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立健康村建设评估制度

建立健康村建设评估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立健康村建设评估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立健康村建设评估制度

建立健康村建设评估制度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一)突出重点。方案指标设置紧紧围绕“*”人口规划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突出当前人口计生工作重点、要求,引导基层建立有效的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

(二)精简指标。合理配置定性与定量的比例,进一步精简考核指标,既体现人口计生工作的原则性要求,又充分考虑基层实际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日常业务的指导。

(三)考、评结合。注重年终的定量评估和平时工作检查、专题调查的有机结合,加强对工作过程质量的考核,客观科学评估村(社区)的工作成效。

二、指标及分值设置(总分100分)

(一)完成年度人口计划(10分)

村(社区)完成年度人口计划的。(10分)

未完成年度人口计划的村(社区),只进行得分排序,不列入评奖名单,同时建议镇政府对该村(社区)实行人口与计划生育“一票否决”。

(二)开展“两无”活动(6分)

严格执行“一孩上环,二孩结扎,政策外怀孕及早落实补救措施”的节育规定,继续完善“两无”活动的各项工作制度,落实孕前型管理,实现无政策外出生村(社区)。(6分)

(三)实现综合改革工作目标(6分)

建立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并在工作中具体推广应用:①村(社区)党政领导分片包干,村(社区)干部包干到户,实行季度目标管理;②村(社区)建立层级责任的奖罚和责任追究制度,对完成层级动态管理任务的村(社区)干部实行经济奖励,对层级动态管理任务没能完成的村(社区)、村(社区)相关领导干部实行责任追究;③建立工厂企业法定代表人人口计生管理责任制,工厂企业安排专人协助属地人口计生部门开展人口计生管理工作。

(四)依法行政(8分)

1.贯彻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行政执法主体合格,程序合法,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亮证执法。(2分)

2.依法做好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工作,建立有效的社会抚养费征收制度,征、管、用规范,年度社会抚养费征收率95%以上。(4分)

3.做好计生工作,落实专人负责,登记完整,资料齐备,案件回复及时率达100%。(2分)

(五)利益导向(8分)

1.落实计生养老保险政策,参保领保对象资格界定清楚,按时兑现奖励,参保领保档案管理规范。(2分)

2.坚决按政策办事,严格执行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生育人员停发股东分红的处理年限,按市镇规定的办法处理完结后算起,属抢生的四周年内不得分红,属超生的十周年内不得分红。(5分)

3.在制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时,按照对计划生育家庭优先优惠的原则,从就业、就学、就医、住房、培训等方面给予照顾。(1分)

(六)宣传教育(9分)

1.把新型生育文化纳入地方精神文明建设发展规划,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婚育新风进万家”和计生养老保险及节育奖励制度的宣传活动;加强宣传环境和精品工程建设,创作婚育文艺作品融入广场文艺表演,创作婚育文化雕塑融入广场或公园景观,创作生育节育政策警示广告,营造人口计生宣传教育氛围。(2分)

2.依托广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载体,宣传“一法四规”、《决定》和普及生殖健康知识教育。(2分)

3.加强宣教阵地建设,按省、市要求巩固完善“三栏一校”的规范化管理;“五期教育”和党员干部人口理论教育参学率、知晓率达92%。(2分)

4.人口计生宣传品进村入户率达100%。(3分)

(七)技术服务(16分)

1.认真开展查环、查孕、查病和提供计生技术服务的“三查一服务”,协助做好生殖健康信息化管理,已婚育龄妇女年度查环查孕率98%以上,普查普治率80%以上,开展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知情选择协议书签订率80%以上。(8分)

2.落实有效避孕节育措施,年度避孕节育措施落实率95%以上,及时率达93%,避孕节育统计误差率2.0%以下,意外妊娠率控制在1.5%以下。(4分)

3.建立当年施行计生手术随访档案,建档率达100%;认真落实回访制度,术后三个月内回访率达98%。(2分)

4.村委会(社区)计生服务室建设达标,布局合理,配合做好生殖保健咨询服务、“三查一服务”工作和药具发放工作。(2分)

(八)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12分)

1.村(社区)重视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建立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的领导责任制,配合有关部门开展集中专项治理活动;完善孕情检查监测、终止妊娠手术前查验计生证明、终止妊娠手术情况通报等工作制度。(2分)

2.建立孕情跟踪服务档案,落实孕情跟踪管理制度。对怀孕3个月以上的育龄妇女(含流动人口)100%建立跟踪服务档案,每3个月上门随访。(2分)

3.查处非法胎儿性别鉴定或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案件1例以上。(5分)

4.出生人口性别比趋向正常水平。(2分)

(九)流动人口管理(25分)

1.建立“属地管理、市民化服务”的管理机制,常住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登记建档率达100%,当年出生登记率达100%,查环查孕率达100%,长效避孕节育措施落实率达85%。(16分)

2.提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化管理质量,落实责任合同管理,定期开展查验证活动,日常管理服务工作规范。(3分)

3.将封闭住宅区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工作纳入城市社区建设总体规划,开展封闭住宅区人口计生管理服务试点工作。(3分)

4.村(社区)计生协会的组建率达100%,常住人口500人以上的工厂企业80%建立流动人口计生协会;成立协会项目教育宣传小组,具体指导“青春健康”教育与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等项目活动。(3分)

三、奖罚分

(一)查处“两非”案件超过1例的,每例奖5分。

(二)无政策外多孩出生,计生率达93.8%以上,奖5分。

(三)当年完成纯女户结扎的,奖5分。

(四)政策外多孩率高于全镇平均水平的,每高出5个百分点扣5分。

(五)出具虚假计划生育证明的,每例扣5分。

(六)当年有党员、干部(含村小组干部)及其亲属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抢生的每例扣5分,超生的每例扣10分。

(七)村卫生站私自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扣10分。

四、考核组织

(一)平时考核。镇计生办组织成立考核小组,每月对村(社区)实行业务考核,成绩按40%计入年终总评成绩。

(二)年终考核。镇计生办按村(社区)的实际工作进行考核,成绩按60%计入年终总评成绩。

五、奖惩办法

(一)考核结果提交镇政府,作为村(社区)年度量化考核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成绩。

建立健康村建设评估制度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建立完善新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为重点,以提高农民信息应用能力为着力点,以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为抓手,突出信息服务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服务现代农业和实现农民增收中的作用,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获取信息难的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一)加强村级信息服务站建设。充分利用村委会、农业科技示范户、农家店、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2012年由电信公司在我县80个行政村建立村级信息服务站,负责收集整理和及时上传本信息服务站各类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经济发展、农作物病虫害、畜禽疫病防控等信息。

(二)加快农村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信息员组织制度和培训制度,对农村信息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把他们培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经纪人。同时,在涉农部门配备专门人员,对农产品销售、贮存、加工动态进行分析、监测和预警预报,切实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有落实,最终形成农村信息员网络。

三、建设要求

(一)信息服务站的选址。信息服务站可选择在村“两委”、农业科技示范户、农家店、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方便服务本村群众处。

(二)信息员的选配。信息员由乡镇推荐,农业局和电信公司共同确定。信息员的范围来源:现有的农业科技示范户、农业科技服务人员;农调队的基层信息员、分布在各乡镇、各行政村的农资销售人员;行政村干部和党员等。

(三)建设具体要求。各信息服务站必须按照“五个一”标准建设,即有一处固定场所,专用或兼用均可,交通便利,周围人口相对密集,常年有人驻守;一套信息化设备,包括一台计算机、一台打印机;一名信息员,信息员应具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经培训后可以胜任相关工作,有一定经济基础;一套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估办法,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考核评估办法,对信息服务站进行统一管理;一个长效机制,不断整合资源,创新运作模式,探索建立“组织引导、市场运作”的长效机制,使信息服务站健康持续发展。

四、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2年9月)。各乡镇在2012年9月底前完成信息服务站场所的选定,信息员的推荐,并做好基础设施、人力资源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的摸底调查和筛选工作。

(二)实施阶段(2012年10月)。在2012年10月底前,按照“五个一”的标准,建设农村信息服务站80个,配置相关设备,建立公开栏和各项制度,组织信息员进行集中培训。

(三)验收阶段(2012年11月一2012年12月)。由县上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自查自验后,迎接市检查验收,同时,县上将进行不定期的检查、督促和指导。

五、保障措施

(一)夯实工作责任。信息入村工程是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各乡镇要充分认识信息入村工程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明确主管领导及具体工作人员,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工作责任。要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建设体制,确保建成的信息站规格不减、设备配套、管理完善、运行良好,形成建站标准化、管理制度化、服务规范化的格局。县农业局负责参建合同的签订,落实建设任务,协调农村信息综合服务站场地的落实、信息员的聘任、培训和日常管理,督促落实好信息员的待遇,组织做好各项考核和验收工作。县电信公司负责合同范围内村级信息综合服务站的建设,搞好设备维护和业务指导工作,组织信息员业务培训,落实信息员底薪以外的待遇。农村信息综合服务站要进一步创新机制,完善制度,加强对项目的资产管理,努力提高面向农村的多元化信息服务质量和水平。

建立健康村建设评估制度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决定》为指导,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技术服务规范管理为重点,以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提高群众满意度为目标,把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与增进群众生殖健康和家庭幸福结合起来,建立融宣传教育、科学管理、优质服务于一体的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促进全县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工作目标:

深入开展计划生育服务先进县创建活动,重点建立完善计生工作新机制,突出计划生育服务阵地建设,突出法律法规规定的优惠政策落实,突出计划生育各项经费的到位,突出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转变。各乡镇要紧紧围绕“六个好”(领导重视好、政策导向好、依法行政好、服务质量好、民主管理好、队伍作风好)目标,继续开展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乡镇和优质服务示范所创建工作,做到县、乡、村三级联创,全面提升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确保通过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评估验收。

三、工作要求:

1、实现“两个转变”,稳定低生育水平。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省《条例》的规定及“依法行政、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常抓不懈”24字工作方针要求,制定和实施有利于计划生育的奖励、优惠政策,实施“关爱女孩”工程,综合治理性别比。建立以县财政投入为主体的经费保障机制,认真落实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对人口问题实施有效的综合治理。

2、满足群众需求,公民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和尊重。群众享受法律、法规等政策规定的主要计划生育优惠政策得到落实,一孩独生子女费发放达到100%,放弃二孩生育一次性兑现奖励到位100%以上,已婚育龄夫妇100%免费享有基本的计划生育服务;90%以上实行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并开展规范的避孕知情选择;建立科学的决策程序,将群众需求纳入决策依据,并实行定期收集、分析群众需求信息制度,使群众对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态度满意度达85%。

3、依法行政,科学管理,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计生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政、文明执法,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公示制、评议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案卷规范齐全;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杜绝乱收费行为,依法做好流入人口的管理与服务,加强基层经常性工作。计划生育政务公开,村务公开落到实处,完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村(社区)一级能独立地完成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信息收报、药具发送、孕情监测等活动。

4、认真开展生殖健康和出生缺陷干预活动。育龄妇女每两年接受规范的基本生殖保健服务落实率大于80%,男性参与占接受服务人群的20%以上。加强计划生育随访工作,降低意外妊娠发生率、大月份引产率,加强术前规范咨询、术后随访,以及药具随访服务工作,服务率不低于95%,无节育手术事故,并发症发生率小于0.5‰。

5、继续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站、所创建活动。服务机构的技术人员规范执业,严格执行技术常规,要对照《农村基层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指南》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管理规范》。从“环境优美、技术优良、服务优质、管理优秀、群众满意”等方面找准薄弱环节,进行补缺补差。达到装备符合要求,服务项目依法开展,并质量保证,制度健全,积极开展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生殖道感染和出生缺陷干预工作。

力争通过3个优质服务示范所的评估验收。各乡镇要认真对照优质服务示范所评估标准,加大财政投入,在基础设施、医疗设备、队伍建设、技术服务、服务环境等方面做好工作。县计生委要加强培训和督导,不断提高技术人员“想服务、会服务、服好务”的能力。

6、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乡镇和优质服务村创建活动。各乡镇要重视创建活动,加强组织领导,紧紧围绕“六个好”创建目标,对照《黄山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乡镇评估标准》,层层发动,抓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乡镇和优质服务村创建活动。创建过程中要进一步深化依法行政、知情选择、信息化管理、宣传教育、生殖保健等方面内容,创新工作机制,要按照领导重视好、政策导向好、依法行政好、服务质量好、民主管理好、队伍作风好六个方面将资料汇编成册。

7、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建立新型生育文化。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纳入各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要层层培养计生宣传的师资力量,充分利用人口学校等计生宣传阵地,加大计生政策及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认真贯彻温馨化、个性化、面对面、典型性的宣教工作方针,在乡村广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生殖健康、优生优育、避孕药具宣传咨询活动,在校园开展计生政策、青春期教育及性心理等知识教育,引导群众树立晚婚晚育优生观念,促进群众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群众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5%。

利用活动开展浓厚创建氛围,积极开展救助贫困女孩活动、幸福家庭活动;进一步加强协会工作,乡、村经常开展协会活动,村协会定期评议计生工作,反映群众意见和需求。

8、改进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化建设。县以下不下达人口计划,按政策生育,简化办证、再生育审批手续。县级建立育龄妇女信息数据库,运用信息系统引导服务,统计信息准确率达95%以上。

四、明确责任,切实加强创建活动的领导

建立健康村建设评估制度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烟草专卖局关于培育开发区的统一部署,以发展现代烟草农业为理念,创叶生产实用技术推广体系,建立培训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农民整体科技素质和健康文明的生活能力,努力打造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烟农,全面推进区建设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基本原则及目标

(一)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各县(区)要结合当地烟叶发展实际,制定辖区内烟农学校建设五年规划,逐步实施建设。烟农学校建设原则上以行政村为单元,充分利用乡镇成技校、农村中小学、村化技术学校、村委会、文化室、烘烤工场或烟站等现有场地场所,进行修缮、改造,配置有关教具和教材,建立新型、特色烟农学校。

2.整合教学资源,实行多元化办学。烟农学校建设以烟草部门补贴为主,村委会为实施主体,并积极争取农业、科技、财政、教育、文化等有关部门参与建设,多渠道筹措资金,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有关部门培训烟农的公益性职能作用,加快烟农学校发展,把烟农学校建设成以烟叶生产科技培训为主的综合性培训学校。

3.以烟农为主体。尊重广大烟农意愿,按照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要求,结合当地烟叶生产实际需求,紧紧围绕烟农这一培训主体,制订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机制,改进培训方法,采取参与式、启发式、互动式等烟农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热情,充分调动烟农的培训积极性和主动性。

4.规范教学管理,注重培训实效。对烟农学校建设实行规范化管理,明确办学目标、落实各方责任,规范开办程序,强化资金管理,开展效果评估、注重质量监控,建立烟农学校长效运行机制。

(二)建设目标。围绕区建设与发展,采取整村推进的方式,在试点建设、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建设,努力将烟农学校逐步建设成为烟叶生产科技成果转化站、现代农业及市场信息站以及村风文明的辐射站。帮助农民树立合作互助、共同发展、和谐相处的意识,培养科学栽烟、科学管理的思想,提高科技素质和健康文明的生活能力,造就有文化、懂技术、讲诚信、会经营的新型烟农。

三、建设标准要求

我市区烟农学校按“五个一”标准建设,由市烟草公司和市烟办按标准进行验收。具体建设标准和要求如下:

(一)有一个固定的教学场所。原则上以重点村为单元,在现有的乡镇成技校、农村中小学校、村化技术学校、村委会、文化室、烘烤工场或烟站等场所选择一个不小于40平方米的房间进行修缮、改造,作为专门教室。充分利用现有的文化教育设施,改善办学条件,教室内配置桌椅、黑板、电脑、一体机等必需教学器具及教材、科普图书,有条件的应配置投影仪和连接互联网等。教室四周墙上张贴烟农学校管理制度、烟农学校培训计划等内容,建立学习园地。学校或教室门口悬挂“××县(区)××乡(镇)××村烟农学校”牌子。在教室外设置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烟农学校与烟叶生产有关的新信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有一支相对固定的师资队伍。建立由烟站技术员、辖区烟叶辅导员及社会教学力量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公布教员名单,承担教学任务。每个烟农学校教员不少于2人。拓宽烟农学校师资聘用和培养渠道,扩大师资选拔范围,由烟草部门扩展到当地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等单位和个人。完善教员再培训机制,定期组织教员知识更新与技能提升培训,并实施资格准入制,逐步建立一支相对固定的烟农学校师资队伍。

(三)有一套全面的教学计划。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区建设与发展培训工作方案的通知》(临政办发〔〕251号)的安排,做好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结合当地烟农生活、耕作等习惯和烟叶生产实际,认真制订教学计划,精心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以实作技术、特色优质烟叶生产技术、现代烟草农业及有关政策法规为主,务求通俗易懂、学有所用、学有所获。随着烟叶形势发展新变化、科技进步新要求及烟农自身需要等设置相应课程,做到重点突出、形式多样,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搞好教学。确保培训工作做到100%覆盖辖区种烟农户,100%种烟农户有培训教材。

(四)有一系列与烟叶生产有关的载体活动。以“关爱烟区、关爱烟农”为主题,利用农村重大节日、烟叶生产重要阶段、形势任务重要时机等,精心安排活动计划、设计载体,组织烟农知识竞赛、实作竞赛、先进表彰会等活动,既满足烟叶生产发展需求,又寓教于乐,激发烟农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提高培训效果。

(五)有一套教学管理考核制度。烟农学校应有学校章程、师资管理、资产管理、教学检查考核、教学台帐设立等制度,其中教学台账应包括烟农学校组织机构图、教材及教学计划、参加烟农名单、师资力量配备表、活动开展记录、课时安排表及日常活动开展的照片、音像资料等,并有专人负责收集和整理。

四、组织实施及管理

(一)加强领导,措施到位。为确保烟农学校建设工作顺利进行,促进全市区建设与发展及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决定成立市烟农学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烤烟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查映伟任组长,市烟草公司、市烟办主要领导为副组长,市财政局、科技局、教育局、农业局、文化局等部门主要领导,各县(区)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烟草公司,分管生产的副经理兼任办公室主任,生产部负责人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工作人员由市烟草公司抽调,负责全市烟农学校建设的日常工作。

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和办事机构,切实加强领导,确保烟农学校建设及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建立健康村建设评估制度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大和*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目标,以“规模化、工厂化、机械化、信息化”为发展方向,加大投入扶持力度,狠抓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建设,打造具有现代物质装备、现代科技支撑、现代管理水平,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现代烟草农业示范样板。

二、试点范围

在全市建设1个市级现代烟草农业试点乡,10个市级现代烟草农业试点村,9个县级现代烟草农业试点村,规划种烟面积57931亩。襄城县汾陈乡为市级试点乡,共有耕地面积61369亩,规划种烟面积3万亩。襄城县汾陈乡大磨张、玉河、王孟寺村,王洛镇闫寨、潘朱、郭庄村;*县椹涧乡岗杨、沙张村;禹州市范坡乡李楼村,小吕乡西南王村等10个村为市级试点村,共有耕地面积29660亩,规划种烟面积19564亩。襄城县汾陈乡双楼张、赤涧付村,颍阳镇张庄村,库庄乡宋庄村;*县椹涧乡瓦屋刘、坡张、金庙村;禹州市范坡乡圈刘、蜂王村等9个村为县级试点村,共有耕地面积24309亩,规划种烟面积18270亩。

三、建设目标与标准

(一)建设目标

1.浓香型质量特色突出。叶片成熟度好,颜色桔黄,组织疏松,油分充足,身份适中,化学成分协调,钾含量1.2%以上,氯离子含量0.8%以下;香气量足、质好,刺激性小,燃烧性、安全性好。

2.单位面积收入增加。亩均单产150—175公斤,上等烟比例40%左右,收入2000元以上。

3.烟叶生产用工减少。每亩烟叶生产用工从40个左右降至20个以下。

(二)建设标准

1.烟田标准化。对田、水、电、路、林、沟、渠、桥、涵进行综合配套建设。每500亩左右建成一个方格田;每条路栽两行树,路侧修排水沟、灌排渠、桥涵;示范管灌、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形成田成方、林成网、路相连、渠相通、旱能浇、涝能排,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现代烟田格局。

2.种植规模化。市级试点乡种烟户户均种烟面积10亩以上,市级试点村种烟面积1500亩以上,市级试点村种烟户户均种烟面积20亩以上,县级试点村种烟户户均种烟面积15亩以上。

3.育苗、烘烤工场化。建设高标准育苗工场和烘烤工场,形成集育苗、烘烤、分级、收购等功能于一体的加工场。

4.作业机械化。耕耙、起垄、施肥、覆膜、播种、喷药等机械作业率达到100%,探索机械移栽、机械中耕培土、机械编烟技术。

5.生产标准化。落实标准化生产技术,做到良种(优质品种)、良制(种植制度)、良法(农艺操作)、良田(土壤改良)“四良”配套,标准化生产率达到100%。

四、主要措施

(一)围绕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烟田综合生产能力

1.搞好基本烟田保护。一是基本烟田标准化。对试点乡、村耕地进行全面普查,健全区域性基本烟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基本烟田技术标准和环境标准,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造。二是基础工作规范化。在普查基础上,逐村逐户逐地块建立基本烟田档案,绘制基本烟田图表。重点做好烟田卫生、土壤改良、用养结合、轮作调茬、规范农药、农膜使用等基础工作。三是保护责任社会化。试点乡、村所在的县(市)、乡(镇)政府出台基本烟田保护措施,烟草部门在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下做好耕作制度安排和规划,通过契约等方式与农民签订基本烟田保护协议,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基本烟田。四是监督管理信息化。建立基本烟田自然资源动态监测和预报预警体系,综合分析评价基本烟田保护项目的必要性、保护措施的合理性、保护效果的科学性,及时对基本烟田保护政策、措施进行调整。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试点乡、村基础设施实现烟水、烟炕、烟路、烟机、烟林、烟站等“六配套”。烟水配套即旱能浇、涝能排,实现科学用水;烟炕配套即密集烤房烘烤比例和工场化烘烤比例均达到100%;烟路配套即基本烟田主要生产路全部硬化,利于运输和机械化作业;烟机配套即烟田机耕等主要生产环节实现机械化作业,减少生产用工,减轻烟农劳动强度;烟林配套即更新与烟草病虫害共生树种,搞好生态林网建设,改善烟田生态环境;烟站配套即优先对试点所在乡(镇)烟叶工作站进行标准化改造,为烟农提供优质服务。

3.建立科学耕作制度。试点建设要因地制宜,逐步建立以烟为主的耕作制度。加大烟叶种植轮作力度,在同一地块有计划、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类型的作物;充分考虑烟叶前茬作物的种类、生育期、施肥状况、农药使用情况及同源病虫害等多种因素,推广秸秆覆盖等秸杆还田技术,推行前作—绿肥—烤烟的轮作方式,常年维持一定比例的绿肥种植面积;推行以烟为主的综合养分管理,对烟田环境状况长期定位监测,及时了解土壤养分变化状况,统筹安排肥料种类和合理用量。

(二)围绕浓香型特色,大力推广烟叶生产科技进步

1.全面实施种子、轮作、沃土三大工程。种植浓香型质量特色突出的优良品种,推广“三三制”种植模式,即以组为单位,划为二方田,每方田三年种植烟叶,三年种植其它作物;推广冬前深耕、冬前起垄、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绿肥掩青等土壤改良技术。

2.重点落实平衡施肥、成熟采收、密集烘烤三项技术。做到测土配方施肥、品种个性施肥、科学方法施肥,严格禁止当季施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和含氯化肥;做到下部叶适熟采收、中部叶成熟采收、上部叶4—6片充分成熟一次性采收;做到科学烘烤,减少青筋烟叶数量,黄烟率达到85%以上。

3.认真做好传统技术、常规技术、现代技术三个结合。以传统技术求特色,以常规技术求稳定,以现代技术求发展,用先进技术、现代技术改造传统技术,搞好常规技术的集成应用,积极探索循环烟草、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推动传统烟叶生产技术全面升级。

(三)围绕可推广原则,努力提高试点建设水平

1.政策引导,烟农自愿。试点建设要与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并与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机井通电工程、公路村村通工程、农田生态林网建设和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等项目建设相结合,整合现有涉农资金,优化支农资金使用办法,充分调动烟农自愿参与试点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因地制宜,先进实用。要结合当地农业发展特点、基础和要求,因地制宜,重点搞好现有设施条件的改造升级和现有技术的集成推广。

3.节约发展,量力而行。要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和烟草行业发展要求,注重土地和各种要素资源的综合利用、循环利用,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低的成本费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市场运作,烟农主体。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扶持发展适度规模种植烟农,促进烟农由生产者向生产经营者转变;扶持发展专业化、工场化服务组织,使部分烟农转换成为烟叶生产服务的经营管理者、资产管理者。

(四)围绕烟农利益,逐步建立良性运作机制

1.建立风险保障机制,使烟农放心种烟。按照《*人民政府关于批转省发展改革委*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方案的通知》(豫政〔2007〕67号)精神,对试点烟叶全部实行农业政策性保险。每亩烟田保费24元,县(市)级政府负担12元,占50%;烟草部门负担9.6元,占40%;烟农负担2.4元,占10%。保险收益归烟农所有。

2.建立“两头工场化、中间机械化”减工机制,使烟农轻松种烟。县(市)政府负责规划、协调建场用地;烟草部门负责育苗、烘烤工场规划设计和育苗大棚、烤房和附属设施建设补贴,提供技术指导,免费供应烟草种子。建立以农机专业户、农机合作社和农机专业队等专业化农机服务组织投资为主体、政府补贴为引导、烟草补贴为补充的多渠道投入机制,调动农民和专业服务组织购置农机的积极性。对农机专业户、农机合作社和农机专业队购置服务烟叶生产的通用机械,烟草部门补贴40%;购置小型、中型烟叶生产专用机械,烟草部门补贴50%;购置大型烟叶生产专用机械,烟草部门补贴70%。

3.构建生产信息平台,使烟农明白种烟。强力推进“四电合一”(电视、电台、电脑、电话)工程。与电信部门合作,普及推广手机信息服务;与电视台、电台合作,宣传烟叶生产形势、政策、技术及市场信息;改善基层单位的软硬件设施,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数据库、统一网络,实现与其他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对接,使烟农明白试点村建设政策、烟叶生产政策、烟叶生产技术、烟叶市场信息等。

4.构建新型技术服务体系,使烟农科学种烟。一是建立服务体系。以*市烟草公司和县级烟草分公司技术骨干为主体,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卷烟企业联合成立决策服务组织,为试点建设提供规划、技术等服务;以基层烟叶工作站为主体,培养一批大学生烟叶工作站站长和农艺师技术队伍,实行各生产环节责任考核机制,为烟农提供规范化技术服务;以烟农为主体,积极发展农机、植保等专业化服务组织,为烟农提供专业化生产服务。二是扶持发展烟叶种植大户和种植农场。按照“政府组织、农户自愿、村委监管、业主承包”的原则,依法依规推动土地使用权流转,积极扶持20—50亩烟叶种植大户,大力培育50—200亩小型烟叶种植农场,限制发展200亩以上的烟叶农场。对大户和小型农场协议种烟时间5年以上的,烟草部门在物资、技术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三是实施“金色证书”工程。对试点乡、村干部、50—200亩种烟农场主和各类专业化服务组织进行培训,培训合格颁发“金色证书”,并在承包项目、政策扶持、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予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