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媒体全平台运营方案

新媒体全平台运营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媒体全平台运营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媒体全平台运营方案

新媒体全平台运营方案范文第1篇

如何平滑实现从传统网络向云的转变,如何在转变之后提升自身的价值,如何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成为了广电行业最为关心的问题。在本届CCBN上,众多网络厂商和增值服务都推出了具有特色的解决方案。

华为媒体

华为在本届CCBN上展示了其媒体云解决方案。该方案覆盖了媒体内容制作、消费和传播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媒体云解决方案包括针对电视台的新媒体内容中心解决方案,以及针对广电网络的媒体汇聚平台和高效分发网络SmartCDN和Cache。该方案以视频内容的全媒体生命周期循环为核心,通过基于云的基础架构、媒体生命周期管理、融合的内容管理以及媒体应用,实现内容聚合、内容增值、内容社会化。

华为媒体云解决方案能够有效帮助运营商进行内容经营和管道经营。通过华为媒体云解决方案可以将广泛的内容汇聚到广电网络中,经过全媒体生命周期的各项加工处理,增强内容资产附加值和广告潜在价值,提升基于个人兴趣内容的吸引力,增加用户消费黏性,从而达到内容精细化运营的目的。同时,华为媒体云解决方案还能够通过CDN高效低成本进行内容分发、通过Cache技术节省网间流量并提高用户体验,还能够通过感知用户的特性对管道进行商业增值,帮助运营商高效智能化地经营管道。

华为媒体网络市场总监孙佳表示,越来越多的媒体内容和终端对人们生活的改变产生影响。针对这些形形的新媒体,华为推出了从媒体生产到的完整平台――媒体云,以满足传统媒体向新媒体演进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需求。华为媒体云采用云存储技术实现低成本、高可靠的内容存储,同时能够动态适应业务量的大小变化,按需弹性分配计算资源,为广电用户的海量媒体内容的采集、编码、转码等环节提供低成本、高效的计算处理能力。

思科云视频的应用与服务

思科在本届CCBN上重点介绍了基于 Videoscape平台的多款产品与解决方案以及云视频的应用与服务,在为运营商带来创新商业价值的同时,也能够为家庭用户提供精彩纷呈的视频娱乐体验与服务。

Videoscape平台为广电用户迁移到全IP视频基础设施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可将云、网络和客户端组件无缝整合在一起,并支持视频传输与录制、暂停视频播放和恢复播放等功能。

在思科Videoscape平台架构下推出的多款全新产品,可以为家庭用户带来出色的云视频体验,确保他们无论身处何地或者使用何种设备,均能够享受到高品质的服务。思科全球副总裁徐启威表示:“在中国信息通信产业发展趋势下,运营商面临全新的市场机遇,如何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提升商业附加值、增强创新能力、使客户得到更好的业务享受和体验,是业界同仁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思科致力于为运营商提供最全面的视频解决方案,通过将网络、云和客户端的强大优势整合在一起,帮助运营商借助云视频业务的推广,赢得更多为其用户提供增值服务的机会,从而获得更大的商业价值。”

除了Videoscape平台之外,思科还展示了基于云体验的创新网络架构、解决方案以及产品应用,能够利用思科在云、网络和客户端领域的新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下一代视频体验。思科端到端的网络设备能够支撑广电用户的各种业务应用,其中包括Cisco CMTS uBR10k 新一代引擎卡PRE-5、基于有线电视线缆网络的Wi-Fi解决方案、光纤渗透型 1550nm光传输系统和GainMaker 光工作站,以及视频智能运营服务解决方案(VSOS)等。思科能够提供开放的内容架构,其中包括基于云处理的多屏切换(Multi-screen)和Videoscape视频体验、可支持3D视频通话的全高清3D机顶盒(CSVT STB- 3D Video),以及家庭无线视频解决方案(Wi-Fi STB)等。

思科展示了部分与合作伙伴推出的创新解决方案。其中,思科与国内视频处理技术与产品提供商合作打造的创新媒体数据中心应用解决方案具备良好的端到端整合能力,在网络智能虚拟化,网络、服务器、存储一体化,以及万兆级别高性能技术等方面具备优势,适用于电视台、网络公司、视频服务网站、行业电视台及新媒体应用。思科也与本地专业合作伙伴紧密配合,推进“云视频”在远程教育、智能医疗、智能社区、电子政务、智能交通等行业的创新应用。

云游戏

除了媒体云、云视频,在本届CCBN上还出现了云的新应用――云游戏。云游戏是基于云计算的一种新的游戏方式。云游戏的运行模式是,所有的游戏运算处理都由云端服务器完成,再通过低延迟的视频编码和高速网络传输技术,将游戏影像即时传输给用户,用户的操作指令再通过网络即时回传给服务器,从而让用户可以远程直接进行游戏。

新媒体全平台运营方案范文第2篇

2010年3月23日,第18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网络展览会在中国国际展览馆隆重开幕,会上不仅有众多新产品展出,同时也有来自行业内部最新的声音与见解。作为国内最大的互动平台架构师与集成商,宏天科技的“分众是传媒,互动是趋势”这一论点引起了我们的关注,为此卫视传媒在CCBN展会上也对宏天科技集团中国区副总裁陈震先生进行了现场专访。

在互动业务方面的耕耘

宏天科技把自己定位于互动电视领域资深架构师,并以提供解决方案见长。多年以来,宏天科技一直致力于互动电视业务发展的研究与探索。在2009年,宏天科技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自主研发的互动电视相关系统已应用于江苏省网、北京歌华、内蒙省网、昆明市网等,其中江苏在线互动用户已达到40万,在内蒙也开始了二期铺设工作。并在江苏和昆明,杭州华数和番禺之间开拓了跨区域、跨平台合作运营的先例。

以江苏和昆明之间跨平台合作为例,这个项目是宏天科技在去年6月份做的,它是一个同构的平台,我们把应用服务从江苏传送到昆明。另外是华数到番禺,我们认为是另外一个比较典型的,不但从杭州到广东省番禺跨了区域,而且两个平台是完全不同的,中间实现了服务的传送,而不仅仅是一个内容的传送。宏天科技要提供一层服务平台来对接不同的平台,为此宏天科技而且还要形成一整套解决方案,前端采用统一管理的方式完成业务的分发与传输,最后在番禺进行对接。此外,宏天提供的平台是完全开放的,思科、摩托罗拉、哈雷等厂商会为运营商提供多种选择;这种跨平台合作运营还具备很强的安全保障能力,江苏审查过的节目,番禺就不必再次审查,整个节目会以打包的方式传输,平台里的用户身份会被系统识别,不可仿冒。这种服务能力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认为,跨区域、跨平台这种合作也应该是以后的一个大趋势。

陈震先生表示:这样的经验对企业的发展很有好处。而且这种推广属于同一体系,如果在未来时机合适的话,将会以这种方式与电信进行合作。

虽然目前国内倡导互动概念的运营商有不少,但真正具备一定能力的却寥寥无几。宏天科技以自身成熟的解决方案,配合硬件厂商的产品与技术,形成了比较完美的搭配。就在3月23日,宏天科技刚刚携手思科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思科的VVI(Visual Video Infrastructure)架构下,通过思科的Medianet交互平台上展开深层次的合作。譬如刚才提到的华数-番禺之间的对接,其中也有思科的功劳。

对此,陈震副总裁也表示:宏天科技主要关注解决方案的量身定制,而思科则致力于产品和技术的严谨,宏天科技的解决方案与思科VVI所提供的技术能力结合之后,形成的合力不容小觑。

宏天科技对互动业务的见解

随后,我们又请陈震先生为我们介绍了宏天科技对于互动业务的看法。陈先生讲到,虽然目前电脑、手机都分流了很多用户群,但作为家庭的媒体中心,电视依然拥有最高的公信力,因此电视的用户群会稳定的存在。这也是宏天科技坚持的“分众是必然,互动是趋势”这一战略的前提。分众就是细分了用户的市场,某个应用在前端提供下去可能只有10个用户,但如果我们的平台能够提供足够多的应用,吸引更多的人在广电网络上接受服务,无论每个用户群的人数是多是少,最终将成为非常大的用户群体,这就是聚小众为大众,聚大众为全众,涵盖所有用户的需求。这就是我们理解为聚大众为全众。这个聚众的过程应该是建立了一个全新的价值链,以往我们网络公司只收一个落地费,再收用户10块钱、20块钱的月费,有的时候为了涨10块钱、20块钱还要引出很多不满。现在做了互动业务,我们可以通过吸引广告主来获得收入,我们可以让不同类型的用户看到不同的广告,这就是细分了用户。网络公司可以放弃容易引起纷争的月费,改变原来的传输网络的定位。如果能够以分众运营为目标,在聚众的过程中就能把自己原来的地位加以改变,互动就是实现分众运营的基石和承载平台。

对于现在炙手可热的三网融合,陈震先生也表示:电信、广电和互联网三个产业各自起点不同,在融合的过程当中,手机可以作为纽带,连接起三个产业。对于三屏互动,则应以高质量的视频为特点吸引用户。而NGB的发展本身是非常好的方向,它保证了多应用向下传送和控制源头的效果,是一个最好的封闭网络。三网融合则保证了这些应用通过NGB有一个更广泛的用户群,能拓宽我们广电网络的用户群,这两个我们认为应该是一个连接的,中间的承载就是用的全媒体业务管理平台承载。这个全媒体业务管理平台汇聚多业务,能够业务统一准入,统一管理,能够让网络运营商向服务提供商转变,提供标准的接口,引入海量的业务,形成全网即插即用的互动标准,最终打造成一个开放的产业链。如果能够这样的话,我们广电网络就真正能把分众的运营做下去,能够聚起小众。

对企业的未来定位及规划

陈震先生表示:未来希望宏天科技能够帮助广电网络公司走到分众运营,协助网络公司建立新思路,将自身定位于架构商,能够用全媒体的业务平台承载多业务,能够让终端支持即插即用,保证分众运营在终端上的实现。能够靠安全技术来保障从业务到传输到终端的安全,这样整个的系统最终能够保障网络公司走到分众运营这样一个大的目标。如果走到了分众运营,确实能够帮助广电网络公司在三网融合下找到一个新的定位,有一个新的盈利模式和新的价值链。

对于未来,陈总也表示:宏天科技目前的定位是解决方案提供者,但在未来或将在运营层面有所突破。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各方面的制度都很严格,但有可能朝着这方面进一步发展。

【关于宏天科技】

新媒体全平台运营方案范文第3篇

网络和业务融合带来市场新机遇

在全方位、全业务、综合化的竞争格局下,电信运营商业务提供正在向话音、数据、多媒体等多元化方向发展。

目前,宽带接入和宽带增值业务已成为拉动运营商在中高端客户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数据统计显示,2007年宽带接入占运营商的主营业务收入的17.5%。

随着光进铜退的推进,融合了宽带和传统窄带接入,同时支持PSTN和NGN的MSAN综合接入设备成为运营商网络建设的热点。MSAN的引入不但可以充分兼容现有的PSTN、ATM及IP网络,还可以提供TDM语音、宽带业务和视频业务的综合接入。

同时,3G的来临也迫使固网运营商更加关心的小灵通网络的下一步发展,在小灵通话务量萎缩的情况下如何盘活整个小灵通网络的资产。有效利用现有的PHS网络,提供更多的增值业务是固网运营商关注的重点。

UT斯达康针对NGN演进,将PHS的核心网技术由基于TDM的PAS系统演进到基于软交换(mSwitch)的iPAS系统,并推出了多业务接入网关iAN8K系列MSAN设备,为整个网络向NGN平滑演进做好了准备。

iPAS系统构建在mSwitch软交换构架之上,能够提供基于有线和无线的VoIP语音、数据、多媒体等多元化业务。据统计,UT斯达康在目前国内PHS网络市场占据了约65%的份额,其中超过80%采用基于mSwitch的iPAS系统。另据iLocus的统计报告显示,2006年第4季度全球NGNVoIP话务量统计中,UT斯达康的mSwitch系统以354亿分钟话务量及47.1%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领先于其他厂商。

而UT斯达康iAN8K系列是业界领先的第三代MSAN设备,以独特的功能拓展了MSAN设备:可以插入小灵通基站控制板,通过MSAN平台实现小灵通基站的接入。为电信运营商灵活开展业务,提升用户ARPU值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配合软交换mSwitch系统,还能够提供VoIP语音、数据、多媒体等多业务。

同时,为了适应新的市场格局,UT斯达康还提供现网PHS网络向NGN的演进方案及业务解决方案,提出了独到的建设思路:利用UT斯达康PHS核心网iPAS系统平台,在支持PHS接入的同时支持MSAN有线接入,提供有线和无线形式的基于NGN的VoIP业务。该方案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运营商新建软交换网络的巨大投资,满足业务对网络的灵活性需求以及VoIP的发展趋势,实现平滑演进NGN,同时也最大化地利用了现有的PHS网络资源,以增值业务提升网络的价值。

融合方案的特色

UT斯达康的有线、无线技术融合方案,包含iPAS核心网和业务平台改造,以及融合有线、无线的综合接入网,实现有线、无线一体化,平滑演进到NGN。

在核心层的iPAS系统平台经过适当改造,可以平滑地演进成为NGN软交换平台。在接入层,MSAN设备在实现宽窄带接入的同时还兼顾PHS接入,同时支持V5/H.248/MGCP协议平滑演进到NGN。

网络演进的经济性

与新建VoIP软交换平台和业务平台的巨额投资相比,iPAS核心网演进到NGN软交换平台不需要新建网管平台,不需要重新配备维护力量,节省了初期投资。

iAN8K系列MSAN设备同时支持V5接入和VoIP接入,可平滑演进成为基于NGN的AG设备,避免重复投资;支持宽窄带业务统一管理;可以混插原CSC的小灵通基站控制板,解决了光进铜退下的小灵通基站的接入问题,并且不改变原有的网络管理习惯。

网络演进的便利性

iPAS核心网分GMSC和MSC两层架构,VoIP网络和PSTN网络统一界面。原有iPASGW被分解为UMG和CS,从而呼叫处理能力和媒体资源可以根据需要单独的灵活扩容,网络结构基本不受影响。原有OSX经过适当扩容就可以改造为GMS。

核心网的只增加CS-P、扩容CS-T,将原有的iPASGW软件升级为TG/AG,即可建立其一个具有多种终端接入能力的开放性多媒体VoIP移动软交换网络,PHS系统功能不受影响。

原有ParlayGW经过演进将提供INAP、CAP接入,实现对PSTNSSP、2GSSP的接口封装,使OSA/Parlay业务体系能实现OSA体系架构的所有能力。

iAN8K系列MSAN设备支持V5.X和MGCP/H.248/SIP协议,可以同时配置V5接入和VoIP接入。POTS用户可设置成仅V5上连或仅VoIP上连,也可同时上连。

从TDM网演进到NGN可在ONU上配置语音处理模块,完成TDM和IP语音编解码,增加媒体网关控制协议软件模块;也可维持原有的OLT-ONU的TDM架构不变,在OLT侧配置语音处理模块。

网络演进的可行性

随着软交换技术和综合接入技术的成熟和大规模应用,采用MSAN向NGN平滑演进正在得到大量的实际商用。近两年,国内固网运营商已经认可采用综合接入取代纯窄带接入网和DSLAM分别建设,很多省份已经进行了综合接入网的大规模建设,在光进铜退中采用MSAN实现接入点下移,其中VoIP功能成为运营商进行MSAN建设的重要着眼点。

另一方面,iPAS系统的大规模应用也给运营商一个可行的、经济的有线、无线融合方案。将iPAS网络改造成软交换平台,配置有VoIP功能的MSAN设备,不仅能满足现有的TDM窄带接入,也可以实现向NGN的平滑演进,全面提升POTS用户的ARPU值。

此外,MSAN可混插小灵通基站控制板,也为固网运营商部分解决了节点“光进铜不能退”的困境。

第三代MSAN产品iAN8K系列结合mSwitch软交换平台为即将合并和变革的固网运营商提供一种新思路,使得固网运营商可以充分利用小灵通网络,在小灵通话务量萎缩的情况下充分盘活整个小灵通网络的资产,提供更多的增值业务,提升固网的ARPU值。

UT斯达康有线、无线技术融合方案

UT斯达康iPAS核心网的NGN演进

UT斯达康iPAS网络由无线子系统、核心交换控制部分、业务系统、运营支撑系统4部分组成。其中,无线子系统包括CSC(基站控制器)、CS(基站),提供小灵通终端的无线接入。mSwitch核心交换控制系统可以分为3个子系统:iPASGW核心网元/OSX业务交换平台TS/iTS数据核心和事务处理部分。业务系统包括短信和增值业务平台、基于中继连接的业务系统、计费业务系统mBOSS,以及基于OSA/Parlay架构的Parlay业务系统。运营支撑系统包括NMS系统、CSS(用户自服务系统)、mBOSS(计费支撑系统)。

网络演进解析――上述网络结构是经过实践验证的可运营的VoIP网络,且经过至少2年以上的运营,用户数从几十万到上百万不等;已具备基于OSA/Parlay体系架构的业务平台经过了商用检验。

现有网络基本上是单一的PHS终端接入。现网运行Parlay业务平台只为iPAS网络提供业务能力,没有体现出OSA/Parlay的真正网络优势。

针对现有网络优劣势,UT斯达康参照NGN和3G核心网标准架构及相关协议规范,推出了现有的iPAS网络向下一代网络平缓演进的解决方案。

核心网演进――iPAS核心网的演进方向主要参照3GPP对于3G核心网的结构建议。

参照3G核心网中的CS域部分,将mSwitch核心网分成GMSC和MSC两层架构。这样VoIP网络和PSTN网络有统一的界面。

在网络演进中,原有OSX具有增强的SSF功能,,经过适当扩容就可以改造为GMSC。而原有的iPASGW可以根据需要改造为AG/TG/SG,改造所需的TG/AG基本可由原有的iPASGW软件改造。

总的来说,核心网的演进只是增加CS-P、扩容CS-T、原有iPASGW软件升级为TG/AG,就可建立起一个具有多种终端接入能力的开放性多媒体VoIP移动软交换网络,而原有PHS系统功能又不会受到影响。

业务平台演进――原有ParlayGW经过演进将会提供对INAP、CAP的接入,实现对PSTNSSP、2GSSP的接口封装,使得现网的OSA/Parlay业务体系能够很方面的为PSTN、及其他小灵通网络服务,全部实现OSA体系架构的所有业务能力。

以上演进方案在技术上实现了从单一终端类型的窄带语音交换及专有业务平台。从成本上看,明显降低了组建下一代移动软件换网络及业务体系的成本。

iAN8K支持向NGN平滑演进

全业务快速建网――iAN8K系列综合接入设备采用双总线设计结构,为运营商提供多业务的接入手段;可混插小灵通基站控制板;同时实现全IP的全业务接入。

新媒体全平台运营方案范文第4篇

“宽带无处不在”全面开花

低成本、高性能无线宽带技术的突破,是实现“媒体移动特性”解决方案构想的关键,也是改善用户体验的基础。凭借摩托罗拉覆盖2G、3G以及4G的端到端系列解决方案,运营商不仅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极具吸引力的新型3G服务,还能及早战略部署向下一代网络的演进,满足消费者对家庭和随身高速网络连接的巨大需求。

摩托罗拉在系统、终端以及工程服务等各个方面全方位支持3G的三个标准。2009年年初,摩托罗拉就迎来了自己在中国3G市场发展进程中又一重要里程碑。近日,摩托罗拉宣布获中国联通W-CDMA合同,为其提供W-CDMA无线接入网络设备、分组交换核心网(PS Core)以及2G/3G互操作平台,协助中国联通实现近期目标,在上半年推出极具吸引力的全新3G服务。

摩托罗拉在CDMA2000市场也屡有斩获。自1995年率先推出CDMA网络,摩托罗拉作为世界领先的CDMA 1x和EV-DO 版本A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一直致力于为全球一流的运营商提供极高性价比和极高稳定性的CDMA解决方案。不久前,中国电信选定了摩托罗拉作为其CDMA2000 1x移动网络升级的主要供应商,为其在全国9个省42个城市提供最新的CDMA2000 1x系统以及下一代CDMA1x网络设备。摩托罗拉也会积极与中国电信紧密合作,为其用户推出多款3G手机产品。作为中国电信全国范围内网络升级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次合作将增强中国电信下一代宽带数据的处理能力和高级多媒体服务能力,为用户带来个性化的丰富媒体体验。

摩托罗拉是领先介入并始终积极支持TD-SCDMA发展及标准国际化的公司。从TD-SCDMA开始标准化之时,摩托罗拉就在3GPP及ITU积极推动其标准化进程,一直到该标准最后被采用。2005年,摩托罗拉投资了T3G,以加强TD-SCDMA芯片的研发。在2008奥运会之前,摩托罗拉便率先推出了TD-SCDMA制式的终端产品L800t,成为推出TD手机的欧美一线厂商。为了支持中国主导的TD-SCDMA 3G制式及其演进方案,摩托罗拉也在积极寻求合作伙伴以便今后在TD系统上作更多的投入和参与。

随着3G网络的逐步铺开,如何实现现有网络与3G网络的融合与共用已经成为运营商网络规划的一个首要考虑因素。 摩托罗拉在中国拥有丰富的GSM和CDMA网络部署和优化经验。结合多年来对本地市场以及运营商需求的深刻理解,摩托罗拉在2G/3G融合解决方案上有着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可以确保运营商投资的有效性。此外,运营商还可以借鉴摩托罗拉在全球3G网络的部署以及运营经验,从而少走弯路,实现低成本、高质量的快速建网。

由于拥有显著的带宽优势并且能够与现有3G平台共存,LTE成为了当前通信行业的焦点。诸多迹象也表明,LTE将成为全球3G技术共同的演进方向。在LTE领域,摩托罗拉一直走在业界的前沿。而这一切,完全基于摩托罗拉对网络技术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

早在2008 美国无线通讯展上,摩托罗拉就成功展示了业内首次从CDMA EV-DO版本A到LTE的切换演示。目前,摩托罗拉正在测试基于700MHz和2.6GHz这两个频段上的LTE产品,并计划在今年实现首次商用。

延续去年良好的发展势头,摩托罗拉在今年年初已经捷报频传。在2009美国无线通信展上,摩托罗拉成功进行了700MHz频段的LTE外场演示,让观众亲身感受了典型的大城市移动环境下LTE的真实性能。 这是继英国的LTE网络测试以及巴塞罗纳的LTE外场演示后摩托罗拉所取得的又一重要进展。此外,在本次展会上,摩托罗拉还推出了最新的无线宽带基站(WBR)500r系列LTE eNodeB平台,其集成的自组织网络(SON)荣获此次展会的无线新兴技术大奖。

在未来的演进方向上,摩托罗拉同时支持FDD-LTE和TD-LTE。摩托罗拉高级副总裁、宽带及移动网络事业部欧洲、中东、非洲及亚太区总经理Joe Cozzolino对摩托罗拉在TD-LTE上的独特优势充满了信心。他指出,摩托罗拉的TD-LTE技术和TD-SCDMA、WiMAX技术均同属TDD系列,因此摩托罗拉在WiMAX的全球成功的经验和商用的平台都可以顺利地转移过来,帮助中国TD-LTE实现产业化。

2009年,摩托罗拉将与运营商伙伴合作开展一系列LTE测试。凭借包括OFDM技术、扁平化全IP架构在内的宽带技术领域的众多优势,摩托罗拉正在着手构建一个LTE生态系统,以支持运营商在2009年第四季度~2010年上半年可能的早期部署。

“网络优化”挖掘数据“蓝海”

在3G时代,如何尽量提升多种新型业务下的网络性能、如何评估用户体验质量并映射到网络优化、业务支撑与服务中已经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无论是在移动宽带服务领域,还是在有线宽带服务领域,摩托罗拉拥有完善的网络传输和视频压缩技术方面的专业技能,能通过优化调整使运营商的网络达到极佳运行状态,从而极大化地提升用户体验。

区别于传统的车载测试,摩托罗拉创新的网络优化解决方案通过采用源于真实用户的MR(手机测量数据报告)数据,同时结合用户定位进行分析,协助运营商设计与话务量相匹配,并与未来网络扩容相结合的3G网络。如摩托罗拉的IDGP(网络智能规划)解决方案能够帮助运营商优化其网络资源与拓扑结构,解决因话务量动态变化引致的性能或质量下降等问题,极大程度地利用现有的资源实现极优的网络覆盖,从而进一步提高用户满意度。

新媒体全平台运营方案范文第5篇

应对重组难题

根据5月24日相关部门的电信重组通告,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中国联通GSM网与中国网通合并,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形成了三大运营商全业务、并齐驱的格局。

在如此重大的重组形式下,整合成为电信运营商首先面临的问题,这包括业务的整合、架构的整合、人事的整合等等,其中IT整合更是运营商业务融合最先要面临的考验。

中国惠普技术咨询部行业售前总经理李立在演讲中逐一分析了各大运营商所面临的IT方面的挑战。以中国电信为例,并购了CDMA网络,固然将拥有开展移动业务的法宝,但如何在以往相对完善的固网支撑平台上,提供移动业务支撑,并将CDMA的计费、CRM和网管系统进行很好的整合,实现固网、移动的融合,打造整合的业务支撑系统,都成为IT必须面对的直接挑战。

“未来,运营商IT支撑系统的挑战主要表现在计费系统、网管系统、CRM系统上面,其中最突出的是对用户信息数据的统一管理和身份识别。” 李立说。要在业务层面真正实现固定与移动的融合,让客户能够享受到“一台清”――固网、移动、数据业务在同一个柜台可全部办理,进行统一账单结算。在IT层面,必须做到将原来各自独立的网络的客户信息统一起来,对来自任何业务领域的客户,都能及时、快速地定位客户的身份,找到业务对象和绑定的业务; 而对于网管,必须实现多网的融合,做到统一管理和部署。

惠普亚太区电信经理Huan Boon Kean认为,中国的电信运营商在重组过程中可以借鉴日本和韩国的经验,为了促进中日韩三国运营商的交流,惠普还计划在北京奥运会后组织一次北亚解决方案演变论坛,邀请来自日本和韩国的运营商,同中国的运营商进行交流。

助力电信整合

“我们比电信厂商更了解IT,比IT厂商更了解电信。” 李立向媒体记者阐述惠普在这次电信运营方面的优势。据了解,惠普可以从应用、支撑、IT基础设施三个层面全方位助力运营商业务融合、支撑系统融合和IT的融合。

李立说,随着电信运营商的重组,中国惠普不仅在软硬件产品上提供支持,也会全面跟进运营商的重组过程。在网络、业务融合方面,提供演进策略和方法。同时,还愿意帮助运营商做适合全业务运营的理想的IT架构咨询、设计与实施。