,牢固树立为民意识,努力践行“三个代表”,大力改进工作方式,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通过建立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建立科室工作责任制,开展调查研究活动等一系列措施,在全委上下形成实事求是、讲实效、办实事的良好风尚。一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方便企业,我委大力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二是为了更好的在工作中履行《行政许可法》,规范行政行为,我委组织举办了行政许可法专题培训和知识测试;拟定了相关制度及规范文本付诸实施。三是为了更好的为基层服务,为老百姓办实事,我委切实做好下派村和扶贫帮困工作,先后到**村和**社区走访贫困户;全年争取到以工代赈资金1010万元。同时,不但加强对选派工作的领导,落实选派干部待遇,而且帮助其争取资金,落实项目。四是为了能够及时倾听群众的呼声,我委严格落实工作,有效的处理好了相关来人来信来访。五是我委对关系到群众的任何问题都从不懈怠,切实做到“群众利益无小事”。

五、廉洁从政工作开展情况

我委一直对党风廉政建设始终紧抓不放,内修外管,全力打造“廉洁型发改委”。一是专门制订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作规则》,建立健全相关决策程序、议事办法和工作制度。二是严格执行“”制度,过好组织生活。组织开展了赴庐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和赴烈士陵园重温入党誓言等活动。三是及时调整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小组,认真组织参与警示教育专题教育活动,建立群众监督机制。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党组成员之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查摆问题,针对这些意见,经认真研究,制订了有效的整改措施,修改、完善了相关规章制度。四是制定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意见》、《20*年市发改委贯彻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实施意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主要工作的组织领导与任务分解表》、《市发改委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主要责任和协同责任工作分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年纪检工作要点》和公务招待、差旅费管理等规章制度。五是购置大件办公用品、机关文件资料打印和公务接待等工作严格按照上级规定执行,实行统一采购、公开招标,严格审批手续。

六、主要经验和做法

服务型行政执法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一、智囊作用日益凸显。

经贸发展局作为全区经济工作牵头部门,始终定位于党工委、管委会的决策“智囊”,着力在规划、产业研究、项目谋划等领域深入开展工作。在2012年10月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获省政府正式批复后,立即启动了《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前期工作,2013年3月规划正式起草,6月规划完成全部编制工作。同时,持续加大针对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的研究和追踪,强化与拓墣产业研究所、赛迪顾问、电子视像协会等专业机构和媒体的沟通联络,及时掌握国际、国内产业发展趋势和政策变化,撰写《深耕产业链,培育价值链,完善服务链——关于区平板显示特色产业发展道路的思考》等调研报告,建立动态谋划项目库,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已列入了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批准的《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实施方案》,以我区为主导的平板显示产业区域集聚发展成为国家试点。

二、项目管理科学规范

一方面,积极建立健全项目管理流程,严格执行项目立项审批、节能评估、境外投资等方面政策法规,完善受理、转报和存档程序,截止11月4日审批企业投资项目备案42件,企业投资项目预审62件,政府投资项目核准51件,外商投资企业审批10件,转报17项,全面落实限时办结。另一方面,对支柱产业、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建设、运营情况的实时监测,深入调查研究,以产业、投资为维度,建立产业数据库系统,强化对重点项目的交叉管理。2013年,纳入省861计划项目9个,计划投资122.13亿元,前季度完成投资126.11亿元,占全年计划103.2%;纳入市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调度项目6个,计划投资141亿元,前三季度完成投资143.7亿元,占全年计划101.5%;纳入市1346行动计划项目33个,投资198.42亿元,前三季度完成投资174.3亿元,占全年计划87.8%。全年央企新签约项目、新开工项目、当年实际完成投资、新竣工项目、新签约项目个数、新开工项目个数等目标任务预计可全部超全年计划完成,并被省重大项目领导小组授予“2012年实施861行动计划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第三是认真研究和精确把握国家、省各类扶持产业发展专项政策,提前了解资金导向和政策范围、流程,主动对接省、市相关部门寻求指导和帮助,积极组织园区企业提前谋划储备项目,按照申报节点精心编制项目申报材料,统筹做好项目申报沟通协调,突出项目申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当前国家、省对产业扶持重点政策资金逐年减少,资金导向偏向民生、基建的不利形势下,全年共申报各类专项20项,受理各类项目资金申请61个,筛选符合条件转报项目10个,其中鑫晟8.5代线获得2012年度省战略新兴产业资金5000万元,蓝光LED项目获得2012年度省高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300万。第四是加大国债项目监管力度,实时关注区内国债项目建设进度,配合财政部门做好国债资金使用监督,落实各级督查整改措施。

三、企业服务创新模式

2013年,经贸发展局紧紧围绕“一切为了项目,项目就是一切”的理念,主动探索服务新模式,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服务路径。一是常规问题系统化处理,连贯流程。进一步健全快捷、高效反映和解决问题的绿色通道,创建“企业问题台账”,规范处理流程,形成全面的服务素材,编制成《区企业服务导航册》,为企业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指南。同时,定期“企业服务月度汇报材料”、《企业服务期刊》等形式,与管委会各部门进行信息传递,建立跟踪服务机制。二是发动企业抱团联动,集中服务。牵头组建了区企业联盟,先后组织区内企业参加21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展会、3个高峰论坛以及多场企业上市培训会等活动,持续扩大企业联盟的影响和合作领域,深入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宣传、融资、上市、交流等问题。目前,联盟已拥有112家企业成员,企业间交流合作活动频繁,企业凝聚力和整体竞争实力逐渐增强。三是依法兑现政策、协议,为企减负。全面落实工业项目行政事业收费和小微企业行政收费减免政策,统筹安排管委会自持的宿舍、厂房,合理调配和协调企业闲置厂房、办公楼等资源。同时,本着尊重历史,以协议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兑现政策、根据协议约定进行财政奖励返还,积极妥善地处理原瑶海工业园、三十头及工业园孵化区历史遗留问题。

四、基地功能持续完善

始终将完善基地功能作为促进开发区转型升级和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抓手,围绕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提升综合配套能力。2013年,不断加强与海关的联系,与省市相关部门多次赴京推进综保区申报工作,第一轮征求部委意见已经结束,各相关部委会签正在进行,待报国务院审批,综保区规划设计工作业已启动,将在项目获批后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尽快开工建设。“国检局综合实验楼”设计工作即将结束,正在申报“2014年市公益性项目”,力争2014年开工。168中学东校区已开学一年,在2013年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已开工建设,将于2015年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教育、医疗等配套资源效应快速显现。

五、科技创新成效显著。

不断加大对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定期召开专场培训会,受训人员达200人次以上,共计50多家企业60多个项目进入科技企业库和项目库。大力支持企业制订标准和培育品牌,鼓励企业积极承担和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企业科研实力和自主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全年全区预计新增专利申请数突破1000件,同比增长35%,其中新增发明专利申请数达300件以上,同比增长60%;新认定市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4家,新增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家,新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新增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5家;全社会研发投入(R&D)预计超过5亿元。预计至2013年底,全区将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70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70%以上。5月份,省政府再次授予我区“省创新型园区”称号,这是我区连续两届获此殊荣,也是全省连续两次获此表彰的五家园区之一,园区企业综合竞争力快速提升。

六、外贸发展领先全市

积极开展外贸企业包保服务、推动信用保险、组织开展外贸政策宣讲会等多项举措,推动外贸工作快速发展。2013年1-8月份,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42185万美元,同比增长98.5%,其中,出口38350万美元,同比增长53%;进口103835万美元,同比增长122.8%,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3%,预计全年可完成17.5亿美元,增速、目标完成进度均遥遥领先各开发区,区已成为市外贸发展的重要力量。

七、市场建设稳步有序

一是进一步做好民生商务工作,积极推动农贸市场按照全市统一部署时间完成标准化改造,完成7家社区蔬菜直销店和4辆蔬菜流动车的布点,新增10辆早餐车定点供应,切实保障便民惠民菜篮子体系建设执行到位,满足区内居民的生活需求。二是完善价格监测预警机制,重点突出对粮油、猪肉、蔬菜等日常民生价格的监测和巡查,建立监测台账,完成了重点领域成本调查,从而全面掌握和了解各项经济活动真实运营成本基础数据。三是强化市场流通监管,围绕文明创建、卫生创建工作,认真做好各类市场的清理整顿,完成我区生猪屠宰审核清理和肉菜流通追溯体系试点单位建设任务,辖区市场管理水平大幅提高。

八、农业产业结构加快调整

2013年,围绕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深入实施的目标,着力做好项目运作、土地流转、秸秆禁烧,以及惠农政策落实等工作,全区农业、农村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1、扎实培育优势特色产业。以农业园区建设为重点,全年共引进现代农业项目26个,戈斯曼、绿神花卉、本亮合作社、卓茵农业等行业龙头相继入驻,建设各类农业园区面积11630.16亩,现代都市型农业格局基本形成,以纺织服装、木质家具制造为主体的农产品加工业初现规模,预计全面可实现加工产值为52.2亿元。截至10月底,已完成新增高效特色农业面积2.2万亩,新增特色农业产业基地5个,新增农业示范园区3个、新增设施工业1000亩。

2、有序推进土地流转。继续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全面推进土地流转工作。2013年三十头社区新增一次流转土地3193.89亩,全区已累计完成流转土地82672.84亩,为农业产业化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3、秸秆禁烧取得佳绩。禁烧期间,全区共出动流动宣传车33辆,拨付农户油菜秸秆搬运离田集中堆放补助、小麦秸秆粉碎还田补助53.36万元,确保顺利实现“不燃一把火,不冒一处烟”目标,有望实现“秸秆禁烧先进县区”四连冠。

4、惠农政策高效落实。为确保惠农补贴及时、安全、准确无误兑现,从政策执行、基础数据录入、表格数字审核、公开公示评议、资金拨付兑现、银行打卡发放、资金监督检查七个方面严格把关,累计兑现“粮食直补、农资综补”、水库移民直补、政策性农业保险、退耕还林补助、财政奖补等各类政策资金743.42万元。

九、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随着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和产业新城的快速建设,2013年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可控,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生产安全事故9312起,同比上升34.7%;死亡3人(道路交通2人、工矿商贸1人),同比下降17.4%。围绕制度体系建设、隐患治理、打非治违、宣教培训等系统工作,着力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生产投入、落实安全生产任务、创建安全生产社区。出台了《区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导则(试行)》等规章制度,规范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上报、治理工作流程,明确主体责任,积极推动化工集中区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价。全面实施各节日、“隐患集中排查月”、安全生产集中专项检查、百日安全生产大检查等专项行动,扩大隐患排查范围和力度,共检查企业187家,排查隐患共计297处,整治292处,整改率98.2%,挂牌督办重大事故隐患13处,年底前全部整改完毕。大力开展宣教培训专项工作,“安全月宣传咨询日”、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安全生产监管人员春训班、职工安全资格证培训等活动深入人心,发放各类宣传培训材料10余万份,组织宣传报道近百篇,实现了宣教培训范围全覆盖,安全生产监管人员业务技能和素质大幅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业水平跨上新台阶。巡查执法与群众举报查处相结合,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非煤矿山、职业危害和工矿商贸等重点行业领域打非治违成果显著。深入开展企业标准化创建,指导试点单位科学构建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企业开展职业危害控评自觉性不断提高,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实现突破。

2013年,经贸局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步、新成绩,但部分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不理想,经济转型面临新的困难,发展后劲有所减弱。

2014年,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进一步强化载体优势,积极推动开发区更名升级。

近年来,区先后被评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省创新型园区”,以及“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随着产业新城和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开发区原有名称和架构已无法适合发展需要,推动更名和升级工作势在必行。要在2013年国家相关部委开展的新一轮开发区清理整顿工作基础上,积极谋划、主动对接,严格按照要求开展前期,力争取得实质进展。重点推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保区(北区)尽快获批、开建,加速形成产品检测、认证、通关等进出口业务的便捷服务体系,提升综合承载能力。

二、进一步抓好项目谋划,加强项目管理。

紧紧抓住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建设机遇,按照产业规划布局要求,深入挖掘已入区重点项目潜力,积极整合存量资源,围绕京东方、中国电子集团(彩虹)、中航科技(乐凯)、南车等大型央企、国企,着力推进鑫晟8.5代线项目实现量产,确保OGS触摸屏、智能制造装备基地、南车轨道车辆维修基地、安医大四附院项目、京商商贸城项目等重点项目顺利建设,按照弥补产业链薄弱环节,做强优势领域,提升整体竞争力的思路,再精心谋划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同时,要不断扩大对已存量企业的监督和扶持,跟踪了解企业建设、生产、运营情况和质量,全方位做好企业与各级各部门的沟通纽带,及时将企业的需求和困难,各类政策和规定传达到位、宣传到位。加大对工业发展的有效投入,强化工业经济运行监控及投资调度,围绕电子信息振兴专项、平板显示集聚试点资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等重点政策资金的组织申报工作,加强对项目的在谋划、前期审批、资金落实、建设进度等多个环节的监督和服务力度。进一步完善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监督管理,主动对接各级投资审批、财政、审计等部门,从项目申报源头严格规范,在资金使用过程依法监督,保障项目建设实现预期效益。

三、进一步强化服务职能,推进无障碍服务

以推动项目快落地、快投产、快出效益为工作目标,服务型政府职能转变,继续坚持定期分组调研企业,将生产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在源头收集,在第一线解决,定期印发《企业服务期刊》,更新《区无障碍服务导航册》等。重点围绕“土地、资金、用工、技改”等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突出瓶颈,充分发挥政策把握精准、信息渠道畅通、对企关系良好的先天优势,引导潜力企业增资扩产和开展合作,助推企业与金融资本积极对接,为有条件的企业搭建上市平台。持续发挥政策性资金和奖励的扶持作用,按照“责权利对等,财政引导,双向约束”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兑现程序。筛选一批社会机构服务企业,积极构建多元化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企业服务层次,不断扩大企业联盟影响力和辐射力。

四、进一步提升创新实力,建设科技产业高地

紧紧围绕“工业引擎、创新高地”的新定位,以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为抓手,不断提升创新型园区档次,努力建设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继续围绕京东方、彩虹、海润等龙头企业,加大产业链培育力度,抓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集聚试点获批的历史机遇,扎实做好专利申报、研发平台建设、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基础工作,协调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深化合作,构建“官产学研”对接平台,有力保障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全面、高效。继续完善区本级自主创新扶持政策,加大国家、省、市相关政策的宣传、推广和执行力度,围绕科技人才、项目、资金等方面营造有利于创新型园区发展的政策环境。

五、进一步优化外贸服务,构建现代市场体系

借助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重要载体,深入开展对口包保服务,加大外贸市场研究和对接力度,积极为企业提供外贸市场发展的信息和资源。进一步优化服务网点规划,鼓励发展社区超市、便利店、专利店等新型业态,持续推动准化菜市场改造、惠民菜篮子工程,严格执行民生价格采集监测点定期报送,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及时。全面推行物业服务收费标准及服务内容“双公开”,细致梳理和查验辖区幼儿园收费备案相关程序、资料,依法履行价格行政执法职责,促进价格诚信环境不断完善。

六、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继续推进土地流转,引导农民逐步退出传统农业,依托区域资源优势,加大农业招商力度,力争二次流转土地5000亩,新增高效特色农业面积5000亩,新增特色农业产业基地5个,新增农业示范园区3个,新增标准农田面积5000亩,新增设施农业1000亩,新增经果林300亩。做好三十头社区金有锁无公害蔬菜项目500亩、卓茵蔬菜种植园项目400亩、绿神花卉种植园项目300亩,磨店社区本亮合作社草莓项目400亩等农业项目申报省、市支持农业发展相关奖励政策的服务和指导工作,调动、吸引农业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的主动性、积极性。确保确保“不燃一把火、不冒一处烟”的全年秸秆禁烧工作目标完成。实现年动物防疫免疫率达到100%,血清抗体合格率达80%,保障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及时发放2014年土地流转租金、良种补贴资金、水库移民直补资金及退耕还林补助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